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說唱
說唱指曲藝表演,RAP既為說唱樂。說唱樂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說唱音樂是講唱故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1949年建國以後又稱「曲藝音樂」。說唱音樂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特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間藝術,它是集文學、音樂、表演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它在文體上韻散兼用,敘事與代言相結合;表演上講唱故事與模擬人物相結合(藝人稱「跳進跳出」和「一人多角」);音樂上突出敘事性,具有獨特的「語言型旋律」,是民間音樂中與語言結合最密切、最大眾化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形式。 說唱音樂的特徵可從與之關系密切的民間藝術門類――民歌和戲曲音樂的比較中體現。說唱與民歌的比較二者的突出特徵是:民歌的抒情性和說唱的敘事性。民歌從其生成的條件來看,它並不是表演藝術,常是歌者自身情感的表達,喜、怒、哀、樂的自我抒發,或是勞動者在作業中為協調動作、鼓舞干勁以及減輕疲勞而演唱的。所以民歌大多數篇幅相對短小,歌詞常常言簡意賅,用比興手法,比較富有詩意。音樂上突出抒情性,表現在旋律上一般比較優美,富於歌唱性,曲調新鮮活潑,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民歌的抒情性還表現在,從歌詞到曲調都比較自由,較少固定的程式。說唱音樂與民歌不同,它是藝人講唱故事的一種形式,屬於民間表演藝術,從業者大都以此為謀生手段。說唱音樂的作品篇幅常常比民歌長大,散說之外的唱詞也不像民歌那樣言簡意賅,而是一種白描式的口語化敘述,唱詞中對情節的描繪要盡量細致、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及故事發展要交待的清清楚楚。白描式的口語化唱詞,要求說唱形式在音樂上也要突出敘事性。大量的敘述性唱腔,音樂與語言結合的很緊,講求「按字行腔」,而且大多數說唱音樂的曲種中都有獨立的「念誦性」唱腔,如京韻大鼓中的「平腔」,山東琴書中的「垛子板」,天津時調中的「數子」等等。這些念誦性唱腔的共同特點是:字多腔少,一般無拖腔,旋律性不強,表現為似說似唱,音調幾乎是語言稍加升華,四聲稍加誇張。這些唱腔用於敘事,能很清楚地交待情節和表現人物。這種念誦性唱腔成為說唱音樂中獨具風格的唱腔,集中體現了說唱音樂的敘事性。 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的比較也能進一步體現說唱音樂的特徵。其二者明顯的不同在於說唱的敘事性和戲曲音樂的戲劇性,這是由於它們在表現方法上的不同造成的。說唱音樂是敘事與代言相結合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的表現方法,即由一兩個演員運用音樂和語言模擬多種人物來敘述故事的形式,演員要模擬書中人物的口吻、姿態和性格,把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確生動地刻畫出來,從事說唱藝術的演員不能像戲曲演員一樣進入角色,而只能是「跳進跳出」,大量的故事內容的說唱要靠第三人稱的敘述,這樣的表現方法形成了說唱音樂的敘事性特徵。戲曲藝術的表現方法是演員扮演角色,戲劇情節的開展主要靠人物的獨唱(白)、對唱(白)和身段動作。為塑造人物和表現戲劇性的矛盾沖突,戲曲音樂的結構和程式都比說唱音樂復雜和嚴謹。說唱從音樂方面的突出特徵體現在「念誦性」唱腔和「語言性」旋律,這是說唱藝術敘述故事的需要;戲曲從音樂方面的突出特徵為具有戲劇性的「散、慢、中、快、散」的套式結構,「緊打慢唱」搖板式的節奏,宏大的文武場烘托,這是戲曲音樂表現強烈的矛盾沖突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所以,如從總體上看民歌、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的突出特徵可概括為民歌的抒情性、說唱的敘事性和戲曲的戲劇性。 2.中國現代說唱 說唱文化傳入中國短短十年內,已經有先後幾批愛好者為之傳播,為說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很多人說中國人不適合這種外來的音樂,但事實證明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一個好的音樂可以加深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更可以促進全球人民團結友愛,升華情操。
② 說唱音樂的特點
說唱音樂有變文、鼓子詞,諸宮調等類型。
有抒情和敘事的作用
由念白、唱腔以及伴奏音樂組成。
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說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說唱腳本首先以聲調、語調遺詞造句等形式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音樂來突出和誇張語言的表現。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主要體現在三點:聲調、節奏和音色。漢族傳統聲樂藝術,在腔詞關系的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字領腔行;以字行腔,尋聲達意;等等。同時,在腔詞不能相協時,又有「換腔就字」、「換字就腔」等一套補救辦法。說唱音樂繼承了傳統聲樂藝術的這一成就。在語言的節奏方面,漢語本來就具有優勢。
③ 說唱藝術的特點
l)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為了能將曲旅昌唯折復雜的故事情節敘述清楚,說唱音樂以敘述性曲調為主.採用半說半唱、似說似唱、唱中有說、說中有唱的曲調講唱故事。同時,它的許多曲調又兼具抒情的彈性功能;速度較慢、曲調裝飾較多時,適於表現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緒;速度中等、曲調簡潔時,適於表現平靜的心情和客觀敘述故事的發展;速度很快、曲調起伏跌宕時,適於表現歡快、激動或憤怒的情緒。由於這個特點,說唱音樂在敘述性與抒情性的轉換中既方便又協調。
2)敘事和代言相結合說唱音樂採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講唱故事的過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稱的敘事體,又使用第一人稱的故事人物的代言體。前者從客觀的角度講述故事情節的發展,後迅早者則模擬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態、性格,將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確地表現出來。
3)音樂與語言相結合說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說唱腳本首先以聲調、語調、遣詞、造句等形式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音樂來突出和誇張語言。說唱音樂繼承了傳統聲樂的藝術成就,在腔詞關系的處理上有許多方法,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字領腔行,以字行腔、尋聲達意等等。同時.在腔詞不拆培能相協時,又有「換腔就字」、「換字就腔」等一套補救辦法。此外在語言的節奏方面,漢語語言節奏的多樣性為說唱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說唱音樂又進一步豐富了語言的節奏。
④ 說唱藝術的唱腔分類
就唱腔結構而言,漢民族的說唱分為:
1.鼓詞類
鼓詞類說唱曲種俗稱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國北方。如西河大鼓、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唐山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膠東大鼓、上黨大鼓等。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長沙大鼓、溫州鼓詞等。大鼓以演唱者自擊鼓板為特點,其他伴奏樂器還有三弦、二胡、琵琶等;曲調多來自各地的民間音樂。
北方的許多大鼓,多在當地民歌或集鎮叫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早期鼓詞多為長篇故事,如(三國志》、(楊家將》等,可連續說唱數十日。清中葉後,逐漸興起了「段兒書」的形式,並大t減少了說的部分.而以唱為主。
2.彈詞類
彈詞是明清時期流行的說唱形式,後來流行區域逐漸縮小至江、浙一帶。目前流行的彈詞類說唱曲種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紹興平湖調、四明南詞以及廣東的木魚歌等。
彈詞類曲種的伴奏以琵琶、三弦等彈撥樂器為主,由演唱者兼操。各種彈詞曲種的曲調來像情況不盡相同,有藝人的創作,也有吸收民歌小調或南北曲曲牌及地方戲曲曲調的。彈詞的音樂曲調性很強,搜長表現長篇故事,也有抒悄的「開篇」小段。
3.道情類道情又叫漁鼓道情,源出於唐代道士在道觀內傳道時所唱的「經韻」,後來吸收詞調和曲牌,演變為在民間佈道時唱的「道歌」。南宋時已有說、唱相間的講述故事的道情,在以後的發展中,流布於南方的道情多成為說唱曲種,流布在北方的道情則多發展為戲曲形式。目前流行的曲種有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廣西漁鼓、山東漁鼓、四種竹琴、河南墜子等。
4.牌子曲類
這是一種將許多曲牌聯級起來講唱故享的音樂形式,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諸宮調。牌子曲類曲種往往各自擁有眾多曲牌,多者可達數百個。常用的曲牌一般有數十個。藝人們將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幾類,例如歡樂的、悲傷的、哀怨的、憤怒的、平靜的、激動的、雄壯的等等。在表現故事情節或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時,曲牌的聯級有一定的程式。該曲種有河南大調曲子、單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揚州清曲、廣西文場、湖南絲弦等。這些曲種所使用的曲牌,有許多是共同的,如[寄生草〕、〔馬頭調]、[剪靛花]、[登斷橋〕、〔羅江怨」、[滿江紅]、〔太平年〕等。某些共同的傳統曲目還大都以手鼓為伴奏樂器。流行於北方的此類曲種多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流行於南方的則多以琵琶或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
5.琴書類
琴書是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揚琴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雲南揚琴、貴州琴書等。除揚琴之外,有的還有加用箏、三弦、椰胡等弦樂器或打擊樂器的。這類說唱音樂的風格比較抒情。
在少數民族的說唱形式中,音樂類型各有不同:蒙古族主要有」好來寶」。在蒙語中,好來寶的意思是「申起來唱」。其表演形式有四種:l)盪海好來寶。演唱人數不定,內容廣泛;2)烏勒格日好來寶。以問答形式詠唱歷史故辜和典故;3)代日拉查好來寶。為對歌形式,內容多帶諷刺、幽默性質湯)胡爾仁好來寶。自拉胡琴自唱,內容以贊頌為主。好來寶的篇幅短則數十行,長則二人可對唱數日。藝人常根據演唱場合即興編詞。演唱時以木棍擊節,或以四胡伴奏。好來寶有數十種曲調,演唱中很少變換曲調,往往是一個曲調反復唱完為止。
藏族有(格薩爾王傳》說唱。這是一種以專門說唱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其說唱文體為98散韻結合,講述故事用說白,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或獨白則用歌唱來表現。
維吾爾族曲藝以「達斯坦」為代表。「達斯坦」意為敘事長詩或史詩,是維吾爾族的彈唱曲種。由一至三人演唱,主唱者兼操熱瓦普或獨它爾、彈撥爾、薩它爾等樂器,助演者或持上述樂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擊樂器擊節,或不持樂器幫腔助唱。歌唱曲調為古老的木卡姆選段或其他民間音調,唱詞散韻結合,具有敘事性和抒情性。
朝鮮族為「判捎里」。判捎里以唱為主,輔以說白和表演。演唱時,演員自己擊鼓,伴奏樂器為伽耶琴或奚琴。唱腔為巫現歌和舊民歌的融合,曲調幽雅動聽,唱法上有很大的難度。
白族的「大本曲」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傳統的表演形式是二人分坐於高台上的桌子兩旁,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弦伴奏,並有手帕、摺扇和醒木為道具。後來又有了對唱與合唱的形式。唱詞有白語和漢語兩種。唱腔音樂有「三腔九板十八調」之說:「三腔」指南腔、北腔、海東腔三種不同的流派;「九板」指大本曲中幾種具有不同表現功能的基本曲調,如〔平板]、〔高腔〕、〔大哭板〕、〔邊板」等;「十八調」指基本曲調之外的雜曲,如(麻雀調)、(螃妞調)等。
傣族有「贊哈」。傣語稱歌手為「贊哈」,該曲種也因此而得名。贊哈的演唱內容有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喜慶節日中的頌詞、教諭等。演唱時或一人獨唱,另一人以吹管樂器「單」伴奏;或二人盤膝而坐,執紙扇掩面對唱。還有一種即興編詞的對歌形式,聽眾席地而坐,聽到精彩處,便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
此外,其他少數民族說唱曲種還有赫哲族的「依瑪堪」、壯族的「末倫」、布依族的「布依彈唱」、撒拉族的「巴西古溜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