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要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有什麼方法
你要知道培養孩子的興趣並不是一個順利的過程,孩子變化很快到了一定程度。你會發現其實我們交流的少了,孩子的興趣還是自己的距離。讓孩子自己選擇那些興趣班。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與年齡有關,但因人而異。不管有多少不同,這里有一個明確的規律是明確的,兒童畫是一個從表現使用象徵符號到發展現實主義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小孩子拿著紙和筆。
可能他們的孩子畫得不是很好,只要他們敢於思敢於繪畫敢於創造。就應該給予肯定,孩子的繪畫技巧才能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這才是最關鍵的。給孩子展示作品的機會。有些孩子的畫,幼兒園、學校老師不展出,但家長可以彌補不足。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室內空間,懸掛或張貼孩子的作品,包括小製作等等。讓家人或親戚來訪,評價和欣賞。這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貳』 怎樣培養寶寶的藝術感對藝術敏感的孩子有什麼優勢
一個人如果能夠有美感的意識,將來不管做什麼行業都會自帶與眾不同的氣質,其實孩子從出生之後,三歲以前就能夠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能力,孩子能夠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身體,或者對顏色特別敏感,可以隨性塗抹出自己認為好看的圖案。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能夠開始意識到孩子的藝術創造能力,加以引導,將來孩子就會對顏色或者音樂的感知更加突出,藝術能夠開拓孩子的思維能力,讓他們以更加與眾不同的方式去看待生活和周遭的一切。
通過藝術的手段去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聽起來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傳達內心真實所想,那麼將來也能夠與眾不同。
5. 重視藝術與體驗的結合藝術不是只用來看的,而是需要通過體驗來親身感受的,這是創作的前提,所以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孩子最後創作出來了什麼,而是要讓他們感受到創作過程中能夠體會的快樂。
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其不確定性,因為有無限的表達空間,所以不能只用現實和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
培養孩子藝術感的方式就如同藝術本身一樣,是千變萬化的,關鍵就在於家長有沒有從觀念上重視孩子的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如果現在開始重視,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能力能讓人大吃一驚。
『叄』 家長如何提高幼兒的美術能力
1、整體感覺,自由地談論
美術欣賞教育是一種給兒童以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兒童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把認知對象變為情感體驗的對象。對藝術品的初步印象,是兒童進入美術欣賞的第一步,這一步應把兒童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先位置,由此出發再來討論其他問題。如在米羅《哈里昆狂歡節》的欣賞活動中,教師剛出示這幅作品,兒童就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哇!....。.」的驚呼,他們有的瞪大雙眼,有的興奮地晃動著身體,有的大聲叫著「真漂亮!」顯然,他們是被畫面鮮艷豐富的色彩、各種奇特的、不規則的圖案所吸引住了,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這是未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覺體驗,它伴隨一種創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兒童產生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面對兒童的這種表現,教師如果選擇制止、阻攔甚至訓斥兒童的隨意和不守規矩的態度,就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妨礙兒童良好的情緒體驗和審美心境的形成。兒童在欣賞藝術品的瞬間,他們把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往往都匯集在了一起,表現出特定表情、姿態、動作和聲音,他們的思維奇跡般地活動起來,這是一件好事。此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和激發兒童的表現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兒童一起作出真實的反應,拉近與兒童的距離。
2、要素識別及其形式關系分析
兒童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要獲得對作品的內容、主題、題材等的認識,更重要的還要逐漸養成能夠透過畫面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內容,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潛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習慣和能力。這一步可以以老師「你看到了什麼」的提問為線索,引導兒童發現作品的點、線、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讓兒童認真觀察,自由討論,一開始兒童可能會主要仿照於從作品描繪的具體事物,或這些點、線、形、色所構成的東西「像什麼」的角度來觀察和感知。如在《哈里昆狂歡節》這幅畫中,幼兒說出他們看到的具體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魚、小提琴、太陽、梯子、小貓、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種。兒童能從這幅抽象畫中看出這么多東西來,說明他們的想像是豐富的,思維是活動的,這是兒童欣賞能力發展的良好開端,但這還主要是一種日常知覺而非審美知覺。在討論中孩子們還提到他們看到了「線條」,紅、共同、藍等各種「色塊」,各種形狀等,這是一些屬於形式語言的東西,是徒刑藝術的魅力的本體所在,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著意引導兒童把握的。在識別了線、形、色等要素之後,有時甚至在識別這些要素的過程中,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所形成的關系,它們所表現的情感和蘊含的意味,自然便會成為兒童感受和談論的主要內容。如在欣賞《哈里昆狂歡節》時,幼兒不僅談到小提琴正發出美妙的聲音,梯子上有個耳朵,還談到梯子上的耳朵在聽好聽的音樂。當談到畫面中用的最多的顏色是紅色時,幼兒的感受是感覺很暖和,很高興,自己也想像小動物們一樣跳舞。
『肆』 如何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藝術充盈著世界,幼兒生下來就與生活化的泛藝術處在同一個空間。我們知道,藝術之間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相異的區間,不同門類的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每一門藝術又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現要素,幼兒教師要用自己恰當的藝術語言來反應幼兒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樣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那麼如何才能使幼兒的藝術素養得以有效提升?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做一些嘗試:
一、通過主題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在日常幼兒教學活動中,經常以主題活動方式進行藝術教育。主題活動能充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通過激發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啟迪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實踐證明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藝術主題,貼近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為切入點不失為較好方式。讓幼兒在熟悉的環境和已有的經驗中進行藝術活動,其興趣點恰好與活動相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對生長在廣東的孩子來說,對於一些傳統的節日融入的文化元素是比較熟悉的,如端午節包粽子、蒸艾糍、賽龍舟等;元宵節吃湯圓、掛燈籠等;我們可以舉辦以端午為主題的活動,如圖說端午、讓幼兒把有關端午節題材的照片拿回來展示,又如畫端午,發散幼兒的想像,讓幼兒把賽龍舟、吃粽子的場景畫出來。
通過上述活動,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藝術要素間的關聯性,並將其潛移默化,培養其整合能力、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生活中蘊藏著太多的與藝術關聯的物象,只要細心留意,借幼兒的眼睛觀察世界,很多藝術主題便涌進腦二、通過單科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在日常幼教工作中還可以以單科活動為切入點進行綜合施教,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藝術向來都不是孤立的,各種藝術間相互交融,互為補充。幼兒藝術教育內容豐富,像一首兒歌、一幅畫、一個玩具、一個剪紙、一個舞蹈都可以作為主體活動來做。 事實上以單科為主題的活動中本身就飽含著姊妹藝術成分。比如開展以一首兒歌為主題的活動,單單兒歌本身的內容難免單調,若將音樂與舞蹈或繪畫相結合,氛圍必然會更好,幼兒通過體驗和表現就容易接受。
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需要耐心細致,需要潛移默化,這是一項快樂成長階段的啟迪性特強有教無類的過程。只要確定以某一具體的藝術活動為切入點,確立主體,然後圍繞主題展開藝術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可以在寓教於樂中引入相關藝術作為其學習的方法或途徑,引導幼兒以多種藝術語言、多種感覺通道去感受、體驗和表現,給其藝術發展助力。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良好的幼兒啟蒙教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開啟幼兒心靈,幫助他們展開健康的藝術翅膀翱翔,有助於孩子們平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提升幼兒藝術素養途徑多種多樣,藝術教育應以時令、環境、活動特性為基本考量,整合有益元素,以切合實際的方式進行有效整合並將其以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促進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伍』 怎麼培養兒童繪畫能力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陸』 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我們每個人的思想就像河流 只有接受積極的好的豐富的東西越多,然後這些東西沖擊你的河床,然後就會越來越寬,然後就會改變。
今天我想來說說藝術這個話題,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藝術?藝術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力?
為了讓孩子學會畫畫? 為了讓孩子以後成為藝術家? 為了培養孩子欣賞美的能力? 都不是。
所以,給孩子的藝術教育,第一是要讓他們有感覺地「看」到。我們試圖幫助孩子解讀這些藝術,用非常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孩子了解藝術,同時讓他們享受我和他們介紹的一切。
微信公眾號:Cissy育兒思考
『柒』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城堡;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
『捌』 想要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有哪些方法
老實說,藝術特長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天賦。這里的天賦是指孩子的興趣點和學習能力。如果沒有天賦,不管選擇哪條路,都會比別人遭受更多的痛苦。我在高一學美術,但我畫畫不是從高一開始的。從小就喜歡畫畫,除了日常學校的美術課作業外,我最常做的事就是畫畫。看喜歡的動畫片,我會用鋼筆畫。事實上,這些小手稿也在鍛煉造型能力,為以後的專業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為對自己的才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毅然選擇了美術這條路。
當他想放棄的時候,還能和他在一起,給他打氣,和他一起克服一個困難嗎?你想過給孩子報藝術班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機會,在枯燥的工作後,找到自己的才能在哪裡嗎?嘉賓姜振宇作為著名的未表情專家,培養學習跆拳道的方法很特別。和孩子一起訓練你吃得苦爸爸都知道,爸爸和你一起堅持成長,沒有比這種陪伴更有力量的了吧。
『玖』 如何培養幼兒繪畫能力
01
「聽」孩子的畫
其實畫畫一點也不難。首先要撇開「畫的像」的錯誤觀念,對幼兒來說,畫畫就像大人寫日記般,他們會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現手法,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於心中的生活經驗,幾條簡潔的線,代表的是媽媽:紛亂的錯誤,代表的是弟弟:圓圓的形狀,代表的是好吃的餅干......。孩子用「畫」來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所以,我們看孩子的畫時,並不是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他畫中所表達的東西,並去理解、關心、尊重他所訴說的內容。在引導塗鴉期的孩子(兩—四歲)畫出心中意象和對生活經驗的感受時,您還可在孩子用點線描畫的圖樣旁,加上附註文字。
02
以言語引導孩子畫畫
當孩子想要畫一件事物,卻不知如何表現時,請您以「言語」來引導他做畫。例如:孩子想畫「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討論大象的特徵,若能輔以圖片或書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帶孩子到動物園觀看,都能加強孩子對畫作內容的表現慾望及構成概念。然後,鼓勵孩子以基本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做頭部、身軀、四肢的描繪。「想一想,大象的頭和長長的鼻子像什麼形狀?圓形還是長方形?」「很好!身體又是什麼形狀呢?」「長方形。」
若要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畫作內容,則可和孩子共同討論分享,掌握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的原則,對孩子做言語上的刺激。以畫烤肉為例,問孩子:「你和誰一起去呢?」「在什麼地方烤肉呢?草地?河邊?」「是早上?傍晚?還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們還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飲料?唱歌?打球?」
03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更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說,帶孩子去動物園、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孩子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
孩子要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不會老是畫一些內容空洞、缺乏變化、讓父母納悶的畫了。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04
提供能引起共鳴的圖畫書
藉助圖畫書引導孩子作畫,可培養他判斷、選擇與整合的能力。不過,圖畫書內容要合乎幼兒的語言理解程度,並且以圖書為主、文字為輔。
像四—六歲孩子喜歡幽默風趣、充滿新奇與想像的圖畫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各國民間故事,或近代創作中《好餓的毛毛蟲》、《下雨了》、《變色島》等書,都是擴展孩子認知經驗及刺激想像力的好書。
再者,圖畫書的故事結構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況或高潮,且要易於描繪,孩子作畫時才能得心應手,甚而將幾個高潮加以整合,選擇一段表現在畫中。
05
善用琅琅上口的兒歌
除了圖畫書,還可以善用「兒歌」這個好幫手。
像「花兒賣香水」:小花蕾,打開門,賣香水。小蝴蝶,飛飛飛,買香水,這朵看一看,那朵聞一聞。這首兒歌,曲調輕快,將花與蝶擬人化,花兒、蝶兒有笑臉,花兒頭發飄飄飄,粉色鮮色香四溢!內容易於理解與聯想,且符合「圖式期」孩子萬物皆有靈的想法。像這樣簡單的題材,搭配創意的聯想,就能幫助孩子創造生動的畫面。以兒歌引導孩子時,最好能親子共同帶動唱,使孩子在愉悅的情境、深刻的動作體驗下,領略歌詞中的含義。若孩子的作品內容稍嫌空洞,父母還可就歌詞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語引導孩子大膽將內容做進一步的延伸,發展出不同的情況。
陪伴孩子進入童話世界
作畫的題材不難尋,只要有敏銳的感知心:作畫的方式不難,只要勇於嘗試與創新。當孩子發現新穎的、屬於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現方式時,他的畫就有了生命。
大人千萬不可畫給孩子看,或要求孩子臨摹,這些都會逐漸抹殺孩子對事物的統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現內容的獨創性。
『拾』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呢? 一、觀察生活是繪畫學習的源泉 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每個正常的幼兒都能看見東西,但還不能說每個幼兒都會看東西,這就是觀察力的問題。幼兒的觀察能力決定著他們的知識水平。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差生的普遍特點就是觀察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應有的求知慾。 畫畫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畫畫之前,首先總是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兒的知識經驗很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在觀察時不能進行分析比較,還不能區別事物細小差別和復雜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們應教給他們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觀察物象的比例、結構、動態,近大遠小及空間位置等,使他們的觀察能夠逐步深入,能夠通過觀察找出物象彼此之間的關系,辨別出異同,從而使幼兒知道,要描繪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稱、形狀、顏色、大小、空間位置以及用途等。例如帶孩子觀察小白兔時可以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小兔子的特徵,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白兔身上有白色的毛,長著兩只長耳朵,紅紅的眼睛,三瓣嘴,身體不大,有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還有一條短短的尾巴。帶孩子去百貨商店時可以參觀不同的櫃台,問孩子櫃台里有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是干什麼的?售貨員是怎樣賣東西的。 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的確,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幻,美不勝收。如朝霞似錦;旭日東升;新月如弓;星閃燈明;飛泉如帶;青山巍巍;春雨如絲;桃紅柳綠;以及湖面上悠閑的天鵝;森林中機敏的猴子;翠竹下溫順的熊貓;山嶺間勇猛的老虎等,都具有不同形態,不同色彩的美,對幼兒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我們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觀察雨後的彩虹;雪後的美景;花卉的各種形狀、顏色;昆蟲、小鳥的動態特徵;尋找燕子與麻雀、蝴蝶的異同;觀察秋天的樹木,引導他們看看葉子發生的變化,葉子的各種形狀,聽聽在樹葉上走動時腳下發出的沙沙聲,採集美麗的落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兩種或三種物品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異同。如:桔子和蘋果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手錶和座鍾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寶寶和媽媽的鞋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水壺和毛巾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另外,我們可以讓幼兒看大師的畫。例如:讓幼兒欣賞鄭板橋的翠竹;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張樂平的三毛。讓幼兒聽畫的故事,使幼兒感受到美,從而大膽想像、創造。 教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方法的培養幼兒觀察力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穩定,只有通過觀察活動,逐步培養他們的注意力,使之達到比較集中,穩定和持久。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才可能使幼兒的觀察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讀一組詞,讓他認真聽,當聽到屬於某一規定的標准詞時就拍手。 興趣是美術的動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點。興趣和愛好象催化劑一樣,能不斷地促使幼兒去實踐、去探索,不斷開辟智慧發展的道路。幼兒對畫畫有一定的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以培養,使之保持持久。當幼兒一旦以極大的興趣參與畫畫時,他們必然以更大的熱情積極而努力地完成作業。 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應注意幾點: 1、教材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學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游戲性。 2、教材難度要適中,教學要求要注意針對性。 3、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要濃厚,輔導的態度要親切,輔導要注意啟發性。 4、教師要同家長密切聯系,不斷溝通情況,注意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個心理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重現三個環節。沒有記憶就談不上對經驗的保持,沒有保持,也就無法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再認或重現。可見,識記和保持是再認或重現的前提。許多人都認為孩子很善於死記硬背,因而不注意給孩子很好地講解事物,只要求他們記憶。 事實上,孩子理解後的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要好的多。研究表明:孩子對常見的物品、樹木、理解了的詞、有聯系的事物更容易記住、記牢,而記憶沒有意義的圖形、事物、音節要花更長的時間,鞏固性也較差。孩子對自己的記憶行為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意識,我們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來幫助幼兒記憶、訓練他們的記憶。如:挑選15—20人,讓孩子們圍坐一起,並記住都有哪些小朋友,然後由成人將一個孩子的眼睛蒙住,幼兒一起說:「 一、 二、三快快找,四、五、六快快藏。」成人在孩子們念完歌謠之後,任意選一名孩子藏到另一間屋子裡,最後讓被蒙住眼睛的小朋友看一看,這里少了哪個小朋友?或是將桌上的實物位置調換,請幼兒憑記憶說出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三、想像是繪畫學習的中心 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就是想像。這方面的能力就被稱為想像力,如果離開了想像,孩子的生活就不是豐富多彩,生動離奇了。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想像就沒有生活。 幼兒的想像水平較低,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而創造性的成分很少,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范圍密切相關,但幼兒的想像力,發展水平是有個別差異的。有的幼兒只能想到自己周圍的一些簡單的事物,而另一些幼兒則能想到自己見過的、聽過的和自己經歷過的許多事物,他們的想像比較大膽,不受具體現實環境的約束。 一個聰明的孩子面對一個完整的玩具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即把他拆散,面對一個不完整的玩具,孩子不得不開動腦子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組裝。如斷臂的維納斯,以其斷臂曾經讓多少人也正讓多少人為之傾倒。 在繪畫中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發揮想像餘地的命題。啟迪、誘導他們以同一主題為出發點,打破思維定式,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翱翔,尋找藝術表現上更多的可能性。如「我最高興的事」,可能有的畫「看花燈」;有的表現「看馬戲」;有的表現「捉螃蟹」;有的表現「天上」;有的表現「地下」。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從小訓練未來的美術家,不在於對美術技能技巧的機械訓練而在於啟發幼兒的想像和促進其創造性。 在繪畫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式進行:先畫出大致輪廓,讓幼兒猜猜要畫什麼。如:「畫不倒翁」,先畫一個圓形,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猜猜老師要教孩子學畫什麼,最後肯定猜對的孩子,使孩子得以情感上的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方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1、像什麼 如藍天上飄著的朵朵白雲像什麼?舊房子里班駁的牆皮像什麼?下雪時屋檐上掛著的冰柱像什麼?外面刮著大風,呼呼的聲音像什麼? 2、能幹什麼 如用紙能幹什麼?用水能幹什麼?用針能幹什麼?用鉛筆能幹什麼?用繩子能幹什麼?……。 3、讓孩子處於一種假定的情景中充分設想會有什麼結果,想法越多越好。如:如果世界忽然沒有了光人們將會怎樣?如果你有了許多錢,想干什麼?如果你原來是一條只會爬行的蟲子,忽然有一天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4、什麼東西能有這種用途 如:什麼東西能照明?什麼東西能游泳?什麼東西能解渴?什麼東西會發聲? 5、接著說話 由成人先說一句話,請孩子接著把話說完,而且說的想法越多越好。 如:一天嘉澍正在屋裡玩,忽然聽到劈啪什麼東西摔碎的聲音……;豆豆和媽媽上大街,看到一個小弟弟站在哪兒大聲地哭……。 6、你變我也變 成人和孩子玩這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