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

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

發布時間:2022-05-09 14:55:40

Ⅰ 術語解釋文學藝術的民族性

民族的文學藝術都不同程度地帶有自己濃郁的民族特性。每一個民族,不論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屬於它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上的特點、特殊性。每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展下來,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記。尤其是語言、表演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凸顯了民族文學藝術的民族性格。民族文學藝術成為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民族文學藝術起源於人類社會的勞動和多種社會需求,一個民族本質上的特點充分蘊含在文學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之中,「每一個民族,不論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 只屬於它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上的特點、特殊性。」①所謂的民族性格是指一個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的、共同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模式。我們平時所說的基本人格類型、民族性以及社會性格等概念,就是指民族性格。
民族文學藝術可分為語言藝術(指神話、童謠、故事、諺語、文學等)、表演藝術(主要指音樂、舞蹈)、造型藝術(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服飾等)和綜合藝術(指戲劇、電影)等幾大類型。每種藝術形式代代傳承和發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記。
一、語言藝術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間接反映。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風貌。
文學所具有的民族性格是受各民族語言、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神話傳說的影響,這些影響又具體體現在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以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文學為例。在蒙古族文學中,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自然景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經濟形態,「毛氈帳裙」「食唯肉酪」的傳統生活方式,使蒙古族文學散發著清新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和一種剛健雄渾之美。這種獨特的文學藝術風格只能歸屬於特定的民族文化范疇,也只能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萌生、發芽。反映了蒙古族獨特的民族性和社會性格。
文學作家在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作時,總會把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個文學作品滲透著本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質、共同審美習慣和共同的情感體驗。如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理的《死魂靈》《欽差大人》等眾多作品,都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眾多文學大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個性鮮明,人們既能夠在作品中尋找到不同歷史時期的鮮明的人物性格,又能夠捕捉到該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性。
二、表演藝術
各民族的生態環境不同,歷史發展的軌跡也不同,因此不同種族、文化和背景下的不同群體會形成迥然各異的表演風格,不同民族突顯出不同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1.舞蹈
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的表演藝術,它同歌唱一樣在人類社會的初期伴隨著人們的勞動和社會生活而產生。世界各民族的舞蹈是該民族歷史、文化的標志之一,是民族風俗和民族生活的描繪和積淀,反映著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等文化現象。
在舞蹈形式的表演藝術中,朝鮮族舞蹈獨具特色。鶴在朝鮮人民心目中是善良、純潔、長壽的象徵,是圖騰崇拜的藝術形象。崇鶴心態經過長期的藝術加工與不斷升華,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態,這種柔韌、飄逸的鶴步充分展示出舞者典雅、飄逸、瀟灑的風格,創造出不同的舞蹈境界。另外,朝鮮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長期的反入侵斗爭和抗暴斗爭歷練了朝鮮族人民勤奮團結、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間舞蹈中就形成了內韌外柔、柔中蘊藏著剛勁的民族性格。
塔吉克族是中國古老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缺氧、風雪嚴寒的艱苦條件下,因此塑造了他們淳樸樂觀、不畏艱辛的民族性格。正因為如此,塔吉克人把鷹作為英雄的象徵,並且把對鷹的崇敬和喜愛之情融入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舞者展開雙臂,像雄鷹般的勇猛矯健;身姿的起伏舒展、快速變化又表現了鷹起隼落的跳躍和扶搖直上的連續盤旋。塔吉克族舞蹈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是受特定的生態環境、民俗生活和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各種要素,印刻著民族所獨有的標志,是民族認同的語言符號。
2.音樂
音樂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訴諸聽覺的一門表演藝術,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組織的樂音構成有特定精神內涵的音響結構形式。音樂中體現的豐富情感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勞動生活、審美情趣和民族性格,成為表現民族心理的特定符號。
肖邦的瑪祖卡舞曲素材主要是以民間瑪祖爾舞曲為基礎的,表現了「人民的靈魂」。瑪祖爾舞的音樂節奏通常是強烈多變的重音,它可以落在小節的任何一拍、兩拍甚至有時落在小節的所有三拍上,最常見的是重音在第二拍。這些好像「頓腳」一般的強烈重音,活現出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民間舞蹈風格,形成鮮明的音樂氣派和風格。
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葉,俄羅斯出現了一批發展本民族音樂的作曲家——「強力五人組」。在音樂上除了繼承和借鑒西歐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傳統外,主要強調在自己的創作中採用民族的題材和民族形式,描寫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間神話傳說,體現自己民族的審美心理、美好夙願和民族性格等。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民族音樂家,才使俄羅斯民族音樂由自立走向世界,確立了俄羅斯民族音樂在世界樂壇不可撼動的地位,成為人類共同的、世界性的民族藝術。
三、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又稱美術,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感性形式的藝術,故又稱為「視覺藝術」或「空間藝術」,包括繪畫、攝影、雕塑、建築、工藝美術、服飾等。造型藝術帶有顯著的民族性格,集中反映了本民族對美的追求,在其作品中無不印著本民族精神的烙印。
1.繪畫、雕刻
繪畫、雕刻藝術在再現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時表現力尤為突出,傳遞了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生理心理諸多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民族審美情感,昭示著生命之光、民族之魂。
狩獵游牧民族用極具民族風採的繪畫語言來表現民族獨有的情。素有「世界屋脊上的民族」之稱的藏族,其繪畫追求流動捲曲的紋樣,渾厚樸拙的造型,強烈對比的色彩,奔放剛勁的線條,充分顯示出人對生命之渴望和對大自然的膜拜心理,強化著民族審美情感。另外,蒙古族用動態美的審美心理來刻畫造型,(轉第133 頁)(接第141頁)捕捉大自然中奔騰跳躍、雄偉健美的生命瞬間;用放縱粗獷的筆觸,凝重簡練的線條,厚實雄渾的墨色來潑寫民族精神和抒發真摯情感。

Ⅱ 結合具體藝術作品及當下藝術現狀,談談你如何理解藝術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摘要 1、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 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 界藝術發展的主流。

Ⅲ 簡述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

中國畫就是中國畫,它的一整套創作程序和符號系統看起來也是一個經長期選擇且固定下來的價值系統,但是藝術作品本身所蘊含的韻味、輝光,如中國畫自身所發散出來的那種頗具形而上意味的筆情墨趣、筆氣墨韻,是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憑借一種直覺的力量感悟出來的。中國人看油畫,看非洲的木雕或瑪雅蒂爾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遺址甚至後現代拼貼,也能從中感悟出一種特別的,人類文化演變的方向就目前人類的經驗來說並不具有確定性,但藝術精神作為人類的感性生命的鮮活體現,竟可以超越歷史上經過選擇的價值系統」,而成一本體性的存在,這也就是湯因比所說的神秘的。
以往的研究大多從藝術從屬於文化,依附於文化這個立場來說明藝術所能起到的體現、反映文化發展階段,推動文化歷史發展瑪雅人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進程等功能作用和價值地位,如認為古希臘藝術體現出古希臘文化中物質與精神、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力圖克服宗教與科學、天國與塵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從而推動歐洲文化歷史發展進程等,蟹而我們認為藝術固然因民族時代文化氛圍、種族基因,地理環境等等共時性或歷時性因素的影響,而呈現為不同的經過選擇的符號系統意象系統,但藝術作為一種懸浮的能指,一種融感性、智慧於一體的渾一自在的實體,又必然超越於民族文化和時代文化之上,也就是說,藝術既屬於大文化系統,但在人類文化不斷演變、選擇、整合、重構的過程中,藝術精神獨立於這種動態的歷程,藝術的不朽價值和它的永恆性正是從這個立場上得到了確認。
或許赫伯特里德的論述有助於我們對於藝術超越於人類具體文化模式之外的終級價值的認識,里德說:藝術的終極價值遠遠超過了藝術家個人及其所處的時代與環境。藝術價值在於表現了一種藝術家只有依靠直覺力量才能把握得住的理想的均衡或和諧。在表現其直覺的過程中,藝術家將會利用他那個時代的環境給他提供的材料:
在一個時期,他在自己的洞穴的石壁上隨意亂畫;在另一個時期,他建造或裝飾起一座寺廟或教堂;其後,他又在畫布上為一夥鑒賞家揮毫作畫;他,只接受那些可用來表現其形式意志的條件。
在歷史的衰變沉浮中,藝術家付出的努力將會被外來的力量種他本人預想不到的、同他所強調的價值無關的力量所擴大或抵消,發揚或摒棄。盡管如此,藝術家仍然堅信自己作品中的藝術價值在於表現了永恆的人性。

Ⅳ 為什麼說藝術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①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擺脫桎梏、解放思想、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超階級的勢力擴充.②就藝術而言,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
關於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藝術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界藝術發展的主流;其二認為藝術的世界性同樣具有民族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在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中國文化應該發展.……象西太後反對『洋鬼子』是錯誤的.要向外國學習,學來創作中國的東西.……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給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③
應當看到西方文化對經濟落後的民族有著不可抵禦的吸引力.正確認識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對於處在世界各民族聯系愈來愈緊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筆者以為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首先,保持藝術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為本民族藝術曾滋養過他民族文化而藐視他民族文化.
正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大言不慚地向人們訴說其祖其父曾經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時,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同情他,甚至有人會罵他是敗家子.先賢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它應成為我們今天發奮圖強的動力,而決不是我們招搖撞騙的旗幟或塗脂抹粉的面霜.當我們誇耀中國畫的寫意境界如何之高:氣運生動、骨法用筆等等,而貶斥西畫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承認中國水墨畫粗枝大葉,西畫精雕細刻.二者相輔相成.有陽光照射就會有陰影存在,這是人們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國水墨畫追求無暗面的畫面效果,實則是在表達一種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嚮往,嚮往著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沒有陰影,希冀我們的主人前途明媚、無上榮光.世界上能找到沒有明暗對比的事物嗎?孔雀開屏時,難免會將它難看的屁股展現無疑.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藝術應該保持本民族的獨特個性.藝術世界的繽紛多彩由無數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組成.很難想像有一天各民族藝術失去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全人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內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像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繽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標志著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族藝術的個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作為民族特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准.那麼,是否存在藝術民族性的標准?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不是一下子能夠回答的.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種樣式,而是百花齊放的.這「花」來自藝術家各自對傳統的選擇,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人生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來自藝術家對民族藝術因素獨特的吸收、借鑒.正是這些相異性使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樣的.藝術的民族性相對於藝術家個人創作而言又是一個共性的概念.藝術家的「個性」是它的基礎.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也就沒有民族藝術.所以,倡導藝術民族性時必須同時提倡藝術家的創作個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無視他民族藝術精華,吸收他民族藝術精華也不是將民族個性消解.
藝術世界性不等於美國化,也不等於歐洲化.藝術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國、某一地區的藝術樣式為標本,而且隨著各民族藝術的發展,藝術的世界性同樣處於發展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西融合不是將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傾注在一起的黑紅不分、非此非彼、非驢非馬.就藝術而言,這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營養,正如人吃豬肉、羊肉,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豬、羊一樣,這種吸收、借鑒,絕不是外表的摹仿、復制、克隆,而是為我所用,用以滋養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藝術,強我們的身、健我們的體,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
「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④眾所周知,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吸收了東方乃至非洲原始藝術的精華,但西方藝術沒有被東方藝術淹沒.我們今天吸收、借鑒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必須具有明確目的,即為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發展.
在今天這樣一個被稱為「地球村」的信息時代,若要求一民族藝術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藝術絲毫影響,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傾慕,實在太難;如果要求藝術家在藝術薈萃的大花園中只採摘本民族藝術之花而對他民族藝術的奇花異草毫不動心,也實在難為我們的藝術家.「物以稀為貴」那種他民族擁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人們常常不滿足粗茶淡飯而追求飽眼福、飽口福一樣,吃膩了大魚大肉的貴族會對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斷的喜新厭舊和懷古中人類創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藝術;人類也會在新一輪喜新厭舊和懷古中創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藝術.
只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藝術的民族性只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麗並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對待西方藝術、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齒,也不必趨之若騖.西方各種藝術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濟世良葯.
我們不能祈求擁有一種包含一切藝術之優點的藝術,這不僅不可能,而且無意義.我們也不必抱殘守缺、孤芳自賞,我們應不斷吸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以完善和發展本民族固有之藝術.同樣我們也應看到,有些民族藝術、民間藝術並不具有世界性.我們的民族與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構成一個大部隊.我們不必裹著小腳、拖著長辮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趨地跟在他民族藝術後面接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並不拒絕污泥提供給它的養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輩兩個肩膀上,才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巨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欣賞者,不僅要對本民族的藝術傳統進行選擇,對他民族的藝術也必須用我們的量規加以規范、選擇.我們應提倡創造性地繼承吸收,避免奴隸般地因襲.
在世界藝術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義,離開這個舞台不僅其藝術的民族性將失去光彩,藝術的世界性也不復存在.

Ⅳ 為什麼說文學藝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這個問題旨在回答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首先你要搞清楚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表現本民族本質特徵所形成的藝術上的特殊性。藝術民族性最重要是在於是否傳達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性的核心。
凡是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但是民族的藝術則不一定具有世界性,因為只有傳遞人的一般本性,表現人類共同美,真實反映時代趨勢和時代精神的民族藝術,才能被世界認可,才能成為整個世界所共享的民族藝術。

Ⅵ 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藝術作品不是在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它是感性形象,它以象意構成內在視域,而象意對於每一個民族的人都是敞開著的,這是因為不同民族的生存體驗有共通性。因此,每一個民族的人都能在其他民族的作品中進入其內在視域,這在原則上並無障礙,只是會感到陌生而已。某民族的作品之象意和內在視域,對於其他民族的人來說,往往是既陌生而又親切的。這里正可以用得上孔子說的那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遠方的朋友,自然有些陌生,但他的到來卻使我很快樂,我知道他是朋友,因為他的名字也叫「藝術」。

Ⅶ 風格的民族性是指什麼

風格的民族性,決定於某一民族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傳統的特殊性所產生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它同某一民族的共同的語言和心理特點緊密相連。我國傳統的繪畫(國畫),明顯具有和西方繪畫顯著不同的民族風格,這種風格是在我們民族的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滲透著我國人民對繪畫這種藝術的特殊的(同時也是共同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風格的民族性,同風格的時代性相比,具有很大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即使是處於同一歷史發展階段上的各民族,由於物質生活條件和文化傳統不同,它們的藝術風格也就不同。例如,同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義大利、英國、德國的藝術風格就各不相同。一個民族的藝術家所創造的作品,如果缺乏鮮明的民族風格,它就不可能在人民中間得到廣泛的流傳。但是,某一民族的藝術所特有的風格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民族的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不能不受到其他民族的影響。我國當代的藝術風格必然是中華民族的,必須是體現了社會主義時代的審美需要、審美理想的。

Ⅷ 論藝術的民族性,世界性及相互關系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①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擺脫桎梏、解放思想、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超階級的勢力擴充。②就藝術而言,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
關於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藝術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界藝術發展的主流;其二認為藝術的世界性同樣具有民族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在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中國文化應該發展。……象西太後反對『洋鬼子』是錯誤的。要向外國學習,學來創作中國的東西。……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給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③
應當看到西方文化對經濟落後的民族有著不可抵禦的吸引力。正確認識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對於處在世界各民族聯系愈來愈緊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筆者以為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首先,保持藝術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為本民族藝術曾滋養過他民族文化而藐視他民族文化。
正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大言不慚地向人們訴說其祖其父曾經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時,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同情他,甚至有人會罵他是敗家子。先賢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它應成為我們今天發奮圖強的動力,而決不是我們招搖撞騙的旗幟或塗脂抹粉的面霜。當我們誇耀中國畫的寫意境界如何之高:氣運生動、骨法用筆等等,而貶斥西畫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承認中國水墨畫粗枝大葉,西畫精雕細刻。二者相輔相成。有陽光照射就會有陰影存在,這是人們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國水墨畫追求無暗面的畫面效果,實則是在表達一種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嚮往,嚮往著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沒有陰影,希冀我們的主人前途明媚、無上榮光。世界上能找到沒有明暗對比的事物嗎?孔雀開屏時,難免會將它難看的屁股展現無疑。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藝術應該保持本民族的獨特個性。藝術世界的繽紛多彩由無數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組成。很難想像有一天各民族藝術失去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全人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內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像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繽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標志著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族藝術的個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作為民族特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准。那麼,是否存在藝術民族性的標准?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不是一下子能夠回答的。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種樣式,而是百花齊放的。這「花」來自藝術家各自對傳統的選擇,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人生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來自藝術家對民族藝術因素獨特的吸收、借鑒。正是這些相異性使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樣的。藝術的民族性相對於藝術家個人創作而言又是一個共性的概念。藝術家的「個性」是它的基礎。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也就沒有民族藝術。所以,倡導藝術民族性時必須同時提倡藝術家的創作個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無視他民族藝術精華,吸收他民族藝術精華也不是將民族個性消解。
藝術世界性不等於美國化,也不等於歐洲化。藝術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國、某一地區的藝術樣式為標本,而且隨著各民族藝術的發展,藝術的世界性同樣處於發展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西融合不是將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傾注在一起的黑紅不分、非此非彼、非驢非馬。就藝術而言,這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營養,正如人吃豬肉、羊肉,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豬、羊一樣,這種吸收、借鑒,絕不是外表的摹仿、復制、克隆,而是為我所用,用以滋養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藝術,強我們的身、健我們的體,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
「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④眾所周知,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吸收了東方乃至非洲原始藝術的精華,但西方藝術沒有被東方藝術淹沒。我們今天吸收、借鑒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必須具有明確目的,即為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發展。
在今天這樣一個被稱為「地球村」的信息時代,若要求一民族藝術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藝術絲毫影響,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傾慕,實在太難;如果要求藝術家在藝術薈萃的大花園中只採摘本民族藝術之花而對他民族藝術的奇花異草毫不動心,也實在難為我們的藝術家。「物以稀為貴」那種他民族擁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人們常常不滿足粗茶淡飯而追求飽眼福、飽口福一樣,吃膩了大魚大肉的貴族會對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斷的喜新厭舊和懷古中人類創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藝術;人類也會在新一輪喜新厭舊和懷古中創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藝術。
只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藝術的民族性只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麗並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對待西方藝術、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齒,也不必趨之若騖。西方各種藝術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濟世良葯。
我們不能祈求擁有一種包含一切藝術之優點的藝術,這不僅不可能,而且無意義。我們也不必抱殘守缺、孤芳自賞,我們應不斷吸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以完善和發展本民族固有之藝術。同樣我們也應看到,有些民族藝術、民間藝術並不具有世界性。我們的民族與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構成一個大部隊。我們不必裹著小腳、拖著長辮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趨地跟在他民族藝術後面接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並不拒絕污泥提供給它的養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輩兩個肩膀上,才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巨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欣賞者,不僅要對本民族的藝術傳統進行選擇,對他民族的藝術也必須用我們的量規加以規范、選擇。我們應提倡創造性地繼承吸收,避免奴隸般地因襲。
在世界藝術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義,離開這個舞台不僅其藝術的民族性將失去光彩,藝術的世界性也不復存在。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①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擺脫桎梏、解放思想、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超階級的勢力擴充。②就藝術而言,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
關於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藝術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界藝術發展的主流;其二認為藝術的世界性同樣具有民族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在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中國文化應該發展。……象西太後反對『洋鬼子』是錯誤的。要向外國學習,學來創作中國的東西。……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給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③
應當看到西方文化對經濟落後的民族有著不可抵禦的吸引力。正確認識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對於處在世界各民族聯系愈來愈緊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筆者以為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首先,保持藝術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為本民族藝術曾滋養過他民族文化而藐視他民族文化。
正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大言不慚地向人們訴說其祖其父曾經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時,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同情他,甚至有人會罵他是敗家子。先賢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它應成為我們今天發奮圖強的動力,而決不是我們招搖撞騙的旗幟或塗脂抹粉的面霜。當我們誇耀中國畫的寫意境界如何之高:氣運生動、骨法用筆等等,而貶斥西畫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承認中國水墨畫粗枝大葉,西畫精雕細刻。二者相輔相成。有陽光照射就會有陰影存在,這是人們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國水墨畫追求無暗面的畫面效果,實則是在表達一種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嚮往,嚮往著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沒有陰影,希冀我們的主人前途明媚、無上榮光。世界上能找到沒有明暗對比的事物嗎?孔雀開屏時,難免會將它難看的屁股展現無疑。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藝術應該保持本民族的獨特個性。藝術世界的繽紛多彩由無數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組成。很難想像有一天各民族藝術失去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全人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內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像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繽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標志著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族藝術的個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作為民族特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准。那麼,是否存在藝術民族性的標准?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不是一下子能夠回答的。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種樣式,而是百花齊放的。這「花」來自藝術家各自對傳統的選擇,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人生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來自藝術家對民族藝術因素獨特的吸收、借鑒。正是這些相異性使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樣的。藝術的民族性相對於藝術家個人創作而言又是一個共性的概念。藝術家的「個性」是它的基礎。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也就沒有民族藝術。所以,倡導藝術民族性時必須同時提倡藝術家的創作個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無視他民族藝術精華,吸收他民族藝術精華也不是將民族個性消解。
藝術世界性不等於美國化,也不等於歐洲化。藝術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國、某一地區的藝術樣式為標本,而且隨著各民族藝術的發展,藝術的世界性同樣處於發展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西融合不是將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傾注在一起的黑紅不分、非此非彼、非驢非馬。就藝術而言,這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營養,正如人吃豬肉、羊肉,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豬、羊一樣,這種吸收、借鑒,絕不是外表的摹仿、復制、克隆,而是為我所用,用以滋養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藝術,強我們的身、健我們的體,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
「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④眾所周知,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吸收了東方乃至非洲原始藝術的精華,但西方藝術沒有被東方藝術淹沒。我們今天吸收、借鑒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必須具有明確目的,即為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發展。
在今天這樣一個被稱為「地球村」的信息時代,若要求一民族藝術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藝術絲毫影響,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傾慕,實在太難;如果要求藝術家在藝術薈萃的大花園中只採摘本民族藝術之花而對他民族藝術的奇花異草毫不動心,也實在難為我們的藝術家。「物以稀為貴」那種他民族擁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人們常常不滿足粗茶淡飯而追求飽眼福、飽口福一樣,吃膩了大魚大肉的貴族會對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斷的喜新厭舊和懷古中人類創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藝術;人類也會在新一輪喜新厭舊和懷古中創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藝術。
只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藝術的民族性只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麗並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對待西方藝術、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齒,也不必趨之若騖。西方各種藝術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濟世良葯。
我們不能祈求擁有一種包含一切藝術之優點的藝術,這不僅不可能,而且無意義。我們也不必抱殘守缺、孤芳自賞,我們應不斷吸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以完善和發展本民族固有之藝術。同樣我們也應看到,有些民族藝術、民間藝術並不具有世界性。我們的民族與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構成一個大部隊。我們不必裹著小腳、拖著長辮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趨地跟在他民族藝術後面接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並不拒絕污泥提供給它的養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輩兩個肩膀上,才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巨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欣賞者,不僅要對本民族的藝術傳統進行選擇,對他民族的藝術也必須用我們的量規加以規范、選擇。我們應提倡創造性地繼承吸收,避免奴隸般地因襲。
在世界藝術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義,離開這個舞台不僅其藝術的民族性將失去光彩,藝術的世界性也不復存在。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①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擺脫桎梏、解放思想、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超階級的勢力擴充。②就藝術而言,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
關於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藝術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界藝術發展的主流;其二認為藝術的世界性同樣具有民族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在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中國文化應該發展。……象西太後反對『洋鬼子』是錯誤的。要向外國學習,學來創作中國的東西。……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給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③
應當看到西方文化對經濟落後的民族有著不可抵禦的吸引力。正確認識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對於處在世界各民族聯系愈來愈緊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筆者以為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首先,保持藝術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為本民族藝術曾滋養過他民族文化而藐視他民族文化。
正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大言不慚地向人們訴說其祖其父曾經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時,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同情他,甚至有人會罵他是敗家子。先賢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它應成為我們今天發奮圖強的動力,而決不是我們招搖撞騙的旗幟或塗脂抹粉的面霜。當我們誇耀中國畫的寫意境界如何之高:氣運生動、骨法用筆等等,而貶斥西畫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承認中國水墨畫粗枝大葉,西畫精雕細刻。二者相輔相成。有陽光照射就會有陰影存在,這是人們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國水墨畫追求無暗面的畫面效果,實則是在表達一種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嚮往,嚮往著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沒有陰影,希冀我們的主人前途明媚、無上榮光。世界上能找到沒有明暗對比的事物嗎?孔雀開屏時,難免會將它難看的屁股展現無疑。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藝術應該保持本民族的獨特個性。藝術世界的繽紛多彩由無數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組成。很難想像有一天各民族藝術失去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全人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內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像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繽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標志著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族藝術的個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作為民族特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准。那麼,是否存在藝術民族性的標准?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不是一下子能夠回答的。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種樣式,而是百花齊放的。這「花」來自藝術家各自對傳統的選擇,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人生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來自藝術家對民族藝術因素獨特的吸收、借鑒。正是這些相異性使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樣的。藝術的民族性相對於藝術家個人創作而言又是一個共性的概念。藝術家的「個性」是它的基礎。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也就沒有民族藝術。所以,倡導藝術民族性時必須同時提倡藝術家的創作個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無視他民族藝術精華,吸收他民族藝術精華也不是將民族個性消解。
藝術世界性不等於美國化,也不等於歐洲化。藝術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國、某一地區的藝術樣式為標本,而且隨著各民族藝術的發展,藝術的世界性同樣處於發展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西融合不是將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傾注在一起的黑紅不分、非此非彼、非驢非馬。就藝術而言,這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營養,正如人吃豬肉、羊肉,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豬、羊一樣,這種吸收、借鑒,絕不是外表的摹仿、復制、克隆,而是為我所用,用以滋養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藝術,強我們的身、健我們的體,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
「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④眾所周知,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吸收了東方乃至非洲原始藝術的精華,但西方藝術沒有被東方藝術淹沒。我們今天吸收、借鑒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必須具有明確目的,即為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發展。
在今天這樣一個被稱為「地球村」的信息時代,若要求一民族藝術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藝術絲毫影響,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傾慕,實在太難;如果要求藝術家在藝術薈萃的大花園中只採摘本民族藝術之花而對他民族藝術的奇花異草毫不動心,也實在難為我們的藝術家。「物以稀為貴」那種他民族擁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人們常常不滿足粗茶淡飯而追求飽眼福、飽口福一樣,吃膩了大魚大肉的貴族會對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斷的喜新厭舊和懷古中人類創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藝術;人類也會在新一輪喜新厭舊和懷古中創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藝術。
只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藝術的民族性只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麗並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對待西方藝術、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齒,也不必趨之若騖。西方各種藝術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濟世良葯。
我們不能祈求擁有一種包含一切藝術之優點的藝術,這不僅不可能,而且無意義。我們也不必抱殘守缺、孤芳自賞,我們應不斷吸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以完善和發展本民族固有之藝術。同樣我們也應看到,有些民族藝術、民間藝術並不具有世界性。我們的民族與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構成一個大部隊。我們不必裹著小腳、拖著長辮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趨地跟在他民族藝術後面接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並不拒絕污泥提供給它的養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輩兩個肩膀上,才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巨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欣賞者,不僅要對本民族的藝術傳統進行選擇,對他民族的藝術也必須用我們的量規加以規范、選擇。我們應提倡創造性地繼承吸收,避免奴隸般地因襲。
在世界藝術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義,離開這個舞台不僅其藝術的民族性將失去光彩,藝術的世界性也不復存在。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①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擺脫桎梏、解放思想、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超階級的勢力擴充。②就藝術而言,是一種能為多民族所接受、容納的形式、內容。
關於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藝術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界藝術發展的主流;其二認為藝術的世界性同樣具有民族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在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中國文化應該發展。……象西太後反對『洋鬼子』是錯誤的。要向外國學習,學來創作中國的東西。……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給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展中國的東西,創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③
應當看到西方文化對經濟落後的民族有著不可抵禦的吸引力。正確認識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對於處在世界各民族聯系愈來愈緊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筆者以為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首先,保持藝術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為本民族藝術曾滋養過他民族文化而藐視他民族文化。
正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大言不慚地向人們訴說其祖其父曾經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時,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同情他,甚至有人會罵他是敗家子。先賢的榮耀是我們民族的光輝歷史,它應成為我們今天發奮圖強的動力,而決不是我們招搖撞騙的旗幟或塗脂抹粉的面霜。當我們誇耀中國畫的寫意境界如何之高:氣運生動、骨法用筆等等,而貶斥西畫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承認中國水墨畫粗枝大葉,西畫精雕細刻。二者相輔相成。有陽光照射就會有陰影存在,這是人們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國水墨畫追求無暗面的畫面效果,實則是在表達一種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嚮往,嚮往著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沒有陰影,希冀我們的主人前途明媚、無上榮光。世界上能找到沒有明暗對比的事物嗎?孔雀開屏時,難免會將它難看的屁股展現無疑。萬事萬物無不如此。藝術應該保持本民族的獨特個性。藝術世界的繽紛多彩由無數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組成。很難想像有一天各民族藝術失去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全人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內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像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繽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標志著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

Ⅸ 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系。藝術概論論述題

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系如下:

藝術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辯證統一關系。

1、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聯系:凡是世界性的藝術,都是民族性的。離開民族的,就沒有世界的。界藝術並不是凌駕於民族藝術至上的一種獨立存在的藝術,它是民族藝術的一種。

2、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區別:並非一切民族性的藝術都是世界性的,民族藝術成為世界藝術是有條件的。民族藝術經過交流可以走向世界,成為世界藝術。

(9)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擴展閱讀:

藝術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辯證統一關系對發展社會主義藝術的意義如下:

藝術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辯證統一原理對發展社會主義藝術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社會主義藝術必須堅持民族形式。社會主義藝術繼承本民族的一切優秀藝術的傳統,創造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其次,堅持社會主義的開放性,社會主義國家的開放政策,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表現在藝術領域。

Ⅹ 藝術的主要審美特徵是什麼 什麼是藝術發展的他律性什麼是藝術典型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

藝術的審美特徵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兩個類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見景,即「情生景」。
第二,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人們對於和諧美意境的創造和追求。意境,應是實境和虛境相互轉化和融合的結果。
第三,意與境諧。即指主體在藝術活動中得以升華的審美精神和生命意識與作品中建構而成的具有濃郁美感氛圍的交融與和諧。
第四,韻味無窮。是指意境中那種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韻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體從空靈、飛動、含蓄等方面來闡述。

藝術發展的他律性
藝術發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經濟是藝術發展的決定力量和終極原因
第一,經濟決定藝術的發生
第二,經濟決定藝術的性質
第三,經濟決定藝術的發展
第四,藝術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藝術典型
指藝術家通過個性化和本質化所創造出來的,既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某些本質和規律,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徵,既表現出一定時代人們的審美理想,又表現出藝術家自己獨有的審美感受的藝術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稱為「典型性格」、「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同時也指環境或事件,稱為「典型環境」或「典型事件」。藝術典型是實際生活的真實反映,但又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鮮明,更有集中性,更帶普遍性,從而更富有審美價值。藝術作品中的一般人物形象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個性化和概括化相統一的特點,而典型形象則要求高度個性化和高度概括化的統一。它既不是類型,又不是個性。其所反映的共性,可以是某一階級、階層的某些階級性,也可以是超越了階級性的某種社會普遍性,體現了一定時代的社會關系的某些本質。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徵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人物性格與環境的統一,主觀(藝術家)與客觀(人物、事件)的統一,再現與表現的統一。藝術典型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能動反映的結果,有著鮮明的獨創性、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審美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能給欣賞者留下經久難忘的印象,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因此,藝術典型是衡量藝術作品藝術性高低的標志,典型形象的塑造是藝術創作的中心課題。

藝術的民族性
是指「運用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使文藝作品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具有民族性特點的藝術作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及審美意識,採用傳統藝術形式創作,主要表現本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願望和藝術審美情趣。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藝術的民族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