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作品的藝術特色指的是什麼
影視藝術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最終由聲音、畫面等多媒體元素組成,具備了其藝術特性。例如影視藝術畫面的符號性、鏡頭元素、造型元素和場面調度;聲音中的人聲、音響、音樂和音畫;另外還有個就是由聲音和畫面共同組成的蒙太奇。在無聲影視中它們沒有聲音效果,而且畫面的某些特性也不全,比如場面調度,當時技術限制在場面調度方面要求很低。
我們有種感覺,很多事情在我們記憶中只是過眼雲煙,其實這些過眼雲煙的場景即可說成是我們的印象畫面,也可以說成是影視畫面。因為影視畫面是對人類生活的再現,無論是我們的記憶還是曾經的歷史,他們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類。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影視畫面存在與否的問題。
就像哲學上的意識與物質一樣,第一性永遠是個爭論無休的話題。前面我們有說印象畫面可以理解成影視畫面,它們雖然作用於我們的意識,但是真正存在嗎?在我們視覺作用下那些畫面出現後,他們是沒有物質元素的,也就是說影視畫面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一種記憶手段而已,至於記憶手段要怎麼去實現那可以用科技來衡量。影視在記憶人類社會生活的同時被劃分到藝術領域後,它所記憶的那些現實映象被稱為特殊的藝術符號。它是一種能夠超越現實的現實,就像現在拍的電影電視都能憑空捏造一樣。
還有一種情況叫印象嵌套。比如那些影視作品中那些人物回憶的畫面,還有就是穿越時空之類的。在最原始的《西遊記》中是事件從頭到尾放映,可以說成順序,而在後來改版的《西遊記》中卻以倒序來放映,在倒序放映時就不得不用印象嵌套;再者時空穿越類的,比如新版的《神話》,先現代後古代,而在陳述古代的同時又嵌入現代,這可以說成是錯落有致。《神話》從剛開始的現代出場再返回到古代時,欣賞者本以為那是一個回憶的過程,但是導演卻用的古代陳述,並不是他們回憶的過程,當然這點只有在結尾時大家才看出來,因為那部影視作品敘述了兩千年時才得以見證它的模式並不像其他穿越作品那樣用倒序進行的。
影視畫面的鏡頭元素包括有長、中、短景的取景問題,另外還有很多素材也包含其中,比如那些鏡架、燈光以及那些參與對調的設計人員都可以歸類的鏡頭元素。
感觸較深的就是走秀。湖南電視台是近年國家興起的最有熱度的走秀欄目,有我們熟悉的超女、快男快女等等。而這些走型後都需要鏡頭元素,不能只是光憑那幾件「原始」類型的服裝就可以紅遍大江南北。在這些走型後的走秀節目中鏡頭元素尤其重要。從剛舉辦始它們先做好宣傳力度,然後再聘用燈光等設計師架構舞台,最後再由參賽選手上場為欄目增光添彩,在這些程序的執行過程中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要爭取到最佳的鏡頭元素。有很多人說這些都不是屬於影視,但它們屬於藝術是肯定沒錯的,既然都是藝術那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鏡頭元素只不過是影視藝術中畫面所追求的另一獨到元素罷了。
再者取景的問題也是鏡頭元素的要點。比如那些燈光師和攝影師他們在取景時是有距離要求的,該取長景時絕不會怕沒有物理設備那用簡短線材,取短景時絕不會擔心遭人嘔吐而cut。見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在看那些拍戲的後台花絮時會有很多搞笑的地方,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該考慮的是這些鏡頭的剪輯交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像一個畫面就是一張影像,他們所播放的每一秒鍾的那二十四張畫面是通過無數人力、勞力、物力合資而成的。僅一個鏡頭元素就會這么讓人費勞費心,那麼其他的元素呢?
造型元素也是我們數之不盡、藝術家們用之不竭的資源。偶像劇《終極一班》、《終極一家》這樣的系列的最終走型就是以偶像人特的造型為主。大多數時候觀眾欣賞影片並不是看影片如何,他們看的是演員名聲,隨便找一部很垃圾的影片讓周傑倫去改編也能在影視界引起軒然大波,這就是當今天影視藝術的跟風潮流,如此這般盜版也數不勝數,本來一篇很爛的影片非要拍十來次後來卻越拍越爛,這就是當今影視藝術的「不朽」傑作;原本讓人熟悉的歷史劇也被糊弄得面目全非,這就是當今影視藝術的「創新」。在脫離造型元素的影視作品沒有從表象上去被觀眾認可,是永遠做不到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再現的,它就是一個植物人,沒有意識,未經雕刻的朽木。有一類影片是可以脫離造型元素這一項的,那就偷拍。在新聞聯播上的那些監控除了向人反映一個社會事實外沒有任何的影視藝術作品內涵。
在綜合上面所述的所有元素後還是不能構成一部具有獨特畫面的影片,因為他們缺少一個環境,缺少一個包裝他們的東西迪個東西就是所謂的場景。場景在應用時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調度。此「調度」非彼「調度」,此調度講的是場景該調整的度數,可以說成是微調的參數,而並非公司員工間的分配問題。前面有說場景只是包裝其他的畫面元素,它就像一個可變容器,而這個容器更形象地可以放在三維坐標系中去理解,有長寬高,場景調度就是對其長寬高進行調整的過程
B. 所謂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是指那些方面
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簡單地來說,就是作者在文章的主旨,結構,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獨特之處,是別的作家所沒有的,並且在作者的文章中比較突出的一些地方.
比如: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
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特徵。作品為我們塑造了阿Q、孔乙已這些鮮明、獨特的藝術典型。在未庄、魯鎮這種生活環境里,正是半殖民地社會中國農村的縮影,階段關系錯綜復雜,階級矛盾和階級壓迫極為突出。盤踞在未庄的趙、錢兩家地主及爪牙地保是剝削者、吃人者。阿Q、王胡和吳媽是被剝削者,他們之間形成尖銳的階級對立。正是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寫出了阿Q的落後和不覺悟,他蒙受種種壓榨和欺凌,又無力反抗,只好用精神勝利法自寬自解,於是漸漸形成阿Q性格。孔乙已也是在封建教育制度的殘害下形成了他窮酸、迂腐的性格。阿Q、孔乙已等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藝術的概括力和歷史的真實性,因此具有深廣的社會意義。 在人物塑造上採用生動的細節描寫,「畫眼睛」的方法、白描、漫畫的筆法,使人物生動、真切,個性鮮明。
結構章法民族化.。《阿Q正傳》以敘述人物「行狀「為主,故事連貫單純,有頭有尾,具有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的章回體及傳記文學的特點。《孔乙己》則以一個酒店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通過對孔乙己在酒店兩次喝酒情景的描寫,表現深受封建思想文化毒害而窮困潦倒的讀書人的悲慘生活。結構上既吸收民族傳統章回小說的特點,又吸收西方小說結構上截取生活片段的特點,創造了現代小說的民族新形式。
以戲劇的手法表現悲劇的內容,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結合統一。《阿 Q 正傳》、《孔乙己》都描寫了時代的悲劇,在表現上又充溢著喜劇色彩。
C. 小說的藝術特色主要指哪幾個方面
藝術特色: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
小說:
1、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4、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5、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D. 詩歌藝術特色有哪些
這個范圍很廣的,以《詩經》為例,《詩經》的藝術特點有:
一、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
《詩經》中的詩大多是人民的集體創作,來自廣大的地區和階層,展示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的生活,為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傳統。
二、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
①樸素自然的風格。詩人善於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體的描繪事物特徵,如實反映現實生活
②賦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賦、比、興這三種藝術表現手法,對後世詩歌影響深遠,成為中國詩歌民族風格的重要特徵。
三、形式特徵
①基本上是四言體詩歌。一句兩拍,句式整齊,顯示了一種韻律美。
②多重章疊句,反復迴旋。
③用韻自然而富有變化。
④語匯豐富,用詞鮮明生動而富有形象性。
E. 小說藝術特色包括什麼
小說藝術特色包括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小說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F. 老舍作品的藝術特點有哪幾點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個藝術特色:
一、語言幽默。
老舍開始創作時,抱有"不管是誰與什麼吧,反正要寫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樣寫〈趙子曰〉》)的態度。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幽默諷刺的筆調。他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還有"幽默大師"、"笑匠"之稱。他的早期作品中夾雜一些純粹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義的穿插。他那"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的性格,使他的諷刺,缺乏魯迅的冷峻和鋒利,更多一些溫情和輕松,由此形成他的獨特的幽默風格。從30年代中期起隨著對於國家的災難和生活的嚴酷有了更多的體驗,老舍的筆調變得激憤嚴肅起來,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調,為人稱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中,仍然經常出現機智俏皮的語言,將嬉笑怒罵融合在一起的筆墨,使人發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時還會催人淚下,或者發人深思。後期作品中,作家讓不少人物笑著向昨天告別。所有這些,都具有一種內在的妙趣——升華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三、題旨鮮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比如五卅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日戰爭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於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後,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寫於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後期作品強烈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於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於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四、語言通俗。
"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作家,廢棄了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採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造便於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為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湊合過於歐化的學生腔的毛病;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了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他很好地解決了語文脫節的問題。在語言的准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為作家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為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徵的。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了文學創作的范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範例。
老舍的創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於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系。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眾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因此較早地突破了新文學只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為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後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再加上規范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於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後起者的仿效。
G. 藝術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的基本特徵有形象性 情感性 主體性等
形象性是指藝術總是以某種形象呈現出來 ,如繪畫是用線條 色彩 構圖構成的圖形的形象 ,音樂是用旋律 節奏 音色等構成的聲音的形象 。
情感性是指藝術品常常飽含情感 ,同時創作藝術 ,欣賞藝術也都常常伴隨強烈情感 與自然科學的冷靜理性不同。
主體性是指藝術品常常體現創作者的想法 ,理想等 是主觀性的 ,不是客觀的 藝術能夠表現現實所沒有的東西 ,相對人們在客觀現實受到的各種束縛 ,人們在藝術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