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人轉的發源地是哪他的創始人是誰
二人轉的發源地和創始人都沒有清楚的記載。
二人轉(Er ren zhuan),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是一種有著三百多年歷史,悠遠的原始文化傳承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它植根於中國東北民間文化,屬於中國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東北部等地區。
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外帶至關外的。
(1)玉林民間藝術團怎麼樣擴展閱讀: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蓮花落亦稱「落子」,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說唱東北二人轉亦稱「蹦蹦」,二人轉是東北地區廣泛流行的民間藝術。
具有表演形式簡單、演出季節性強、表演風格熱烈火爆、粗獷豪放等特點,這是東北地區平原廣闊、地廣人稀、氣候寒冷、環境閉塞以及文化積淀貧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徵的反映。
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除遼東、遼西有少量漢人外,以白山黑水為中心的廣袤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特別是滿、蒙等騎射、游牧民族的天下。
在康雍乾盛世期間,清朝實習嚴厲的「封關」政策,嚴禁漢人進入關東。康雍乾盛世過後,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國力日弱,加上外敵入侵,「封關」政策名存實亡。
導致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帶至關外的。
二人轉表演載歌載舞,有說有唱,生動活潑。唱詞以七言、十句為主兼有民歌體長短句,語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生活氣息濃厚。
唱腔以東北民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等曲調,豐富多樣,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說,高亢火爆,親切動聽。伴奏樂器有板胡、嗩吶、竹板等。
由於二人轉脫胎於東北大秧歌,所以二人轉的舞蹈全面吸收了秧歌中的浪三場、掏燈花、舞手絹、耍扇子、打玉手子(由四塊竹板組成,每塊長四寸,寬一點五寸,演出時一手掐兩塊。
因其音色清脆,有如玉石相擊,故此得名。演員即可用它打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和非常復雜的花點,又可隨著手腕和舞姿的變化表現各種情緒。
伴奏時,可根據劇情、詞意,運用輕重緩急的節奏打出情緒或氣氛來)、打挎大板等獨到的技藝,具有「穩、浪、俏、哏」的藝術風格。
⑵ 民間藝術團具備哪些條件
應具備的條件:
1、有與其演出業務相適應的專職演員。
2、有與其演出業務相適應的器材設備。
3、從事京劇、崑曲、地方戲曲等民族民間藝術表演項目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藝術表演項目的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可以作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向文化行政部門申領營業性演出許可證。
(2)玉林民間藝術團怎麼樣擴展閱讀
藝術團是指以表演、演示藝術為主體,多元化人員、機構共同組成的團體,是國內外文化傳播的載體,是豐富全世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織。
藝術團的主體形式比較多樣,例如有歌舞團,雜技團,劇團,樂團等等,演出演示形式通常分為商演,公演,義演,展演等。
藝術團從屬性上來說,可以分為國家及行政機構藝術院團,例如中央芭蕾舞團、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俄羅斯空政歌舞團等;組織機構藝術院團,含各類學校工會藝術團體;民間藝術團等。
應提交材料:
1、申請書(申請登記表)
2、文藝表演團體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住所和從事的藝術類型。
3、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簡歷、身份證復印件)。
4、演員的藝術表演能力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演員的藝術表演能力證明,可以是下列文件之一:
a)中專以上學校文藝表演類專業畢業證明;
b)職稱證書;
c)演出行業協會頒發的演員資格證明;
d)其他有效證明。
5、與業務相適應的演出器材設備書面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