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歐什麼藝術

歐什麼藝術

發布時間:2022-05-05 14:39:01

⑴ 歐洲藝術的主流是什麼

繪畫在帝國藝術特徵「古典主義」,十七八世紀時,不斷的經濟發展和殖民擴張,也同時注意到小亞細亞及巴爾干,故而興起「古希臘研究」熱潮,而當時的藝術家思想為:「藝術的理想絕不是在於個性的一點上,只有深得調和勻稱中庸之美的藝術,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此中庸之道的繪畫恰和革命時代顯示帝國威風的法國人相合,為政治、藝術相形影響的最佳佐證。強調完全拋棄個人的主觀情感,而以理智的、調和的書法為理想,以正確的素描為宗,色彩則被斥為感情用事的東西,作風和佛羅倫斯派接近。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新古典主義取代了羅馬藝術而占統治地位。這一時期的法國成為西方文化藝術的中心和西方近代美術主要流派的發源地,一些重要畫家均在法國產生,法國的藝術發展成為歐洲藝術的主流。

⑵ 歐洲藝術特點

歐洲曾以光輝燦爛的古代繪畫聞名於世,而從19世紀以來,又以色彩繽紛的現代派繪畫驚駭環球。特別是西歐,從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為代表的印象派出現後,流派日益紛繁,尤其令人矚目。法國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是大家公認的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時出現的有德國以凱爾希納為代表的表現主義。稍晚一點,畢加索為代表的主體主義、義大利卡拉·博喬尼等為代表的未來主義,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抽象主義,在瑞士首先出現的達達主義以及阿爾普、克利等人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等,流派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藝術運動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形成了萬態紛呈的局面。這些流派雖出現於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仍然綿綿不絕。首先,這些流派的創始者或骨幹畫家,在當代仍然活躍,並有佳作問世。如馬蒂斯、畢加索等人,在50年代,還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

十九世紀歐洲繪畫藝術的特點

1.派別

(1)浪漫派

19世紀浪漫主義的誕生是對當時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美術的一次革命。

浪漫主義以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為思想基礎。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傳達,喜歡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浪漫主義藝術以動態對抗靜止,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浪漫主義在題材上,多描寫獨特的性格,異國的情調,生活的悲劇,異常的事件,還往往從一些文學作品中尋找創作的題材。代表作有《美杜莎之笩》。

(2)現實派

現實派追求所謂超越現實的藝術效果,在室內布置中常採用異常的空間組織,曲面或具有流動弧形線型的界面,濃重的色彩,變幻莫測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傢具與設備,有時還以現代繪畫或雕塑來烘托超現實的室內環境氣氛。

(3)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代表作有梵谷的《向日葵》。

(4)後印象派

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的一種西方油畫流派。在十九世紀末,許多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他們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開始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系,認為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時,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

2.發展到19世紀印象派之後,在強調主觀精神、表現自我及形式探索等方面,大幅度突破傳統寫實的束縛。到了20世紀,各種流派紛呈,從強調形式到否定形式,從具象到抽象,出現了各持己見的諸種極端見解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eddfd01008xmv.html

⑶ 歐式風格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歐式風格,是一種來自於歐羅巴洲的風格。主要有法式風格,義大利風格,西班牙風格,英式風格,地中海風格,北歐風格等幾大流派。

所謂風格,是一種長久以來隨著文化的潮流形成的一種持續不斷,內容統一,有強烈的獨特性的文化潮流。歐式風格就是歐洲各國文化傳統所表達的強烈的文化內涵。

中文名
歐式
外文名
European style
分支
法式、義大利、西班牙
起源
埃及藝術
快速
導航
特徵

表現形式

發展

應用

傢具風格
畫技
歐式風格是整個歐洲文明的代名詞。它掌握了各種手段,有了成熟的思想,知道是什麼限制了對現實逼真的表達。這時,它以權威的手法表現真實。它篩選,摒棄,使其精煉。
特徵
歐式風格最早來源於埃及藝術,埃及的歷史起源被定位於公元前2850年左右。埃及的末代王朝君主克雷澳帕特拉(著名的埃及艷後)於公元前30年抵禦羅馬的入侵。之後,埃及文明和歐洲文明開始合源。其後,希臘藝術,羅馬藝術,拜占庭藝術,羅曼藝術,哥特藝術,構成了歐洲早期藝術風格,也就是中世紀藝術風格。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巴洛克藝術,洛可可風格,路易十六風格,亞當風格,督政府風格,帝國風格,王朝復辟時期風格,路易-菲利普風格,第二帝國風格構成了歐洲主要藝術風格。這個時期是歐式風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了,深受皇室家族的鍾愛。
後來,新藝術風格(ACT DECO)和裝飾派藝術風格成了新世界的主流。
表現形式
1、柱式的形成
多立克柱式 最早出現在希臘的波塞冬神廟,建於公元前460年。主要流行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多立克的性格特點是男性化,剛碩,雄健,柱頭簡潔,20個槽數,線腳少,體積感強。
愛奧尼克柱式最早在公元前432年建成的巴特農神廟中出現,主要流行於小亞細亞。愛奧尼克的性格特點是女性化,清秀,柔美,柱頭精巧,24個槽數,有多種曲面線腳,體積感弱。
科林斯柱式出現較晚,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末葉,它的柱頭是由忍冬草的葉片組成,宛如花籃,是愛奧尼克式柱式的變體。
除此之外,《建築十書》的作者,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提出一種托斯卡納柱式,文藝復興時期的阿爾貝蒂又增加了混合柱式。正確的認識和運用這五種柱式是歐洲建築藝術的基礎。
2、券拱技術和結構的形成
希臘的柱式主要功能是承重,而羅馬人發明了券拱牆,最終羅馬人用樑柱結構的形式去裝飾券拱牆,長期的實踐結果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券柱式建築語匯,柱的承重功能消失了,代之以裝飾功能。
拱和券(羅馬券)形成了,券柱式成了古羅馬建築的基本語匯。大理石建築,精湛的雕刻藝術性裝飾,馬賽克的鑲嵌藝術都是羅馬藝術的基 本特點

陰角線,羅馬柱,拱券
3、穹頂和帆拱的結合
獨特的拜占庭建築語匯,穹頂的平衡則是這種風格的第二特徵。從方形的構圖上舉起圓形的穹頂的技術來自於波斯建築,羅馬的萬神廟是這種構圖的典範。
4、形制與結構
哥特式建築的形制與結構是在羅馬建築基礎上完成的第二次結構藝術的飛躍。集十字拱,骨架券,雙圓心尖拱,尖券等做法和利用扶壁支撐拱頂側推力結構出現了。

⑷ 什麼是歐式風格

歐式風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為北歐、簡歐和傳統歐式。其中的田園風格於17世紀盛行歐洲,強調線形流動的變化,色彩華麗。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義為基礎,裝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織物、精美的地毯,精緻的法國壁掛,整個風格豪華、富麗,充滿強烈的動感效果。另一種是洛可可風格,其愛用輕快纖細的曲線裝飾,效果典雅、親切,歐洲的皇宮貴族都偏愛這個風格。
表現形式特色
1.羅馬柱 多力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希臘建築的基本柱子樣式,也是歐式建築及室內設計最顯著的特色。 2.陰角線 牆面和天花的交界線。 3.掛鏡線 固定在室內四周牆壁上部的水平木條,用來懸掛鏡框或畫幅等。 4.腰線 建築牆面上中部的水平橫線,主要起裝飾作用。 5.壁爐 在室內靠牆砌的生火取暖的設備。由於歐洲地處北半球偏北,氣溫較為寒冷。這是歐式風格較為顯著的特色。如,中國北方的炕,而南方沒有。 6.拱形或尖肋拱頂 在歐式的巴洛克和哥特風中較為常用。 7.梁托 梁與柱或牆的交接出常用的構件。 8.拱及拱券 門、門洞及窗經常會採用的形式。 9.頂部燈盤或者壁畫 中國也有頂部繪畫的習慣,但是不同的是,歐式風格中的繪畫多以基督教內容。而中國更多的是祥雲及吉祥圖案,宗教色彩相對較低。頂部造型常用藻井,拱頂,尖肋拱頂,穹頂。與中式的藻井方式不同的是歐式的藻井吊頂有更豐富的陰角線。某些歐式吊頂中也常用木材,如地中海和殖民風格中。 10.豐富的牆面裝飾線條或護牆板 在現代的室內設計中,考慮更多的經濟造價因素而常用牆紙代替。 11.地面 一般採用波打線及拼花進行豐富和美化,也常用實木地板拼花方式。一般都採用小幾何尺寸塊料進行拼接。 12.木材 常用胡桃木、櫻桃木以及櫸木為原料,中式則以紅木,檀木為主。

⑸ 什麼是歐式風格

1.歐式風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為北歐、簡歐和傳統歐式。其中的田園風格於17世紀盛行歐洲,強調線形流動的變化,色彩華麗。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義為基礎,裝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織物、精美的地毯,精緻的法國壁掛,整個風格豪華、富麗,充滿強烈的動感效果。另一種是洛可可風格,其愛用輕快纖細的曲線裝飾,效果典雅、親切,歐洲的皇宮貴族都偏愛這個風格。

2.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巴洛克藝術,洛可可風格,路易十六風格,亞當風格,督政府風格,帝國風格,王朝復辟時期風格,路易-菲利普風格,第二帝國風格構成了歐洲主要藝術風格。這個時期是歐式風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了,深受皇室家族的鍾愛。

後來,新藝術風格(ACT DECO)和裝飾派藝術風格成了新世界的主流。

3.應用:歐式風格多引用在別墅,會所和酒店的工程項目中。一般這類工程通過歐式風格來體現一種高貴,奢華,大氣等感覺;在一般住宅公寓項目中,也有常用歐式風格。這種一般追求歐式風格的浪漫,優雅氣質和生活的品質感;在國內裝飾裝修項目中,很多歐式風格得以提煉,而出現有簡歐風格的概念。

⑹ 歐洲建築藝術有哪些

歐洲建築藝術很多的,最有名的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義大利的 比薩斜塔,奧地利的黃金屋頂,還有瑞士琉森湖邊的廊橋,義大利威尼斯水城,,,,都是 古老的 藝術,這些地方我們2010年都去過的。。。。。。。。。,

⑺ 歐洲的藝術風格

答案有點多(轉載自網路)

奇天(成立於2006年)為您解答。

歐洲五大藝術風格分別為羅馬式風格、哥特式風格、文藝復興式風格,巴洛克式風格以及羅可可藝術風格。


羅馬式藝術風格 現在人們普遍所說的羅馬式建築,羅馬式花園,羅馬式畫風都是指歐洲在11~13世紀的藝術風格,主要泛及整個西歐和大部分中歐地區。 主要表現在建築,繪畫等主要藝術作品當中。其中因地域不同而又各有區別。 在建築方面,最典型的是教堂 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醉如痴境地,他們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建築外觀巨大、繁復,但裝飾簡單大方。最特別的是建築的屋頂,羅馬式風格建築的設計都是一拱頂為主,以石頭的曲線結構來覆蓋空間。看過《達芬奇的密碼》嗎?裡面提到的拱頂石就是建造拱頂最重要也是最後才放入的。 說到羅馬式建築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築中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認為藝術不應該獨立存在,每種藝術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為建築所創造。在這樣的觀念下。雕塑、繪畫都是臣服建築這個主體。常常運用杏型結構 在羅馬式風格影響下,雕塑家把作品創作得緊湊、復雜、色彩豐富。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風格.德意志的很具感染力;義大利的神聖;西班牙的很簡單。。 當時的繪畫風格多用象徵性的手法來表現活動或環境,不是很注重真實的表達。而更多的是表現人物,運用了誇張、變形等構圖,強調整體效果,突出細節。

哥特式藝術風格 起源和發展與11世紀和12世紀,由於社會的新階級-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不再為貴族所用。成為自由貿易者和手工藝製造者。隨著王權的限制,商業和城鎮開始發展起來。 其實在中世紀,宗教統治幾乎可以抗衡王權的威力,而那些神職人員可以說對建築物建造風格影響很大,他們成為了城市裡主要角色。而宗教資產也十分雄厚,主教和資產階級投資,建造更加宏偉的新教堂. 哥特式教堂中每一種構造元素都很高聳,尖細。就象指向天空的利劍,彷彿屋頂直通天堂。盡其所能的接近上帝,這就是哥特式建築千方百計想要實現的。 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聖母院了 哥特式教堂建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沒有實體牆壁,而是利用雕塑裝飾來追求輕佻飛揚,垂直的的風格。雕塑不再是臣服與建築,地位與前面提到的羅馬式建築中的雕塑提高了一個很高的檔次,而且創作的精細程度也是嘆為觀止的。 在哥特式藝術風潮盛行的時代,由於教堂沒有可供作畫的實體牆壁,所以,教堂壁畫在那個時期是幾乎看不到的。但是,民間的世俗壁畫依然存在,內容多是騎士和宮廷故事。 哥特式風格的繪畫表現出一派美好和諧,沒有痛苦和折磨的世界,顯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哥特式繪畫又被人評論為脫離現實的繪畫風格。 其實,當時大有發展的是一些次要藝術,比如:玻璃彩繪、掛毯等等。

文藝復興式藝術風格 起源於15世紀初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也是影響近現代藝術風格最明顯的一種藝術風格之一。 這個時期的建築雖相對來說沒有繪畫出彩,但是也可以說得上大有成就,大膽運用「透視法」就是在這個時期興起的。也就是這樣,藝術和實際工程融入一起,應該算得上是「設計」了吧。隨著這個觀念的產生,以前被稱為「工匠」的藝術家們變成了知識分子的身份,也許就是「設計師」的鼻祖。 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個偉大的人 為世界藝術節,科學界,文學界留下了大量寶貴的遺產。

巴洛克式藝術風格 巴洛克一詞原來意思是長得不好看的珍珠,指怪誕、扭曲的藝術作品。現在我們定義的是浪漫、愉悅、多彩多姿。 整個17實際至18世紀中葉,巴洛克式藝術席捲了整個歐洲,有些甚至到了拉丁美洲。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在當時以宗教思想為主的近代,它的出現確實違背了教會認同的審美法則,所以受到主流社會的不屑。 巴洛克強調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喜歡幻想,一引誘人的意識為目標,因此,它被稱為「天主教教堂」的藝術工具。其實當時天主教教會正竭力吸引異教徒重返天主。所以,必須可以展現其庄嚴、雄偉的氣派,激起信徒的信心。 巴洛克時期的雕塑藝術分兩種:一個是用來裝飾或者補充建築的,另一個是真正獨立存在的雕塑。 Gian Lorenzo Bernini就是此段時期傑出的巴洛克風格的設計雕塑大師 梵蒂岡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就是出自他設計 巴洛克式繪畫風格,為了達到一種特殊的效果,通常會幾種藝術風格同時運用,,藝術家可以從上到下根據視角的不同,設計出風格迥異的變化,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18世紀中期巴洛克藝術時期之後的洛可可時期,承續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法,直接運用於教堂的天花板上,創作的作品華麗,雄偉。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in也是這個時期繪畫巨匠,還有Pieter da Hoochvv、Jan Vermeer 米開朗基羅也創作過巴洛克風格的作品 17世紀宗教告誡人們:生命是脆弱的物質不過是過眼雲煙。這集中表現於《聖經》的《訓道篇》的一切皆虛空。光及死亡必然是17世紀道德思想的主軸。 歐洲藝術風格不僅僅只是這籠統的4個分類,多種多樣的文化造就了社會多彩多姿的藝術形式,供後人慢慢揣摩。世界多元化的發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珍惜每一種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風俗,那就是我們享用不盡的寶藏。

洛可可式藝術風格 洛可可(Rococo)藝術風格產生於法國18世紀。「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復合詞,意思是此風格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成為路易十五的情婦,被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紀法國藝術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經成為歐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國宮廷,把這種靡麗之風傳出國界,甚至傳到中國的圓明園。 洛可可風格是宮廷藝術,這種風格是由於當時一些不嚴格遵循法國古典主義法則的因素而產生的,它並不是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必然後果。它的遵循理論是「師法自然」。人們都在談論「師法自然」,但是,我們從現代角度去看,他們所謂的對自然的模仿只是讓自然服從於社會的心血來潮,而這個社會並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並且充滿著對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備。這時的藝術家們對貴族俯首帖耳,同時貴族階級又要求他們唯命是從。法國人的這一發明使教會中心真正轉向沙龍中心,而這時的沙龍已與過去不同,各種繪畫展覽都被稱之為「沙龍」。畫家、雕塑家、木刻家、銅板畫家、珠寶商、金銀器皿商、細木傢俱商、理發師、裁縫、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對洛可可這種在結構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礎上綻開的美艷之極的花朵趨之若鶩。在每個角落,在高談闊論的男子和楚楚動人的女子周圍,從木器、水晶器皿、糕點、大理石、地毯到陳列櫃及裡面的餐具,從四輪馬車到轎子,從前廳到卧室,洛可可風格無所不在。這是上流社會的藝術,它濫用著並且吸幹了藝術家們的殷勤,用竊來的愛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藝術家們的注意力。這種不斷向上攀緣的結構盡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輝,但它卻被禁錮在高雅文化周圍,漸漸地疏遠了其天然的源頭。令人遺憾的現象出現了:這種蜿蜒纏繞的曲線,限制了裝飾師們在空間中實現全面發展的自由,並且總是把它導向為使人難以擺脫的社交活動服務的軌道,而這種裝飾藝術正是順應這一需要才得以問世的,它成了王公貴族的俘虜。 洛可可藝術的靈魂式人物是繪畫大師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風、車把手、門的正面、首飾盒和瓷器上,可以說在任何地方,都繪制了牧歌式和田園曲式的愛情神話故事題材。布歇和藹可親,慷慨大方,注重享樂,受到男男女女的喜愛。他和自己的時代不斷地交換看法,詢問個人和這個時代應該做些什麼來愛這些男女,並獲得他們的熱愛。他因此獲得「皇家首席畫家」的稱號。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賞識的兩位藝術家:皮加爾和法爾科奈。 讓.巴蒂斯特·皮加爾(1714~1785)訪問過義大利,是爭取羅馬大獎——王家繪畫雕刻學院為優秀學生提供赴設在羅馬的法蘭西學院進修而設立的競賽獎,失敗之後自費去的,足見他對義大利藝術的嚮往。他在羅馬作的《系鞋帶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時,為他贏得進入王家繪畫雕刻學院成為院士的榮譽,而且以此稿完成的雲石像連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傳信的維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當作禮物贈給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他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為原型作寓意像的《妝扮友誼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愛神擁抱友誼之神》非常精彩,他把這位藝術保護人表現得既高貴又親切,既聰慧又迷人,他有別於同代雕刻家的地方是他也追求其它藝術風格,如在他去世前完成的《拔刺少女》,追隨希臘古風,為他一生的創作畫出句號。他的這一面,在其學生烏東的藝術中得到了發揚。 與皮加爾齊名且是對手的艾蒂安——莫里斯·法爾科奈(1716~1791),也和皮加爾一樣出自讓-巴蒂斯特·勒穆瓦納門下,也在羅馬大獎爭奪中敗陣。但他安心留在法國而未赴義大利「朝聖」。他終於成為洛可可雕刻最傑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曾受命於蓬帕杜夫人,領導了著名的賽夫里陶瓷工廠,又接受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委託作《彼得大帝騎馬像》。 法爾科奈的靈氣和秀氣,無人可及,他把法蘭西雕刻的優雅柔美風格推到了頂點。他鑿下的年輕女性,個個都是嬌小玲瓏,苗條婀娜,風流嫵媚,充分體現法蘭西的品格,而且她們不再是吉拉東的寧芙,雖然嬌美卻尚不許凡人觸動,而是以玉溫香馨的青春之體在邀人愛憐了。法爾科奈的作品不但造型生動,而且人物情態豐富細膩。蓬帕杜夫人的時代造就了他。 洛可可風格是宮廷藝術,它起源於上層社會的需要。大部分製造這種藝術品的工匠在個人生活中是與它完全無緣的。比如塞夫里皇家瓷廠的瓷器,被用於國家的社交場合,就像今天的英國皇家將它們用於歡迎來訪的外國元首的國宴上。洛可可裝飾風格本身就成為這種盛宴場合的特色。塞夫里瓷器的設計由國王親派的法爾科奈、布歇等藝術家完成,具體製作的工匠們沒有錢也不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好趕時髦、朝三暮四的貴族使用。 這種製造和消費特有循環圈,促成了貴族互相攀比的風氣和設計走向極端奢華的兩種現象。18世紀堪稱是馬車的黃金時代,達官貴族都擁有代表自己權勢和等級的馬車,相互攀比、競相爭艷。具體表現為:選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骨架,馬車的款式奇異,以曲線居多,紋樣多以植物為主,穿插一些優美神話故事為題材的裝飾畫,色調常以紅、黃為主,再以金色統一整體,以昂貴的造價獲得華麗氣氛。這充分顯示出貴族的審美情趣,同時,我們也為匠師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而贊嘆不已。 我們從現代的角度審視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應該說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歡豪華風格者的代表人和組織者,有「眾望所歸」的特徵。所以,才有洛可可風格作品出現後在貴族引起「共鳴」的時尚。也可以說,貴族們崇尚華麗的風氣,誘發了洛可可藝術。當時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無不熱心並親自參加工藝活動,以至於這些舉動有的達到令人譏笑和荒誕不經的地步。16世紀,當衰敗的瓦盧瓦王的國王查理九世答應送給西班牙國王一支他親自製作的槍時,那位西班牙大使為之驚詫不已。18世紀,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成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無暇顧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潛心鑽研的是鍾和鎖的奧秘。在這兩例中我們似乎瞥見了那些把命運強加於他們身上的角色不相適應的悲劇性人們。這些人在體力勞動中發現了一個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這對於不理朝政的帝王來說卻是不祥之兆。 風靡一時的奇想多變的洛可可風格隨著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終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婦杜巴利夫人倡導的新古典主義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風格的璀璨之處,自有它超時代藝術生命力所在,現代人都公認它是19世紀下葉新藝術運動的前奏。而那些倖存的藝術精品,至今還散發著光芒,並向人們述說著那個歲月的時尚和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歐什麼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