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抽象藝術的主要特點
具象:具體存在於空間,而且能夠感知的一種形狀或形態.
抽象;是一種存在的物體在人們的視覺中有很多中認定中物體的產生.當然它也會偏離真正視覺中的形態和意義.
意象:它存在於人的心裡或思想里的一種感知物體或事態.但它不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的東西.
從作品形象與自然對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劃分作品風
格的概念。抽象藝術指藝術形象大幅度偏離或完全拋棄
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具象藝術指藝術形象與自然對象
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抽象一詞的本義是指人類
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抽取。應用在
美術研究領域,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構成一對相關的概
念。
具象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都具備可識別性。希臘
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寫實主義和現代的超級寫實主義作
品,因其形象與自然對象十分相似,被看作這類藝術的
典型代表。具象藝術廣泛地存在於人類美術活動中,從
歐洲原始的岩洞壁畫,到文藝復興時代的宗教壁畫;從
印度的佛教藝術,到中國的畫像磚石,都可以看到這類
藝術作品,至今它仍是美術創作中重要的藝術風格。歐
洲古代的模仿說,中國古代的應物象形說,L.達·芬奇
等人的言論都是具象藝術有名的理論表述。
抽象藝術中的形象與自然對象較少或完全沒有相近
之處。一些美術樣式,如書法、建築等,其樣式的特徵
決定了它們在整體上是抽象的。一部分原始藝術作品和
絕大部分工藝美術作品也屬於抽象藝術。作為一種自覺
的藝術思潮,抽象藝術運動興起於20世紀初的歐美。大
部分現代主義美術流派都受到了這一運動的影響,如抽
象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塔希主義、行動繪畫等。
現代抽象藝術大體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對自然對
象的外觀加以減約、提煉或重新組合;第二類完全舍棄
自然對象,創作純粹的形式構成,並因此被稱為純抽象。
第一類抽象藝術又包含了兩種傾向:①如P.塞尚、P.克
利等藝術家往往以自己對事物的概念為依據,在創作中
削砍對象外觀中被認為是次要與偶然的形式因素,使藝
術形象得以顯示被認為是本質的原型。②另一些藝術家,
如C.畢沙羅往往以個別、特殊的自然對象為依據,從其
自然外觀中抽取藝術形象的模式。第二類抽象藝術同樣
包含兩種傾向:①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具有明顯直接的情
感表現性質,因此被稱為浪漫的、有機的或熱的抽象藝
術,W.康定斯基、J.米羅的許多作品是這種創作傾向的
代表。②如K.C.馬列維奇、P.蒙德里安等藝術家在作品
中展現的是一些冷靜、規則的幾何構成,它們不包含直
接的情感表現意味,因此被稱為古典的、幾何的和冷的
抽象藝術。現代抽象藝術運動在整體上是對歐洲模擬自
然的傳統的反叛,它對現當代美術發展產生了廣泛影響。
抽象藝術、具象藝術與藝術作品中的抽象因素、具
象因素是兩類不同的概念。後者建立在對形象、形象與
自然對象之關系的細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對象的形象
也不可能不包含對對象一定程度上的偏離。因此,具象
藝術之中也包含著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樣,許多抽象
藝術作品中的形象,亦有與自然對象有著不同程度的聯
系,包含著具象因素,上述第一類現代抽象藝術便是例證。
抽象藝術、具象藝術的概念是宏觀的、直觀的;抽象因
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觀的、分析的。對於這兩類不
同性質的概念的混淆,會導致抽象藝術、具象藝術概念
的瓦解。
若將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這一對概念放在豐富多采
的人類美術現象中,則可以看到,它們像是磁棒的兩極,
許許多多藝術作品位於純粹的抽象藝術與酷似自然物的
具象藝術之間。例如中國新石器時代部分彩陶的紋飾、
許多非洲部落的原始木雕與面具、歐洲中世紀的一些宗
教繪畫以及部分中國的文人寫意畫。這類藝術作品或對
特定對象加以大膽變形和裝飾化處理,或將不同對象的
局部特徵進行適度的組合,將對象納入抽象化的程式中
使之偏離原來的外觀,藝術形象所包含的抽象因素與具
象因素相對合諧狀態,使之難以簡單地用這一對概念加
以劃分。中國藝術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和「妙在
似與不似之間」的言論,從創作過程與形象特徵兩個水
平上描述了傳統中國藝術家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
無論抽象藝術還是具象藝術,都是人類美術史上長
久存在的藝術形式,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兩類不同
的藝術,能夠表現人類不同的精神內容,創造出不同的
形式感,給人以不同的審美享受。它們各自擁有不可替
代的美學價值。
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抽象一詞原義指人類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藝術品和大部分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築等藝術樣式,就其形象與自然對象的偏離特徵來說應屬抽象藝術。但作為自覺的藝術思潮的抽象藝術則在20世紀興起於歐美。諸多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如抽象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塔希主義等均受此影響。現代抽象藝術大致可分兩種:①對自然對象外觀加以減約、提煉或重組;②完全舍棄自然對象,以純粹形式構成出現,稱純抽象。前者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自己對事物的概念為創作依據,減去被認為是次要、偶發的因素,追求一種本質;另一種則從個別特殊的自然對象中抽取藝術形象的模式。後者則分情感型和理智型兩類。情感型被稱為熱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羅等;理智型被稱為冷抽象,以K.C.馬列維奇和P.蒙德里安為代表。抽象主義思潮盛行於20世紀50年代。現代抽象藝術運動整體上是對模擬自然的傳統的反叛,它對現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抽象藝術的由來
抽象藝術是與具象藝術相對的名稱,也可稱為非具象藝術。它的特徵是缺乏描繪,用情緒的方法去表現概念和作畫,而這種方法基本上就是屬於表現主義的,最早見於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種反傳統的藝術影響融合而來,特別是由野獸派、立體派演變而來。
「抽象」藝術在畢加索看來並不存在,他認為只不過有人強調風格,有人強調生活罷了。在米歇爾·塞弗爾看來,抽象藝術是:「我把一切不帶任何提醒,不帶任何對於現實的回憶——不管這一現實是否是畫家的出發點——的藝術都叫作抽象藝術。
實際上野獸派和立體派促進了形與色的獨立發展。是康定斯基進一步發現了它的奧妙,他在1910年畫了第一幅斷然抽象的水彩畫,是一幅無具象願望的、充滿活力的重疊色點。康定斯基的創造性發明是從音樂中獲得美學啟迪,爾後捷克人庫普卡直接從音樂中獲取靈感進行抽象藝術創作。人稱他是音樂主義畫家鼻祖,後來他們共同組成抽象派。
抽象藝術的兩大分支
自1910年第一件抽象作品產生後,在西方迅速發展,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形式,成為抽象藝術的主體。屬立體主義分支的有:
1.用光線粉碎物體實質,表現現代感覺和速度的未來主義(1909-1915)
2.用鐵絲、玻璃及金屬片等材料,以長、方、圓及直線組成非形象的形象的構成主義(1913-1917)
3.不去觀察對象,憑感覺和尋找所謂新的象徵符號,去描繪直接感受的絕對主義(1915)
4.完全以三原色或黑白灰的直角形色塊與直線構成畫面的新造型主義(1917)
5.反對再現自然,又要從自然出發而進展到抽象的具體藝術(20世紀20年代)
6.以平塗的色帶或色面構成愈發簡單的、純粹圖形的抽象形式主義(20世紀50-70年代),如硬邊藝術、色面藝術、最低限藝術等
7.用幾何圖形,通過人為的光色處理,造成視覺上差錯的光效應藝術(20世紀60年代)等
從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派生出:
1.以線條、痕跡和斑點為符號,反映作者潛意識中的自我感覺的抽象表現主義(20世紀40年代)
2.在大畫布上,作家不自覺行動中,靠顏色無意識的潑灑滴流進行自我表白的行動畫派(1945-1955)等
抽象主義在不算長的發展過程中,作品已顯現出足夠的內在美和表現力,並涉及到繪畫、雕塑和工藝美術等領域,但在審美標准上帶來了混亂或分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抽象畫的特點
1、抽象畫是將藝術的基本要素,進行抽象的組合,再創造出抽象的一種形式,開創了藝術新的發展天地,突破了藝術必須具有可以辨認形象的籓籬,完全打破了藝術原來強調主題寫實再現的局限,是現代藝術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
2、抽象畫是西方現代美術中特定的流派概念和美術思潮,以簡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來描述真實題材,其藝術分為兩種,一種是不以自然物象為基礎的抽象,而是以創作純粹的形式構成;一種是從自然物象出發的抽象,形成與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聯系的抽象藝術形象。
3、抽象畫是具象畫的相對概念,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是人在認識思維活動中對事物表象因素的舍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抽取,與自然物象完全或極少沒有相近之處,但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繪畫。
C. 抽象畫為什麼吸引人抽象畫有什麼魅力
藝術是抽象的,用你夢想中的東西取代自然吧!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
當你徜徉在世界各地的現代藝術館里,可以發現抽象畫無疑是比較吸引人的一種流派。那麼,為什麼看起來光怪陸離、非驢非馬的抽象畫能夠吸引那麼多的畫家去探索創作,吸引那麼多的觀眾去欣賞呢?
崇尚抽象是人的天性
人類對抽象的符號、文字、幾何圖形和圖像的崇拜與敬畏可以追溯到3萬多年前(舊石器時期)。從留存至今的洞穴壁畫和石刻雕像中我們發現,原始藝術家在觀察自然、描寫外部世界的時候,已經使用了誇張、寫意等抽象畫法,取得了彰顯人(物)特點的效果。圖1是舊石器時期作品維納斯雕像,像高11厘米。這一尊雕像突出了女性肥碩的身軀、巨大的乳房和隆起的腹部,強調了母親生殖繁衍的能力和特徵,也體現了抽象藝術的表達魅力。
神經美學方興未艾
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畫與傳統繪畫有很大的差異,觀眾看了也是反響不一。蒙德里安本人多次說過:「畫作中那些矩形並不是隨意安放的,它們構成的圖案是平靜的,遠離緊張。」
但是,平靜與否又由誰來裁判呢?1993年,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著名神經科學家西蒙·澤基用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發現,觀賞幾何抽象畫者的大腦局部的血流量明顯增加,增加最大的區域是腹側通路的梭狀回。他的論文《動感藝術的神經科學》發表在1994年的《腦科學》雜志上,引起學術界許多領域專家的關注。因為這樣一來,對美感的研究不再依賴於對觀者的心理活動的估算,而是建立在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跟蹤,並得到切實可靠的數據和圖像的基礎上。人們把這種方法稱為「神經美學」。近年來這一項研究正在漸漸走熱,它不僅對繪畫的視覺效果做出了科學的解釋,還可以對大腦和視覺神經的疾患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手段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期待著它的新成果。
(作者:林鳳生;來自《科學畫報》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