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敦煌為什麼要建石窟藝術

敦煌為什麼要建石窟藝術

發布時間:2023-08-06 10:33:38

㈠ 為什麼要建造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明沙山東麓懸崖上。它是中國石窟三大藝術瑰寶之一。這些洞穴是在先秦第二年(公元366年)首次挖掘出來的,經過了幾代人的翻修。

洞窟492處,彩塑2415座,壁畫4.5萬平方米。他們是中國最大最富有的洞穴藝術寶庫。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是一座偉大而輝煌的城市,它的名聲來自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中國最大的石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名沙山東頂峭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象徵。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都有飛天畫,總計4500多具屍體。它是世界上和中國數量最多的佛教石窟和寺廟,擁有數量最多的飛天洞。

㈡ 古人為什麼要開鑿石窟呢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為什麼修建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呢?除了復雜的社會原因,神秘的宗教傳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則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科學地選擇地理環境位置。

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築中的一個特殊類型,它既是巨大的建築工程,又是偉大的藝術創作。莫高窟是建築、繪畫、雕塑密切聯系實用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完美的建築整體。它的選址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它與宗教、地形、石質以及朝向、交通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古代勞動人民選中了這些可以生棲的地方,經過辛勤勞動,開荒植樹,種植糧食果蔬,創造了生活的物質基礎,年復一年地開鑿石窟。隨著修洞窟主的增多和洞窟的不斷修建,到唐代時,莫高窟就建成了古人所記載的“斯構矗立,雕檐化出,巍峨不讓龍宮”;更有那“前流長河,波映重閣。風鳴樹道……更澄清凈之趣。”

地質對石窟開鑿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戈壁灘的敦煌為礫岩,石窟的開鑿不能脫離該地區的地質條件,它只能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針對當時的岩石特點,進行不同的加工與處理。在同一崖壁上,石質也多有優劣之分。

因為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同岩石的石層和夾層。敦煌莫高窟的岩石在地質上屬於第四系酒泉礫岩,並夾有砂岩,岩性變化很大,交錯層理發育,上部為泥質膠結,下部為鈣質膠結。這種由礫石、砂土等自然膠結而成的礫岩層,多呈厚層塊狀。

由於它不具有整體岩石的硬度,而是以鬆散的陸相礫岩沉積在河流西岸,因此,經開鑿的洞窟表面高低不平。由於卵石與礫岩的硬度、大小、密度都不致,給表面處理加工帶來了困難。所以敦煌石窟的加工與造像都藉助於泥作,把石窟的開鑿與泥塑、彩繪結合起來。

㈢ 為什麼要建造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盡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庄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

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千百年來,碧天黃沙的絲路貫通著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而敦煌,地處絲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當年曾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貿易興盛,寺院遍布。以藝術形象宣傳思想的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產,其中以莫高窟為主體的敦煌石窟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甘肅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 飛天4000餘身, 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 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二十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 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佛經故事畫,是以佛經中各種故事完成的連環畫;經變畫,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大型經變,綜合表現一部經的整體內容,宣揚想像中的極樂世界;佛教史跡畫,表現佛教在印度、中亞、中國的傳說故事和歷史人物相結合的題材;供養人畫像,即開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這是一部肖像史。

㈣ 敦煌莫高窟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敦煌莫高窟特點:風格多樣,風格各異,前後保存了許多繪畫和雕塑,均出自歷代能工巧匠之手。

敦煌莫高窟形成原因:敦煌莫高窟雖經歷千年,但地處沙漠乾旱氣候區,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千陪,尤其建在遠離人口密集的沙漠腹地,這樣自然和人為的損毀條件少了許多。

敦煌石窟的建築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構窟檐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畫中也出現不少代表時代的古建築圖樣,可說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資料。

(4)敦煌為什麼要建石窟藝術擴展閱讀:

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2008年12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了莫高窟總投資2億6100萬元的保護和利用項目,是莫高窟文物保護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綜合保護工程,整個項目已經完工。

㈤ 敦煌莫高窟的意義和影響是什麼

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時期的壁畫、雕塑、文獻,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歷史研究、文獻研究、宗教研究價值。由此產生了一門專業學科——敦煌學。
敦煌石窟藝術研究是全世界石窟藝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石窟藝術最初的風格,必然源自印度、貴霜、希臘,古代犍陀羅地區是重要的佛教藝術中心,隨著佛教的東向傳播,石窟藝術漸漸有了西域風格、涼州模式,再後來就是以洛陽和長安為中心的中原風格,與佛教藝術風格東進形成對比的是西向回傳,而諸種風格匯聚的地方,就是敦煌。
敦煌學本身就是國際漢學研究的交叉學科,具有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等性質。歐美諸國的漢學家,無論是從事語言文獻研究的,還是從事繪畫藝術研究的,多與敦煌學有交叉,他們對敦煌學的開拓有貢獻,敦煌學對他們認知東方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全世界,敦煌學是國際漢學研究中的「顯學」「絕學」。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誠然,敦煌的文化價值是突出的,敦煌的標本意義是鮮明的,藉助敦煌文化、敦煌藝術、敦煌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用文化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話語權的有效舉措。

閱讀全文

與敦煌為什麼要建石窟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