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到愛必須滿足四大條件是什麼
摘要 愛蘊含著關心。愛的本質是為某物而「勞作」,「促使某物成長」,愛和努力是不可分的。你愛你為之努力的東西,同樣你為你所愛的東西而努力。
B. 通過愛的藝術,談談愛是什麼
在這個濫情的時代,
不管我們怎麼搔首弄姿和眉目傳情,始終找不到到達真愛的旅程。
我們一方面顯擺著對愛情的無所謂,另一方面又因愛的缺乏而深感焦灼與空虛。
C. 愛的藝術課程內容
愛的藝術」是一門基於生命本身必然的需要,即學生在生活世界學會與自己對話、有自我治癒能力進而比較順暢地與人交流、溝通、相處的一門課程。學習的目標在於:第一,學生能夠通過課程了解到研究人類心理、精神狀態、生活原則等的一些主要著作,以便將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這些對應的精神支撐;第二,通過課程的具體視頻講解,學生能夠慢慢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語言互動、行為互動所內在包含的必然性心理、精神的原理。第三,在沒有辦法找到傾訴對象的時候,學生能夠具備自我疏解的能力。
主要
授課內容
第一講 :全面系統回憶和復習《愛的藝術I》所學習的原理和原則
第二講:作為愛的藝術的更深層次原理基礎的康德基本哲學思想介紹。
第三講:康德關於物自體和現象的劃分,作為我們理解愛的本質和愛的行為的基礎。
第四章:康德對人類是與世界關系的思考作為我們思考在生命全體中地位和意義的基礎。
第五講:從康德的「意識哲學」到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哲學」的過度和對比。
第六講:弗洛伊德。思想的總體介紹。
第七講:弗洛伊德的著作及其與兩性思考有關的內容。
第八講:從《弗洛伊德傳記》電影看人類意識作用的原理與無意識作用的被忽略。
第九講:《弗洛伊德傳記》電影的進一步解讀。
第十講: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學說。
第十一講: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領域的探索與愛的藝術中意識作用的關聯。
第十二講: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與《愛的藝術I》中《秘密》、《命若琴弦》的整體關聯。
第十三講:從個人的愛到到個人與他人之間互動的關聯。
第十四講:回到中國哲學看《中庸》對生活世界愛的理解的重要性。
第十五講:回應中國古典著作《詩經》對人際關系的解讀。
第十六講:答疑和論文寫作要求。
D. 愛的藝術是什麼
你好!你可以看一下《愛的藝術》這本書籍,還有少兒版的《愛的教育》。
E. 《愛的藝術》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愛」歷來是文學家、倫理學家、教育家等倡導的永恆的主題。然而「愛」的心理實質是什麼?古代和近代的西方學者,未能揭示其奧秘。現代心理學家麥獨孤把「愛」作為十幾種人類本能之一,華生把「懼、怒、愛」並列為人類三種原始的情緒,這些分析,基本上停留在生物學層次上。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1905年)和《愛情心理學》(1910~1918年)問世,「愛」尤其是「性愛」成了心理學界關注的課題。弗洛伊德在「愛的心理學」上是一個勇敢的拓荒者,但他仍未打破生物學化的老框框。任重而道遠,弗洛姆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挑起了探討愛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的重擔。
事實上,異性間的相互吸引遠遠超出性慾吸引的范圍。男女兩性的分化不僅存在於性功能上,而且也體現在性格的差異中。他寫道:「可以這樣來刻畫男性性格:主動進入,統轄引導,能動活躍,嚴於律己,大膽冒險。而女性的性格特徵則是:主動接受,防禦保護,現實主義,忍辱負重,溫柔慈愛。」這樣一來,弗洛姆對「性愛」的實質的分析,就從弗洛伊德的「生理學的解釋」的層次上,提升到心理學的層次上。
(2)愛的四個基本要素:弗洛姆從愛是人積極能動的力量這一基本觀點出發,指出:愛使人克服孤獨和分離感,然而又讓他仍為他自己,依然立於其整體性中。「除給予而外,愛所包含的其他本質要素也充分展示了它活潑能動的性格。這些為一切類型的愛所共同具有的要素是:關切、責任、尊重
F. 愛的藝術有哪些主要內容
《愛的藝術》內容精要:「愛」歷來是文學家、倫理學家、教育家等倡導的永恆的主題。然而「愛」的心理實質是什麼?古代和近代的西方學者,未能揭示其奧秘。現代心理學家麥獨孤把「愛」作為十幾種人類本能之一,華生把「懼、怒、愛」並列為人類三種原始的情緒,這些分析,基本上停留在生物學層次上。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1905年)和《愛情心理學》(1910~1918年)問世,「愛」尤其是「性愛」成了心理學界關注的課題。弗洛伊德在「愛的心理學」上是一個勇敢的拓荒者,但他仍未打破生物學化的老框框。任重而道遠,弗洛姆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挑起了探討愛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的重擔。
《愛的藝術》一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第二章「愛情的理論」;第三章「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第四章「愛的實踐」。四章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書對弗洛姆關於「愛」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系統而深刻。
(1)「愛」的心理實質是什麼?
弗洛姆一針見血地指出:「弗洛伊德的錯誤是:他把愛僅僅視為性本能的表達或升華,拒絕承認性慾只是人渴望愛及融合的表徵。但他的錯誤遠不止於此。與他的生理唯物主義相一致,他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人體的化學變化導致了緊張狀態,而緊張造成的痛苦迫使人尋求緩解緊張的途徑,這樣便產生了性本能。性慾的目的即是消除令人痛苦的緊張狀態。而性滿足則標志它已經被消除。說起來矛盾得很,弗洛伊德所忽略的恰好是性慾的心理——生物基礎,即兩性分化與通過結合而貫通兩極的要求。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疏忽或許產生於他極端的父權主義,促使他完全抹煞了女性特有的性慾,得出了性慾具有陽性性質的結論。」
弗洛姆認為,事實上,異性間的相互吸引遠遠超出性慾吸引的范圍。男女兩性的分化不僅存在於性功能上,而且也體現在性格的差異中。他寫道:「可以這樣來刻畫男性性格:主動進入,統轄引導,能動活躍,嚴於律己,大膽冒險。而女性的性格特徵則是:主動接受,防禦保護,現實主義,忍辱負重,溫柔慈愛。」這樣一來,弗洛姆對「性愛」的實質的分析,就從弗洛伊德的「生理學的解釋」的層次上,提升到心理學的層次上。
(2)愛的四個基本要素:弗洛姆從愛是人積極能動的力量這一基本觀點出發,指出:愛使人克服孤獨和分離感,然而又讓他仍為他自己,依然立於其整體性中。「除給予而外,愛所包含的其他本質要素也充分展示了它活潑能動的性格。這些為一切類型的愛所共同具有的要素是:關切、責任、尊重、知識。」
①關切(關懷)。母愛最典型地說明了愛蘊含關切。愛是我們對所愛者的生命與成長的主動關切,不言而喻,愛的本質當為「為其辛勞,促其生長」,愛與操勞不可分離。
②責任。在今天,責任經常用於指某種外加於人的職責,但本質意義上的責任乃是絕對自願的行為;是我對他人的要求所做出的積極「響應」。對成人之愛來說,它主要指關切他人的精神需要。
③尊重。關懷他人,使其能發展自己,敞亮自己,這即是尊重。尊重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尊重非為恐懼或敬畏。
④知識(理解)。尊重人以理解人為前提,沒有知識引導的關切與責任是盲目的,但不以關切為動機的知識則是空洞的。除非我超越對自己的關切,設身處地理解他人,否則這種知識根本不會產生。由此可見,關切、責任、尊重及知識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毫無疑問,這四個要素也是愛的心理實質的組成部分。
(3)愛的幾種類型:愛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愛的對象的不同類別決定了愛的不同類型:①兄弟之愛;②母愛;③性愛;④自愛;⑤信仰之愛。
(4)當代西方社會中愛的蛻變:如果說愛是人們成熟的富有創造性的性格所具有的一種能力,那顯然人們無論生活在何種社會,其愛的能力將取決於他們所在社會的文化對普遍社會成員的性格所產生的影響。例如:「將愛當作相互的性慾滿足,以及將愛當作『同舟共濟』和逃避孤獨的『避風港』這是現代西方社會最為常見的兩種愛的蛻變形式,是社會化的病態愛情。」他尖銳地指出: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全部本能慾望如能得到毫無壓抑的充分滿足,人就可以獲得精神健康和幸福。但是,臨床病例顯然表明,那些致力於追求無拘無束的性慾滿足的男性和女性,不但沒有得到幸福,而且還得常常承受嚴重的神經質沖突或神經症狀的痛苦。
弗洛姆的忠告,確實值得當代青年記取。目前西方社會艾滋病患者數以萬計,與日俱增,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驚慌,證實了他的觀點,他是反對「性自由」的嚴肅學者,有人誤把他列入性放縱鼓吹者一夥人之中,是必須予以澄清的。
(5)愛的實踐:弗洛姆強調:「愛,乃是純個人的體驗,無論何人,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體驗。」因此,「愛的藝術」沒有什麼捷徑和妙計良方,它如同一切藝術實踐一樣,都要達到以下幾項要求:一要有一定的訓練,即除了堅持練習外還要嚴於律己。
二要專一。因為當代美國的文化「總是引向一種見異思遷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這是其他社會很難與之相比的。」「人成了貪婪的消費者,渴望著隨時去吞噬一切——圖畫、酒、知識等。」這樣一來,「專一」就難能可貴了。
三要耐心。想一步登天的人不可能學到藝術。不言而喻,閃電戰也難以贏得真正的愛情。「不幸的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做到有耐心並不比嚴於律己和專心致志更容易。」
四要全力以赴。「在愛的藝術中,只有半瓶子醋的人遠遠多於真正精於此道的人,其比例超過了其他任何藝術。」總之,要想真正掌握某項藝術,非有獻身精神不可,起碼也要畢生與之息息相連。
G. 《愛的藝術》作者對成熟的愛情給予了什麼樣的定義人們對給有哪些誤解弗洛姆
摘要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H.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說的個人的辯證法的愛情經歷是什麼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 關於愛是什麼,為何我們需要愛等問題,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有著不同於一般人對愛的詮釋,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愛的藝術並非是一本教人學會如何愛的情愛聖典,而是關於指導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類書籍。千萬不要誤以為看了這本書,就學會了愛,愛不是公式,不是操作手冊——很多人因為報有這樣的誤解翻閱這本書後感到很失望,另外一些人則因為同樣的誤解而錯過了這本書。在《愛的藝術》開始處,弗洛姆就指出愛是一門藝術,而不只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盪神怡的感受。墮入愛的情網,falling in love,並不能稱為真正的愛情。真正持久的愛情(being in love)具有幾個必備的要素(給予、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首先,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陷入愛情時那種失去自我的狂熱的愛戀在弗洛姆看來實際上是一種熱情的奴隸,他的積極性實際上是一種消極性. 愛是一種類似藝術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後天的學習與修煉,與人的精神修煉的成熟度有關。這種學習不是象掌握一門工具、或了解一門知識那樣學習,而是象禪宗的藝術一樣,弗洛姆從「激進的、人道主義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場出發,把「愛」看作是人類對自己生存問題的一種回答,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統一的巨大力量。愛並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的一門藝術,讀後感《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弗洛姆認為,成熟的愛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個性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為一。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沖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使人與人結合。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在愛情中出現了兩個生命合為一體,卻依然保持兩體的怪現象。「荒謬的是,保持孤獨的能力是具有愛的能力的條件。」 弗洛姆認為愛情的第一要素是「給」,而不是得。一個人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他應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他豐富了他人,同時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他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他給並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因此他的給同時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為一個給的人,而雙方都會因為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在給的行為中誕生了新的東西,給和得的人都會感謝這新的力量。這一點表現在愛情上就是:沒有生命力就是沒有創造愛情的能力。下面我說一下我對愛的理解,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也像上了發條的時鍾一刻都不敢怠慢。這就使得人們的生活充滿了無形的壓力,愛可能是緩解這種壓力最好的秘方,當然我說的愛不僅僅是愛情也包括友愛和親情。暫且不說這愛到底用不用理論性的學習,先感覺一下自己有沒有感覺到孤獨,如果有的話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雖然不會有很明顯的改觀,但至少會感覺身邊還有人關心、關懷著自己。至於愛情我認為可遇而不可求,沒有愛情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沒有愛而去愛,與其有三兩次的being in love 不如有一次的falling in love 。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I.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過:「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這是什麼意思愛和人類生存有什麼關系呢
好的 我已發送 。 注意 查收。
《愛的藝術》 弗洛姆
作者簡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義的最重要的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成員。他1922年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尋找自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對人的破壞性之研究》、《愛的藝術》等。
一切時代文化中的人,永遠面臨著一個如何消除孤獨、達到與他人結合的問題。「自戀」的方式不可取,惟一可行的辦法在於同他人建立起一種融洽的愛的關系,培育自己「愛的能力」。這種愛是「創發性的愛」,是一個人的潛力充分得到發展的結果,是活生生的生命的流露,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藝術。他強調必須把培育創發性的愛同培育創發性的人格結合起來。這只有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才能形成,所以,要把培育愛的工作納入到改變現行社會制度的斗爭中去。
希望採納
J. 《愛的藝術》中的這句話是什麼含義啊
這句話是說小愛和大愛,作者認為愛的最高藝術境界是由小愛到大愛。認為愛一個人,只要你是真心愛他,你便可體會到愛的偉大與美好。愛由彼生此,通達萬物、你說你愛你的父母卻不能夠包容他們的缺點只是因為你還不夠愛,還體會不到那種愛屋及烏。可能你的父母比你做的好,你試想一下,有沒有什麼事你喜歡但你的父母不怎麼喜歡,後來你發個脾氣,他們就喜歡了。因為他覺得你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會因為你喜歡,而開始發現那樣事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