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傳統雜技有什麼
中國傳統雜技節目
一、頂碗
柔術,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一朵藝術奇葩,它正式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成熟於隋代,唐代進入宮廷,漢代百戲曾經一度鼎盛。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正式命名為雜技柔術,她與中國的戲劇藝術一樣,門派、品種繁多,民族文化底蘊深厚。
❷ 表演藝術的雜技
雜技,是包括各種體能和技巧的表演藝術,《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稱它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專門藝術,包括跳、身體技巧和平衡動作,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獨輪自行車、球、桶、綳床及吊架等器械」。
把身體技巧作為雜技藝術的核心,無疑是正確的,跳和平衡動作,實際也是身體技巧的應用。但是雜技,特別是歷史極為悠久的中華雜技,它所包括的內容遠遠不止於身體技巧,而該書說「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球、桶等器械」,也不能概括中華雜技歷史情況。早在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時代,中國就有了踩著三米多高的高蹺,拋擲著7把短劍的高超技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漢朝,保存在地下的豐富多姿的畫像磚、畫像石上,就有許多漢代中國人表演的雜技節目,這裡面不只有飛劍、跳丸、耍瓶的手技,也早就有藉助長竿、球、桶、鼓車和飛馳的駿馬的節目。四川省彭縣出土的漢墓畫像磚上的三個表演者,一個在疊起的十二張桌上表演頂功,一個在踏鼓曼舞,左下方的男子則是在表演手技「弄丸」節目。
高空拿頂至今在現代雜技舞台上表演著。山東省沂南縣漢墓出土的「雜技百戲圖」,更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古代雜技、馬戲演出的盛況。
該圖是山東省沂南縣西八里的北寨村漢墓畫壁。1954年出土,定名《百戲圖》。此圖從左至右可分為四部分,雜技演出成為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劍」和「載竿」節目的,載竿技巧高超,一人額頂十字長竿,上有三兒倒懸翻轉表演。頂竿者腳下尚有七個圓盤。表演者要瞻上顧下,力量靈巧均達極高水平。第二部分是樂隊,有磬、鍾、建鼓、琴、塤、排簫等多種樂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見當時之盛況。
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魚龍曼衍」之戲,前者驚險,一人在地下立著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頂倒立,兩端還各有兩人在索上相對表演,一似手揮流星,一似雙手執戟。後者氣魄雄偉,既有魚龍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鳥。第四部分是「馬戲」和「鼓車」表演,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歡馬躍,技巧高超;鼓車更是隆隆如聞其聲。這些節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頂竿、馬上技藝、車上緣竿等,至今保存於中國雜技藝術表演中。
❸ 雜技表演都有哪些
雜技表演節目有頂技、柔術、蹬技、口技、滑稽/小丑藝術等等。
1、頂技
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雜技節目之一。頂技,就是演員們在表演的時候,用自己的頭,額頭,鼻子來頂住棍子。有的演員還會用口咬住棍棒,同時在棍棒的頂部放上碗、凳子、桌子、瓶子等等易碎或者大件的物品來進行表演,表演的時候需要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