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敦煌什麼藝術

敦煌什麼藝術

發布時間:2022-05-03 15:33:34

『壹』 敦煌藝術是怎樣形成的

甘肅省敦煌縣東南鳴沙山的斷崖上,有很多石窟。這是從兩晉南北朝經隋、唐、五代、宋、元前後一千多年中陸續鑿成的。這就是莫高窟,共有一千多個洞窟,也叫千佛洞。現在還保存了492個,其中60%以上是隋唐時候開鑿的。隋窟95個,唐窟213個,足見唐代是敦煌藝術的極盛時期。

敦煌藝術的產生,一是由於自漢代以來敦煌成了東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成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熱鬧的國際都市。西漢末年,印度的佛教就是通過這里傳入中國內地的。二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用以麻醉和欺騙人民。戰爭帶來的災禍,也給佛教的傳播准備了條件,當時人們希望從宗教里得到一些安慰。因而佛教得以廣泛傳播,鑿石窟、雕佛像、繪壁畫等佛教活動盛行起來。於是產生了敦煌藝術。這不但是中國藝術史上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大事。

關於莫高窟開鑿的年代,有人說自西晉開始,比較多的人認為是在前秦。根據唐《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莫高窟記》和156窟的題壁載,大致是:符秦建元二年(366),樂傅和尚西遊至敦煌城東南的三危山下,時近黃昏,忽見三危山放射出萬道金光,彷彿有千佛之狀。他認為這是聖地,就募人在三危山對面鳴沙山上開鑿石窟。其實樂傅看到的金光,只是落日的余輝照到山頂紅色岩石上的反射。從樂傅開始,陸續開鑿,到隋唐時期達到高潮。

莫高窟鑿窟的崖壁,是沖積岩,質地松軟,雖可鑿窟,卻不能用來雕刻。所以,在莫高窟看不到像雲崗、龍門那樣的大石雕刻。這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使敦煌藝術向泥塑和壁畫發展,這就給我們留下這一份豐富多彩的藝術寶藏。否則我們看到的將是素樸的浮雕、圓雕,不會這樣絢麗多彩了。

莫高窟的塑像據初步統計有2415身,其中唐塑就有670身,另外還有數以萬計的小千佛(多用影塑或浮雕)。這些塑像,有的秀骨清風,有的肌肉豐滿,有的體態玲瓏,有的氣魄雄偉,有的色彩樸素,有的色彩華麗,顯示出各個時代不同的藝術風格,是一個大雕塑館,一部生動的中國雕塑藝術發展史。唐窟出現了前代不見的高大塑像。如武則天延載二年(695)的北大像高33米,玄宗開元年間(713-714)的南大像高26米,代宗大歷十一年(776)的涅槃像長17米。唐塑有很大進步,頭和身子的比例適當,菩薩像有高高的發髻,圓圓的面龐,風度優美,薄薄的貼身的衣服起著微波似的衣褶,在沉思,在微笑,眼腈和嘴角是那樣的傳神,儼然是唐代美麗的中年婦女的形象。藝術家們不是在頌揚神,而是在歌頌人類女性的善良、美麗、智慧和尊嚴。天王像更表現了男性的健美。或是全身盔甲,或是半露上身,用肌肉的緊張和暴露的青筋表示出勇猛、堅毅的性格,顯示出唐代武士躍馬橫戈的神情。「人們的願望是怎樣的,他們的神像便是怎樣的」,由於對人的尊敬,對生命的歌頌,才創造出這樣動人心弦的卓絕作品。

古代名畫莫高窟四壁45000多平方米光彩奪目的壁畫,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風格。北魏的色彩沉著,用筆豪放。隋代的線條流利,用色柔和。唐代的構圖宏偉,色彩富麗。內容主要是描繪佛教故事,如:經變,就是佛經的變相,也就是佛經的圖畫;本生故事,本生指釋迦的前生,印度佛教徒相信輪回,認為釋迦在降生前就經歷了許多世,便把許多民間的寓言和傳說穿鑿、附會編成本生經,其中好的主角就是佛的前身。另外有供養人像,就是那些出錢修窟的人,把自己的像畫在壁上,表示這窟內的佛菩薩是他們所供養的。他們是現實世界的人,穿著當時的服飾。這些供養人像,是一個包括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和不同民族的服飾展覽會,給我們提供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資料。即使是佛教故事,因為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人們無法離開自己的生活方式、經驗等等,去設想天堂和地獄,所以它還是復雜而曲折的反映了現實生活。我們可以從壁畫中看到,有統治階級殘酷鎮壓人民,把他們剜去兩眼的血淋淋的場面,有農民辛勤勞動耕種、收割、打場的場面,有泥瓦匠正在修建樓閣亭台的勞動場面,有畫師們在洞窟里借著微弱燈光,一筆一筆地繪制壁畫的場面,有貴族官僚觀看精彩的歌舞伎樂的場面。敦煌藝術所以永遠保有清新的力量,主要是在於它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給我們用圖畫留下這一千多年的社會生活面貌,敞開了無數扇歷史的窗子。也看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卓越才能。

莫高窟里還保存有大量古書、古畫、戶籍、契約、小說、詞曲以及絲織品等珍貴文物,寫本就有兩萬件以上,刊印本約佔百分之一二。這些文物大約是在北宋中葉西夏占據敦煌前,和尚們逃難時藏進一個洞窟的復室里的。外面用泥壁封好,並繪上壁畫,直到1900年才被人發現。後來英帝國主義分子斯坦因騙走24箱寫本和五箱繪畫、織綉品。法帝國主義分子伯希和盜購經過精選的文書經卷特製的化學膠布揭走無比精美的唐代壁畫26方,搬走幾尊最優美的唐代塑像。由於人民的反抗,才使莫高窟嘲塑壁畫和部分藏經保存下來。

建國後莫高窟回到人民的懷抱,洞窟得到修繕,文物和藝術品的研究工作開展起來,這個藝術寶庫才得以大放光彩。

『貳』 敦煌藝術是什麼

敦煌藝術一般是指莫高窟的彩繪泥塑、壁畫和石窟藝術。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偉渾厚,小的精巧玲瓏,其造詣之精深,想像之豐富,是十分驚人的。
具體資料看這里:http://ke..com/view/15125.htm

『叄』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形式是什麼

敦煌壁畫藝術 :
莫高窟 根據其洞窟內壁畫的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壁畫 1、早期是敦煌石窟藝術的成長時期,壁畫內容有佛像畫、佛教故事畫,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裝飾圖案和供養人畫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畫為主。2、中期壁畫是石窟藝術的極盛時代,包括隨唐兩上朝代。壁畫內容,故事畫減少,一開始就是按照當時的風土人情來描繪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廣泛,而且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也更加深刻,對主題的表現也更加明顯3、。晚期壁畫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個時期,供養人的畫像,各族首領及其屬集於一窟。為莫高窟壁畫藝術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畫題材簡單,只有樓台亭閣、佛說法,天人圍繞,蓮花、水池、化生,沒有任何故事情節,竟不知所畫何以為名。比較普遍採用的題材。總結以上三個時期來看:奠高窟壁畫從各個方面都表現了古代藝術家的創造才能和成就,而這些成就總是在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傳統,觀察研究了生活,以及進行辛勤的勞動才有可能獲得的。
敦煌彩塑藝術:
敦煌莫高窟是建築、彩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統一體,主題是彩塑。彩塑藝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發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禪窟,方形或長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廟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體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圓雕。浮雕題材主要有千佛、飛天等,高浮雕題材主要有楣樑上的龍頭、羽人等,都是緊靠壁面捏塑的,形體比較扁平,圓雕題材主要是較大型的佛、菩薩、天王等,頭部及身體體積比較飽滿。中期 極盛期 洞窟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龕中列置以佛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頭大,體壯,腿短,這是隨代塑像在外型上的顯特徵。由於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變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藝術也一既不振了。

『肆』 敦煌莫高窟有哪些藝術價值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在敦煌城東南25千米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南北大約1600米,上下共5層,最高處達50米。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唐朝時大大擴展,到武則天時總共已修建了1000多佛龕,所以又稱「千佛洞」。因為唐朝時此處地名「莫高里」,因此又稱「莫高窟」。莫高窟迄令保存有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百代、宋、西夏、元,歷時一千多年的多種類型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唐宋木構窟檐5座。1900年,於藏經洞(今編號第17窟),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及繪畫作品5萬余件。莫高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宏大、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它與山西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構成。洞窟建築形式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龕窟、佛壇窟、大像窟等。塑繪結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畫內容手富博大,分為佛教尊像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故事畫、經變畫、神怪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7類,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真實反映。精美的彩塑與壁畫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科技價值。

跟南北朝時期佛像的「瘦骨清像」不同,唐代佛像大多「豐肌膩體」。如第79窟屬於盛唐時期的兩名侍菩薩,一坐一立,都袒胸裸足,形體豐滿圓潤,神態雍容華貴,是「曲眉豐頤」的唐代美人的典型形象。本來佛教中的菩薩是不分男女的,唐代佛像以美女為原型,顯然是為了「取悅於眾目」,投世人之所好。這件作品除了在衣著上仍然可以看到來自印度佛像的一些影響外,整個人物形象都徹底中原化了,已成為中國佛教造像中的一件優美的藝術作品。

唐代的泥塑佛像特別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如迦葉、阿儺的塑像就是典型的例子。第45窟的阿儺像,身軀側欹,兩手隨意抄在腹前,意態憨厚,笑容可掬。與阿儺相對的是迦葉。第40窟的迦葉像,身姿挺直、眉頭緊鎖、面容清瘦、胸骨嶙岣、嘴角略帶嘲諷,儼然一副令人生畏的苦行僧形象。

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古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了珍貴資料,是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伍』 什麼是敦煌藝術的代表和象徵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代表和象徵。
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這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藝術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和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千餘年間的敦煌飛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變發展的歷史。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莫高窟現存北涼石窟只有三個。最具有北涼風格特點的飛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畫主體人物上方的幾身飛天災幾身飛天,頭有圓光,戴印度五珠寶冠,或頭束圓髻,上體半裸,身體呈「U」字形,雙腳上翹,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飛行的姿勢,但這種飛行的姿勢顯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U」字型的身軀也顯得直硬,尚不圓潤,微彎,還有印度石雕飛天姿態的遺跡。莫高窟北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范圍擴大了。不僅畫在窟頂平棋、窟頂藻井、故事畫、佛龕上面,還畫在說法圖、佛龕內兩側。北魏的飛天形象,有的洞窟大體上還保留著西域式飛天的特點,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飛天形象,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逐步向中國化轉變。飛天的臉形已由豐圓變得修長,眉清目艉,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諧調。頭有圓光,或戴五珠寶冠,或束圓髻。身材比例逐漸修長,有的腿部相當於腰身的兩倍。飛翔姿態也多種多樣了。有的橫游太空,有的振臂騰飛,有的合手下飛,氣度豪邁大方。勢如翔雲飛鶴。飛天落處,朵朵香花飄落,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
佛教中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把早期在天宮奏樂的叫「天宮伎樂」,把後來持樂器歌舞的稱「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范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如北魏226窟北壁後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為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綵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地區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餘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陸』 敦煌莫高窟是一種包括什麼什麼和什麼等的佛教藝術形式

敦煌莫高窟是一種包括建築、彩塑和壁畫等的佛教藝術形式。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另有一說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柒』 敦煌歷史文化藝術的介紹

敦煌,有著源遠流長的古代文明,這一文明,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特別的自然生態面貌及其演變,奠定了它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文化藝術發展中別具一格的重要地位。敦煌石窟藝術是敦煌藝術的一部分,是敦煌學研究的,由建築藝術、雕塑藝術、壁畫藝術三者緊密結合而成的綜合體藝術。敦煌藝術主要是指敦煌石窟藝術,還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畫、麻布畫、紙畫、寫本以及敦煌地區的其他文物藝術品,如古墓壁畫、畫像磚、漢簡書法等。

『捌』 敦煌石窟的藝術品類有哪些

敦煌文化豐富渾厚,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在敦煌眾多的藝術形式中,敦煌石窟藝術可以說獨樹一幟,取得了非常輝煌燦爛的成就。

敦煌石窟眾多,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肅北5處,其中以莫高窟的規模最大,藝術水準和藝術價值最高。這些石窟藝術品類眾多,含壁畫、彩塑、石窟建築、紙本畫、墓畫等等,內容十分豐富,數量極其巨大,具有無可替代的重大意義。

『玖』 什麼是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藝術又稱莫高窟文化藝術,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三千餘身,壁畫45000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早在1944年國民政府就在此成立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擴建為敦煌研究院,是中國文物保護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成體系而且不曾間斷的保護、研究工作

閱讀全文

與敦煌什麼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