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散文散文的特點是什麼
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特點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朴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列子·黃帝》一篇,見有列子「乘風而歸」的說法。又有列子對尹生說的一段話:「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意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乎?」這里的「心」與「神」相通,張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釋」說成「神凝形廢」了。
什麼叫做「神凝」呢?《黃帝》篇里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於神」的話。指用心專一。當然,這「神」與「凝」,都不是停滯的、枯死的,而是如《周易·系辭·上》所說:「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說,「神」是可以超越空間而自由馳騁的。具體到文章寫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說,「神」是有趨向性的,富於動感的。
至於「形」的含義,《樂記》里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話。錢鍾書先生釋為「『形』者,完成之定狀」。錢先生還引述亞里士多德論「自然」有五層含義。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質而無形」的狀態;其五,是「止境宿歸之形」。這種由「原質」,「原料」而「成形」的說法用之於文章寫作,也如錢先生所闡述的,「春來花鳥,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吟者反目為『詩料』」。指明做為「詩料」的「形」,即包括著「題材」的內。「吟安佳句,具『形』之詞章也」。指明做為詩文的「形」即指「詞章」,包括語言、結構等。我在上文所論「形」的概念,也具有同這里所引說法的一致性。
總起來看,論述散文創作的某種特色所慣常運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其「神」與「形」的含義許是取喻於《列子》「神凝形釋」的。而運用「神凝形散」或「神收形放」一類話來贊美散文的構思謀篇,在概念上雖屬借喻,但是同《列子》的提法具有相當的對應的類比性質,且用語簡括,概念現成,有較強的表現力。那麼,散文研究領域里的「形神」說之所以被承認,被沿用,原因之一,正在於此。
線索
線索是作者將材料串聯起來的「紅線」或「寄託物「。常見的線索有以下幾類:
1、以核心人物為線索。
2、以核心事物為線索。
3、以時間為線索。
4、以地點為線索。
5、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⑵ 散文的藝術特點是什麼啊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由於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瀾的風景畫,讓人喜愛,讓人陶醉。
散文,如同小說、詩歌、戲劇一樣,是作者用凝煉、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所寫成的文章。一般來說,散文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寫人、記事來反映作者的生活感受並抒發感情的,叫敘事散文;一類以狀物、寫景來抒發作者感受的,或議論,或抒情,叫抒情散文。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人物形象,寫法靈活,形式自由,可採用多種表達方式。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發現並抓住文章的線索,把那些看來似乎並不相關的材料貫穿起來,找出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那麼我們怎樣來寫散文呢?寫散文要牢記它的五個特點:
一、時間跨度大
散文不受時間限制,前可以遠涉古代,後可跨及未來,又可覆蓋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上蒼的恩賜。再如楊朔散文《荔枝蜜》,從小時候上樹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到現在的參觀蜜蜂場。時間跨度很大,但卻緊緊圍繞作者要表現的主題,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散亂。聯想極豐富,文筆揮灑自如,極有感染力。
寫散文時可以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擴大時間跨度,多充實一些有關事件,插入多組鏡頭,來增加散文的內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識性強。
二、空間轉換廣
散文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天南海北,空間宇宙,無不可包容其中。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間跨度從中國到日本,再從東京到仙台,又從仙台回到北京,接著又寫走到廈門,空間跨度大,空間轉換之多讓人目不暇接,但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把復雜的人和事放在每個空間里,有的隨意點染,有的潑墨描繪,錯落有致,色彩斑瀾。如果我們在寫散文時注意到這個特點,就不大會犯單薄、貧乏的毛病。
三、事件牽涉多
寫散文,多數離不開事件,尤其是敘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體」。許多好的散文有一個中心事件,還有連帶的一些與之有關的其它事件。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寫井岡山的竹子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粥,做過紅軍的扁擔,挑著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事件多得讓人目不暇接。
四、表達方式靈活
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茅盾名篇《白楊禮贊》,就綜合地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文章開頭就記敘和描寫了汽車在黃土高原上賓士看到的黃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議論點明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些方式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主題,使文章氣勢浩大,攝人心魄。我們在寫散文時,特別要注意綜合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文章富有波瀾。
五、勾連全文巧妙
散文的取材,可謂「雜亂」但有章。既使思路開闊,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緊緊圍繞作者的意圖而不「越軌」。秦牧說寫散文最不能丟的是「思想的紅線」。即用一個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亂的一大堆材料,貫穿成文。若把這一個個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紅線穿珠」了。
⑶ 簡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構思縝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藝術魅力,集中地體現在藝術構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構思上是十分講究的。縝密而嚴謹,新奇而精巧,營構合理。「設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這是我國古代散文一條傳統的藝術經驗。唯有「眼」題旨才會有隱顯意境,才會有虛實,剪裁才會有詳略,結構才會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設的。並且充分地使之成為構思的「焦點」。也成為將作品的思想與藝術辯證統一起來的「凝光點」。
②、抒情與描寫相結合,追求一種「繪畫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於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較大的比重。在這些作品中,他善於用重彩工筆描繪各種風景畫、風俗畫,他重視以形傳神,尤重形似,主張「以形為本」,「不求形似就無所謂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種繪畫的美。他的寫景作品確實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綠》),悠悠春風,瀟瀟春雨,青青春草,艷艷春花(《春》)------經過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帶上了「個人」的色彩,現出一種繪畫美,使感情的抒發也愈具真切、細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於一九二七年七月。當時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在現實面前,作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兩條路他都不願走,於是走中間道路,以求暫時逃避現實。這篇作品借談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來反映作者自己體味的「獨處的妙處」,擺脫現實煩惱,追求剎那間的寧靜以求超脫。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藝術語言。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是樸素的,有一種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⑷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
情感色彩濃郁、意境情景交融、構思縝密精巧、語言清新自然
⑸ 散文的特點是什麼
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
(5)散文的藝術特色是什麼擴展閱讀:
鑒賞技法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後,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前後勾連。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
近現代散文特色
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等並稱的文學樣式。
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⑹ 韓愈的散文創作有什麼藝術特點
一、韓愈作品的藝術性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 是繼司馬遷之後最偉大的散文家,他的散文, 熔鑄百家,「含英咀華」, 出神入化, 時時閃耀著獨特精神的光輝, 令人耳目一新。筆者將其散文分為議論、記敘、抒情三類, 試就其藝術特色作些分析。
1.縱橫捭闔, 氣勢充暢雄肆———鮮明的政論特色。韓愈散文中, 議論文占很大比重。其中有指陳時弊, 為民請命的《論天旱人飢狀》, 有集中表達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的《原道》, 有對社會黑暗現狀作辛辣嘲諷的雜文等, 這些作品氣勢充暢, 縱橫捭闔, 波瀾起伏, 時見奇峰突兀, 而在轉接之處又不可測識。我認為韓愈的議論文之所以能夠如此, 一是他善於將各種材料有機地進行組織, 形成內在的嚴密邏輯性; 二是「不平則鳴」, 議論中深含強烈的感情色彩; 三是說理注重於運用生動形象的事實, 使文章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如《師說》, 採取總分結合,正反對比、反復論證的手法, 筆勢縱橫, 間架細密, 具有一種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雜說四》通篇圍繞發現、愛惜和使用人才, 用可以感觸的形象作譬, 跌宕起伏, 層層遞進, 使全文一氣貫注。根據不同的對象, 不同的論述內容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從而增強論證效果, 是韓愈議論文的又一特色。如《答李翊書》語氣親切、曲折層流而又酣暢流轉;《進學解》借用自我嘲解的傳統方法來抒寫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在寫作中時而運用生動的比喻, 時而運用對比排偶, 時而正話反說, 反話道正旨, 婉曲中更見恣肆暢達, 表現出很強的論證力量。
2.形象鮮明, 文氣充沛———高超的記敘手法。韓愈寫過許多傳記、行狀、碑銘、墓誌等記敘文, 這類文章當時各有程序,很容易寫得千篇一律, 但韓愈卻以其雄厚的才力寫得各有特色。他善於捕捉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特徵加以著力描寫, 以突出人物個性, 勾畫出一個個呼之欲出的鮮明形象,如《張中丞傳後敘》中的張巡、許遠等形象無不栩栩如生, 感人至深, 狀物記事很重視形象的鮮明和文氣的充沛, 如《毛穎傳》虛實錯落, 奇意選出, 詼諧趣味, 深得《史記》之神髓。
3.情真意切, 盪氣回腸———獨特的抒情筆調。韓愈的不少祭文、哀辭以及贈序, 如《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等皆為抒情散文中難得之佳作, 或採用長短錯落的散化文句, 或運用復迭錯綜的詞句, 情感自肺腑流出, 表達上一唱三嘆, 淋漓盡致。
韓愈的散文無論敘事、議論、抒情都具有獨創性, 他不僅打破了各類文體的程序, 而且打破了各種體裁的界限, 熔敘事、議論、抒情於爐, 使文章從不同角度打動人。在語言上, 善於吸收前人作品中的語言精華, 將其融會貫通, 推陳出新, 大大豐富了我國的語言寶庫。總之韓愈的作品, 充實了盛唐中唐文化, 為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文化遺產, 他的思想觀點推動了當時社會的思想進步, 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
韓愈是司馬遷以後最大的散文家。感情充沛、風格豪邁、筆鋒犀利、氣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氣勢和充沛的邏輯力量,是韓愈散文的基本風格。
而不同類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風格:
(1)論說文氣勢磅礴、縱橫開合,論證雄辯有力,善於通過對比、排比、比喻、反諷等手法增強文章的論辯力量;
(2)雜文嘲諷現實,揭露矛盾,犀利精悍。或長或短,或庄或諧,嬉笑怒罵,怪怪奇奇,具有一種反流俗、反傳統的力量,並在行文中夾雜著強烈的感情傾向。如《雜說》《進學解》等;
(3)記敘文繼承和發展了《史記》、《漢書》記事寫人的傳統,善於選擇典型的真實事件和細節來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觀的敘述中寄寓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如《張中丞傳後敘》、《柳子厚墓誌銘》;
(4)抒情文主要見於祭文、書信。這些作品融抒情、敘事和議論於一體,感情強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如《祭十二郎文》。
⑺ 余秋雨散文的藝術 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藝術特色:
1、散文從形式上看是紀游性散文:但卻不是純然的游記散文,而是以記游的方式表達作者對中國歷史與現實進行的文化思考。
2、由於余秋雨的游歷主要是一種「人文山水」,便決定了他的散文所具有的獨特的「精英文化」或者「學者文化」特色,即在自然山水中,寄託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的或現實的人文情思,正因為這種人文情思,才使他的散文引起人們,特別是許多知識分子的強烈共鳴。
3、散文意境深邃,氣勢雄渾,格調高雅.既有韻外之致,又有言外之意,使散文具有一種特別的啟示性意義。
4、余秋雨大部分散文都有傳奇色彩很濃的故事性,襲用了傳統小說的技法和觀念,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始終充滿閱讀的張力,不會感到精神上的疲勞。
5、散文的語言也是極具獨特藝術魅力的,他產散文語言,是情理合一的典範。
(7)散文的藝術特色是什麼擴展閱讀:
余秋雨經典語錄
1、大地所負載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負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見。但我們已經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麼,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余秋雨《千年一嘆》
2、不關顧別人的存在,其實恰恰是對別人存在狀態的尊重。——余秋雨《歐洲之旅》
3、你用溫熱的手指劃去窗上的霧氣,看見了窗子外層無數晶瑩的雨滴。新的霧氣又騰上來了,你還是用手指去劃,劃著劃著,終於劃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余秋雨《夜雨詩意》
4、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余秋雨《文化苦旅》
⑻ 散文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應該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的特點。形散者,題材廣泛、寫法多樣,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者,中心集中,貫穿全文的線索。意境深邃,注重表現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散文的語言要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散文還要注重凝練,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⑼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源自網路,僅供參考。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莊子散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代表了先秦諸子的最高成就,莊子的散文具有其獨具風格的創作特色,本文從浪漫主義、藝術形象、論證邏輯、說理氣勢、感情色彩、語言風格六個方面對《莊子》散文的藝術特點加以分析。
一、個性鮮明的浪漫主義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理解文學上的浪漫主義
1.創作原則上,側重從作者的主觀世界出發,通過文章中的描寫與議論,抒發自己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2.創作方法上,常用生動優美的語言、雄奇壯美的藝術形象、比喻誇張的修辭方法進行說理或抒情。
由以上兩點觀之,《莊子》無疑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一個里程碑,在書中莊子往往強調對「我」的絕對尊重,如「濠梁觀魚」中,莊子與惠子的論辯,莊子就強調:「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就是說,莊子是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另外在莊子其他散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莊子對自我和心靈絕對自由的追尋,而正是在這種追尋中,我們看出莊子對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
再從創作方法上看,劉熙載評價庄文「意出塵外,怪生筆端」。這是中肯的評價,在書中莊子想像奇崛、比喻生動、抒情熱烈的創作手法,創造出了雄奇壯美的藝術形象與氣勢磅礴的說理氣勢。如《逍遙游》一篇中的鯤鵬變化、鵬飛南溟等藝術形象的採用,為我們營造出一種大勢磅礴的說理氣勢。
二、雄奇壯美的藝術形象
《莊子》筆大可包含宇宙,小可觸及蝸角,無所不包,莊子往往採用那些雄奇壯美的藝術形象進行說理。鵬飛南溟要直上九萬里雲霄、藐姑射之山的神女金石流遍而不驚、任公用牛垂釣、死去的骷髏可以站起來與人辯論、蝸牛角上可以發生流血漂櫓的戰爭等等。這些藝術形象,讓讀者在大開大合的藝術境界中的感受莊周散文的藝術特點,莊子的藝術形象,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
1.比喻貼切:用鵬飛南溟摶扶搖直上九萬里比喻「無待」的逍遙,用庖丁解牛來比喻順其自然的養生道理,用莊周夢蝶比喻物我之辯,這些比喻用氣勢開闊的故事,來比喻抽象、難難以理解的道理。
2.誇張奇崛:想像和誇張並非莊子散文所獨有,但卻在莊子手中發揮的淋漓盡致,觸氏和蠻氏打得流血漂櫓,勞民傷財,莊周卻大筆一轉,兩個國家卻是在蝸牛角上的兩個國家,蜩與學鳩、昆蟲鳥獸口吐人言、再比如佝僂承蜩、運斤成風等故事的想像與誇張,都為其散文增色不少。
3.三言結合:「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莊子自己也曾說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這樣莊子通過這樣的創作手法,創造出一系列壯美的藝術形象。在《逍遙游》中,「鯤鵬變化」從整體上看來是「寓言」;而所引用的《齊諧》之言屬於「重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便是「卮言」。三言結合的創作方法,即塑造了一系列的藝術形象,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說理力度和可信度。
三、打破常規的論證邏輯
莊子認為他所推崇的大道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在行文中常常擺脫傳統的「名實之辯」打破常規的說理方法,採用自己獨特論證邏輯。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以《逍遙游》為例,全篇緊緊圍繞「什麼是逍遙」這一核心的主題思想展開,所有的寓言、論證都是緊緊的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也就是「神不散」。
而在行文過程中,莊子對一切的論據都是信手拈來,根據自己的行文需要對材料進行排列整合。比如在論述大小之辨之時:忽而鯤鵬,忽而學鳩,忽而彭祖,忽而大椿,這些論據和形象都是隨著作者的需要而進行整理。
另外,莊子在行文過程中,常常從一個視角直接跳到另外一個視角,從一個論據直接跳到另外一個論據的闡述,形成自己獨特的邏輯
四、磅礴壯闊的說理氣勢
正是由於莊子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雄奇壯美的藝術形象和打破常規的說理邏輯,是莊子的散文並不是以縝密的說理邏輯取勝,而往往是一磅礴壯闊的說理氣勢來使讀者對自己的道理深信不疑。
如《逍遙游》一篇中,作者提出了逍遙的三個層次「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接下來作者並沒有具體的對這三個層次的逍遙加以定義說明,而是採用了三個寓言:堯讓天下於許由、藐姑射之山神女、宋宋人資章甫三個故事,一一加以深入的論證說明,讓讀者讀完這三個故事之後,深深的折服於莊子的說理氣勢,而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莊子所謂的「逍遙」。
還有莊子為了說明想要開創大事業,必須要堅守的信心和執著的精神,莊子舉出了「任公垂釣」的例子來證明,讓人在讀過之後,不會再思考專心的重要意義,而是從任公的成功之中領會到重要意義。
五、復雜強烈的感情色彩
莊子極端鄙視功名利祿和「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黑暗社會現象,卻十分推崇那些「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得到真人」。所以在莊子的散文中,他對於那些最新追尋功名利祿的人給予尖銳的諷刺,而對那些他推崇的對象則毫不吝嗇的贊美。
在《莊子》中,莊子以烏龜寧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也不願當「死後留骨而貴」來表明自己對功名的鄙視態度。除了表明自身的態度以外,莊子還對那些醉心功名的人給予毫不留情的諷刺:《列禦寇》對曹商的諷刺,表明作者對這些奴顏婢膝的奴才嘴臉的不懈。還有「儒以禮發冢」的故事,則對那些披著仁義外衣的小人刻畫出一幅可恥的面孔。
而對那些真正能夠「逍遙」的人,卻給予了無限的贊美:鯤鵬變化神奇、鵬飛南溟的壯闊、藐姑射山上的聖人、解牛時「合合於桑林之舞」的庖丁,這些人都是真正的「逞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真正的人,莊子對他們極端推崇,贊美之情,溢於言表。
六、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
雖然莊子推崇「得意忘言」認為「言不盡意」,但是莊子散文的語言,卻不是枯燥干別的說理。無論從節奏、韻律、神韻上都是散文中的極致,是莊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特徵之一。莊子散文語言最重要的特點即:哲理與詩意相結合。
莊子的說理散文擺脫了傳統的說教式方法,而是將對道理的論證結合在詩意的語言之中,如《逍遙游》最後一段中,為了論證怎樣善於用大,莊子建議將大樹樹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逍遙乎寢卧其下」。將如何用大的哲理,通過一個逍遙的隱士形象展示出來。
還有莊周夢蝶,「庄之夢為蝶也?蝶之夢為周也?」的詩意的追問中,探尋了物我之辯的哲理。這種論證的方法是莊子散文情理交融的重要方法。
⑽ 如何分析散文的藝術特色
文章,不論長短、題材(大小):首先是文章本身(要有、要存在)「藝術特點」.否則,就談不上怎麼去「概括」了...
1.好的、有藝術特點的文章:要緊扣主題,符合主題內容、語言修辭手法准確、文筆精煉、中心思想突出;沒有多餘的「口水話」;使人看了賞心悅目、記憶猶新...在字里行間極富「文字、修辭手法(包括故事)」感染力...給讀者(欣賞它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概括文章的藝術特點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文章的題材分類——看歸屬哪方面的題材;
②文章的主題思想——標題、副標題、中心思想;
③文章的修辭手法——文筆功夫、概括能力、筆墨的運用、不啰嗦...
④組成文章的字、詞——惜墨如金,刻畫生動、入木三分...
⑤其他藝術特點——別出心裁、超凡不俗.
舉例:(我認為下面的藏頭詩就不錯):參:(我曾經的「問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