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繪畫藝術中的情態來自哪裡

繪畫藝術中的情態來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2 05:35:15

Ⅰ 繪畫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繪畫藝術具有以下主要的特點:

1、二維空間上創造出三維空間

繪畫是在二維空間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結構表現物象的凹凸,造成立體幻象,令觀者感到物、象是立體的。並通過物象大小、遮擋關系、透視變化和色彩變化、虛實等手法,造成深遠的空間效果。

2、不同畫種的藝術美

各種繪畫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畫種獨特的藝術趣味和畫家駕馭藝術語言的功力美感。中國寫意畫,是利用宣紙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暈墨色的藝術效果,講究線條要有力透紙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變化和厚重感,筆墨構成氣韻生動。

油畫,講究色彩要有渾厚、凝重和豐富、和諧的美感。版畫講究「刀味」、「木味」等和印製的美感。水彩畫講究水、色彩和筆法形成的明快、清麗、水分豐潤的藝術美。

(1)繪畫藝術中的情態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繪畫文化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採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

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Ⅱ 什麼是情態類藝術

藝術分兩大類:情節類和情態類。前者的「筐」較「實」,後者則較「空」。在一生中,我們至多隻想把《福爾摩斯探案》這類小說重讀三遍,可是在我們一生中,卻可以把貝多芬的《命運》重聆一百遍。因為前者屬於情節類作品,而後者屬於情態類的藝術,具有恆聽恆新的性質;或者說,它的永久生命力,並不在於自身的情節,而在於它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不斷可以把新的人生體驗放進去的「空筐」。一般來說,文化素養較低者更傾向於情節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不特別要求觀眾(讀者、聽眾)用自己的想像力去主動地進行再創作。與此相反,文化素養較高者,則更傾向於情態類藝術作品。因為他在這類作品中發現了一個馳騁自己想像力的廣大空間,發現了一個可以滿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廣大世界。
望採納~~O(∩_∩)O~

Ⅲ 繪畫藝術的起源地是哪裡

在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洞窟里,至今還奇跡般地遺留著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受傷的野牛、飛奔的鹿群、粗壯的猛獁、機靈的山羊,豐富多彩、各具形態。考古學家利用放射性碳素測試法科學地判斷出,這些優秀的藝術品出自於距今數萬年前的克魯馬農人之手。數萬年之前,尚處於蒙昧狀態中的人類如何創造了這樣動人的藝術品?對於這個問題,自從研究原始社會的藝術以來,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圍繞這個問題,許多西方學者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提出了種種假說。歸納起來主要有裝飾說、宗教說、游戲說、動實踐說等。

Ⅳ 繪畫藝術有哪些語言形態

繪畫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運用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依據一定的形式法則進行搭配組合,完成傳達精神內涵的任務。完成繪畫作品不僅是表現形式的作用,而且還要有內容的體現,精神內容的傳達,既所謂的繪畫主題。繪畫的內容與形式,密切相連,形式是觀念、情感和技術的體現。由此看來繪畫語言實際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內容的有機融合。它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畫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繪畫語言表現。這種語言的運用,是根據畫家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就愈強,愈具特色。所以,對繪畫語言所佔有的深度和廣度是檢驗畫家藝術水準高低的標准。 由於不同的藝術家對繪畫語言具有不同的運用,必然會產生多姿多彩、風格各異的繪畫作品來。縱觀繪畫史,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異。在歐洲,自達·芬奇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傳統的寫實主義畫法,藝術家通過「研究光線揭示形式的方式,通過發展並運用直線透視法來獲得景深幻覺的規則通過研究人體解剖,藝術家給他們的作品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現實主義感。」他們的藝術作品弘揚了「人文主義」,在繪畫的總體風格上,姿勢華麗、典雅、宏偉、和諧,寫實技術嫻熟,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古典主義」的畫風。區別與古典畫風的印象派畫家們,用光與色描繪自然和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們擅長表現陽光和色彩。他們對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現,畫家運用分色技術,將色彩合理組合,使畫面變得明快絢麗。印象派畫家不再因襲傳統的畫法,他們的作品則替我們詮釋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現里,印象派畫家完美地表現了一種抒情風格,他們很好地運用了繪畫語言,給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畫造型過程中,主要使用形體與色彩語言,即便沒有線的使用,其造型行為不會受到重大影響,其繪畫形態的構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線界定輪廓,如在輪廓之外輔上調子,馬上就會成為很立體的畫面。可見西畫中線依然作為表現形體的一種特殊手段。 無論何類畫派的藝術家,他們都是藉助其獨特的語言形式來完成作品的情感體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則產生出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中國畫崇尚文、意、趣,而這一切都是通過筆墨技巧來體現出來的。在這里,筆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對具體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說,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卻有著引起形象的聯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藍色和紅色能引起冷暖的視覺感受一樣,在宣紙上粗糙的干筆能引起樹干及老人似的蒼老的視覺感受;水分飽滿、行筆流暢的筆跡能引起春天般滋潤的視覺感受;徐緩的用筆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聯想;流利靈活用筆能引起灑脫歡暢的聯想;快速而多變的用筆引起蛇龍飛舞的聯想。賀天健總結筆法有:「筆直中鋒,卧筆中鋒,倒筆卷上,倒筆提上,卧筆旋拖,放筆直下,仰筆伸縮滾擦,垂筆揩擦,側鋒聽昕下筆重,仰筆剔掠,仰筆旋拖,卧筆拖擱,卧筆橫拖戰動。」墨法有:「烘、染、渲、破、飛、揉、積、漬。」實際上何止這許多,臨池潑墨,變化萬千,風雪晴雨,因人而異。中國筆墨這種形式因素,是畫家的獨特風格在藝術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現。藝術家們常「借筆墨以寫天地」。通過構思構圖,合理運用筆墨虛實,水韻,墨色和運筆而產生的肌理形成有個性的繪畫語言。虛實處理,仍然是當代畫家構成新的屬於自己藝術語言的要素。虛實的表現,就是畫者靈氣的表現,是對畫理的悟性。中國畫家歷來認為畫必須有筆墨,無筆墨就不能與畫。並且筆墨技巧還要與表現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好的作品。這種代代沿襲的藝術法則即所謂傳統,已成為中國所獨有的繪畫語言。 當繪畫喚起人類的審美情感時,作用於人們的是一種繪畫所獨有的語言形式。繪畫語言由多種要素構成,這里涉及到的視覺因素有:點、線、形、光、色彩。「點」:是最小的視覺實體,對於探討視覺形式的作用,點是一個很好的著手處。一個可視的點是一個吸引視覺注意力的小元素,點既可以被表現出來,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構成一個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構圖中被強調之處。甚至處在一個表面上的一個點就像是在一座靜謐的屋子裡的聲音,它與周圍形成一種關系,它使這個空間有了生機。「點」,從物理形態上講,是視覺聚焦的核心;從觀念形態上說,是思想呈現之源。點,在東方哲學中,具有最大的內張力和最大的延展性。從點出發,可深入、可輻射。點——解釋一切,代表一切。「線」:線可以被描述為點的運動軌跡,它是一個可視的行動軌跡,一條線表現著劃線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畫的筆觸,穿過風景的一條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線的參差不齊的邊緣,一個草葉的曲線,這每一條線正如同每一位畫家或書法家的充滿個性的、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一樣,是獨具特色的。線——人們認識和反映自然形態時最簡明的表現形式,有長短、粗細、曲直之分。線可以在長度、寬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線也可以是連續不斷的或間斷的,粗的或細的,有規律的或無規律的,靜止的或運動的,直線的或曲線的,或者是這些線的諸多形式的不同的結合體。在一個平面上,線能界定各種形狀,暗示體積或顯示所繪物體質量的獨立元素。我們能通過線條的組織來創造圖案、肌理或描繪陰影。線是闡明視覺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對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種速寫,線是在兩維空間表面的長度標准,或者說它們是在兩維或者三維空間里的物體邊緣的感知,每一條線或物體邊緣都有其自己的表現特徵,這些表現形式在視覺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視覺藝術中,線條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極富有意味,在中國的繪畫藝術中,線條的功用表現的尤為突出。事實上,中國繪畫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氣韻味的線條來取勝的。線條的運用,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愈來愈富有含蓄性、表現性、象徵性與抽象性。線條形狀各異,功能有別。「形」:形式關於一種被視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種二維的空間區域或平面是一種剪影或陰影形式的外觀。當一條線勾畫出一個區域或當一個面積表面的顏色或肌質發生變化時,其面積與周圍的面積相分離,形便成了可視的存在。千變萬化的形可被概括為兩大類,即有機形和幾何形,雖然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機形,它是柔和的、輕松的、曲線性的和無規律的。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機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規律的,而且常常是長方形的。總而言之,形這個詞表示了人眼感覺到的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所以又稱為視覺形。另外,光與色彩也是繪畫藝術最主要的造型因素。點、線、形、光、色,作為繪畫藝術的構成要素是相輔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繪畫實踐過程中任何顧此失彼的表現方式都會有損於整體美。 繪畫語言是通過色彩、線條、光色或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出來的。繪畫語言是有機的形式體現,它是構成繪畫藝術中多種可視因素的總結構。就繪畫而言,它是一種在長乘寬的二維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說利用點、線、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來傳達人類或藝術家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規律的前提下,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怎樣表達和表達什麼都是值得探索和嘗試的,沒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種類來界定,繪畫是人類藝術追求的其中一種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單就繪畫而言不同的表現題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表現語言和表現方式,只要是符合繪畫本體的藝術規律的任何題材、任何錶現語言、任何錶達方式,只要對人類的精神文明起到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只要符合人類追求的審美理想,任何繪畫語言方式都應該探索,都應該允許存在和發揚,從這個意義上講,藝術家個人的角度、個人的偏執和偏見、個人的獨特的風格面貌都是最可貴的。 觀照繪畫中的情態與語言形態,藝術家們總是在尋求繪畫觀念和語言上進行著轉型,不斷地揚棄著自己繪畫語言上那些不純凈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東西,從而在繪畫語言、繪畫圖式、繪畫動機等方面都出現了新的形態。完善和形成有個性的繪畫語言成為藝術家們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繪畫形象與象徵符號的關系等問題。現代藝術的演變和發展不僅在多層次上探討了藝術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極大地豐富和創造了人類的視覺形象語言,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觀察世界的審美方式。繪畫語言的構成除視覺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層面上看繪畫語言也是一種精神產物,繪畫本身也傳達了一種觀念,繪畫語言不應只是僅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將技巧、知識、直覺和感情與材料融合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品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藝術家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題材范圍、不同的表現工具、不同的表現語言和表現方式不斷地豐富人類的藝術追求,那人類的繪畫藝術必將是燦爛輝煌的。

Ⅳ 中國古代繪畫的特點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由於並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繪對象,而越到後來,水墨所佔比重愈大,現在有人甚至稱中國畫為水墨畫。其所用墨講求墨分五色,以調入水分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萬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同時墨還可以與色相互結合,而又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形成墨色互補的多樣性。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 、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請採納~

Ⅵ 關於繪畫藝術的資料

繪畫是運用線條、形體、色彩、明暗、筆觸等造型語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藝術形象,以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繪畫區別於雕塑、建築等其它造型藝術的特徵是:實體的平面性。
繪畫,不僅種類和形式豐富多彩,而且由於各國和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世界各力繪畫在藝術形式,表現手段藝術風格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一般認為從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國等東方及明古國發展起來的東方繪畫,與從古希臘,古羅馬繪畫發展起來的歐洲為中心的西方繪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繪體系。它們在歷史上互有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貢獻。

Ⅶ 《是什麼使美術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態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打破學生美術神秘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藝術家的某種意圖可能使針對現實的,也可能是針對藝術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並不神秘而都是表現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二這種意圖又都是有現實的依據。
難點 要分清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小先生講解、釋疑為主。
四、教時:一課時
(一)、導語:出示夜晚的圖片,每個人對夜晚的認識和感受都不一樣,幽靜、浪漫、絢麗、神秘,即使是夜空的顏色也各不相同,從而我們每個人所描繪出的夜晚也各不相同,那麼我們的畫家他們在繪畫創作的過程當中又是如何表達他們的創作意圖的呢?
顯示作品:羅丹的《巴爾扎克》
提問:同學們發現這幅作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請把書翻到34頁用1分鍾的時間瀏覽一下羅丹的故事,思考回答羅丹為什麼要把《巴爾扎克》的雙手鏟掉?
總結:因為這雙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體——頭和身體的魅力都削弱了。羅丹的這幅《巴爾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謙謙君子,而是一個不拘常規,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羅丹要這樣塑造人物的意圖是什麼呢?羅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爾扎克,一個不拘常規,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爾扎克。這就是他的創作意圖,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意圖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美術作品,而分析理解美術作品中的創作意圖是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過程
1、首先我們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那裡?
(1)、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第一小組的小先生吳鵬飛來為大家講解他們收集到的作品:
第一小組的小先生吳鵬講解作品: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壁畫 米開朗基羅 義大利
《梅杜薩之筏》油畫,席里柯,法國
教師小結: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米開朗基羅根據整個屋頂的平面劃分,分別繪制了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諾亞獻祭》、《洪水》、《諾亞醉酒》等九幅大型宗教故事畫。教皇看後大表贊揚,但過了沒一會就改變了注意,讓米開朗基羅對此畫進行修改,他認為顏色要更藍一些,衣服要有金邊,沒有金子看起來很窮。而在米開朗基羅畫中的這些善男信女都是些窮人,掙扎在痛苦貧困中,因而米開朗基羅間接不修改。在他的這幅畫中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意圖非常明確:通過對人的創造力的神化,來贊揚人的內體美和精神美。他是對人的贊美和人文精神的歌頌。
《梅杜薩之筏》——席里柯的創作意圖也非常的明確,這是一場特大的慘劇。但法國政府為了逃避官方的責任,對此事只做了簡短的報道。這一事件遭到輿論的一片嘩然,席里柯也格外憤慨,他要以此為題,創作一張飽含激情和想像力的畫,讓它再現出那驚心動魄的場面。他是對法國政府的逃避責任的一種強烈抗議和控訴。這也是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洩與表達。

(2)、教師顯示作品《愚公移山》 中國畫 徐悲鴻 播放影音簡述我國1940年的社會背景,體會這張作品的歷史意義。
徐悲鴻的馬是在戰火中走向世界的,他早期畫的馬,體態圓潤,溫順可愛,國難當頭,他憂憤難安,使他筆下的馬也變的骨瘦嶙峋,豪邁悲愴。
小結:這幅作品以古老寓言《愚公移山》為題創作的,表明只要團結,共同奮斗,積小勝為大勝,才能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我們欣賞了以上作品討論一下,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哪裡?
①、針對社會現實以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
②、針對藝術家問題以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
2、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有其來源也必然有其影響因素,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研究的第二個大問題,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那些?
藝術家的感受主要來自:
①、現實方面
②、藝術方面
美術作品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特定社會和文化的產物,而生活在這個社會和文化氛圍的藝術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個社會和文化的約束。他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的創作所針對的問題也就不同,因而其創作意圖就會大相徑庭。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可能會通過宗教題材表達他對現實的態度,而中國的文人畫家的創作意圖則可能是通過梅、蘭、竹、菊或山水來表達他的個人情操和筆墨情趣。
(1)、下面請第二小組的小先生俞蕾為大家出示作品。
第二小組的小先生俞蕾為大家出示講解作品:
《春》波提切利(義大利) 油畫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 達 • 芬奇 壁畫
教師小結:
《春》波提切利,這是一幅描繪大地回春,歡樂愉快的主題。然而,畫中人物的情態,畫面並無歡樂之氣氛,像春天裡吹來一陣西北風,籠罩著一層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維納斯,旁若無人,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頗有逢場作戲的感覺,令觀賞者不解。他的創作意圖也是對人文精神的歌頌,但在這幅作品當中同時也寓含著對現實的惶恐不安。畫家當時體弱多病,抱病從命作畫,這種心境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自然也就憂郁哀傷了。
《最後的晚餐》達 • 芬奇,《最後的晚餐》是宗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達 • 芬奇把神進行了人性化,注重描繪的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其創作意圖是對人文精神的歌頌,但其中包含了對善與惡,美與丑的描繪。
(2)、請第三組小先生龍雪為我們展示他們小組的作品。
第三組小先生龍雪講解作品:
《墨梅圖》 元 王冕
《叢竹圖 》清 鄭燮
教師小結:
王冕,鄭板橋的創作意圖都是借墨梅、竹子來標榜自己清高孤潔的思想。而鄭板橋以竹聲比擬民間疾苦聲。他的詩詞多表達對國計民生、人倫道德的關心。
(3)、另一方面,在同一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藝術成長過程、環境、家庭、個性、知識水平等也造成了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差異。
出示作品:《怒吼吧,中國》 版畫 李樺
《離婚訴》 版畫 古元
小結:由於李樺成長於國民黨統治區,受到的是魯迅傳播的德國表現主義風格的影響,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現主義的風格揭露和批判現實。這幅作品概括了中華民族在帝國主義的欺凌和壓迫下掙扎、覺醒並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縛的巨人,鐵骨錚錚,正欲拿起匕首,斬斷繩索,他大聲怒吼,要掙脫束縛,站立起來,投入戰斗。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戰鼓,喚起了千百萬勞苦大眾,在當時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而古元是成長於延安解放區的民主環境中,在毛澤東精神的知道下,他的作品則意在以朴實、平和的寫實風格呈現和歌頌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
所以,對所有這些相關因素的了解都將有助於我們把握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將來同學們有機會去參觀畫展的時候,可以提前翻閱一些畫家的成長過程,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個性,知識水平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等,使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較容易的把握住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從而對作品做出正確、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馬觀花,毫無收獲的離開展覽館。
(4)、最後我們請第四小組的小先生王子略為大家講解一下他們小組准備的作品,讓我們再次陶醉於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中。
《星月夜》梵高 荷蘭
《吶喊》 蒙克 挪威
教師小結:梵高和蒙克的作品的創作意圖都是為解決撕裂他心靈的內心沖突,對生活中遭受的挫折的宣洩。
(三)、總結:
梵高的畫作極具個性,以至於一生只賣出了一幅作品。梵高的一生中,倍受冷落和貧窮的打擊;他會講四國語言,博覽群書,卻像個農民一樣生活和工作著;他在癲狂狀態下割去自己的右耳,獻給他的朋友;他的繪畫中充滿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線條,一種難以模仿的美;最後,他朝自己開了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蒙克初看來他的命運似乎遠好於梵谷,比如壽命,比如經濟狀況。但就其命運的本質而言卻非常相像。同樣與世俗社會有一種極其緊張的關系,同樣走向了絕望和貧困。在世俗社會里他們一樣沒有希望,沒有肯定,沒有基本基本贊許,甚至沒有一點理解。
他們之所以成為畫家是為了解決撕裂他心靈的內心沖突,對生活中遭受的挫折的一種宣洩。他們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決不低頭,用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品質使自己升華為一個偉大的人,為後世億萬人所敬仰。
我們現在的高中生對壓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弱,我們必須設法改變這一現狀,我們要了解,性格決定了人生,但人的潛能卻是無限的,在逆境中和巨大的壓力中,有的人會被巨大的壓力所打倒,而有的人卻可以在巨大的壓力下升華,我們要培養自己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品質,使自己成長為偉大的人,而不是那個被壓力和挫折所打倒的人。假如生命是船,我希望我們同學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天風海雨中奮斗拼搏,活出最為精彩的人生。
(四)、課後作業
鑒賞《開國大典》 油畫 董希文
從該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時代背景等情況方面 ,去理解作品的創作意圖?
五、板書:
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
一、意圖來源:
1、社會現實→態度、情感
2、藝術→主張、觀念
二、影響因素:
1、現實方面
2、藝術方面
六、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因此滲透一些美學知識對學生在欣賞文學藝術時會獲得審美體驗,可以說通過本課可以對學生藝術修養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而對藝術家的創作意圖的理解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麼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內在,有的人追求享樂,有的人追求奮斗,有的人奉獻,有的人索取。總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剎那間的選擇會決定一生。教師與家長以及社會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指向,鼓勵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品質,這種美的指向和堅強的意志在學生潛意識中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人類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會的車輪前進,這種追求就不會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這樣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Ⅷ 繪畫藝術的起源是什麼啊

關於藝術的起源問題一直被學術界稱為"斯芬克斯之謎",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人類早期的歷史和藝術方面的資料所知甚少。盡管如此,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還是在這一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這些學說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類藝術發生的某些條件和根據,對學習藝術和進行藝術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雖然這些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必然涉及到人類藝術的方方面面,但其中關於美術起源問題的論述通常都是這些學說的重要方面。以下我們就來簡要介紹、評析一下歷史上幾種主要的關於人類藝術(美術)起源的學說。 1、模仿說 這是一種關於藝術起源問題的最古老的理論,始於古希臘哲學家。這種學說認為: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美術藝術如此。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模仿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實世界,藝術不僅反映事物的外觀形態,而且反映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藝術創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從孩提時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繼古希臘哲學家之後,文藝復興時期的達 芬奇、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這種理論直到十九世紀末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 今天,用模仿說作為藝術起源的動力的美學家已經不多了,因為事實上有很多現象,如人類的史前洞穴壁畫是很難用模仿的沖動去解釋的。但模仿說仍有它一定的價值,它揭示了人類一種比較原始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與藝術是相通的。一方面,對客觀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種對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從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樂和滿足。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於什麼原因創作和製作了原始藝術,這些原始藝術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畫上的動物輪廓)卻無疑是由模仿得來的,也就是說,模仿即使不成為動因,也至少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正因為史前造型藝術都基於模仿的手段,我們才能認識到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麼動物。我們從今天所發現的原始藝術作品中也不難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藝術創作和製作的主要方法。而其它方法,如表現和象徵的方法也都是從模仿之中發展演變而來的。 2、游戲說 游戲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游戲,它是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發生理論中較有影響的一種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人們也因此把游戲說稱為"席勒-斯賓塞理論"。席勒在《美育書簡》中,通過對游戲和審美自由之間關系的比較研究,首先提出了藝術起源於游戲的觀點,認為藝術是一種以創造形式外觀為目的的審美自由的游戲。"自由"是藝術活動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們只有在一種精神遊戲中才能徹底擺脫實用和功利的束縛,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游戲說還認為,人的審美活動和游戲一樣,是一種過剩精力的使用,剩餘精力是人們進行藝術這種精神遊戲的動力。人是高等動物,它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從事維持和延續生命的物質活動,因此有過剩的精力,這些過剩精力體現在自由的模仿活動中就有了游戲與藝術活動。斯賓塞和席勒一樣,也認為游戲是過剩精力的發泄,它雖然沒有什麼直接的實用價值,卻有助於游戲者的器官練習,因而它具有生物學意義,有益於個體和整個民族的生存。 游戲說強調了游戲沖動、審美自由與人性完善間的重要聯系,對於我們理解藝術在審美方面的發生具有重要價值。它揭示了藝術發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某些必要條件,如剩餘精力是藝術活動的重要條件,藝術的娛樂性和審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藝術創造的核心,對我們理解藝術的本質是富於啟發的。但它把藝術看成是脫離社會實踐的絕對自由的純娛樂性活動,且偏重從生物學的意義上來看待藝術的起因,過分強調了藝術與功利的對立,有絕對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現說 這種學說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表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因。持這一理論的主要有英國詩人雪萊、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等,還有歐美的一些現當代美學家。在這種學說看來,原始人所有的藝術只有一個最主要的推動力,那就是他們通過各種藝術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從而促成了藝術的發生和發展。如托爾斯泰認為:"藝術起源於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用某種外在的標志表達出來。"這些外在標志就是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所表達的藝術形象,通過這些藝術形象的傳達,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樣,作者所體驗到的感情感染了觀眾或聽眾,這就是藝術活動。 如果說人類的科學主要是與理性、認知相聯系的話,人類的藝術就更多地是和感性、情感等聯系在一起。表現和交流情感的確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表現情感也是推動藝術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心理動力。但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多樣的,語言、情感都能表達情感,而且藝術也不僅僅是表達情感的工具,因此這一學說並不能完全說明藝術起源的全部原因。 4 巫術說 巫術說是西方關於藝術起源的理論中最有影響、有勢力的一種觀點。這種理論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藝術作品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早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這種觀點用實用性來解釋藝術的起源,認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按照這種理論,原始人所描繪的史前洞穴壁畫中雖然有許多在我們今天看來是美麗的動物形象,但他們當時卻是出於一種與審美無關的動機,即巫術的動機。如許多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壁畫和雕刻,往往是處在洞穴最黑暗和難以接近的地方,它們顯然不是為了給人欣賞而製作的,而是史前人類企圖以巫術為手段來保證涉獵的成功。還有些動物身上畫有或刻有被長矛或棍棒刺中和打擊過的痕跡,按照巫術說的觀點,這是因為原始部落有一種交感巫術的存在,原始人認為任何事物的形象與實際的該事物都有一種實在的聯系,如果對事物的形象施加影響,實際上也就是對這個事物施加影響,在動物身上畫上傷痕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實際的涉獵當中可以順利地打到獵物。原始東西壁畫中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擊傷痕跡的動物形象,成為支持藝術產生於巫術學說的有力證據。 巫術說對於我們理解原始藝術,特別是原始美術發生的動力,以及這些藝術在當時條件下非審美的性質具有重大意義。但巫術說把精神動機視為原始藝術發生的唯一動機,忽略了隱藏在精神動機後面的動因,即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因而也不能完滿地解釋原始藝術的真正起源。 以上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方面了解原始藝術的起源及其原因。原始藝術與兒童的藝術雖然有本質的不同,但它們在發生動因特別是在表現形態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了解人類藝術的發生對我們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兒童的藝術活動具有借鑒作用。
摘自其他網站,謝謝採納!!!

Ⅸ 繪畫藝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畫是寫意!她是在寫實的基礎上
而外國的畫是寫實
他沒有達到中國畫的境界
中國畫的境界更高一些
中國畫是在似與不似之間的
太似那就太俗 不似那就不是畫
中國畫突出一個意境她是一種更高的表現手法
解說詞:西方繪畫藝術概括地講有兩大派,一是寫實派或稱具象派,認識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純客觀的,始終貫穿著以科學精神為基礎,畫家觀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對景寫生。要求對象、光源、環境、視點四固定,即創作時對客觀景物的位置、視點只能選擇,而絕不能在畫面上隨便移動,以求嚴格按照物理、光學原理,科學准確地再現三維空間的客觀世界,並把運用和體現透視、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確程度當作衡量藝術質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畫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體和光影上,不允許增加任何個人的意念和想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表現X光、紅外光譜、光速、激光照明效果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內容和畫派,意在進一步從畫面上體現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二是抽象派。西方藝術貫走極端,藝術家們在對具象寫實感到厭倦以後,從印象派開始,僅在數十年內,有些人就從具象這個極端急劇轉到抽象——另一個極端。抽象派與嚴格地再現客觀物象的寫實派正好相反,創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變形,追求抽象的裝飾性和視覺效果,或用光色和幾何形態的抽象組合形式表現個人主觀的思想體驗,甚至是潛意識、下意識,以及種種隱秘的心理。隨著誇張變形的創作方法越來越走向極端,有些人甚至乾脆丟掉畫筆搞起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某些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前衛,實際是遠離現實,逆反一切傳統文化、道德觀念,越來越趨向病態的自我表現,給正常的藝術發展造成重大幹擾和破壞,也必然難以引起觀者的共鳴,無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經過一段時間的藝術欣賞的課上學習和老師的精心講解,我對中西方繪畫有了初步的。了解。關於中西繪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西方繪畫的差異
我們先說說中國繪畫。中國畫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我以不能用它來形容中國畫了)得意境美。她從不把真實地表現自然作為自己的目的。她所表現的始終是一種源於現實又包孕著畫家的主觀思想的人格化自然。而西方繪畫是自然的真實再現和模擬。西方繪畫講究的是對自然的真實表現。我不敢說那一種好或則壞。中國畫描繪的是心靈的故鄉,而西方繪畫描繪的是生命的家園。
中西方繪畫的差異又取決與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感性主義傳統和一元論中西方繪畫的差異又取決與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感性主義傳統和一元論的世界觀與西方人的理性主義傳統和二元論的世界觀是相對立的。中國人的一元論世界觀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這種思想的真實體現。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觀念萌芽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成熟與封建社會先秦時期。莊子曾說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以天為本,將人看作整個自然的一部分鑄就了中國人的一元論世界觀。與此相關,它找就了中國人的獨特的感性思維方式,對自然的眷戀使中國人將山川是作民族的母親。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質精髓。
西方的理性主義和二元論世界觀起源與古希臘。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是古希臘藝術的靈感源泉。而在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背後則是天人兩分的二元論宇宙觀。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中西藝術內在本質的差異。也許正是中西方對待自然態度的不同使中西繪畫放生了如此大的差異。中國畫以表達山水為主題,中是能讓人融入自然中給人以心靈的愉悅感。而我們從西方風景畫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們要表達的是一種獨立的自然。

Ⅹ 繪畫的起源與發展

繪畫的起源:

中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甘肅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擬船形的陶壺,使我們如身處岸邊,情景歷歷;還有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發現的舞蹈彩盆上,繪有三組五人攜手踏歌圖,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國畫史的根源。

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常見的青銅器飾紋,有晏吞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等,也有用人體作為裝飾的花紋。雙夔合成的容谷紋,尾部多上卷,極富美觀。青銅器物上的裝飾畫。

繪畫的發展:

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

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

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

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

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初君主通過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為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和生產力的恢復發展提供了保證,至明嘉靖、萬曆年間,經濟文化趨於繁榮昌盛,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封建社會的高峰。

傳統的科學技術成果逐步得以總結,並蘊含著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領域燦爛繁盛,並產生新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的發達,明代的繪畫藝術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創作宗旨更強調抒寫主觀情趣,追求筆情墨韻。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由戴進、吳偉創立的「浙派」繪畫。代表畫家有:劉俊、倪端、商喜、謝環、李在、邊景昭、呂紀、林良、戴進、吳偉、張路。

明代繪畫中期,蘇州崛起「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聲勢煊赫的「吳門畫派」,弘揚文人畫傳統,唐寅、仇英兼取「院體」、文人畫之長,形成新的面貌。

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

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像融合。

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

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

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10)繪畫藝術中的情態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繪畫風格

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地為數眾多。繪畫的本質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靜物畫或風景畫)、影像繪畫、抽象畫、有敘事性質的、象徵主義、情感的或政治性質的。

歷史上有一大部分的繪畫被靈性主題及概念所主導,這些繪畫形式由陶器上的神話角色到西絲汀教堂的內壁及天花板上的聖經故事場景都有,它們會透過人類身體本身去表達靈性的主題。

耗時最久的畫:米開朗基羅花了四年半的時間才完成的羅馬西斯廷禮拜堂天花板上的畫作。這幅畫的面積超過900㎡。

最昂貴的畫:畢加索的著名油畫作品《拿煙斗的男孩》在美國紐約索思比拍賣行被拍賣,並最終以創紀錄的1.04億美元(包括競拍者的額外費用)的價格成交,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繪畫」。

最大的畫:1995年4月由美國的學生製作的一幅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繪畫,其面積廣達7127.8㎡。

最小的畫:畫家魯東經過多年的藝術探索和試驗,成功的開創了超小幅油畫。他的一百多幅超小幅油畫,以其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嫻熟的技巧,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了中國西部山區山民古樸、原始的生活現狀。這批精美的藝術珍品,有著巨大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歷史價值!

成人高考專業

培養目標

繪畫成人高考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繪畫藝術創作、教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藝術領域、教育、設計、研究、出版、管理單位從事教學、創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藝術概論、人體素描、色彩、繪畫材料分析、油畫人體、寫意花鳥、人物白描、透視、藝用解剖、創作

報考條件

1、專科起點本科: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年滿18周歲。

2、高中起點本科:須具有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

3、高中起點專科:須具有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

閱讀全文

與繪畫藝術中的情態來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