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思潮有哪些

藝術思潮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2 11:05:01

Ⅰ 藝術思潮的詳細解釋

但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斗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斗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反映。

Ⅱ 西方當代藝術有哪些藝術流派或藝術思潮

印象派 抽象派 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派 表現主義派 超寫實主義 野獸派 表現主義
根據查閱資料,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已經不止三個了,所以我為你列了幾條,供你參考。
1.超現實派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
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2.荷蘭風格派
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現主義畫派
漢斯霍夫曼
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
4.波普及其之後的畫派 20世紀產生於美國畫壇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5.至上派 走向純抽象——俄國前衛藝術
6.表現派
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Brucke)、「青騎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觀派」(DieNeueSachlichkeit)。
7.野獸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8.立體派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19.後印象派

Ⅲ 請你闡釋下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

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指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藝術風貌、特色、作風、格調和氣派。它是藝術家鮮明獨特的創作個性的體現,統一於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思想與藝術之中。
藝術風格具有價值性、多樣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特質。
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藝術流派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
藝術思潮:
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從在歷史過程中一浪又一浪相繼興起的總體來說,藝術思潮是各種不同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先後掀起並共同推動的一種發展藝術、影響藝術史的思想潮流。但在歷史過程中的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涌現的藝術思潮來說,則具體地表現為大體上同一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群所發動。

Ⅳ 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的相互關系和區別

一、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關系:

(1)藝術風格指文藝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

(2)藝術流派是指在中外藝術的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術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們所形成的藝術派別。

(3)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

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是了解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藝術史發展轉變的概念。藝術風格為藝術流派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藝術流派又推動了藝術思潮的發展。

1、藝術風格的相同和相近,是藝術流派形成的先決條件。

藝術流派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群體,一般必然要體現該藝術家群體共同的藝術風格。一個藝術流派的生產和壯大,固然與藝術流派內共同的藝術思想、藝術追求乃至社會政治理想密切相關,但在根本上維系一個藝術流派的穩定發展的依然是該流派中藝術風格的大體相同或相近。

2、藝術流派為藝術思潮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1)藝術流派的發展壯大,會推動藝術思潮的產生。

(2)藝術思潮的形成與發展,也與某一時期的藝術流派打破成規、銳意創新有關。

二、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的相互關系的區別:

1、含義不同

藝術風格是指藝術家從創作總體上表現出來的思想與藝術的個性特點。

藝術流派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一定歷史條件下,由於某些藝術家藝術風格、藝術主張、藝術方法和藝術思想相近或相似而形成的集合體。

藝術思潮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反復出現的文學藝術現象。

2、側重的角度不同

藝術風格側重於從個體的角度,即從藝術家個體及所創作藝術作品的角度來理解和描述其藝術狀貌和審美特徵。

藝術流派則側重於從群體的角度,即從某類藝術家群體及所創作的相似相近的藝術作品的角度來裂解和描述其藝術狀貌和審美特徵。

藝術思潮側重於從社會的角度,即從更為廣泛的社會思想、歷史文化、時代風尚等角度來理解和描述其藝術狀貌和審美特徵。

3、波及范圍不同

藝術風格更加個體化。

藝術流派往往以群體化特徵而產生更為廣泛和持久的影響。

藝術思潮波及的范圍更加廣闊,具有社會化、時代化、歷史化特徵。

(4)藝術思潮有哪些擴展閱讀:

威尼斯畫派是16世紀以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內和提香為代表的繪畫形式,他們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畫家的精華,但大膽在色彩上創新,使畫作更為生動明快,同時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更大。

喬爾喬內的著名作品《沉睡的維納斯》、《暴風雨》等;提香的著名作品有大型壁畫「聖母升天」、「歐羅巴被劫」、「達娜厄」等。威尼斯畫派對其後的巴洛克藝術時期畫家有很大的影響。

Ⅳ 所謂藝術思潮是指

藝術思潮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內,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特別是經濟變革和政治斗爭的發展)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在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

Ⅵ 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指的是什麼

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是指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的思想潮流,其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
從西方美術發展歷程來看,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是從印象派前後這個時期開始的。確切的說,起源於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高更和荷蘭畫家梵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各國留下了極為慘痛的創傷,一批青年藝術家出於對社會的強烈不滿,由於對人類原有的一切感到厭惡,所以要否定一切,破壞一切。在藝術上,他們企圖擺脫一切古代傳統文化藝術,否定一切傳統藝術的造型觀念和造型規律,以怪誕荒謬的形象表現令人難以理解的事物。所以,他們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同樣一味追求藝術家本人的主觀感受,但是他們並不注重於純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繪畫語言視為反抗社會現實,宣洩不滿的手段。由於這種藝術思潮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被稱為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
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中,涌現出眾多現代主義藝術學派,包括立體派、未來派、形而上畫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但各種流派作品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多採用抽象、誇張、變形等手法來表現作品主旨,在藝術形式上,用強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線條,扭曲誇張的形體,來表現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 從作品看,由於現代主義藝術學派採用抽象、誇張、變形的手法,有相當數量的作品畫面模糊,甚至荒誕離奇,令人不可思議,表現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義藝術趣味和頹廢思想;但更多現代派藝術家通過創作體現他們的叛逆性格,強調自身的價值,表現藝術家的主觀心靈,也創造了不少值得人們借鑒的藝術表現方法和新材料。

Ⅶ 19世紀末20世紀前十年藝術領域新思潮是什麼

歐洲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過渡,經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等階段。雖然在19世紀先後出現過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潮流和風格,它們也都具有不可否認的革新意義,但自印象主義倔起,歐洲藝術的現代風采方見端倪。從這時期起,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的變革,跳躍的幅度越來越大,革新的鋒芒越來越鮮明,從而孕育了20世紀初對傳統藝術的全面突破,出現嶄新的面貌,但也同時孕育著新的危機。
19世紀最後30年的歐洲,經濟獲得顯著的增長。由於在工業和農業中運用新的科學和技術,生產力在前所未有的規模上獲得發展。但在物質產量增長的同時,這一時期的價格、利潤和投資收益卻普遍下降。由此在經濟生活中又出現了蕭條的景象。繁榮、發展與蕭條現象矛盾而統一地共存。在社會政治思想方面,由於卡爾·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1867)、查爾斯·達爾文的<人類起源>(1871)、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學和磁學論>(1873)和弗里德里希·尼採的<悲劇的誕生>(1872)的問世,尤其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傳播,在知識界引起廣泛而深刻的思想動盪。在科學思想擴大影響的同時,唯心主義、基督教神學也相當活躍。受機械論影響的功利主義和實證主義也有自己的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文學藝術不可避免地具有雙重性:與傳統風格相聯系的一面和追求標新立異革新的一面。在文學中出現了「自然主義」的思潮和某些「頹廢」的跡象。自然主義的作家主張以聚精會神和精緻嚴密的客觀態度,攝取事物的真面目。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為法國的左拉、福樓拜、龔古爾兄弟。所謂頹廢跡象,是指文藝復興以來文藝傳統的頹敗和沒落。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關於文藝作品的基本風格以及用藝術的想像來真實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否定和質疑。這給藝術創作帶來了自由,但同時也帶來了損失,文藝創作由此喪失了對人的真正形象的理性肯定。
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等就是這樣一些有雙重性的藝術思潮和流派。它們從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視角真實地、科學地描繪客觀世界(包括光和空氣氛圍),描繪藝術家身邊的現實,表達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當然在這些新的潮流中,也不可避免地會有「頹廢」的成分——在創作中舍棄崇高的理想。但同
時它們的革新意義也不容忽視。它們開辟了繪畫語言的新天地,它們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觀世界和人們主觀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它們拓展了人們的審美領域,它們為藝術家發揮個性提供了新的可能。這些新思潮和新流派本身是藝術領域中的革命,它們同時也孕育了20世紀藝術更為激烈的、難以自我控制的變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impressionl9n)在19世紀60一70年代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是反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沉緬在中世紀騎士文學而陷入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營養,在19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發下,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印象主義畫家提倡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從而據棄了從16世紀以來變化甚微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眼睛的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Ⅷ 什麼是藝術思潮

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內,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特別是經濟變革和政治斗爭的發展)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在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從在歷史過程中一浪又一浪相繼興起的總體來說,藝術思潮是各種不同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先後掀起並共同推動的一種發展藝術、影響藝術史的思想潮流。但在歷史過程中的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涌現的藝術思潮來說,則具體地表現為大體上同一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群所發動。它的興起,無論是先已在若干藝術創作中現出端倪還是後來才在藝術創作中迅速展開,一般是由提出某種與現有藝術理論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論主張或口號而激發的。它以其理論和創作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爭取社會認同、結合同仁並形成流派,在與現有的不同傾向的論爭或競逐中達到高潮。作為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藝術思潮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斗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斗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反映。

Ⅸ 歐洲藝術思潮的多樣性

歐洲曾以光輝燦爛的古代繪畫聞名於世,而從19世紀以來,又以色彩繽紛的現代派繪畫驚駭環球。特別是西歐,從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為代表的印象派出現後,流派日益紛繁,尤其令人矚目。法國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是大家公認的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時出現的有德國以凱爾希納為代表的表現主義。稍晚一點,畢加索為代表的主體主義、義大利卡拉•博喬尼等為代表的未來主義,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抽象主義,在瑞士首先出現的達達主義以及阿爾普、克利等人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等,流派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藝術運動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形成了萬態紛呈的局面。這些流派雖出現於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仍然綿綿不絕。首先,這些流派的創始者或骨幹畫家,在當代仍然活躍,並有佳作問世。如馬蒂斯、畢加索等人,在50年代,還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
畢加索的和平鴿及油畫《朝鮮的屠殺》、《戰爭》、《和平》等作品的反對
侵略戰爭、歌頌和平的內容,在他的創作中具有特殊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還涌現了一批新的繪畫流派,如發端於美國、波及全歐的抽象表
現主義、在奧地利形成的幻想現實主義、萌發於英國的波普藝術、產生於法
國的塔希主義、偶發藝術、觀念藝術、奧普藝術、人體藝術思潮、地景藝術、
新表現主義等等。總之,現代主義繪畫出現了新的發展,後現代主義繪畫更是高潮迭起,傳統的現實主義繪畫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現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現實主義繪畫
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達達主義內部分化出來的一個藝術流
派,它吸收了達達主義反傳統的自動性創作的觀念,但揚棄了達達主義那否定一切的偏頗之處,在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下,強調偶然的結合,無意識的發現,夢境的真實再現,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揉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超現實的情境,其手法是寫實、象徵和抽象等,20世紀30年代後,超現實主義在經過一段冷寂的時期後,50年代又在歐洲再度興旺起來。這時的代表人物,在法國有福特里埃、杜桑等。杜桑是達達主義的鼓吹者,曾作《帶胡須的蒙娜麗莎》,以表示對眾人崇拜的名畫的蔑視而聞名,這時也成了超現實主義的積極支持者。在義大利有卡臘和基里科。在德國有厄爾萊等人,他們都創作了較好的作品。超現實主義繪畫在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強調優先考慮造型而忽視繪畫內容之風盛行的時候,刻意揭示作品內涵以及復興奇特的異國情調風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超現實主義有兩個支系,一支是絕對超現實主義,以不受意識控制的無意識行動為主,其作品雖有某種程度的形象化,但卻接近抽象派的特徵,創作強調偶然機遇或自動行動。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羅,他的繪畫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當生動。他筆下的植物、動物,甚至無生命的物體,

都充滿一種勃勃生機,似乎比在生活周圍的真實對象更加真實。其它藝術家還有馬宋、馬塔等人。另一個支系是叫做超級現實主義。這派表現的大多是可以認識的場面或物體,注重細致地描繪事物的細部。但從整體而言,卻又脫開物體的自然結構,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繪對象變形,並結合成夢境中的東西,以創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潛意識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達利和比利時的馬格里特、德沃爾等人。達利的作品往往表現兇殘的夢幻或奇特的寧靜氣氛,愛用雙重的或隱藏的形象。馬格里特的繪畫世界,充滿了日常瑣事的各種幻境,善於誇大突如其來的精神感覺,創造幻覺想像。
抽象主義繪畫
抽象主義繪畫在歐洲十分盛行。抽象主義或稱抽象藝術,並不是一個有宣言、綱領的社團,而是一種反對模擬自然形態,主張抽象表現的藝術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徵是不描繪具體物象,而通過線條、色彩、塊面、形體、構圖等手段來表現各種情緒,激起觀眾的想像,啟迪人們的思維。抽象藝術有兩類:一是將自然的外形加以簡化、變形,形成極為簡單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為基礎的幾何構成。最早的抽象主義繪畫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創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抽象藝術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還有荷蘭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視感情表現的抽象藝術叫抒情抽象或熱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現理念的抽象藝術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抽象主義在歐洲不僅盛行,而且還有發展。1952年,法國美術評論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義」一詞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藝術的新樣式。塔希就是斑污、斑點的意思。而塔希主義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點和色塊所形成的繪畫。法國的阿特蘭、布仁、馬蒂卮、阿勒、迪比費等人,就是塔希主義抽象畫派的畫家。這時抽象藝術的成績突出的藝術家英國的戴維、尼科爾森,霍克尼的《強調安靜的畫》、《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義的作品。60年代後,他轉向寫實風格。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舉辦了抽象畫展,德國中青年藝術家積極開展了非傳統藝術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後形成的德國藝術與歐美藝術阻隔的牆壁,使德國藝術與歐美藝術接軌,其中特別活躍的沃爾斯、哈通、溫特爾等就是較為出色的抽象藝術的畫家。當代歐洲的抽象繪畫,應該特別提到的是華裔法國畫家趙無極(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喚起以中國古代象形文字演變為符號作為藝術構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國畫不求形似的傳統,使其50年代後期的創作獲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別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風格。
波普藝術及與之有聯系的其它藝術
波普是英語單詞的縮寫,意指流行藝術、通俗藝術。1952年,萌發於英國,後遍及歐美。現代主義藝術避開都市文明的壓力,反對機械化、非人性的消費文化。而波普藝術家則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明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重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漢密爾頓在「這是明天」的展覽會上,陳列了握著「POP」
字母的網球拍運動員的拼集作品《是什麼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豐富多彩?》,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舉辦的《當代青年藝展》,更表現了波普藝術強大的沖擊力。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保羅齊、蒂爾森、霍克尼、史密斯、瓊斯等。法國的波普藝術家代表應推雷塞。波普藝術雖以英、美兩國為主,但旁支迭出,影響極廣。一般認為:偶發藝術和集合藝術就是波普藝術的兩個支系。波普藝術強調藝術與生活結

合,因此便對人們周圍的事物以及大眾文化寄予關注。集合藝術就是把機械文明和大家消費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重新組合,並賦予它一種新的含義的藝術。集合藝術家的作品,常常把現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機器的廢舊物等結合起來,製成平面或立體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藝術品。將這些在室內、室外環境中布置出來,產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環境藝術了。將藝術和大自然結合,直接藉助大自然的景觀而不藉助造型藝術的傳統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潤飾,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從中獲得異於平常的審美體驗,便是「大地藝術」了。在歐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阿爾曼、謝乍,德國的史維塔斯、爾麥斯特,西班牙的塞爾拉諾、齊吉達,義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們的作品有的是繪畫,有的是雕塑,但許多時候卻很難按傳統的方式劃分類別了。
偶發藝術出現於60年代,它是以表現偶發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機遇為手段,重視人的行為過程,揭示人的本能反應的藝術,是拼貼藝術和環境藝術的繼續和發展。拼貼藝術和環境藝術還藉助物質材料,偶發藝術卻強調活動的機遇性,藝術活動在於即興發揮,往往變成無情節的表演,而藝術家的身體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藝術和生活融為一體,所以也稱「表演藝術」。如法國的畫家馬修帶上盔甲進行繪畫表演,並給在畫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紀的戰斗」。法國另一位畫家克萊因,他從二樓的窗口爬出,伸展雙臂,平衡身軀,冒著死傷的危險,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體創作的「繪畫」作品。1970年,法國還出現了「零社」的藝術組織,到處演出他們的藝術。
觀念藝術是60年代從偶發藝術及環境藝術中逐漸演化出來的藝術。它排除傳統藝術的造型性,認為真正的藝術品並非藝術家創造的那種物質形態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觀念的組合。因為觀眾從物質形態作品上所獲得的信息量,不會比從概念及事件的意義中獲得的信息多,這樣,觀念藝術家便以圖表、文字說明、錄相以至自己的身體為媒介,以表現觀念的形成、發展及變異過程,使觀眾通過這些而在自己頭腦里形成、完成藝術品的塑造。代表人物有法國的阿爾芒,荷蘭的布朗,義大利的曼佐尼,英國的阿納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亞德等人。最早的觀念藝術以語言為媒介,後從達達主義藝術家杜桑用小便池製作的《泉》中得到啟發,表現手法便日趨豐富了。如1960年阿爾芒在巴黎辦個人畫展,展品是兩卡車垃圾;布朗展覽的作品是份文字說明,上寫「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舉行我的作品展覽」。
人體藝術是以藝術家本人的身體或別人的身體作為媒介進行創作的藝
術。它是由波普藝術的分支偶發藝術發展而來的。這種藝術不敘述事件,也不表現藝術家的感情,只是那沒有個性的身軀活動的現場記錄而已。觀眾通過觀看錶演過程,去體會藝術家的作品。1961年,法國藝術家克萊因讓兩個女模特,渾身塗滿油彩,在畫布上互相拖拽滾打以製作繪畫作品,這是歐洲人體藝術的序幕。此後,人體藝術在歐洲便風行起來,而且越到後來就越離奇,引起人們的非議。
波普藝術及與之相聯系的集合藝術、偶發藝術、環境藝術、大地藝術、
表演藝術、觀念藝術、人體藝術都屬後現代主義范疇,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很難界定,因為它們本身便是互相摻雜的,只是由於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或是側重點有點差異,便往往出現不同的名稱。這些藝術,目前還在發展。
新表現主義等藝術

這是20世紀80年代從歐洲興起的一個藝術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國出現,並在歐、美藝術界引起較大的震動。新表現主義是在過去表現主義的基礎上,吸收了後現代主義藝術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場繪畫的色場層次組織、最少數派藝術的直接表現法及波普藝術的形象等,運用繪畫語言傳達強烈感情的藝術。其特點是追求自由表現,自由聯想,表現強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緒。實際上,它是對缺乏個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後現代主義藝術流派的弱點的反撥,是現實主義藝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代表人物有德國的巴澤利茨,他的作品聯想自由,想像奔放,色彩鮮明,甚至塑造人頭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現強烈的內心活動見長,整個畫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爾克運用波普手法,使繪畫與雕塑融為一體,伊門多夫的作品,在整體上給人的感受是虛幻的,但在細部又注意寫實。新表現主義的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能反映藝術家的個性。
寫實主義繪畫
歐洲有著寫實主義的傳統,19世紀30至70年代,以法國為中心掀起過強大的現實主義繪畫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庫爾貝。20世紀以來,盡管現代派繪畫日漸成為主潮,但現實主義仍綿延不絕,放出自己的異彩。在英國,代表現實主義或社會現實主義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熱衷於抽象主義,60年代後,他也轉向寫實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線作為描繪對象,真實而生動地刻劃人物和道具。法國的富熱隆是社會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遠在1936年起,他便不斷有表現工農、市民生活和斗爭的作品問世,如油畫《1943年的巴黎街頭》,揭露納粹佔領期間的悲慘生活。
50年代,他在諾爾省煤礦居住一段時間,創作了組畫12幅的《礦鄉》,以深沉嚴峻的筆觸,表現出惡劣環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他繼承了庫爾貝等寫實主義畫家的傳統手法,也吸收了現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獨特風格。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觀眾的面前,如《地鐵——工作——睡覺》(1978)等。著名畫家熱萊原是抽象主義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創作了寫實的作品。德國在戰後初期,曾出現過描繪戰爭災難、痛恨法西斯罪惡的現實作品,但很快轉向現代派的繪畫。60年代後,現實主義又掀起了復興的熱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爾、伊門多夫、基費爾等人。格羅斯在戰後的作品中,相當的一部分是以漫畫的形式,揭露專制政權、腐敗道德及戰爭的殘暴、恐怖的內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現實內容也是明顯的。
當代歐洲的現實主義畫家中,成就突出的還有義大利的古圖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間,就發表素描和速寫集,揭露法西斯納粹佔領期間的罪行。1946年與卡西納里、科爾波拉等11位藝術家簽署宣言,共同發起新藝術陣線,表明其堅持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態度。他的作品總是圍繞人們關心的現實問題取材,表達一種深刻的思想。如《佔領西西里荒地》、《討論會》(1960)、《陶里亞蒂的葬禮》等。
西歐的繪畫流派很龐雜,除上述列舉的外,還有抽象表現主義、新達達主義,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說,當代西方有什麼繪畫流派,歐洲便有什麼流派,很難一一介紹。不過,上述所舉的內容,也足以概括歐洲當代繪畫的基本面貌了。
(2)東歐的繪畫
前蘇聯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在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

繪畫興起於西歐時,蘇俄出現過構成主義的繪畫。抽象派繪畫的創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國畫家。但是十月革命後,蘇聯批判了形式主義、構成主義等繪畫流派,規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從此,在漫長的歲月里,現實主義繪畫便成為蘇聯繪畫的主流,其它繪畫流派,特別是現代主義繪畫幾乎在蘇聯絕跡了。
在當代,前蘇聯繪畫主要是現實主義的繪畫,以60年代為界,可分為兩個時期,前後時期的繪畫有不完全相同的特點。
1941年,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蘇聯進入全民性的衛國戰爭時期,藝術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衛祖國的斗爭,創作了大量的宣傳畫。
內容大多是反對戰爭、保衛祖國、歌頌英雄、宣傳團結對敵等,充滿了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頑強的戰鬥力。戰後一段時期,這種主題的宣傳畫仍佔有顯著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萬諾夫、普羅科夫等。
伊萬諾夫創作了100多幅宣傳畫,普羅科夫的《爭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風靡一時。此外,反映蘇聯人民高昂的革命熱情的油畫,特別是軍事題材的油畫,其成就也很突出。代表人物有莫伊謝延科、克里沃諾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歷史畫、風俗畫,以謝羅夫的《農民代表訪問列寧》(1950)、
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節》(1945)、女畫家亞布隆斯卡婭的《糧食》(1949)
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後,前蘇聯繪畫仍以現實主義為主,但在風格、樣式方面出現了新變化。突出的表現是出現了嚴格現實主義繪畫流派和嚴肅風格繪畫。嚴格現實主義繪畫流派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現普通群眾的生活習俗、精神風貌。代表人物為科爾熱夫、特卡喬夫兄弟等人。嚴肅風格繪畫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經濟的繁榮及民主空氣的淡化,蘇聯畫壇上出現了一種曲意美化,粉飾太平,甚至阿諛諂媚的不良風氣,其作品華麗、浮泛、空洞。這時,「60年代一代人」的畫家涌現畫壇,力矯時弊。因此,他們提倡的嚴格現實主義、嚴格風格都是針對上述不良風氣而發的,具有一種明顯的戰斗性。
70年代,一批藝術家從歐洲文藝復興和俄羅斯民間藝術中汲取經驗,塑造現實和理想結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義的繪畫熱潮。如亞布隆斯卡婭的《傍晚,古老的佛羅倫薩》(1973)、《亞麻》(1977),就帶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這正是她對古典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並從中汲取養料,追求古典式嘗試的結晶。
80年代,前蘇聯社會進一步開放,西方現代派繪畫如潮水般湧入,蘇聯藝術家也大批出國訪問、交流,現代派的藝術便在蘇聯畫壇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長期以來現實主義繪畫一統江山的局面。
前蘇聯繪畫長期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深刻的特點,同時樣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如油畫、水粉畫、版畫、鑲嵌畫、政治宣傳畫、肖象畫、風景畫、漫畫、插圖畫等等,各個畫種都有舉世矚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謝延科的油畫很出名,作品有《勝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馬里諾夫、普羅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畫家,他們的作品《啊,這就是美國》(1949)、《國際新聞》(1968)等,就聞名於世界。傑伊涅卡的鑲嵌畫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宮會議大廳的畫就是他的代表作。薩里揚以熱衷為知識分子作肖象畫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藝術興趣廣泛,他除了以肖象畫擅長外,其歷史畫、風俗畫、風景畫、大壁畫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別》(1975)等等,蘇聯許多畫家都是插圖畫的高手,如法沃爾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馬里諾夫在50年代,
為高爾基的《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及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等所作的
插圖,曾轟動畫壇,被認為是傑作。
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家的當代繪畫也是以現實主義為主
導,波蘭的科瓦爾斯基的《無產者》(1948)、匈牙利多馬諾夫斯基的《出鋼前》(1954),都是表現工人題材的作品。庫列塞維奇曾創作了大量組畫,如《華沙,1945》、《革命與和平戰士》(1952)。他是波蘭世界知名的版畫家。保加利亞的季米特洛夫—馬伊斯托拉,長期深入農村,以農村題材的作品見長,作品有《保加利亞姑娘》(1952)等。保加利亞的版畫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視形式上的變化和探索,具有當代造型風格。羅馬尼亞的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為巴巴•雷尼等人。60年代後,民族特色日益濃烈。捷克的繪畫,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後,曾經活躍的現代主義作品便大量減少。藝術家或揭露納粹的罪行,或表現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傾向日趨強烈。70到80年代,新現實主義繪畫風靡起來,代表人物為依洛德克、費夏雷克等等。這些國家也象前蘇聯一樣,在80年代的末期,繪畫藝術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Ⅹ 藝術思潮是什麼

定義

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內,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特別是經濟變革和政治斗爭的發展)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在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

詳細解釋

從在歷史過程中一浪又一浪相繼興起的總體來說,藝術思潮是各種不同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先後掀起並共同推動的一種發展藝術、影響藝術史的思想潮流。但在歷史過程中的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涌現的藝術思潮來說,則具體地表現為大體上同一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群所發動。它的興起,無論是先已在若干藝術創作中現出端倪還是後來才在藝術創作中迅速展開,一般是由提出某種與現有藝術理論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論主張或口號而激發的。它以其理論和創作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爭取社會認同、結合同仁並形成流派,在與現有的不同傾向的論爭或競逐中達到高潮。作為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藝術思潮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斗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斗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反映。

閱讀全文

與藝術思潮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