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舞蹈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藝術感悟力
,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的情感世界,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音樂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領略了音樂的感染力,有意識的注意音樂節奏,使節奏、想像和舞蹈聯系起來,讓舞蹈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講究「神韻」,加強藝術表現力
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所謂「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的焦點,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動作要領,注意把握舞蹈的整體風格,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我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鑒賞音樂,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樣。「神」是舞蹈的內在韻味,我們批評舞蹈動作呆板僵硬,沒有生氣,說的是在做動作的「形」時,缺少了內在的「神韻」,沒有很好領會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細心揣磨每一動作的內在「神韻」,不可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而忽視對「神韻」的培養。把握了「神」,「形」才會有生命力。「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與「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現力。
四、觸類旁通,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藝術修養
舞蹈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身體律動、舞台上光鮮的娛樂,更是一個反映社會文化風俗的途徑。縱觀中外舞蹈歷史發展,不難看出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是文化歷史的一個入口和載體,通過它可以了解不同時空下人們的風俗、觀念、生活內容和歷史風雲。正是因為舞蹈的這一屬性,我們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創作動機、風格特徵,表現手法等,根據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動作的起勢落點,總結出作品的情緒表達。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積累,除了對舞蹈、音樂、美術、影視等藝術科目的學習,更要涉獵人文、社科、歷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通過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領悟,用情表現;多接觸社會,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參與各類演出活動;也可以通過自己擬定題材、了解背景、尋找音樂、設計創作,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作能力,有助於抒發感情,提升表現力。
古人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養舞蹈感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日積月累完成的。產生舞蹈感覺需要身心機能,構成舞蹈感覺需要綜合文化素質,我們要重視舞感、重視對舞感的開拓,在豐富自身肢體語言的同時,使舞蹈表演風格多樣化,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以滿足文化市場對舞蹈藝術不斷增長的審美要求,讓自己,讓更多的舞者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舞蹈人才。
B. 如何能夠提高唱歌時候的氣息使我能唱高一點的調
怎樣唱高歌嗓子不會累
怎樣唱高音
一、人類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全他們的歌聲也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談的關於呼吸、發聲、共鳴、高音的問題,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連帶著一切物理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地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盪次數就會完全與 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個初生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本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還未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成一組。開始不要喊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後,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見下節),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降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而這一聲尖叫,可能到達highC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么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處的。
一位聲樂專家說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因此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其實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不僅能讓你在KTV大顯身手,更能讓你鍛煉出平坦的腹部,豐滿的胸部。
用呼吸控制歌聲
底氣不足,音域不寬,都可以通過學習呼吸技巧來改善。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不大一樣。平時,人們交談時所需音量較小,氣息淺,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且我們說話時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
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因此唱歌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唱歌時的呼吸運動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1、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屏住呼吸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唱歌時常常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流行音樂演唱方法
從8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滲透到中國以來,發展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但究竟什麼是流行音樂?什麼是通俗演唱?什麼是歐美通俗演唱?很難有人將它一一說清楚。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主要是已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來體現。同時,承繼了嚴肅音樂一部分的發聲狀態。比如真假聲轉換,高音華彩部分、跳躍技巧,連續跨越八度音區的聲音展現。如果不具備相當純熟的演唱方法,根本無法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作品。也可以說不能夠叫作歐美通俗唱法。當然,也不是歐洲人演唱中,都有技巧。在近年舉行的GRAMMY頒獎晚會上,獲得者經常是以清純、自然唱非的風格。那麼歐美通俗唱法也就是說有很多種類、風格各不相同。(在後面講座中,我們會詳細講解這一點)但在我們課堂所講的,還是贊賞科學的發聲方法,去演唱通俗作品。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還會經常採用啞音、吶喊、裝飾音、滑音、抽泣、假聲包括一些氣聲的特殊運用,來演繹歌曲的憂傷、悲泣、真摯、委婉、激情等等……
利用肢體語言融合節奏的表現形式,運用混聲、和聲、不規則人聲,進行有聲或無伴奏伴唱,使一些並不復雜的旋律,變得富有色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加上一些歌手創造出高度炫技性演唱形式,使通俗歌手能在舞台上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在表演藝術上達到較高的造詣。
學習歐美唱法,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氣息。氣息的支點,一定先建立在後腰部分。然後再找小腹的力量。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做擴張或向下拉動,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呢?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現在通俗教學門類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錯誤的氣息基礎。聲音就會失去你本該有的輝煌色彩,自然也更難達到歐美歌手那種對聲音有極強的控制能力,沒音色變化,包括力度的強弱。
還需贅述一點,氣息在腰腹控制下,當以最小的力量獲得最大的聲音。絕非諸多誤論所言,氣息的壓力越大越好。准確地講,真正意義上流動的氣息是一個巧勁,全然不只是力量。
練聲狀態
氣息是任何一種演唱發法的原動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決定了發聲的對錯。通俗歌手氣息的訓練,我在教學中一般採用歌唱性強的練習曲進行練聲。
把幾個簡單的母音,編成一首小曲,使學生在歌唱的狀態下練聲,或者選一首旋律很流暢的曲目,然後再選一首較輕快跳躍的曲目讓學生試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樂句,使學生感覺它的歌唱性,在用這種感覺去練聲。這樣做很容易使學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演唱狀態。也就是說,不要把發聲練習當做一個機械練習。否則將會給日後的歌唱造成一個聲音概念和狀態的錯覺。要用一種愉快的心情,一種感人的情緒去練習,才能有效地找到鬆弛自然的音色。
站立姿勢與演唱的關系
通俗歌曲演唱良好的站立姿勢很重要。不要錯誤的認為只有美聲、民族唱法講究姿勢。從人的生理機能與發聲狀態上講,哪一種唱法都是一樣的。
有的歌者, 後頸項不能與腰部保持在一個垂直面上,發聲通道就會被壓迫、堵塞。如駝著背發聲回使胸部擠壓,氣息無法通暢地在體內流動。翹下巴會造成頸部鬆弛,咽壁肌肉無力,給唱高音帶來困難。同時阻礙共鳴腔內聲音的發射,鼓小腹會造成氣息停 、下壓僵持,即破壞氣息的支持。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重心在前半個腳部分。只去考慮上胸部,不管腹部狀態,當然,不要僵硬。吸氣的支點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後在去體會最後反拉力的作用。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擴張或向下拉力,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
弱聲練習法
在一些新來的學生中,歌唱時會盲目追求音量。其實學生聽起來大的聲音,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聲音在口腔內部是散的,位置就會比較低,缺少共鳴。這時,聲音在通過麥克風時,會發出尖銳不夠干凈的音色。尤其在進棚錄音時,歌手會感到很難駕馭自己的聲音。那麼,怎麼讓學生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建立一個通暢有序的歌唱狀態呢?
首先,我認為用弱聲練習的方法,比較容易找到放鬆的感覺。任何一種唱法,只有鬆弛才會產生美感。在做這個練習時,最好用開口哼鳴的狀態。就是口腔張開不發音,用鼻子發音。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學生,牙關部會很緊,每天需要做張嘴練習。用手按住下巴,練習向上伸張,不要用力過猛,傷及口腔關節,口腔不要能過橫,也不要過長。露出上齒,微露下齒為最好。這樣的口腔狀態,從發聲學上講是正確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先做到外面打開是其一,關鍵是體會由內向外張開是最重要的。不要形成喇叭狀態,外面大,裡面小,那樣就很難獲得聲音的通暢了。
在這個練習過程中,還要用另外一個思維去考慮傾聽聲音的位置。聲音的位置是隨著音高不斷發生變化。由前向後移動。移動的速度要由老師的耳朵來判斷。在移動至高音區時,應適度的提起軟齶,因為軟齶的提起是唯一能產生高音的通道。從嗓音結構上講,不可能會從牙齒後面產生高音,只有在軟齶提起時,帶動後咽壁的拉力、口腔後部形成拱門狀態,才會具備鼻頭腔共鳴。高音才會是有是鬆弛的。同時產生振撼力,當然聲音方向不能是向上的,那就會感覺象美聲唱法了。
通俗唱法與美聲民族唱法有密不可分的又完全不同的關系。重要在於教師如何借鑒歐美唱法的優點,結合民族唱法的特點去訓練,可在短期內解決學生聲音沒高音的狀況。
一個好的通俗唱法老師,應該在一年之內解決形學生的全部聲音通暢問題,而不應該五、六年之後還不能讓你的學生唱到三至四個八度。
有的學生會問:「弱音練習會不會聲音小了?」「將來放不出來?」其實不是!用很大的聲音喊是很難找到放鬆的感覺。相反,用小的聲音就很容易找到。就是說,通俗唱法要建立自己的聲線通道。應該是在完全放鬆的基礎上,然後再聲音更有效的釋放出來。因此,弱音練習只是一種手段,得到通暢有磁性聲音才是目的。
如何把握聲音的方向性
通俗歌曲的演唱就如何掌握聲音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因為在演唱過程中,它需要位置不斷移動,包括口腔開啟的狀態是否到位,需要很細致地去體每一個音符,那麼在移動過程中,尤其向後移動的時候,容易發生聲音注意向上,而不注意向前。無論你是唱低音、高音,頭腦的意識里要非常的清晰,聲音的發向咬字永遠是象前的。鼻腔張開,時刻保持通暢無阻。通俗歌曲的演唱,切忌在口後半部咬字,聲音容易向後倒,聽起來象美聲似的,聽不清楚在唱什麼,聲音還不容易出來。聲音的流線性與音與音的相互滾動似的連接,到情緒不斷遞進,進入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都要保持一不變的思維,即我的聲音是向前方的。
文字視像表現法
一個好歌手,要有對文字表現出最為敏感的觸覺.在唱到那一句,那一字時,有完全深入到字,句間內在涵義中的能力.歌手在演唱時,要做到演唱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麽人.
C. 初學者怎樣練唱歌的氣息
一、緩吸緩呼法
這是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小腹向內微收。
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
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
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二、急吸急呼法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
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
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3)如何提升舞台藝術氣息擴展閱讀:
氣息支持點技巧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
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
反之,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當我唱歌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D. 舞台如何搭建,才能有亮點
目前主流的創意舞台
不對稱的屏幕
將傳統屏幕與不對稱設計融為一體,會產生有趣的效果。每一個屏幕都可以投射不同的視覺元素,在不對稱的同時又能很好的保持舞台整體的平衡,消除視覺疲勞的同時帶來新鮮感。
今天今天分享的舞台創意布置,希望對你有幫助!
E. 怎麼培養舞台表現力
淺談演員的舞台表現力 習慣上我們把由外到內的表演方法叫做表現派,而把由內到外的表演方法叫做體驗派,但是無論是體驗派還是表現派的表演方法,都離不開作為表演基礎的演員的表現力。那麼什麼是演員的表現力呢?它是演員充分體現角色,展現角色各個側面和性格特點的綜合能力。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演員的自身魅力、文化修養、形體、語言、聲音、舞台形象等多方面。所以演員舞台表現力的培養也是多方面的。
今天,我只想就參與話劇《母親》排演的創作心得來談一下演員的舞台表現力的培養和獲得。
在戲劇學院的四年學習過程當中,所學到的是沿襲了多年的表演創作方法。這就是分析人物,體驗人物的思想,邏輯,以及行為方式;然後在體驗的基礎上再去體現,從而達到創作人物的目的。日後到了劇院參與劇目排演也多是沿用了這種體驗派的表演方法,不可否認在現實題材的話劇的排演當中,這種創作方法是實用而有效的。排演起來也有輕車熟路之感。因為演員在體現人物時所表現出的行為都是有內心依據的,表演起來也非常自信。內心沒有什麼障礙。
然而,在大型話劇《母親》的排演過程中,這種傳統的表演模式卻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編劇以散點式結構方法串聯本劇的故事情節,導演以浪漫、誇張的手法展示劇情。這就需要演員在內心體驗不到的情況下去展現歷史人物的精神面貌,無疑也就需要演員用一切表現手段去表現人物的內心和外形,而且這種表現是否正確,或者說是否准確。在排演的當時演員心裡是沒底的。只能從導演和觀眾的反饋中來調整、改進。以獲取一種新的表現方式。用新的表現形式代替傳統的表演創作方法,這種嘗試是新奇的、有趣的,同時也是艱辛的。
初讀劇本,說老實話感到很茫然,那段歷史對我是那麼陌生,劇中的人物離我是那麼遙遠。我不知該以什麼形式去體現當時的人和事,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理解、看待劇中的人和事,還是回歸到那個年代,以那個年代的行為邏輯去體現劇中的人物。這兩種方法顯然會產生不同的演出效果。前者會不會讓人感到演出來的人物不倫不類,而後者又會不會讓現代觀眾不理解而覺得可笑。
帶著眾多的疑慮我們去湖南體驗生活,那段歷史已經很遙遠,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供直觀的痕跡,只有些簡單的資料。缺少感性的東西,看來想要體驗當時的人和事,體驗那個年代人的思維邏輯、情感方式是不可能的了。理性的資料只能讓我們理性的分析、設計當時的人。這跟以前慣用的創作方法顯然又是抵牾的——蔡和森是我黨早期的創始人之一,革命烈士,是不是很概念呢?劇本中雖然看到了他有性情浪漫,性格剛毅等的影子。但用什麼行為去體現呢?人物的個性、特點是要通過具體行為去體現的。話劇畢竟不是理論書籍。它要靠鮮活的人物形象去感染,打動觀眾。恰恰在這方面,產生不了內心視象,所以體驗生活回來在做人物小品時怎麼也動不起來。進入排演階段導演在導演闡述中說要以浪漫誇張的手法來排演本劇,要求演員要充分展開想像,大膽的去創造人物,然而,體驗不到怎麼動呢?放棄體驗?體驗是在進入排練場之前對那個年代盡可能的了解和掌握,使人物的基調在腦子里基本成型,不至於偏離,進入排練場就要體現了。排練本劇只能先不管這些了。我想,那是一個狂飆年代,那個年代蔡和森等革命者的精神風貌同現代人長期處在安逸,休閑狀態下的精神風貌是完全不同的。為了找到那種感覺,每次上場排練之前演員們都要進行熱身活動,讓自己的血液先熱起來,心跳加快;然後進入排練,從外部先進入狀態。有了外部的行為再去尋找內心的依據、找內心的感覺。有時即使感覺不到,內心感受不到,那隻能由在場的人感覺如何,由其他人來檢驗是否正確了。作為演員,無疑當時內心是不自信的,自信心是在不斷的調整、不斷的反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同時,演員自身的表現力也在逐漸增強,因為要達到所需的結果,就要調動一切手段來嘗試各種表現方法,無從去體驗,也無須去死抱著體驗。只要在場的觀眾——導演通過就可以了。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演員表現力的缺乏。作為一個話劇演員,其表現能力其實是很有限的,原因出在表現手段的缺乏。舞蹈演員用有韻律的形體動作做表現手段,戲曲演員有程式化的表現手段,而話劇是用近似於自然生活的語言、動作為表現手段。話劇演員的表演手段,用來表演本劇所要求的浪漫、誇張形式,顯然是不夠了。現實逼得演員不能不去借鑒其它藝術門類的表現方式。在蔡和森犧牲的一場戲的處理中,我就借鑒了現代京劇《杜鵑山》、《紅燈記》中的程式化的表現動作。其結果是鮮明的、也是事半功倍的達到了體現人物風採的目的。從中,我感到演員表現力的提高跟借鑒、學習其它藝術門類的技巧和表現手段是分不開的。
進入演出階段,面對觀眾的檢驗,演員的自信心不斷的增強,表現力也在不斷的調整中得到不斷的提高。在一種演員與觀眾的相互刺激中,原來不敢演的、或者說不知如何去演的一些情節也敢於大膽的去嘗試,最終尋找到了表現的方式。例如,蔡和森同向警予在法國面對共產黨成立、兩個人的孩子要降生的一場戲中,蔡和森一段激情澎湃的、近乎於宣言性的台詞,如果找不到一種外部表現形式是很難說出口的。在演出中,在觀眾的刺激下,藉助強烈的外部表現形式,將人物的內心外化、詩化,這段台詞被觀眾認同和接受了。這是開始沒有想到的。
F. 怎麼練習唱歌,氣息要怎麼控制
訓練前:不能吃太多,胃要空一點,因為你的橫膈膜在跟胃搶位置。穿貼身但不緊身的衣服,也就是說有彈力但不會阻擋你的肚子擴張。
氣息通道暢通無阻,胸、頸、肩、下巴、下顎、牙關等都要放鬆、自然,全身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緊張,以免堵塞氣流和音波,只有做到「松」,才能「通」。呼氣時力求保持暢通,才能充分發揮氣息對聲音的作用。
G. 唱歌氣息不足怎麼練
1、做氣息吐納的訓練,訓練的方法類似深呼吸。
2、標準的深呼吸為呼吸時將所有的氣息沉在丹田,腹部有脹滿的感覺。
3、盡量地以最慢的速度呼出來,盡可能地讓呼氣時間更長。
4、用手按在腰的兩側,腰部變粗,反復練習,每天約15分鍾,堅持一段時間後,氣息變得又穩又長。
(7)如何提升舞台藝術氣息擴展閱讀: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H. 淺談如何提高舞台藝術表演能力
近幾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文化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舞台表演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表現藝術形式,也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舞台表演是通過表演者的舞台藝術創作,用藝術的形式塑造意境、傳遞情感,最終把作品表現出來。由此可見,表演者的舞台藝術表演能力對於藝術作品的表達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對如何提高表演者的舞台藝術表演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1 提高表演者的文化藝術修養
舞台表演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並且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和生活內容,對表演者的文化素養、生活閱歷、思想道德、藝術修養、情感表達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舞台表演者的藝術表演能力,必須從各方面提高表演者的文化藝術修養。
首先,要提高表演者的文學修養。很多舞台作品都來源於各種文學作品,而各種文學作品大都來自作者的生活感悟。因此,表演者在生活中應多閱讀各種經典文學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人文風情,欣賞一些高雅的音樂、戲曲作品等,從不同方面去增強自身的文學修養,從而提高對舞台作品的領悟能力,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因此,舞台表演者可以通過欣賞大量文學作品,來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感受、想像和表達能力。
其次,提高藝術鑒賞能力。舞台表演者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必須要鍛煉自身的審美趣味,可以通過向專業人士求得指導和幫助,從而改變自身的審美情趣和觀點,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表達。
然後,提高表演者的思想道德修養。藝術具有道德的價值,一部優秀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和人生選擇方面往往能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表演者必須致力於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要熱愛生活,端正生活態度,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積累生活感受,將生活感悟和情感融入到舞台表演當中,與專業技術相融合,才能提高表演的品味及舞台表演的質量。
最後,注重提高表演者的藝術修養。表演者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了解進步的藝術形象,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在表演的訓練中,表演者應不斷地從文學、繪畫、音樂、運動等不同領域中廣泛地汲取養料,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和感悟,提高自身的綜合藝術修養水平和舞台藝術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