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分辨藝術的雅與俗

如何分辨藝術的雅與俗

發布時間:2022-05-09 03:37:44

㈠ 雅與俗的區別是什麼

這個還真不好說,我的理解是:
雅,是文明的標志;俗,人類的原生態。雅與俗,可以「和平共處」,即「雅俗並立」;還可以「互利雙贏」,即「雅俗共賞」。但最高境界,還是「大雅若俗」。這就既要有大慈悲,更要有大智慧,還要有大勇敢。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這是文明時代才有的分野。野蠻時代的人,赤身裸體,茹毛飲血,火都不會用,衣服都沒得穿,哪有什麼「雅」可言?也就只有「俗」。但,也正因為「只有俗」,它就不能叫「俗」,只能叫做「真」。後來,人類進步了。物質變得豐富,精神也有了要求。衣食住行,都不同於野蠻時代。比方說,吃飯要用餐具,不能用手抓;公共場合要穿衣服,不能暴露「不雅之處」;老婆得「明媒正娶」,不能逮誰是誰,等等。說話,也有了禁忌,不能動「粗口」、說「贓話」。這些講究,就叫「文明」,也叫「文雅」。特別講究的,則叫「高雅」。相反,則叫「俗」。特別不講究,就叫「低俗」。低俗,高雅,一高一低,就有了價值的判斷──雅是好的,因為代表文明;俗是不好的,因為代表野蠻。於是,雅,就成為主流,成為方向。俗,則成了「上不了檯面」的「狗肉包子」。這是許多人要假裝「雅」,或包裝「俗」的原因。

㈡ 如何看待文化中的雅與俗

文化」一詞,是當今社會中著重強調的,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水平和審美水平息息相關的一個現代化詞語。文化,既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也可以用時尚前衛來感嘆;既可以有雅俗之分,也可以有大眾精英之別。總之,「文化」是一個可以不斷更新,包容性很強的詞語。在「文化」意義的多元發展中,雅文化與俗文化不再作為互相對立的兩種概念而出現,相反,「雅與俗」越來越以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呈現在我們的思想中。
雅文化是通過時問,歷史的沉澱而日益形成的,是文化長期積累和發展的結果,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境界,它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俗文化是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文化產業.而雅俗之間又是可以相互轉化,並能做到雅俗共賞的.
一、關於雅文化

雅文化,即高雅、優雅的文化。它意在強調一種韻味和內在,是通過時間、歷史的沉澱而日益形成的。雅文化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長期積累和發展的結果,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境界,是藝術家創造精神和創造激情的高度凝煉和結晶。雅文化又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其不同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在古代,「雅」即「正」的意思,《詩經》中分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朱熹在《詩集傳》中寫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古人視「雅」為正統地位,認為一切音樂文學的其他要素都要以雅為中心,隨雅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現代社會中,雅文化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即指那些具有實驗性、示範性、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包括表現重大題材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文藝創作以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影片、著作等。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雅文化都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內涵帶領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它是社會中文化發展的風向標,是文化進步的領頭軍,是文化更迭的新鮮血液。
二、關於俗文化

俗文化又稱通俗文化、大眾文化,與雅文化相對,是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文化產業。在古代也有俗文化的最初形態,如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史上出現的民間文學、市民文學、大眾文學、鄉土文學以及具有通俗形式的戲曲、小說、詩歌、音樂、舞蹈等。它們植根於中國的土壤,帶有中國傳統的人文色彩,經過長期的歷史因襲,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傳統,具有適應廣大群眾對文化需求的大眾化特點。而在古代,俗文化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允許出現在正式的場合中。改革開放以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通俗小說、通俗音樂、通俗舞蹈、大眾電視電影戲劇等匯為一體,很快成為全國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現在的俗文化,包括通俗讀物、流行音樂(歌曲)、通俗影視作品、大眾戲劇等等。俗文化越來越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三、雅俗之間的關系

雅文化與俗文化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之所以有雅俗之分,是由人們對它的定義來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沉澱,雅俗之間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明顯了。在古代,我們認為詩是處於正統地位的文化,是雅文化的代表者。而詞,雖然也有著和詩一樣的成就,但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在當時地位相差懸殊的兩種不同的文化載體,在現代看來基本已經趨同了。詞,已經作為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化形式在文化長廊中熠熠發光。又如:《紅樓夢》、「三言二拍」、《金瓶梅》等,在當時被列為禁書,認為是淫穢讀物,不符合當時社會精神發展的需要,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發現了其歷史和審美意義,隨著不斷的推敲和研究,它們終成為雅文化中「由俗變雅」的典例。

㈢ 怎樣鑒別一幅書法的雅與俗

我們中國幾千年有很多國粹,例如書法、國畫、琴藝等等一系列的藝術。這些對我們的中華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千萬不能夠丟棄了這些我們民族的驕傲。書法作為我們的國粹之一是十分具有藝術價值的。那麼有人會問怎樣鑒別一幅書法的雅與俗?我認為對於藝術來說,沒有真正的雅俗之分,藝術價值也許會有高低,但沒有哪一個認真創作的書法作品是俗氣的。

但是現在有一些自認為是大師的人們,或者是被別人包裝成大師,通過一些令人難以琢磨,各種搞怪吸引人的眼球的的方式來寫各種污七糟八的書法作品,我認為這樣的書法可以說是俗氣的,因為這樣的書法作品的創作中,並不是為了創作而存在,而是為了可以在通過吸引眼球而賺錢,這樣的書法是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

㈣ 俗與雅的聯系與區別

詩是最雅的藝術又是最俗的藝術,為什麼會如此?因為詩是很少依賴他人景地事務的,詩是最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人的思想感情與人的其它心理比與物的特性比更高雅,思想感情在人事物中是最高雅的。直比曲高雅,最直接抒發思想感情比較為直接和間接抒發思想感情更高雅。
詩更多的專注作者自身,這種專注簡化單一會深化某些東西,這專一的深化會使自然規律更多的體現。為什麼會更多的體現?因為人事物都離不開自然規律,人事物中有自然規律,當文字不散漫不多顧及表面現象只多尋內里的時候,那無時無處不在的自然規律就會多顯現出來,自然規律就會更多的限制著文字,從而詩有音樂般起落循環的節奏,有明顯的平仄的聲,有近音的韻,這是自然規律在文字這信息物質中的體現,文字越專一越合思想樣式表達越直接它的自然規律性也就越高。
自然規律有相似之變,自然規律有事物起伏式發展和周而復始的變化,這相似之變,這起伏式發展和周而復始的變化是最為常見的,最為常見的也是最俗的。
俗語最通順,語言通順是俗,詩的語言是最通順的語言,此話可有依據?依據是有的,論語言通順,它含有聲音順耳內容順心二個方面,詩的語言象音樂象蟬鳴,詩比其它文體更順,詩是最直接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它很少受外物表面形式局限,話可這么說也能那麼說的程度比其它文體高,語言順暢容易有,也能更順暢。
這里單就詩的內容說它是最俗的文體,今人看古詩比古文好懂。一條諺語在未成諺語前是口頭相傳的,口頭相傳的諺語大多是對偶句象古詩,諺語是俗語,諺語最象古詩,古詩最象諺語,詩比其他文體更俗,詩可做到更俗,不是每一首詩都是俗的,詩可更俗,世上有比其它文體更俗的詩,比如兒歌民歌歌詞,比如打油詩,比如順口溜。
再說,詩的內容離不開詩的形式,詩的形式上的俗加上詩的內容上的俗,便成詩比其它文體更俗,詩是最俗的藝術,詩是最雅的藝術又是最俗的藝術。

㈤ 簡述藝術創造中的雅與俗

雅與俗,是指藝術創造及作品的審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緻等,俗是指通俗,並非低俗。一般來講,雅的作品,具有較復雜和完善的藝術形式,以及較深刻較高遠的意蘊,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達、曉暢的藝術追求,更注重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高雅藝術在一定意義上能夠代表特定時代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藝術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應警惕低俗化傾向的蔓延。藝術創作應倡導雅俗共賞。

㈥ 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雅與俗問題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自然要有一個發展過程。這是一個雅與俗、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雙向運動的發展過程。文學藝術的雅與俗的界限僅是相對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並且隨著時間的流變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衡量文藝作品價值高低的標准,要看它是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並為人民群眾所賞識。對目前文藝領域出現的雅與俗的問題,要正確地對待,積極地引導,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出發,在大力發展高雅的、嚴肅的藝術的同時,又要重視引導通俗文藝的健康發展,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以至無限循環的發展過程中,將我國社會主義文藝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㈦ 簡述藝術創造中雅與俗的關系

若說起這雅俗之分,的確是時代社會的一種審美風尚。比如制扇,歷史上以蘇州一帶最盛。但據《野獲編》記載,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這類貴重材質所制的扇骨,俱目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在當時當地,制扇刻竹,也是讀書人與工匠都參與的。《初月樓見聞錄》記載,嘉定人周顥(號芷岩),不應科舉,刻竹自出新意,作山水樹石叢竹,用刀如筆,甚至能刻出皴法濃淡凹凸的各種效果,當時以為絕品。而《陶庵夢憶》則記載,吳中絕技,馬勛、荷葉李制扇,俱上下百年無敵手,這些人「皆以工起家」,但卻能「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其實又何止是列坐抗禮,清代詩人王士禛曾說,近日一技之長,雕竹則濮仲謙……江寧扇則伊莘野、仰時川,皆海內知名。只是這些技藝,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都已消失,或許在博物館的收藏中,才有一兩個名字不被忘記。譚生
●雅的對立面並非是俗,而是邪
●雅是一種審美,雅是一種追求,雅是一種情趣
●一般而言,俗指社會風尚、禮節、習慣
●相對於雅,俗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
●雅趣即是審美與品鑒,決不是有錢人和文化人的專利
前些時候,蘇州送來一部關於蘇扇的圖冊,名曰《懷袖雅物》,裝幀之精美自不待說,其內容收羅的蘇扇歷史文化也堪稱集大成。後來這部圖書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我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摺扇傳入中國大約有近九百年的歷史,雖然關於摺扇的歷史與身世一直有爭議,但大抵算是舶來品。這種舶來品一經中國文化的浸潤,便成為了無限施展中國雅文化的載體,從扇骨的取材、製作、形制、鏤刻、雕飾,扇面的書畫藝術,乃至於扇袋、扇墜、扇盒等等附屬品,無不體現了士文化與工藝的結合,可謂美輪美奐。無獨有偶,日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日用即道」國際漆器展,五十多位工藝美術家將「百姓日用即道」的理念發揮到極致,不但匠作工藝絕倫,且更是溶入了雅文化的現代意識,將漆藝髹飾拓展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由此,令人很自然地想到一個雅與俗的問題。
雅與俗本無標準的界定,何謂雅?何謂俗?歷來有著不同的見解。雅與俗並非是對立的概念,非俗即雅或非雅即俗的理念實際上是不成立的。以摺扇與漆藝而言,其實本身都是產生於俗,源流於俗,而使其成之為雅物,則完全是因於創作者和欣賞者的審美情趣。
古人以為,雅者,正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見雅的對立面並非是俗,而是邪。由此,古人尊儒家經典之學為雅學,正道之音為雅樂,無邪之好為雅好,兼容博大的氣度為雅量等等,慢慢地延伸泛指一切美好與高尚。至於優雅、文雅、閑雅和雅趣,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衍生,從美學的角度而言,自中古以來更多地將雅寓以審美的含義。
雅是一種審美,是異乎於大眾意識的審美,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審美,常常講的「雅人至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人才懂得審美,才能達到高深的審美境界。雅是一種追求,是對美的境界無盡攀升的追逐與渴望,在此過程中,需要得到豐富的文化濡養和潤澤,同時,人的靈魂也在此過程中得到凈化與升華。雅是一種情趣,從來沒有無情之雅,無情之趣,雅是要溶入真情的,沒有情感的因素,也就沒有了審美,沒有了追求,又何談雅趣?
今人對雅的理解,更多地是對物質與境界創造的審美,其實,雅更是一種自身的修養。說到雅趣,人們更重視的是對美好物質的欣賞與佔有。就以收藏為例,當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過的收藏熱,這固然來之於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穩定,但文玩價格的攀升是導引大眾爭相染指收藏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各種媒體的炒作,「成功人士」與演藝大腕的加盟,將本來是小眾行為的收藏雅趣,炙為全民關注的大眾文化,不能不說是雅趣的庸俗化。收藏的銅臭氣甚囂塵上,給原本的雅趣蒙上了金錢的外衣,這種「雅好」已不僅是庸俗,而是有些邪了。另一方面,生活的富足也開始使一部分人有了美好的追求,雖然只是膚淺的雅意識,總歸是好事情,無可厚非,不能都以「附庸風雅」論之。真正的「附庸風雅」,當指那些略知一二,卻在大眾面前賣弄和標榜的人。審美意識的提高本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與生俱來的雅,雅是在一種過程與環境中的提高與熏陶。
雅是文化的奢侈品,然而這種奢侈卻不以金錢來衡量的,更不是金錢買得來的。
其實,雅之於生活中無處不在,而雅的創造與體味是靠自身去發掘的。讀書為文,處世交友,琴棋書畫,飲饌服飾,舉止言談,甚至與外部環境的交融,春花秋月,逭暑消寒,無不與雅的韻致形成一種完美的結合。同樣一個事物,於不同的人當有不同的感受,原因就是審美意識的不同。雅的營造並非是物質和環境的展示,更多的則是來源於自身的審美理念。我們常講「雅趣天成」,並非是說雅趣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喻之沒有雕琢的痕跡,是一種深厚文化積淀所蘊育的自然流露罷了。雕琢之美並非不美,《文心雕龍》就曾說過「以心為文」,「以雕縟成體」的情本理論,藝術與文章一樣,同樣要注入真摯的情感,但也少不了悉心的雕縟,這種雕縟充分體現了創作者的品格高下、趣味雅俗,以求達到「雅趣天成」的境界。詩有詩品,曲有曲品,藝有藝品,人也有人品的區分。雅的追求,是一種境界的追求。
一般而言的俗,當指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與雅並不相干。但相對於雅而謂之的俗,則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這種鄙俗和庸俗又往往以雅的面貌出現,以適應缺乏審美意識的人群,這就是我們說的雅中之俗。其實,真正的俗文化、俗文學又何嘗沒有極雅的成分?以大眾和普通人為受眾的許多藝術形式,經過長期的打磨與提煉,為最廣大的社會群體所認同和接受,又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有真情,有創意,如何不雅之有?俗文學中的戲曲、曲藝、小說;俗文化中的民間工藝、技藝,早已成為了雅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而所謂雅文化中那些粗鄙和庸俗的東西卻並算不得是雅尚,只是冒充的雅尚罷了。
雅的最高境界當是返樸歸真,大雅似拙,而不是故弄玄虛。真正的大雅,是具有清純拙樸之氣的,雖並不以普及為目地,但卻又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社會認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雅俗共賞。
毋庸諱言,雅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審美意識是人在保證基本生存條件下的更高需求,但並不意味著經濟的發達和物質的充裕就能產生高雅的藝術和對藝術的高層次審美,雅來源於全民文化教育的提高,來源於全社會對文化的尊重與敬畏。
俗也可謂之為風,《詩經》將風放在雅之前,也可說明雅是在風的基礎上產生的。《詩經》中的風來自於各地的土風民謠歌唱,而大雅、小雅則大多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雖然很多也是汲取了民歌的營養,但經過文人的潤飾,文辭更為講究。這種並存的俗與雅,絕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同樣經得起時間檢驗,千百年傳唱不衰的美。
最後說到雅趣,雅趣即是審美與品鑒,也包括了在此過程中的情感和趣味,這種情感與趣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雅趣決不是有錢人和文化人的專利,更不是普通民眾的禁區。這些年來,我們過度地渲染藝術的經濟價值,使得很多普通人有了認識上的偏頗,以為雅趣僅存在於小眾的群體之中,因此對雅有了一種望而卻步的觀念。其實,雅趣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美好與高尚也無處不在,我們逐漸富足的社會最好要少一些虛浮,多一些對美的追求。我想,這或許是雅趣的價值所在。

㈧ 文章認為應該怎樣區分雅與俗

雅與俗之間,誰也也無法豎起一道截然劃分的籬笆。
「詩三百」被認為是至雅不過的文化經典,其多數卻是采擇於民間的民歌小曲,所謂「風出謠口」是也。
晚唐曲子詞曾被譏嗤為粗鄙不文,至宋則蔚為大觀,成為一代文學的代表性樣式。至於元之戲曲、明之傳奇,至於那當時難登大雅之堂的話本和章回小說,鄭振鐸先生曾一攬子劃拉入「俗文學」,而今則鮮有此論了。
雅與俗似乎是有著文體之分的:詩為正統時,詞則有俗體之譏;詞漸入廟堂,則曲便接過了俗的帽子;後來曲也有了雅部(如崑曲),地方戲便頂上一個「花」字———花部即俗部之謂也。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後來的或曰新生的即俗的,一頂「俗」字型大小帽子永遠要傳遞下去,傳給那生機勃勃的新的文學樣式。這是怎樣荒謬的一種理論架構!
雅與俗的區別是存在的。然其較多存在於作者的寫作旨趣,存在於作品的文學精神,而較少以文體劃分。幾乎所有的文體都產生過色澤和意趣迥然不同的作品:律詩何嚴正,然應制及酬答之作大多俗言滔滔;墓表何肅穆,而多數亦諛詞滾滾。韓愈《與馮宿論文書》說自己「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為好矣」。這真是一種文人無奈與文心折磨。越數百年後,明代徐渭也抒發了極類似的無奈之情,其《胡公文集序》曰:
至於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小慚者人以為小好,大慚者則必以為大好。
這里的「俗下文字」,當是最典雅的文體與最典麗的文句,其擊節贊好的當也是文人者流,作者卻為其外雅而內俗、形雅而實俗內心悲哀,也向那些呼叫「大好」、「小好」者發出一聲冷哼。雅和俗應主要是一種文學精神的區別。《金瓶梅》寫了那麼多的宦場詭詐和妻妾爭寵,寫了那麼多的市井語言和床笫歡愛,其內容真俗之再俗,卻又以此庸眾的歡樂寫哲人的悲哀,底蘊的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冷峻的思考。《紅樓夢》描繪公侯豪門少男少女的歌吟與愛戀,描繪那「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襯底的則仍是仕途經濟與「巴高望上」的俗聲協奏曲,又藉此表述作者對現實社會也包括現實之「愛」的決絕。金庸的《鹿鼎記》借一個妓女孳子的青雲之路寫俠義精神的隳頹,已更多地注入了歷史的思考。而古龍則以浪子形象反詰社會也反詰文學,對人類的情感定式如愛恨情仇進行深層的叩問。這四位作者早越過了雅俗的藩籬,其思考和敘寫的內容既是社會的,又是人生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怎能去區分雅俗與精粗,又何必去做這樣的劃分?
且在文章內涵和藝術精神的層面上,雅和俗都是不可或缺的。
雅不是僵化,俗也不是庸爛,而是不同的色澤與情致,不同的風格和美學特徵。相傳唐代有一位叫絳樹的著名歌女,可以同時唱兩支歌,所謂「一聲在喉,一聲在鼻」,而使二人坐聽,聲腔韻節一絲不亂,世人稱奇。
所謂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如捉水月,只挹清輝;如雨天花,但聞香氣。」至於雅俗,則早打混成一片,雜糅為一體了。
世事如歌,人生如歌。優秀文章賦寫的必然是人世與人生的笑罵歌哭,是真性情與真感悟。即以本書所論言之,則《金瓶梅》是一支生命悲歌,寫俗世的一切是如何銷蝕精神和生命;《紅樓夢》是一支愛情輓歌,寫階級社會中愛的蒼白與脆弱,以及那更多的在愛之旗幟下的偽情;《鹿鼎記》是一支塵世的歡樂頌,寫火宅與色界中的一味清涼;古龍小說則是浪子的酒歌,於醉眼朦朧之際發見人生真諦……

雅俗與否?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㈨ 藝術作品中的雅與俗

賞心悅目、清新脫俗、飄逸脫塵 雅 若蘭
大眾的口味、常見的種類、一般的調調 俗 似芥
沒有一定的區分,人說俗便俗,人說雅便雅。
你說那草筐草帽是俗藝術,他把草筐草帽做得雅緻富有文化內涵、超凡脫俗,也就雅了。

㈩ 如何看待藝術創作中的俗與雅

「雅」和「俗」的兩種不同理解
對文化之「雅」和「俗」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取它們的價值評價含義,就是「根據文化品質的高低優劣」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比如:我們把精美的藝術成果、深刻的學術著作、文化品位極高的行為和思想、崇高的社會人生理想等稱為「高雅」和「優秀」,反之則判斷為「庸俗」和「低俗」。這里的「雅」和「俗」意味著評判一種文化現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淺、形式的文野、製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與普及等等。這也意味著社會文化建設要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但是,在日常的語言和應用環境中,人們卻還是要給「雅俗」加進另一種含義,就是「根據什麼人來佔有和享用」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這樣,「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聯系在一起,是指以社會上層人群為主體、滿足有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聯系,指以社會下層人群為主體、滿足一般大眾需要的文化。從邏輯上說,這種理解和劃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如果不加進身份等級歧視和階級偏見,應該說並不意味著「高低、優劣、貴賤」之分。
「大眾文化」並非粗野簡陋,「精英文化」未必高雅精緻
對於「俗、雅」與「大眾、精英」之間的聯系,要有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造中具體地顯現和接受評判的。我國千古名篇《詩經》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後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作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歷史的垃圾。《水滸》、《西遊記》等小說,京劇等戲劇,中國傳統工藝等,原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品,現在則成了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種身份,才能產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雅」和「俗」有一些嚴重的誤解,甚至偏見。在某些人的潛意識中,一味地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等等。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對「文化世俗化」現象應有冷靜的思考
「雅俗」本身是對文化現象品位的一種描述和判斷,它以文化產品和文化行為的質量為中心,並不是對文化主體的界定,不應該將二者輕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時,在如何看待「雅、俗」與「精英、大眾」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上,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人們在文化觀念上的根本立場和思維方式的差別。
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對此應有冷靜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之必須。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辨藝術的雅與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