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策展人干什麼
應該說,策展在攝影界是個新話題,策展人也算是個新事物,領國際風氣之先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之所以引入策展人機制,正是為了更好地統領主題,選擇精品,使所有的展品都能體現一定水準。
那麼,策展人到底要干什麼,攝影界的策展人在干什麼?從兼職做策展的美國聯系圖片社總裁羅伯特·普雷基的話語中我們可知一二。他做的許多比喻,如策展人是媒介、策展人如同樂隊的指揮等,都形象地說明了策展人的重要作用和需要完成的工作經過策展的作品要表達一定思想和主題,既讓攝影師滿意,又能使觀眾理解。攝影師的意思表達了,觀眾的視覺心理滿足了,策展人的作用就起到了。
策展人的首要工作是選擇照片,選擇照片的標准絕不是看個人關系的遠近,平時交往的親疏,而是既要看攝影師的功力和水準能否達到策展人心目中的標桿,又要看攝影師的作品能否符合策展人的思想,或者攝影師成組的作品能否體現其獨有的風格和實力。攝影師恨不得把所有的作品都掛出來公之於眾固然可以理解,大多數策展人卻奉行寧缺毋濫、寧簡毋繁的原則。從某個角度看,策展像攝影藝術創作一樣,是減法。2002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期間,台灣視丘攝影藝術學院院長吳嘉寶教授在其策展作品前言中寫了一段話,大意是,因為台灣紀實攝影近年來夠水準的新作不多,故他只選擇了周慶輝的《勞動者紀事》一組前來參展。當然,他大量選擇丹麥、韓國和日本攝影師的作品參加大展,也是因為其風格和水準的統一。
策展人還要考慮對展場作出詳細規劃。別看誰的作品占據什麼位置,什麼題材的作品如何布展是小事,對於策展人來說,他前期精挑細選的照片要形成展品,其功夫就體現在布展上。正如普雷基的比喻,策展人要像作曲一樣,把各個音符都放到恰當的位置,使之有起伏,有節奏,才能算是完成自己的策展工作。其實完全可以這樣說,一個攝影展覽的策展工作也是藝術的創作。作為策展者,知名攝影家安哥去年提前半個月就進駐平遙的展場,開始監督布展等項工作。吳嘉寶先生更是親歷親為,親自為策展作品在展覽現場定展位,掛照片,以致累出病來。策展人要協調各個攝影師之間的關系,協調攝影作品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讓無限的攝影作品在有限的空間內得到最佳效果的展示。這也是策展人的水平和功力的顯現。
有人建議,中國的攝影策展人要樹立品牌。一位策展者在外國同仁稱贊其作品出眾時,竟不知所措,趕忙推說非己之作品,而是為別人做嫁衣,連這位外國同行服務的攝影師都認為,這是觀念的誤區正是策展者的心血使得眾多攝影師加盟的展品熠熠生輝,展覽整體當然就是策展人的作品。畢竟,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攝影界,策展人是個新事物,得到廣大攝影師的接受和認可也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已有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攝影師約請某位策展者:明年一定要把咱們的攝影師也策展一把。同樣,策展人要想佔領市場,就得樹立自身品牌。你的水平只要能讓攝影師和觀眾都滿意,因你的策展使他們雙方通過攝影作品溝通更容易,那就是成功的策展人。依目前情況看,中國的攝影策展人要以策展作為職業,恐怕難以養活自身,但這並不妨礙兼職攝影策展人的品牌效應的形成。
策展人與攝影師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攝影師要認識到,只有精心策展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增色;策展人只有具備真才實學,才能讓攝影師產生信任。攝影師與策展人的合作可能是長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他們之間會有磨擦,也有一致的意見,最終展出的作品應是攝影師和策展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但是,仍然是在平遙,我們今年卻看到了這樣的現象:雖然策展人的名號仍然寫在大展的各種文件及公告中,但不少參展作品策展個性不明顯、布局雜亂、讓觀者如雲里霧里地尋找作品的次序等等情形表明,一些策展人似乎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在某些攝影師眼裡,策展人只是一個美麗的稱呼,而非真正的職業工作者,於是,沒有經過策展的展覽與策展作品相比,不僅是百餘幅卻不知所雲和二三十幅仍一目瞭然的差別,更有觀眾理解的難易之分。以至於有人稱某些業余水準的展覽影響了2003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整體學術水平。
之所以羅嗦這么一通,並非專業見解,而是根據專業人士的說法,用通俗語言講給攝影界的朋友,讓大家對策展有個粗淺認識。策展人作為攝影界的一項新事物,筆者由衷地為其風行叫好之時,也不由生出一絲憂慮:什麼事情都最忌一窩蜂,不是策展人吃香嗎?趕明年,你也策展,他也策展,但凡是個攝影展覽,都要找個不具備策展水平的鐵哥們掛上策展人的名義,那不僅可能降低了攝影策展的學術水準,毀了策展人的聲譽,更有可能阻礙中國攝影與國際攝影界逐步接軌的進程要知道,普雷基先生在為李振盛的作品做策展工作之前,是閱讀了大量關於中國文革的書籍和史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