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20世紀初期歐洲有哪些藝術門派

20世紀初期歐洲有哪些藝術門派

發布時間:2023-08-23 17:54:33

『壹』 西方藝術流派主要有哪些

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

中國流派有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江西詩派、香山九老、尋根文學、戰後派、新興藝術派。

外國流派有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1)20世紀初期歐洲有哪些藝術門派擴展閱讀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19世紀後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採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

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系。

『貳』 20世紀所有藝術流派解釋及代表人物作品

20 世紀所有藝術流派解釋

1 、 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名詞源於希臘文 Symbolon, 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 主客雙方各執其一, 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 以示友愛」的信物。

幾經演變, 其義變成了「用一種形式作為一種概念的習饋代表」, 即引中為任何觀念或事物的代表, 凡能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號或物品就叫做「象徵」。

它與通常人們用的比喻不同, 它涉及事物的實質, 含義遠較比喻深廣。是 1 9 世紀末在法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 是當時歐洲一部分知識分子對社會生活和官方沙龍文化不滿的反映。

他們不敢正視現實, 不願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 往往採用象徵和寓意的手法, 在幻想中虛構另外的世界, 抒發自己的願望, 這樣便產生了近代象徵性的藝術。

1 886 年詩人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徵主義宣言》 首先提出這個名稱。

象徵派在藝術上受英國拉斐爾前派和象徵派詩人馬拉美、 波特萊爾, 音樂家瓦格納及尼采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

象徵派主張強調主觀、 個性, 以心靈的想像創造某種帶有暗示和象徵性的神奇畫面, 他們不再把一時所見真實的表現出來, 而通過特定形象的綜合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則追求華麗堆砌和裝飾的效果。

象徵主義是 1 9 世紀末產生於法國的文學藝術運動, 在巴黎的知識界影響很大, 並對 20 世紀美學的發展, 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該運動主要在法國, 歐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隨者, 如德國, 比利時等。

2、 前後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分為前象徵主義, 和後象徵主義。

前象徵主義∶

1 9世紀後半葉產生於法國的詩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 波德萊爾、 魏爾倫、 蘭波和馬拉美。 波德萊爾的十四行詩《應和》 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徵主義「應和」論。

後象徵主義: 出現於一次大戰後的世界性文學潮流, 20 年代達到高潮, 40年代接近尾, 其創作手法延續到後來的各種寫作中。 它的主要特點是∶ 創造病態的「美」, 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 運用象徵暗示, 在幻覺中構築意象.

3、野獸派(Fauvism)

是 20 世紀最早出現的新藝術象徵主義的畫派。 特點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常給人不合常理的感覺。

1 905 年一群以亨利·馬蒂斯為首的年輕畫家在巴黎秋季沙龍展出自己的形象簡單, 色彩鮮艷大膽的作品, 震驚了畫壇, 人們驚呼「這簡直是野獸! 」從此畫壇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野獸派。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居斯塔夫·莫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野獸派的先驅, 他鼓勵他的學生們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畫法, 要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去作畫, 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獸派的領袖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羅的學生, 他們吸收非洲、 波利尼西亞和中、 南美洲的原始藝術表現手段, 以橫掃千軍的筆力和大膽的構圖模式, 將朱紅、 翠綠、 天藍和嫩黃等驚人的不和諧顏色糅合起來, 使色彩達到一種新的烈度。

野獸派將梵高和高更的畫法更推向極端, 用生硬的線條和大膽的色彩表達自己強烈的感受, 顏色變成畫面的主題, 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關系。

野獸派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畫家組織派別, 只是一批有同樣試驗的年輕畫家,但野獸派的壽命不長, 其他畫家有許多放棄了這種畫法, 但亨利·馬蒂斯一直堅持, 他活了 85 歲, 將野獸派的畫法延續了下來。

他偏愛用二維平塗的方法作畫,但由於微妙地運用色彩高光, 不管怎樣平塗, 還是表現出三維的效果來。

他的畫受到塞尚很大的影響, 對於他來說, 主題物體是次要的, 線條、 色彩和形狀都游離到主題之外, 這種過度簡化的形式使他將他的感受可以表達為一個寧靜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4、 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 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 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 反對藝術的目的性。

它是 20 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 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 在社會動盪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和強烈。

在北歐各國的傳統藝術中早就存在著表現主義的因素: 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蠻族藝術、 中世紀的哥特藝術、 文藝復興中的鮑茨、 勃魯蓋爾等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變形誇張的形象、 荒誕的畫面藝術效果, 這些都表露出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

1 9 世紀末, 出現了象徵主義的影響和現代風格混在一起的第一個表現主義運動, 先驅代表畫家是荷蘭人凡·高、 法國人勞特累克、 奧地利人克里姆特、 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他們通過一些情愛的和悲劇性的題材表現出自己的主觀主義。

20 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是德國, 這決定於德國的社會現實, 同時受到尼採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斯泰納的神秘主義的影響。

5、未來派

未來派, 是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奈締(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為一個運動而提出和組織的。 他在 1 909 年整個一年中, 向全世界發表了一個宣言, 這個宣言以浮誇的文辭宣告過去藝術(過去派) 的終點和未來藝術(未來派) 的誕生。

他聚集了一群詩人和畫家在他周圍, 其中重要人物有烏姆伯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卡洛·卡臘(Carlo Cara,1 881 年生) 和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 883 年生) 。

波丘尼寫了一篇「未來派畫家的宣言」, 於 1 91 0 年 2 月 1 1 日發表, 並於 3 月 3 日向都靈的查雷拉戲院的廣大觀眾公開宣布。 同年 4 月 1 1 日發表未來派「繪畫技巧宣言」。 隨後又接二連三的出現一些論證和宣言。

1 91 2 年, 這個集團於巴黎舉辦了他們的作品展覽會(隨後移至倫敦和柏林展出) , 1 91 4 年, 波丘尼出版了一本書, 將他們的觀點做最後一次說明——形式上和事實上都是最後一次, 因為同年爆發的世界大戰, 使這個集團解散了。

波丘尼, 這個運動的推動者, 在 1 91 6 年逐漸恢復傷勢時卻意外的被殺害了。 因此這個集團沒有再組織起來。

塞弗里尼有一段時期轉向了立體派, 卡臘受到了契里科(Chirico) 的形而上學的繪畫的影響, 巴拉終於又回到了學院派的現實主義, 魯索洛本來就是未來派音樂的作曲家 (以「騷撈主義」(Bruitism) 的音樂見稱) , 顯然對繪畫沒有興趣。

代表人物有: 巴拉(Giacomo Balla,1 871 -1 958)、 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 883-1 966)等。

6、新造型主義

報紙上一格一格的版面,紐約一棟一棟的方形超高大樓,影響這一切風格的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新造型主義出現在超現實主義及達達派之後的 1 920 年的荷蘭。

當時的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提倡一個進一步的抽象主義,後來就稱為"新造型主義",新造型主義是沿續達達派的抽象藝術。新造型主義的畫家放棄一切有形象的造型,企圖以水平線與垂直線及單純色調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配置來構成畫面。

新造型主義的繪畫看起來呆板,,其實那些大大小小的方格及不同顏色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和韻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新造型主義的主要畫家有: 新造型主義的掌門人 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

7、超現實主義畫派

1 924 年產生於法國。 由法國作家 Andre Breton (布列頓)發起。 在巴黎先後發表兩次《超現實主義宣言》 , 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畫派。認為「下意識的領域」, 如夢境、 幻覺、 本能等是創作的源泉, 主張從潛意識的思想實際中求得「超現實」。

作品主要描寫潛意識領域的矛盾現象, 把生與死、 過去與未來、 真實與幻覺統一起來, 具有恐怖、 離奇、 怪誕的特點。 代表人物有米羅·恩斯特等。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意義和表現手法

超現實主義繪畫「反常合道」的特點 在超現實主義繪畫中, 畫家們開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 以找到新的創作自由。 雖然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情景奇異怪誕, 與現實格格不入, 體現了「反常」的特徵,給人以靈驗、 虛無的感覺。

超現實主義繪畫顯示出不同於以往的最能體現繪畫本質的語言特徵和藝術技巧。

這種創作方法是對以往以理性、 現實為特徵的現實主義繪畫的反動, 目的在於對真實的深層次探索和表現。

超現實主義繪畫多半依靠具象表現形式與抽象畫面情景的巧妙嵌合, 即有意將抽象意境與具象實體搭配, 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 從而給讀者提供了追尋藝術家個體感受的信息。

這與中國古人強調「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的境界吻合,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效果就在於抽象與具象的適當調配, 在這兩者之間取得恰到妙處的平衡。 在「虛」與「實」的處理中, 「虛」的部分更是藝術家想像力飛翔馳騁之處, 即是繪畫的超現實性。

超現實主義繪畫代表畫家及作品

西班牙畫家達利(1 904—1 989) , 是 20 世紀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 他利用反向思維, 自由拼合想像的畫面, 通過對以往經驗的倒置和回放, 構建出一個意象新奇、 陌生化的超現實主義場景。

其代表作《記憶的永恆》 創作於 1 931 年, 典型地體現了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畫風。 畫面展現的是一片空曠的海灘, 海灘上躺著一隻似馬非馬的怪物, 它的前部又像是一個只有眼睫毛、 鼻子和舌頭荒誕地組合在一起的人頭殘部。

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平台, 平台上長著一棵枯死的樹; 最令人驚奇的是出現在這幅畫中的幾只鍾表都變成了柔軟的有延展性的物體, 或掛在樹枝上, 或搭在平台上, 或披在怪物的背上。

好像這些用金屬、 玻璃等堅硬物質製成的鍾表在太久的時間中已經疲憊不堪了, 於是都松垮下來。

那種對時間瘋狂流逝的獨特表現手法, 暗示了個人情感在物質世界擠壓之下迸發出的無法迴避的力量。

《記憶的永恆》 是 20 世紀具有典型意義的視覺形象之一。 達利承認自己在《記憶的永恆》 這幅畫中表現了一種「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個人夢境與幻覺」, 是自己不加選擇的。 他盡可能精確地記下自己的潛意識, 以及自己夢中每一個意念的結果。

20世紀現代藝術流派

20世紀上半葉主要現代藝術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派、達達派、抽象派)

野獸派代表人物:

馬蒂斯代表作:舞蹈,紅色和諧,帶帽女人

立體派代表人物:

畢卡索代表作:亞維農姑娘,格爾尼卡

未來派代表人物:

巴拉,義大利的畫家。代表作:水星在太陽前

面經過,被拴住狗的動態,在陽台奔跑的女孩

表現派代表人物:

蒙克代表作:生命之舞,聖母瑪利亞,吶喊

達達派代表人物:

杜尚,代表作:下樓梯的裸女,泉,L.H.O.O.Q

抽象派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代表作:樂曲,即興曲,構圖2號;

蒙德里安,代表作油畫第一號,百老匯爵士樂,灰色的樹

波普藝術代表人物:

安迪.沃霍爾,代表作:瑪麗蓮.夢露,尋找失落的鞋

歐普藝術代表人物:

瓦薩雷里、凱利、雷黎、斯特拉等。

偶發藝術代表:

戴恩、爾登伯格、勞森伯格、利希滕斯坦、R奧

格魯姆斯、惠特曼、喬治

行為藝術代表:

科拉因、約瑟夫·波伊爾

觀念藝術代表:

杜尚、羅伯特.勞申伯格

大地藝術代表:

克里斯托、沃爾特.德瑪利亞,米歇爾.海澤、丹尼斯.奧本海姆、羅伯特·史密遜和理查德·朗

超級寫實藝術代表:

萊斯利、克洛斯(繪畫)、安德烈、漢森(雕塑)

『叄』 在歐洲繪畫史上現代派包括哪些藝術流派

象徵主義、原始派、後印象派、納比派、立體派、形而上畫派、行動派、超現實主義、野獸派沖旅頌、新寫實主義、達達畫散鄭派、未來派、歐普藝術、維也納分離派、抽象派、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表現主義,應該就這些了吧?鎮型我想不出來了…………

『肆』 西方藝術流派主要有哪些

1、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

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

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2、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於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

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為表明自己繪畫有別於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

後德國畫家也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別。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為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的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因此,主題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

從這個定義上來說馬蒂斯·格呂內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於20世紀的作品。

3、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現代西方流行的社會思潮,旨在根據人類以往的發展和科學知識來預言、預測未來社會發展的前景,以便控制和規劃目前的進程,更好地適應未來。

其發展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40年代,社會發展理論以政治發展為主,反映了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心理,代表人物有赫胥黎、奧威爾等。

第二階段是50年代和60年代,以討論經濟發展為主題,反映了戰後經濟恢復時期和60年代經濟大發展時期的特點,代表人物有加爾布雷斯、羅斯托和阿隆等。

第三階段是70年代以後,以科技發展為基本格調,反映了對新技術革命與人類未來生活圖景的反省,代表人物有羅馬俱樂部的成員丹尼爾·貝爾、赫爾曼·卡恩、阿爾溫·托夫勒、布熱津斯基和奈斯比特等。

4、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於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其影響最為深遠。

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慾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

打破理性與意識的樊籬,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心理過程,這些都是其基本特點。

5、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理查德·羅蒂(1931-2007)、法國的雅克·德里達(1930--2004)和讓-弗郎索瓦·利奧塔(1924-199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方藝術歷史

『伍』 19-20世紀世界重要的繪畫藝術流派及代表作品

19-20世紀世界重要的繪畫藝術流派有象徵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等。

1、象徵主義:

19世紀末在英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象徵主義是19世紀末產生於英國的文學學藝術運動,在倫敦知識界影響很大,並對20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該運動主要在法國,歐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隨者,如德國,比利時等。

代表作品:《俄狄甫斯和斯芬克斯》、《海邊的年輕女孩》。

2、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也稱印象派,又稱為「外光派」,是西方繪畫史中的重要藝術流派,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其鋒芒是反對陳舊的古典畫派和沉湎在中世紀騎士文學而陷入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營養,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紅磨坊的舞會》。

3、後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他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嘗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

代表作品:《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雅各與天使搏鬥》。



4、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繪畫風格,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代表作品:《奢侈·靜寂·逸樂》、《裸婦》。

5、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1907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代表作品:《阿維尼翁少女》、《埃斯塔克的房子》。

『陸』 20世紀的西方畫壇有很多流派,你能說出幾個

20世紀初,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尤其是照相技術的發展,繪畫「不再作為自然的奴僕了」,要「為藝術而藝術」。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美術被稱為「現代主義」或「現代派」美術。它是指20世紀以來具有前衛和先鋒特色,與傳統美術分道揚鑣的各種美術思潮和流派。

法國:
1905年法國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主義興起;1808年立體主義誕生,畢加索、勃拉克是關鍵人物。《亞維農少女》作為傳統美術與現代美術的分水嶺。

德國的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的藝術流派,其藝術特徵是在作品中強調表現和宣洩情感的重要性。表現主義的主要活動基地在德國,但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它在歐洲各國均有反映。1905年德國出現橋社組織,是德國表現主義的第一個社團,橋社的不少畫家表現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頌性解放。德國表現主義的第二個社團是1911成立的「青騎士社」,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馬爾克等,與法國野獸主義相似,帶著濃厚的北歐色彩與德意志民族傳統色彩。

表現主義在挪威:
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已逐漸地關心起當代人的心理狀態。直接對德國表現主義美術產生影響的是挪威畫愛德華·蒙克(1863~1944)。

表現主義在其他國家:
表現主義風格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有明顯的表現,奧地利的維也納分離派及其代表人物克里姆特(1862~1918)在20世紀初發展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畫風上頗有貢獻。

義大利的未來主義:
1909年在義大利出現的「未來主義」不同於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它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文藝運動。與其說它是一種風格,不如說它是一種意識形態。參與這個運動的有文學家、戲劇家、美術家、建築家等。

俄羅斯、荷蘭的現代主義美術:
1913年至上主義是俄羅斯的藝術家們對現代藝術的一大貢獻。至上主義的發起人是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奠定了幾何抽象理論的基礎。將幾何抽象理論推向一個更新高度的是荷蘭畫家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1914年創立了幾何風格派。

瑞士一戰期間興起的達達主義及其餘波
達達主義,其影響波及歐洲及美國。達達主義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和傳統,否定藝術,否定理性和傳統文明,提倡無目的、無理想的生活和文藝。這些流亡的藝術家們有著強烈的反戰情緒,他們看到人類文明慘遭踐踏,深感前途渺茫,於是在他們中間滋長了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他們要組織起一個國際性的文藝團體,創造出符合他們新的理想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在1916年2月舉行的成立大會上,歌唱家羅瓦夫人隨意在法文字典中發現「達達」一詞,意即「孩子不明確的呀語」,人們認為這個名稱很怪誕有趣,用著他們團體名稱很好,不久他們發表了達達宣言。在宣言中稱「達達什麼都不相信」、「達達不求什麼,達達就是達達」。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皮卡比亞和杜尚。
法國藝術家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早期迷戀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1915年杜尚來到美國紐約,他對美國的「機器文明」很感興趣,他說:「紐約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此後他往返於美國和法國之間,宣揚達達主義,創立了美國達達主義藝術。1917年2月紐約獨立美展展出杜尚送展的一件尿斗,題名《泉》,引起轟動。

杜尚解釋說:「這件《泉》是否我親手製成,那無關緊要。我選擇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它以新的標題,使人們從新的角度去看它,這樣它原有的實用意義就喪失殆盡,卻獲得了一個新的內容」。這件藝術品的問世表明達達主義對傳統文明的否定,它的意義在於將生活中現成品提高到藝術品的高度加以肯定,它標志著生活和藝術的界限已取消,生活就是藝術,這就開創了一個廣大的領域,為後來的波普藝術開了先河。

以巴黎為中心的超現實主義運動
在達達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超現實主義吸收了達達主義及傳統和自主創作的觀念,摒棄了達達主義全盤否定的虛無態度,有比較肯定的信仰和綱領。作為文藝運動,它曾在兩次世界大戰間廣為傳播。超現實主義深受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作為這一藝術運動的指導思想。他們致力於探討人類的先驗層面,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結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情景。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米羅、達利、馬格里特等。《記憶的永恆》是達利的一幅著名作品。

不參與任何藝術群體的藝術家集合——「巴黎畫派」
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批優秀藝術家雲集巴黎。這些人當中有一些藝術家身處其中但不參與任何群體,他們保持自己已有的藝術特點和個人風格,在前輩和同時代的藝術中吸取營養,注重意境創造和抒情性,表現自己在貧困、憂愁、思鄉等遭遇中的各種內心感受。他們沒有結成社團,風格也不相同,人們統稱其為「巴黎畫派」。代表畫家有莫迪利阿尼、盧梭、夏加爾、蘇丁等。下面是夏加爾的《我與村莊》和盧梭的《夢境》。

雕塑家們
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現代雕塑家除了前面已經提及的波丘尼以外,還有布朗庫西、亨利·摩爾、賈科梅蒂等。亨利·摩爾的《國王夫婦像》:

瑞士的賈科梅蒂(1901~1966)既是雕塑家也是畫家,曾經是超現實主義中的一員,一生中多次改變藝術風格,後來專注於人類形象的研究,逐漸發展了獨具視覺品質的人像雕塑。在《行走的人》這幅作品中,人像似乎剝離了所有的物質外殼,只剩下一個細長的骨架,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空間的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藝術的中心由法國的巴黎轉到了美國的紐約,從此紐約成為西方藝術的中心。

美國
美國現代藝術在西方畫壇領一代風騷的標志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崛起。抽象表現主義又稱「行動繪畫」或「紐約畫派」,它是集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成的流派,實際上是一種藝術思潮。這種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強調藝術家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有波洛克(1912~1956),德庫寧(1904~1997)、斯蒂爾(1904~1980)、紐曼(1905~1970)等。抽象表現主義發展到60年代又產生了「後繪畫性抽象」,又稱「色域畫派」、「硬邊抽象」。繼此之後又出現了新的幾何抽象形式。

波普藝術最早出現在50年代的英國,後來廣泛運用在美國的藝術中,被用來稱謂一種大眾流行的藝術現象。波普藝術是以波普文化為基礎的藝術,60年代末成為世界上最普及和最重要的現代藝術流派。「波普」(pop)一詞含有通俗、大眾、流行的意思,因此波普藝術是以全面反映大眾文化各個領域為特點的。波普藝術以波普文化為基礎,必然紮根於現代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它無論在創作源泉、技術手段、語言元素上都離不開當時發達的商業社會與商業生活。波普藝術家身處商業社會,商業生活方式中的都市環境和民眾流行文化 ,為他們提供了構思創作的語言符號——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用品、鋪天蓋地的廣告、報刊雜志、歌星影星甜美的形象、廢物處理、環境保護等等。他們就地取材,並運用繪畫、裝置、拼貼、絲網印刷、現成品集合等手段進行創作,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熟悉的歌星影星、廣告海報、可口可樂等形象,通過選擇和仔細的製作重新呈現在大眾面前,用以展示時代生活,讓人們與時代保持密切的聯系,使藝術與生活相等同,波普藝術由此得到發展。
美國畫家漢密爾頓的拼貼作品《究竟是什麼讓今天的家園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或許可以被視為第一幅真正的波普藝術作品。它混合著或暗示著掛在牆上的男性和女性的照片、電視機、低級黃色書刊、消費者的日用品、包裝、電影,甚至出現在球拍上的波普二字。當這幅畫在倫敦展出時,它被誤以為是攻擊藝術或攻擊消費社會。漢密爾頓解釋,他的目的正相反,是為了創造一種新的藝術。他說:「我寧願認為我的目標是在尋找每日的事物和日常的態度中,究竟有何詩意之處。」

在所有戰後時期的藝術運動中,最具有美國自覺的是極少主義藝術,它的目標在於完全的潔凈和整體,將藝術簡化到該媒介本身最固有、最本質的元素,而除去其他非本質的部分。將藝術的手法減到最少限度,是希望某種單一的活動會產生,同時給觀眾有一種單一的經驗。代表畫家有:法蘭克·斯泰拉等人。

觀念藝術強調人的觀念和作品的意義在創作時的重要性,觀念藝術家認為:傳統藝術作品很難將藝術家的觀念表達透徹,只有創作過程和記錄這一過程的方法手段才能勝任表現觀念的職能。觀念藝術的出現絕非偶然,它是現代派藝術從抽象表現主義到極少主義,漸至縮減而成「取消主義」態度的一種藝術。觀念藝術家們到處表演、演講,還於1969年創辦《藝術語言》雜志,舉辦系列展,成為70年代風行歐美的現代主義流派。

「歐普藝術」又稱「光效應藝術」或「視幻藝術」,60年代出現在歐洲及美國,是同波普藝術一同發展起來的。它植根抽象藝術,是一種利用光學原理加強繪畫效果的藝術,多以靜態的、抽象的幾何圖案及其明暗、色彩漸變的不同組合造成觀眾視覺上的錯覺或幻覺效果,其形式包括平面繪畫和立體作品。英國萊利的《流》

大地藝術亦稱「地景藝術」,是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大地藝術的藝術家主張以大自然作為材料,在自然環境中從事創作,讓大多數人能參與到藝術活動中來,在游戲和幻想中,得到了一種未知的新體驗。《 螺旋狀防波堤》 美國 史密森

超寫實主義又稱照相寫實主義,發源於美國,60年代後在西方流行。這個流派的藝術家反對抽象藝術的潛意識情感和在造型中不表現具體物象的作法,他們認為應該排除畫家的主觀意念,做到純客觀地、真實地,甚至像攝影那樣地再現物象,所以又稱之為「照相寫實主義」。超寫實主義的藝術主張是酷似和逼真,許多超寫實主義的畫家用照片作為他們繪畫的基礎,做出客觀、逼真的效果。查克·克洛斯(1940~ )是美國超寫實主義的代表畫家。他的作品《林達》。

後現代主義
70年代,現代主義美術被視為發展到了最後階段,出現了「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學術界對它的說法也不一致,大體上說,是近幾十年來歐美各國,主要是美國繼現代主義之後前衛美術思潮的總稱。後現代主義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建築領域,後來逐漸擴展到美術等其他領域。它絕不是一個具體的藝術流派,而是一種廣泛的文化傾向,表現在內容上以多元文化中的觀念為主導,形式上以綜合的方式為基礎。後現代主義藝術家採用廣泛的媒介,包括素描、雕塑、表演藝術、靜物攝影、混合材料、裝置藝術等。

80年代,美國興起了「新表現主義」的思潮。美國的新表現主義與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思潮有著緊密的聯系。就表現主義在美國的崛起,證明藝術中出現了回歸的趨勢,本世紀初歐洲的表現主義的許多要素重新受到關注。

進入20世紀末期,西方美術出現了多元文化主義,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藝術家越來越多地來到美國和歐洲,他們帶著本身原有的文化傳統,在新的文化環境下組成新的藝術表達方式,西方現代藝術在多元文化中增加了它的內涵。

20世紀下半葉的著名雕塑家除了波普藝術家奧登伯格外,還有美國的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和美國的女雕塑家巴特菲爾德(Deborah Butterfield,1949~ )。

閱讀全文

與20世紀初期歐洲有哪些藝術門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