① 簡要說明怎樣欣賞實用工藝品
1、首先,看它的使用功能。
2、其次,看其比例是否恰當、適度。
3、第三,看生產工藝。
4、第四,看色彩搭配。
相關介紹:
藝術欣賞始終是一種感性活動過程,而藝術批評則是經過感性活動而達到的理性認識,其結果是一種理論形態。欣賞活動帶有顯著的個性特點和主觀隨意性。藝術批評雖然也帶有個性,但它應是客觀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種美與丑的普遍的社會標准。
(1)江西藝術品怎麼欣賞擴展閱讀
實用工藝品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著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的和文化的生產水平;作為精神產品,它的視覺形象(造型、色彩、裝飾)又體現了一定時代的審美觀。
一般分為兩大類:
一、日用工藝,即經過裝飾加工的生活實用品,如一些染織工藝、陶瓷工藝、傢具工藝等。
二、陳設工藝,即專供欣賞的陳設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裝飾繪畫等。我國工藝美術品的製作較早,如新石器時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紋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寫實的造型和圖案化的手法即表現出很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它們的生產,常因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經濟條件、文化技術水平、民族習尚和審美觀點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
② 怎樣鑒賞藝術品
方法如下:
1、接觸廣泛的大量的各類的優秀藝術作品。藝術鑒賞力的培養和提高必須來自親身體驗的具體的豐富的藝術鑒賞活動。多看優秀的繪畫、雕塑、攝影等美術作品,就能訓練和發展自己的眼力;多聽經典的各類音樂作品,就能培育欣賞音樂的耳朵。
多讀精闢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就能有比較和鑒別的能力。大量地、廣泛地鑒賞各類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培養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2、掌握各類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各個門類、體裁、樣式的藝術具有各自的藝術特徵和審美規律。掌握了解各門類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規律,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藝術特點,真正領略作品獨有的藝術魅力。
如鑒賞文學作品,就要了解文學的媒介特點、藝術特徵、表現規律,了解不同種類的文學體裁的藝術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基礎知識,才能發現領略蘊含其中的美。
3、積累文化科學知識文化科學知識對藝術鑒賞有很大影響,從一定程度講,文化科學知識淵博的人,其藝術鑒賞力會有相當的水平。文化科學知識的內涵豐富,歷史、政治、宗教、哲學、美學、心理學、邏輯學等都可囊入其中,它們對加強藝術鑒賞都有促進和幫助。
殷商時期青銅器藝術繁榮,如果不了解殷商時期,我國早期奴隸制度形成確立的歷史過程,就很難鑒賞這一時期青銅器上猙獰可怖的饕餮形象,更無法從中領略到體現一種歷史必然力量的猙獰之美。
4、豐厚審美經驗審美經驗是指在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感受及體驗的積累。藝術鑒賞離不開審美經驗,而審美經驗離不開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
鑒賞者總是在自己生活閱歷和經驗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理解藝術作品,生活閱歷及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豐厚審美經驗,就越有助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鑒賞。
5、培養自身喜愛的一門藝術特長對任何一門藝術,如果自己情有獨鍾,不妨作為一門業余特長來培養。無論學繪畫、書法,還是學唱歌,樂器演奏,還是學跳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都能豐富自身藝術素養,有利於提高藝術鑒賞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對書法或中國畫學習一個階段後,再來看書法或中國畫作品,鑒賞的體味就和純粹門外漢不一樣。而且,以此可能會更好地去領會把握其他門類藝術所包含的許多相似或相通的東西,從而有助於提高對其他門類藝術的鑒賞。
③ 如何鑒賞藝術
欣賞藝術不可淺嘗輒止,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復雜的、特殊的心理活動,包括對欣賞對象的感覺、知覺、理解、思考以及聯想、想像等認識過程,同時包括與認識過程相伴隨的主觀方面的感受情緒和情感活動;
在這種欣賞過程中,感受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只有有了准確、敏銳、充分的感受,才能把握藝術作品在感情形式和形象上的特點,從而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獨特的印象。藝術欣賞者對藝術品的第一個印象,也稱「藝術的初感」,非常重要;
因為它對人的感覺器官是一種新鮮的刺激,感受最為敏銳和深刻。有時候欣賞者一聽某一首歌曲就喜歡上了,看到某一幅畫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藝術欣賞又不能滿足於「藝術的初感」。真正的藝術欣賞並不是浮光掠影或回眸一瞥可以領略以盡的。不少藝術品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接觸到它的真諦的。所以首先,它需要欣賞者對審美對象的穩定注意。
④ 如何欣賞一個陶藝作品
欣賞一個陶藝作品,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看:
1、技術與藝術
陶瓷產區非常在意技術,他們認為技術等同於藝術。通過時間沉澱、勤加練習會有技術的提升。藝術也是如此,因為它和人性、創造、審美有關聯。這些是要靠情感把握的,它不完全是1+1=2的,技術與藝術的關系當然是藝在先、術在後,這才跟創造有關。
2、材料與表達
陶藝重視對材料的表達,這不完全只是人在表達,因為我們在不斷地去理解材料。黏土有自己的語言,當它成為瓷土的時候會變得純粹,我們不能強加於它們無法承受或與泥性相反的要求。所以現代藝術更多是人的情感主導,去發現材料可能表達的慾望,然後引導著材料去表達。
3、審美與想像
過去的很多見解和記憶會形成經驗,當經驗多的時候,想像力就弱了。如何能做到經驗強大,同時又不固化,還要擁有想像力和敏感的心態,這其實是在說天工與人為的關系。將一塊天然石頭引向具有特殊寓意的美好視覺與想像空間,這就是天工和人為的完美結合。
4、法度與自由
所有的法度都源於經驗,經驗累積到一定的階段就變成一種自由,但它不是生命的自由,而是習慣的自由。生命的自由是不可復制的,所以生命的自由是生命和藝術的最高境界。
陶藝鑒賞舉例:
梁冰的作品《遠古的痕跡》體現了如何把古代精美的藝術形式轉換成今天的樸素的陶瓷語言。作品只用大刀闊斧的幾刀來表達,這是非常自信並建立在對自己的技術、表現有強烈自我感受的基礎上才能做出來的。
他的技術不體現在這件作品的表層,而是源於先前幾十年深厚的積淀,使他能夠瞭然泥土的表現能力並很好地控制泥土。最終作品燒成非常有金屬感,但卻體現出陶瓷審美里最質朴的一面——力量和泥的溫厚。
⑤ 如何正確地欣賞一件藝術品
欣賞一件藝術品必須要了解這個藝術品的創作背景,這個作家的一些經歷,還有他當時創作這件藝術品時的所處的一個環境和遇到的一些問題等等通過背景去觀察這個藝術品,而不是單獨做藝術品去看藝術品,這樣可能能夠看得更深入一些。可以了解這個藝術品的創作的來龍去脈和背後的一些故事也能夠更好的幫助你理解這件藝術品個所要表達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