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傳統藝術核心是什麼

傳統藝術核心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7 13:11:19

『壹』 傳統藝術的核心是什麼延伸出來的藝術形式還有哪些你比較喜歡哪種傳統藝術的

摘要 親,藝術不存在一個具體的核心。延伸出來的藝術形式還有中國古典藝術核心內容的領域應該包括中國古典繪畫(壁畫,雕塑,國畫,書法,篆刻),中國古典文學(包括小說,戲劇,詩歌)。小編個人比較喜歡古典音樂哦

『貳』 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在於意境體驗。

對於美的認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感觀認知,眼耳鼻喉等直觀的認知。中式美學是超出事物本身的,「意境」為中式美學的核心,出於對宇宙本體「道」的尊崇,中國人將美歸之於道,又基於對道的藝術詮釋,將美歸之於道的形態——「意象」和其高級形態「境界」,美在道,亦即美在意境。

由中式美學引發出了一系列相關的中式美學詞如:雅、逸、妙、空等等,皆是意境。中式美學空靈,比如一副中式的畫作和一副西方畫作一同展覽,西式畫作就直白易懂,寫實、色彩絢爛;而中式則引人駐足細觀,引人入境,觀畫悟道。由無至有,由有至無。

中國古人一直就有九雅之說:尋幽、酌酒、撫琴、蒔花、焚香、品茗、聽雨、賞雪、侯月。都為極其簡單平凡的事情,卻都涵蓋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對美的追求及感受。

(2)傳統藝術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美學的發展:

1、遠古時期

遠古時期更趨向於崇拜自然,陶塑、陶器等多出現動物造型,藝術造型多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玉器的藝術是區別於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

2、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是我國歷史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具備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等特點。此外,商周時期,我國已經出現最早期的繪畫:譬如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以及戰國時期的《御龍圖》。

3、秦漢時期

秦漢時代的藝術品多用於墓葬,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而非墓葬品的藝術風格,則逐漸開始受到佛道等宗教和百家哲學影響。

4、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代中,中原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大面積佔領,分裂而動盪的局勢,反而刺激了古代藝術的發展。美學標准逐漸誕生了。比較有名的有文學評價方面,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所著的《昭明文選》。在《文選》中首次提到了詩文的評判標准,不應由道德觀念所限制,而更應該遵照審美價值本身,正所謂「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5、隋唐時代

隋唐時期的開放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唐代,世界各國的商人和遊客出現在長安的街頭。大概是受到這種國際化的影響,唐代的審美更傾向於豐滿的形體,穿著也較之前開放許多。

在繪畫方面,除了一直存在的宗教繪畫外,出現了宮廷繪畫和文人繪畫的劃分。這種劃分,也深遠地影響到後世,兩個派別一直為孰高孰低爭論不休。

宮廷繪畫,又稱為院體畫,是指中國古代皇室宮廷畫家的繪畫作品。這些畫師專門為宮廷從事繪畫創作,一般被稱為「待詔」。他們是專業的畫師,繪畫風格多以工整細膩、細節繁復而寫實逼真為主。代表人物有:閻立本、張萱、周昉(後兩人更擅長仕女圖)。

6、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的文人政治和理性思維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藝術又一次達到了高峰。在著名皇帝兼畫家宋徽宗的領導下,宋朝的宮廷繪畫達到鼎盛。

宋朝在建國之初建立了翰林圖畫院,然後集中了社會上的名西蜀南唐兩地的畫院畫家。翰林圖畫院歸內侍省管理,專門為宮廷及皇室貴族服務。畫院通過考試錄用或升遷人才,考試標準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既要求狀物繪形的嚴格和寫實技巧又強調立意構思,多摘取詩句為題目。宋徽宗趙佶對皇家專門的畫院即宣和畫院的支持,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7、元代

雖然是一個非漢族統治的朝代,但中國藝術並沒有如想像般消亡。雖然宮廷畫比之兩宋降至了歷史低谷,但文人畫卻罕見地發揚光大。元代最著名的當屬趙孟頫和「元四家」。趙孟頫在中國山水畫歷史中可謂是承前啟後的人物,雖然他以貨真價實的「趙家人」身份出仕元朝多多少少給他背上了罵名,但他的畫作是一種全新風格的開啟。

8、明代

在著名畫家和評論家董其昌的影響下,繪畫藝術被分為了南北兩宗。他將文人畫盡數列入南宗,講究頓悟。同時他認為,只有文人和士大夫可以將畫家本人的道德觀與畫作對象的道德規范結合並體現出來。

9、清代

清代中國藝術受到西方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這主要表現在宮廷畫家開始追捧西方的陰影技法和透視技巧,嘗試將西洋畫的風格和傳統繪畫結合。宮廷畫家焦秉貞在西洋教會的指導下學習透視、景深等技術,開辟了全新的繪畫風格。

『叄』 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語言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慾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斗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斗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系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朴:《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肆』 傳統藝術的核心是雕塑嗎

藝術不存在一個具體的核心,雕塑只是其中一種表達方式,就跟其餘的方式,繪畫、音樂等一樣。

『伍』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儒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受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影響,儒家美學的政治色彩與倫理色彩比較濃厚,強調美與善的統一,功利主義傾向比較明顯。儒家主張「入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憂國憂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美學的代表人物杜甫,盡管杜甫仕途坎坷,政治抱負始終未能實現,親歷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生活困窘,但始終不改初衷。甚至在寫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的極度困窘中,杜甫所祈求的也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溫暖。受儒家美學的影響,杜甫的詩歌十分嚴謹,講究對仗、工整、格律,如他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詩,兩兩成偶,對仗工整,一句一景,彼此並列。
道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受老莊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影響。道家美學崇尚自然之道,追求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具有鮮明的超功利傾向。道家主張「出世」。認為真正能觀於天地而體道得道的理想人格應當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與造化同流,與日月同輝,游乎四海之外」 。道家美學代表人物李白,原來也有政治抱負,受到唐玄宗的禮遇,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並不受重視,又受權貴排擠,僅一年就被「賜金放還」,從此離開長安,遍游名山大川。李白的詩歌充滿了老莊道家的意味,渴望精神的絕對自由,仙與酒成為李白常常吟詠的題材。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游名山游」。李白的詩歌風格,不拘一格,揮灑自如,可以看出李白的道家思想飄逸的一面。 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心」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一切法皆從心生」,高揚「心」的地位和作用,主張「遁世」,即避而不入。禪宗認定法由「心」生,境由「心」造,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顯現的世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皆虛幻不實。禪宗美學的代錶王維雖然受到儒家道家的影響,但更多地受到佛教禪宗美學的影響。王維長期在京供職,官至尚書右丞,晚年篤志奉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王維的詩里都充滿了濃郁的禪意。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正是儒、道、釋三者的不斷沖撞和融匯,影響和決定著中國傳統藝術思想、審美趣味的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道,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道,為中國古代哲學最高范疇, 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道是關於宇宙根本問題的學說,人道是人生根本問題的學說。老莊道家側重於「天道」或「自然之道」,孔孟儒家側重於「人道」或「論理之道」,禪學的「佛性」(即心即佛)相似於「道」的概念。天、人統一於「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天人合一」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范疇,它不僅是一種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而且也是一種關於人生理想, 人生價值的學說。「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規律,人也應當服從這種規律。此外,「天人合一」還強調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則和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當是天人協調,包括人與萬物的一體性,還包括人與人的一體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前者強調「天人合一」,而後者強調「主客分立」。 氣,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性。物質的氣被精神化、生命化,這可以說是中國「氣論」的本質特徵。「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醫講「氣」,氣功講「氣」,戲曲表演講「氣」,繪畫書法也要首先運「氣」。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和表現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元氣流動的韻律與和諧。一方面,中國美學十分重視養氣,主張藝術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學識水平,「氣」是對藝術家生理心理因素與創造能力的總概括。另一方面,又要求將藝術家主觀之「氣」與客觀宇宙之「氣」結合起來,使得「氣」成為藝術作品內在精神與藝術生命的標志。尤其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氣韻」,極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審美對象的內在生命力顯現出來的具有韻律美的形態。「氣韻」范疇,孕育於哲學中重視「氣」和音樂中講究「韻」的漢代,成熟於各門類藝術推崇生動表現事物氣韻之美的魏晉南北朝。「氣韻生動」已經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相當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色。
心,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性。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開始就十分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為心之表、心為物之君,主張心樂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國古典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貫強調審美主客體的相融合一,一貫認為文學藝術之美在於情與景的交融合一、心與物的交融合一、人與自然的交融合一。如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同時,中國傳統藝術又十分重視情理交融、情理統一。
舞,中國傳統藝術的音樂智慧。遠古的中華大地上,原始的圖騰歌舞與狂熱的巫術儀式曾經形成過龍飛鳳舞的壯觀場面。因而,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詩、樂、舞最初是三位一體的,只是到後來才逐漸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門類。但是,這種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恰恰相反,這種「樂舞」精神,後來逐漸滲透與融匯到中國各個藝術門類中,體現出飛舞生動的形態和風貌。舞是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庄嚴的建築也有飛檐的舞姿。
悟,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重直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之一。而這種傳統思維方式,對中國的傳統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形成了以「悟」為核心的感性直覺的審美思維方式。「悟」是一種最自由的精神活動狀態,是一種體驗有得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雖然人人都可具有悟性,但只有博採眾通、功夫不斷,才能達到悟的境界。「悟」,作為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中國傳統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衍生出「頓悟」、「妙悟」等一系列相關范疇。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悟性」。藝術家與藝術匠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以道馭技,而後者是有技無道。
和,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中國傳統美學與傳統藝術主張「中和為美」。「和」與「中」這兩個概念,既緊密聯系,又互相區別。「和」是指事物的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是矛盾各方統一的實現;「中」則是指處理事物矛盾的一種正確原則和方法,是實現這種統一的途徑與標准。 「和」是指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和」與「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同」只是把同類的、沒有差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而「和」則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統一為一個整體,也就是追求多樣的統一。因此,避免重復雷同,求異求變,不僅不與求和諧的整體思維方式相矛盾,相反,它正是體現出這種「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藝術思維特點。在發現多樣統一而求「和」的同時,中國古代哲人又發現了對立統一而求「和」。與多樣統一相比,對立統一更接近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以對立統一來說明「和」,表明中國古人對「和」的本質認識有了更深入的發展。對立統一思想成為中國古代哲學具有特色的樸素辯證思維觀,並對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學的許多范疇都是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出現,如「剛柔」、「虛實」、「動靜」、「形神」、「文質」、「情理」、「情景」、「意象」、「意境」等等,其中,偏於精神性的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統一中處於主導地位,如「形神」中的「神」,「情景」中的「情」,「意象」中的「意」等。正是這種閃爍著中華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辯證思維,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中極富有民族特色的辯證和諧觀--「和」。這種「和」的境界,在儒家來說更多地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主張情與理的統一;在道家來說更多地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心與物的統一;在禪宗來說更多地強調人與人心的和諧,追求心靈的澄凈,「即心即佛」。這樣的「和」,從個人到社會,從人文到藝術,從天地萬物到整個宇宙,無不貫通。 「天人合一」的和諧美,顯然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中國美學要求美與善的統一,而所謂善的最高境界,儒道兩家雖各有不同的說法,但歸結到最後,都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而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種審美的境界,一種真善美統一的境界。

『陸』 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傳統倫理道德
古代人非常重視人格,所謂的修身治國平天下,最重要的還是修身,即人格方面,而人格就是和道德幾乎相等,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人格高尚等同於這個人的道德高尚。(參考資料:http://..com/link?url=oU2fblv9J__3O5IU5MwGTX7WDA2z4tBfRM177-bfHKTK////註:僅供參考!)

『柒』 中國書法是中國藝術核心中的核心嗎

中國書法是中國藝術核心中的核心,中國藝術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表現形式是中國書畫。例如中國瓷器主要形式是中國書畫。書畫同源,漢字的起源是六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注,會意、形聲、象形、指事更是漢字與洋文讀音法的區別。中國畫表現形式是點線而非西洋畫的面,較抽象,書法就更抽象,因此書法更講究意境。贊同0|評論

『捌』 中國傳統藝術感性直覺的審美思維方式,以什麼為核心

1.如何理解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答:中國傳統藝術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厚土壤之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意識。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十分豐富,可大致將其概括為:道、氣、心、舞、悟、和等六個方面。
(1)道——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
「天人合一」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范疇,它不僅是一種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而且也是一種關於人生理想, 人生價值的學說。 「天人合一」強調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則和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當是天人協調,包括人與萬物的一體性,還包括人與人的一體性。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前者強調「天人合一」,後者強調「主客分立」。「道」體現了天、人的統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2)氣——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性。
物質的氣被精神化、生命化,這可以說是中國「氣論」的本質特徵。「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醫講「氣」,氣功講「氣」,戲曲表演講「氣」,繪畫書法也要首先運「氣」。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和表現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元氣流動的韻律與和諧。中國美學十分重視養氣,主張藝術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學識水平,「氣」是對藝術家生理心理因素與創造能力的總概括;又要求將藝術家主觀之「氣」與客觀宇宙之「氣」結合起來,使得「氣」成為藝術作品內在精神與藝術生命的標志。 「氣韻生動」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色。

(3)心——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性。
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開始就十分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為心之表、心為物之君,主張心樂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國古典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貫強調審美主客體的相融合一,認為文學藝術之美在於情與景的交融合一、心與物的交融合一、人與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國傳統藝術的音樂智慧。
遠古的中華大地上,原始的圖騰歌舞與狂熱的巫術儀式曾經形成過龍飛鳳舞的壯觀場面。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詩、樂、舞最初是三位一體的,只是到後來才逐漸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門類。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後來逐漸滲透與融會到中國各個藝術門類中,體現出飛舞生動的形態和風貌。

(5)悟——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
重直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之一。而這種傳統思維方式,對中國的傳統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形成了以「悟」為核心的感性直覺的審美思維方式。「悟」,作為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中國傳統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衍生出「頓悟」、「妙悟」等一系列相關范疇。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悟性」。藝術家與藝術匠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以道馭技,而後者是有技無道。

(6)和——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
「和」指事物的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是矛盾各方統一的實現。對立統一思想成為中國古代哲學具有特色的樸素辯證思維觀,並對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學的許多經典語匯都是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出現,如「剛柔」、「虛實」、「動靜」、「形神」、「文質」、「情理」、「情景」、「意象」、「意境」等,其中,偏於精神性的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統一中處於主導地位,如「形神」中的「神」,「情景」中的「情」,「意象」中的「意」等。正是這種閃爍著中華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辯證思維,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中極富有民族特色的辯證和諧觀——「和」。

2、什麼是藝術意蘊?

答:藝術意蘊,是指深藏在藝術作品中內在的含義或意味,常常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體現為一種哲理、詩情或神韻,經常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復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心靈去探究和領悟,它也是文藝作品具有不配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藝術意蘊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藝術作品蘊藏的文化含義和人文精神。

第二,藝術意蘊就是指藝術作品應當在有限中體現出無限,在偶然中蘊藏著必然,在個別中包含著普遍。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傳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內涵。

第三,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深層意蘊,有時由於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賞者意見紛紜、眾說不一,有時甚至藝術家自己也說不明白。

第四,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意蘊,並不完全是由藝術形象體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比起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來,藝術意蘊是一種更加形而上的東西,它是一種哲理或詩情,常常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通過對整個作品的領悟和體味才能把握內在的意蘊。

第五,作為第三個層次的藝術意蘊,不

『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雄偉輝煌的建築,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閱讀全文

與傳統藝術核心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