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樣的作品才算是藝術作品
藝術是感性的,對於通常的人來說。藝術就是美,能夠為她的身心帶來愉悅的一種美,一種內心的感受,是一種發自天然的本性的一種感覺,所以通常藝術被認為是一種純粹感性的東西。
藝術作品最普通的一個特點就是說,它要具有創新性,獨創性,要對藝術或者是藝術史有貢獻,不能是行畫,工藝品,嘩眾取寵博眼球,是要真正值得去創作有意義的作品,才叫藝術品。
② 什麼是藝術藝術可以代表什麼
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不藉助語言的所謂藝術創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戲創造。在娛樂功能的層面上,藝術與普通的娛樂游戲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價值。然而,藝術與普通的游戲在文化形態上畢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在文化的社會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被認真關注的必要。
什麼是藝術,藝術與人類的其他文化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目前似乎誰也不能夠明確地給予回答。本文從人的主觀行為的功能范疇及其所創造出的文化構成入手,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一,人的主觀行為的三種基本功能
在社會生活中,人的主觀行為,可以根據其基本的功能范疇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為了獲得最基本的社會生活資料所從事的基本生產勞動,如尋找、採摘、捕獲和種植食物,修造居所,製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須用品等等,都屬於基本生產勞動。如果沒有基本生產勞動所獲得的基本生活資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就無法維持。第二類是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進行的基本社會生活,如做飯和洗衣、生殖和養育後代、社會交往和維持社會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須的活動等等,都屬於基本社會生活。如果離開了基本社會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同樣無法健康維持。第三類是為了消耗人體自身多餘的體能和精力而進行的娛樂游戲活動,如唱歌,跳舞,寫詩,聽戲,踢球等等,都屬於娛樂游戲活動。離開了娛樂游戲活動,人的基本生命活動仍能夠正常維持。
二,藝術是娛樂游戲的一種方式
藝術是人的一種主觀行為,這種主觀行為屬於娛樂游戲的范疇,這似乎是人們的共識。因為,離開了任何形式和內容的藝術活動,人類的基本生命活動都是能夠正常維持的。那麼,是不是人們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顯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鳥窩、摸魚、斗蛐蛐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不能稱為藝術。而彈琴、作詩、畫畫、唱戲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能夠稱為藝術。這是人們的共識。盡管不能夠把娛樂游戲活動都稱為藝術,卻能夠把藝術確定為娛樂游戲的組成部分,確認為娛樂游戲活動的一種方式,這在邏輯上是不會有問題的,也似乎是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的。
三,什麼是藝術
然而,對於人類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確地稱為藝術,又把其餘的哪些明確地稱為不是藝術呢?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但是,問題還遠不止於此。如,對於畫畫這種娛樂游戲活動,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能夠稱其為藝術。然而,是不是對於所有的畫畫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同樣都是畫畫,老畫家的繪畫就能夠稱為藝術,這似乎是沒有疑問的。隨便一個小孩子的信手塗鴉能夠稱為藝術嗎,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贊同的。只有當小孩子的「信手塗鴉」達到了「一定水平」,人們才會稱其為藝術。那麼,小孩子的「信手塗鴉」的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稱為藝術呢?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據說美國的一隻黑猩猩會「作畫」,人們給它紙和筆,它能夠「饒有興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畫」來。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畫」也稱為藝術,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贊同了。那麼,我們在理論上應該怎樣區分藝術和非藝術呢?或者說,從理論上講,究竟什麼是藝術,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四,人的主觀需求
人的主觀是以人的「自我」形態為根據的,人的「自我」形態是以人的觀念文化形態為根據的。人以「自我」形態為根據所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稱為人的主觀需求。當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快樂感覺;當客觀事物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或是損害了人的主觀利益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痛苦感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主觀需求得不到客觀事物的及時滿足及經常被某些客觀事物損害自己的主觀利益而產生出許多的痛苦感覺。可以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為內容,就是追求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需求的滿足和拒避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利益的損害。然而,這種追求或拒避又經常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夠如願,這就使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主觀上總是因許多事不能夠如願而存在著許多的缺憾,這種主觀缺憾總使人持續地沉浸在痛苦感覺之中而令人總想解脫。
③ 什麼才算是藝術
懂藝術的人說藝術是藝術..
非懂藝術的人說藝術是垃圾..
那你說怎麼理解。。這是個人的思想問題。
藝術現有十種:繪畫、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游戲
為什麼有好多人根本看不懂一幅藝術畫的美在哪裡。。而畫的人才真的會理會得出感情。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
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藝術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藝術可分為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依據藝術的物化形式,藝術可分為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美術主要是一種靜態藝術。依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藝術可分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藝術可分為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美術中既有表現性的,也有再現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藝術"與"美術"的含義和適用范圍,在東西方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它們的概念和使用它們。
在西方,"藝術"與"美術"都源於古羅馬的拉丁文"art",原義是指相對於"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藝",泛指各種用手工製作的藝術品以及音樂、文學、戲劇等,當時廣義的art甚至還包括制衣、栽培、拳術、醫術等方面的技藝。到了古希臘時期,藝術的概念仍是與技藝、技術等同的,但古希臘的繪畫與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紀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已基本確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標准,為日後藝術涵義的演變埋下了伏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逐漸與"美的"等同起來,18世紀中期,基於美的藝術概念體系方才正式建立,藝術成了審美的主要對象。今天,英語中的"art"一詞仍然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它既可以用來指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其它各種藝術門類,有時又專門用來要指稱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在內的視覺藝術。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們甚至還會看到,作者所說的"art"其實僅僅就是指我們中國人所認為的美術的一部分:繪畫。而他們的"the fine arts"(我們直接譯作"美術"),也仍然是指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築等。
"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在中國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被文藝家和教育家普遍運用的。當時蔡元培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還包括了詩歌和音樂。其後,中國的文藝界、教育界把"美術"和"藝術"的概念逐漸分離開來,"藝術"是一切藝術門類的總稱,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來反映自然和社會,表現人類情感的一門大人文學科,它包羅了美術、音樂、詩歌、舞蹈、戲劇、電影、書法等,也包括服飾、園林等很大的范圍。而"美術",則專門用來指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即視覺藝術部分。
總之,在漢語中我們有"藝術"與"美術"兩個詞,它們的含義不同,指稱的范圍有別,而在英語中卻只有一個詞:"art",它既用來泛指一切藝術門類,也用來專指所有藝術門類的一個部分:美術,甚至美術中的一個方面:繪畫。這便是東西方在"藝術"和"美術"兩個詞的含義和應用范圍上的差異。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 ,,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藝術傳播即指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近百年、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迅捷發展對於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藝術傳播方式和功能獲得重大進展。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樣式,同時也將其中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影響到其它藝術樣式,視像技術的優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於藝術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對於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賞情趣等,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藝術的接受,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鑒賞與批評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意義,它既是對於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同時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並在其間發揮權極的作用。
是門類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學、藝術史學等相結合的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傳播等各個方面,探討人類藝術發生與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走向及變化。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方向更著眼於美術領域中的大眾傳播,研究在新媒體背景下,美術作為傳播信息和傳播載體的種種問題。
④ 什麼是藝術
藝術(拉丁語:Ars;法語、英語:Art;西班牙語、葡萄牙語:Arte;德語:Kunst)指憑借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4)藝術是什麼樣呢擴展閱讀:
范圍和分類
主條目:藝術種類
藝術傳統上包括以下種類: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視覺藝術(繪畫,素描,雕塑等)、圖文設計、造型藝術(如雕塑,造型),裝飾藝術(如馬賽克、室內設計等),表演藝術(戲劇,舞蹈,廣告,音樂等)。
藝術與科學
在歐洲17世紀到18世紀,是藝術與科學一起進入知識累積與相互啟發而一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過程促使藝術與科學的成品成為西方人文思想及文明展現的重要象徵。歐洲啟蒙運動下發展出的網路全書亦是以藝術與科學所引發的人類群體新狀態而合編的以字典為標題的著作。
⑤ 藝術指的是指什麼,有哪些
1.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
【種類】
繪畫、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游戲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為 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可分為 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
依據藝術的物化形式藝術可分為 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美術主要是一種靜態藝術。
依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可分為 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可分為 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美術中既有表現性的,也有再現性的。
依據藝術行為的表現方式可分為 行為藝術、肢體藝術,語言,表情等
從媒介的角度分 藝術形象大約可分為視象(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聽象(音樂藝術)、心象(文學藝術)和視聽形象(電影、電視藝術)等。
⑥ 什麼叫藝術
藝術是一種思想,很抽象的一個詞語,正因為他抽象,所以很多人試圖去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的時候總是弄不懂...其實藝術就是希望做出一個沒有明確定義的東西,很隨意,也許是作者瞬間產生的一個念頭和靈感,想要引起共鳴,每個人看到作品的時候能夠想到的東西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修養和內涵不一樣,理解事物的出發點不一樣,所以按自己的理解來就會明白屬於自己的藝術,當然你是絕對不可能理解作者的意圖的,因為當所有人都理解這個藝術的時候,他就變的不藝術了
,到現在為止也沒人能夠真正的理解梵高這樣的畫家他們的藝術在哪裡,都是一些學者以自己的眼光來思考的,還有紅樓夢這樣的作品,也是後人憑借自己的理解來判斷曹雪芹的意圖的,但是誰又真的知道呢?
這才叫藝術,這么多版本,都是每個自稱是學者的人自己在哪裡琢磨的!~
那是屬於他們的藝術,不是作者的藝術...
⑦ 藝術是什麼
懂藝術的人說藝術就是藝術,不懂藝術的人說藝術就是垃圾。怎麼理解呢?。這是個人思想問題。藝術有十種:繪畫、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和游戲。為什麼那麼多人根本不懂一幅藝術畫的美?。而且畫家真的很在乎感情。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從精神層面,藝術被視為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式,與宗教、哲學、倫理並列。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理解藝術,認為藝術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性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再次,從活動結果的層面,認為藝術是藝術作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來說,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直觀地、整體地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符號的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出現,其中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自身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觀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他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獲得美感,滿足審美需求。除了審美價值,藝術還具有其他社會功能,如認知功能、教育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認識自然、社會、歷史和人生,這與科學的認知功能是不同的。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影響和感染,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娛樂的概念是人們可以通過藝術活動滿足審美需求,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愉悅。藝術有很多種,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藝術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按照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藝術可以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藝術是空間藝術的一種,按照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藝術可以分為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藝術是視覺藝術的一種,按照藝術的物化形式, 藝術可分為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藝術主要是靜態藝術的一種,根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藝術可分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 根據藝術形象的表現形式,藝術可分為表現性藝術和再現性藝術。藝術既具有表現性,又具有再現性。需要指出的是,在「藝術」和「美術」的含義和適用范圍上,東西方存在一定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概念並加以運用。在西方,「藝術」和「美術」都起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藝術」。本義指與「自然創造」相對的「人工技能」,泛指各種手工製作的藝術、音樂、文學、戲劇等作品。當時廣義的藝術甚至包括制衣、栽培、拳擊、醫術等技藝。到了古希臘時期,藝術的概念仍然等同於技能和技術。然而,當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繪畫和雕塑達到成熟階段時,一套古典美的標准已經基本確立,為以後藝術意義的演變埋下了伏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才逐漸等同於「美」。18世紀中期,以美為基礎的藝術概念體系正式確立,藝術成為美學的主要對象。時至今日,英語中的「藝術」一詞仍然既有「藝術」的意思,也有「藝術」的意思。可以用來指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藝術門類,有時也用來指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視覺藝術。在很多西方作品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作者所說的「藝術」,其實只是指我們中國人認為是繪畫的藝術的一部分。而他們的「美術」(我們直接翻譯為「美術」)仍然是指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築等等。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藝術」一詞在中國被藝術家和教育家廣泛使用。蔡元培當時使用「藝術」一詞時,也包括詩歌和音樂。此後,中國文藝界和教育界逐漸將「美術」和「藝術」這兩個概念割裂開來。「藝術」是所有藝術門類的總稱。是用不同的可視化手段反映自然和社會,表達人類情感的成人文學題材。涵蓋美術、音樂、詩歌、舞蹈、戲劇、電影、書法等。,以及服裝和園林。「美術」指的是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即視覺藝術。簡而言之,在漢語中,我們有「藝術」和「藝術」兩個詞,這兩個詞的含義不同,所指范圍也不同。但在英語中,只有一個詞:「藝術」,用來指代所有藝術門類和所有藝術門類中的一部分:藝術甚至藝術的一個方面:繪畫。這就是東西方在「藝術」和「美術」這兩個詞的含義和適用范圍上的區別。藝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創造占據一定平面或三維空間的可觀的靜態藝術形象的藝術。它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社會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生產形式。通常是指在空間中展開、表現和訴諸於人的視覺的一種藝術,如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歐洲在17世紀開始使用這個名稱時,泛指繪畫、雕塑、文學、音樂等具有美學意義的事物。當我在「五四」前後開始普遍使用這個術語時,它也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含義。例如,魯迅在1913年解釋「藝術」一詞時寫道:「藝術是一個詞...翻譯自英文love。愛雲的人最初來自希臘,他們的友誼是藝術,不久後,中國用「藝術」一詞翻譯了「愛特」,「藝術」一詞成為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藝術傳播是指藉助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藝術接受是指以交流為基礎,以藝術作品為客體,以欣賞者為主體的主動消費、欣賞和批評活動。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導致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影響。近百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藝術傳播的方式和功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藝術樣式,也影響了其他藝術樣式的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視頻技術的優越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中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對藝術作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和增殖,以及接受者的接受和欣賞興趣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對藝術的接受,包括對藝術的消費、欣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最終實現其內在價值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欣賞和批評活動具有強烈的主觀意義,既是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闡釋和創作,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進行精神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系,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體系之中,並在其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門融合了類別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研究、藝術史等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作、藝術欣賞、藝術傳播等方面。,論述了人類藝術發生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趨勢和變化。藝術傳播的理論和歷史研究方向,更多地著眼於藝術領域的大眾傳播,研究新媒體背景下藝術作為傳播信息和載體的各種問題。
⑧ 什麼是藝術
藝術意思是指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
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成果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
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
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同時,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理性,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
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理性認識的外化和彰顯。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
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理性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