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和修養哪個好

藝術和修養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3-07-23 14:33:23

① 藝術與人生修養

經常有人問起: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怎樣產生的?藝術有什麼作用?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若確切地回答,解釋清楚,並不是太容易。雖然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藝術,從呱呱墜地起便聽媽媽唱搖籃曲;以後長大成人,少不了要看戲、看電影電視,買幾張畫掛在家裡;直到壽終正寢,人們以哀樂、輓歌相送。如果將藝術擴大,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也無不與藝術結緣。然而,如何說明這些事實呢?這里涉及到一些藝術原理的問題。有人借哲學上的「本體論」來解釋藝術,說藝術本來是什麼樣子,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結果使問題更復雜了。因此,我想從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入手,對此加以探討。一、 人與藝術

人為什麼創造藝術?須要從人之所以為人說起。從最早的歷史看,人事從動物中分化出來的。從猿到人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由直立行走到鍛煉了手的靈活並帶動了腦的發達,進而開始了復雜的造物活動。動物所有的特點人也全有,可是人所特有的則是動物所無。如思維和創造,特別是按照理想和不同的需要而創造。歷史學家稱人類最初的原始社會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就是分別以粗糙的「打擊石器」和精緻的「磨製石器」為代表。舊石器時代經歷了幾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人們將堅硬的石頭打磨成各種用途的工具,為了便於把握,逐漸認識了物體的對稱形。在山西陽高縣的許家窯村,發現了一千多個大小不同的石球,表面雖不光滑,可是十分圓整,是十萬年前的原始人用來狩獵的投擲武器,小的則是「飛石索」上的彈丸。這些石器固然不能說就是藝術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於對稱形和圓形的認識和掌握,卻為藝術的形式美鑄造了一把鑰匙。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四千年至八千年左右,各種磨製石器已相當精緻和規范。在這個歷史階段,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標志,表明已由依賴自然的採集漁獵經濟前進到改造自然的生產經濟。制陶、紡織、制玉等工藝的產生和發展,其製造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說明農業和手工業開始有了分工。大量的彩陶圖案豐富而精美,變化無窮。在彩陶器皿上,除了氣象萬千的幾何形圖案外,還有想像的龍,圖騰式的崇拜物,以及文身的人物。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一件陶盆內面,畫著一群人,手拉著手分成三組跳舞,說明舞蹈藝術已很發達。就各地出土的陶塤和一件精美的骨笛表明,已可用來為舞蹈伴奏或吹奏樂曲。在這已時期,藝術不但產生,並且得到了普遍的發展,藝術的門類和樣式也已多樣化。

現代人論藝術,多是側重於所謂「純藝術」,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以區別於實用性的藝術,如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建築藝術。實際上,藝術是伴隨著勞動而發展起來的,按藝術發生學的序列看,是實用先於審美。鑒賞性的「純」藝術是從實用性藝術中派生出來的。俄國普列漢諾夫在《沒有地址的信》中,以民族學的大量資料論證了藝術最初都是起源於勞動,由實用轉化為審美的。即使舞蹈也是為在勞動中減輕疲勞,而繪畫則是用於記事,有點近似於地圖。近些年來,我國有上百處的地方發現了岩畫,有的年代很早,可遠推到新石器時代;有點則是後來的邊遠地區的放牧者所作,但其性質仍然屬於原始時期。岩畫的題材很多,大量的是動物和人物,也有各種符號。從內容上看,大都是表現他們的生活和信仰,有的則是某一事物的記錄。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岩畫中,有不少刻畫的馬蹄印、鹿蹄印、牛蹄印、羊蹄印等,作為一種符號是無疑的,它的功用,似乎是告訴獵人某種動物出沒的地方。
《吳越春秋》中記載著一首遠古時代的《彈歌》:

「斷竹,續竹
飛土,逐肉。」
歌很短,只有四句八個字,讀起來頗感古澀。所謂「彈歌」,就是歌唱一種古老武器的製造和功能。這武器叫「彈(音旦dan)」,是一種利用彈(音旦tan)力發射的彈弓。「斷竹」即截斷竹竿;「續竹」是用弦連接竹片的兩頭;「飛」系發出,「土」指彈丸;「逐」狀追趕,獵取,「肉」指鳥獸。如果譯成現代語體,可為:

「截斷竹竿劈成片,彎成彈弓裝上弦,
發射泥丸快如飛,獵取鳥獸作美餐。」
意思懂了,卻有些乏味。這大約就是語言藝術的一個特點。另一方面,在現代人看來其內容也過於平淡。假如我們推後幾千年,在原始時代,誰能發出巧思並做出這樣的好武器,便於射獵鳥獸,那種喜悅的心情可真要放聲而歌了。

從這首歌中,也可看出藝術的功力目的。人為了自己的需要創造了藝術,藝術又反過來給人以鼓舞。不論是純精神的藝術還是與實用結合的藝術,都是為了人的自身的利益。它的產生,既是心靈之美的抒發,又是同科學技術同步。科技也是為了人的需要,它與藝術在形式和手段上雖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做著同一件工作。如在手工業時代,制陶的工藝與陶器,紡織的工藝與錦緞,髹漆術與漆器等,表現在科技與藝術的關繫上,實在是不可分的。高爾基稱人類用理智的力量所創造的文化是「第二個自然界」,以區別於客觀存在的「第一個自然界」。他認為「三個人」是創造文化、創造第二個自然界的,就是科學家、藝術家和工人(見《說文化》)。這里所說的「三個人」,是指三種工作的人。科學家發明了科學和技術,藝術家對形體進行塑造,最後由工人製造成品。這是分工,又是協作。隨著社會分工的細致,協作也就更多樣。現在有種人從實利出發,帶著世俗的觀念將職業強分尊卑,是恨庸俗的。

人的造物活動已經延續了數千萬年,考古學家在不停地發掘、鑒定,數不盡的東西充滿了博物館,可以排出一條壯闊的文化長河。究竟誰是「造物主」呢?古代的哲人也在思考。中國人說是「聖人」,西方人說是「上帝」;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列舉了畫家畫床是根據木匠造的床,那麼木匠又是根據什麼而造床呢?最後只有歸結到「神的理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中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動物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尺度來衡量對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我們理解,這里所指的「美的規律」,是需要和理想,當然也包括美學的要求在內。人的需要是無窮的,只能是相對的滿足;人的理想也是永在追求,不過是逐漸升高。因為人都有一種進取心,用馬克思的話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顯現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實。」(同上)

我們所說的「文化」,通常被分作「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由兩種文化導致了兩種文明。因而將自然科學劃為物質文化,將人文社會科學劃為精神文化。大致看來,這種劃分是必要的,但不能過於機械。因為,物質和精神是不能硬性分開的。事實上,人類最早的文化是融為一體的,可以叫做「本元文化」。以後文化的多元分化並沒有將本元文化解體,而是相並列。也就是說,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外或之間,還有未經分解的「本元文化」。當然它也兼有兩種文明,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在人的造物活動中,每每都說明了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代科技和藝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和需要,兩者正在產生新的綜合,而且層次越來越高。如果說,實用性的藝術本來就兼有文化的雙重性,那麼,所謂「純」藝術也不可能離開物質的載體。這「載體」已經不僅是畫畫用紙、用顏料,演奏要樂器,而是反作用於藝術。當攝影術發明之後,曾經沖擊過繪畫,特別是西方的油畫肖像;一百年前電影的出現,一方面是隨著產生了電影藝術,另一方面無疑也直接影響到戲劇;現在是電視進入家庭,各種不同形式的電視藝術應運而生,不僅戲劇、電影受到沖擊,連兒童連環畫也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家庭的生活方式。

再過一百年藝術會是什麼樣子呢?誰也無法估計。即使原理不變,但在藝術的形式上和體裁上必然是五花八門。就因為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硬地分開,又忽視了「本元文化」的存在,從歷史上到現在便產生了「功能主義」與「唯美主義」之爭,以及「為人生的藝術」與「為藝術的藝術」
之爭,還有與此相聯系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辯論。說到底,只有明確藝術與人的關系,藝術對人的積極作用,立論才不致偏頗,才能辯證地看問題。

人的思維方式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藝術是形象思維的升華和結晶,是表現人的心靈之美的意識形態。就藝術與人的關系看,人生離不開藝術,藝術也不能脫離人生。

二、藝術的種類

人類社會的文化積淀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人們對於藝術的需要並非從一個角度出發,而創造藝術更不是使用一種模式;加之東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藝術便顯得種類多樣,形式紛繁。直到電影的產生,西方曾有「八大藝術」之說,即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和電影。所以電影也叫「第八藝術」。我國古代在藝術上只有專稱,沒有總稱。「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對「藝術」和「美術」還有混稱,以後才逐漸分開,藝術是個大概念,美術史藝術的一個門類。豐子愷先生曾做過一些藝術的分類工作,也沒有通行。對於「文學」,西方是作為語言藝術對待的,但在我國卻習慣與藝術並列,統稱「文藝」,只是在美學研究中還有人在藝術中談及文學。

作為藝術的分類,至今還沒有定型的分類法,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加以說明。從一個角度是分不清楚的,可能會越分越亂。因此,為了便於了解藝術的性質和體系,我們也列舉出一下的幾種分類法:
(一)以作者而分

就藝術與人的基本關系而言,最初的藝術不過是有感而發,任何人都會表現出來,如果得以流傳,也就是「藝術」。以後有了分工。藝術分成了若干種職業,從事這類職業的人,先是叫匠人『藝人,以後才稱為「藝術家」。豐子愷先生說:「藝術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故藝術非專科,乃人所本能;藝術無專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變多端,人事煩瑣,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於生活之一隅,而喪失其人生之常情。於是世間始立『藝術』為專科,而稱專長此道者為『藝術家』。」(《藝術漫談》序,1936年)。因此,在社會上便有專門的藝術家和非專門的藝術創作者之分,有專業和業余之分,有高雅和通俗之分。從藝術分類學的角度看主要的不是橫向的排列,而是縱向的層次關系。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1.專門藝術與民間藝術——這是相關聯的兩個藝術層次。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重要基礎,也是專門藝術家吸取營養的寶藏。一般的說,專門藝術家經過了長期嚴格的專業訓練,並以此為社會工作,專門從事藝術的創作、設計、表演、演奏『其藝術是帶有娛他性的,個人的風格也較強。民間藝術則是帶有民族性的群眾藝術,在我國主要是農民(以及牧民和部分手工業者)的藝術,他們從事藝術活動多數是為了自娛,只有少數當作副業。民間藝術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地方風格,個人的創造多是融匯在集體之中,形成一個地區的帶有歷史性的集體創作。民間藝術的作者多是書本文化不高,沒有經過專門的藝術訓練,是在傳統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民間藝術作品都表現得比較率真質朴。

2.專門藝術與業余藝術——兩者的關系也只是層次的差異。業余藝術的作者多是在城市和農村中有其他職業者,或是退休的老年人,

3.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這是藝術上的兩個層次,在社會上也分屬兩個不同的「文化圈」,但對作者很難說有層次之分。所謂「高雅藝術」,也有的叫「精緻藝術」,在音樂上一度稱作「嚴肅音樂」,實際上是相對與「通俗藝術」而言,在名稱上並沒有嚴格的的規范。而「通俗藝術」則相近於「流行藝術」和「大眾藝術」。通俗藝術的特點是流行性強,通俗易懂,為大眾所樂於接受。如傳統的相聲,月份牌年畫,香港的武打片,,和近些年興起的通俗音樂.戲劇小品.卡拉OK等,都比別的藝術擁有較多的讀者觀眾,特別是在通俗音樂方面,許多青少年對於名「歌星」的追隨,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豐子愷先生說:「淺見的人誤解藝術,原是難怪的。因為藝術這件東西,內容很嚴肅,而外貌很可愛。不像道德.法律似的內外性狀一致。因此眼光短淺的人就上了它的當,以為它不過是一種休閑的玩意吧了。」(《藝術必能建國》,1938年)。確實,很多人把藝術當做消遣,二很多藝術又迎合了這種要求。於是泥沙俱下,推波助瀾,用時髦的話說,變成了「炒」藝術。順便講一句,對於「流行」問題不能籠絡的論是非,每個時代都應有顯示自己特點的時尚。通俗也不庸俗。關鍵在於藝術的創作和積極的引導,紡織他的負面效應。在通俗音樂方面,所謂,「追星族」的產生,就是,就是將事物引向了反面。即便是消遣,也是人生的正常需要,只要健康活潑,同樣是應該發展的。試想,們創造藝術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對人生無益,不是多此一舉嗎!
(二)以用途而分

前已提及,藝術的具體用途有兩個層次,一是鑒賞性的藝術,二是實用性的藝術。
所謂「鑒賞性的藝術」,是傾向於精神方面,在觀賞、欣賞、鑒賞藝術中受到一些熏陶和感染,進而在精神上各道鼓舞,培養高尚的情操。藝術作品以其「有意味的形式」,獨特的、典型的藝術形象,能夠扣動人的心弦,產生無比的積極力量。

所謂「實用性的藝術」,主要是指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現代工業藝術設計等,幾乎包括人們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它是在生活中被實際應用的,以其獨具的形色及其裝飾,使人在用的過程中得到心神的怡悅,對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生活的美好是人的積極進取的一個重要方面。生活環境的美化、理想化也是文明層次的一個重要標志。早期美學曾忽略了這一點,只是在近半個世紀才逐漸有所認識。從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的提高來看,未來實用性的藝術的發展潛力將是巨大的。

(三)以感官而分

人的感官與外部世界接觸,與藝術關系最大的莫過於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和人體的動作。說來並不奇怪,人類最早的藝術也是從這幾方面開始。所謂「綜合藝術」,即兼有視、聽、動作和語言的,是後來的發展如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

1.視覺藝術——主要指美術。它與特具的形與色,訴諸視覺,通過眼睛進入人們的心靈。從原始時代起,便發展成為一種最普遍的藝術。

2.聽覺藝術——主要指音樂。聲音的和諧、悅耳,通過歌唱、樂器演奏,訴諸聽覺。人們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可以想像出有關的藝術形象,如詩如畫,情感交織。

3.動作藝術——主要指舞蹈。舞蹈是身體的「律動」,即有節奏的動作。聞一多說:「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本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生命的機能是動,所以它直是生命機能的表演。」他認為,這是舞的「真面目」,而非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模擬。「一方面,在高度的律動中,舞者自身得到一種生命的真實感(一種覺得自己是活著的感覺),那是一種滿足。另一方面,觀者從感染作用,也得到同樣的生命的真實感,那也是一種滿足,舞蹈的實用意義便在這里。(《神話與詩·說舞》)」

4.綜合藝術——主要指戲劇、戲曲和電影、電視。戲劇和戲曲又稱「舞台藝術」,電影和電視又稱「影視藝術」。舊時戲園的舞台上寫著「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對聯,說明了綜合藝術的能量是很大的。它足以反映整個社會,揭示全部人生。因此,其意義是恨重大的。
(四)以時空而分

作為藝術的形態,有的以其聲響佔有時間,有的通過造型佔有空間,當然也有的兩者都占。這種分類法雖不多用,但也說明了認識藝術的一個側面。

1.時間藝術——主要指音樂。聲音無形,但佔有時間。

2.空間藝術——主要指美術。美術作品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所以美術也稱作「造型藝術」。

3.綜合藝術——主要指戲劇、戲曲、電影、電視,有形有色有動作,同時佔有時間和空間。舞蹈也是「造型藝術」,同時也佔有時間和空間,因此帶有綜合性。

(五)通常的分類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具體的接觸某種藝術。因此,通常的分類都是約定成俗,也可以稱作「綜合分類法」,即以各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並列。舉其大者,可分六大類。

1.美術——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大類,形式很多,種類也很多。一般分為繪畫、雕塑、建築、工藝、書藝和攝影。
繪畫包括許多畫種,有中國畫(分為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及工筆畫、寫意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粉畫、丙烯畫、版畫(包括木刻、銅版畫、石版畫等)、年畫、連環畫、宣傳畫、壁畫、漫畫等。

雕塑包括雕刻與泥塑,又分圓雕和浮雕。在材料上有泥塑、彩塑、石雕、木雕、鑄銅和不銹鋼等。在體積大小和用途上有案頭、雕塑、建築裝飾雕塑和紀念碑雕塑等。

建築包括紀念物建築、公共建築、民居建築、園林,以及城市規劃設計、小區設計、環境設計等,建築是無聲的音樂。

工藝即工藝美術,包括現代工藝和傳統手工藝,以及工業藝術設計等。現代工藝有染織、服裝、陶瓷、玻璃、皮革等。傳統手工藝有刺綉、編織、牙骨磚石雕刻、漆藝、景泰藍、紙扎、金銀首飾等。工業藝術設計是新興的一門藝術,主要同現代技術和工業生產結合,應與工藝美術相並列。一般包括裝潢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三個方面。
書藝,即書法和印章,包括大篆、小篆、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魏碑等。由漢字而為藝術,是我國文化立於世界之林的一種特殊現象。它是具體的,卻又是抽象的符號,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攝影包括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空中攝影等。

2.音樂——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聲樂包括獨唱、對唱、重唱、齊唱、領唱、合唱等。器樂包括弦樂(有小提琴、大提琴豎琴和二胡、板胡、琵琶、古琴、揚琴等)、管樂(有木管如短笛、長笛、雙簧管,銅管有2、小號、長號、大號)、打擊樂(有定音鼓、小鼓、亳、鑼、三角鐵)、鍵盤樂(有鋼琴等)。在演奏上有獨奏、齊奏、重奏、合奏以及歌唱、舞蹈的伴奏等。交響樂是音樂中規模最大的一種樂器形式,以管弦樂為主,也配以其它樂器,有的還加用合唱。音樂又往往與詩歌、戲劇、舞蹈等組合,成為歌劇、舞劇、戲曲等。

3.舞蹈——分獨舞、雙人舞、群舞(集體舞)和舞劇等種類。在形式特點上有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抒情舞、交際舞(交誼舞)等。
4.戲劇(戲曲)——戲劇與戲曲有同有異。一般戲劇主要指話劇,按作品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包括鬧劇)、正劇等類型。正劇被稱為「嚴肅的戲劇」,主要特點兼有喜劇和悲劇的因素,能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另外還有多種體裁,如詩劇、啞劇(默劇)、街頭劇(廣場劇)、活報劇、秧歌劇、廣播劇、戲劇小品等。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以歌舞(包括雜技、武術)、劇三者有機結合為表現手段,其藝術綜合性更大。戲曲的劇種除京劇外,各地的地方劇有三百多種。

5.電影(電視)——電影和電視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在反映生活說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能大量復制、攜帶方便,放映簡易,是最為大眾化的現代藝術形式。電影和電視的片種很多,並且還在不斷地創造,有故事片、紀錄片、文獻片、科學教育片、美術片(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等。

6.曲藝(雜技)——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它的形式活潑,演出簡便,群眾性強,歷史悠久,在全國各族、個地區共有三百多種。主要種類有:評書、相聲、快板書、彈詞、大鼓、琴書等。雜技是各種雜耍、技藝表演的總稱,包括蹬技、手技、頂技、踩技、走索、車技等。一般吧戲法、魔術、馬戲、馴獸包括在內。
以上六大類,只是主要者。即使不夠全面,也足以說明藝術的多樣性。反映了人生的充實和豐富。正因為人生需要藝術,所以藝術一直在被創造著,形成五花八門,奼紫嫣紅的局面。

三、藝術的社會作用

人們的每一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藝術當然也不例外。只是要看這一活動的意義,其目的是否有益於人生,有益於社會。漢語中對「功利」和「功能」這兩個詞的解釋,內容上畢節哦接近,在藝術上也常使用。似乎對鑒賞性的藝術多用「功利」,而對實用性的藝術多用「功能」,也可能是著文者的習慣所致,但推敲起來倒是很確切的。然而不論是「功利」還是「功能」,都要考慮其實際的效益。作為藝術,須要從社會的廣角,對人生的作用看其是否產生積極的效應。歸納起來,可有四個方面:
(一)認識的作用

人生在世,需要學會認識世界,並盡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直到人生觀的建立。但知識來源於實踐,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只靠個人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知識要從社會獲得。社會科學在揭示人生方面最為深刻,但也太抽象,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的。自然科學解釋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有獨到之處,卻又往往受到專業的隔閡。唯獨文學和藝術,是通過想像的塑造,揭示人生和解釋世界。而藝術的魅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藝術的認識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生的各個層面。從兒童的認識事物,游戲、兒歌和玩具,以及看圖識字,都是開發智力,增長知識。青年人走上社會,選擇職業,樹立遠大理想,往往會受到一部文學著作或意見藝術作品的影響。即便到了晚年,不論是再學習還是回顧人生,也存在一個認識的問題。在這里,藝術是大可借鑒的。
(二)教育的作用

藝術是教育作用是不能忽視的,中外古今的許多優秀藝術作品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國早在《尚書·舜典》中就提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孔子重視美語,重視《詩》的教化作用,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樂記·樂本》直接指出:「樂者,通倫理也。」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繪畫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能「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因而「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這些古人所講的具體內容和觀點同我們不會一致,但在強調藝術的教育作用上則是相同的。
問題在於,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文藝,其教育的作用本來是恨清楚的,近些年卻被一些人攪得很亂。由文學生的「游戲人生」、「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為發端,幾乎影響到藝術的各個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現代派藝術的泛濫,甚至到了在國家美術館里用槍打電話亭、擺攤賣對蝦、發放避孕套的程度,並把這種惡作劇美其名曰「行動藝術」。現代派的「理論家」竟揚言現實主義過時了,未來的藝術必定是現代派藝術。作為一種現代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只要有存在的價值,總會逐漸走向成熟。我們對現代派藝術也應該持一分為二的態度,既不能籠統否定,也無法全盤肯定,要對具體作品作具體分析。就像物極必反一樣,「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以往餓藝術曾一度變成了政治的附庸,將藝術當做政治和政策的圖解。毋庸諱言,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政治的關系,總是相互影響的,不可能硬性割裂;既然同是一個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必然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至少是不應發生嚴重的矛盾和沖突。但若變為「服務」關系,有了主從和隸屬,關系是單純了,可藝術的個性也就不復存在。事實上,若深刻地揭示生活,哪個嚴肅的藝術家不是苦心探索。藝術的內容和思想性,在不同題材和形式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待到「文革」後期出現的「三結合」創作班子,即「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藝術家出技巧」,藝術也就走向了徹底的敗落。從歷史的因果來看,現在所出現的傾向,誰能說不是對前一種傾向的反撥呢?

書歸正題,藝術的教育作用必須以作品的思想性為依託,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永遠也不會消失。優秀的現實主義藝術作品,是人生的教科書。這不僅是我們現代的優秀作品所證實了的,也為歷代的優秀作品所證實。

② 什麼是藝術修養專業的回答

藝術修養是指一個人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狀況和水平,比如一個藝術家、一名藝術工作者等,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他們的藝術修養。一個非藝術工作者的也會有相當的藝術修養,但大多隻是一種業余愛好,處於業余水平。藝術意識修養則不同,這是深入到人的自我意識深層,而成為自我意識之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意識;一個人可能沒有太高的藝術修養,但完全可能具有很高的藝術意識修養:面對藝術界的一些狀況,他完全可以鮮明地指出什麼是違背藝術本質的,什麼才是合乎審美規律的。目前藝術界的所謂「行為藝術」、「性藝術」(色情藝術)等等實質是非藝術化的東西,原因只在於它違背美的本質,違背人的審美規律,可稱之為藝術的「祛美」。這些藝術家可以說有較高的藝術修養(曾經有?),但缺乏應有的藝術意識修養,他們對美的感受違背人的審美規律。將藝術與審美分隔開來、對立起來,將藝術與人的情感、人的美好感受相脫離,這是對藝術本質的顛覆,是藝術意識修養的墮落,當然結果也必然是藝術家們藝術修養的喪失及至藝術的墮落。

③ 為什麼說藝術欣賞是人生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欣賞與人生修養

藝術是為人生的——大凡真正的、經典的藝術,莫不是因感悟人生而創作,為溝通人生而面世。正如人生充滿了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矛盾,無論悲劇還是喜劇,藝術始終在追求真善美的融合與統一,以美引真,以美道善。

藝術欣賞從本質上說,是通過美的欣賞,引導人們去追求真、善,摒棄虛偽與丑惡。它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人們接受作品「美」的同時,自然也接受了它的「真」、「善」。久而久之,人們將藝術中的真、善、美境界融入現實生活,逐步產生了對人生超凡脫俗的新認識,從熱愛藝術進而熱愛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作為人生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欣賞與人的一生相依為伴,如影隨形。它不僅伴隨人經歷千溝萬壑,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和向上的鼓舞,而且不斷開拓著人們的藝術視野和精神境界,引導人們跳出單純追求物質生活的羈絆,用審美精神去對待人生,用審美情感去擁抱人生;讓漫長的人生,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從中獲取精神力量,都能永遠與美相伴。

人的一生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孩提時代是在好奇中認識世界,在幻想中展示自我,那是春草芳菲;青年時期則是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生命力處於最活躍狀態,那是鬱郁蔥蔥;壯年正值人生最後拼搏的時期,嘗盡人間酸甜苦辣,那是奼紫嫣紅;晚年將各種經驗融入生活,於感悟人生、享受人生中進入精神升華,那是蒼翠欲醉。人生好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繪畫長卷,又如一出高潮迭起的戲劇,其間不乏動人心魄的色彩與情節。

若以樂觀進取的處世態度抒寫人生,其人生最貼近藝術、貼近人的本性,也最是燦爛。而藝術欣賞在你多彩的生活中悄然走進你的人生,春風化雨般提高著你的人生境界,為你的人生增添幾分絢麗。

因此,藝術應成為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藝術修養說到底便是一種人生修養。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欣賞就是欣賞者對自己人生和生命的欣賞。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那震撼性的旋律,會激勵我們向厄運挑戰,為實現美好理想而奮斗不息;羅丹的雕塑《思想者》會把我們引到對人類的命運和人生道路的深深思索中;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會使我們對平和與無欲產生嚮往;北京紫禁城會讓我們從恢宏的氣勢中悟出豐富而精微的哲理,而蘇州園林則會讓我們從「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中體會到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欣賞者不難發現自己的人生軌跡以及自己的審美趨向和精神認同。顯然,欣賞者的人生修養將在藝術欣賞中得到極大充實,其人生境界也將在藝術欣賞中得到無限升華。(楊辛謝孟)

④ 藝術與修養,藝術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1、簡述:

在《藝術與修養》中,藝術的基本概念是: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電子游戲(第九藝術)等。

2、拓展:

藝術,是才藝和技術的統稱,詞義很廣,後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電子游戲(第九藝術)等。
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他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

閱讀全文

與藝術和修養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