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陝西紫陽有哪些民間藝術

陝西紫陽有哪些民間藝術

發布時間:2022-05-12 09:36:05

Ⅰ 陝西的民間藝術

音樂
·陝北民歌梁祝
·信天游
·陝北嗩吶
·紫陽民歌
·關中民歌
·寶雞花兒
·榆林小曲
舞蹈
·羊角鼓舞
·四船撲蓮
·榆林霸王鞭
·黃陵抬鼓
·跑驢
·洛川蹩鼓
·洛川文獅子
戲曲
·陝北秧歌劇
·陝北二人台
·秦腔
·眉戶
·碗腕腔
·漢調桄桄
·同州梆子
曲藝
·陝西木偶戲
·長安古樂
·皮影的歷史
·三才板
·陝北說書
·陝南花鼓坐唱
·陝北二人台打坐腔
美術
·戶縣農民畫
·富縣薰畫
·洛川毛麻綉
·吳旗豆粘畫
·安塞現代農民畫
·關中剪紙
·延川布堆畫
風俗
·南鄭飲食
·漢中滑竿
·嵐皋風俗
·四時風俗
·補天補地節
·腌菜作嫁妝
·楊凌蘸水面

Ⅱ 陝西都有哪些民間藝術

安塞腰鼓、鳳翔泥塑、宜川胸鼓、陝西剪紙、壺口斗鼓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傳統民俗舞蹈。

安塞腰鼓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13。

2、鳳翔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是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當地人俗稱泥貨。鳳翔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

當地老鄉購泥塑置於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宅、納福。六營村的脫胎彩繪泥偶由此出名,並代代相傳,成為中國民間美術中獨具特色的精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綉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過去逢年過節或趕廟會,當地人以泥塑為禮品,加孩子滿月,長輩要送坐虎。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

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卧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

3、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是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

「胸鼓」是將類似腰鼓形狀的鼓掛在胸前敲的一種鼓舞形式,有些地方稱為「花鼓」,主要流傳在宜川、洛川和定邊一帶,具有明快,活潑、詼諧、風趣的藝術特色。

4、陝西剪紙

陝西剪紙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陝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在陝西,在全國的民間美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5、壺口斗鼓

壺口斗鼓是陝西陝北地區傳統民間傳統鼓舞藝術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源於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流傳於陝西省宜川縣黃河沿岸的壺口鄉、高柏鄉一帶。

「涌來萬島排空勢,卷作千雷震地聲」,這是對壺口瀑布的描寫,也正是壺口斗鼓的寫照。壺口斗鼓融舞蹈、武術、打擊樂為一體,具有高亢昂揚,粗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剛烈等特點。

表現了黃河兒女征服困難的豪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樂觀奔放、堅韌不拔的性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鳳翔泥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塞腰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宜川胸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陝西剪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壺口斗鼓

Ⅲ 陝西民間藝術有那些

音樂
·陝北民歌梁祝
·信天游
·陝北嗩吶
·紫陽民歌
·關中民歌
·寶雞花兒
·榆林小曲
舞蹈
·羊角鼓舞
·四船撲蓮
·榆林霸王鞭
·黃陵抬鼓
·跑驢
·洛川蹩鼓
·洛川文獅子
戲曲
·陝北秧歌劇
·陝北二人台
·秦腔
·眉戶
·碗腕腔
·漢調桄桄
·同州梆子
曲藝
·陝西木偶戲
·長安古樂
·皮影的歷史
·三才板
·陝北說書
·陝南花鼓坐唱
·陝北二人台打坐腔
美術
·戶縣農民畫
·富縣薰畫
·洛川毛麻綉
·吳旗豆粘畫
·安塞現代農民畫
·關中剪紙
·延川布堆畫
風俗
·南鄭飲食
·漢中滑竿
·嵐皋風俗
·四時風俗
·補天補地節
·腌菜作嫁妝
·楊凌蘸水面

Ⅳ 紫陽民歌哪幾首

小丈夫,香格里拉等著歌曲

Ⅳ 陝西民歌的介紹

陝西民歌,泛指陝西各地的漢族民間說唱音樂。陝西民歌是歷代漢族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在各種藝術形式不斷地相互影響、融合創造、發展、流傳下來的。一般可以根據地域及藝術特點將陝西民歌分為陝北民歌、陝南民歌和關中民歌。各種地區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轉柔美,構成了陝西豐富的漢族民間藝術。陝西民歌的代表,紫陽民歌(序號49,編號Ⅱ-18)、蒲城民歌(序號50,編號Ⅱ-19)、陝北民歌(序號572,編號Ⅱ-73)、鎮巴民歌(序號585,編號Ⅱ-86)等均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Ⅵ 紫陽民歌天下傳 閱讀答案 文章陝西省紫陽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歌之鄉」。「山歌不唱不開懷,

紫陽民歌天下傳 閱讀答案
文章陝西省紫陽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歌之鄉」。「山歌不唱不開懷,唱著山歌趕太陽」,到紫陽,這種特別的文化風情是值得體驗一番的。
明清時期,大批移民湧入,紫陽以民歌為主體的民間舞蹈、民間傳說、民間美術等文藝活動在當地自發活躍起來。究其成因,是由於生存環境閉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和生活境況太需要心靈和情感的宣洩,男人高腔吼山歌,女人淺吟哼小曲,日子便在自娛自樂中悄然流逝。以心相授、以口相傳的原生態民歌如山野清風吹拂,是那麼的爽朗熨帖,詞發乎內心,曲優美動聽,演唱潤腔方法和調節音階用法獨具匠心。紫陽民歌取材廣泛,表現了勞動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形式多樣,可分為山歌、勞動號子、小調、花鼓子八岔、風俗歌曲、宗教歌曲等7大類20餘個曲種。
勞動號子分上水、下水和其他號子,節奏多變,粗獷豪邁,其中以《漢江號子》、《放排號子》最有特色。「喲嗬嗬,腳踩穩啦,莫讓勁啦;嗨嗨,蹬上一腿,嗨嗨……」領號、合號、喊號相互交織,宮商角徵羽,抑揚高下齊,其場面驚心動魄,催人奮發。
花鼓子八岔是紫陽流行較廣的民間口頭文藝形式,遇啥唱啥,所謂「三六九趕場,見客發貨」,男女老少皆能傳唱,並有伴奏鑼鼓板式,大多場合是在節慶之時,人涌街市,鑼鼓喧天,鞭炮震耳,你唱我和,各領風騷,那種熱鬧場景讓人難以忘懷。真所謂:花鼓子歌,圍台一眾你聽著,白天不唱不得過,晚上不唱困不著。
風俗歌是民間舉行紅白喜事等各種儀式時所唱,有孝歌、哭歌、哭嫁、撒喜等類型,至今民間趕場也還流行。而宗教歌曲是民間舉行宗教儀式時所唱的歌曲,有到寺院道觀內演唱的「道歌」,有在趕白事場合演唱的「壇歌」,有在「驅邪治病」或「燒拜香」時唱的「端公調子」等。
原創民歌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上世紀中期紫陽專門組織專業人士下鄉采風,搜集、搶救、保護民歌文化資源,編印出《紫陽民歌》4本,輯錄民歌近千餘首。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紫陽地方文藝工作者吸取傳統民歌養料,民間口頭創作與文人書面創作「合流」,標志著紫陽新民歌時代的到來。
近幾年,新民歌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春到茶山一片新》、《開山號子》、《駕起船兒走漢江》等廣為流傳,有的還在《人民日報》、《詩刊》、《解放軍文藝》、《歌曲》、《群眾音樂》等國家級和省市級報刊發表,一些國內知名作曲家如劫夫、田豐、阮慶沅皆為紫陽民歌譜過曲。許多優秀新民歌還被選載在《中國民間歌曲》、《中國民歌》、《全國廣播歌曲選》、《陝南民歌》等專業刊物上。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紫陽民歌作為音樂類排在第50位。
題目:
第1段中「這種特別的文化風情」指什麼?
紫陽民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youd哪些特點?
文章具體介紹了哪些形式的紫陽民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紫陽新民歌時代的來臨標志著什麼?
結合全文內容說說文章最後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Ⅶ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

安塞腰鼓是陝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多在重大節日慶祝、慶典、廟會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陝西民歌根據地域特徵和藝術特點分為陝北民歌、陝南民歌和關中民歌。陝北民歌種類繁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調、勞動號子、榆林小曲、陝北套曲等 20多個曲種,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傳最廣。

陝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紫陽民歌是陝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對門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關中民歌有船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等曲種和各種小調。

3、陝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以前,發源地在華縣,鼎盛於唐代,又稱「影戲」「影子戲」,流傳於民間,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是近代陝西諸種戲曲的前身。

其唱腔數十種,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調較為普遍,輔之陝北、陝南及關中各種道情。皮影戲的傳統劇目有《游西湖》《哪吒鬧海》《古城會》《會陣招親》等。

4、「社火」是陝西民間一種廣泛的、傳統的、規模壯觀的群眾娛樂活動,來源於古代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陝西「社火」通常在正月、節日盛會或廟會演出,包括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關中是陝西社火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寶雞更是被譽為「中國社火之鄉」。

5、面花俗稱「花花饃」,屬麵塑藝術,種類有婚禮、喪禮、壽禮、節日花饃。面花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源於漢代,成於唐代,盛於宋代,到了明代之後,面花就廣泛流行於民間,清末,北京還出現了專門製作面人的藝人。面花自古盛行於北方民間,形式豐富多彩,品類繁多,其中尤以合陽、華縣面花為佳。

Ⅷ 紫陽縣的文化

紫陽地處南北過渡地帶,文化融合性強、包容性大、積淀深厚,形成了以紫陽貢茶、中國名茶之鄉為代表的茶文化;以中國道教南派發祥地仙人洞(真人宮)、擂鼓台、盤龍觀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紫陽民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代表的民間音樂文化,以富硒綠色產品為代表的富硒文化;以紫陽蒸盆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三轉彎宴席、民間小吃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芭蕉口安康老地委機關舊址、東城門中原軍區布告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民間社火、跳端公、紫陽道場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芭蕉口顯鍾溝口志留系古生物化石為代表的弓筆石文化;以瓦板岩建材及其雕刻工藝為代表的板石文化;以紫陽風物傳說為代表的故事文化;以剪紙、竹編草編、根雕、土陶為代表的民間工藝文化;以瓦房店會館群為代表的會館文化;以漢王城、白馬石、東明庵為代表的遺址文化等獨具特色、脈絡清晰的紫陽文化旅遊體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紫陽民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陽民歌藏量極為豐富,所發現曲目總數已達5028首,編印成冊的有828首,體裁包括弧子、山歌和小調幾大類,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風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種。由於積蘊深厚、傳唱廣泛,紫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歌之鄉」。
紫陽民歌是流傳在陝西省紫陽縣境內的一種具有濃郁陝南地方色彩的民間歌曲。紫陽位於陝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創始人紫陽真人張伯端而得名。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謠的流傳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陽在內的漢水上游,紫陽民歌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伴隨著人們種種生活習俗的形成發展而逐漸成熟,於明清達到鼎盛。
紫陽民歌流傳久遠,其歌詞借喻巧妙,風趣幽默,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韻味獨具;其旋律優美婉轉,高腔唱法中游移於調式音級間的色彩性顫音唱法具有獨特的價值。紫陽民歌的傳承直接依託於各種民俗活動,反映出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紫陽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對門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紫陽民歌對於豐富中華民族音樂寶庫、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廟會,也叫廟市,是紫陽集市之一,因會址設在寺廟或附近而稱為廟會。它融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於一體,是群眾文化娛樂和寄託美好願望的重要活動。紫陽自古多寺廟,僅舊縣城就有寺廟數十座。「文革」以前,廟會盛行,名目繁多,諸如觀音、老君、祖師、葯王、關帝、土地、城隍、財神等廟會,最引人注目。後來,由於「破四舊」廟宇大多被毀,廟會活動隨之銳減。保存下來的有:
擂鼓台廟會:名為真武祖師會,由擂鼓台森林公園管理處主辦,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初一至十五兩次,其中七月十五為地宮日,也叫慶祝日,趕廟會的人數最多。廟會期間,除了進行謁廟神之外,還要進行農副產品、日用百貨交易。周邊縣區及關中地區遊客蜂擁而至,是擂鼓台風景區最熱鬧的季節。
真人宮廟會:由紫陽縣道教管理處主辦,每年農歷七月初一開始,歷時半月。主要內容有道教文化研討、大型祭祀活動和道教文化宣傳活動。其他地方的廟會均由民間自發組織,較有影響的有觀音寨、七寶寨、中壩島、東明庵等廟會,內容主要是拜佛敬香,祈求神靈的護佑。

Ⅸ 陝西風俗文化,除了腰鼓,皮影,剪紙外還有什麼

年畫十大陝西風俗習慣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以下是詳細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邊撥邊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

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同,分為干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干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賄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LI></UL>

Ⅹ 紫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文筆山休閑公園

紫陽縣文筆山休閑主題公園與縣城隔江而望,隨著紫陽港漢江大橋的建設,江南與縣城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便捷。文筆山休閑公園利用文筆山的自然生態環境,著力打造「十里濱水景觀長廊」的核心靚點。公園建設布局以紫陽真人宮為中心,以森林自然景觀為主,與縣城濱江景觀長廊、紫陽真人宮、紫陽溝水上游樂場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紫陽特色的生態旅遊景區。

2、紫陽北五省會館

北五省會館位於紫陽縣向陽鎮瓦房店任河與渚河交匯處,距紫陽縣城8公里,是陝南保存最完整的清朝中後期古建築之一,總體結構保存完整,其石刻、木雕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在陝西會館遺址中尚屬少有,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會館在明清時期就已十分繁榮,茶馬古道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融入絲綢之路,是一條重要的商貿通道,而陝西紫陽就是這條茶馬古道上的發源地之一,產於紫陽的「紫陽毛尖」便是從這里久負盛名的,並躋身於全國十大名茶之列。

特別是至今保存完整的約300平方米的壁畫,為陝西罕見、全國少有,對研究商貿會館史、建築史、美術繪畫史、民俗文化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仙人洞真人宮景區

仙人洞真人宮景區仙人洞真人宮景區位於紫陽縣城南岸,是距縣城最近的旅遊景點。面積320公頃,縱深4公里,景區內植被豐富,氣候宜人,有幾百種亞熱帶植物,是安康地區最大的植物基因庫。仙人洞是道教南派創始人張平叔-之處,因張平叔號紫陽,紫陽縣名由此而來。

張平叔生活在北宋年間,原是浙江一名縣令,因一句玩笑使其奴坤自盡,悔恨不已,被判充軍。後遇道人點化人道,雲游至此,見此處山高林密,水流潺潺,實為-佳地,遂鑿洞面壁,內丹,著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藝術著作,奠定了南派道教的理論基礎,開現代內功之先河,人稱紫陽真人,正式恢復道教活動經省宗教局批准,在現址修建了氣勢恢宏的真人宮。

4、擂鼓台森林公園

南小武當——擂鼓台,是陝南著名道教聖地和旅遊風景區,1995年,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擂鼓台風景區北瞰月河川道,南臨漢江谷地,既有峻嶺峽谷,又有高山階地,既有尖峭嶙峋的干仞絕壁,又有姿態萬千的山間溪流,風景區半山以上,森林茂密,綠樹凌空,瀑布飛濺,雲霧迷濛。

每逢雨後初晴,峰頂蔥郁彼白雲環繞,有時還會見到「金頂佛光」的奇觀,偶遇大雨,大霧彌漫,山姿樹影迷離恍忽,又似步入仙境,冬季大風呼嘯,松濤轟鳴,呵氣成冰;盛夏,泉水淙淙,涼風習習,鳥語花香,古人曾贊嘆道:「青山不墨千年畫,綠水無絲萬古琴」。

5、茶山風情園景區

茶山風情園景區「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這是清嘉慶年間興安知州葉世倬的詩句,為紫陽茶作了最早的廣告。紫陽茶文化自東漢開始萌芽,到唐代,茶葉作為金州「土貢」,成為獻給朝廷的山珍。

而紫陽是陝南茶的主要產區,茶的採摘、製作、飲用水平提高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紫陽茶文化。位於任河河畔的紫陽瓦房茶研所當年是西北最大的茶研所,也是紫陽茶最大的種植、研製、加工茶葉基地。

閱讀全文

與陝西紫陽有哪些民間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