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熱貢唐卡是唐卡派別中哪一派
熱貢是青海的一個地區,熱貢畫什麼唐卡的都有,基本上是畫晚唐和仿古,說錯勿怪
『貳』 青海熱貢因為藏畫,連創兩項唐卡類世界紀錄,你對於藏畫有什麼樣的了解
西藏的繪畫我們就會自然聯想到他的唐卡。
唐卡是西藏特殊的繪畫藝術形式,有著鮮明的本民族的特點和藝術風格。唐卡是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畫圖。唐卡被譽為藏文化的網路全書。因為歷代的唐卡涉及到藏族的文化的方方面面。
熱貢地處青海,這應該是同一個地方,只是青海的級別肯定大於熱貢。所以題主說這是兩個地方是不對的!
『叄』 青海熱貢的全稱是什麼
全稱是青海熱貢藝術
熱貢藝術發祥於青海省同仁縣地區。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藝術完美結合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主要內容包括繪畫(唐卡、間唐)、堆綉、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築、圖案等。已正式列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試點單位,2006年,熱貢藝術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熱貢藝術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流派,十五世紀初發祥於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的隆務河畔,藏語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藝術完美結合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大體始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繪畫(唐卡、間唐)、堆綉、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築、圖案等,其技法既繼承了藏族佛教傳統創作手法,又融匯了漢族繪畫和其它地方的民間藝術,成為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在國內乃至世界文化領域中具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
『肆』 熱貢的熱貢藝術的題材
熱貢藝術繪畫的題材極其廣泛,以宗教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民俗、文藝等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大體上可分為斯巴霍、傳記畫、偶像畫、歷史畫、風俗畫和故事畫等。 即《生死輪回圖》或《六道輪回圖》,這類作品旨在表現密宗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的抽象教義,畫面上除生死輪的圖案外,往往還畫有日月、三菩薩、蓮花生、宗喀巴、七珍、八寶等形象,凝結了陀羅尼真言密咒的佛法。畫面上無數世界分為三個同心的環形圖畫。每個圖畫不同側面地反映了藏傳佛教教理中的相應部分。其中既有八寒、八熱的慘苦地獄,也有七珍八寶、蓮花盛開的天堂凈土。整個生死輪為一怪物從外面環抱著。
與斯巴霍相類的題材還有《須彌山圖》、《四大洲風火土圖》、《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世界形成圖》、《壇城圖》和《凈土圖》等。 以《猴子變人》最為著名,傳說在古代西藏,一隻獼猴與岩魔女結為伉儷,生下六個猴兒,後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糧飼之,毛跡漸短,尾亦漸縮,更人語言,遂變為人,就成為藏族的祖先。反映了藏族人民對於人類起源樸素的唯物主義進化論認識,具有典型的原型意義。
因為藏傳佛教要求一切工程合律藏,一切壁畫合經藏,開刀雕塑合密咒,所以熱貢藝術的本質畢竟都是服從於宗教而不是服從審美的,虔誠重於藝術的靈性。藝術的本質在於創造,但熱貢藝術同其他藏傳佛教美術流派一樣,是在一種極其嚴格規范下的復制。所謂三經一疏(《造像度量經》、《佛說造像度量經疏》、《繪畫度量經》、《造像度量》)作為製作方式,固然標志著這一門美術的登峰造極,由於有所依憑而便於入門,這些方式固然也有助於推動藏傳佛教美術的全面高漲,但它們給工匠們留下的發揮創造性的餘地卻是極其狹隘的。更何況,絕大多數美術匠師都是藏傳佛教的僧侶和信徒,虔誠的宗教情緒,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限制了個人的創造性。
『伍』 青海熱貢藝術的特點
其主要特點為:屬於傳統的工筆畫。是用細致、逼真的筆法對描繪對象進行精雕細刻繪制,使對象在直觀狀態下更加生動真實充滿韻味。因而,畫筆的製作要求非常高,由熱貢畫師自己製作,約有40多種,大的像毛筆的中楷,小的只有一根毛。不同的筆有不同的用法。畫布的製作技術性強,強度大,一名優秀的畫匠必定要熟練掌握製作畫布的特殊流程。打底稿所用的墨汁,是當地畫匠就地取材,自製的一種傳統繪畫材料,沿用至今,是獨具地方特色的繪畫顏料。繪畫選用礦物質顏料,具有色彩絢麗、經久不易褪色的特點。用金繪畫是熱貢藝術獨具的特長,而金上作畫更是一項藝術絕技。其作品造型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設色均勻協調,人物刻畫惟妙惟肖,具有強烈的線條感、色澤感、運動感和主體感。因此,在國內外影響廣泛,久負盛名,是同仁縣最富特色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主打品牌。已正式列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試點單位和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
『陸』 青海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青海湖風景名勝區
三川地區位於青海省東部黃河沿岸,是一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小盆地。因其境內有三條主要的季節性河流——趙木川河、大馬家河(也叫朱家河)、桑不拉河(也叫前河)流入黃河而得名。三川地區旅遊資源豐富, 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旅遊發展潛力巨大。這里居住著勤勞淳樸、熱情好客的土族,每年一次的「土族納頓」節,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是世界上活動時間最長的狂歡節,達65天。
『柒』 熱貢的熱貢藝術歷史發展
熱貢藝術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樸,色彩單純,繪畫帶有較典型的印度、尼泊爾風格。其筆調雄邁,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生動傳神,畫面給人以雄渾、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紀中葉,熱貢的匠師們技藝日趨精妙,線描簡練流暢,剛勁有力,採用工筆重彩,莊重沉穩,設色清新濃郁,勻凈協調,所畫人物形神兼備,畫風趨向華麗、精細,同時開始注重畫面的裝飾效果,成為熱貢藝術承前啟後的輝煌鼎盛時期。
經過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很多早期、中期優秀的繪塑作品已不復存在,但現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務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里見到早、中期匠師們留下的氣勢宏偉的巨幅壁畫和技術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紀以後為熱貢藝術的近代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色彩鮮艷,筆法細膩,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同時大量用金,使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熱烈的氣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20世紀40年代曾隨師受聘協助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他們的作品構圖疏密有致,人物造型嚴謹又不顯刻板,色彩鮮麗和諧,富於裝飾性,畫面既有一種統一感,又顯得生動活潑,藝術效果不同反響。熱貢藝術作為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流派區別於其他藏族地區藝術,也是這一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作品一經拿出,即知是熱貢地區的佳作。
傳統的熱貢藝術主要在藏傳佛教寺院內部創作、傳承,並為藏傳佛教服務。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後,隨著大量佛徒的還俗,熱貢藝術開始流向民間,並在民間傳播。熱貢藝術的主要創作群體分布在黃南州同仁縣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瑪日村等村落,又自成體系。其中五屯村以繪畫為主,兼事雕塑和堆綉;年都乎村以堆綉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畫創作;尕沙日和郭瑪日村以唐卡和壁畫創作為主。
熱貢藝術的傳承方式主要以師徒傳承和父子傳承為主,由於歷史上的熱貢藝術品不追求署名,好多歷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師承關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來。
『捌』 熱貢的熱貢藝術的品類題材
熱貢藝術鼎盛時期,熱貢畫師在各地信奉藏傳佛教的地區享有很高的威望。熱貢藝術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成為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熱貢藝術作品造型准確生動,畫工精細絕美,色彩鮮艷,富於裝飾性。主要品類有壁畫、唐卡、堆綉、雕塑等。 壁畫的作法,先要經過一道牆皮處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細泥→磨光→塗膠和白土,待干透後作畫,也有濕壁畫。熱貢地區主要是布壁畫,作畫前先把畫布滲濕綳在木框上,然後用不太濃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質軟化,再把白布平鋪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復磨壓,最後將水膠粉液刷到布上,繪制極工緻的形象,畫好後綳到牆柱上便成為壁畫。
無論干壁畫、濕壁畫還是布壁畫,繪制過程基本都分為七步:
(1)起稿。在牆面上製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則用木炭筆起稿,起稿必須嚴格按照《造像度量經》的標准。
(2)塗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層顏色和空間的色彩。
(3)分色暈染口使對象呈現出凹凸立體和陰陽明暗的感覺。
(4)勾線。一種是用於人物的粗細均勻的,另一種是用於山水的粗細頓挫變化。
(5)勾金線。熱貢藝術繪畫中運用金線的地方較多,人物的衣紋、山石的輪廓都用金線復勾,使畫面產生精麗的效果。
(6)五官和手足的整理。這是畫龍點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環節。
(7)貼金瀝粉,用特別的小皮袋以鉛粉油膏擠繪成事先設計好的圖樣,瀝粉線微微凸起,再用水膠貼上金箔,用綢棉織物輕輕按實即成。經過這一裝飾,整個畫面立即顯得金碧輝煌、氣度非凡。 堆綉在藏傳佛教藝術中最具有特色,是熱貢地區民族民間藝術的又一瑰寶。堆綉是用綢緞製作的一種唐卡,堆綉先按規范的圖畫繪成畫稿,再按畫稿不同部位的要求選用各色綢緞面料,剪貼縫制而成,具有較強的立體感,便於攜帶,是理想的旅遊紀念品。
堆綉作品有堆綉唐卡、堆綉幃幔、堆綉柱飾及其他裝飾品。其材料是選擇多種顏色的、帶有各種圖案的絲綢錦緞,將畫面人物、動植物等形象,進行准確地裁剪和縫制。其工藝程序和工藝效果有兩種:一是將民間刺綉工藝與填充浮雕相結合的軟浮雕,為傳統縫紉工藝,在突起的立體結構上,加以色彩處理,更具完美的浮雕效果;二是在縫紉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用軟面料剪製成形,用粘貼的方法進行組合拼接,表現出平整規劃的浮雕效果,並應用於唐卡格式,其色彩均勻、干凈明快、裝飾性極強,如寶珠、祥雲、海浪、山崖造型,採用色度推移的表現手法,使圖案的色彩感、立體感、層次感和變化感生動的表現出來。為了便於攜帶,後一種堆綉製造的藝人較多。堆綉大則能制幾百米,小則能制幾厘米;雕塑高則能塑十幾米,小則能塑幾公分,堪稱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藝術奇葩。 在熱貢豐富多彩的藝術領域里,雕塑是一個較大的門類。熱貢雕塑以泥塑為主,兼有木雕、石刻、磚雕等。
泥塑主要有彩塑和單色(金色)之分,多以立體造型為主,有大小不等的各種佛像、神像,作為供奉之用,泥塑的工藝過程大致為選型定稿、泥料加工、龍骨搭架、輪廓塑形、局部調整及金飾或彩繪等。泥塑作品神態自如,用誇張的手法刻畫了神佛的神聖、莊重和特有的個性,在沉靜的佛事環境和氣氛中,顯現其佛力的弘大和佛法無邊;浮雕製品大多為泥拓片,做供奉之用,以小件為主,其造型是用木製或金屬模具將調制好的泥料進行翻制,待晾乾後塗以彩色顏料或金色即可使用,加工和批量生產。
木質雕刻可分木雕、木刻兩大類,木雕大多為立體圓雕或透雕,造型有神佛像、蟠龍柱及供奉用具等,有彩繪或塗金單色,木刻一般為平面浮雕作品,大部分用於寺院建築、佛神像及木模具、經文板刻飾等。
磚雕為寺院建築裝飾,有立體和平面之分,寺院殿脊及角檐為主體造型,極大地豐富了寺院建築豪華和莊重。
石雕有立體透雕和平面平雕兩種,石雕的好壞主要在選料上,透雕的石料要用軟性石板,熱貢石雕的代表作是位於澤庫縣和日鄉的石經牆。
木雕、木刻、磚雕、石雕作品風格多樣,刀法剛柔相濟,刀痕勁利而婉轉,有極強的立體感,不僅用於寺院建築,還廣泛地使用在藏族人民的建築與日常生活中。建築彩繪尤為突出,五屯下寺內外,從門扉、門楣、牆裙、壁飾到橫梁、柱頭、藻井等等,到處都繪制著精妙絕倫,色彩絢麗的圖案。
『玖』 什麼叫同仁
同仁
一、詞語
1.同行仁德者。舊題 漢 黃石公 《素書·安禮》:「同仁相憂,同惡相黨。」
2.猶言一視同仁。 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養,親族不知異焉。」
3.同人。指同事或同行。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學會致函陶行知先生》:「目前本會同仁正在研究生活教育的理論與實際。」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您有什麼為難的事,我和 文清 有同仁之誼,可以談談。一定要盡力幫忙。」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們這個聚餐會……實際上是工商界同仁交換意見的地方。」
二、地區
"同仁",藏語稱"熱貢"。14-15世紀,藏傳佛教傳入同仁地區,坐落在熱貢隆務河畔的吾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賽日等自然村的藏、土族群眾,順應喇嘛教的興起,寺院建築的不斷擴充和裝飾,興起了主要為宗教服務的繪畫、雕塑、石刻等藝術,稱之為熱貢佛教藝術。在17世紀中葉,這里已經成為"人人會作畫,家家以藝術為業"的畫鄉,故又稱吾屯佛教藝術。「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藝術流派。數百年來,這里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到,都為其它藏區所少見,故被譽為「藏族畫家之鄉」,而同仁地區在藏語中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便統稱為「熱貢藝術」。
公元十四世紀前後,藏傳佛教開始在同仁地區流傳,至十五世紀以後,隨著薩迦派,繼而格魯派[黃教]的迅猛發展,各地區大興寺院 ,遂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繪塑佛像、裝飾寺廟的活動中。據[清]乾隆《循化志》記載:「永樂四年[公元1470年]明初立河州衛,分兵屯田,屯兵之初,皆自內地撥往,非番人也」。故今有日吳屯者,其先蓋江南人。亦有河州人。歷年既久,衣服言語,漸染夷風,其人自認為土人,而官亦之為海民;他們多擅匠作,並康復中原佛教藝術,在投身寺院營建中,為了適合藏傳的佛教的需要,他們積極向傳入熱貢的西藏佛教藝術學習,在學習藏教藝術的過程中,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鮮艷瑰麗、精巧細膩的獨特的藝術風范。
幾個世紀以來,熱貢藝人四處作畫,足跡遍及青海、西藏、甘肅、四川、內蒙古及國外的印度、尼泊爾、泰國,蒙古等國,給這些地方留下了數以千計的精美藝術品,得了很高的聲譽,並從西藏繪畫藝術、四川甘孜木刻佛畫、敦煌壁畫和國外的同類作品中吸取了豐富的藝術養料,因而技藝日臻嫻熟,影響日益擴大,在中國西南、西北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久負盛名。
在分類上,熱貢藝術包括繪畫(壁畫、卷軸畫即藏語稱唐卡 )雕塑(泥雕、木雕)、堆綉(刺綉,剪堆)、建築彩畫、圖案、酥油花等多種藝術形式。內容主要有釋迦牟尼傳、菩薩、護法神、佛經故事及仙女之類的佛像。
熱貢藝術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樸,分彩單純,繪畫帶有曲型的印度,尼泊爾風格。其筆調雄邁,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生動傳神,畫面給人以雄渾、搏大之感。至十七世紀中葉,熱貢的匠師們技藝日趨精到,線描簡練流暢、剛勁有力,採用工筆重彩,設色清新濃重、勻凈協調,所畫人物形神兼備,畫風趨向華麗、精細,同時開始注重線條而不是畫面的裝飾效果,成為熱貢藝術承前啟後的輝煌鼎盛時期。經過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很多早期、中期優秀的繪畫作品已不復存在。但現在仍能零星地在年都乎、吾屯、尕沙日等村的寺院里見到早、中期匠師們留下的氣勢宏偉的巨幅壁畫和技藝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紀以後,為熱貢藝術的近期,這個時期的作品色彩鮮艷,筆法細膩,特別注重 裝飾趣味,同時大量使用金、銀作原料,使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熱烈的氣氛。近期的代表人 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讓(本世紀40年代曾受聘協助張大千大師赴敦煌臨摹壁畫),他們的作品構圖疏密有致,人物造型嚴謹又不顯刻板,色彩鮮麗和諧,富於裝飾性,畫面既有一種統一感,又顯得生動活潑,藝術效果不同凡響。熱貢藝術作為藏傳佛教藝術中一個流派區別於其他藏區的藝術,在這一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
熱貢藝術在它產生至今的幾百年的歷史中,逐漸提煉、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其作品造型准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 艷亮,富於裝飾性,充分展現了線條的節奏感、運動感和立體感,強調了整體的完美性。其質朴的畫風、勻凈協調的設色、惟妙惟肖的神態刻畫,充分 體現了藏族人民勤勞的智慧和燦爛的文化。熱貢藝術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枝瑰麗的奇葩,許多作品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廣州、深圳、西藏、甘肅、青海等地展出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評價。
藏傳佛教藝術給 中華古代文化藝苑增添了新色,熱貢藝術就是這個百花園中的一朵奪目的奇花。熱貢藝術家們通過無以倫比的藝術 和幾百年漫長的歷史蹤跡,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理解,是藏族不同地區之間、藏漢民族文化之間交相輝映、互影響的產物。我們相信,熱貢藝術一定能從浩如煙海的民族、民間藝術中吸取精華,不斷創新,使這一璀璨的「明珠」大放異彩。
『拾』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
1、熱貢藝術:
崑曲,原名「崑山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