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巴黎地鐵入口哪裡體現新藝術

巴黎地鐵入口哪裡體現新藝術

發布時間:2022-05-08 21:37:57

A. 巴黎地鐵站是哪位建築師的代表作

不知道你是不是問車站出入口的設計
車站新藝術(Art Nouveau)樣式出入口系由建築師吉馬赫(Hector Guimard)設計製造

B. 巴黎地鐵的入口設計

圖片是的巴黎第一批地鐵的入站口,有兩個蛇頭組成的。比較高,易於辨識,很拍上面寫metropolitain,就是地鐵的意思。蛇頭象徵生命,像未有見過這種新事物的人拋出橄欖枝。現在新的地鐵,有藍色的標志,很清楚。像水晶宮一樣,巴黎地鐵入口是由可互換的預制鑄鐵和玻璃構件建造而成。吉瑪德創造了地鐵入口系統,它與法國古典文化的主流鑒賞力背道而馳。吉瑪德的地鐵入口體系就像某些有組織的示威一夜間出現在巴黎的街頭,其復雜的鑄鐵「觸角」從地下迷宮中冒了出來,支撐起柵欄、藤架、指示地圖、照明裝置和玻璃天棚
建築師:赫克多�6�1吉瑪德Hector Guimard
位置:法國巴黎
時間:公元1899年至1905年
建築類型:輕軌高速交通站
建築方法:鐵、玻璃
氣候類型:溫和氣候
建築環境:城市
建築風格:新藝術主義
描述:優美的組織形式 http://www.ourbuild.com/decorate/news/6645.html

C. 新藝術運動直線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法國(2004名詞解釋)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個中心:巴黎和南錫南錫集中在傢具設計上,巴黎包羅萬象,包括三個組織,分別是新藝術之家,現代 之家,六人集團。風格特點:1.強調手工藝,反對機械化和工業化。2.完全放棄傳統裝飾風格,開創自然裝飾風格。3.倡導自然裝飾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和平面,突出表現曲線和有機形態。4.裝飾上,受東方風格影響,尤其是日本浮世繪的影響。代表人物及作品:吉馬德,代表作品是巴黎地鐵站入口。比利時亨利·凡·德·威爾德維克多·霍塔 西班牙安東尼·高迪三個階段:阿拉伯摩爾風格、新哥特和新藝術混合風格、有機風格。代表作品:居里公園、巴特羅公寓、米拉公寓、聖家族大教堂。 英國——「格拉斯哥四人」風格特點:主張直線和簡單的幾何造型,講究黑白等中性色,與「新藝術運動」主張的自然主義的曲線和 有機形態相去甚遠。代表人物及作品:馬金托什(2009名詞解釋),代表作品是高靠背椅,被稱為「高直風格」。德國——「青年風格」 (2008名詞解釋)風格特點:初期,與「新藝術運動」風格相似,反對工業化和機械化,主張自然主義的曲線和有機形態;後期,與奧地利「分離派」風格相似,主張直線和簡單幾何形,強調功能第一。代表人物及作品:彼得·貝倫斯的主要貢獻:1.在工業產品方面,為AEG公司設計了台燈、電風扇、電水壺等,其功能良好、形式簡單、利於批量生產。2.在建築方面,為AEG公司設計了透平機廠,創造性的採用新技術、新材料,為現代建築樹立了典範。3.為AEG公司設計了一套完整的企業形象,開創了企業形象設計之先河。評價:意義不僅在新藝術運動本身,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後來德國現代設計的發展。 奧地利——「分離派」風格特點:反對學院派。與德國「青年風格」相似,主張直線和簡單的幾何形,強調功能第一;與法國「新藝術運動」追求的自然主義曲線和有機形態相去甚遠。代表人物及作品:華格納和霍夫曼。代表作品是霍夫曼的布魯塞爾的斯托克列宮。 http://hi..com/kalen1226/blog/item/c7f6ba447c70ac48500ffe37.html

D. 巴黎地鐵的藝術氣息

一名乘客在巴黎的巴士底地鐵站一幅反映法國大革命的壁畫前候車
巴黎市區現有地鐵16條,全長187.5公里,市內幾乎所有地區的乘客徒步5分鍾均可到達最近的地鐵站,列車最小運行間隔50秒。因而,巴黎地鐵被稱為全世界最密集、最方便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每個地鐵站設計獨特,內部裝飾各異,成為展示該國文化藝術的窗口。
巴黎地鐵隧道與地面的距離在4-40米之間,要在這么一片兒不算厚的蛋糕上開挖14條線路肯定是個麻煩事,用句廢話解釋,就是既要考慮到不同線路換乘的方便,各趟車開起來還不能撞上,有時站台內的同一條鐵軌出站後還會分開對應兩個不同的隧道口,所以日常運營的調度無疑也是個很復雜的事。
在抵達巴黎時的文字中曾提到過,巴黎市的區劃圖看起來像個蝸牛殼,1-20區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擴展,另外從市中心向外擴展,巴黎大區還分為8圈,對於這個概念,想想靶子的樣子就明白了。巴黎這個大靶子的10.9環就是地鐵「夏洛特站」(Chatelet les Halles),這個站成為中心可並非浪得虛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鐵樞紐站之一,有8條線路從此經過。
地鐵不但是巴黎人生活的保障,乘飛機抵達巴黎的旅客大多也會選擇轉乘地鐵進城,因為從戴高樂機場打車到市裡的費用比買一張地鐵周票還多。買地鐵票本身也是個學問,說是地鐵票,其實這是一張公共交通的通用票,也可以用來坐地面上的公交車。一次有效的地鐵票1.4歐元一張,45分鍾內換乘有效且僅限在二圈內使用,這樣的票一次買10張的優惠價是18.8歐元,要是在巴黎只呆兩三天且一直在市中心活動,買一次有效的票還是劃算的,如果逗留時間較長又想去二圈以外的景點游覽就可以考慮買周票了。根據有效圈數不同,周票也分為幾種不同價格,戴高樂機場和迪斯尼公園在五圈,凡爾賽在四圈,只有楓丹白露在六圈,所以對於此行沒打算出五圈的我們來說,46.75歐元/人的五圈周票足夠用了。

E. 「新藝術運動」主要人物的設計思想與作品風格

主要人物:安東尼·高迪。

設計思想:

他作為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師和設計家,他出身卑微,是一名普通手藝銅匠的兒子。他一生被肺炎折磨,從小就沉默寡言。17歲開始在巴塞羅納學建築,其設計靈感大量來自他廣泛閱讀的書籍。早期具有強烈的阿拉伯摩爾風格特徵,也就是其設計生涯的「阿拉伯摩爾風格」階段。

作品風格:

在這個階段中,他的設計不單純復古而是採用折衷處理,把各種材料混合利用。屬於這種風格的典型設計是建於1883——1888年間,位於巴塞羅那卡羅林區的文森公寓。

(5)巴黎地鐵入口哪裡體現新藝術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自普法戰爭之後,歐洲得到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政治和經濟形勢穩定。不少新近獨立或統一的國家力圖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並打入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這就需要一種新的、非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

所謂「整體藝術」的哲學思想在藝術家中甚為流行,他們致力於將視覺藝術的各個方面,包括繪畫、雕塑、建築、平面設計及手工藝等與自然形式融為一體。

設計師對於探索鑄鐵等新的結構材料有很高的熱情。對於藝術家自身而言,新藝術正反映了他們對於歷史主義的厭惡和新世紀需要一種新風格與之為伍的心態。

F. 20世紀新藝術門類中,影響最廣的有哪些

「新藝術」是特指某種藝術類別的固有名詞,它是20世紀各種文化藝術中最有創新力的先行者,而並非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當代藝術。

「新藝術」的特點是充滿活力,流動性的線條,法語戲稱為「面條藝術」,這不僅形象地表達了它的特點,同時表明,「新藝術」被認為是一種大眾的藝術,而並非學院藝術。

「新藝術」不僅是畫家的寵兒,它在建築風格,室內設計,玻璃製造以及珠寶設計等多種領域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掘與應用。在此,需要提到日本版畫,它平坦的畫面,不追求寫實與透視的表現形式對當時藝術家給予新的啟發。

G. 簡述西方建築史上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運動」的發展脈絡,並闡述他們對後現代建築設計的影

19世紀初期,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先後完成,與此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大批工業產品被投放到市場上,但設計上卻非常粗糙和拙劣。在1851年的英國倫敦舉辦的第一次世界博覽會上,這一問題就被充分的暴露出來。當時的展品中工業產品佔了很大的比例,外型全部相當粗陋。工匠們嘗試用一點裝飾來加以彌補,硬是把哥特式的紋樣刻到鑄鐵的蒸汽機上;在金屬椅子上用油漆畫上木紋;整個展品一片庸俗,完全體現不出美學功底以及裝飾原則。一些關心藝術的人通常都把這一問題歸罪於機器。
其實仔細推敲會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中世紀那些受過行會訓練,有教養的工匠階層在所謂的「理性時代」被一掃而光,導致所有產品的外觀造型都交給了那些缺乏教養的製造商來胡亂處理。然而這些粗俗的產品由於非常廉價,反而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而這些群眾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他們要麼有錢沒時間,要麼既沒錢又沒時間。這就將導致大眾的藝術品位受到嚴重的污染。而此時的大部分藝術家受席勒(Schiller)的藝術哲學以及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輕視實用價值和廣大公眾,他們把自己禁錮起來,遠離時代的真實生活,退居到他聖神的小圈子裡,創造為藝術的藝術,為藝術家自己享用的藝術。
事實上,這次展覽的組織者當中的藝術團隊亨利·科爾(Henry Cole,1808-1882)、歐文·瓊斯(Owen Jones,1809-1874年)、馬修·迪格比·懷亞特(Matthew Digby Wyatt,1820-1877 )和理查德·雷德格雷夫(Richard Redgrave,1804-1888)都十分重視上面的問題,想通過這個展覽嘗試對美學方面進行一次改革。
在1849年,科爾創立了一本名為《設計與製造學報》雜志。這本雜志所推崇的理念就是「裝飾……與被裝飾物相比必須是次要的,」「裝飾對被裝飾物而言必須是適當的」。而這些都來自於,幾年前普金創立的信條。普金(August W. N. Pugin)在他的著作《尖拱頂或基督教的真實原則》中開宗明義「設計的兩大原則……其一,去掉與建築的方便性、可建設性和適用性無益的特徵,」「其二,所有的裝飾都應是建築的精華濃縮而成」①。普金出生於法國移民家庭,後來信奉羅馬天主教。他以維多利亞建築史上哥特風格復興先驅而著稱於世,同時倡導設計與製造業的誠實和直率。他的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國藝術理論家和散文作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作為一位社會主義者的拉斯金,他的設計理論具有很強的民主色彩,他認為真正藝術必須為人民創作的,否定造型藝術——所謂大藝術(純藝術)與被稱為小藝術的手工藝、室內裝飾等之間存在著什麼差別。主張藝術家從事美術設計,讓美術和技術相結合。
普金對中世紀藝術的道德內容的倡導也對拉斯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拉斯金同樣反對裝飾的過度,認為裝飾應當適當並且真實。他在1849年所著的《建築的七盞明燈》的第二盞就是真實,對拉斯金來說,真實就是用手去製作,而且必須是愉快的去做。如果像希臘以及埃及的工匠那樣,那還是卑屈的不真實的,因為「這兒的工匠地位低微,他們的技術和能力完全受上司意志的支配」。只有中世紀時期的手工製作才是真實的、美的,特別是基督教裝飾「徹底擺脫了這種奴顏婢膝,因為基督教不管在大事還是小事上,都認識到個人的價值。但他除了承認這種價值外,還承認這種價值是不完善的,因為這種價值認為只有承認微不足道的事才具有尊嚴……哥特學派中最值得羨慕的也許是它們接受低等人的勞動成果,指出其中不完善的地方,寬容地樹起一座完整、庄嚴而又無可指責的藝術之宮。」②,他在題為「生命之燈」這章中也寫到「最寶貴的正是那些生命的跡象」。
拉斯金在裝飾上推崇自然主義,反對維多利亞的繁瑣矯飾的裝飾。他認為「不是源於自然界的形式必定是丑的」③。他對機器的否定,他把機器產生的單調看成是死亡的東西,而把手工製作的東西看成是生命的表現。
拉斯金的這些理論思想最後成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主導思想。而將他的理論付諸實踐的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倡導者、設計家、畫家、詩人和社會改革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的家庭很富裕,家裡也非常重視他的教育,使得他能夠在牛津大學建築系學習。在大學期間莫里斯聽過拉斯金的講課並深受普金影響,也讀過拉斯金的著作《威尼斯的石頭》。他對此書非常痴迷,並對哥特式建築產生了興趣。曾在一個暑假和大學同學也是他後來的合夥人愛德華·伯恩·瓊斯(Burne Jones,1833-1898)一起到法國旅遊,目的是調查哥特式建築。這次旅遊讓他們大開眼界,也是他們畢生熱衷於哥特復興的設計活動的開始。畢業後莫里斯進入專門從事哥特風格建築設計的喬治·斯特里特設計事務所(George Edmund Street)研究建築。後來在好友但丁·羅西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拉斐爾前派的發起人之一)的竭力勸說於1857年離開了斯特里特工作室,來到倫敦,開始他的設計生涯及拉斯金理論的實踐。
1859年莫里斯在布置他的新婚住房時,因為市面上找不到理想的住宅,和像樣的桌子與椅子。家庭富裕的他又是學建築出身。於是冒出了自己動手設計住房及傢具的想法。他請他的朋友、也是斯特里特工作室的同事菲利普·韋伯(Philip Webb,1831-1915)為自己設計房屋。起初韋伯畫了一個對稱結構的房子圖紙給莫里斯看。由於莫里斯深受拉斯金的影響,以及他自己的反叛思想,硬是把它改成不對稱的結構。也正是他這種反叛思想,在韋伯想要給房子牆麵粉飾時遭到阻止。直接就把紅牆露在外面。這就是藝術史上至今依然赫赫有名的「紅屋」(圖1)整個紅屋完全沒有學院派的清規戒律;從背面規劃,把建築的正面作為次要的考慮;同時整個建築的內部結構完全展示出來了,建築與環境達到完美的結合與統一。與此同時,他們在設計屋子裡的爐壁時,甚至將各種風格混在一起。莫里斯還動手設計了傢具及壁紙,窗簾,帷幔的圖案,並且由莫里斯的妻子珍妮親手刺綉完成,風格上都追求哥特式的統一。紅屋的設計可以說是對拉斯金理論的首次嘗試性的實踐,為後面的工藝美術運動打開了通道,也成為新藝術運動的早期樣板。
莫里斯考慮到社會上還有很多人也同樣需要一個像「紅屋」一樣的住宅,同時也為了實現和發展拉斯金的理論思想,1861年他與好友馬歇爾(Marshall)和福克納(Faulkner)及工藝美術工匠們成立了一個製造和裝飾公司(簡稱MMF)。公司的業務分五大類:繪畫、雕刻、傢具、鐵件製造。真正實現了拉斯金的「藝術家從事美術設計,讓美術和技術相結合」的理想,充分顯示了「藝術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觀點。這也標准著西方藝術新紀元的開始
1874年左右,公司由於財政問題,莫里斯將其他兩個兩個合夥人的股份買了下來,單獨經營,改名為「莫里斯公司,並擴大了公司的規模。同時莫里斯自己在設計上也獲得了國際名聲。然而當他要想藝術能有更廣泛的大眾化的市場,他卻失敗了,因為他和拉斯金一樣否定機械,也就不能批量生產,而通過藝術家手工製造的產品必定是貴的,也就不能更廣泛的服務於大眾。因此他的產品也還是只能服務與那些有錢的人。
19世紀70年代,莫里斯為了藝術能更廣泛服務於大眾,並提高和引導大眾的藝術品位。他開始慢慢轉向政治活動,「他以公開從事當時已精神失常的拉斯金的社會主義和文物保護事業為己任。」並於1877年成立了古建築保護協會。1883年他開始閱讀卡爾·馬克思的著作,並在同年加入社會民主同盟,1887年社會民主聯盟解散後,和馬克思的女兒艾琳娜在埃夫林和巴克斯的幫助下成立了社會主義聯盟,同時擔任聯盟機關報《公共福利》雜志的主編。他在該雜志上發表了很多有關於藝術和社會問題的文章,其中包括他那本帶有空想社會主義色彩的小說《烏有鄉消息》。他早年在受拉斯金理論影響下形成的民主思想,以及後來的社會主義思想得到了清晰的闡述,而在闡述的同時,形成了他關於工藝美術的理論體系。
在他1877年至1894年間發表的35篇講演中,逐漸將藝術問題擴展到社會科學的領域中去了。他對藝術家們所謂的個人情感,和創作上的靈感感到厭惡。「說什麼『靈感』完全是胡扯」,說「根本沒有這回事,有的僅僅是技術。」④他痛恨藝術家們脫離現實的日常生活,「用希臘和義大利之夢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對於這些東西只有極少數人還在假裝受到感動,或不懂裝懂」⑤。莫里斯告訴我們「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藝術,那藝術跟我們有何相干?」⑥在論述大藝術(純藝術)與小藝術(手工藝)的關系時,他和拉斯金的觀點(前面已經提過)幾乎是一樣的,他說「我們沒有辦法區分所謂的大藝術和小藝術,把藝術如此區分,小藝術就會顯得是毫無價值的、機械的、沒有理智的東西……失去小藝術的支持,大藝術就會失去了為大眾服務的價值,而成為毫無意義的附庸,成為有錢人的玩物。」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為人民所創造,又為人民服務的」⑦。他的希望是「想起了野蠻主義能再度泛濫全球,使世界能再次變得既美麗動人而有富於戲劇性效果」⑧。
在莫里斯的影響下,一批年輕的藝術家開始組織自己的公司,稱之為行會。從而掀起了一場復興手工藝的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其中有五個行會在當時非常著名:1882年阿瑟·海蓋特·麥克默杜(A.H.Mackmurdo)成立的「世紀行會」、1884年成立的「藝術工作者行會」、同年成立的「家庭藝術與工業協會」、1888年莫里斯的學生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 )組織的「手工藝行會」以及同年的「工藝美術展覽協會」,工藝美術運動便由這個協會而得名。
工藝美術運動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的同時也孕育了另外一場運動。在工藝美術運動打下的基礎上以及日本和中國產品的引進。藝術家正處在一個藝術革命的年代,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在藝術領域需要全面改造和設計的社會,包括建築、傢具、工藝、珠寶設計、平面設計等等。藝術家們為了爭奪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席位,個個標新立異。甚至一個人占據好幾個席位。這就是從19世紀80年代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波及整個歐洲和北美的新藝術運動。可以說這場運動的主導思想繼承了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想。以反傳統、反維多利亞的繁瑣矯飾裝飾風格為主,但比工藝美術運動更加強調自然主義和東方風格
國際上公認的新藝術運動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世紀行會」的創始人麥克默杜於1883年為《雷恩城市教堂》一書設計的封面(圖2)。畫面中充滿了不對稱的、細長的曲線,畫面兩邊分別立著一隻細長的公雞,這正是新藝術運動中的一種普遍風格,但這本書的訴求不是新藝術運動。在英國北部的蘇格蘭的一位插圖畫家對新藝術運動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他就是比亞茲萊(Beardsley,1872-1898)。算得上個傳奇人物,他七歲就被確診患有肺結核,26歲就死了。但是他在插圖畫上的影響卻是無人可比。他僅僅在藝術夜校受過兩個月的正式訓練,完全靠自學;在他20歲到22歲這兩年與拉斐爾前派有過接觸。他的插圖畫中,完全看不出學院派的教條「他把世上一切不一致的事物聚在一起,以他自己的模式來使他們織成一致」。從他的畫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東方與西方相結合的痕跡。比亞茲萊所處的時期正是新藝術運動的「搖籃時代」,而當新藝術運動進入繁盛時期時,英國卻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新藝術運動的發祥地是在法國。19世紀末,法國藝術家已經開始對當時的維多利亞式風格的感到厭煩。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新藝術開始嶄露頭角。當時參加展覽的一位法國南斯市的設計師埃米爾·加萊(Emile Galle,1846-1904),早在1884年就開始展現一種完全不是維多利亞的造型雅緻、色彩奇妙的玻璃製品。他的設計思想具有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他深信大自然是獲得靈感的唯一來源。1893年美國設計師路易·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開始生產他的玻璃製品。蒂凡尼是美國新藝術運動大本營的蒂凡尼百貨公司的奠基人,他把工業生產和藝術表現結合起來的做法給薩穆爾·賓很大的啟發。薩穆爾·賓(Samuel Bing)是一個出版商、貿易商,曾於1875年赴遠東游歷,對日本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1888年出版了一份雜志《日本藝術》,他自己也被公認為日本藝術鑒賞家。之後1895年在巴黎普羅旺斯路開了一家「新藝術商店」,目的是「為那些渴望展出他們帶有現代傾向的作品的熱情的年輕人和所有渴望看到我們時代藝術中蘊涵的能量的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一個聚會的場所。」⑨在商店開業時,展出了伯納爾、勞特雷克、比亞茲萊、加萊等一些具有強烈自然主義的作品。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新藝術賓」展廳展出了新藝術商店的展品,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報刊也開始用「新藝術」來代表這種新的風格。
1896年巴黎成立了一個「六人團」也同樣推崇「新藝術」風格。其中最為出名也最為有趣的就是建築師赫克托·吉馬德(Hector Plumet),他直截了當地將新藝術運動的風格運用於巴黎地鐵入口建築(圖3)。充分發揮了自然主義的特點,這些入口的頂棚和欄桿都模仿植物的形狀,特別是扭曲的樹木枝幹,纏繞的藤蔓,頂棚還有意地採用海貝的形狀來處理。
比利時的一位著名建築師霍爾塔(Horta,1861-1947,比利時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之一),在1892年設計建造的布魯塞爾保爾·艾米利·占森路6號即原來的都靈路12號住宅(圖4)。比起吉馬德則更完美地將新藝術運動的風格運用於建築當中,也是建築史上的首次嘗試。新藝術中的細長曲線、模仿自然中的藤蔓等風格在他這里得到了完美呈現。整個建築風格統一,屋內也顯得非常透亮、唯美。霍爾塔是於1894年成立「自由美學社」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自由美學社的前身是於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團」。當時該組織主要介紹先鋒派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比如勞特雷克、高更、塞尚、梵高等。到1891年左右受霍爾塔的好友凡·德·維爾德(Van de Velde)的影響,開始介紹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作品,慢慢放棄繪畫走向適用美術,並於1894改名為自由美學社。展覽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包括比亞茲萊、莫里斯、阿什比等等。那麼維爾德是個什麼人物呢?他在比利時就類似於英國的莫里斯。維爾德早期是個畫家,1891年左右開始注意到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於是放棄繪畫從事設計工作。他和莫里斯一樣是個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者。維爾德在設計上強調理性思維,裝飾上在對自然形態的吸取時,必須要經過選擇、分析和概括,最後變成一種抽象形態的過程。「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能夠真正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⑩。他的這種理性使他注意到莫里斯學說的不足之處,因此他不反對機器,對機器持肯定的態度。這也使得他成為現代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比利時的國界,在歐洲各國,特別是在德國有很深刻的影響。
1895年,德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格拉夫(Meier-Graefe)創辦了一份介紹德國當代藝術與文學的雜志《潘》,同年格拉夫與薩穆爾·賓一起發現了維爾德自己設計的住宅,他們都十分欣賞。1897年維爾德的室內設計作品在德累斯頓實用藝術展上展出,他設計的傢具上富有創造力的曲線更是深受格拉夫的推崇。與此同時,一些懷有與維爾德相似的改造藝術的目的的青年藝術家,在慕尼黑成立了「藝術和手工藝聯合工廠」。這些人當中包括奧布里斯特(Hermann Obrist,1863-1927)、奧古斯特·恩德爾(August Endell)、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等。他們同樣不反對機器,相反希望能通過機器來生產藝術作品。設計風格也開始轉變為一種更加抽象和幾何化的風格。同樣奧地利維也納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和建築家共19人,也組織了一個自稱「分離派」的團體(主創人員包括:克里姆特,約瑟·霍夫曼(Jose Hoffmann,1870-1956)、約瑟夫·瑪利亞·奧爾布里奇(Joseph Maria Oibrich)和科羅曼·莫澤(Koloman Moser))。思想上和德國非常相似,不過分離派受建築師奧拓·華格納(Otto Wagner,1841-1918)的影響。設計上更加強調功能性,而把裝飾放在次要的位子,形態開始擺脫新藝術運動的曲線風格。分離派定期的舉辦展覽來推動他們的學說。1900年,英國設計師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的作品通過分離派的展覽被介紹到奧地利。引起了強烈反響。麥金托什的設計完全放棄了新藝術運動中的自然主義裝飾風格,採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特別是以縱橫的直線為基礎結構,色彩上以黑白為主(圖5)。
而在西班牙的一個建築師與麥金托什正好相反,他是將新藝術運動的曲線風格發展到極致。他就是安東尼奧·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他的建築充滿了想像,他使用破碎的瓷片和杯、碟當作裝飾材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高迪成熟期的建築更是體現了他對自然的崇拜,他對自然有機形態的模仿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他的一生在不斷的求新,不斷的創造個性。堅決反對對傳統模仿。這也使得他的建築很少獲得官方的認可。甚至到群眾都無法忍受的地步。但是,有一個人非常欣賞他,就是長期支持和贊助他的一個企業家古埃爾(Guell,古埃爾家族是卡塔蘭地區的新權貴),這個因素對他的建築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高迪早期是一個高度個性化的哥特復興主義者,這從他的1878年設計巴塞羅那文森公寓就可以看得出來。直到1883正式為古埃爾家族設計建築後,開始出現一些有機形態,比如古埃爾別墅的入口處大膽而任性的曲線。到了1900年為古埃爾設計庄園,他的創作已經步入成熟階段,完全拋棄了哥特式的影子,他成功地將大自然與建築有機地結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這里的一切——小橋、道路和鑲嵌著彩色瓷片的長椅,都充滿了新藝術運動蜿蜒曲折的風格,甚至很多隨意處理的地方都已經超出了新藝術運動的范疇。
而於1910年建成的米拉公寓(圖6)的風格已經達到了新藝術運動的極端。是高迪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座房子。整個建築內外,包括裡面所有的傢具和裝飾完全採用有機形態。連牆面都是彎曲凹凸不平的。這種極端的做法引起了巴塞羅那市民的憤怒。報紙上以「蠕蟲」「大黃蜂的巣」等字眼來形容他的建築。
聖家族教堂(圖7)是高迪從1884年接手直到他死後的今天都未完成的建築,高迪一生建築風格的轉變幾乎都顯現在這座未完成的教堂上。他做建築有個特點,就是沒有工程圖紙、沒有預算、沒有設計方案。完全不把建築當項目來做而是當藝術作品來做,隨意性非常大。工匠們被鼓勵將工作做得粗糙大意,以至於很多地方他都要親力親為。這個建築以及上面介紹的古埃爾庄園和米拉公寓在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從總體上來看,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他們是第一個面臨工業化帶來的危機,面臨如何處理藝術與工業的關系、藝術與人的關系、藝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等問題。他們選擇了藝術改革,於是就有了工藝美術運動。而改革後之後在藝術領域必然會帶來許多空位(前面已經介紹過)。比如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就出現了莫里斯、韋伯、比亞茲萊等大師。而隨後歐洲大陸以及美國也同樣面臨大工業化。他們的目的和選擇都是一致的,他們從工藝美術運動中吸取經驗。對藝術進行改革,進行新藝術運動。這也是為什麼新藝術運動在英國沒有產生強烈的反應,因為英國已經改革過了,大師已經出現了,而麥金托什只能算是新藝術運動到現代主義運動的過度人物。

①.《現代設計的先驅者》第二章25頁
②.《威尼斯的石頭》第十章189頁
③.《秩序感》第二章45頁
④.Mackail,op.cit.,i,p.186
⑤.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Morris,London,1915,xxiii,p.147
⑥.Mackail,op.cit.,ii,p.99
⑦.Ibid.,xxii,pp.47
⑧.Ibid.,p.144;I,p.305
⑨.Mario Amaya,Art Nouveau,The Herbert Press Limited,1985
⑩.《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三章71頁
參考書目:
《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英 尼古拉斯·佩夫斯納著,王申 王曉京譯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現代建築與設計的源泉》英 尼古拉斯·佩夫斯納著,殷凌雲譯,范景中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2月北京第1版
《歐洲19世紀美術》下,吳敢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北京第1版
《秩序感》,[英]貢布里希,譯者:范景中等,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H. 擁有世界上最長,最快捷的地鐵交通系統的是哪個城市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城市擁有地鐵?目前沒有準確計算。綜合各種資料,這個數字應該在114-168個之間。下面對世界上十個城市的地鐵系統作一個概覽。 1.倫敦地鐵啟運時間1863年1月10日;全長408公里、11條線路、268個站點。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地鐵。它一開始使用的是蒸汽機車,從1890年開始改用電力機車。盡管號稱"地鐵",但其55%的線路都在地面上。這個"高齡"地鐵給負責運營管理的私人公司造成了一定的麻煩。2004年,其中一家公司不得不通過在eBay網站上招標來購買一些早已停產的設備。倫敦地鐵還被認為是最具電影緣的地鐵之一---曾有10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在這里取景,其中包括《諜影重重3:伯恩的最後通牒》《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和《贖罪》。 2.紐約地鐵啟運時間1904年10月27日;全長370公里、26條線路、468個站點。 紐約地鐵第一段的28個站點於1904年在曼哈頓開通。地鐵完全由政府管理。地鐵的主要部分建於上世紀30年代。2007年4月,紐約開始動工建設近70年來第一條新地鐵線路---全長13.7公里的第二大道地鐵線。紐約地鐵的大部分站點(277個)位於地下,有153個站點建在高架橋上。紐約地鐵的一個特點是擁有不是每站都停的快車。在地鐵站的入口可以看到綠色或紅色的提示燈,綠色表示該站24小時開放,紅色表示開放時間有限。站台上設有非高峰期候車區,地鐵站建議乘客們晚上在這里等車,因為這樣他們可以處於地鐵工作人員的視線范圍之內。 3.東京地鐵啟運時間1927年12月30日;全長304.1公里、13條線路、285個站點。 東京地鐵是亞洲的第一條地鐵。2004年,地鐵中的9條線路被私人公司收購,其餘4條由市政府管理。由於收費方式比較復雜,地鐵里安裝了自動購票機。東京地鐵是全世界運載負荷最大的地鐵。在高峰時期,有專門的服務人員負責把乘客推進車廂。站台上標出了車門開啟的位置,以便乘客們排隊候車。早高峰時,個別車廂只有婦女和兒童才能乘坐。地鐵里安裝了地震預警系統,在發生危險時,它將自動停止所有列車的運行。同時還安裝了專門的隔離裝置用來阻斷台風和洪水。 4.莫斯科地鐵啟運時間1935年5月15日;全長292.2公里、12條線路、176個站點。 莫斯科地鐵的第一條線路---索科利尼線開通於1935年,而最新的昆采夫站則於2008年1月7日正式運營。根據莫斯科地鐵2009-2014年的建設規劃,還將開通17個站點。莫斯科地鐵大部分位於地下:地上車站只有15個。戰爭期間,莫斯科地鐵曾被當作防空洞使用。有報道稱,莫斯科地鐵中有一條名為"地鐵2號"的絕密政府支線,直接通往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地鐵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地下宮殿來修建的,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地鐵之一。近年來,莫斯科地鐵里出現了一些專題列車,比如閱讀專列、畫廊專列等等。 5.首爾地鐵啟運時間1974年8月15日;全長286.9公里、10條線路、266個站點。 上世紀90年代,首爾實施了大規模的地鐵擴展項目,將地鐵總長度延長了近160公里,並增設了4條線路。眼下,還有兩條新線路和一部分老線路的路段正在建設當中。首爾地鐵超過70%的部分都在地下。不同的線路用不同的號碼和顏色來標記。方便的標識系統不會讓你迷路:不僅每條線路有自己的號碼,就連每個站點也都進行了標號,且所有站點的標識都有英文版本。一些站點還安裝了魚缸和播放音樂短片及電視劇的屏幕。 6.馬德里地鐵啟運時間1919年10月17日;全長284公里、13條線路、280個站點。 馬德里地鐵開通之初是以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修建地鐵的積極倡導者。1931年西班牙共和國成立後,這個名字便不再使用。地鐵近90%的線路位於地下。不同的線路以不同的號碼和顏色來區分,同時,根據站台的長度和車廂的寬度,還分為窄線和寬線。馬德里地鐵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地鐵。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先後實施了3個大型擴建項目,鋪設了機場支線和3條輕軌線路,建成了獨一無二的12號環線,把馬德里及其5個衛星城連接了起來。12年中,地鐵延長了將近1倍。僅2003年-2007年的建設改造工程就投資43億歐元。7.上海地鐵啟運時間1995年4月10日;全長234公里、8條線路、161站。 上海的地鐵建設早在1958年就開始了,但後來由於技術和資金問題一度中斷,直至1990年恢復動工。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鐵線路擴建是在2007年12月,當時一下開通了三條線路。如今,上海還在繼續積極擴建地鐵: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地鐵總里程將超過400公里。未來還計劃將地鐵線路增加到18條,總長度達800公里。上海地鐵一部分線路在地下,另一部分則為高架輕軌線。出入口都有旋轉門。站台兩邊設有屏蔽門。 8.巴黎地鐵啟運時間1900年7月19日;全長215公里、16條線路、384站。 巴黎地鐵的開通是為迎接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博會。1998年,第一條自動化地鐵線14號線投入運營。目前正在對一些線路進行擴建。巴黎地鐵站與站之間的距離非常短---有時通過隧道可以看見相鄰地鐵站的燈光。車廂門為手拉門。巴黎地鐵以其入口被裝飾成新藝術派風格聞名於世。該設計出自20世紀初法國建築師埃克托爾·吉馬爾之手。時至今日,86個地鐵站的入口還保留了這種風格,它們成為巴黎的一張名片。作為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巴黎地鐵公司RATP分別向莫斯科、蒙特利爾、墨西哥、芝加哥和里斯本贈送了一座這樣的建築傑作。 9.墨西哥城地鐵啟運時間1969年9月4日;全長201.38公里、11條線路、175站。 地鐵開始建設於1 9 6 8年,並以創紀錄的速度推進---4年後第一階段完工時,已經建成48個站、41.4公里的線路。計劃到2010年鋪設12條新線路。每個地鐵站都有與其站名或所處位置有關的特定標識。這是為了幫助那些不懂西班牙語的人判定方位。例如,理工學院站的標識是不遠處國家理工學院的校徽,而薩帕塔站的標識則是1910年墨西哥農民運動領袖薩帕塔。此外,地鐵內還展出當初在建設過程中發掘的考古文物。在蘇亞雷斯站的過道內可以參觀阿茲特克人的金字塔,而在塔利茲曼站則能看到猛獁象遺骨。墨西哥城地鐵在1985年9月19日的強烈地震(8.1級)中完好無損,可以說是最安全可靠的城市交通工具。 9月9日,在北京西單地鐵站,一名殘疾人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操控升降平台到達地面。籌備奧運7年來,北京市實施了1.4萬多項無障礙改造,無障礙設施建設總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 新華社記者 賴臻 攝 10.北京地鐵啟運時間1971年1月15日;全長200公里、8條線路、123站。 地鐵於1965年開工建設。當時正值中蘇關系惡化,因此地鐵還承擔了一個額外功能---作為發生戰事時向市郊疏散人員的工具。約70%的線路在地下。北京在奧運會召開前對地鐵進行了升級改造:在原有線路的地鐵站內安裝了空調和扶梯,消除手機信號盲區,車廂內配備公交移動電視,使乘客可以觀看比賽轉播。2008年7月19日,北京專為奧運開通了三條新線路,將市區與奧運村和機場連接起來。奧運會後,地鐵的發展還將繼續:到2015年,北京將擁有總長度達561公里的19條地鐵線路。

I. 巴黎地鐵入口設計有什麼特點和象徵性啊!急

最大的特點,每一個都不一樣,是吉瑪德設計,藝術成就很高,代表了新藝術就拍建築,那是一個年代,再起歷史上是一個里程碑

閱讀全文

與巴黎地鐵入口哪裡體現新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