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如何提升語文課堂語言的藝術魅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語文課應營造的語言魅力環境
首先,語文課堂應該是欣賞美、享受美的地方。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鮮活的語言闡釋課文中所蘊含的美感、美意和美韻。山川大地的壯麗,天光雲影的幻象,大漠草原的遼遠,和風細雨的浪漫,霜風雪月的晶瑩,鳴蟬流熒的野趣,花草蟲魚的風姿,荒村野店的詩味,老井小巷的鄉愁,古寨長城的滄桑,石鼓篆鼎的風韻等都有美的形態、美的神韻和美的語言。語文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美,讓孩子們在美的語境中愉悅地學習。
其次,語文課堂應是個性張揚的天空。這里應是學生展示才情、揮灑個性、思想馳騁的地方。語文課堂上,學生歌頌大好河山,吟詠詩情畫意,謨拜先賢楷模,針砭時垢流弊,諷喻世間百態,暢敘人生志趣都是應有的狀態。在這里,與心游萬仞、情寄大鵬、處濁世而不改清潔自守的莊子交流;與內心充盈著強烈的激憤和憂郁,披發行吟於澤畔的屈原對話;與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憂患一生的杜甫溝通;與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氣譜寫動人壯歌的文天祥放歌;與在風雨如晦、故國陸沉的艱難時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同憂;與舉家食粥、困頓拮據仍傾盡心力,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兒們泣血放歌的曹雪芹商榷,與在菊花叢中醉卧的陶淵明,與在空山新雨後靜立的王維,與在山光水色中流連的李太白,與在赤壁磯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嘯的蘇東坡等等,與所有文化星空中閃爍耀眼的星辰在這里匯聚,嗅著他們醉人的芳香,體味著他們永恆的魅力,這才是語文課堂的魅力所在。
其三,語文課堂應是揮灑心靈自由的大地。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它需要心靈的自由,需要思想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碰撞,需要情感的澆灌。語文應以鑄就思想、豐富智慧、提升靈魂、鍛造人格為己任;應眼於精神的改造和新人的培育。語文不僅僅是要讓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和思維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讓受教育者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偉承,與古今中外人類高貴的靈魂共鳴,從而為日後的發展與提高提供精神涵養,讓他們的周身始終流淌著大大小小無數思想感情的生命之泉。使受教育者有著熱愛故鄉、祖國、人類,珍惜青春、友誼、親情,理想美好,意志堅強,富有同情心正義感,富有愛美向善之心等良好品質。這是一塊生機勃勃的田園,是語文課堂大顯身手的空間。
二、指導學生閱讀有品味的書目
據說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寫作經驗,他回答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很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時,大都說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名人名家的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高漲求知慾,也不能能培養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人才。我們應該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們導航,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吸取營養。
1、選擇課外讀物應注重適當性:一是要有趣。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肯去吟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我們也不應妄想他們會去玩弄「科學家」的天文數字。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趣」是孩子們對課外讀物最先的選擇。二是要廣泛。魯迅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塗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這正是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口玉言」。只有廣泛閱讀文學、數學、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兒讀物,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的宗旨。三是要合適。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不應使我們的「小山羊」這樣對我們說:「謝謝你!我不吃骨頭。」(引自《小山羊》)選擇課外讀物更應注意適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諸如《童話大王》、《十萬個為什麼》、《少年文藝》、《中學生周報》、《中小學生安全防範常識》等有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的少兒讀物,才是孩子們喜愛的;象《上下五千年》、《強國之路二十年》、《中國澳門》、《熱愛祖國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書籍也是他們必吃的「精神食糧」。
2、指導課外閱讀應注重策略性:一是在閱讀上,要精讀略讀相結合,以略讀為主。因為當今社會信息含量大、變化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篇篇精讀,章章深研。但是略讀也並不等於貪多求快,囫圇吞棗的結果必須是一無所得。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課外閱讀都是多種讀書法的綜合運用,都應在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是在思考上,我們應當把教會學生讀想結合作為課外閱讀指導的又一個重點。因為「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托爾斯泰)。「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普朗克),如果懶於思索,不肯深入鑽研,其結果必然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只會摹仿和抄襲。三是在記錄上,應指導學生專設文摘卡,分門別類地摘記文章的題目、作者、書刊名和知識要點,學會摘記的方法。對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以及讀書心得一一摘記下來,以便今後查閱。
3、檢驗閱讀成果應注重講演性: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測評方法主要採用:一是講述。可採用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形式;二是展評。就是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等;三是競賽,可採用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這樣,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三、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可見,教師的語言修煉很重要,在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應力求做到「七忌六要」。
1、忌空洞,要有真實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不應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空發議論、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並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和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
2、忌雜亂,要有條理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3、忌說教,要有啟發性。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多為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4、忌乏味,要有趣味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格言、典故、詩詞等等均可引入課堂,調動自如,游刃有餘,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於理解。
5、忌平淡,要有藝術性。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學效果。
6、忌呆板,要有針對性。語言豐富多采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之一。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採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對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講議論文,應多用議論分析的語言,要嚴密,有力度;講抒情文,應多用深情的語言,要華麗,有激情。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於變化,而且能啟發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
漢語是世界上最具個性、最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營造詩化的和人文的語言教學環境,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師的光榮使命。我們應「著眼於未來著眼於發展,立足於民族立足於母語,昭示於文化昭示於文明,辨證地承襲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特有軌跡和魅力」!
㈡ 怎麼從新聞攝影立意方面增強藝術性。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新聞攝影主要是以新聞內容去說話,而不是以攝影的藝術性去說話。作為一名攝影記者,似乎應該是走到哪裡,然後把那裡所發生的事情拍攝下來就完成任務了。好象任何一個會用照相機的人都能當攝影記者,只要他腿腳跑得快些,信息靈通些就可以了,而沒有必要像藝術攝影那樣要有構思,有技巧,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實不然,攝影記者固然要具備以上所說的基本條件,但絕對不能忽略了新聞攝影的藝術存在性。同樣發生的一件事,在同樣的現場,不同的攝影記者會拍攝出各種不同的攝影效果圖片。當這些不同的作品出現在不同的報紙版面中,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視覺反響。因此,一張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搶眼力、在人們視覺中的震撼力、對讀者的說服力以及在報紙中起到的美化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是新聞攝影的生命力和價值高度的所在,決定這種價值的重要因素便是新聞攝影人所具備的藝術素質。一張好的新聞圖片可以是獨立的一本書,一幅畫、一部歷史。那麼,如何使新聞攝影具備藝術性?它又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它和純粹的藝術攝影有那些區別?在我十幾年的新聞攝影工作實踐中,我在不斷的探索和摸索中初步認識到以下三點:
(坐僧)
一、構圖的骨架作用
構圖在任何畫面中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無論攝影者站在客體的什麼位置,都要首先考慮畫面的總體框架。首先要看看此位置是否能拍到你所需要的全部內容,其次就是所需內容經營到最佳位置狀態。這其中,動態攝影的構圖最見工夫,即要抓真抓好,又要抓住人眼,使圖片在無聲中有力而明白無誤地說明問題,這就要求作者具備一定的藝術經營素質。另外,攝影區別於其他藝術的地方,就是專業設備和實地條件的選擇性、運用性。拍者也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到達現場的同時,迅速判斷出如何藉助客場的環境條件去拍攝。在條件反射到自己的主觀大腦中立即作出初步設計:即充分利用現場的人物和道具做前景後景的搭配,立即明確如何選擇使用自己的所帶設備開始工作。攝影是門專業,既然是「專業」,便說明它包含了許多技術學問的內容,比如為了表現事物需要的設備和技巧。拍者會根據自己的構思,使圖片或前虛後實,或後虛前實;或利用建築物作線條穿插。或滿或空、或明或暗;或亂中求靜,或穩中求異,使圖片富有空間感和氣息感。構圖是畫面的骨骼、鋼架,是支撐畫面力度的關鍵。
(銀川途中)
二、圖片中色彩的作用:
和所有的藝術作品一樣,新聞攝影離不開色彩的作用。這里的色彩不單單指的是拍攝客體的顏色或彩色照片,黑白照片也具備了色彩的內容,那便是黑、白、灰三色在作品中的微妙搭配和互相協調的作用。如果這三色用好了,其色彩感不亞於彩色照片的效果。人們從黑白照片中欣賞到的色彩感往往比看彩色照片更富有含蓄美、神秘美。這就是在當今有如此豐富的攝影效果中人們仍然偏愛黑白攝影的原因。在人類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都是黑白照片,無論它表現的時代和現在相隔有多遠,只要你看到它,仍然是那樣的震撼和難忘。而彩色照片的感染力更不用多言,不同的色調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強烈的色彩和低沉的色彩的不同運用,可起到交響樂般起伏跌宕的作用。如何運用色彩、把控色彩,讓色彩為圖片增光添意,需要攝影人長期、用心的體會和探索。
(目擊3、15)
三、動感新聞
新聞攝影離不開人和事。有人和事的地方就有新聞。動態性是新聞攝影區別於其他攝影的重要環節。動態也有區別,唱歌跳舞、救人救火是動態,講話開會、思考聆聽也是動態。前者需要捕捉到現場氣氛最激烈的那一瞬間,後者要向醫生把脈一樣,捕捉到事物的思想靈魂。而這個「力度」便掌握在攝影記者的手裡,因而,拍攝的藝術性也在此體現了。我認為,最可以說明一張好攝影作品的表述應該用這四個字——「入情入理」,「情」表示主觀賦予作品的一部分;「理」代表客觀條件的一部分。而「動感新聞」的「動感」,不僅僅指的是拍攝的客體,還有主觀賦予作品的一種情緒和感動。因此,好的藝術品是一個有感知的人所創作的能感動更多的人的作品。攝影藝術是攝影者長期實踐、探索的藝術形式,是作者對事物理解、對攝影器材巧妙運用把握的過程。有些攝影專業性很強,如體育類的速度攝影,對器材和其運用技巧要求很高,決不僅僅是「按下快門」就輕易解決的事情。好的作品,人們可以從動態的瞬間欣賞到一種永恆的美;反之,也會從靜態的作品中體驗到其中無法言表的感動。
攝影既然是表現社會現實的直觀藝術產物,那麼,在繁雜的大千世界裡,優秀的攝影人總能捕捉到不同凡響的一面,總能找到一個感動點去發揮它,也就是發揮自己的感動。感動是一種情緒,人物事件有情緒;花草樹木有情緒;日出日落是情緒。所以,掌握好攝影技巧,把握好拍攝客體的「情緒」,也就把握住了作者和觀者溝通的主要情感渠道。總之,新聞攝影是集新聞性、藝術性、技術性三者結合的產物。新聞記者也需要具備眼勤、腿勤、腦勤三種必備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新聞眼」和「藝術眼」,把握時機,創造新意。才能脫穎而出,優秀地記錄歷史。
㈢ 如何提高風光攝影藝術性
風光攝影的建議:
風光攝影的建議
1、選取最大的景深
或許,有時你想通過使用窄景深來嘗試使你的風景照片變的更具創造性——雖然一般情況下的風光攝影都是盡可能讓整個場景都盡可能的處於對焦范圍內。最簡單的辦法是選用最小的光圈設定(鏡頭上顯示的最大的數字),光圈越小,你所獲得照片的景深就會越大。
時刻記住,光圈越小意味著越少的光線會被攝像感測器(或者膠片底片)感應,所以你需要做曝光補償,比如升高ISO或者延長快門速度,甚至兩者都做。
使用三腳架
2、使用三腳架
當你選用小光圈時,一般都需要較長時間的快門。這時你需要你的相機在整個曝光過程中都能保持平穩。實際上即使你可以使用高速快門,練習使用三腳架一樣會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希望相機在照相時更加平穩,可以考慮使用快門線,或者無線遙控器。
3、需找聚焦點
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一定的焦點,風景照片也不例外。實際上風景照片如果沒有焦點,畫面會顯的很空洞,並且看照片的人會因為找不到焦點而無法感知照片想表達什麼而很快走開。
在風景攝影中,焦點可以以很多種形式出現,比如建築物,樹枝,一塊石頭或者岩層,一個輪廓等等。
除了考慮選擇什麼樣的焦點外,更要考慮將檢點放在什麼位置更為合適。第三定律(rule of thirds)在這種情況下會很有用。
考慮前景
4、考慮前景
一個可以讓你的風景照脫穎而出的元素,就是在拍攝時仔細考慮你選取的前景,並且將圖像的吸引點放置在前景內。這樣你不但可以把看照片的人帶入到照片里,也可以創造據有延伸感的景深。
5.考慮天空
在風景攝影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天空。
很多風光攝影都會有大幅的前景或者天空,除非你的照片可以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否則照片就會顯的很無聊。
如果你拍攝時恰好天空的景色很乏味無聊的話,不要讓天空的部分主宰了你的照片,
可以把地平線的位置放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但是前提是你應該確定你的前景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你拍攝時天空中有各種有趣形狀的雲團和精彩色澤的話,把地平線的位置放低,讓天空中的精彩凸顯出來。
你也可以考慮用圖像修改工具或者通過使用濾鏡來突出強調天空。(比如使用偏振濾鏡來加深色澤和對比度)
考慮天空 使用線條
6、線條
當你拍攝風景照的時候一個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怎樣我的照片才能引人注目?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使用前景是一種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通過使用線條將看照片人的注意力帶入進圖片中。
線條可以使一張照片加深景深,層次,而且可以通過所造成的圖案成為吸引人的興趣點。
7、讓照片動起來
當大多數人想到風光攝影時,首先出現在他們腦子里的是平靜,寧和甚至被動的環境。但是真正的風光攝影並不完全是靜止的,為了在照片中表現出動態,你需要加入動態,情緒,和興趣點。
比如:樹林中的風,海灘上的波浪,瀑布的水流,頭頂飛鳥,移動的雲層。
捕捉到這些動態,一般意味著你需要使用慢快門(有時需要幾秒鍾)。當然,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光線會到感應器上,而你則需要使用小光圈或者濾鏡,甚至在黎明或者黃昏這種光線較弱的時候拍攝。
利用天氣 讓照片動起來
8、利用天氣
一個場景會根據天氣情況出現戲劇系的變化,所以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拍攝就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初學者都認為一個陽光燦爛的好天氣是最適合外出拍攝的,但是風雨欲來的陰天實際上提供了更好拍攝出情緒和陰沉折光感覺的機會。嘗試尋找機會拍攝暴風雨,迷霧,生動的雲層,厚厚雲層中的透出的陽光,彩虹,日出日落等等。利用起這些多變的天氣情況,而不是僅僅去等著一個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9、在黃金時間里拍攝
最近我和一個攝影師聊天時,他說不要再白天拍攝。他只在黃昏和黎明時拍攝。因為那是是光線最好的時候,而且他發現那是的風景照片可以「活」起來。
這些「黃金」時間是拍攝風景身影的最佳時段。因為,那是「金光」出現的時候。另一個我喜歡這些時間的原因是,光線的角度和光線對場景效果的影響——製造出生動有趣的背景,層次和紋理。
10、考慮地平線
這算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卻依然很管用。在你開始拍攝風光攝影時首先從兩點上考慮地平線的放置。
地平線是否平直?雖然以後你總是可以通過各種工具進行調整。但是拍攝時就做好是不是更簡單些呢?
構圖時地平線應該放在那裡?構圖比較通用的情況是將地平線放置在圖像三分之一的地方,(上三分之一,或者下三分之一)而不是圖像正中。當然這並不是一定的,你也可以打破這些規矩,但是我發現除非是那些特別驚人的照片。第三定律(rule of third)總是適用的。
改變你觀察的角度
11、改變你觀察的角度
當你發現一個值得拍攝的場景時,下車拿出相機,開機,翻過柵欄,把相機舉到眼前,左右轉轉,選擇不同的焦段,然後在趕去另一個景點點按下快門。
我們都會這樣做的——但是這樣並不能讓我的得到想要的那種可以吸引人的照片。
照相時多花點時間,嘗試找找更多的興趣點。或許可以從找一個不同的拍攝地點開始(轉轉小路,尋找個新角度),趴在地上從低角度拍攝。或者找個有利的高點進行拍攝。
探索周圍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的嘗試,你會發現一些真正獨一無二的東西。
㈣ 如何升華自己詩詞的用詞,提高詞語的藝術性
其實,你還是很有詩詞感的。不過,要提高詩詞的藝術性,還要去完善自己的很多方面。 ①、思想:你可以讀一些史、哲,增強思辨能力,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狀態。 功夫在詩外! 要提高你的寫作水平,必須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所以說,你一定要多去接觸美的事物:風景、古董、茶道、油畫、雕塑、書法、音樂、勞動……仔細領會、體味。 還有,不要集中在一種風格上。
㈤ 如何提高教師口語的藝術性
如何提高教師口語的藝術性呢?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教師口語的音律美
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的細致入微的變化表情達意。一般要注意兩點:一是要隨表達內容的不同確定語調;二是要把握分寸,做到朴實自然、恰如其分。
教師口語的節奏美感,主要體現在語速的合理調控和頓連的靈活處理兩個方面。
二、體現教師口語的遣詞美和句式美
教師口語的藝術美還體現在遣詞的音美和表意的准確兩個方面。富有美感的教師口語,音節比較勻稱。從表意方面說,選用的詞,其外延和內涵清晰無誤,尤其注意把握界說性、詮釋性用語的分寸感和精確度,把握用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區分度。
教師口語一般以陳述為主,但如果僅以一種句式說話就顯得沉悶、單調。高明的教師會考慮一句話的多種說法,會從表情達意的需要出發,通過句式的選配體現口語的美感,主要途徑是:主
1.說話以通俗明快的短句為主。
2.在陳述中根據表達的需要穿插探詢、祈使感嘆等句式。
3.松句與緊句協調使用。松句結構疏鬆,表達時語氣從容舒緩;緊句結構嚴密緊湊,容量集中,在配合運用時,一般是松句作溝通或交流,不緊不慢地進行啟發,最後用緊句統領分散的信息,結合學生完整的知識,或者先用緊句作概括性總結,然後化濃為淡,用一組松句作條分縷析的說明。礎
三、體現教師口語的具象美和諧趣美
具象即具體而形象的意思。富有具象美感的教師口語,可以使知識信息真切而形象地映入學生的感知之中,給他們審美愉悅的快感。
教師口語的具象美一般體現在生動的描述、精巧的比喻和神妙的換算等方面。
教師口語中,說理性的比喻利用率很高,它使抽象的事物穿上具象可感的外衣,使他們通過已有知識經驗的奇妙聯想,對新概念、新理論的理解昭然若揭。另外,換算也具有類似的表達功能,它將難以感知或需特別強調的數量提出來,故意用另一種形象化的計算方式計算,這可以排除困惑,有時能收到使人大徹大悟的表達效果。「
教師口語中的諧趣,包含豐富的內容。面對深奧的難題,教師富有邏輯性的誘導,一語道破玄機的點撥,學生的心會一下子給「點」亮,這就是「理趣」;形象的描述、精巧的比喻、細膩的抒情,學生的心弦被撥動了,這就是「情趣」。另外,教師口語的諧趣美,還較多地體現在幽默上。樣
運用幽默,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適應對象。對小學生說話要淺近易懂。含義過深,過於隱晦的幽默,學生會不知所雲。
2.格調健康。幽默不是輕蔑,不是耍貧嘴。幽默是意趣高雅的流露,要體現出對學生的愛。
3.濃淡適度。教師幽默要淡入淡出,宜淡不宜濃,應當是最佳時機的疏筆點染。
四、體現教師口語的機敏美和態勢美
教師工作處於多變的動態語境中,在預想不到的問題前如何擺脫困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正確方面來,靠的是教學方法。教師的機敏、智慧的表達會給人以美感。就此藝術技巧而言,一般有四種方式:遣
(一)化解。教師不必把自己看作是正確的化身,學生的詰難只要有正確的地方,就機敏地接引過來,為「我」所用。例如於漪老師講《賣油翁》一課,當她說「下面有一段精彩的話」時有幾個學生不以為然地笑了一聲。於老師問:「你為什麼笑?」學生說:「下面的話不精彩。」於老師想了一下,說:「你說得有道理,用『精彩』不妥,可改為『發人深思』……」這個化解式的應變也反映了教師謙虛嚴謹的品格。1
(二)歸謬。指教師暫不否定,而是順勢推及荒謬之處,讓學生自悟其詰難失當。俄國生物學格瓦列夫講課時,突然有個學生學公雞打鳴,課堂頓時一陣鬨笑。格瓦列夫立刻掏出懷表看了一下,然後說道:「哎呀,這懷表誤事了,難道現在是凌晨?不過請大家相信,公雞報曉可不會在這個時候吧?」這個順推歸謬應變也包含了對這種行為的委婉含蓄的批評。,
(三)反詰。指教師用適度的反詰作應變性的表達。例如教師講《小交通員立安》一課,說到「立安像影子一樣跟著媽媽」時,有個學生問:「媽媽上廁所,立安也跟著嗎?」教師愣了一下,說:「上廁所?怎麼會想到這上面來了?立安為什麼一步不離跟著媽媽?他是學幹革命工作,為什麼要跟著媽媽上廁所呢?」學生幼稚的詰問反映出聽課注意力分散,教師的反詰既回答了詰難,又包含著適度的批評。的
(四)岔題。指教師因勢利導地將責難引向正確的方向來。例如有位教師讀一位學生作文,並誇贊其寫得好,這時有學生小聲說:「抄寫!」教師明知這是出於妒忌,但考慮到立即批評會影響教學氣氛,就說:「抄的?說得對,是抄的。但我親眼看到,這位同學從作文草稿紙抄到作文本上的。如果懷疑是從優秀作文選上抄的,這實在是對這篇作文的贊揚!」教師機敏地別解「抄」,順勢把學生的否定評價岔到肯定評價方面,維系了教學和諧的氣氛。幽
態勢語是口語表達的相關因素,在教師口語中,教態佔有重要地位。教師只要出現在學生面前,他的表情、手勢、眼神、動作都開始「說話」了,而這些「話」留給學生的印象很深刻。的
如何使自己的教態富有美感呢?
教態要真誠。「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學生,才可能有和諧的溝通。另外,教師要經常微笑。微笑體現自信和友愛,使學生感到「如沐春風」的愉悅,所以人們把微笑看作是教師的「職業表情」。當然,表情要豐富一些。有人說:「教師的臉是學生的另外一本『書』,應該讓學生從教師臉上『讀』到信任和期待。還要會用眼神。」勞夫・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教師要善於運用這個表達渠道,同時要善於用手勢動作輔助表達。它不僅使語意更生動感人,而且使教師的主體形象更具美感
㈥ 如何讓說話有獨特的藝術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面對很多人,有很多交談機會。很多職業也要求我們有較好的說話能力,與人相處中,怎樣更好的展示自己,怎樣讓別人理解並接受自己,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人際交往中的說話被稱作口頭創作,有關人士認為:口才語言應成為一門鮮有特色的藝術。一篇好的答問,辯論或一次精彩的演說,交談,也同詩歌詞賦等文學作品一樣,可以給人多方面的藝術享受和思想啟迪。說話這門藝術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也有獨特的藝術個性。
說話獨特的藝術性質可概括為:
邏輯的嚴密性:說話的邏輯是否嚴密與完善,是說明與論證問題能否站得住腳的關鍵所在,成功的口才佳作,不論是委婉曲折,還是一針見血,也不論是旁敲側擊,借古諷今,還是褒貶時弊,正言直辯,即使是三言兩語,也都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程序。
思維的敏捷性:人際交往中的說話一般都是即席演講,隨口應答之類的即興之作,不可能像文字創作那樣有充裕的時間深思熟慮,很難花費「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功夫。而且在很多的交談或辯論的場合,情況都是瞬息萬變,不可揣測的,必須要有隨機應變,及時處理問題的能力,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口才就是急才,是一種靈感的閃現和智慧的並發。
內容的針對性:無論你是找朋友談心,交換信息,密切關系,還是與某公司洽談業務,抑或是去求職面談,都是要有目的的去說話。古人的一些文學作品,大多並不是為藝術而創作,而是為了打動和說服對方而即性組織的辭令,因此,在內容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進行某些交際活動時只有帶有明確的使用目的,才能正確傳達自己的意思,使交談成功,交往順利。
表達的技巧性:口頭的創作十分需要技巧的講究,我們常見到的口頭創作,或借古諷今,或以物喻理,或以近喻遠,或以小喻大;或虛張聲勢,明知故問;或借題發揮,指桑罵槐;或吞雲吐霧,跌宕起伏;或高談闊論,妙語連珠;或真誠坦盪,朴實無華;有的先聲奪人,有的則後發制人。這些都是說話技巧性的表現,掌握了這些,可以使你的交往天地更加寬廣、精彩。
氣度的直感性:說話是面對面的交流,講話人的氣質和風度,對突出表達效果極為重要,良好的氣質和風度,可以彌補說話的不足,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也突出表現了這個人的個性特徵,可以形成與眾不同的表達風格。古來有所謂的「文如其人」之說,其實,也可以說「話如其人」。因此,某些人說話,盡管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熟悉的人一聽,往往就能識別某人的風格這也像一個成熟的書法家寫的字一樣,自成一體,決不易和別人混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口語,掌握交際技術,不但是要學習善於說服別人的語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觀察問題的能力,在出人意料的時候也能駕馭自如,這才是說話的大境界。
說話也是要有一定技巧的,與不同的人,在不同場合,說話是不能一樣的。就像你不能對一個新娘子說:「不要結婚,那樣你會生活得很累。」也不能對剛有一個小孩的媽媽說:「我今天可沒有說話,孩子死了可不怨我」之類的話。當然,你可以說,但那絕不是讓人心情愉悅的話,說不定還會被人拿著掃帚打出來呢。
說話的技巧要注意:
1.為什麼要講
講話時要注意到,你講的話有沒有效果,還是會發生反效果,如果會發生反效果,那還是別講了。一般人講話容易信口開河,或是酒後說話失去分寸。
2.在什麼時候講
什麼時候講什麼話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像過年要說「新年快樂!」有高興事要祝福,有傷心事要開導等等。你總不能在別人難過的時候說:「啊!真是太高興了,你終於難過了。」吧,那你不被當作傻瓜才怪。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有的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規律。
3.何地——什麼場合
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也就等於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象再喪葬場合就要安慰家屬,千萬不能在人家傷心時說:「恭喜你家又死人了,沒關系早死早超升。」估計你不被打得鼻青臉腫,就是這家人傷心過度了,或則,已被你氣死了。
4.誰在講話——用什麼身份講話的
一個老到有經驗的人在台上講話,很多人都會信服,因為他經驗豐富。如果一個小學生在台上演講,就算講得很好,也是會大打折扣的。因為威望不足所以一定要認清自己是什麼角色,是什麼身份在對誰說話。
5.誰在聽
在講話之前要了解周遭的環境,今天是什麼樣的場合,在場的是什麼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才不至於出現說錯話的尷尬場面出現。
你即使有足夠多的說話技巧,但是沒有說話能力,那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罷了。所以,要在交往中如魚得水,瀟灑自如,還必須要有較好的說話能力。
說話能力是說和聽的對話總和力。因為交談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游戲,你會說,你也必須學會聽人家說,或則學會怎樣讓人家聽你說。
會說,也就是說加強話中的說服力。要說出能捉住人心,感動人心的話,這種說話能力,就算個人口才不是很好,但如果能言之有物,並在話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學問,也可以吸引住對方的心。人類的許多行動是受感情支配的,要激勵一個人,理的作用遠不如情,要號召一個人,請比理更容易。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情緒與理性的關繫上,比較普遍的現象,不是理性掩蓋情緒,而是情緒掩蓋理性。
在交談中,說話者的聲調是說話者的情感的微妙的運用,實際上,聽取說話者的語言是接受理性,而聽到說話者的聲調是接受情緒,俗話說:通情達理。只有通情才能達理,所以,說話時要調整好說話的聲調。同時,要達到說話的預期目的,還要注意融洽雙方關系,並了解說話人的基本需要和當時的心境狀況,讓對方在心平氣和的情境中接受你的意思。
㈦ 怎麼讓房間顯得更有藝術性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有很多人在裝修時不只是簡單的裝飾家居,而是更多的體現精神層面的上升。而藝術是思想升華的具體體現,在裝修時讓家居充滿藝術氣息,將是一種完美的享受。
1、花卉裝飾
根據藝術的多樣性,在家居裝飾時也是有許多方法的,花卉就是其中一種。梅蘭竹菊「四君子」並非徒有虛名的,如果您是一位愛好文學之士,那麼在書房中放上一盆文竹盆栽,書房中的淡雅氣息自然更加濃郁。
2、掛畫裝飾
掛畫也是常見的一種常見方式,根據自己喜愛的風格,選擇不同的掛畫內容,在客廳,書房,是房間中的點睛之筆,能起到很強渲染效果。比如中國的水墨畫,簡單寫意的線條傳達出濃濃的清淡高雅風格。另外還有油畫、素描等都是非常好的掛畫裝飾。
3、壁畫裝飾
壁畫裝飾也就是手繪裝飾,通過特質顏料在牆壁上作畫,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裝飾方式,具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根據不同的風格作不同的畫,以整面牆作為畫紙,極吸引人的眼光。因為牆壁面積較大,如果畫的太慢會顯得很擁擠,所以在繪畫過程中要注意輕重之分,過多的裝飾不僅沒有彰顯出藝術氛圍,反而讓人覺得雜亂。
4、雕塑裝飾
雕塑裝飾也是讓房間的藝術增強的方法,無論是中國的傳統雕塑還是古希臘雕塑、古羅馬雕塑都具有極強藝術特點,在客廳中擺放一尊雕塑,不僅能很好的裝飾牆角,還能升華房間中藝術氣息。
㈧ 如何增強歌唱語言的藝術表現力
歌唱是音樂藝術中最富有表現力的一門藝術,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的歌唱,會使人們獲得百般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從而使人們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受到陶冶、心智得到開發,信心得以堅定,從歌聲中人們得到藝術的享受,感受到歌唱藝術的美。然而,缺少表現力的歌唱,不僅聲音空洞乏味,缺乏感情色彩,而且更談不上藝術感染力和藝術美感。因此,歌唱藝術的表現力是評價歌唱技術水平高低的唯一標准,也是歌唱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表演藝術,歌者通過美好的聲音和音樂性的語言,來傳遞情感、表達意境,那麼,這種傳情達意是否准確生動、真切感人,它來自於聲音和語言的藝術性和動力性。完美的聲音是獲得歌唱藝術表現力的基礎,聲情並茂的良好表現,是歌唱獲得藝術表現力的關鍵,因此,提高歌唱的藝術表現力應從提高聲音、情感、表演三方面的能力入手。具體闡述如下。
一、提高聲音的表現力
1 .合理的控制氣息是形成良好聲音的關鍵聲音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聲音也就談不上好的歌唱,那麼良好聲音的形成必須是在保持良好的歌唱機能狀態的基礎上,使聲音能夠得到正確的、持久的、有利的氣息的支持。因為氣息是歌唱的動力,聲帶是歌唱的音源體(也是發聲器),音源體發出的聲音質量取決於氣息這種動力的適度作用,聲帶靠氣息沖擊而發音,那麼,沖擊力(即動力)過大或過猛,都會使聲音受到擠壓發出尖裂、刺耳的聲音,而動力過小或過弱,又會使音源體振動乏力,使聲音空洞、虛弱。因此,合理地控制氣息,使氣息這種動力能夠根據需要,即不同的情感表現、力度和色彩的變化等,有節制地、均勻地向上輸送,這是形成良好聲音的關鍵,而這種節制性的控制應該是貫穿整個歌唱的始終。具體方法是,始終保持吸氣狀態,即上胸平穩,頭、肩、背部舒展、挺拔,胸底部即整個腰的周圍向外膨脹,當氣息即將耗盡時,在狀態不變的情況下,用口和鼻同時快速將氣息吸入胸底部進行充氣。在控制氣息的同時要在三種力量協同作用下進行,即隔肌向下、肋間肌向外、腹肌向里,三種力的結合點就是氣息的支點,有支點的控制才能形成比較穩固、持久、靈活的、富有動力性的控制能力,也只有在這種情形下才能形成良好的聲音。
2 .運用整體共鳴是形成美好聲音的重要條件。人能獲得歌唱的聲音,是由於聲帶這種音源體受到振動後發出的基音,得到了人體固有部分共鳴空間的共振,使基音得到了擴大和美化。然而,要想獲得歌唱的完美聲音,光靠自然的聲音共鳴是不夠的,必須要在不斷調整歌唱的機能狀態、合理的控制聲音方向的基礎上,使聲音獲得整體的共鳴效果,即胸腔、口腔、頭腔等共鳴腔體的完美結合,缺少哪一部分的參與都會影響聲音的整體性。當然,不同聲區共鳴的運用可以有偏重,即高聲區可偏重於頭腔共鳴;中聲區可偏重於口咽腔共鳴;低聲區可偏重於胸腔共鳴,但是,只可偏重,不可忽視,如扔掉了某個部位的共鳴,就會產生聲音不統一現象。只有最有效地發揮共鳴的整體作用,才能發出明亮、飽滿、純凈、圓潤的美好聲音來,使聲音統一、自如、具有豐富的表現力。3.准確、清晰的咬字吐字,是聲情並茂的基礎。歌曲的旋律音調是在語言音調的基礎上形成的,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忽視了語言這個聲樂藝術的核心,聲音再好也不會有歌唱藝術的真正意義,因此歌唱語言的准確程度,直接影響歌唱的藝術感染力。歌唱中的咬字,指的是字頭,即聲母,咬字時要依據聲母的不同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指的是字腹和字尾,即韻母,要按照韻母的不同口型要求,予以引長、吐准,並收清字尾。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保證字正腔圓,聲情並茂。
二、提高情感的表現力
1 .理解歌曲內涵是表達情感的基礎。歌曲是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每一首歌都具有一種詩的意境和韻律,而詩歌的最大特點是;語言凝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而音樂的最大特點也是具有抒情性,二者結合在一起,雖然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十分具體,但形象生動,寓意深刻。我們在把握歌曲的人物與意境時,不僅要通過語言的描述,而且必須藉助想像的參與來深刻領會。如歌曲《槐花幾時開》四句歌詞;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把欄桿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槐花幾時開。短短四句就做到了情景交融,鮮明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達了愛情的主題。因此,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歌曲的內涵,才能准確地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2 .把握情感類型及情緒狀態,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使情感表現具有動力性特徵。音樂是表現感情的藝術,它和人類所從事的其他活動一樣,是人的主體行為,受人的心理活動的支配。我國古代音樂論著《樂記》中就提出過「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並將人的感情劃分為哀、樂、喜、怒、敬、愛等六種類型。人們喜歡歌唱也正是因為歌聲能直抒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從而喚起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與感受。在歌唱中,必須根據歌曲的情感類型,進入一種情緒狀態,使自身的心理運動形態與歌曲的情感表現產生同態,並通過聲音的色彩性,即聲音強弱、輕重、快慢的對比變化表現出來,這樣,歌曲的情感表現就具有動力性特徵。而這種動力性特徵,正是歌唱美感的創造性表現,也是最有感染力的部分。
3 .激情演唱,體現歌唱的創造性。激情是一種強烈、激動而短促的情緒狀態,處於激情狀態中的人,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調動起自己身心的巨大潛力,把全部感情、注意力和能力高度集中於某一創作對象上。歌唱的過程正是對音樂作品的再現和創意的過程,激情的演唱,不僅會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而且會使歌唱技術得以充分發揮。這種聲音、情感和歌唱技術的高度統一,正是歌唱創造性的完美體現。
三.表演能力的提高
1、表情動作的統一。人的感情活動不只藏在心裡,而是要藉助於某種外在動作來宣洩和釋放,心理學把這些動作稱為表情動作,即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語言表情。歌唱的聲音就是語言表情,而聲音的表現往往還需要藉助於部表情和身段的一些輔助動作予以傳遞,因此,表情和身段的動作必須和歌曲的內容、情感及情緒狀態形成統一,如出現任何不合適的動作,都會影響歌唱的表現力。
2 .歌曲風格及韻味的把握。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歌曲,都有著不同的風格和韻味,要演唱好一首歌,首先必須了解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民族及地域特點,根據不同的時代特徵,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選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方法進行演唱,否則,將失去演唱的意義。
3 .提高表演過程中的心理調控能力。歌唱者在進行歌唱表演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如:緊張得發抖、忘詞、大腦空白、出錯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往往來自於個人的心理素質,要想克服這些現象,必須從提高自身的心理控制和調節能力入手。控制能力即穩定情緒、從容自信、不怯不慌、自然大方。調節能力即使注意力合理分配,及時反饋信息,對不合適的地方迅速進行調整。當然,只有比較成熟的歌唱者,才會具備如此的能力,否則也談不上歌唱的藝術表現力。總之,聲音和情感的表達與傳遞,也就是歌唱的表現必須通過表演才能實現,而三者的完美結合,正是歌唱獲得藝術表現力的最佳體現。
㈨ 如何增強教育的言語藝術
教育本身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增強教育的語言藝術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語言的規范性
語言是一個人形象的真實寫照,是一個人的性格、素質、修養的外在表現,正所謂「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然而教師的言行,不僅僅關乎著自身形象、素質和修養,更關乎著對一代乃至幾代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規范、高尚的語言,有助於塑造學生健康的品質;低級庸俗的語言,則容易誤導學生形成殘缺的性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就是這個道理。
二 語言的生動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語言和作文一樣,切忌干癟平淡,如同一杯白開水,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很難調動起激情。有老師常常抱怨:「我一天口都講幹了,學生就是不愛聽,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筆者認為,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自我反省。簡單地說,教本身就蒼白無力,加上語言的平淡無味,成人聽了都會感到枯燥厭倦,更何況面對的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呢?如果教師的語言形象生動,如駿馬走坡,酣暢淋漓,神韻十足,就一定能扣住學生心弦,深深地吸引學生、打動學生。
三 語言的親和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為人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學生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關系,而不應該凌駕於學生之上。既要做學生的良師,又要做學生的益友。對學生溫言細語,循循善誘,耐心細致,就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反之,動輒就擺出師尊的架子,對學生輕則訓斥,重則惡言相向,就會使師生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使學生畏而不敬,甚至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和創傷。我校班主任70%都是女性,她們具有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和耐心,她們比男性更具親和力,她們撐起了學校教育工作的半邊天。
四 語言的靈活性
語言不是對詞語呆板、僵化的組合,一句話或一個詞在不同的環境中總會有不同的內涵,它們是非常靈活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教育的語言應根據對象的年齡、性格、興趣、愛好等靈活地選擇,並適時的進行調整。話題不當,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詞不達意,容易使學生曲解;方式不當,還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只有選擇好恰當的內容、正確的方式、合適的分寸,並把握好談話的契機,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五 語言的委婉性
婉言是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是用語言來調劑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手段;婉言不是虛偽的逢迎,而是一種心理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直言相告,於坦誠中見真情,固然很重要,但面對特殊的群體,處理敏感的問題時,卻容易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抵觸甚至敵對情緒。適時地運用婉言,用順耳的語言取代刺耳的語言,就能減輕或消除對學生的情感傷害,避免不必要的難堪,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 語言的幽默性
一個呆板、不懂幽默的人很難受到周圍人的歡迎,同樣,一個不懂幽默的教師,也很難受到學生的歡迎。俄國文學家契訶夫曾說:「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作為教師,即使在平淡的、不如意的生活中,也不要讓自己變得灰心喪氣,更不能拿學生當出氣筒,而要保持樂觀的心境,讓自己變得幽默。因為樂觀和幽默不但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敵意,化干戈為玉帛,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並且有助於你自己和他人變得輕松,消除工作中的勞累。著名的教育學家維提斯洛夫曾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七 語言的嚴謹性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代溝的調節劑、潤滑劑,但任何事情都有其雙面性,語言若表達不清楚,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初中教師所面對的,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理解能力亟待提升的一個群體,而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完全理解的。斷斷續續的語言,使人聽了滿頭霧水,摸不著頭腦;漏洞百出的語言,則會讓學生鑽了空子。只有邏輯清晰、思維嚴謹的語言,才有無懈可擊的說服力,讓學生心服口服。
八 語言的個體差異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育工作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群體,而不是某一個體,由於他們的年齡、性格、生理狀況、心理、認知風格、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不同,所能接受的理念和承受能力也迥然不同。有的喜歡「陽光雨露」,有的喜歡「和風細雨」,有的則喜歡「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特徵,選擇恰當的內容、適宜的方式方法、恰如其分的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
總之,教育的語言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以上拙筆不過是我的一點膚淺認識。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的師生觀,不斷豐富學識,才能掌握藝術的教育語言,成為學生敬仰的靈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