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術生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美術生考研所考科目如下:公共課和專業課。公共課包括政治和外語,專業課有兩門,一般考素描和所報考學校的方向。如:
北京大學藝術學理論,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一、美學與藝術學理論、藝術批評與文化產業理論。
清華大學藝術學理論,藝術教育方向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一、中西音樂史、藝術概論;美學與藝術評論方向考試。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初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一或俄語或日語,專業綜合理論(包括中外美術史和藝術概論)與素描基礎。
復習專業課一般遵循以下幾個途徑:
1、購買書籍資料:了解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專業課參考書目,准備好課本以及相應輔導書、題庫,以及後期的模擬試卷。
2、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首先自己先預習,標出自己看的不太懂的知識點,跟著網課再學一遍,注意聽自己沒看懂的。之後做練習題,鞏固知識,完成之後可以自己做筆記小結一下。這樣下來,知識會過得很扎實。
3、後期學習注意積累答題技巧,提高做題的准確率以及加快做題速度。
購買教材淘寶就可以,這沒什麼。真題資料去專業的考研輔導機構買,也不是很貴。本科生的上課教材不建議專門購買,還不如買輔導班的資料來的實在。本科生的課件可能是偶爾有或者沒有的,重點也不鮮明,內容還多。
Ⅱ 設計藝術學考研,怎樣復習設計學概論和藝術概論這兩本書
【27】2021年考研設計概論
鏈接:https://pan..com/s/1IazIjHVcWdXiPOq5L9xLJ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Ⅲ 考研藝術概論怎麼復習
當我們在談藝術的時候,談的是什麼?
要想記住一個理論,你自己得有一個理論。
那麼要想入門藝術概論,你得知道藝術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兩個地方:藝術家(自律性)和藝術鑒賞者以及其背後代表的社會意識、社會生產力(他律性)。
就像《藝術概論》的第一個問題,藝術的本質和藝術。他倆的來源都離不開巫術、宗教的影響,藝術從其一誕生就被用以特殊場合。原始人類對於未知自然的恐懼是不利於社會合作的,那麼就要消除恐懼,消除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魔術師的黑箱子,讓大家「看清」,讓大家有個屬於自己認知范圍內的答案。這個時候就有一小撮別有用心的群眾干起了這件事,他們用藝術的手段(這種不產生使用價值的勞動)「蠱惑人心」,編造神話故事解釋許多自然現象,又用繪畫加強人們對神話的信任(因為人們都沒見過神仙啊,眼見為實嘛),舞蹈也大多用於巫術場合,讓大家相信我們這樣跳舞神仙是可以看得到的(逐漸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現在問許多民族的習俗起源,他們也說不上來,只說是傳統,或者有的老人會給你講一個故事告訴你傳統的來源,也答不在根本上。其實傳統起源大多是寓教於「行動」嘛)。所以繪畫一開始的內容大多是宗教內容。(沒有數據來源,純屬個人理解。)那這就是啟蒙運動之前的美術史了。講完了。
一、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
① 文藝復興指的是西方歐洲經過了黑暗的中世紀宗教統治,藝術完全成為宗教的工具,人們要擺脫宗教的枷鎖,崇尚文化藝術的自由,復興指的是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
古典主義就是文藝復興開始後到浪漫主義之前,後人在修撰藝術史的時候稱之為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比古典主義更加強調秩序,贊美開明君主,實際上又淪為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意識工具。
回過頭來慢慢說,為什麼文藝復興早不開始晚不開始,正好在14世紀呢?為什麼不在中國不在埃及,偏偏在歐洲的義大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是這樣理解記憶的。14世紀開始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啊!萬惡的資本主義!人們有資本了,有錢了就要花錢造作啊。可是當時社會意識是被天主教的禁慾思想統治的,人們有錢不敢花,又沒處花。可是又沒有出現更先進的文化思想,所以民間就開始躁動,開始懷舊。還是古希臘古羅馬好啊,想幹嘛幹嘛,沒人管。文藝復興最開始出現在義大利,是因為一個海島國家,農業不行,但是三面臨海,商業很發達啊,商業發達不就僱傭關系多嘛,資本主義萌芽不就出來了嗎。所以說,低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生產力決定社會意識。
② 古典主義的特點,崇尚理性的再現自然,崇尚人體美,真實的描繪現實。這里主要說的是美術的特點,音樂和文學可以自己總結,逃脫不了這個框架。只要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特點,再去細讀藝術概論的時候就很好梳理出框架了。畫家們一直被逼著畫宗教題材的畫,各種神仙的故事,畫家也沒見過神仙啊,只能靠想像,想想又來源於現實,但又要有神仙的感覺,這就讓他們一直很苦悶,於是當社會意識要爭取藝術的自由的時候,他們終於可以理性的觀察世界了,現實的世界,不用添油加醋的描繪神話世界。於是他們格外強調理性,真實。比如代表人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③ 新古典主義比古典主義更加強調秩序,贊美開明君主,實際上又淪為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意識工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宗教一直被統治階級用於鞏固統治,古典主義開始取代宗教藝術了,統治階級要尋求新的途徑,於是他們養了一群古典主義畫家,讓他們用古典主義的技法畫開明君主,畫強調秩序的畫。如大衛的《馬拉之死》,革命領袖馬拉倒在浴缸里,鮮血從傷口中流出,帶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兇手已經逃離現場。
二、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反抗。創作方法上,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簡單理解就是,古典主義從非主流變成主流了,有了新古典主義,又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那麼資產階級還是受禁錮啊,日積月累就有了法國大革命,人們要自由,反映在創作方法上肯定是要反對統治階級推崇的古典主義,所以技法上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再現、現實,那我們就強調感性、表現、情感。如歐仁·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三、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之後就是現實主義(寫實主義)。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資產階級終於翻身農奴把歌唱了,那麼浪漫主義作為激流勇進時期的藝術流派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冷靜下來,藝術家們發現這個由我們資產階級自己組成的社會也不是十全十美,他們把注意力放在了普通民眾上。現實告訴人們,啟蒙主義者所宣示的「價值」,和浪漫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並未實現,人們須要以一種新的冷靜的眼光重新看待現實並思考自己的命運,尋求改善自己生存處境的方法。於是,追求客觀冷靜分析解剖現實的社會心理和風氣隨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創作上,就是他們摒棄浪漫主義的主觀想像和抒情,通過對社會現實作如實細致的描繪,揭露社會的黑暗,展示在物質與金錢擠壓下的人的各種心態,並倡導社會改良。
現實主義畫家不像浪漫主義一樣歌頌英雄人物,轉而把勞動人民作為繪畫內容,與之相對應的繪畫技法上也沒有浪漫主義那麼奔放那麼色彩絢麗,像他的名字一樣「寫實」。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米勒的《拾穗者》
現實主義藝術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文學領域。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部現實主義文學巨作,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描寫中,以客觀、冷靜和精確的筆法,反映了法國貴族的沒落和資產者的崛起。
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都講完了。後面只剩下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了。最後這兩個比較特殊復雜,藝術史上都很難給個准確定義,因為藝術發展到現在,藝術流派自己越來越不像被定義,不想成為主流,因為一旦成為主流就會被利用。即他律性,成為主流的藝術流派一方面會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另一方面也會牽制自己的發展。
先來總結比較一下前三個主義的區別,在比較中更容易把握本質。
藝術形式
藝術內容
藝術思潮
古典主義
理性、寫實、再現
古希臘羅馬英雄
資產階級萌芽
浪漫主義
感性、寫實、表現
革命人物事跡
資產階級革命
現實主義
理性、寫實、再現
普通人
資產階級掌權
藝術流派的發展動力來源於:自律性和他律性。自律性表現在,浪漫主義認為我們比前輩厲害,他們總是理性,我們要感性。現實主義認為浪漫主義年輕氣盛,太理想太感性,還是要理性一點,但是又不能和古典主義的理性一樣,如果繪畫技法上不能有所突破,那在內容上總得不一樣吧,我們觀察身邊人身邊事吧。這個理論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直到有一天看 《羅輯思維》—嚴伯鈞:打開古典音樂的正確姿勢 197。發現他的思路和我基本一樣,他講的是音樂,雖然北影藝術概論考試基本沒有音樂的題,但是也值得學習。
他律性表現在,藝術思潮一般產生於社會思潮,資產階級的萌芽—革命—掌權,分別催生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具體內容和關系,2017版趙斌的藝術概論上有部分介紹,更具體的內容還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四、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①現代主義。藝術發展到了現實主義其實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走了一個輪回了,藝術家們要想靠自己的才華顛覆前輩的功績很難了,藝術僅僅靠自律性越來越難以發展。這個時候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了,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使用藉助科技發明的武器大規模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等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現代主義反傳統,與之前流派反傳統的不同在於現代主義反的很徹底。之前的流派都是在繼承上創新,現代主義的姿態很堅決,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正是因為現代主義反的很徹底,導致現代主義內部都分為很多流派,基本上一個藝術家代表一個藝術流派。就像有人說過,從來沒有什麼藝術,只有藝術家。抽象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
如果一定要找共同點,那就是這些藝術家都特別自我,形式上我一定不能和別人一樣,但是表現在內容上都有對現代工業社會的反思,對戰爭的反思。
②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姿態如此堅決表示我不想成為主流,最終還是成為主流,被社會認可。藝術再次陷入他律性的漩渦,藝術家喪失自我革新的能力,現代主義真的是窮盡這些人的想像力了,他們發現自己再也不能革新了。於是他們說:藝術已死。
他們開始模糊藝術於非藝術的界限,他們不再創作藝術品而是創作藝術理論:藝術即理論。藝術場,藝術界,藝術體制。這樣的重新定義藝術本質的理論認為,藝術之所以是藝術,不在於他的形式和內容,而在於它的場所,是不是在藝術館,是不是在藝術史中。關於現代藝術的終結,可以看北京大學教授講的網易公開課。
北京大學公開課:藝術史
http://open.163.com/movie/2015/1/Q/L/MAEBEP8UT_MAK7R9MQL.html
《羅輯思維》—嚴伯鈞:打開古典音樂的正確姿勢 19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zQxODgzMg==.html?spm=a2h1n.8261147.reload_191.1~3!4~5~A
五、藝術的起源和本質
藝術作為一個名詞,當我們在談藝術的起源,是不是先得定義什麼是藝術,即藝術的本質。這樣看來是個哲學的形而上的話題。但是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這樣兩位師徒都是大哲學家的人,窮盡一生誰也沒能說服誰,更別說世間的多種流派了。趙斌和彭吉象的《藝術概論》上都有提到各種對藝術的本質下的定義,相互之間區別比較大的是這幾個觀點:
①亞里士多德:形式本質論
②席勒:審美本質論
③蘇珊朗格:有意味的形式
④海德格爾:存在主義
⑤自律性與他律性
⑥藝術界、藝術體制、藝術場
前三個理論還在爭吵形式和內容誰是本質,就像現在大家吵電影的形式和內容誰更重要。肯定是都很重要啊,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敘事技巧、攝影、燈光都是電影內容,不能說只有故事才是內容~我們看的是整個技巧表現的故事,這個整體都是內容!但是技巧還是為了故事服務的~這兩者應該緊密結合~用馬哲的理論來說就是互為矛盾,缺一不可。
海德格爾:存在主義
到了海德格爾終於跳脫出西方藝術觀的牢籠,不再糾結於再現、表現、形式的重要性了。他提出存在主義,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存在著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自行」而不是被人賦予意義。存在主義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哲學理論,海德格爾思想的核心是: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具有意識到其存在的能力。他們不作為與外部世界有關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為與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體而存在。人類通過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於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爾還認為人類處於矛盾之中,他們預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導致痛苦和恐怖的經驗。他們不得不承認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著便是一切不復存在。我們的存在既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們的選擇。存在是強加給我們的,並將一直延續到我們去世。
自律性、他律性
馬哲認為事物的本質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存在與交互關系之中。這和人的社會性是本質屬性是一脈相承的,人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屬性,如果地球上只有你,那你就不是今天所說的人,你是一種長得像人的動物,你沒有社會屬性。社會屬性就是人與人的關系,你是你媽的兒子,老師的學生,老闆的員工。同樣,藝術的本質存在於政治、宗教、文化等等的社會意識中,不存在於它的形式和內容。這就是藝術的他律性。
藝術本來沒有自律性,它的自律性來自於宗教的衰落,資產階級的崛起,他們需要新的藝術觀。於是藝術不再對現實進行直接反映,轉向了表現。到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藝術家們對於藝術自律性的強調到了極致。他們不想被社會意識所定義,不要被政治所利用,也不要被商業利用而形成時尚。
藝術界、藝術體制、藝術場
這三個理論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產生密切相關。因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太驚世駭俗,不能用以前的藝術理論進行分析理解批評。
藝術界 :藝術史、藝術理論構成的環境
藝術體制:文化中的習俗與慣例
藝術場 :他們認為藝術不在於其自身特點,而在與所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