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統藝術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
在我國悠久的文明發展史中,傳統藝術的門類眾多,而且內容極為豐富多彩,一般的專著也難以盡述,更非本節所可概括。鑒於這樣的情況,本節只能挑選極為有限的幾個門類略作討論。考慮到書法和篆刻雖然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門類,為省煩冗,本節只選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四個藝術門類。即便如此,面對各個藝術門類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交相輝映的藝術成就,我們仍然不可能在簡短的篇幅內有令人滿意的概述,於是,我們決定把目光主要聚焦在這些藝術門類的誕生和早期發展方面。
❷ 戲曲音樂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
1、夯基固本,彰顯特色。有了國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為堅強後盾,作為地方戲曲的傳承人,就應該勇於擔當,抓住機遇進行發展。尤其在藝術教育中要加強戲曲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戲曲的接班人。
以名家傳戲來傳幫帶,把各劇種的藝術精粹傳授下來,彰顯各劇種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獨樹一幟,才能歷久彌新。
2、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在振興地方戲曲的過程中,避不開對傳統戲曲繼承與發展的討論,以及戲曲創新的爭論。面對這個問題,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是科學的發展態度。
活態藝術,是歷代藝術家的不斷再創造,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的結果,今天的戲曲發展同樣要關照傳統戲曲的當代發展。但是,必須警覺的是,發展不是隨心所欲,必須守住自己的根脈和劇種的特性。彰顯自身的美學特徵是評判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標尺。
(2)傳統藝術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1、傳承學習的前提是有相應的資源和對象,如果沒有將對象釐清,沒有將資源充分的挖掘,只是一味傳承,也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要積極挖掘一些傳統劇目,做好劇目整理工作,將那些接近歷史邊緣的有價值的劇目和選段及時拯救,做好挖掘整理留存的工作。
2、像天津開展的京劇「音配像」工程,對傳統劇目進行拯救保存,搶救了一批已失傳或接近失傳的傳統劇目,這種工作可以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還可以開展京劇老藝人的口述史工作,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對京劇的認識和畢生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進行總結保存,作為資料永久的被銘記,讓後人可以更加方便和廣泛的進行學習。
❸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和發揚中國民間美術
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主動去學習民間的傳統美術文化,這樣才可以傳承和發揚中國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
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綉、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於群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3)傳統藝術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窗花剪紙
窗花是農耕文化的特色藝術,農村的生活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特徵以及社會的習俗方式,也使這種鄉土藝術具有了鮮明的漢族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紙品種之一。為烘托節日氣氛,廣大農村春節前在窗子上張貼的剪紙。
窗花的樣式,一般比較自由,除了貼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團花」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麼限制。窗花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以戲曲故事數量較大。窗花北方較為普遍。
❹ 淺談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何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並且有著自己的發展軌跡。如今,一些以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為根基,風格獨特,造詣精深,代表中國文化新風格和新面貌的藝術在中國畫壇崛起。他們詮釋了中國的藝術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命力和生命的延續。
中國傳統藝術涵蓋豐富、博大精深,只有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進行全面的學習、領悟和理解,才能創造更高、更好的藝術作品。
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目前正處於一種畸形的狀態中。在無形之中中國的傳統藝術又朝著兩極分化的情況發展,哪些無聲的民族藝術,比如繪畫、書法的發展中存在著很多的不正常的現象。
一些著名的書畫家和書法家的作品市場價格不斷上漲,有的甚至頻拍天價。而哪些不具有名氣的作者們則很可悲,因此,被指為是無聲的藝術。
從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可以總結出,民族文學藝術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盛是緊密相關,應該是同步的。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消亡可以幫助國家民族的壯大和興盛,那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
從歷史的教訓中我們就可以認清楚,因此就沒必要去重復那些歷史的教訓,說多了也就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了。
民族的藝術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化素養,這主要表現在年輕的一代人身上。中國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是對於前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在中國當代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中卻很缺少這一點。
當代青少年多數接受的是系統的西方式的藝術教育,缺少對於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了解。
因此,當代青少年藝術教育應該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大力發展和傳承當代藝術教育中的傳統藝術文化,根據現實社會的需要去不斷的充實、變化和弘揚,讓青少年的藝術教育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前進。
(4)傳統藝術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20世紀中國文化中的「繼承」問題,在現代文化語境中是指對於「古代文化遺產」的繼承,從而使得繼承這一法律術語同時具有廣闊的文化意義。在發生學上,這個問題既是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發展轉變中發生的,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在長期武裝斗爭時期就遇到的問題。
就前一點來說,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突顯的新舊文化問題,當時的主流聲音是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全面批判傳統文化,以求走向近代化。
就後一點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是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包含著自己的文化主張;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武裝斗爭為中心任務的時代使命不能不規定了文化繼承和選擇的主題。
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需要,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文化不斷創新發展的需要,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文化的繼承,關鍵是承認在中華文化中含有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恆意義、又有當代價值的成分。因此,在民族精神與價值觀上,中華文化為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並不是僅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是提供了積極豐富的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❺ 藝術概論如何在當代語境下發展民族藝術特色
摘要 一.傳承創新,為民族藝術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❻ 傳統戲曲如何繼承發展
傳統戲曲如何繼承發展
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基礎,就是發展,同時也是其生命力的體現。戲曲作為一門傳統藝術,想要存活於社會之中,就必須得發展,而發展有兩種方式,一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而是舊事物的自身變革。戲曲是一門古典藝術,流傳上百年,若直接以新換舊,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自身變革,也就是改革。那麼如何改革呢,第一要繼承,最終是發展。
先說說繼承,繼承就要回到最初的本質。戲曲的本質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說,戲曲的定義是什麼,提及這個問題我想恐怕沒有誰能完美地解釋。那麼我們就先從它的特性來看吧。戲曲首先是戲,戲是什麼,就是劇情,劇情,也就是沖突,再說簡單點,就是角色的斗爭,由此可知,它具有一般戲劇的通性,即藝術的綜合性、矛盾的集中性,觀眾的反饋、創作的不可逆性等。然後是曲,曲就是唱腔,我們都知道,戲曲的顯著特點就是以唱帶人物、推劇情,所以,戲曲的另一顯著特性就是獨特的唱腔藝術。因此,簡單來說,戲曲的本質就是以音樂為主要創作手法的角色行動。有了本質,我們就知道該如何繼承了。繼承的首要是唱腔,包括板式、歸韻、歸轍,比如京劇中的西皮二黃為主的,原板、散板、搖板、導板、回龍、碰板等等,這是戲曲藝術的根,不能丟棄,然後是表演形式,戲曲注重綜合的美感,即角色的唱腔美、身段美,樂隊的音樂美、舞台的構造美。舉個簡單的例子,演員在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時,同一行動演員的形體絕對不能相同,比如京劇中常用的起霸,挑滑車中的高寵與群英會中的黃蓋各不相同,高寵起全霸展現年輕的王爺立功心切,黃蓋起半霸展現老將軍的年邁。每一招每一式都是經過前輩們的不斷實踐留下的,都是寶貴的東西,這些都是需要繼承的。
再來看發展。有了繼承之後的發展,才有新鮮的活力。發展就要創新,創新舊必然要適應新的環境,這就由廣大人民群眾來決定,因為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說到這里,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要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不斷地去調整創新,這是不對的,尤其是在目前市場佔主導的環境下,更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的創新,依據的應該是我們的觀眾,而不是所有的觀眾,發展,先要從戲曲觀眾入手,加入一些當今時代的流行元素,讓戲曲觀眾檢驗合格之後開始推廣,如果一昧為了追逐市場,任意篡改藝術,會導致固有的觀眾留不住,大眾群體沒市場的結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❼ 中國傳統藝術有沒有必要「走向世界」為什麼
有。
隨著國際化時代的到來,一個國家的實力已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文化因素將在21世紀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軟實力的影響與傳播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國所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走向世界、與國際社會接軌過程中,中華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與西方文化進行對話交流。
中國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必須注重增強文化的競爭力與滲透力。我國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對炎黃子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海外也幾乎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名詞,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7)傳統藝術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藝術最早起源於新石器時代,主要代表性藝術有書法、音樂、剪紙、繪畫和戲曲等。中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並且輝煌。傳統美食、傳統服飾等等,都有幾千年的積累,都有偉大的創造,都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大餐」。
❽ 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京劇演出面臨著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傳統戲曲要重新贏得當代觀眾的青睞,必須適應當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必須兼顧舞台戲曲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這樣,京劇藝術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才能重新擁有觀眾市場和不斷發展的可能。
京劇藝術應該是一門開放的藝術,海納百川、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是京劇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作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不斷地創新改革是京劇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京劇的傳承與發展,必須結合其自身的特點,把握時代的脈搏,大膽地吸取現代元素並以新傳媒為載體進行廣泛傳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重新贏得青年觀眾的喜愛,才有可能實現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❾ 藝術的發展過程
原始社會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藝術發生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作為藝術品,它不僅是人的創造,而且是人的具有審美價值的、蘊含情感的形象創造,而工具僅僅是為了實用目的的創造。生產在藝術發生之前,藝術發生在生產之後,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從工具的產生到藝術的發生,大約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純粹的實用品,它的標志是人類所製造的第一把石刀。第二階段: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或者說,既不是實用品,又不是藝術品。這就是藝術發生的開始。我們叫做「准藝術」、「史前藝術」或者用黑格爾的話說,是「藝術前的藝術」。藝術發生的過程就是在人製造的產品中實用內涵逐漸下降而精神內涵逐漸上升的過程,也就是從實用產品中逐漸分化出精神產品的過程。第三階段:純粹的藝術品,這就是文明社會的藝術。
所謂藝術發生的歷史過程,實際上就是「准藝術」或「藝術前的藝術」的發展的過程。
「准藝術」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過渡性與發展性。「准藝術」隨原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隨原始社會經濟的衰落而衰落。隨著新的社會形態的產生,真正的藝術之花在「准藝術」衰落的土壤中破土而生。真正的藝術產生的標志是實用價值下降、滲入等級觀念、作為富人飾物或宗教祭器象徵的玉器和青銅器藝術的繁榮和獰厲恐怖的藝術風格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