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東西廂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裡

東西廂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8-20 07:55:20

㈠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簡介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源遠流長的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7個時期。直至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

一、從構造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歸納為7項:

①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

②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

③創造斗栱結構形式。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還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

④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托著整座房屋。

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也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

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字形、套環形等平面。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卷棚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布局。其原則是內向含蓄,多層次,力求均衡對稱。除特定的建築物如城樓、鍾鼓樓等外,單體建築很少露出全部輪廓。每一個建築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唯有園林的平面布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

⑥靈活安排空間布局。室內間隔採用槅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

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准備條件,可栽培樹木花卉,可疊山辟池,可搭涼棚花架,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運用色彩裝飾手段。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

常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棊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北魏以後出現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

①很少真正的建築學理論。建築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是近代的事情。指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具體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傳統的禮制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學、風水堪輿之說作為補充。

③充滿了中國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態度。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物長久存在,而以滿足現實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種結構類型的建築物可以適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標准化的建築個體要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個性,建築群體的布置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反映著時間和空間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

⑤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特定的主題。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一些裝飾構件與小品,甚至單體建築,都成為一種包含了固定意義的象徵符號。

(1)東西廂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建築風格

中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於東西南北的自然環境不同與氣候條件的差異,也由於不同地區各自產有不同的建築材料。

所以世代以來,他們便依自然條件與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產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與習慣,創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築,並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在北方黃土地區,古代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築牆,以此築成房屋,或構築成窯洞作為住居。後來又用黃土燒制磚瓦,用以蓋房既方便又耐久。

在南方,氣候潮濕多雨,人們便以竹木為建築材料構築房屋居住。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地處亞熱帶,常用竹木搭成桿欄式建築。而青藏高原,少雨乾旱,晝夜溫差大,則多砌築厚牆式平頂碉房。蒙古族地區,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習慣而搭制帳篷式住房(蒙古包),這種房屋易於拆架遷移。

西部伊斯蘭教建築則喜歡採用尖拱形建築。總之,古代各族人民,因依自然條件與當地可能提供的建築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需要,各自構築了不同民族風格的建築,共同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內容,共同為發展中華民族的古代建築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㈡ 建築藝術的欣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建築藝術的欣賞主要表現在:

1.建築藝術的審美特徵
(1)建築藝術是物質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是指建築的實用性、群眾性、耐久性。所謂實用性,即是說,建築的目
的首先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看」。即使是紀念碑、陵墓也要考慮舉行紀念儀式時人流活
動的具體要求。其它各類藝術,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築卻必須和實用聯系在
一起。建築的實用性特點,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即是說,建築物對人類生活的功能好壞,
往往決定著人們觀感的美與丑,因而建築的審美意義,有賴於實用意義。試想,一座通風不
良、雜訊震耳、光線幽暗的車間,打扮得再花哨,也不會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華貴高大的樓
房,如果風一吹就要傾倒,那麼色彩無論怎麼鮮艷,多姿多彩,住在這座樓房裡的人也不會覺
得它美。相反,如果實用功能處理得好,往起來很舒適,即使外形簡單一般,也會給人以美的
感受。即使是藝術比重大的建築,比如展覽館、歌劇院、大會堂、高級酒店、園林,如果用起來
讓人別扭,也會被認為「華而不實」。建築的實用性是藝術性的基礎,而藝術性中也常常包含
著實用性。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還表現在它的群眾性上。沒有一個人能離開建築,建築的審美是帶
「強制性」的。人們可以不聽音樂,不看戲劇,不欣賞畫展,不讀小說,但卻不可能不住住宅,
不可能對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築機而不見。因為它是物質存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管
你自覺還是不自覺,有興趣還是無興趣,都會經常面臨著各種類型、不同形式的建築物,這些
建築都會「逼迫」人們提出自己的審美評價。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另一表現是在於它的耐久性。建築是巨大的、造價可觀的物質實體,
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災和戰爭破壞,它都會長期保留下去,很難被人遺志或丟失,事實上成
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紀念碑。建築的物質功能性決定了建築物具有紀念性。比如希臘
的神廟、羅馬的廣場、巴黎的鐵塔、中國的萬里長城、非洲的原始村落,還有數不清的古城市。
古村鎮,當初並不是為了紀念而專門建築的,但是到了後來,卻成了紀念性很強的古跡,成為
人們欣賞的歷史文化了。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建築與工藝沒有質的區別,只有量的區別。」英文「建築」一向本意
為「巨大的工藝」。前面已經說過,建築同工藝一樣是從實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僅有實
用又是不夠的,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還要講究藝術件。比如,住宅建築最基本的要求
是舒適、親切、順眼;園林建築講究清新、自然、雅緻;游樂場所的建築則應輕快、活潑;而紀念
性的建築則應崇高、庄嚴。實用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和諧的統
一。同時,建築的審美功能,往往藉助於其它藝術門類給予加強,有的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
作用。雕塑、繪畫(主要是壁畫)、園藝、工藝美術以至音樂都能融合到建築藝術中去。比如
歐洲古典建築中的雕刻、壁畫就是當時建築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這些東西,那
么這些建築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國的古代建築是群體取勝,造成群體序列的性格和
序列展開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這些附屬的藝術,如華表、石獅、燈爐、屏障、碑喝等,單獨的
古建築也常用壁畫、匾聯、碑刻、雕塑來加以說明。從這個意義上,也說明了建築具有一定的
藝術綜合性,具有鮮明的審美功能性。自古以來,人類花費在非實用方面的財富和這方面的
創造是相當驚人的。尤其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把建築的美餚重,有時甚至超過實用價值。
日本在愛知縣甚至建造了一座別致的音樂橋。這是一條人行便橋,全長僅31米,寬兩米,橋
兩側欄桿裝有109塊不同規格的音響欄板。過橋的人,只要拿起水槌,輕擊欄板,不管你
懂不懂音樂,會不會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國民謠《在橋上》。回來時,敲擊橋的另一側,就會
響起日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民歌《故鄉》。人們稱譽它是「石琴橋」、「聲情並茂的建築物」
……你大概想不到,這座小橋最初的設計提出者,竟是一個愛哼小曲的中學生呢!
當然,建築的實用功能性和審美功能性,在木同的建築對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審美
功能比重大收,甚至佔主要的地位,比如紀念碑、游樂園、陵墓等;有的比重大體相等,如商
店、學校、醫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倉庫、廠房、橋梁等。但即使審美比重小的建築在建設時
也離不開一定審美觀念的支配,建築本身也要具有和諧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韻律,也要
考慮周圍的環境,比如前面所說的倉庫、廠房、橋梁等,就要考慮合適的位置,適當的高度等,
也是直線和曲線的組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具有了審美功能性。
(2)建築是空間延續性和環境特定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是個空間環境,它要佔據一定長、寬、高的位置。那麼,我們在一定的視點上,本可
能一下子看到全體,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比如,看一座坡屋頂的房子,在室外我們只看到
三個面。如在室內,我們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個面。我們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動自
己,才能陸續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說,人們在任何一點上欣賞建築,感覺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在各個位置,從遠而近,從外而內,從上到下,從前而後,圍繞建築走遍,才能獲得完整的
感覺。如果是一個建築群體,那就更復雜,更需我們未斷地變換觀賞位置。人們就是在這種
位置的不斷變換中,也就是空間的不斷延續中獲得了審美感受。
正因為建築具有空間延續性,因此,它的藝術形象永遠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有的甚
至還主要靠環境才能構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簡單,建築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動,除非特
殊情況,不會出現房子搬家、橋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審美效果也隨之改變,原來的
效果不復存在,後來的又出現新的審美效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須是置於埃及這廣闊無
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恆的性格,如果搬到了東北大森林,很難設想,那是一種什麼效果。又
如,歐洲的哥特式教堂,必須是在中世紀狹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顯示飛騰向上的氣
勢,如果放到寬闊的大街上或者林立的摩天大樓中間,就很難設想是什麼景象了。再如,濟
南火車站的尖頂鍾樓和穹形的建築物,當年也許是十分氣派和別具特色的,而今天,在旁邊
那些大樓和煙向的對比下,就很難行出當年的氣派和特色,由此可見,正是這種空間的延續
性和環境的特定性構成了建築藝術的又一個審美特徵。
(3)建築藝術是正面抽象性與象徵表現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藝術在空間里塑造的永遠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說它是正面的,是因為建築所反
映的社會生活只能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現什麼悲劇式的、頹廢式的、諷刺式的、傷感式的、
漫畫式的形象。就建築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麼進步的或落後的,革命的或反動的。天
安門過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門,今天卻是國徽上的圖案,是偉大祖國的象徵。萬里長城本來是
民族交往的障礙,是刀光劍影的戰爭產物,現在卻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驕傲,是聞名世界的
游覽聖地。
同時,它塑造的這個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幾何形的線、面、體組成的一種物質實
體,是通過空間組合、色彩、質感、體形、尺度、比例等建築藝術語言造成的一種意境。氣氛,
或庄嚴,或活潑,或華美,或朴實,或凝重,或輕快,引起人們的共鳴與聯想。人們很難具體描
述一個建築形象的具體情節內容。所表現的時代的、民族的精神也是不明確、不具體的,是
空泛的、朦朧的。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繪畫、雕塑那樣細膩地描摹,再現現實;更不能像小
說、戲劇、電影那樣表達復雜的思想內容,反映廣闊的生活圖景。正因如此,建築藝術常用象
征、隱喻、模擬等藝術手法塑造形象。比如,古希臘曾有人認為人體各部分都體現著理想的
美,故而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精華——多立安柱式建築就以粗壯狂放的
線條,形象地模擬了男子挺拔雄健的體形特徵;而安奧尼柱式建築則以柔和精細的線條,形
象地模擬了女子擁雅柔美的體形特徵。近代紐約航空港的TWA公司,則用典型的象徵主義
手法,建成了一座外形像展翅欲飛的大鳥的候機大樓。巴黎明星廣場上的凱旋門,建造的初
衷,則是象徵了拿破崙一世軍威、強權、做世的特點。北京的天壇公園的雙環亭、南京天王府
的雙亭,則象徵了親密無間的摯友關系。由此可見,建築藝術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徵表現性構
成了它的又一審美特徵。
在建築藝術中,象徵的意義也是很廣泛的,可以容納很多內容,昨天可能是象徵著是權
神威,今日可以是象徵著統一團結,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門就是明顯的例子。
2.建築藝術欣賞
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築藝術自身的特點,通過感受建築藝術的形式
美,既把握建築藝術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內在意蘊,從中獲得審美愉悅。
(l)欣賞建築藝術要把局部的審美觀照與整體的審美知覺結合起來。建築藝術的形象
一般是由建築物的體積布局,比例關系,結構形式,空間安排等構成。建築的外在裝飾常有
圓柱,柱頭、飛檐、貼臉,雕塑,圖案和壁畫等,這些裝飾因素是建築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
們應該與建築形象保持內在一致,從造型和色彩上豐富和發展建築的藝術構思,使建築形象
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感染力。因此,欣賞建築藝術不僅可以對建築藝術的局部構成進行審美
觀照,而且還應該把局部的藝術構成納入整個建築藝術及從環境中加以觀照。使欣賞者從
整體的審美知覺中感悟建築藝術的美。美國在三十年代建立的「瀑布別墅」就非常注重局部
與整體的和諧美,萊特的設計新穎奇特,將別墅直接建造於瀑布之上。凌空而出、巨大陽台
與瀑布兩側的巨石相映生輝,而瀑布則在陽台底下自由灑脫地傾瀉,使建築與山石。樹木、瀑
布有機融合,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和諧美,使建築的人工美與自然美渾然一體。
在欣賞建築藝術時,既要欣賞建築色調、尺度、比例、景觀及空間變化,看其是否符合美
的規律,又要注意具體的建築構成要素是否實現優化組合、建築的整體是否和諧統,進而
可以把該建築納入建築群的總體風貌中加以欣賞。
(2)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意義。建築藝術通常藉助象徵意義來蘊含其審美意蘊,這也
是建築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象徵意義首先是最初的象徵性,即建築藝術在物化成特定的
建築物時就已經具有的象徵意義。如北京故宮的對稱和諧、層次分明、主要建築位居中央,
顯現出封建時代帝王對國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寶塔」結構。我國秦朝建立的萬里長
城,當時象徵著秦帝國的「大~統」。但是,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建築藝術又會產
生出一些新的象徵意義。現在,北京故宮已成為中外遊客所欣賞的審美對象,它既顯現了我
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當我們現在登上萬里長城,極目遠
眺,萬里長城象一條巨龍在群山環抱中婉蜒游動,顯得氣勢非常恢宏遼闊。在我們的審美視
野中,長城已不再是秦帝國「大一統」的象徵,而是中華民族創造力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
凝聚力的象徵。
要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性,還必須了解建築藝術創造的時代背景及其民族特點。北京
故宮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其結構上,從正陽門到景山,通過一系列錯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
間處理,象徵著皇權形象。北京天壇的設計具有明顯的漢民族特點,象徵著天帝的崇高神
聖,表達出漢民族「天人感應」的思想意識。
在欣賞建築藝術的象徵性時,還可以結合心理美學的「移情說」,充分展開自己的審美想
象,在感知建築形象的同時,把建築形象擬人化,賦予建築藝術以新的生命,使本無生命的建
築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氣。比如找們欣賞一座幽靜別致的別墅,就會感受到它
非常幽雅婉靜;欣賞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會使我們產生向上飛騰的感覺;欣賞那些新穎奇
特,色彩疏淡而簡潔的建築,則會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機勃勃,游灑飄逸;看到那些富有穩定感
的建築,就會使人產生端莊穩重的感覺。當然,欣賞建築藝術時的移情,只能根據建築藝術
質的規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而不能胡思亂想,違背藝術欣賞規律。
(3)要善於欣賞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通常以錯落有致的空間造型顯現出類似
音樂的節奏感。歌德和謝林都把建築看成是「凝固的音樂,」正是在於他們感受到建築藝術
的音樂美。建築藝術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規律創造的,它無論向空間什麼方向延
伸,都是有比例、有規劃、有變化地排列的,從而形成一定的節奏。而「優秀的建築物,它各方
面的節奏,總能歸於統一。這便形成一種統一的調子,統一的旋律。當你在觀賞這座建築
時,你便能在一定時間過程中感受到節奏上反復多樣的流動,產生音樂般的旋律感,正是這
種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緒氛圍」,從而獲得類似感受音樂美的情感愉悅。
感受建築藝術的音樂美,要善於調動自己的通感,以動態的視覺對建築造型顯現的空間
序列進行審美觀照。欣賞建築藝術同欣賞繪畫不同,欣賞繪畫主要靠靜態的直觀把握,而欣
賞建築卻不能只靠靜態觀照,還應運用動態觀照,從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俯仰、視野的遠近大
小、空間的開合、視覺的分隔聯系中去觀照建築的空間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間序列的節奏感
和音樂感。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可以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4)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通常包括欣賞角度、欣賞距離和欣賞
方法這三個組成部分。
欣賞角度可以分為水平方向上的正視與側視,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視、仰視與俯視。欣賞
角度也就是審美角度或審美視角。在審美活動中,審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體審美價值的
實現,不僅需要客體自身的審美同伴,而且還需要審美主體的密切配合,需要審美主體選擇
合適的審美角度,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審美客體。建築藝術是立體的空間藝術,欣
賞者更應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賞建築藝術的整體美。
建築藝術又是視覺藝術,欣賞者與建築物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制約著審美效果。一般
來講,近距離可欣賞建築的細節或局部;中距離可直觀全貌;遠距離能概觀大致輪廓。欣賞
者時間充足,可近、中、遠三者兼而有之;時間倉促,則只能或中或遠的覽其概貌。一般來講,
欣賞古典建築可多作近、中距離的觀照;欣賞現代的宏偉建築可多作中、遠距離的概覽。當
然,欣賞距離的遠近不是絕對的,應該因人而異,因建築藝術不同而不同。
欣賞方法對於欣賞建築藝術有著重要意義,它一般分為靜態欣賞和動態欣賞。靜態欣
賞是指欣賞者在特定的欣賞點上對建築物的靜態觀賞,動態欣賞是指欣賞者按照欣賞需要,
在一定的觀賞路線上對建築物的觀賞。在欣賞中,應該把靜態欣賞與動態欣賞有機結合起
來,作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隨著欣賞路線的流動,欣賞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具體可
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築形象畫面,即不同的建築形象,從而感受到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同
時,由於欣賞者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仰俯。視野的大小、視覺的轉換等是不斷流動變化的,這
樣當欣賞者去感受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時,就會產生一種節奏感,這也正是人們把建築比喻
成是凝固的音樂的內在依據。
總之,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欣賞者應了解建築藝術的一般特點和具有較高的審美
修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情感等因素,積極能動地進行審美觀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
欣賞建築藝術的美。

閱讀全文

與東西廂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7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