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

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

發布時間:2022-03-04 01:34:05

㈠ 托爾斯泰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哪些地方

托爾斯泰在藝術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我以為,最突出的一點,是他確立了對人的「瞬間分析」的觀念。他認為,對人的觀察與描寫僅以個體為單位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個人在此瞬間和彼瞬間是並不相同的。而且,在某一個瞬間的人,其心靈世界也還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的、流動的系統。例如,我們前面舉出的安娜同卡列寧在火車站見面的描寫,那就是一個「瞬間」,在這個瞬問,包含著人類感情生活中永遠會存在、而且會不斷重現的典型形態。托爾斯泰關於「瞬間分析」這一觀念的形成,同基督教有關。基督教義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本性的惡往往在一閃念中流露出來。真正的基督徒應該正視閃念中的惡。例如我們前面講到過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抓住偷梨一事所作的長篇懺悔。但托爾斯泰對人的理解比奧古斯丁豐富得多,也樂觀得多。他認為,人在瞬間的善惡交錯中能夠接近上帝。在這一點上,也顯示出他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區別。

托爾斯泰在青年時代的第一部作品《幼年》的一開篇就顯示了這種過人的才能:尼考連卡睡得正甜,被家庭教師打蒼蠅的聲音吵醒了,死蒼蠅恰好落在他的頭上。這是多麼不愉快啊!「就算是我小吧!」尼考連卡不只因為甜夢被吵醒了,更重要的是他覺得卡爾勒故意欺侮他,因為他小,「為什麼他不在伏洛佳床邊打蒼蠅呢?」問題本身多少有點專橫——卡爾勒在他床邊打蒼蠅是因為蒼蠅落在了他的床邊,然而一種內在的不愉快,使他感到自己的邏輯是強有力的,他為自己的邏輯所折服,愈加相信卡爾勒是故意折磨他,「他明明知道他弄醒了我,驚駭了我,但他裝作好像沒有注意到……」。從10歲孩童心靈里剛剛萌發出來的自尊意識是多麼倔強阿,於是一切表象都在他的眼睛裡發出了變異:平常那麼好的老頭兒(卡爾勒)變得極其討厭,連同他戴的壓發帽、穗子「都是多麼討厭!」卡爾勒呢?當然不知道尼考連卡內心的神聖的憤怒,他用善良的聲音呼喊尼考連卡起床,尼考連卡裝睡不理他,於是卡爾勒開始搔他的腳後跟。尼考連卡內心依然很憤怒,但又禁不住要笑出聲來,他滿眼淚水,不知是哭出來的還是笑出來的。他竭力要維持住自己內心的「神聖的憤怒」,但鑽心的癢癢使他又在笑。「卡爾勒!」他神經幾乎錯亂了,眼淚汪汪地叫著。卡爾勒看著他的眼淚,詫異了,然而善良的老頭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是「罪魁禍首」。他於是問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噩夢。尼考連卡望著卡爾勒那「善良的德國人的臉」,聽他竭力在猜測是什麼噩夢的那些關切的話語,他突然意識到,這個老頭兒是多麼善良呵!甚至他的壓發帽、帽上的穗子都變得好看多了。他想起對他的詛咒,心裡不禁覺得難為情,於是眼淚流得更多了。為了不使卡爾勒難過,尼考連卡開始撒謊,說他夢見媽媽死了。卡爾勒是那麼相信他,柔聲細語安慰他,這樣,尼考連卡流的淚更多了。「我似乎覺得我真做了那個可怕的夢,而流淚不是由於先前的原因了。」請看,這一段細節中有多少戲劇性的「轉折:

1.從自尊受辱的感覺到被愛時的心境(自愛到愛人);

2.從討厭卡爾勒連同他的帽子到喜歡卡爾勒連同他的帽子;

3.從編造夢境到相信真的做了夢(幻想與真實的混淆)。

整個心理流動過程充滿了偶然性,然而這些偶然性又是善良而敏感的童心的必然反映。它是富於個性的,又是極其真實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早注意到托爾斯泰的這種才能。在青年托爾斯泰發表他的處女作《童年》時,車爾尼雪夫斯基就指出:作者具有洞察人類心靈隱秘進程的驚人的能力,「……托爾斯泰伯爵最感興趣的是心理過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規律,用特定的術語來說,就是心靈的辯證法」。「人類心靈的知識是他的才華的基本力量。

托爾斯泰不僅洞悉瞬間的內心世界流動的隱秘過程(就像微積分數學所表述的血dt時間內走過的ds,而且意識到這種流動的意識是多層次的。表情與內心、表層意識與內層意識、內層意識與深層意識之間交互作用,形成瞬間意識活動的四度空間。例如,列文第一次向吉提求婚前後,吉提內心活動的變化:

在飯後,一直到晚會開始,吉提感覺著一種近乎青年人初臨戰場的感覺。她的心臟猛烈地跳動,她的思路飄忽不定了……她感覺到他們兩人第一次會見的這個晚上將會是她一生的決定點。她心裡盡在想像他們,有時各自分開,有時兩人一起。當她默想過去的時候,她帶著快樂,帶著柔情逗留在她和列文的關系的回憶里。幼年時代和列文同她死了的哥哥的友情的回憶,給予了她和列文的關系一種特殊的詩的魅力。她確信他愛她,這種愛情是使她覺得榮幸和歡終摻雜著一些局促不安的成分,雖然他溫文爾雅到了極點,到底好像有點什麼虛偽的地方——不是在渥倫斯基,他是非常單純和可愛的,而是在她自己;然而她對於列文卻覺得自己是完全直爽和坦白。但是在另一方面,她一想到將來她和渥倫斯基在一起,燦爛的幸福的遠景就立刻展在她的眼前;和列文在一起,未來卻似乎蒙上一層迷霧。

當她走上樓去穿晚禮服,照著鏡子的時候,她快樂地注意到了這是她的一個最得意的日子,而且她具有為了應付迫在眼前的事情她所需要的全部力量。她意識到她外表的平靜和她動作的從容優雅。

在七點半鍾,她剛走下客廳,僕人就報道,「康斯坦丁·德米特里奇·列文」。公爵夫人還在她自己的房間里,公爵也還沒有進來。「果然這樣」,吉提想,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到她心上來了。當她照鏡子的時候,她被自己臉色的蒼白所驚駭了。

那一瞬間,她深信不疑他是故意早來,在她還是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來向她求婚。到這時整個的事情才第一次向她顯現出來不同的完全新的意義。到這時她才覺察到問題不只是影響她——和誰她才會幸福,她愛誰——而且那一瞬間她還得傷害一個她所喜歡的男子。而且是殘酷地傷害他……為什麼呢?因為他,這可愛的人愛她,戀著她。但是沒有法子想,事情不得不那樣,事情一定要那樣。

「我的天!我真要親口對他說嗎?」她想。「我對他說什麼呢?難道我能告訴他我不愛他嗎?那是謊話。我對他說什麼好呢?說我愛上別的人嗎?不,那是不行的!我要跑開,我要跑開。」

她已經到了門口,當她聽見他的腳步聲的時候。「不!這是不誠實的。我有什麼好怕的?我並沒有做錯事。要怎樣就怎樣吧,我要說真話。而且和他,不會感到不安的。他來了!」她自言自語,看見了他的強壯的、羞怯的身姿,和他那雙緊盯著她的閃耀的眼睛。她直對他的臉看著。像是在求他饒恕,她把手伸給他。

對於下列文進來前後的這一段時間里,吉提的瞬間心理活動可簡列為下表:

對這兩個愛她的男子,吉提在理性層面上(表層)分不清誰優誰劣,她覺得他們都是很好的。但在情感上總覺得渥倫斯基更富有男性的魅力,這種魅力使吉提感到同握在一起生活會是幸福的、燦爛的,而同笨拙、羞怯的列文在一起,卻沒有這種誘惑力。正是這種感覺支配吉提拒絕了列文,而期待著與握的結合。但這少女的意識的深層隱約地還有一些自己也說不清的感覺:對於列文進來前後的這一段時間里,吉提的瞬間心理活動可簡列為下表:和列文在一起是寧靜而愉快的,握倫斯基卻使她感到局促。前者使她在拒絕列文前一度從深層升到內層,因此她感到痛苦,但同握倫斯基在一起的局促感始終隱遁在內心深淵里。直到握倫斯基拋棄她以後,吉提才弄明白這種局促感意味著什麼:握倫斯基對她的愛及她對他的愛都未達到靈犀相通的地步,它們之間還有隔膜,而她同列文的愛情卻恰好相反。

作為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勃朗峰」,列夫·托爾斯泰對人類心靈的藝術揭示起碼有以下意義:

第一,推進了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不僅是在家庭、愛情。友誼等日常生活的范疇,而且在對祖國、人民、戰爭……等方面的心理活動的奧秘,托爾斯泰都有傑出的貢獻。他揭示的許多心理活動的過程具有驚人的准確性和深刻性,至今仍是心理科學家們興味盎然的研究課題。

第二,改變了小說的結構形式,即由閉鎖式(有頭有尾)變成開放式,風格上的散文化進一步擴大了小說表現生活的能力。

第三,開創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多種藝術手法,如動態的肖像描寫、環境描寫、人物的瞬間心理揭示、獨特的「內心獨自」等等。

㈡ 托爾斯泰的創作藝術是怎樣的

托爾斯泰的藝術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廣度,創造了史詩體小說。如《戰爭與和平》那樣的巨著,再現了整整一個時代,氣勢磅礴,場面廣闊,人物眾多(500以上)。歷史的事實融合著藝術的虛構,奔放的筆觸糅合著細膩的描寫;在巨幅的群像中顯現出個人的面貌,於史詩的庄嚴肅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獨白,變化萬千,蔚為奇觀。他善於駕馭多線索的結構,千頭萬緒,銜接得天衣無縫;又能突破小說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活那樣無始無終。然而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宏觀世界,而且在於刻畫微觀世界。他洞察人內心的奧秘,在世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致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系之中。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它突出表現在性格塑造上。他總是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占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態。他不隱諱心愛人物的缺點,不粉飾,不誇張或不理想化,總是藉助真實客觀的描寫,展示其本來面目,從而於平凡中見偉大,或者相反,於平凡的現象中顯示其可怕。他還善於描繪性格的發展和變化,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

㈢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最大的藝術魅力是什麼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的特點:
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在於刻畫微觀世界。他洞察人的內心的奧秘,在世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致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系之中。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的,它突出表現在性格塑造上。他總是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占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態。他不隱諱心愛人物的缺點,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閃現的微光。他不粉飾,不誇張,不理想化或漫畫化,總是藉助真實客觀的描寫,展示其本來面目,從而於平凡中見偉大,或者相反,於平凡的現象中顯示其可怕。

㈣ 托爾斯泰的風格特點是怎樣的

格的發展和變化,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

托爾斯泰的風格主要特點是樸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確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或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他雖然在藝術上要求嚴格,像《戰爭與和平》就7易其稿,卻不單純以技巧取勝,不追求形式上的精緻,也不迴避冗長的復合句,而只尋求最大的表現力。晚年,他的藝術有顯著的變化。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簡潔,不寫感受的整個過程,只寫心理過程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環節;有時採取戲劇的方法,通過行動和對白來表現。不寫性格的順序發展過程,而寫突然事故引起的決定性轉變。在結構上,為了表現人物的醒悟,常常採用倒敘的方法;為了集中,長篇小說也不再多用線索,而用單線索逐漸展開的方式。在語言上,則力求質朴洗練和淺顯易懂,接近民間故事。

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從19世紀60年代起,他的作品開始在英、德等國翻譯出版。70~80年代之交以《戰爭與和平》的法譯本出版獲得國際上第一流作家的聲譽,成為當時歐美「俄國熱」的主要對象。

80~90年代法、英等國最早論述他的評論家,都承認他的現實主義創作對自己國家文學的振興作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長的進步作家法朗士、羅曼·羅蘭、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德萊塞、蕭伯納、高爾斯華綏以及其他歐美作家和亞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中國,1900年就出現評價他的文字,1907年評介過他的「宗教小說」(《主與仆》及民間故事)。1913年、1917年先後有《復活》(易名《心獄》)和《安娜·卡列尼娜》(易名《安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譯本。

「五四」前後,托爾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譯成中文。抗戰期間分別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揚翻譯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托爾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譯出版,而且根據原文翻譯,不少名著都有幾種不同的譯本。

㈤ 什麼是托爾斯泰在藝術描寫上的心靈辯證法

托爾斯泰善於通過描寫心理變化的過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變;他最感興趣的是這種心理過程本身,是這種過程的形態和規律;它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樣轉變成另外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動形態的多樣性與內在聯系。這就是車爾尼雪夫斯基評價托爾斯泰心理描寫技巧時所說的心靈辯證法。

「心靈辯證法」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評價托爾斯泰心理描寫技巧時提出的,這是托爾斯泰的心理 《復活》描寫不同於其他心理描寫大師的突出特點。托爾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寫是非常著名的,他善於深入人物的內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一絲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變化或劇烈轉變的全過程,洞察人的內心的奧秘,刻畫微觀世界,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致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互相和諧的聯系之中,充分展示人物從一種思想感情向另一種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轉變的「心靈辯證法」。 如《復活》中聶赫留朵夫每一次反思,幾乎都是這種「心靈辯證法」的全過程的細膩展示。

《安娜·卡列寧娜》是作家這種「心靈辯證法」的大展現和大匯合。在這部偉大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每一個主要人物的心理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卡列寧從安然平靜的家庭生活忽然陷入妻子與他人私通的尷尬境地後,他內心世界的復雜狀況;伏倫斯基一旦與安娜相遇,他整個生活、事業、前程、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變化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列文在他追求吉蒂失敗,到他終於求婚成功,又結婚成家、生兒育子的過程中,在他力圖把他的農場辦得出類拔萃,而又處處遇到種種和自己理想相左的困難並極力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在他苦思冥想,探索人生真諦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復雜的內心活動;吉蒂從她最初迷戀伏倫斯基到她成為列文愛妻的艱巨經歷中所體驗的心理發展,……都是托爾斯泰這種「心靈辯證法」的妙筆。而《安娜·卡列寧娜》中最為激動人心的心理描寫,莫過於安娜·卡列寧娜本人的心理發展和變化。

㈥ 托爾斯泰的藝術觀是什麼

|問題詳情>>2012-09-13 「只要作者所體驗的感情傳染了觀眾和聽眾,這就是藝術」,托爾斯泰主要從感情的竭誠性、傳染性和宗教性等方面切磋感情作為藝術的本質。本文重點解讀了托爾斯泰上述觀點,並指出此中某些觀點對中國現代文藝理論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宏觀世界,並且在於描畫微觀世界。他洞察人的心裡的奧秘,活著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詳實地描述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切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調和的聯系當中。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它突出表現在性格塑造上。他總是照實地描述人物心裡的多面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占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況。他不忌諱心愛人物的缺點,也不窒息所揭穿的人物心中閃現的微光。他不點綴,不誇張,不理想化或漫畫化,總是藉助真實客觀的描述,揭示其本來面貌,從而於通俗中見偉大,或相反,於通俗的現象中顯示其恐怖。他還善於描畫性格的發展和改變,自然渾成而不露斤斧痕跡。托爾斯泰的氣勢氣派主要特點是朴實。他力求最充分最確切地反應糊口的真實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以,他固然在藝術上要求嚴格,象《戰爭與和平》就七易其稿,卻不純真以技巧取勝,不追求形式上的精緻,也不躲避煩復的復合句,而只追求最大的表現力。晚年,他的藝術有顯著的改變。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精練,不寫感受的整個過程,只寫心理過程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環節;有時採取戲劇的體式格局,經由過程行動和對白來表現。不寫性格的挨次發展過程,而寫突然變亂引發的決定性改變。在結構上,為了表現人物的醒悟,常常採取倒敘的體式格局;為了集中,長篇小說也不再用多線索,而用單線索逐步睜開的體式格局。在說話上,則力求樸素精練和淺近易懂,接近民間故事。 我來回答匿名

㈦ 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托爾斯泰藝術論)書評

托爾斯泰認為:「藝術的感染的深淺決定於下列三個條件:(1)所傳達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獨特性。(2)這種感情的傳達有多麼清晰。(3)藝術家真摯程度如何,換言之,藝術家自己體驗他所傳達的那種感情的力量如何。」

㈧ 托爾斯泰。是什麼藝術家

文學藝術家呀

㈨ 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

你想問什麼?什麼是藝術?
嗯~?官方解釋:藝術是技術的升華。
我覺得藝術是自己對一件事的熱愛和認真,生活的好,人生就可以是一種藝術。

㈩ 列夫·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

《什麼是藝術》是2011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沃特伯格,本書將帶給你大師們的趣味詮釋,從紀元前的柏拉圖開始,歷經休謨、黑格爾,直到杜威、海德格爾、丹托等哲學大師,以他們的獨特視角,為你呈現關於什麼是藝術的精彩論述。

閱讀全文

與托爾斯泰什麼是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