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
1/6
廣泛進行藝術欣賞實踐,簡而言之,就是多看、多聽、多研究。比如欣賞中國畫,欣賞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在前期需要有量的積累,反復鑒賞經典代表作,真正體悟其精微、精妙、精華之所在。
2/6
掌握藝術理論和藝術知識,藝術理論知識說對經典對總結,是對美對提煉。比如欣賞音樂,懂一點樂理樂器,就能更快入門,能夠分辨不同音色、音域,了解創作背景,更容易走進音樂,得到啟發。
3/6
提高文化素養,豐富生活閱歷,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藝術欣賞也同樣離不開社會生活。對於藝術的欣賞,欣賞者總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體驗和理解藝術作品的。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修養較高的人,他的藝術鑒賞力也會有較高的水平。
4/6
了解藝術家的時代特點與創作個性,了解一個人,則更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圖,藝術作品是社會現實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必然與藝術家的自身相關,藝術家的經歷、思想、性格都會影響藝術作品的創作。
5/6
從形式到內容的整體把握,藝術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相同的內容會有多種形式來表達,同一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出多樣的內容,藝術欣賞時,既不能割裂形式,也不能割裂內容。把握形式與內容,去理解藝術的美。
6/6
選擇優秀作品進行藝術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通過大浪淘沙,優中選優的精選,極具有創造性精神內涵和創造性形式,選擇優秀的作品進行欣賞,並且在具體的作品欣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⑵ 對未來藝術設計趨勢的思考
APP 市場接近飽和,各類產品競爭激烈,各個產品為了加深用戶對自身的記憶,都有建立品牌色,在 APP、網站等設計中加以運用。
比如藍湖的品牌色是藍白,除了網頁客戶端外,藍湖的各大網頁、Axure 客戶端、設計規范雲等產品,乃至海報、Banner 設計中都會運用品牌色,一次次加深用戶對藍湖的印象。
根據品牌色搭建顏色、字體、Logo 、icon 的設計規范體系,保持設計一致性,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度,通過藍湖【設計規范雲】即可輕松搭建,便於產品設計研發團隊的管理和使用。
色彩是 UI 設計和海報設計最重要的元素,正確的配色能賦能品牌,傳達豐富的信息,並直戳人心。當你沒有配色靈感時,不妨看看電影海報。
⑶ 如何鑒賞藝術
欣賞藝術不可淺嘗輒止,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復雜的、特殊的心理活動,包括對欣賞對象的感覺、知覺、理解、思考以及聯想、想像等認識過程,同時包括與認識過程相伴隨的主觀方面的感受情緒和情感活動;
在這種欣賞過程中,感受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只有有了准確、敏銳、充分的感受,才能把握藝術作品在感情形式和形象上的特點,從而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獨特的印象。藝術欣賞者對藝術品的第一個印象,也稱「藝術的初感」,非常重要;
因為它對人的感覺器官是一種新鮮的刺激,感受最為敏銳和深刻。有時候欣賞者一聽某一首歌曲就喜歡上了,看到某一幅畫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藝術欣賞又不能滿足於「藝術的初感」。真正的藝術欣賞並不是浮光掠影或回眸一瞥可以領略以盡的。不少藝術品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接觸到它的真諦的。所以首先,它需要欣賞者對審美對象的穩定注意。
⑷ 如何鑒賞藝術
一、藝術欣賞的本質
藝術欣賞需要學習嗎?假如有一個人請你去看一個畫展。你說,且慢!讓我先去學習一下如何看畫,然後再去看畫展。這不是笑話嗎?對於普通人來說,藝術欣賞似乎就是看到了美術作品的畫面,聽到了音樂會曲子的每個音符,藝術欣賞似乎是無師自通的。其實這樣的藝術欣賞只是欣賞的最低層次,也就是獲得感官愉悅,並沒有了解藝術欣賞的本質所在。
那麼,藝術欣賞的本質是什麼呢?藝術欣賞的本質就是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的填補。什麼叫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呢?什麼又叫做對藝術作品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呢?
試舉一例。據說,唐寅有一幅作品,名曰《川上圖》。畫面上是一個人牽驢過橋,橋下水流湍急,驢不肯過橋,牽驢的人用力拉驢。這幅畫在畫店出售,被人以高價訂購,約好次日來取畫。畫店老闆十分高興。當日關門之後,他想看看這幅平淡無奇的畫為什麼可以賣出如此高價。當他仔細觀察這幅畫時大吃一驚,牽驢者與驢之間竟然忘了畫繩子。店主擔心買主反悔,便拿起毛筆在人與驢之間添上了一條繩子。次日買主見畫後卻拒絕購買了。顧客說:「我購買此畫就在於喜歡它是沒有繩子的,既然添上了,還要它干什麼呢?」人與驢之間沒有繩子,就叫做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欣賞者在心中畫出這條繩子,就叫做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芥子園畫傳有一幅畫《對話的人》。兩人相對而立,雖然說話的人沒有嘴,聽話的人沒有耳,但寥寥數筆竟得入微,這就叫做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欣賞者在欣賞這幅作品時,要在自己的心中把說話者的嘴和聽話者的耳添上,就叫做對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由以上兩例我們得出:藝術作品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就是「象」與「意」之間的距離。作品中的「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客觀存在之物象,也就是「無繩牽驢」「無嘴說話,無耳聽聞」。藝術作品的 「意」是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感知的,隱藏於「象」背後的象外之象,也就是需要想像填補的「繩子」「對話者的嘴與耳」。藝術欣賞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在「象」與「意」之間修築一條由此及彼的道路,就是對藝術作品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的填補。
齊白石有一幅畫,叫做「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91歲時,作家老舍來訪,引用清代詩人查初白的詩句請老人作畫。齊白石一揮而就。畫面上一條溪流從長滿青苔的亂石中瀉出,幾只蝌蚪在溪水中嬉戲,順流而下。這幅作品,有巨大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數尺長的畫卷,不足十里,更無法客觀復制蛙聲。但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十里之外,有許多碧綠的、身上背著三條金線的青蛙在溪水中、池塘里跳躍?假如你看到了也聽到了,那麼,你就在「象」與「意」的空白間搭建了橋梁,你就是對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做出了填補,你就欣賞了齊白石的名作。
繪畫是這樣,那麼雕塑作品有沒有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呢?有的。雕塑是靜止的,生命是運動的,由靜止到運動的差距就是雕塑作品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接受者在欣賞雕塑作品時,能夠把靜止的看成運動的,這就是一種填補。
仔細觀察羅丹的《思想者》,我們注意到「思想者」的右肘放在左腿上,這是一個很別扭的姿勢,不能長久地這樣坐著。為什麼羅丹要給「思想者」安排這樣的坐姿呢?按照常理,人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要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右肘放在右腿上。於是,我們展開想像,思想者思考的那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很復雜、很困難的問題,右肘放在右腿上的坐姿時間太長了,他太累了;於是,他換了一個姿勢,把右肘放在左腿上,就是現在的坐姿。但是這個姿勢是更容易疲勞的姿勢,堅持不了太久,以後,他的右肘又會放在右腿上。羅丹的雕塑,給接受者留下了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這是羅丹的高妙之處。接受者填補了這些不確定性,這是接受者的高明之處。那麼,我想考一考讀者,運用由靜止見運動的思維方式,我們是否可以填補米勒名畫《倚鋤的男子》中的虛空、空白與不確定性?通過這幅靜止的畫面,讀者是否想像到畫面男子勞動的前後過程?畫中男子如此疲勞,在這之前他做了什麼?他為什麼不能坐下或躺下休息,而只是倚鋤小憩片刻呢?如果讀者可以由靜止的畫面想到男子勞動的前後過程,你就真正學會了藝術欣賞。
二、藝術欣賞的目的
藝術欣賞有多重目的:認識目的、審美目的、交往目的、娛樂目的等等,但藝術欣賞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凈化人的靈魂,也就是它的美育目的。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情感的形式美表達。藝術家的靈魂總是通過情感的宣洩或隱或顯地表現在藝術作品之中。一切優秀的藝術家都有一個高尚的、純潔的、善良的靈魂。藝術欣賞者正是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家靈魂的高尚,從而受到心靈的滌盪和洗禮。
我國當代美術家韓美林,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先被批鬥,繼而投入監獄,經歷了難以言傳的人生苦難。對於常人來說,社會和環境給予的苦難和不公引起的是憤恨和不滿,然而,苦難對於一個心靈純凈的藝術家來說意味著磨練,他用真、善、美回報了社會給予的苦難,那跑遍世界的「福娃」就灌注了他的純潔善良的靈魂,藝術家這種以德報怨的寬厚胸懷足以使爭名逐利、睚眥必報的人們低頭反思自己的靈魂。正是浸透著靈魂深處至真至善的千萬件優秀藝術作品在召喚欣賞者積極填補藝術作品的虛空、空白和不確定性的同時,深深感動欣賞者,使藝術欣賞者被藝術創作者的純凈靈魂所吸引,而立志做一個高尚的、純潔的、善良的人。
⑸ 如何培養與提高藝術鑒賞的能力
方法如下:
1、接觸廣泛的大量的各類的優秀藝術作品。藝術鑒賞力的培養和提高必須來自親身體驗的具體的豐富的藝術鑒賞活動。多看優秀的繪畫、雕塑、攝影等美術作品,就能訓練和發展自己的眼力;多聽經典的各類音樂作品,就能培育欣賞音樂的耳朵。
多讀精闢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就能有比較和鑒別的能力。大量地、廣泛地鑒賞各類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培養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2、掌握各類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各個門類、體裁、樣式的藝術具有各自的藝術特徵和審美規律。掌握了解各門類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規律,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藝術特點,真正領略作品獨有的藝術魅力。
如鑒賞文學作品,就要了解文學的媒介特點、藝術特徵、表現規律,了解不同種類的文學體裁的藝術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基礎知識,才能發現領略蘊含其中的美。
3、積累文化科學知識文化科學知識對藝術鑒賞有很大影響,從一定程度講,文化科學知識淵博的人,其藝術鑒賞力會有相當的水平。文化科學知識的內涵豐富,歷史、政治、宗教、哲學、美學、心理學、邏輯學等都可囊入其中,它們對加強藝術鑒賞都有促進和幫助。
殷商時期青銅器藝術繁榮,如果不了解殷商時期,我國早期奴隸制度形成確立的歷史過程,就很難鑒賞這一時期青銅器上猙獰可怖的饕餮形象,更無法從中領略到體現一種歷史必然力量的猙獰之美。
4、豐厚審美經驗審美經驗是指在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感受及體驗的積累。藝術鑒賞離不開審美經驗,而審美經驗離不開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
鑒賞者總是在自己生活閱歷和經驗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理解藝術作品,生活閱歷及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豐厚審美經驗,就越有助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鑒賞。
5、培養自身喜愛的一門藝術特長對任何一門藝術,如果自己情有獨鍾,不妨作為一門業余特長來培養。無論學繪畫、書法,還是學唱歌,樂器演奏,還是學跳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都能豐富自身藝術素養,有利於提高藝術鑒賞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對書法或中國畫學習一個階段後,再來看書法或中國畫作品,鑒賞的體味就和純粹門外漢不一樣。而且,以此可能會更好地去領會把握其他門類藝術所包含的許多相似或相通的東西,從而有助於提高對其他門類藝術的鑒賞。
⑹ 怎樣運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活,讓藝術融於生活
一個人如果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人生,他的頭腦就是他的心。
靈魂的存在是一個可怕的現實,它可以買賣,可以交換。
靈魂可以受到毒害,也可以變得完美。隨你怎麼處置。
我覺得自己的靈魂漸漸有了方向感......
不再是那麼的躊躇,漸漸地撥開了雲霧濾清自己的思緒。卸下桎梏我靈魂的枷鎖,輕松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無論是喜悅或是憂傷都用一種藝術眼光來看待,賦予一種藝術的色彩。痛苦的往事也不再是我心裡的結,只不過是暫存於我記憶里的一段這么簡單,可以把它形容成是略帶悲劇色彩的一場戲,大可不必再為之黯然神傷。回過頭來看,人生只不過是一出戲。
⑺ 談談如何提高藝術鑒賞力
看到該問題加了藝術鑒賞、美學、美術之類標簽,意思是說,這個「美」不是泛指現實生活中的審美標准和審美水平,而是特指「藝術美」的鑒賞能力?如果我沒猜錯,提高鑒賞力最好的練習是多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我不會說藝術鑒賞的學習會比專業美術理論更容易。
實質上更難的可能性超過90%。因為這需要的可不是純技能或技巧的學習,更多需要的是自己對藝術發展過程、多種藝術流派產生與興起的理解和認識,甚至還包括了對社會、文化、歷史等知識范疇的涉獵。
如果自己在針對這些藝術風格或流派的認識中,對當時代的文化、社會背景毫無了解,必然造成對這些流派藝術品的理解產生偏差,也就難以作出相對客觀的賞析和評價。同樣的,我不喜歡解構主義,不等於我認為這種流派就一無是處,至少它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對這種藝術理念,我還是願意持包容態度。
試想,如果我對這些文化方面的知識毫無涉獵,那麼我看到這種藝術風格就一定會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棄之,我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對某種藝術美感的認知,更可能是某種不同的思維角度。
⑻ 請問下如何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誰不是與生俱來的藝術成就,都需要在藝術或藝術欣賞的實踐,逐步鍛煉和培訓。首先要多讀,多聽,多看,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僅世博會的基礎上,將有可能識別優劣真偽,培養出很高的藝術鑒賞。的有機聯系,以各種藝術形式的各種藝術形式之間存在著培養一定的興趣,這將有助於提高藝術修養。還有各種藝術流派之間的內在聯系,一般只精通各種藝術流派的,它可能有更多的歧視,它可能是每一個挖掘的精髓,培養高尚的藝術品位。
1,以提高第一的藝術修養,建立對世界的正確的看法。精神的世界觀與世界各地的人們 - 精神狀態,道德,藝術品位,審美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理念為指導,觀眾想不明白藝術的藝術美感,這是不可能接受的思想傾向的藝術表現力。
2,發展自己的審美情趣,開闊視野欣賞,從而提高藝術修養水平。聽音樂,有需要聽音樂的耳朵;美國以確定的形式,你需要有一個銳利的眼睛敏感;任何時候,以便聯系所有的優秀文學作品,你需要閱讀它們,欣賞它們,為了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審美品位,增強審美體驗,這促進身體健康。
3,提高欣賞自己的審美品味的正確指導的能力,也讓那些誰在升值方面有一些專業知識,指導和幫助。專家建議往往能影響甚至改變自己的利益和觀點。藝術具體分析作品,講解,幫助人們加深對工作的理解和感情的認識。
4,社會生活的現實的深刻認識。已經認識到現有技術的價值。藝術的傑出工作可以深刻,通常反映生活的社會歷史可以復製成功。提高藝術修養,促進藝術的整體升值,工作的社會意義的深刻認識,對社會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從而增強歷史責任。
5,增加了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有藝術享受和娛樂價值。需要注意的藝術修養,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越來越多的高尚的藝術享受,從而提高生活的感受。因此,該集團的形象也將更加豐富,更人性化,更有能力和團體合作。一切精華
6,更好地吸收人類的文化,學習一切先進的思想營養。藝術中的任何一個工作必須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需要注意的藝術修養,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藝術進步的心態的出色工作,制定權力。藝術通過人物的作品來感染讀者和觀眾,從而意識形態的作用的影響更加豐富的效果。
7,培養品德。藝術具有道德價值。藝術在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人生選擇方面顯著影響的藝術形象的出色工作。注重藝術修養,藝術形象的道德進步的漸進吸收,逐步培養品德。
⑼ 如何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
藝術鑒賞的提高需要長期已久的日積月累,首先要閱讀大量的藝術鑒賞方面的書籍,如:康定斯基的《點、線、面》。
廣泛閱讀會更好,一本書再好讀一千遍也只是這一本書的觀點,沒有選擇性和對比性。更不能讓自己形成鮮明的觀點。
鑒賞力的高低不光是指你能否好清好壞,更重要的是你能說出自己鮮明的觀點,獨樹一幟的論點,和旁徵博引的論據。
當然理論知識和前期的指導也很重要。
我還希望你們閱讀《美學與藝術鑒賞》。下面是這本書的簡介:
此書系理工科院校本科生美育主幹課和人文必修的教材。全書分美學概論和各門類藝術的審美兩大部分,前者含美、美感、藝術三章,後者含繪畫、雕塑、建築、設計、音樂、舞蹈、影視、戲劇八章,最後歸結於素質教育,旨在引導大學生全面提高藝術鑒賞水平,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等大學生的新要求。此書的每一章都是由專業領域造詣精深的著名學者撰寫,既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又有提綱挈領的概括;既可見歷史的清晰脈絡,又不失詳細的作品賞析。。。
多讀是重要的,不光要讀感興趣的,凡是別人推薦的好書都應該看看。好比古玩,只是大概知道好壞的標准和年份是沒用的。眼光要從大量,多年的經驗中積累。還要知曉相關的文化內容,典故。這才是大師。。
還有《藝術風格學》。
⑽ 在全球化境遇中怎樣看待中國文化和藝術未來
全球化的意義體驗與當代中國美術
一、全球化的特徵
對於全球化,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是經濟一體化,有的認為是信息全球化,也有的認為是資本主義晚期徵候,不同的定性都為文藝學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理論背景和不同的理論思路,但從總體上來看,大家都重視全球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經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英國人JohnTomlinson在其《全球化與文化》中,將這種情況歸結為「復雜的聯結」,他拋開了大的定性,就全球化所帶來的對人們體驗模式的變化,來探討全球化的具體特徵,認為:「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構成了現代社會生活的特徵,而全球化指的就是快速發展、不斷密集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的網路系統。」全球化盡管有許多的解釋方式,但任何外在的變化,都必然最終會影響到人們的內心體驗,所以從人們的內心體驗來講,全球化已經使得人們的意義體驗模式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講,其表現特徵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從精神生活來講,全球化使得全球有共同面臨的問題,使得全球所有人都有共同關心的對象;同時,由於信息的聯結導致某一地方性事件迅速成為全球性的事件,全球的距離正在消失或變短,從而勢必影響人類的精神體驗。
(二)信息傳播的快捷使得人們的精神體驗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一層面上,全球化表現了異常的復雜性。
1、和全球化以前的精神體驗相比,全球化使得人們體驗中的地方性成分和全球性因素相互融合和滲透。這種滲透,使得以前以地方性體驗為主的體驗迅速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在此以前,個人的體驗主要是由地方性特徵所形成,那麼,全球化使得這種體驗有了更多的全球性因素。JohnTomlinson將其定義為全球的「單城性現象」,即「世界在歷史上,首次變成一個具有單一的社會與文化背景的世界,」)參見〔英〕約翰•湯姆林森著,郭英劍譯《全球化與文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頁。)如果說,過去的文化、社會、實踐可以理解為一整套地方的、相對來講是「獨立的」現象的話,那麼,全球化使得世界首次成為一個「單一的地方」。
2、由於信息傳播的不對稱性,勢必形成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任何的媒介,當其在傳播信息的時候,都不可能是完全透明的,必然要帶有媒介使用者的價值觀點、文化意圖甚至意識形態,向信息接受者進行不對稱性交流,從而形成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全球化成了強勢文化的代名詞,這必然引起人們對本地文化的不同態度,其中有極端的文化保守主義,保護本地文化的純潔性,持有強烈的排外情緒;也有的在全球化進程中要求取消本民族的文化,在第三世界便表現為全盤西化現象,更多的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意識到全球化的必然性,因而自覺地用全球化的眼光審視地方性的文化,使得地方性體驗和全球性體驗辨證的結合起來。
3、由於西方強勢文化的發展和其現代化進程密切聯系,所以,全球化的進程必然要受到現代化一些價值觀念的影響,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交織在一起,探討現代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於增加對全球化的理解。現代化影響了人們的基本的體驗模式,其中既包括時間、空間等基本觀念,也包括人們對世界的一些基本看法,更包括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理想。因而分析現代化,可以使人們對全球化的進程有清醒的意識。
二、全球化對中國美術的影響
當人們的體驗模式發生變化時,美術所描繪的事物及其描繪的方式必然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簡言之,全球化不僅改變了美術所賴以生成意義的語境,也改變了美術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並進而改變了美術作品的意義模式。
首先,全球化改變了美術作品的意義背景。全球化使得地方性事件迅速成為全球性事件,造成了意義背景的全面擴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某一文本或作品的可接受范圍空前擴大,地方性的體驗使得人們的接受只局限在具有強烈地方性特色的作品或本文,或者偏好於和自己的地方性經驗相似的本文,而全球化的體驗使得個人不僅深刻地意識到地方性體驗的狹隘性,而且也促使他們用全球性的思維來思考地方性的美術作品,人們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范圍比以前有明顯擴大,民族的東西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世界性成分。可以說,全球化造就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創作和接受群體,從而賦予了民族的東西以世界性的意味。
其次,對於同一個美術作品來講,全球化使得美術作品的意義空間不斷發生變化。帶有不同民族心理的接受者會賦予同一部作品以不同的接受內涵,因而,全球化使得美術作品或美術文本的意義空間不停地發生變化。當代接受美學對這種意義己經作了合法性論證,原來的作品概念受到了全球化的沖擊,全球性的距離使作品的意義有了更大的可想像性空間,擴大了作品的接受內涵和意義體驗。
再次,全球化的信息傳播也改變了美術作品的存在方式。如果說,以前,美術作品的普遍傳播是以紙張為主要媒介的,而紙張的傳播方式在使得美術作品的接受中,「讀」而非純粹的「看」是美術作品的主要的接受方式,因為,在以紙張為主要傳播媒介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開辟出一定的閑暇時間,在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等文字信息中了解有關作品的全面的信息,從而有足夠的條件來進行意義的挖掘,意義因而有其向深度進發的可能性。但是,在全球化的信息傳播中,由於信息中視像成分的全面擴大和信息的巨大的膨脹,形成了讀者在面對美術作品時的茫然性和平面化。首先,全球化的信息傳播形成了「圖像」的爆炸性存在。由於圖像的廣泛存在,使得美術作品的接受者在面對美術作品時,缺少了原來紙張作品的神聖性,美術作品也有可能由某一作家的作品轉變成被網路所惡搞的作品形象,這不但使得美術作品的神聖性消失,也必然使得美術向大眾化與平民化的方向發展。
另外,語言和圖像的思維模式使得意義體驗具有不同的價值度向。在全球化以前,意義的體驗不但有深度模式,而且這種模式的最終指向是處理地方性事物,這是由於人們和作品體驗中的事物有著切身的聯系。在這樣一種接受方式之中,由於作品和當下事物之間的聯系,也由於對作品的接受是以處理或了解當下事物為主要價值導向的,從而必然使得人們在看某一個作品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和當下的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美術作品也因此具有著一種干預生活的現實任務。但隨著全球化的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美術作品的某物不再是人們生活視野中的某物,而是來自於一個遙遠空間或時間,這樣事物就失去了和人們生活直接的相關性,從而使得人們有可能不再關心事情的真相,而只關注於事物本身的形象,這樣就有可能使得前此未被發現的美學價值或藝術價值成為美術作品的主要興趣,表現在對美術作品的體驗上,便是娛樂成份的增強和對作品審美價值的重視。而圖像的平面性和大眾化又從另一個方面助長著這樣一種傾向。
最後,相對於中國的美術來講,由於全球化中信息的不對稱性,中國作為全球化中的弱勢文化,不僅要警惕民族保守主義,更要警惕全盤西化。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思維方式的現代轉化便是對此一問題的回應,盡管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己告一段落,但這並不標志著這一問題已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相反,隨著全球化浪潮的不可逆轉和逐漸加劇,這一問題正以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表現為古代文化中「向後看」的思維模式和全球化中「向前看」的思維模式中的矛盾,中國古代的基本思維方式是:它用前人的思想來證明後人思維的合理性,這就和追求全面創新的全球化時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處理好二者的矛盾是美術理論的當務之急。用他者的眼光審視中國的地方性,是全球化時代的主要原則。
全球化浪潮使得中國美術建設既面臨挑戰,又面臨機遇,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新形勢,是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當代美術不僅要分析全球化對人們生活的外部影響,更要進入人們的內心世界,來應對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