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外文物到底該怎樣回家
雙邊協議
我國已與多國簽訂文物返還雙邊協議
2011年3月1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外櫻花盛開,一場簽字儀式正在進行。
在美國國土安全部與中國駐美大使館的見證下,14件珍貴的中國文物,結束一年多的「顛沛流離」,正式被返還給中國。
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約1600年的北魏赤陶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齊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騎士陶馬,還有唐代馬雕像、宋代菩薩頭像等。
它們之所以能夠歸家,要歸功於中美之間的一項雙邊協議。兩國於2009年1月簽署了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諒解備忘錄,並加強了信息共享與執法合作。美國還發起了「長城行動」,專門打擊走私中國文物來美的不法行為。
這14件文物,就是「長城行動」中的成果,由美國執法部門在紐約、阿拉斯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三地查獲的。
國際社會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擊文物犯罪、促進非法流失文物返還的國際條約。如,1954年的《海牙公約》,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1970年公約」),以及1995年通過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簡稱「1995年公約」)等。其中「1970年公約」迄今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轉的國際公約。
多邊國際公約影響大,但也有缺點:針對性較差。「多邊公約是各方博弈的結果,條文規定大都較抽象,沒有溯及力。所以近年來,我國與美國等18個國家簽訂了關於防止文物非法出入境以及促進文物返還的雙邊協議,並從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成功實現了多批珍貴文物的返還。」霍政欣介紹。霍政欣多年來聚焦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是去年中國攜手多國發布的《關於保護和返還非法出境的被盜掘文化財產的敦煌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跨國訴訟
歷時1年半,五代時期「武士」終歸國
當協議不成時,則要訴諸法律。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五代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就是經歷了一年多驚心動魄的跨國訴訟,才最終回歸。
2000年初,國家文物局接到了一個消息,美國佳士得拍賣行將在3月拍賣一件中國文物——五代時期節度使王處直墓甬道處被盜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
1994年,一夥盜墓人用炸葯和挖豎井的方法盜開了王處直墓,洗劫了隨葬品,並將鑲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塊浮雕盜走,其後販賣到中國香港。六年間,這批文物不知輾轉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現在紐約的中國文物拍賣會上。
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立刻與美國方面聯系,希望其阻止拍賣活動,並將文物返還中國。美國政府同意協助,但需中方提供法律文件和證據證明這件拍品是被盜的文物,比如失竊現場勘察報告、照片、警方立案報告等等。
在收到中國方面提供的證據後,紐約州南區美國地方法院於2000年3月21日通知克里斯蒂拍賣行停止對這件拍品的拍賣,同時下達了民事沒收令,授權美海關總署紐約中心局沒收武士像。一周後,美國海關官員查扣了這件中國文物。
不過,拍品委託人辯稱此武士浮雕為其祖傳文物,已擁有10年以上的歷史。對此,河北省出示了包括浮雕與被盜現場遺留痕跡尺寸相同的證據,並出具了考古專家的證明。美國司法部門決定依法起訴這個香港貨主,國家文物局代表中國政府參與訴訟。
在大量的證據面前,美國司法部門最終做出裁決,將浮雕武士像無償歸還中國政府。2001年5月26日,王處直墓的彩繪石雕武士像返回中國。
「法律的訴訟渠道,是不得已但也是很有用很重要的手段。」霍政欣介紹說,在絕大部分國家,訴訟需要一審二審三審,而且受制於當地民法善意取得和取得實效的限制,所以「訴訟耗時耗力」。但訴訟也有其好處,「一旦打起民事訴訟,會對對方尤其是機構和專門從事文物交易的文物商形成很大的壓力。他們不僅要應對訴訟,還要面臨買賣非法流失文物的信譽下降風險。」
巨資回購
「競拍文物會賦予非法流失文物合法性」
數據顯示,目前國際海外文物的迴流,有90%是靠回購,即個人或者機構參與國際市場上的商業拍賣,將文物買回來;我國也成立過流失文物的回購基金會。
1957年我國花巨款回購了著名畫家韓湟的《五牛圖》。2002年國家啟動了珍貴文物徵集轉向資金,並花了2999萬元買回了國寶級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銘》手卷,此後又先後花費2億多元買回了包括戰國虎形佩等在內的多件文物。機構和企業、個人也回購過不少文物:上海圖書館1998年花450萬元從佳士得拍賣行買回了《翁氏藏書》;保利集團2000年斥巨資買回了圓明園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銅像。
但這種方式也引發了爭議,並抬高了回購價格。僅以青銅獸首為例,上世紀80年代一隻獸首最高成交價也只有25萬美元,保利集團2000年回購的牛首、猴首,兩個花去了1593萬港元;隨後一隻虎首耗資1544萬港元,此後青銅馬首的價格飆升至6910萬港元。
霍政欣對採取回購方式讓流失文物回家並不認可。他認為,應該禁止或者至少不鼓勵國有機構參與非法流失文物的拍賣,對國有企業回購的行為也不應該提倡。「如果國有文博機構參與非法流失文物的商業拍賣,會給外界留下中國對這些非法流失文物合法性認可的證據,在法律上對今後的追索不利。」霍政欣說,「幾年前中國流失的文物在國外拍賣,最後是中國兩個機構在競價。」
回贈、談判
互惠安排換回被盜菩薩立像
2013年,皮諾家族向中國捐贈了價值連城的青銅鼠首和兔首,熱極一時。
2000年,中國追索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的事情,被紐約的收藏家安思遠了解到。他也曾在香港買過一件尺寸相同的武士浮雕,於是他主動聯系國家文物局,並將彩色照片寄到中國,請求驗證。經比對,這幅浮雕的雕刻手法、彩繪及石料加工與拍品一樣,正是一對。經磋商後,安思遠同意將這件文物無償捐贈給中國。
但通過這種方式回家的文物,畢竟是少數。
除了上述四種方式之外,霍政欣還介紹了一種方式:直接談判,即我國的文物機構和對方的博物館等機構談判。山東博興縣1994年被盜的精美北朝菩薩立像,就是這么回歸的。
2000年時,國家文物局了解到這尊被盜菩薩像出現在日本美秀博物館的展覽中。
「日本當時沒有加入這方面的國際公約,而且美秀博物館提供的證據也表明,當初是善意購得,所以從法律上追回來很難。」霍政欣回憶到,當時國家文物局通過各種渠道和美秀博物館展開了談判,而後者也非常希望今後能和中國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經過一年左右談判,美秀博物館同意把文物無償地返還給中國。
「我們也做了互惠安排,當時美秀博物館迎來建館70周年的活動,我們同意其延展紀念,等活動結束後再給我們。」2008年1月,這尊菩薩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後,終於從日本回歸祖國,並入藏山東省博物館。
除此之外,霍政欣介紹說,國外一些國家,如埃及、希臘、義大利、土耳其等國也通過第三方斡旋的方式要迴流失文物。他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關於促進文物返還及歸還原屬國的政府間委員會,主要是協助兩個國家解決現存國際條約沒有辦法適用情況下,相關文物的權屬糾紛問題。
各國如何追討文物?
不少文明古國曾經歷侵略掠奪,在現代社會之中他們通過努力追回,其中有許多成功的實踐。
【被盜文物】
對館長提起刑事訴訟
為追回被盜文物,義大利的手段可以說最為嚴厲。2005年,義大利正式對美國著名博物館蓋蒂博物館的館長特魯厄提起刑事訴訟,指控其購買被盜取的義大利文物。蓋蒂博物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博物館很快解僱了特魯厄,還花了1600萬美元的律師費,和義大利達成協議:將來源有問題的40件博物館藏品歸還給義大利,遠超義大利當時所追索的文物數量。此案之後,美國的主要博物館都「怕了」義大利,次年在沒提起刑事訴訟情況下,各大博物館也紛紛將來源有問題的藏品歸還給義大利: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返還義大利20件文物;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返還義大利13件重要文物……
【戰爭損毀】
抵還等量類似文物
歐洲有比較成體系的文物返還實踐,一戰結束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明確提到了這一問題,規定德國和奧地利等戰敗國,必須無條件歸還從其他國家劫掠的文物。德國必須在比利時政府提出要求的三個月內,重建在戰爭中被德國焚毀的魯汶大學圖書館;對於戰爭中焚毀的珍貴手稿、圖書、地圖及其他文物,德國必須依據「以書還書,以手稿還手稿」原則,以同等數量,相同或相類的其他文物相抵還。
【二戰掠奪】
民間組織發起談判
日本也劫掠了不少朝鮮半島的文物。1965年日韓簽訂《日韓基本條約》,雙邊關系恢復正常化。日本此時向韓國返還了大量文物。韓國民間組織「收回朝鮮王朝實錄委員會」同東京大學進行了多次談判,2006年成功要回了東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的韓國古籍朝鮮王朝實錄,為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解決二戰期間被日本掠奪文物的返還樹立了很好的先例。
二戰後,德國根據法律和協議,歸還給了猶太人很多文物;此後美國和蘇聯又將原屬於德國的部分藝術品和文物歸還給德國。
【侵略掠奪】
租借方式「歸還」
公元1866年當時的法蘭西帝國出兵朝鮮半島,戰敗撤退時掠走朝鮮王朝大批外奎章閣圖書(奎章閣是朝鮮時代的王宮圖書館,外奎章閣是其分閣)。韓國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與法國交涉,要求其歸還。但法國稱,圖書現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已屬法國國有財產。1993年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訪問韓國。當時韓國要建高鐵,法國希望能夠為合作創造良好氣氛,於是當時密特朗將其中一本書租借給韓國。此後韓國不斷談判,2010年G20峰會在韓國召開,李明博和薩科齊再次談到了歸還古書一事。隨後雙方簽訂協議,法國同意把所有外奎章閣圖書以租借方式還給韓國,每個租期為5年,到時自動續期,相當於無限期地歸還給了韓國。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下專門成立了文物歸還管理局。2002年起,埃及通過與世界各個國家的博物館、各大拍賣行以及個人收藏者的溝通、交涉或協商,已從瑞士、美國、英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國追回了5500多件流失的文物。2009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宣布,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歸還流失的文物以前,埃及將中止與盧浮宮博物館的一切合作。當年法國文化部就此回應稱,法國政府已決定將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的古埃及法老時期的5件文物歸還給埃及。
『貳』 義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藝術品是什麼時候被拿走的
「回家」的796件套文物時間跨度長達5000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總體價值很高,是中國歷史各時期生產生活場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發展進程的實物見證。
據介紹,2007年,義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得知相關信息後,立即對接義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開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工作。歷經10餘年漫長追索,2019年年初,義大利法院最終作出向中方返還796件套文物藝術品的判決。
『叄』 思想品德作業:中國文化遺產被破壞的程度,好的追50分
追加50分騙人的吧!:)
中國文化遺產被破壞、流失,這就好比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總是讓人有些沮喪」張得勤說,中國文物流失的源頭是在國內,治本之策是切斷國內的文物盜掘、走私渠道,但目前「治本」尚看不到希望。申請「禁令」實際上是求助於國外的監管,多少也是無奈之舉。
根據文物界人士的介紹,如果將中國文物非法流失的路徑分為幾個段落,盜掘應該是出發地,是源頭。中國海關是第二個環節,香港是中轉站(部分文物不經過香港),歐美國家是最後的目的地。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環節在監管上均有難度。
雖然近十多年來,中國打擊文物盜掘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在外界看來,打擊時松時緊,經常反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去年一年,我國共發生36起館藏文物、寺廟文物以及田野石刻被盜案件,共丟失各級文物223件。案件發生率比前年上漲了近8成。
而海關能查獲的文物也只是外流文物中的很少一部分。根據公開的數字,2002年全國海關文物走私案是260多起,收繳禁止出口的文物8000多件。這些僅僅是從所有出口貨物的5%中抽查到的。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會主任張永年說,文物走私是自古有之的,連文化大革命時期,這條通道都是暢通的。
國際上幾十年建立起來的文物走私通道,要完全斬斷簡直難於上青天。減少文物外流的另一渠道是從海外追索,這一「亡羊補牢」的方式在現實操作中也有很大難度。
目前追索海外文物的最成功案例是王處直墓彩色武士石雕的回歸。石雕1994年被盜,2000年,國家文物局得知石雕出現在紐約將要舉行的拍賣會上,向美國緊急提出停止拍賣、返還文物。而後歷經一年,這塊石雕方得以回國。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坦言,且不論追索文物耗時耗力的巨大成本,目前我國能夠追索的文物也只是實際流失的文物中的一小部分。
根據國際公約,走私出境的文物返還所在國家,前提是該國必須提供充分的合法擁有證明,但由於我國的文物檔案並不完備,很多文物無法索回。
「從目前來看,如果能通過『禁令』來管住終端市場,從而切斷一條流失的通道,對中國文物來說,也是好事」。
但該協議對打擊文物盜掘和走私能產生多大的實際效果,文物界並不樂觀。「很難期望一紙協議會對現狀產生多大的影響,畢竟這么多年建立的走私渠道太暢通了」。張永年說。「這樣的一份外交協議,需要很強的法律步驟,對於普遍存在的文物盜掘和走私,也許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發生國寶級文物等重大糾紛,雙方就可以依照此協議做出決定。」國家文物局一名官員說。
報道稱,美國考古學家、文物保護主義者和古董交易商、博物館就此協議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前者贊成通過進口「禁令」以消除對文物考古現場的破壞,後者則擔心會對自己的收藏和買賣產生影響。
「我當時的感覺是內心一陣竊喜」,北京的收藏家任雅武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說。「如果美國政府同意中國的提議,那好的東西出土後流不出去,只能在國內消化,價格勢必會下降,這對國內的收藏家來說,肯定是好事。」任雅武說。
圍繞「禁令」的爭議並不僅限於此。美國一些古董經銷商和收藏家提出,國際間的文物貿易是有利於研究和保護中國文物的。
這種觀點在國內的一些古董經銷商和收藏家中也有贊同者。馬未都認為,美國收藏家願意出高價收中國文物,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他們對中國藝術品和中國文化的尊重。
馬未都說,金錢是現代人對古代藝術品表示尊重的惟一表現。國度不同,但金錢所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本國的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能有高價。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外人買走,是好事。相反,如果限制外流,國人可能會看不到本國文物的價值,因此造成對文物的不尊重或破壞。
要想從根本上打擊文物盜掘和走私,就要鼓勵更多人喜歡這些藝術品、去收藏、去研究,去自願捐獻國家。單純的管、卡、壓只會觸發更多的暗流滋生。他提出了兩條解決思路:通過贖買、鼓勵交流等疏導措施使文物的交流正常化,同時確認私人交流的合法地位。
「文化遺產不是搖錢樹,應強調的是保護而不是開發。」謝辰生說。據謝辰生講,文物保護和開發的爭論,從改革開放至今幾乎不曾間斷。2002年,在新文物法制訂中,各界人士就曾經為文物可否上市交易爭得面紅耳赤。最後,法律允許私人家傳的一些文物上市交易。
「現實已經證明,同意一定范圍內的交流是一種進步。」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會主任張永年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但是保護文物,還是應該在原地保存,這樣才有生命力。「
『肆』 圓明園獸首流失是怎麼回事
從「國寶工程·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獲悉,國際藝術品拍賣巨頭佳士得公司宣布將於明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聯軍自圓明園掠走、流失海外輾轉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銅像,兩件拍品拍賣估價均為800萬至1000萬歐元,總價高達人民幣2億元。 據悉,此次「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的古董和藝術品超過700件,其中在亞洲藝術部分主推的就是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這些拍品均為伊夫·聖羅蘭和皮埃爾·貝傑的收藏。伊夫·聖羅蘭是聞名世界的時裝設計師和時尚大師,皮埃爾·貝傑是其生活和生意夥伴,兩人在共同經營時尚帝國的同時,還涉足藝術品收藏領域。今年6月1日,伊夫·聖羅蘭在巴黎病逝,收藏的藝術品遺贈給「皮埃爾·貝傑-伊夫·聖羅蘭基金會」。皮埃爾·貝傑作為該基金會主席,隨即決定將全部藝術品拍賣用於建立一個新的基金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防治艾滋病。而這次拍賣也將由皮埃爾·貝傑的拍賣行與佳士得聯合舉行。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錶示,圓明園生肖獸首銅像是歷史上中國文物流失的見證,一方面我們尊重拍賣公司的商業規則和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運作機制,尤其是此次拍賣將用於公益目的,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拍賣戰爭劫掠的文物,於情於理都不能接受。「圓明園」絕對不能變成一個商標,導致流失文物的拍賣成為普遍認可的商業慣例。同時,該基金錶示將積極與拍賣組織方溝通,力爭謀求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圓明園十二件生肖獸首銅像有五件已經回歸,另外五件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銅像一直不知所蹤,鼠首和兔首銅像極有可能是最後的兩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4日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打著人權的旗號侵犯中國人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是荒謬的。馬朝旭是在回應某些外國人士企圖以文物返還為借口要挾中國政府改善人權的做法時做出上述表態的。他說,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物返還歸屬國是文化財產原屬國人民不容剝奪的基本文化權利。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在戰爭中掠奪的大量中國文物,包括從圓明園掠奪並流失出境的珍貴文物都應該歸還中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加入了相關的國際公約,與多個國家簽署了有關的雙邊協議,並且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成功的從多國追索回多批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國文物。馬朝旭還表示,拍賣圓明園文物有悖於相關國際公約的基本精神,將嚴重損害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感情。希望有關方面能尊重和理解中國人民的正當要求,促成流失文物回歸中國
『伍』 目前中國已經與多少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
截至2018年2月,我國已與71個國家締結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和分享協定、引渡條約和打擊「三股勢力」協定共138項(116項生效)。具體如下:
1、民刑事司法協助條約19項(全部生效)
2、刑事司法協助條約41項(35項生效)
3、資產返還和分享協定1項(尚未生效)
4、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20項(18項生效)
5、引渡條約50項(37項生效)
6、打擊「三股勢力」協定7項(全部生效)
截止2018年2月,中國已對外締結50項引渡條約(其中37項已生效)。
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引渡條約 1993年8月26日簽署 1999年3月7日生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5年6月22日簽署 1998年5月7日生效
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 1995年6月26日簽署 1997年1月10日生效
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6年5月20日簽署 1997年7月3日生效
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 1996年7月1日簽署 1999年1月16日生效
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6年7月5日簽署 1998年2月10日生效
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 1997年8月19日簽署 1999年1月10日生效
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8年4月27日簽署 2004年4月27日生效
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 1998年12月10日簽署 2000年7月13日生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 1999年2月9日簽署 2000年12月13日生效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共和國引渡條約 1999年11月8日簽署 2000年9月29日生效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 2000年10月18日簽署 2002年4月12日生效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0月30日簽署 2006年3月12日生效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1月5日簽署 2003年4月5日生效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1月19日簽署 2005年12月29日生效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1年12月10日簽署 2004年11月17日生效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2年2月4日簽署 2003年8月13日生效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引渡條約 2002年5月13日簽署 2004年5月24日生效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2年6月17日簽署 2003年6月21日生效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3年11月3日簽署 2008年1月10日生效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賴索托王國引渡條約 2003年11月6日簽署 2005年10月30日生效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4年11月12日簽署 2014年8月16日生效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塞拜然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5年3月17日簽署 2010年12月1日生效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引渡條約 2005年11月14日簽署 2007年4月4日生效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5年12月19日簽署 2009年9月19日生效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6年6月20日簽署 2013年10月17日生效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6年11月6日簽署 2009年9月22日生效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7年1月31日簽署 2009年7月25日生效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 2007年3月20日簽署 2015年7月17日生效
3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引渡條約 2008年7月11日簽署 2012年7月7日生效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2009年7月1日簽署2018年1月19日生效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義大利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0年10月7日簽署 2015年12月13日生效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2年9月10日簽署 2017年1月14日生效
3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引渡條約 2012年12月20日簽署 2014年10月12日生效
3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4年9月13日簽署 2017年1月18日生效
3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3年9月27日簽署 2017年5月23日
3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4年5月4日簽署 2017年12月2日生效
3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3年5月10日簽署(未生效)
3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 2007年9月6日簽署(未生效) [3]
4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5年4月7日簽署(未生效)
4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智利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5年5月25日簽署(未生效)
4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貝多引渡條約 2016年3月23日簽署(未生效)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格瑞那達引渡條約 2016年3月24日簽署(未生效)
4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6年4月7日簽署(未生效)
4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摩洛哥王國引渡條約 2016年5月11日簽署(未生效)
4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6年7月5日簽署(未生效)
4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 2016年10月31日簽署(未生效)
4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厄瓜多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6年11月16日簽署(未生效)
4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7年5月13日簽署(未生效)
5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肯亞共和國引渡條約 2017年5月15日簽署(未生效) [1]
5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貝多引渡條約 2018年8月31日批准(未生效)
——來自網路
『陸』 中國與哪些國家地區有簽署引渡協議
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
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 波蘭 澳大利亞 寮國 南非 柬埔寨、菲律賓 巴西 阿根廷 紐西蘭 緬甸
目前,我國與29個國家簽訂了雙邊引渡條約,生效的21個,其中發達國家只有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在列;和日本的引渡條約協商正在進行。
『柒』 埃及向中國移交海關查獲的中國古錢幣,官方對此有何說明
新華社開羅11月17日電(記者李碧念)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在開羅向中國移交了埃及海關查獲的一批中國古錢幣。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代表中方從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長阿納尼手中接收了這批古錢幣。1月18日,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親手向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移交了2018年初在埃查獲的31枚中國古錢幣。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埃及交還中國31枚中國古代錢幣 其中20多枚為國家文物。
『捌』 中國與哪些國家有簽署引渡協議
我國的刑法系統於2000年12月28日通過了《引渡法》,這在刑事法律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制度。1994年,中國與泰國簽訂了引渡條約。這是中國與他國簽訂的第一個引渡條約。到目前為止,中國與40個國家簽訂了56個司法協助、引渡和移交被引渡人條約,為共同打擊外逃貪官奠定了基礎。
目前發達國家有韓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和瑞典、
發展中國家有南非,厄瓜多,阿根廷,巴西和秘魯
我國還與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一些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並且參與了很多實際上涉及引渡問題的公約,比如《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消除一切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等
『玖』 美國為什麼要歸還中國361件流失文物
事實上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簽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自美國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簽署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此次返還充分體現出中美雙方在文物領域全方位、多維度合作共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