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西建築文化有哪些區別
1、從建築材料上看: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這種建築材料的不同,為其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2、從中西建築的裝飾色彩上來看,中國以一種色彩為主,其它幾種顏色並用;西方則是極其豐富,不同時代以不同的色彩為裝飾的主色調,但沒有一個單一的色調貫穿始終,對比也不是非常強烈。
3、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
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
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
明代建築特色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這一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都繼承於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築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築均為後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於明代的規劃和經營,清代帝王的宮殿也是在明宮殿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完善而來的。這一時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建後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宏偉的防禦建築——長城,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牆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築水平達到最高。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甘肅嘉峪關,長達5660公里。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關城,是中國建築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傑作;北京八達嶺段長城、司馬台段長城等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❷ 西方建築有哪些風格
西方建築風格有文藝、洛可可、浪漫主義、古典。西方建築不僅特色鮮明,而且在整個西方造型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❸ 西方建築風格有哪些
西方建築風格如下:
1、文藝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2、洛可可
洛可可風格出現於18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後期,流行於法、德、奧地利等國。洛可可主要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它是在反對法國古典主義藝術的邏輯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現的柔媚、細膩和纖巧的建築風格。它的主要特點是一切圍繞柔媚順和來構圖,特別喜愛使用曲線和圓形,盡可能避免方角。在裝飾題材上,常常喜用各種草葉及蚌殼、薔薇和棕櫚。以質感溫軟的木材取代過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
3、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
4、古典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
5、巴洛克
巴洛克,是產生於文藝復興高潮過後的一種文化藝術風格。它的外文為Bar-oque,意為畸形的珍珠,其藝術特點就是怪誕、扭曲、不規整。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基調是富麗堂皇而又新奇歡暢,具有強烈的世俗享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