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藝術思潮流派有哪些
印象派 抽象派 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派 表現主義派 超寫實主義 野獸派 表現主義
2. 現代藝術以來的藝術流派有哪些
現代藝術主要包括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俄國的至上主義與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
1、野獸主義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2、立體主義
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7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
3、未來主義
現代西方流行的社會思潮,旨在根據人類以往的發展和科學知識來預言、預測未來社會發展的前景,以便控制和規劃目前的進程,更好地適應未來。
4、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於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
5、至上主義
現代主義藝術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抽象繪畫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為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1878-1935)。
3. 20世紀以來的現代藝術思潮有哪些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於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於法語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二十世紀初期,在歐洲的一些大國里,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相繼出現了若干新奇的派別,例如繪畫方面的抽象派,音樂中的反軒調主義,雕刻中的反現實主義,詩歌中的未來主義,小說中的意識流,戲劇里的表現主義等等.到了本世紀二十年代,逐漸匯合而成有社會景物 現代主義思潮,或稱現代派.它的主要特徵是:反對古典的藝術傳統,在題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標新立異,在精神上則帶有歇斯底里的瘋狂性質,作家們著力發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觀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貧乏而空虛的內心世界.他們排斥巴爾扎克式的批判現實主義,認為它呆板、單調、機械;他們崇拜奧地利的病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主張描寫夢境和人的下意識領域,追求表現人們在一瞬間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國".西方學者就把這種鼓吹反現實主義的,主張作家任意妄為和瘋狂自我表現的文藝思想,籠統地稱之為現代主義思潮.
現代主義主要包括本世紀二十年代興起的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主義,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法國為中心的超實現主義,以英國為中心的意識流文學;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興起的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認為,英國的喬伊斯,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用德語寫作的奧地利猶太作家卡夫卡,是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現代派所謂西方現代派美術,是指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等的統稱.( 波普藝術,一種西方現代美術思潮.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表現主義20世紀初至30年代盛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文學藝術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於美術界,後來在音樂、文學、戲劇以及電影等領域得到重大發展.表現主義一詞最初是1901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馬蒂斯畫展上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題名.1911年希勒爾在《暴風》雜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現主義」一詞來稱呼柏林的先鋒派作家.1914年後,表現主義一詞逐漸為人們所普遍承認和採用.在德國1905年組織的橋社、1909年成立的青騎士社等表現主義社團崛起.它們的美學目標和藝術追求與法國的野獸主義相似,只是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與德意志民族傳統的特色.表現主義受工業科技的影響,表現物體靜態的美.
4. 什麼是藝術思潮
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內,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特別是經濟變革和政治斗爭的發展)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在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從在歷史過程中一浪又一浪相繼興起的總體來說,藝術思潮是各種不同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先後掀起並共同推動的一種發展藝術、影響藝術史的思想潮流。但在歷史過程中的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涌現的藝術思潮來說,則具體地表現為大體上同一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群所發動。它的興起,無論是先已在若干藝術創作中現出端倪還是後來才在藝術創作中迅速展開,一般是由提出某種與現有藝術理論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論主張或口號而激發的。它以其理論和創作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爭取社會認同、結合同仁並形成流派,在與現有的不同傾向的論爭或競逐中達到高潮。作為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藝術思潮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斗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斗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反映。
5. 中西方近現代藝術思潮
1、鴉片戰爭的啟蒙階段
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一林則徐為首的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西方文化技術的強大,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2、戊戌維新時期
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思想家群體走在了時代前列。維新派文化自覺的關鍵詞是「變」。「變法」是維新派的政治理想,也是文化抉擇,體現了他們對中西文化的理性思考。
3、辛亥革命時期
他們的文化自覺是對中國傳統性和西方現代性予以雙重反思後的產物。一方面,他們吸收和繼承了人類當時最為進步的思想學說,孫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義就集結了中西文化的精華。
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近代中國文化自覺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新民主主義文化體系。
6. 17世紀到20世紀的藝術流派都有哪些 都有什麼特點
以下資料轉自博寶藝術網。
17世紀:巴羅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從17世紀30年代起,義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花。
巴洛克藝術在各方面的表現:
建築方面:柱子特別粗大,屋頂布滿雕刻。滿足霸者心態,如路 易十四時期所建築凡爾賽宮雕刻方面:皺折陰影誇大濃烈,使得姿態誇張。 繪畫方面:然雖同為中世紀之宗教畫,但由於立足於自由主義之 上,因此也在技術上充份的發揮洗練的功夫。構圖雄 偉豪邁、色彩豪壯華麗富變化、明暗的陰暗對比深刻 、線條極盡曲折,使人有極度誇張之感。其它方面:畫人物豐滿健壯,且視女性化的柔弱藝術為禁物。西班牙十字軍東征的失敗和好望角、新大陸的相繼發現促使西、葡兩國取代了義大利的地位,使得到了十七世紀,西班牙由文藝復興運動轉變成巴洛克藝術。 西班牙深受信奉「舊教」的影響,使得王室、教會仍持強大的勢力,此異於義大利和法蘭德斯,而在此對宗教的神秘感情與專制 . 君主的強大勢力之下,所誕生的庄嚴的藝術便為「巴洛克藝術].
18世紀: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藝術,發端於路易十四時代晚期的法國,盛行於路易十五時代。其風格是精緻纖巧、色彩柔和艷麗。洛可可藝術的興起與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盛有關。18世紀的法國,封建制度的危機越來越明顯,封建統治階級已經感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於是及時行樂之風盛行。在封建統治階級沒落的同時,資產階級正在興起,洛可可藝術風格正好也適應他們的審美需求。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十八世紀被看成是「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哲學家從過去假設上帝存在進而推論所有事物的工作,轉換為依據實驗和觀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論世間的萬象,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艾狄生、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惰的社會快樂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庄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麥爾,德國,1768)。由於當時法國藝術取得歐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
18世紀末期: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英語∶Neoclassicism),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新古典主義在雕刻藝術上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因此截然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
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復。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 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同時,因為這場新古典主 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徵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並達到高峰。
浪漫主義
19世紀浪漫主義的誕生是對當時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美術的一次革命。浪漫主義以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為思想基礎。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傳達,喜歡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浪漫主義藝術以動態對抗靜止,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浪漫主義在題材上,多描寫獨特的性格,異國的情調,生活的悲劇,異常的事件,還往往從一些文學作品中尋找創作的題材。
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浪漫主義畫派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徵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19世紀: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 19 世紀在西歐出現的與浪漫主義相對立的一種藝術思潮。由於現實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大多對所處的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稱為批判的現實主義.
印象派繪畫:
又稱印象主義畫派。是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藝術創作思潮。印象派繪畫出現於1874年,這一年一群無名的年輕畫家舉辦藝術展覽會,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一保守派記者用來在文章中藉以諷刺此畫派,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畫派因此而得名。印象主義以創新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反對古典主義、反對浪漫主義。主張畫家到室外,根據眼睛在陽光下直接觀察事物的感受來作畫,表現物體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變化,開辟了繪畫的新領域。印象派畫家從各個方面以新的視角真實地、科學地描繪客觀世界,描繪畫家身邊的現實,表達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但是卻舍棄了通過藝術來表達崇高理想的藝術家的社會職責,表現出頹廢的一面。在世界繪畫發展史上,印象主義具有革新意義,開辟了繪畫語言的新天地,為展示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為藝術家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藝術審美的新領域。為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 藝術思潮是什麼
定義
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內,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特別是經濟變革和政治斗爭的發展)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在藝術領域里形成的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潮流。它是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
詳細解釋
從在歷史過程中一浪又一浪相繼興起的總體來說,藝術思潮是各種不同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先後掀起並共同推動的一種發展藝術、影響藝術史的思想潮流。但在歷史過程中的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涌現的藝術思潮來說,則具體地表現為大體上同一傾向、風格、流派的藝術家群所發動。它的興起,無論是先已在若干藝術創作中現出端倪還是後來才在藝術創作中迅速展開,一般是由提出某種與現有藝術理論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論主張或口號而激發的。它以其理論和創作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爭取社會認同、結合同仁並形成流派,在與現有的不同傾向的論爭或競逐中達到高潮。作為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藝術思潮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根源。但藝術思潮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是藝術自身內部的規律性運動和發展。不同的藝術思潮在矛盾斗爭中共同促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往往影響到該時期藝術觀念和藝術創作方法的變更,從而導致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但是,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並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在同一藝術思潮影響下,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在同一藝術思潮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之間的斗爭,歸根到底是不同政治力量、不同思想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反映。
8. 論中國當代社會思潮影響下的藝術思潮有哪些,代表藝術作品有哪些
從早期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到後來的表現主義、波普藝術、女權主義、行動流派等,都在對中國的油畫藝術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中國油畫中的具體體現在1910年代中國留學藝術家對西方印象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學習,這個過程主要是學習的過程。到60年代對蘇聯模式的學習,大量的革命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出現,在這一時期油畫作為一種政治的藝術而存在。到70年代末中國傷痕藝術的出現,也是對革命現實主義的一種延續和反思,直到藝術中的85思潮後,中國的油畫文藝方向才開始轉向現實主義,主要是玩世現實主義。之後便是後現代藝術對中國的入侵。
9. 西方當代藝術有哪些藝術流派或藝術思潮
印象派 抽象派 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派 表現主義派 超寫實主義 野獸派 表現主義
根據查閱資料,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已經不止三個了,所以我為你列了幾條,供你參考。
1.超現實派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
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2.荷蘭風格派
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現主義畫派
漢斯霍夫曼
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
4.波普及其之後的畫派 20世紀產生於美國畫壇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5.至上派 走向純抽象——俄國前衛藝術
6.表現派
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Brucke)、「青騎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觀派」(DieNeueSachlichkeit)。
7.野獸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8.立體派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19.後印象派
10. 西方藝術流派主要有哪些
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
中國流派有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江西詩派、香山九老、尋根文學、戰後派、新興藝術派。
外國流派有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10)有哪些藝術思潮擴展閱讀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19世紀後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採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
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