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表現論認為藝術主要是表現什麼
表現論認為藝術主要是表現什麼?表現論認為藝術主要是表現物象的形態,表象的特徵
『貳』 再線論和表現論分別有什麼優點和局限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叄』 談如何理解藝術的本質
藝術的本質就是對藝術的感知。
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藝術的特徵
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的流派
一、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
原始藝術具有生硬性、純真性、力感性和野性,這既是因為原始價值關系通常是低級、粗淺、簡單、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為當時人的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採用粗淺、簡單、直接和機械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現代藝術具有高級性、細膩性、復雜性和理智性,這既是因為現代的價值關系通常是高級、深刻和復雜的,又是因為人們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可以採用高級、深刻、復雜和辯證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二、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狀態為基本視點,來觀察和分析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的規律;浪漫主義就是以事物的聯系狀態為基本視點,來分析觀察和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規律。這兩者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前者重視現實狀態,後者重視聯系狀態。
現實主義通常著眼於事物的具體性和特殊性,只能認識具體的、個別的事物,不能認識抽象的、普遍的事物。
『肆』 如何理解文學的再現說和表現說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文學與社會的關系包括了從生活到作家、從作家到文學文本,從文學文本到讀者,再由讀者進行反饋的雙向過程。
1、再現說。
主張藝術來源於生活,並再現生活。在赫拉克.利特著作中,第一次出現了「藝術摹仿自然」的提法。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現實中美的事物並不是人人都能隨時欣賞的,經過藝術的再現,卻使人人都能隨時欣賞了。
再現論側重從客體方面、從文學的外部關系和社會學角度研究院文學藝術的性質,強調文藝對生活的依賴關系和反映關系。
2、表現說。
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就曾把文藝看成是靈感的表現。德國哲學家、美學家康德即把詩看成「想像力的自由游戲」,認為藝術是天才的產物。理論家歐蓋尼.弗爾龍在他的《美學》一文中指出,一件作品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作者的個性特徵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一句話,作品的價值來自於作者本身的價值。中國傳統的文論傾向於表現說。
(4)如何理解藝術表現論擴展閱讀:
文學與社會的關系不是一個簡單的雙邊關系,而是一個復雜的多邊關系,它包括了從生活到作家、從作家到文學文本、從文學文本到讀者,再由讀者進行反饋的雙向過程。社會生活不可能直接產生文學,必須經過作家的中介,即由作家的創造才得以實現。
作家,也即創作主體是文學得以產生的中心環節。另一方面,作家創造出來的文學文本,也只有通過讀者的接受活動才得以成為審美對象,發揮其社會作用。在這個復雜問題上,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結為「再現說」、「表現說」和「能動反映論」。
『伍』 藝術表現論的核心是什麼
藝術表現論的核心是
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揭示事物的內在美,使其與欣賞者產生一種共鳴,達到藝我同在的一種境界
『陸』 在藝術表現論,中國傳統美學觀念與西方美學觀念有何異同
(一)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中認為:
首先,在中國歷史上,自先秦諸子以來,到漢魏的王充、劉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葉燮,許多的哲學家同時又是美學家,在他們的著作中存在了大量的美學思想。
其次,中國各門傳統藝術(詩文、繪畫、戲劇、音樂、書法、建築等)不但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系,而且各門傳統藝術之間,往往互相影響,甚至互相包含。
第三,美學的理論形式之外,在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大量工藝產品之中,也體現出了豐富的美學思想。
(二)西方美學觀念認為:
1.美學是關於直覺的知識、推出直覺即創造、即藝術、即美的結論。在心靈的直覺表現上,認為美學與語言學的統一。
2.美學主要研究藝術,而藝術的本質不在美麗在情感表現。情感在藝術家的審美創造中通過想像而表現為藝術,而情感的表現是語言的結果。"情感的表現"、"藝術"和"語言"所指的是共同的,即表現-藝術-語言。
3.美學"表現"的主要特徵是依賴於想像的活動,使物體與審美想像建立聯系。認定審美存在規定了三個條件:1.一定的對象;2.具有某種意義的內容;3.能將對象的形式與意義的內容結合起來的想像能力。
(三)二者存在的關聯與異同:
傳統美學中"和"的思想從柏拉圖開始,西方文化一直是講主客二分的,於是在西方美學傳統中突出的特點是"以個體為美",強調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認為這是美之所以為美的重要屬性。換句話說,"西方美學所欣賞的是'個體'和'局部'"。與西方人的這種審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國傳統美學更強調"整體意識",具體思想表現就是"以和為美"。中國美學中的這種整體意識是建立在哲學的整體觀之上的。
按照這種整體觀,世界是一個"包舉萬有,涵蓋一切之廣大悉備系統,其間萬物,各適其性,各得其所,絕無凌越其他任何存在者。同時,又為一交攝互融系統。其中一切存在及性相,皆彼是相需,互攝交融,絕無獨零零、赤裸裸,而可以完全單獨存在者。"以"和"為美,就是在進行審美創造和評價時要具有整體意識,"和"而不"分"。
這一層意義上來說,中國古代審美要求"內斂",正是美善統一的自覺要求,與西方審美觀中張揚的唯美主義、片斷性思維相比,是一種看待世界更為客觀的視角。
『柒』 表現論藝術中究竟應該表現什麼樣的情感
藝術情感藝術情感是指作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產生的、作為藝術創作動力和表現對象的態度和體驗。這種藝術情感被很多作家視為文學創作及文學作品的靈魂
主要表現
藝術情感在文學創作過程中具有統攝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藝術情感表達的需求構成了文學創作的動力;第二,情感的再度體驗構成了文學創作的核心;第三,藝術情感是藝術形象的重要構成部分。
根本性質
(1)藝術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人類的情感從社會性上分為兩類: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殺自由的情感。追求自由是藝術情感的根本性質。
(2)藝術情感是包含社會歷史內容的個人情感:藝術情感既包含深刻社會歷史內容的情感,又包含個人的獨特的情感。
(3)藝術情感是人們再度體驗到的情感:
A、理解感情是一個過程。
B、人們用冷靜的理智去理解情感。
(4)藝術情感是與思想融合為一的情感。藝術中思想和感情是融合為一:
A、認識與情感不可分割。
B、思想支配和制約情感。藝術中情感與思想總是融合為一,不可分離。
(5)藝術情感是超功利的審美情感。不滿足吃喝住穿實際需要的情感就叫做超功利的審美情感,它是藝術表現的情感。超功利的審美情感與功利的關系:
A、從歷史過程來看,人類的審美情感是在功利的母腹中孕育起來的,非功利的情感隱含著功利的因素。
B、從社會性質來看,非功利的情感是以功利為基礎的。
(6)藝術情感是不可言傳的情感。根本原因在於情感和語言的「互不對應」。表現在:
A、藝術表現的情感是情感的具體狀況,語言只能表達情感的概念。
B、藝術表現的情感是個別的,特殊的情感,語言表達情感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徵。
C、描述情感的語言是貧乏的,粗糙的,簡單的,情感的實際狀況是具體的,豐富的,細膩的,復雜的,
a、從量上有不同程度的感情,
b、從質上不同性質的情感互相交叉,互相滲透.
『捌』 如何理解藝術的本質
「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
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對藝術本質的認識同樣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之上。中國南北朝的劉勰認為文是道的表現,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文」只不過是載「道」的簡單工具,即「猶車之載物」罷了。這樣一來,「道」不僅是文藝的本質,而且是文藝的內容,「文」僅僅是作為「道」的工具而已。顯然,這種「文以載道」說同樣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某種客觀精神。
「主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沖動」。
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山祖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這種意志自由論成為後來的唯意志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處在19世紀和20世紀轉折點上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更是將其推向極端。
尼采認為,人的主觀意志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主宰,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因。在尼采那裡,主觀意志被說成是主宰一切的獨立實體,本能慾望被誇大為具有無限的能動性。尼采是從美學問題開始他的哲學活動。。
『玖』 什麼是藝術表象
(表現)就是藝術表象。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為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從這個定義上來說馬蒂斯·格呂內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於20世紀的作品。
供參考。
『拾』 說說你是如何理解藝術的
藝術應該從「大處」、「深處」「高處」、「繁處」、「密處」入之類的話,不是對中國傳統繪畫有非常非常深刻認識的人,是不會寫出的。回頭看我們自己,是從嚴處入/繁處入/密處入/實處入/高處入/厚處入的嗎?如果不是。趕緊改變!(作者: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