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濟南的民間藝術有哪些在慢慢消失

濟南的民間藝術有哪些在慢慢消失

發布時間:2023-08-31 09:13:45

⑴ 見到過幾種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真的要消失了嗎

我見過的民間藝術應在不下十幾種吧。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年畫、民間剪紙,刺綉、皮影戲、二人轉、耍燈、高蹺、口技、雜技等。由於時代的發展很多民間藝術沒有了生存空間,一點點淡出人們的視野。有人擔心從此這些民間藝術就會在人間消失。

過去一些傳統民間藝術都是走街串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六七十年代這個問題解決得就很好,每個鄉鎮都有影劇院,為這些民間藝術提供表演場所。只要認識上去了就一定不會消失,而且會發展得更好,相反就很難說了。

⑵ 有哪些民間藝術衰敗

衰敗的民間藝術很多,比如吹糖人、皮影戲、猴戲等。可自行查閱詞條「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目前共有37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藝術,還有數不清的民間藝術也亟待保護。
吹糖人:
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里放滿了糖稀(據說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猴戲:
猴戲,古老的漢族表演藝術之一。漢代畫像石中百戲圖里有猴戲形象。民國時期的戲曲舞台上,孫悟空戲——俗稱「猴戲」深受歡迎。先期演猴戲具有獨特風格,在臉譜、扮相、表演各有不同的,是郝振基、楊小樓、鄭法祥;後期為蓋叫天、李萬春、李少春。中國猴戲做出貢獻的有很多很多名家,北派的有楊小樓、郝振基、李萬春、李少春,南派猴王有鄭法祥,蓋叫天、張翼鵬、張二鵬父子,郭玉昆,筱王桂卿等。

⑶ 中國濟南傳統文化有哪些

1、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是起源於山東省地方傳統曲藝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最早流行於山東、華北、東北各地,解放後發展遍及中國。演唱者手執竹板或鴛鴦板,以快節奏擊板敘唱,故又名竹板快書。

2、捏塑

捏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起源於山東菏澤,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傳入濟南後,經李俊興等老藝人的傳承,逐漸形成了濟南捏塑的獨特風格。

3、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東省的民間舞蹈。最初起源於濟南商河縣,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

4、呂劇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

5、五音戲

五音戲,山東省中部的濟南、淄博及周邊地區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五音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唱腔婉轉、嫵媚,素有「北方越劇「之稱。其發生、發展、定型經歷了秧歌腔、周姑子戲、雜社和五音戲四個時期,地方特色濃郁,方言純朴自然,娛樂性強,易引起觀眾共鳴。

⑷ 濟南民間藝術有哪些

1、泥塑:泥塑是濟南民間傳統雕塑工藝之一,用略帶粘性的圖製成各種各樣的泥塑作品;2、刻瓷:濟南的刻瓷早在乾隆年間就十分有名,具有書畫和金石的韻味;3、蛋雕:蛋雕指的是在薄薄的蛋殼上雕刻;4、魯綉:濟南魯綉是「八大名綉」之一。
濟南有哪些民間藝術
1、泥塑
泥塑是濟南民間傳統雕塑工藝之一,選用略帶粘性有十分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等,有時候還會在裡面添加棉絮、紙張或蜂蜜等進行定型,能製成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
2、刻瓷
刻瓷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非常出名,它主要是用硬質合金刻刀在瓷器上鏨刻而成的藝術品,看上去既有書畫的韻味,又有金石的趣味,能將人物、花鳥魚蟲、風景等刻畫的淋漓盡致。
3、蛋雕
說到濟南民間藝術,相信很多人會想到蛋雕,蛋雕顧名思義,就是在蛋殼上雕刻出各種人物、景物等造型,它雖然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但是操作起來極為困難,十分考驗技術。
4、魯綉
魯綉是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綉種,是「八大名綉」之一,具有色彩濃麗、對比強烈、豐厚拙樸等特點。魯綉中的發絲綉,是魯綉中的極品,是魯綉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自唐朝以來就被當做藝術貢品。

⑸ 中國有哪些民間藝術正在悄悄消失

1.捏麵人

民間麵塑手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時期,手藝人用麵粉和糯米粉製成的面團經過防霉與防裂處理後,捏成各種形狀,有飛禽走獸,有栩栩如生的人物。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黃河流域的豪放,長江流域的細膩。

因為鋼筆的造價本來就很低,除了一些材料特殊的,其他配件之類的價格都比較便宜,所以修鋼筆師傅能賺的錢很少。

直到現在,鋼筆壞了都會選擇重新買一根,所以修鋼筆這門手藝基本很少有人去傳承了。

⑹ 有哪些即將或已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一些正在逐漸消失或已經消失。以下是一些即將或已經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例子:

1. 漆器製作技藝:漆器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品,但其製作技藝正逐漸失傳。現在,只有極少數的手工藝人還能夠製作高質量的漆器。

2. 傳統民居:許多傳統的民居正在被現代化的建築所取代,這些民居的建築風格和特色也正逐漸消失。

3. 手工製作技藝:許多手工製作技藝,如刺綉、剪紙、制陶等,正逐漸失傳。這些技藝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但由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年輕的一代不再有興趣學習這些技藝。

4. 民間音樂:許多傳統的民間音樂櫻薯絕,如說唱、彈唱等,正逐漸被快節奏的流行音樂所取代。這些音樂也需要手御長時間的傳承和實踐,但年輕的一代對於這些音樂的興趣不再像以前那麼濃厚。

5. 方言和語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許多地方方言和語言正逐漸消失。這些方言和語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教育體系,許多人不再使用或傳承這些語言。

以上是一些即將或已經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例子。由於各種原因,這些遺產正逐漸失去脊姿保護和傳承,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來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將消亡的民間美術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將消亡的民間美術有牆皮畫、皮影戲、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松江顧綉、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剪紙藝術、楊柳青年畫等。

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風俗。

女書記錄的語言是女書流行與眾不同的永明土話。

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均勻,似蚊似蟻,民間叫它作長腳蟻字或螞蟻字,因其專為婦女所用,學術界便將其稱為「女書」。

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市)隆回灘頭鎮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灘頭年畫的種類在最盛期達六十多種。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存二十餘種。灘頭年畫多以祝福新年的喜慶豐登,免除災禍的古老民間習俗為題材,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和精神寄託。從題材內容和品種來看,可分為神像(門神、財神和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戲文、仕女娃娃)三大類。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台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陝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一定影響。

松江顧綉

顧綉」又稱「露香園顧綉」,漢族傳統刺綉工藝之一。顧綉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顧綉因源於明代上海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綉,為「露香園顧綉」或「顧氏露香園綉」或簡稱「露香園綉」、「顧綉」。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綉",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譽稱,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417年(晉義熙十三年)衣冠南渡在秦淮河畔「錦署」之時,而織金錦(金銀薄)在金陵開始織造與「雲錦」一名在文字記載中出現,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歷史。

南京雲錦因其絢麗多姿,燦若雲霞的特點而得名,位列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如今僅有雲錦保持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仍然保留著傳統老式提花木機織造的方法。目前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方法仍無法用現代化機器來替代。南京雲錦被看作為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被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

南京雲錦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又融會其他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歷經元、明、清三代均為皇家御用品及貢品,其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多姿,為濃縮中國絲織技藝之精華,中國絲綢文化的璀璨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是中國古老的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於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8月《地理標志產品雲錦》國家標准在南京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同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京雲錦研究所被國家質檢總局核批為首批地理標志使用企業,以及文化部批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閱讀全文

與濟南的民間藝術有哪些在慢慢消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5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1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9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5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6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3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4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3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3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4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6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