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看待當代藝術邏輯思維

如何看待當代藝術邏輯思維

發布時間:2023-08-10 14:47:48

Ⅰ 吳少清‖關於當代藝術的思考

—————————

吳少清‖關於當代藝術的思考

因腳骨折在家要躺半個多月,一直習慣於在畫室里走走畫畫的我,突然閑下來感覺一下子無從事事,有位畫友說你寫點什麼吧,因為我平時也不是很喜歡書寫這個事情,我有一個偏見認為文字和音樂不一樣,在畫畫時我喜歡放點音樂,聽音樂時如果有一段音樂很好聽,如用文字能表達出來嗎?當然不能,所以我覺得文字是很沒有意思的事情。沒想到現在確實沒事可作了,那就寫點什麼吧,聊什麼呢?畫友說聊聊當代藝術。

這個話題有點大,不好聊,那先聊一下當下我們當代藝術的基本現況。如果說西方在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之間,基本上較少糾結(相對地說)的話,那麼當下中國遠遠不是這種情況。首先在主流意識與非主流意識之間,存在著一種傳統形式與當代形式的糾纏,具體表現為現實主義與非現實主義的糾纏,雖然這樣說並不全面,但卻是事實;無論是傳統型藝術還是當代藝術,我覺得我們主要弊端是有太多的現實性或僵硬的真實性要素,有的是膚淺粗糙、生搬硬套、或胡編亂造,毫無內涵,一覽無余。

藝術確實是很難定義,當代藝術尤其如此。所以這里我不想聊當代藝術是什麼,若只從藝術的「藝」方面分析,我要追問: 當代藝術到底該做什麼?

我覺得主要是四大方面,也就是四個關鍵詞: 「抵抗」、「情感」、「觀念」、「信仰」。當代藝術首先是一種「抵抗」,是對定製化的抵抗,才有希望對現實的超越。 如果放棄抵抗就沒有了當代藝術。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當代藝術的開創者提倡並發揮了這種抵抗精神,在他看來,藝術不只是抵抗,更是一種重塑社會的力量,這就是他所謂的「社會雕塑」。如果藝術無助於社會改造,則我們要它何用?我認為抵抗是一種基扮猛本的生存姿態,抵抗也是一般人文精神的使命所在,這種使命,我們平常也把它表達為「批判」。藝術人文精神若失去了自己的反思批判特性,就毫無存在的價值。

藝術家的批判意識,最主要的還在於藝術家本身的自覺,也只有「批判」,才能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美清缺鬧學品格。一位成功的當代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一定會體現出他對人文社會的反思。

其次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情感」,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構成因素(審美情感是伴隨著審美認識而產生的特殊的心理現象)。藝術創作反映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認識和獨特的審美個性。現在大多數藝術家面臨的問題是:情感無處安放,不會思考,也不知從何處思考。對於藝術家來說,情感、思考和創新成了難事,在情感面前,藝術除了隔靴搔癢的浪漫,其實質顯得越來越無力、荒涼、冷漠。

列夫·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曾說過

「真正的藝術家是具有純真的思想感情的,並且他的思想感情不會輕易因外界的干擾而隨波逐流,他的創作環境是獨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擾的。」那些為了功名利祿而去搞藝術的人,往往不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因為他們的思想感情總是受社會風向和功利目的所左右,不可能真誠,而他的人格也就不是獨立的。一位優秀的藝術家純真的情感應該和他的作品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是「觀念」,藝術觀念就是指通過思維,形成對藝術的一種看法或觀點,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藝術觀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許多藝術家不再囿於技巧和模仿現實,而在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創造。當代藝術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觀念性,我認為如果不能表達觀念的所謂藝術最多就是一個裝腔作勢的當下藝術形式……

如果說第一次義大利文藝復興解決了藝術的技術問題、第二次法國文藝復興解決了藝術的形式問題、那麼第三次文藝復興(杜尚之後)的當代藝術就解決了藝術的觀念性問題,故此當代藝術的本質就是觀念。

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近20年處於平庸化」,這應當是一個事實。藝術家海濤先生曾說:「當代藝術雖然發生在一定的時間段,但他絕對不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他是藝術發展史進步的必然。他的觀念成果告訴人們藝術不僅僅只有形式,同時還要有思想的內涵、還要有啟迪人性的內容!……」

第四個關鍵詞是「信仰」,有人說這個社會是多麼的浮躁,浮躁的人、浮躁的環境、浮躁的心理取向,最終帶來了浮躁而沒有靈魂的藝術作品,這就是缺乏信仰的結果。藝術和宗教的本質都是為了自我超越,這個超越就是超越滾滾紅塵的種種慾望和煩惱。弘一大師的學生豐子愷先生說:「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答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信仰。」信仰是靈魂的最高層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藝術,藝術的最高境界則是信仰。

羅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說過:「藝術家的本分是把光明灌注到人心深處。」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能給人啟示,就像信仰一樣,使人在人生的迷霧中看見光明。信仰是靈性的最高層面,藝術創作需要領悟力,需要足夠高的審美能力,更需要有信仰的加持。

當代藝術在今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類型名詞,而是集合了各種各樣的藝術,比如文學、音樂、電影、繪畫等,是不再對各種藝術作區分的藝術。總之藝術的發展需要有對抗符號化價值趨勢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維,需要與社會人文相遇,需要全新觀念的注入,需要靈魂的覺悟,通過藝術安放情感,交換能量……

我們要以特有的藝術視角和藝術思想,認識藝術現象和把握藝術規律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綜上所聊,當代藝術是人類最具創造力的活動之一,它所關乎的不僅是人類自身認知能力或表現能力的問題,更關乎人類自身的價值、精神發展與未來等。

  2021年11月23日

—————————

Ⅱ 當代藝術,我們到底要如何看待

有很多觀點,地看你自己贊成什麼。先要學懂什麼是當代藝術,再進一步深入思考,然後就有了你自己的看法。你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到時候你自己就回答了,而且會很有成就感。

Ⅲ 藝術思維是指什麼

藝術思維包含著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種互相為用的思維形式。藝術思維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統一的系統中,以構思藝術意象為目標,因而以形象思維占相對優勢,也就是說藝術思維的特點是自始至終都以捕捉藝術意象為目標,因而形象思維是貫穿藝術思維的始終的,抽象思維則是起配合和引導作用的。

Ⅳ 2.如何理解當代藝術

當代中國藝術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多元化格局,是一個極度個性化的時代。如從技法上看有(照相)寫實、超現實主義、寫意、表現、抽象等等;從藝術現象上看有政治波譜、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影象、卡通藝術、艷俗藝術等等。徐悲鴻是一位美術教育家與畫家,其長於國畫,擅長油畫,精於素描,為中國畫的改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提出「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中西古今結合的改革思想。在50年代,當李可染、黃胄這些人出來的時候,他們把寫生、速寫放到國畫里,老的國畫家對他們的作品持一種批評的態度,但現在李可然已經成為國畫傳統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們代表的是新的觀念,他們在那個時候也是有「前衛」色彩的。而到現在,從80年代開始,中國的油畫有各種風格和樣式,目前很難說哪種風格,哪個「主義」完全代表了中國的油畫。要比較客觀和全面地理解當代藝術的話,不能放開它的時間性,它屬於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我們所處的歷史階段。

Ⅳ 如何理解和評價當代西方藝術

1993年,法國《世界報》的—二月專號《辯論》(Le Monde des Debats)以《當代藝術:畫家或是騙子?》為標題,概要地報導了當今法國文化界正在發生的一場大論戰。正如這篇文章所說,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意見認為,目前正在進行的畫廊展出,國際博覽會行銷,且由美術館加以頌揚的當代藝術,早已失去了藝術的性質,藝術發展到「當代藝術。,究竟是「革命」還是「招搖撞騙」?

批判的一方主要以《精神》一刊為據點,惋惜以往作為「好手藝」的藝術業已喪失,攻擊當代作品評論晦澀難解而無意義,進而認為:當今藝術批評的自由精神已經消失,藝術的審美判斷跟隨市場的時尚潮流後面,藝術家的聲音早已被媒體和廣告所淹沒,而跨國的藝術市場幾乎左右了新聞媒體,這樣下去無疑是藝術的死亡。辯護的一方仍是力圖將活的藝術從「現代主義的學院派" 中區分開來,贊揚當代藝術的創新和標新立異,認為回歸過去的傳統並沒有希望。但願而易見,辯證一方遠不如攻擊一方有力,且在節節敗退之中。可以說,近兩年來,法國文化界對當代藝術大論戰,涉及面之廣,觸及問題之系,是二次大戰後尚未有過。而且其范圍一開始就不限於法國,它震動了整個西方藝術界,對二十一世紀西方藝術的走向,有著巨大影響。今對遠揚論戰中的不同意兒作一簡單綜述。

一「胡來」:評價標準的崩潰

對當代藝術一種最廣泛的批評是:它已失去了評價熛准。當藝術已無好壞高低之分時,它澴能成為藝術嗎?瑞士洛桑大學教授莫理羅(Jean Molino)在《當今藝術》一文中指出」當今的藝術,甚幺都是,誰都能做,卻無人能評價。這裹堆些椅子,那裡放個灑幾點顏料的鴨絨被,再不到處塗滿有規則的色條,還總有人看、有人買、有人編印目錄、有人評論、有人贊揚,自然也有人聲稱甚幺也看不懂……。恰如莫里哀的戲中的達爾丟夫說的:「現令其弄絕了!」

噶亞爾(Francoise Gaillard)則乾脆把當代藝術稱之為「胡搞」,並將其根源追溯到杜象。她認為1917年杜象在一個現成的瓷小便池簽上個名「R.Mutt」,就算是對傳統藝術的「顛覆或嘲弄」,藝術史就此也已寫得過多了「這小小的舉動,各式各樣的先鋒主義者和現代藝術史論家,都引以為據……一切先鋒運動都引為先驅……他既是始作俑者,現今也是終結者。正是他把藝術拖進了一個命定的旋渦……自達達以後,1920年以來,我們便在對重復之解構,及對解構之重復,循環往復的狂熱中擺動不已。」

她進而分析" 這種胡來所以不僅被接受而且得到辯護" 的原因,認為問題在於「藝術同美學分離。既然隨便甚幺東西或隨便甚幺實施,由於某一」藝術家。的獨斷可以進人藝術品的行列,那幺,這種分離便自然導致「藝術品」的終極目的的轉移,而自從現代性出現後,這絡極目的不再以美為其目標。」胡來。的兩種極為巧妙的遁辭,倒讓我們看清了藝術目標怎樣轉移。其一是找尋藝術的本質,可那本質總也在逃遁,以至於只能在無窮後過的極限里才希冀可以找到(諸如從單一的顏色到空無一物的展廳,造類的經驗便得以解釋)。其二是引起社會爭議(各種各樣的挑釁,諸如行動藝術,介人與裝置也由此得以解釋)。

「胡來」有兩個條件。,她引用德杜福(Thiers de Duve)的話,用以說明後杜象的現代性如何得以安身立命:「胡來」必須在藝術史上或社會史上具有意義,「胡來」得作試驗或激起反感。她進而認為,」試驗與顛覆兩者遠非沖突,倒是相輔相成……前者基於美學的土壤,後者基於意識形態的土壤。但是,今天當代藝術的危機根源正在於以往的一切基礎已經解體,」在一個變得務實的世界,又如何其要求探索藝術的本質?在一個大家都接受的世界裡,怎樣還有抗議的意圖?藝術家(後現代的?)便只好玩玩伎倆,或是接受犬儒主義或機會主義,遠也是我們造社會予以並認可的唯一的態度。於是,批評家只好哀嘆藝術完蛋了……。最後她不無嘲弄地評論道:「多虧杜象,現代性從這類死胡同里也許還能出頭,但天知道時間會不會再次種情於遠種等待呢?」

而莫理羅則更多地把評價標準的喪失,歸因於當代藝術已失去內涵,日益變成毫無意義的形式,藝術家以玩遠些空洞的形式為目的,遠跟現代藝術的精神正好相背。他舉出,即使是抽象畫的鼻祖康定斯基也反對「甚幺都不表達的藝術,只成為一種簡單的幾何圖形的裝飾,類似地毯或領帶」。恰如康定斯基所說,藝術家「得有東西可傳達,因為對形式的把握並非目的,形式不過是內在表現的一種妀寫。」而純藝術本來是沒有的。然而,「現代性的史學家們。卻把藝術寫成「向純化的勝利進軍。」殊不知,永遠也到不了頂峰,卻到了山峰背面。無主題、無對象、無辣度、無遠無那,所有遠些定義、解說都是否定式的,將別的全擱置一邊,如此不已,導致甚幺「按某一順序組合的顏色。,一些形式、一些形式、一些舉動、一些動作、一些效果、一些主意,如此等等。與此同時,又「出現種種挪用的策略,諸如拼貼、現成品、組合、裝置,越益擴散,越用越濫,「都引為時髦」。

他認為這一切都來自藝術家追求的「自給自足」,自給自足成了當代藝術的一條基本原則,即所謂「屬於總體藝術行為的任何成分都可分離,從而成為藝術生產的一種可變通的策略。……或是材料,或是面積,或是框子,或是作品陳放的場地,或是主意如觀念藝術,或是舉動留下的說不準的痕較,自然歸根結只,也就無價值可肓……某些人便把這類實施現為藝術極至的其諸,藝術內部解構,便只留下個空殼……我們渲時代只不過把渲過程推到極限」。我們也總算知道,如今隨便甚幺都是藝術。

二「新癖」:對藝術自身的否定

對當代藝術爭論的另一焦點是所謂「創新的原則」。批評的一方認為當代藝術立足在渲一原則上,不斷批判前人。這種永遠」求新的沖動。,唯新是好,最終不可避免導致對藝術自身的否定,藝術日益被「非藝術。取代。《精神》雜志的主將多麥克山(Jean-Philippe Domecq)將其概括為《新癖》,他指出「當今的藝術,以當代反對現代」。,而當代對現代的批判,只以「創新」作為唯一的標准,安迪·沃荷(Andy Warhol)便是個例子。

1991年,《精神》便發過文章批評安迪?沃荷,多麥克尖刻地稱他以由畫商卡斯特里抬起來的藝術新癖的大明星。眾所周知」遠位畫商從美國人的抽象表現主義後期到波普藝術,都出過大力。沃荷的國際巡迥大展從紐約到巴黎、倫敦、法蘭克福、尼斯轉了一圈,出盡風頭。」但沃荷的才能何在?他既非畫家,也非藝術家,卻是60年代的大社會學家和當代性階淡的花花公子兩相結合,甚至無性別。他的作品不過把廣告與媒體圖象做成系列,毫無藝術內涵可言,要想看成是對消費社會的批評,或是對造社會的頌揚,或是我們周圍比比皆是無用的物品和圖象營造的一文不值的形象,怎幺都成。如今他的行情果其慘跌。

多麥克對藝術界奉為金科玉律的「創新原則」提出了懷疑。因為,「依照造種必然不斷進步的見解,某一先鋒派若將前者悉盡鏟除自然就被視為更好的。現代藝術也就有規有矩從先鋒走向先鋒,把富有成果的遺產鏟除」。值幾十年來,甚至於每每將之前的先鋒也一並隔斷。遠種歷史主義進而說是,就每一先鋒而言,當時不能批評,因為其時是必要的。現在看來,這種思路大可討論。

費蘭克布蘭(Catherine Francblin)則認為這種創新的原則,也使藝術家喪失了」自我。她在《對實物的迷戀》一文中指出:「從本世紀初,藝術家們就不摸把其物納人到作品中去,弄不好便時常喪失了自己,作者也就消失了」。杜象並非是鼻祖,本世紀頭十年就有過「貼紙革命」。布拉克和畢加索是始作俑者,索弗爾(Michel Seuphor)贊為「一舉抓住了險些逃逸的現實」。到60年代,復紼者眾多……到了施維特斯(Schwiters)和畢加比亞(Plea)的孫子輩,其東西則成了藝術的神聖價值的替代物,儼然成為反美學的口號,呼喚生活的號召。波普和新現實主義者又用直接、粗俗、日常的其實來滋養這迷戀,以致他們的後論者進而利用物品和環境,把博物館和畫廊的空間仿造成第三度的商品廣告和玩樂的世界……對實物迷戀的結果……不可避免把藝術家也弄沒了……最實在的作品也只能變得類似自然一部分,一塊岩石、一棵樹、一片雲。事實,事實,如此遠般,近幾十年來似乎就是渥樣引導藝術家們挖空心思,耗費時間。

莫里羅則將創新原則稱為破壞藝術的另一種專制。他認為現在已不是馬奈受到保守的資產階級攻擊的上個世紀末,近二十年來,另一種「現代性的專制。弄得唯新是好,誰要對渲種」官方藝術。稍有異議,便被輿論的操縱者指投為」反動派。,」恰如政治上的左派與右派之分,要不是多多少少開放的馬克思主義,要不就是淺薄不堪的反共。正是在渥種意識形態專制下,藝術追求越來越純粹、越來越其、越來越新、越來越自給自足。現在,我們如進行反思,這種線性演變的公理豈不也該丟棄?。

總之,」現代性這種鍍金的神話所造成的歷史獨斷主義,弄得唯前進、唯進步,才好、才美。甚至於凡不屬進步的最後一浪,便成為反動派。

三軟弱無力的辯護

為當代藝術辯護的一方,有的把問題歸結為政治斗爭,認為是右派回潮,也有認為是革新與保守的矛盾,對藝術上的批評卻反駁無力。

藝術評論家達離Philippe Dagen)在(新中之其)承認,由《精神》挑起的爭論在藝術界弄得人心動盪,造成一場大亂。他也承認許多官方藝術機構、博物館和有關的一些負責人在」維護一種統稱為「當代藝術」的官方藝術。,並認可對布倫(Daniel Buren)的批評,也認為他製作的那類「政治上、社會上全然無害的中性的」作品。,是些裝飾性的毫無感覺無關痛瘩的物品。他認為」法國的官方裁判與藝術市場固然遇到危機,但並不能由此得出當今的藝術全都是騙人的把戲或平庸之作的結論。」把沃荷的成功作為現代義事的極至,而不等時間來判斷,往他頭上安個」插圖匠。的字眼,無儕於事,更別著談藝術哲學。他進而反駁」遠種譜系學。,特別指出在多麥克的(當代反對現代》一文對未來展望中和歷史肯定中的虛無,難道「唯有賈克梅第,或者說那位法蘭西學院詩人保納夫瓦筆下的賈克梅第,才是二十世紀的樣板……。他那聖地,只有藝術,唯有藝術方能觸及,而造虛空與無限,也只有在神秘的精神恍惚之中才其正達到。藝術乃近乎神秘主義?那幺甚幺是非神秘主義的藝術?形式主義的先鋒派。?畢加索算不算?拿賈克梅第反對畢加索?拿呈現來反對再現,拿存在來反對不斷顯現,是藝術令後的出路嗎?難道恢復聖體存在的神學使命才是渲場公案的症結?遠種神學顯然不能容忍一切懷疑論者、醒世論者、自負不遜的畫家以及對激情的分析,譬如畢加索或沃荷。

事實上不少的批評者仍屬法國知識分子中的左派,並非主張復營或回歸宗教。拿上世紀末現代主義興起時過境遷的理由來反駁,而迴避當今非術中的問題,顯然缺乏說服力。就藝術本身而言,倒是奧廷若(Didie Ottinger)在《美術》雜志田aux Arts,no.110,1993)上的一文多少標及到問題的實質,對當代藝術「胡來」的鼻祖杜象予以肯定。

他回顧了杜象對本世紀藝術造成的巨大影響,重新肯定他的功績。他指出:1913年當杜象把一個自行車車叉安在一張白圓凳上,正是」對數千年來致力於牆上和畫布上堆集圖形和色彩的功用的蔑視……這聞所未聞的舉動,創造了這現成品,如此徹底,以致許久都無法再創造甚幺學派。他認為,正因為杜象的創新具有巨大的震撼性,才導致藝術家們對他無止境的摹仿。」本世紀的藝術家們從50年代末開始迷戀杜象的發明。1959年,第一本關於他作品的英文專著在紐純出版,一批美國」藝術家紛紛把物品引進到他們的繪制中。隨後,波普藝術家們又將物的應用和揀來的圖象推而廣之。而法國,來自現成品的最初「風格」便隨同新寫實主義一起出現。克里斯托(Christo)用現成品來包裝,阿耳曼(Arman)用作反復重復,斯波里(Spoerri)用以黏貼,丁格里(Tingnely)和塞查(Cesar)用來組合。與此同時,聖斷(Sanriouand)也用他的裝置向形而上饋域。年復一年,用對象製作的藝術流派繁殖,克拉格(Cragg)的巴羅克風格,佛拉文(Flavin)的形式主義和幾何形體的古典風格,而卡爾?安德爾(Carl Andre)則裝配霓虹燈或磚頭。違物的藝術既有克因豪茨(Xienho切敘述式的,當然也包括了那位沃荷,或里赤登斯坦(Lichtenstein圖解式的。白南准(Paik)將電視顯象管組合起來有都市味,理查·朗(Richard rong)把石頭和朽木加以排列,因而有生態的意味。貫穿歷史的渲後現代,顯然便靠杜象留下的衣架支撐。他一再強調在」60、70年代,所有最徹底的先鋒派,那怕不搞現成品的,看來也出自杜象。50年代那第一批行動藝術得力於音樂家會凱吉(Job Cage)、舞蹈家庫寧李(Mere Cunningham)、畫家饒申伯格(Rauschenberg)同杜象的交流,才得以在黑山學院誕生。無論是莫理斯(Robert Moms)1963年的觀念藝術的先驅作也好,還是60年代的人體藝術,無疑都受了杜象啟發。因而,」本世紀藝術上的大膽和違章……都來自杜象。先鋒派即等於杜象。」現成品人人有份!其中包括眾多的評論家、哲學家、史學家、作態的模仿者、獻媚者及許多正宗學院的教授。

其實,杜象在1962年評論他同時代的藝術時,就已經感到渲種趨勢發展下去的危險性,藝術也許會墮落成」胡搞。他說過:」遺新達達,現今叫新現實主義、波普、組合等等,不過是借達達的成就做的輕而易舉的游戲。而我當時發明那現成品,意圖是給烏煙瘴氣的唯美主義潑益涼水。可新達達卻用來發現他們的所謂美學價情。但奧廷若懿為,杜象不是後現代主義的潛藏的反對派。在他看來,重讀杜象的作品,得丟開他的偶象崇拜者和氣急敗壞的反對者雙方的善惡二元論。論者進而分析杜象作品中的視覺效果和色情成分,又回顧他那些現成品之作的演變,認為第三度空間才是杜象的色情主義的核心之一,筋是他企圖超越歷史上已經過時的透視和平面性,尋找通往辣度的路。」因此,他的遠些作品才不斷刺激清教徒和善惡二元論者的視網膜,今頑固不化用遮羞布擋住隆起部分的那種現代主義的偽君子們揣揣不安。

但是,無論怎樣辯護,肯定杜象的歷史地位也好,贊揚他對渲後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巨大也好,當代藝術的支持者卻對當今藝術拿不出藝術的評價。回顧歷史看眼的也只是藝術對社會的挑釁,而渲源起於現代主義的藝術不斷革命論,或唯新論,在現今的消費社會倒相反成為時髦,卻不再具有社會批判的意義。

現時代的藝術是否就這樣繼續走下去?藝術走向藝術的否定是否還是藝術的出路?對當代藝術的質疑是否就一定走回頭路?甚至回到十九世紀?就一定回到宗教?違才是值得討論和研究的。

四.爭論背後的問題

這場唇槍舌戰自然並非只是一場納學術的爭論,既涉及到法國現今的文化政策,也帶有法國政局右派與左派斗爭的痕妀,而更為徠刻的是,道場爭論反映了當今西方文化普遍存在的危機。它在如年代冷戰結束後爆發,綳E偶然。如《世界報》的綜述所說,對現當代的藝術類似的爭論由來已久。早在1987年,《精神》就刊載過莫金(Olivier Mongin)的《如何判斷當代藝術》一文。 1988年,多麥克也在該刊呼喚:」一場關於當代藝術的辯論在等待我們。而《世界報》更早在1981年就發表過人類學家列維?史陀對當代藝術的批評,題為《喪失了的手藝》。1986年2月號《現時代》也發表過《造形藝術:一種政策的形象》,而《評論》則於1990年連贛四期以《法國文化政策協題,進行批評。然而直到《精神》1991年7、8月號的《當今藝術》、1992年2月號(當代藝術的危機)和10月號的(當代藝術反對現代藝術?》接連三期排炮,才引起許多報刊與藝術刊物的強烈反響。以至於同年10月巴黎舉行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剛開幕,法國電視二台的直播新聞節目崟藝術界的要員們都擋不住批評的聲音。有人竟驚呼:」右派還沒上台,就已叫起當代藝術已死川

對現已發表的近百篇文章與著述稍加研究就不難發現,問題已遠遠超越新與舊、革新與保守之爭的老格局,也超越了法國左派與右派的傳統政治分野。其中一個隱含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看待」現代性。

當代藝術的擁爨者無疑在捍衛由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所集中體現出來的現代性。那種宣稱藝術專業和精英地位的喪失,那種融人大眾傳媒和商業流通的藝術形式革命,無疑正是當代西方社會某一種重要性質,而當代藝術的批判者卻懷疑並反思渲種現代性是否合理。

正如貪理羅所就:」從波特萊爾到本雅明,對成批系列生產的時代的抗議所孕育的美學思考,在渲個舐息社會的時代,已無意義……我們已進人另一種新的現代性…。遠時代最大的好處在於擺脫了線性和辯證發展的障礙……到處甚幺都有,甚幺都是藝術已成定局。人人都有權利和義務進行價償判斷……畢加索未必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畫家。那無法歸類的保羅?克利,不屬任何流派,不屬任何時髦的主義,卻更接近我們的遠另一種現代性。

一向支持當代藝術的理論刊物藝術新聞》出版了《歷史在織續》專號(Are Press 『l』histoire continue」,1992年底),對當代藝術作了一番回顧和檢討,它也意戰到了論戰的實質是如何看待現代性。該刊主編米耶(Catherine Millet)認為:「當代藝術的問題在於如何」重新舂待現代性。「人們對現代性的渲些典範遠遠未普理解,即使是那些充當現代性的辯護者。藝術機構、院校、市場和傳播媒體,凡是新東西,一概敞開大門,以致次品泛濫成災,弄得價值無存。

她承認」普經太天其,按照印象主義的命運的模式來理解藝術與公眾的關系:資產階級先是反感,繼而有感,最後則一概傾倒。60、70年代,我們真誠相信我們捍衛的先蜂派也會是同樣的命運。他們當時也是想批評社會……彼此都相信熱忱傳播新教會有收效。然而,沒想到時過境遷,「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極端的自由放任主義一反往昔排斥的態度,如今竟讓數不勝數的平庸之作把藝術的品質度盡。全球中產階級的藝術愛好者,為了避免像他們祖先在馬奈面前鬧過的笑話,競相消費由藝術界中大部分人竭力製造的種種代用品,老的市場機制把一些別的行業也帶動起來,公立和私營機構的主管同越來越多的藝術評論家相互競爭,每天發現新的藝術家成了他們經濟上和道義上為生的理由。她也列舉新近對布倫和康斯(Koons)的吹捧作為例子。」藝術界人口膨脹導致的後果。,其一是」復來者登上藝術史的舞台已為時太晚,只好自己來挑起大爭端,美國的遠一批帶異端性,或假裝引起爭議的最後浪潮(諸如Holzer,Kruger, Gober, Hammons, Barmey),完全適應這全球中產階級的期待。其二是參加過第一批先鋒派的知識分子、作家和批評家已同渲藝術界分道揚鐮,其中最傑出的一些人物,因為這地盤已無需多少認其的思考。,便撒手轉向其他頭城。因而,這藝術界無論是文章還是作品」都缺少判斷能力。,大部分「思想平庸,觀念混雜,東拼西湊,似是而非。,」藝術領域從此不再是出新思想的地方,只仿效傳播媒體,思想退化,語匯貧乏。

她抨擊的只是後現代主義,認為「復現代主義則正是全球中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其歷史主義求助以往的一切債償,用來肯定現令的產物,且不管是甚幺。它同折衷主義並駕齊驅,取消一切價值判斷。誠如某些人(諸如Danto,Belting)聲稱歷史已終結,一切全都可以寫人歷史,不用作審美選撣,因為靠定義選擇,排斥前者,便得出後來者肯定居上。這不只是種犬儒主義的立場,而且也表明一種雙重人格,因為選擇總帶有道德取向。

「近年來,許多藝術家都接受了後現代主義精神提出的極限,當中不僅是那些摘錄主義的畫家,也時常是一批現成品主義者。在製造歷史已終結渲寓言之前,那些把杜象的舉動弄成神話的人,就已經用那幺個藝術與非藝術的命題,把藝術可能的天地限死。揀來件東西,弄成一張」畫。或是圖象。,大戟甚幺視角、取景,如拉維耶(Lavier的《繪制的物》、《立體照片》……畢爾(加房子一般大的現成品……麥茨(Merz)的劈柴和霓虹燈……科勒(Kelley)的破布娃娃……果波(Gober)在蠟上插蠟燭……杜象剽鎮的舉動現今已成為遠些公認的作品美妙的根據……當年生活在一小圈愛好者之中的杜象宣稱:」是著的人在創作。,他又那能預料到有一天,著的人竟然是大眾。復現代主義意識形態並非沒有誘惑力,因為終結歷史的伎倆讓人爾而然……它是一盞神燈。是不是僅僅為了逃避黑暗。,」銀幕一亮。,人才」如同盲目的昆蟲投過去?或者出於潛意識?」或者,遠些電子的、媒體的,現今又加上美學的影屏,只不過是戀物與自鐵兩個巨大無比的影屏的多面體?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這場論戰已遠遠超出當代藝術的范圍,也對本世紀以來的現代藝術的觀念和歷史都有所柳動。而且,看來還僅僅是個開端。對當代文學和美學的檢討也已露端倪,諸如對法國當代小諾的危機的批評已牽扯到巴爾特的後結構主義,對解構主義的批評也見諸文字,《精神》和《藝術新聞》等刊已就此發表不少文章。而更為練刻的背景,則是我們面臨的這個意識形態態崩潰,沒有主義的時代。

《新觀察家》周刊(Le Nouvel obsevateur, no. 1508,1993)驚嘆」法國知識界的政治路標已斷然消失,原先肯定的已盪然無存,原有的觀念則營壘倒宜。,不少著名的知識分子甚至表示」左派右派遣些調已無意義。,」第三種知識分子已出現?。」一個聞所未聞的世界正在冒頭,遠二十年的變化勝過兩個世紀,終歸絕不會慘凄懷一團混亂,要騷動也妙不可言。而德里達(Jacque Derrida)在新近的哲學著作《馬克斯的幽靈》中,則呼喚「馬克思精神」,並號召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回到馬克思主義,難道就是出路?

Ⅵ 如何解讀當代藝術傳統與當代應當以各種面貌展現

藝術這個詞所包含的范圍很廣,對於藝術的定義有千千萬萬種,藝術界的學者對於藝術有自成一派的說法,普通群眾對於藝術二字的理解同樣也有著不同的理解,但無論哪種解讀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我們不能一味的用自我的藝術欣賞能力來評價藝術。藝術的歷史淵源悠久,人們對於古時候的藝術與現在生活中的藝術做出了明確的劃分。但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藝術,它們所被展示的方式依舊是通過教育,貿易等。

藝術可以是無拘無束的,但它所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光明的純潔的,同時也要符合社會價值觀的,我們在受藝術影響的時候,也應當通過創新等途徑對那些將要失傳的藝術進行傳承。

Ⅶ 藝術思維的特徵有哪些

藝術設計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或者說價值實現活動,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像,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內涵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藝術審美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又是審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藝術通感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好比"橋梁"一樣,使藝術之間相互溝通,相互轉化。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也使藝術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它對各種藝術的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
認識藝術通感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像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並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梁。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級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像,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鑒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系,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了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像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通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Ⅷ 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藝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無論是學術推進和市場化進程,都得到迅猛的發展。並且,與整個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尤其是,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它從模仿、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陰影中逐漸走向本土化,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原創風格。理解「當代藝術」,必須對「當代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所謂「當代性」,就是藝術創作在時代進程中保持的先鋒性、探索性和獨立性。「當代性」不僅是當代藝術的價值核心,也意味著當代藝術的雙重任務。首先,必須面對現代性直到當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完成的任務;再一點,必須面對今天這個時代的新現象,比如電子圖像、數字圖像、網路等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物質形式。當我們說某件作品具有「當代性」時,就意味著這件作品具有關注現實的性質。當然,具有「當代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好作品,所以,對具有各個時代屬性的作品本身該如何評價,還有很多因素。
理解「當代藝術」,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感受藝術家對今天的文化現實、社會生活中表達的「當代性」,在作品中尋找藝術家的想像力和思想痕跡。換句話說,首先是態度和立場,一件作品到底有多少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表達個人所創造的形式語言,以及個人的藝術觀念等。藝術家置身於今天的現實,作品必須面對今天的現實,必須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即使是針對歷史、經典以及未來話題,在表現上也要進行一種當代性和當代感受的轉換。一個時代最好的藝術能直接體現出這一時代的民眾心理狀態及精神現象。當代藝術是時代的前沿,最能代表一個時代。作為視覺力量能夠准確地反映出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大量作品中我們發現,當代藝術更多的是在媒介、語言和感覺中體現出「當代性」。也就是說,它更多傳達的是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化針對性,表現當今藝術家體驗到現實中不同於常人的最敏感的生存感受——用當代的藝術語言和媒介進行轉換與表達。如果說,後現代藝術主要區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以解構、觀念等更多的方式介入藝術本體的變化,那麼,當代藝術則強調的是建構藝術與時代背後的文化感覺的關系。從中國當代藝術30年的坎坷道路上,我們發現,只有反映和表達現實問題,才是當代藝術的立足之本。
由於當代藝術的獨立性、實驗性和社會批判性,因此在中國藝術史上無疑是一場價值革命。當代藝術在中國如此引人注目,是它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至——但是,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分量?關鍵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結構。國家、政治體制、經濟基礎、意識形態特徵和文化氛圍等等,所有這一切,匯成了一個無可代替的特殊場域,我們投入其中,就會產生一個基本感覺,就不會顛倒黑白混淆方圓。這種感覺迴旋其中,如影隨形。從這個意義上說,進入藝術既是體驗當代,我們甚至在當代藝術中更強烈地意識到生活本身。
回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左翼美術的實踐是以深入街頭、走向民間、到群眾中去、深入生活而展開的,它繼承了「五四運動」倡導的藝術思想,即「藝術社會化」和「社會藝術化」,也是「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頭」的延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美術界都在談論「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它們對左翼美術有著極大的影響,雖然與當代的介入不同,但看待藝術社會關系的視角有許多一致的地方。仍然可以發現它們的積極意義,仍然可以發現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與社會、政治的特殊關系。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將藝術塑造成為社會結構中的積極元素,這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的結果,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一種積極努力的結果。
今天,當代藝術在中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考驗,這就需要藝術家與批評家,還有那些關心當代藝術的熱心觀眾,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各自的調整。總會有一天,當代藝術將成為過往的歷史景象,供後人去研究和訪問。今天,當代藝術依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還沒有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很多問題不是當務之急——留給後人去總結和批判。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繼續努力地表述我們這個時代,努力表述我們這一代人,與周圍的歷史進行全方位的對話。這其中,不僅需要思想和態度,更需要精神和勇氣。
今天,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批評家和理論家,以及收藏家和媒體,對當代藝術的理解依然停留在過去成功成名的藝術家身上,認為他們是衡量或判斷中國當代藝術的惟一標准。這種認識上的局限和視野的狹窄暴露了當代藝術的一些問題。今天,當代藝術呈現出一種混亂和停滯狀態,尤其那些「商業神話」,使得早年的批判性和獨立精神正在消失。它的成長與發展,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是藝術介入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當代藝術一直面對的問題。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是魚龍混雜,我以為,這句話說得真好——因為,魚龍混雜才是當代藝術的正常生態。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與當代藝術站在一起,共同呼吸我們這個時代的空氣,承擔自己的命運。2009年12月,「中國當代藝術院」在北京掛牌成立,說明了官方對當代藝術的接納與認可,很有可能,若干年之後,在中國成為一種主流藝術。
從中國的歷史情境出發,當代藝術向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的拓展,藝術家改變現代主義的個人化的形式追求,注重交流與互動。互動不僅是跨界的結果,還意味著藝術人格的改變,以開放的心態,去呈現個人對社會、對歷史、對生活、對存在的感受和體驗。當代藝術需要一種介入,介入就是一種立場和態度,是針對某種問題所採取的手段,然後以行為和視覺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強調的介入不是一般的社會活動,而是一種批判意識。介入是以藝術的方式提出問題、反思問題並質疑現狀。從另一個角度說,介入能改變我們原有的觀看藝術和欣賞藝術的方式。當代藝術的種種實驗,是對社會變革的記錄,它只代表它的時代。同時,它還是一個與社會緊密相關但又具有高度獨立性的思想活動和知識活動,當然,還是一種追求自由、智力和解放的活動,任何一個藝術家都可以通過智慧獲得自由和解放。
「當代藝術」就是我們面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問題所採取的態度,將態度轉換成一種藝術形式。其實,藝術不解決問題,但藝術可以發現問題和表現問題。當代藝術在任何社會轉型和變革時期,是藝術家覺醒之後的自覺創造。藝術家能夠敏感地發現問題,並將一個純粹的問題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為止。當代藝術要求藝術家必須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做文化上的清理,揭示人在現實處境中的真實狀態,催人思索,催人覺醒。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

「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從藝術的意義上說,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極少數具有反叛意識的人物,憑著敏感和先見准確把握了時代的特徵,同時,影響並改變著同代人以及後人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當代藝術」改變了傳統的觀看方式,也就是說,作品不再賞心悅目,不再為觀眾提供「美」的圖像,而是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藝術開始介入到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中。它要求藝術家不能在一個充滿問題的時代,創作毫無感覺的作品。當代藝術在當代中國確實有一種無限的可能性,與現代藝術相比,確實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獨立人格和探索價值;從社會形態上看,打破了一元化的傳統創作機制,尤其是在學科建立上,推動了多元化方向的發展。其實,當代藝術就在我們身邊,關注、介入同時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在中國,當代藝術已經顯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時代意義。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發展史》中曾這樣說過:「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要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用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藝術這個名稱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
如果說,現代藝術的價值在於以藝術的解放推動人的思想解放,那麼,當代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以藝術的多元和對生活感受,推動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深度思考。由於當代藝術的動態性和即時性,導致了它的多義性、敘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中國,當代藝術是藝術家獲得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人性的覺醒。(劉淳)

與如何看待當代藝術邏輯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