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由表演藝術家完成的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的藝術種類。
泛指必須通過表演完成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演奏、演唱、舞蹈、曲藝等。專指演員在電影、電視劇、戲劇中創造角色的表演。表
演藝術的美學特徵主要是,通過演員的表演,把各類藝術的文學腳本所提供的間接形象轉化為直觀的形象,使人在欣賞演員繪形繪聲繪色的表演中,如親臨其境、親聞其聲、親見其形,產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獲得審美享受。
(1)什麼的演藝術擴展閱讀
該專業的基本能力:
1、具有歌唱、舞蹈、表演等藝術門類的表演與基本的編創能力。
2、掌握較寬厚的文化活動主持、才藝活動主持基礎知識、表演技能與技巧,具備通過短期培訓與實踐可從事相近專業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與采訪寫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評介能力。
Ⅱ 什麼是一項令人驚奇的表演藝術,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奇戲雜戲百戲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疆域擴大,對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一統天下;對外連年用兵,並派張騫通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加強了對外交往。西域諸國也不斷派使者來長安,漢初雖說罷「角抵」,實際上「角抵」一直在民間流傳,至武帝「復採用之」,統治者的提倡,使角抵百戲重新得到復興和繁榮,並且吸收了不少外來的新技藝。如大宛國(今卡散賽)曾來獻犁軒(即今埃及亞歷山大港)眩人(即會玩幻術的表演家)。據《魏略》載:「黎軒多奇幻,口中吹火,自縛自解。」注家亦以為即「吞刀吐火,種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皆能之也」。漢代角抵百戲至此發展成為融舞蹈、雜技、幻術(魔術)、馬戲、武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還遠傳到西域、大秦(羅馬)。
Ⅲ 什麼的表藝術
這是很空靈的表藝術,因為藝術在於它的實在性
Ⅳ 表演藝術是什麼
表演藝術是由演員扮演角色通過舞台行動過程創造人物形象的藝術。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徵就是演員創造舞台角色形象。演員粉墨登場,現身說法,身體力行,而且每一次都要重新創造,都要像第一次那樣重新表演整個舞台行動過程。演員扮演的角色形象是在舞台時空中逐步展現的。
Ⅳ 戲劇是什麼,代表什麼樣的表演藝術,為什麼很多人都說
傳統的戲劇是對人們生活的復刻,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在和他人交往著,不斷的和周邊的人和物發生著關系。正如戲劇家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說的「世界是一座大舞台」,所有人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要扮演著好幾個角色。」由此可見表演是與生俱來的,它並沒那麼神秘,它來源於生活。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生活著,只不過每個人扮演的是不同的社會角色,展現的地方也並非戲劇舞台。但是豐厚的生活經驗可以為專業的表演提供堅實的後盾,從而進行再創作。
戲劇藝術的表演要求,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對演員的基本要求的「七力」和「四感」。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感受力、思考力、適應力、表現力以及真實感、形象感、幽默感和節奏感。
其次,就是戲劇和影視劇的一些不同之處。
話劇演員是在虛擬的舞台和規定的情景內進行表演創作,這就要求話劇演員的創作在假定的舞台上要有很強的信念感,要相信自己所在假定的環境中,並真實的去感受舞台上的一切。
戲劇演員是在舞台上,要用自己的全身行動去表演,完全要融入到規定情景中,和影視的區別是,當站在話劇舞台上時,因為演員距離觀眾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很多面部表情和細小的動作看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話劇舞台上必須要放大這些細小的動作,才能使觀眾感受到演員所要傳達的東西。
戲劇表演的生活化並非是要用生活去代替表演,再現一切生活內容,它是以生活原型為基礎,經過選擇、提煉,再現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的藝術,展現手法要相對誇張一點。
時空局限是戲劇藝術的特點,在正式演出時,一旦開始就不會停下,直到演出結束為止,從而也就造成了戲劇的連續性。
戲劇演員在舞台上進行創作,注重的是外部整體感,因為舞台是固定的,要根據場景的假定性來使觀眾相信。戲劇演員在台上分析調度、空間結構,讓舞台愈加真實。因此戲劇演員更注重的是舞台整體,而不是個體。
Ⅵ 我國最早的表演藝術是什麼
這些士中當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的說客為特徵,但更多的是身懷奇技異巧或勇力過人的大力士。這些就為雜技藝術的正式形式。
經過魏晉南北朝160 多年的大動盪和民族文化的大融匯,至公元589 年隋代統一中國,雜技藝術已經極為成熟,至唐代成為宮廷和民間共盛的藝術。
北宋的首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南宋的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有了各種街坊、市場的演出場所,當時稱瓦子樂棚。雜技、舞蹈、武藝、說唱各種形體表演藝術,同場獻藝、互相觀摩,無疑對中國獨特的戲曲藝術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而元代在元雜劇中因為當時的戲劇藝人和雜技藝人同場獻藝,並在元代鼎盛成熟起來,研究者認為,「雜劇」所以有此名稱。
明清兩代雜技與舞蹈等傳統表演藝術很少在宮廷演出。清代雜技藝人進一步淪落江湖。但戲曲卻勃興起來,形成以武戲為主的繁榮景象。清代雜技藝人生活凄苦,在艱難的環境中,保持和發展了自己的藝術,「蹬技」和「古彩戲法」都有了新的創造,「耍壇子」、「劍、丹、丸、豆」系列幻術,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漢代百戲,指流行於兩漢的各類競技、雜耍、幻術以及樂舞、俳優戲和動物戲等。當時,並沒有「漢代百戲」的叫法,而是多半沿襲秦朝的稱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戲」、「角抵奇戲」、「角抵諸戲」、「角抵百戲」等。「漢代百戲」是東漢以後對上述不同藝術表演形式的統稱。由於百戲實際上是以雜技為主導的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串演,所以後人也習慣把百戲看成是今天雜技的前身。秦王朝大規模地將民間技藝集中於京城,並作為宮廷娛樂的一部分,極大地刺激了各種技藝的相互交流和水平的提高。而百戲真正的興盛,則是出現於西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還專門設立了統管宮廷宴饗時演出的倡優伎樂的機構------樂府。《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每破諸侯,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所得諸侯美人鍾鼓,以充入之」。以至咸陽「婦女倡優,數巨萬人;鍾鼓之樂,流漫無窮」。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國使節紛至沓來,帶來了西域幻術與方物,大大豐富了百戲內容,並與傳統的技藝相結合,推陳出新,使漢代百戲的表演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如今,在競技場上,我們可以看到類似漢代百戲的倒立、頂碗、雜耍、馴獸;在歌舞台上,我們可以看到漢代百戲中舞女們優美的舞姿和小丑詼諧的表演……
Ⅶ 京劇的表演藝術有什麼特色
京劇的表演藝術是在繼承和吸收各地方戲傳統表演藝術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的錘煉提高而形成的。戲曲是用歌舞的手段表現生活的藝術,因此,必然具有程式性。戲曲的表現手段唱、念、做、打都具有突出的程式性。程式是戲曲運用歌舞手段表現生活的一種獨特的表演技術格式,是戲曲塑造舞台形象的藝術語匯。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具有兩方面的含意。一是生活動作的規范化,是賦予表演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格式。關門開門、上馬坐車、坐轎登舟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每一個程式都有名稱,如吊毛、搶背、走邊、起霸等。程式的另一含意是生活動作的舞蹈化。戲曲的表演既要求具體真實,但又不是生活自然形態的照搬,必須按照美的原則予以提煉美化,使之成為節奏鮮明、格律嚴整的技術格式:唱腔的曲牌、板式,念白中的京白、韻白,做派中的功架身段,武打中的各種套子,以及喜怒哀樂種種感情的表現等等,皆按生活動作加以美化和節奏化,即舞蹈化。除表演之外,戲曲在劇本的形式、腳色行當、音樂唱腔、化妝服裝各方面皆有各自的程式。程式的普遍廣泛的運用,形成了戲曲既反映生活,又比生活更美的特色。戲曲是通過舞台表演的形式來反映生活的。然而生活是無限的,舞台的時間和空間卻是有限的。戲曲表現生活的時間跨度往往很大,牽扯的空間也是多空間的,只能在一定的舞台和兩三個小時內表現出來。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戲曲沒有採用以景分場的辦法,而是採用一種假定性辦法,與觀眾達成一種默契,把舞台上的時間空間,當作不固定的、自由流動的時間和空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舞台上的時間空間,完全由劇作家和演員予以假定,借觀眾的聯想,來完成藝術創造。這種解決藝術和生活的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戲曲的虛擬方法。虛擬的方法除了集中表現在時間空間的靈活性上,還表現在對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表現上,如對山川場景的表現、下雨刮風等自然現象、騎馬行舟等人物動作,原需附著實物的活動,均只用部分實物來表現,這都是虛擬的方法。這就是戲曲的虛擬性。程式性表演的基本方法就是虛擬。虛擬的方法使戲曲對生活的表現,具有神形兼備、更能揭示生活本質的特點。
Ⅷ 什麼叫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代表性的門類通常是音樂和舞蹈。有時將雜技、相聲、魔術等也劃入表演藝術。
1.音樂。
音樂是以聲音為物質媒介,以時間為存在方式並且訴諸聽覺的藝術。音樂不像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那樣,能夠直接提供空間性並且在時間中凝固不變,它在時間中展開並完成,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和流動性。同時,聲音對應於主體的聽覺器官,人們對音樂的把握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的。所以,音樂又稱聽覺藝術。
音樂以聲音為物質媒介,聲音的非造型、非語義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是一種抽象的非描寫的藝術。音樂不能夠描繪、造型、敘事和寫景,不能夠提供空間的視覺形象,也不能說明思想與概念,生活中大量的視覺形象也難以用聲音再現。但是,音樂卻擅長表現人的情感、情緒的狀態及運動過程。因此音樂主情而不主形,是情感的藝術。受表現媒介的制約,音樂表現的情感往往是微妙、復雜而寬泛的,甚至只是某種抽象的情緒本身。音樂形象是欣賞者心靈建構的高度自由的表象,帶有極大的抽象性、不確定性。
構成音樂組織的聲音,不是自然界中雜亂無章的噪音,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概括的有組織的樂音,是人類的直接創造物。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調式、調性、復調、曲式等,統稱為「音樂語言」。音樂家就是利用它們,創造無限豐富而又有感染力的情景氛圍,傳達某種情感的。
2.舞蹈。
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它通過有節奏、有組織和經過美化的流動性動作來表情達意。舞蹈表情、舞蹈動作、舞蹈構圖是舞蹈藝術的三要素。舞蹈表情運用舞蹈手段表現出人的各種情感,是構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觀眾進行欣賞,獲得共鳴的橋梁。舞蹈表情不僅指舞蹈者的面部表情,還包括了由人體各部分的協調一致、以及有節奏的動作、姿態和造型所傳達的情感。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經過藝術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富於鮮明節奏感和韻律感的人體動作,它來源於對人的各種生活或情感動作以及大自然各種運動形態的模擬,但又是對現實生活動作及大自然運動形態的提煉、凝聚與升華。在長期運用中,逐漸脫離了與生活的聯系而具有獨立的形式美價值。程式化和虛擬化是舞蹈動作的基本規定。程式化是舞蹈發展到較為成熟階段的產物,是遵循形式美法則而在實踐中完成的。如中國古典舞中的「串翻身」、「點步翻身」,芭蕾舞中的「空轉」和各種腳尖動作,均有嚴格的規范與程式。程式化豐富和提高了舞蹈動作的表現手段,使舞蹈動作顯得規范整齊,活潑自然,並較為穩定地傳達一定的情感意蘊,也有助於舞蹈風格的形成與穩定。虛擬化是以藝術的假定為前提的,它使舞蹈動作克服了再現性的成分而成為表現性動作。如《飛奪瀘定橋》中仰攀鐵索前進的動作,《洗衣歌》中藏族姑娘洗衣的動作,都是按虛擬原則設計的。舞蹈構圖是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間與時間內,對色、形、線等各個方面關系的合理布局,包括舞蹈隊形的變化形成的圖案和靜態造型形成的畫面。構圖是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對表現主題、創造意境、渲染氣氛和形象塑造均具有重要意義。上述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人物內在情緒和心靈貫穿起來,構成有機的藝術整體,從而實現「舞以宣情」的目的。
舞蹈以高度虛擬化和程式化的動作來表達情感,舞蹈情感不是直露的、寫實性的,而是含蓄的、寫意性的。具有某種朦朧、寬泛的色彩,這使舞蹈藝術境界具有某種空靈感與不確定性,有利於人們在觀賞舞蹈時拓展想像的空間,獲得較大的審美愉悅。
Ⅸ 什麼的表演藝術
什麼的表演藝術?
填空示例如下:
精湛的表演藝術
偉大的表演藝術
嚴謹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