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書法是哪個時代的藝術

書法是哪個時代的藝術

發布時間:2022-02-26 18:46:52

『壹』 書法成為一種藝術是在什麼時期

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還有漢代的簡帛朱墨手跡,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清代的碑帖之爭等書法演進。

『貳』 書法是從哪個年代開始作為藝術興起的

書法是從哪個年代開始作為藝術興起的(D)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C 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
書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叄』 書法在我國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是在什麼朝代

書法,是指寫字的藝術,可是,寫字卻不一定是書法。我國的書法藝術究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元代有一位學者郝經,在他的《陵川集》中說:「夫書一技耳,古者與射、御並,故三代、先秦不計夫工拙,而不以為學,是無書法之說焉……道不足則技,始以書為工,後寓性情、襟度、風格其中,而見其人,專門名家始有書學矣。」從這一篇論述來看,郝經認為先秦時,寫字和射箭、駕車一樣是一種技能,還沒有形成「書學」,也就是說,當時人們還沒有明確地認識到「書法」這一概念。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那是後來才明確提出來的。元代另一位學者劉因,在他的《荊川裨編》中也豁:「字畫之工拙,先秦不以為事……魏晉以來,其學始盛,自天子、大臣至處士,往往以能書為名,變態百出,法度備具,遂為專門之學。」兩人的說法是一致的。
可是流傳下來的先秦字跡,當時並沒有「計夫工拙」,為什麼後世歷代書法家卻奉為楷范呢?為什麼標志書法造詣高低的「古意」,就是指先秦文字的藝術性?怎樣理解這個問題,似須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
首先,我們知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具有高度的藝術創造才能和審美觀念的,例如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的和在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發現的出土文物,前者代表的文化,叫「仰韶文化」,後者代表的文化叫「龍山文化」。代表這兩種文化的陶器和石器,都是精緻的藝術品。在一些陶器上面,繪有擊水的魚、飛翔的鳥、賓士的鹿,栩栩如生,都有極高的藝術性。
古代人民在陶器上的繪畫是這樣,那麼,當他們用刀在甲骨上刻(寫)字或在金屬上鑄字或刻字時,而且這些甲骨和鍾鼎彝器,有的又是具有「永寶用」價值的紀念品,當然也要發揮高度的藝術創造才能了。
另一方面,是我國的文字特點。我國的文字是方塊字。一個字有好多形狀,其變化又很大;更主要的是,我國文字的創造是「依(自然萬物之)類(而)象形」的。唐代有一位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論斷倉頡的造字時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一般人都知道,古代文字的產生,是借自然萬物之形改造而成的,其實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博採眾美」。
人類開始造字,是在對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有了深刻的觀察,而後才「依類象形」的,在深刻地觀察中,就體現出他們的審美觀念,所以才能「博採眾美,合而為字。」藝術,是自然美和人類生活美的集中表現。古代創造的文字,既是「博採眾美」而合成的,自然具有相當的藝術性。
元代還有一位學者,叫韓性的,他在他的《書則》中說:「三代之時,書以記事,未始以點畫較工拙也;然而鼎、彝、銘、志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發,是豈有意於工拙哉?亦盡其理,不能不工耳。」這里,韓性所說的「亦盡其理」的「理」,和秦相李斯所說的「善深思之,理當自見矣」的「理」是一致的。這個「理」就是由自然美創造為藝術美的「理」,只是古代人民盡管具有高度的藝術創造才能和審美觀念,但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這個「理」罷了。任何問題都是辯證的,正由於先秦的人民,在寫或刻字時「不計夫工拙」,「字畫之功拙……不以為事」,所以寫或刻出來的字,就沒有矯揉造作,反而淳樸自然,具有後世難以企及的「古意」。
從後世的書法實踐和書法評論,也都看出這個「理」的重要性。歷代書法評論,多是以自然美和生活美來形容某一書體或每個人的書法風格特點的,這類例子,可以說舉不勝舉。在書法實踐上,李斯的論「用筆」頗能說明問題。他說:「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後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理當自見矣。」這里,他就是以「鷹望鵬逝」、「游魚得水」、「景山興雲」來要求「用筆」而見「理」的。當然,還得「善深思之」。歷代有不少書法家,就是由於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而使他們的書法起到了突變。如唐代的張旭,自言始見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得其神;懷素觀雲,隨風變化而有所悟;宋代的文同,見道上斗蛇,遂得其妙;雷簡夫聽到平羌江的波濤之聲,則心中之想盡出筆下,因而發出感慨:「噫!鳥跡之始,乃書法之宗,皆有狀也。」這些掌故,也啟發我們去理解書法藝術是怎樣形成的。

『肆』 書法是從哪個年代作為藝術興起的

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用八分體寫石經,劉德升首創行書體(草書兼楷書)。曹魏時,鍾繇、胡昭得劉德升傳授,都擅長行書。鍾繇又開辟新境,創立楷書,並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是漢字形體的進步。東晉王羲之吸收漢魏諸家的精華,集書法之大成,兼善隸、草、行,被稱為「書聖」。人們評論他寫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等。其子王獻之的書法造詣也極高,與王羲之合成「二王」。
所以,一般認為是東漢末年開始的。

『伍』 中國書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各有什麼藝術特點

縱觀歷史,歸納總結藝術的規律。書法藝術的發展與完善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可稱為書法藝術的萌芽期,也可以稱做古文字時期。它從黃帝史官倉頡造字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小篆成為中國統一標准文字止。這期間的文字大致包括刻寫符號、甲骨文、鵠頭文、蝌蚪文、鳥蟲篆、籀文、石鼓文等直至小篆。這一時期的文字是以實用為主,它是王者朝庭宣明教化,王臣百官向下施行恩錄,增修德行,規定禁忌用的。文字大致依照物類畫成形狀,當時叫做「文」,後來形旁聲旁結合就叫做「字」,把字寫在竹簡帛絹上叫做「書」。古人講「書者、如也」。如就是相似的意思。相似就含有藝術的元素。小篆便是以整飭的特徵去表達國家意志的統一,社會治理的條理化。進一步也可解釋為,體現了秦王朝始皇帝的威儀尊嚴,同時也表達了法家的治世理念。盡管當時的文字並沒有人為他藝術化,但文字的整齊劃一、端莊大方,高貴華麗,無意中形成時代特徵。用現代人的審美標准評價的話,那個時期的美,是一種原始美、質朴美、幼稚美。這種美甚至可以說,像小孩子的憨態可掬一樣的可愛。
第二個時期,即從隸書的誕生到漢魏六朝時期,這是中國書法由實用走向藝術的覺醒和形成期。說到隸書必須對秦朝作一說明,秦在統一六國之後,通用小篆,以隸書為佐書,也就是用隸書把正式文件抄錄下來,做為檔案備查。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秦是一個文字的分水嶺,小篆的出現結束了中國的古文字時代,隸書的出現開啟了今文字時代。到了東漢以後,書法藝術才真正進入覺醒時代。所謂藝術覺醒,是人們在抽象的線條中發現了美,感悟了美、理解了美、並且把自己對美的理解,運用到書法的創作實踐當中。隸書的出現打破了小篆的方正呆板格局,增加拂挑波磔,並開始運用懸針、垂露、藏頭護尾等書法技巧。魏晉時期的書法,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的藝術必需品。譬如曹操便常將梁鵠的書法作品掛於軍賬之中,在戎馬倥傯之餘欣賞感嘆不已。王羲之在蕺山老婦的扇子上寫上字,扇子便可由二十錢漲到百錢。另外從書法理論創作上看,東漢安帝時期崔瑗便撰寫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書法論文《草書勢》。並引起了趙壹的非議,立即撰文反對,他的《非草書》從實用學的角度,功利主義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見解。這說明東漢時期的草書十分流行,最有名的便是草聖張芝。蔡邕在《篆勢》、《筆論》、《九勢》中,從理論上闡發了草、篆、隸書的藝術特徵和價值,並提出了「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的見解。其中「形勢」二字,含有三重意思,一是結構,二是用筆方法,三是藝術效果。他還在《筆論》中提出「欲書先散懷抱,任情姿性,然後書之」。「為書之體,須入其形……方得謂之書矣」等美學觀點。在他的影響之下,衛鑠《筆陳圖》中提出;「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致妙矣,書道畢矣」。這就是把書法和藝術形象聯到一起,徹底擺脫了文字的記事功能,成為獨立的藝術而存在於世。
第三個時期是書法的成熟期,也可稱之為書法的鼎盛時期——唐五代時期。魏晉時期由於政局不穩,戰爭頻仍,人們從內心深處厭煩了那種朝不保夕的動盪生活,從心底傾向追求個人極樂的道教出世觀點。 書法表現出的「尚韻」,即是追求脫離現實的個性特徵,可到唐朝,面貌則為之一變。唐人以恢宏的審美氣度,對前朝古代的書法藝術兼收並蓄,並將他們發展瑧於極致。以致後人論及唐朝書法,每謂「尚法」。法是什麼?法就是在各種紛繁復雜的藝術個性中總結出的基本法則。這個法則是眾多感情中總結出來的理性,是眾多個性中提煉出來的共性,它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唐朝置多元對峙而又相互交融的書法藝術於一堂,構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特景觀。這個時期,出現了筆力險勁的歐體書法,出現了體現儒家至大至剛精神的顏體書風;出現了酒神式浪漫主義張旭狂草,也出現將楷法用至極致的柳公權楷書。在技巧的運用上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印印泥」、「折釵股」、「錐畫沙」、「屋漏痕」、「壁拆」等新技法。在書法理論上不再僅限於書寫技巧,出現了系統論述書法的第一個專著《書論》。其作者孫過庭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由少至老的學書過程,歷「三時」而螺旋發展的觀點,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哲學命題,跳出了《易》的封閉圓圈。他的「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論點,更是把書法創作提高到一個更新境界。
第四個時期是宋、元、明、清時期,這個時期是書法藝術在抗爭中壯大發展的時期。為什麼稱之為抗爭中壯大發展時期呢?因為它們是在特殊的環境中沖破重重壓力奮爭成長起來的。首先說宋代,當時影響文人大夫最深刻最強烈的社會原因有兩點;一是外患嚴重。不僅外侵頻仍,並且時間較長。先後在夏、遼、金、元重兵侵擾,直至二帝被虜,趙構偏安一隅,最後亡於元朝。二是內爭劇烈,黨爭與派系傾軋不斷,以致蘇東坡這樣的出類拔萃人物屢遭貶謫打擊。許多文人士大夫感到為國為民無望而轉溺釋道二教,以求自身的曠達和自適。無怪乎辛棄疾在《丑奴兒》中高喊:「而今識盡愁滋味」。盡管宋朝歷代皇帝都沉溺書畫藝術,那隻是他們不務正業的表現。正是這些不務正業的皇帝所造成的環境,扭曲了文人士大夫的靈魂。黃庭堅的長槍大戟書風,正是他內心壓抑的渲泄。米芾化其為曲、化正為欹的書風,是典型的厭世表現。後人稱宋代「尚意」。其實「尚意」是與晉代的「尚韻」遙相呼應的,是那些扭曲的靈魂在壓抑中發出的吶喊。元代是一個外夷主宰的社會,宋代的遺老遺少們,只是元人粉飾太平攏絡人心的擺設。趙孟頫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元朝統治者的刻骨仇恨,作為一介書生,他也只能藉助流滿道教色彩的二王書法,去表達他那沉默中的反抗。反以說元人「尚姿」也就是擺擺樣子而已。明代朱氏王朝,是一個十分野蠻鄙視文人的時代,歷代皇帝嗜殺成性,視人命如糞土。試想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你能指望出現改革創新的書法家嗎?所以說明人「尚姿」也就是無奈中的嘆息罷了。揚州八怪也就見怪不怪了。清王朝是一個特殊的王朝,尤其是康乾時期,統治者十分明智地推行滿漢文化的相互溶合。給漢臣以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以致出現了獨樹一幟名傳後世的王鐸書法。就連對清庭抱有敵對情緒的傅山,八大山人等人的書畫作品,也能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傅山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主張,也造成了書法的異軍突起,成了書法藝術百花苑中的奇葩。由於清朝的文化政策的開明,還出現了非真非草非篆非隸的鄭板橋「六分半」書法,和充滿書卷文化氣息的劉墉書法等。
清代書風的另一個特點,是碑學興盛。由於當時碑石出土日多,於是從學漢碑逐步發展為學北碑,北碑包括碑誌和造像記。以致清中期書風為之一變,以厚重樸拙流行於世。康有為的「南北書法論」也順時而生,成為當時的書法指南。清代書法理論也是出了十分活躍的局面,先後出現了笪重光、包世臣、劉熙載、康有為、鄧石如等書法理論。特別是清末的何紹基、趙之琛、吳昌碩、沈曾植、章炳麟等書法家,為現代書法留下了可貴的財富。因而說清朝在繼承帖學的同時,又開辟了碑學的新天地,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它是自宋以後,書法冷落蕭條了幾百年以後出現的又一個新時期。

『陸』 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期從什麼時期開始

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將文字和藝術相結合,成為了一門新的藝術文化。可以說書法的發展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步。博聚國學書法培訓網認為書法藝術在每個時代都是不同的,可能書法會有不被重視,只是作為書寫工具存在的情況,但是很難判斷最鼎盛的時期。
在先秦時代是書法發展的啟蒙時代,當時象形文字的特徵還十分明顯。然而到了漢代。隸書的出現是書法改變的一大革命。它不僅使漢字字體趨向方正,並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簡單的中鋒運筆。到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又有了新的變化。草書,行書,楷書等逐一而現。到了隋唐時期,書法有了巨大的發展。最為明顯的就是楷書的變化。初唐四家便是當時的名人——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就是當時的名人。
書法的發展順應時代的變化,如今我們應當將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博聚國學開設書法培訓班,讓孩子學習書法,體驗書法。

『柒』 書法出現於哪一時期

在現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國古代史》中,敘述了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那麼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發展的呢?本文對此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為中國書法奠定基礎的先秦書法

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萌生於漢字形成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目前發現的關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它們還不是文字,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

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是殷商時期刻寫在龜骨,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金文指古代銅器上鑄的或刻的文字(又稱銘文),主要代表是西周 《毛公鼎銘文》,其結構勻稱准確,線條遒勁穩健,布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

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221 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二)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

秦始皇兼並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使之整齊劃一,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與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兵馬俑一樣,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

(三)隸書大盛的漢代書法

漢代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筆法不但日臻純熟,而且書體風格多樣。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書法藝術的不斷變化發展,為以後晉代流暢的行草及筆勢飛動的狂草開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為實用面越來越小而漸趨衰微,但在兩漢璽印、瓦當和嘉量上還使用,並使篆書別開生面。

這一時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馬王堆帛書》,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它是研究西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使前人爭論不休的西漢有無隸書的問題迎刃而解。《馬王堆帛書》用筆沉著、遒健,給人以含蘊、圓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獨具特色,既不同於簡書,也不同於石刻,縱有行、橫無格,長度非常自由。有強烈的跳躍節奏感。總體反映了由篆至隸的隸變階段的文字特徵。

(四)完成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

從漢字書法的發展上看,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咸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它們的定型、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革。

這一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時代,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鍾繇、王羲之。

(五)民間書家大顯身手的南北朝書法

南北朝時書法,也繼承東晉的風氣,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的優良傳統,創造了無愧於前人的優秀作品,也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南北朝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唐初幾位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繼承智永筆法取法六朝的。

智永(南朝-隋唐)是這一時期主要書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孫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六)書學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初唐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此後有創造性的還有李邕、張旭、顏真卿、柳公權、釋懷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詩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書家。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七)存唐遺風的五代書法

五代十國期間兵戈疊起。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楊少師之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漸變入欹側縱肆,以後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八)帖學大行的宋代書法

兩宋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禁中,厘為十卷,這就是《淳化閣帖》。宋初的書法,多從《淳化閣帖》翻刻。這種輾轉傳刻的帖,與原跡差別就會越後越大。帖學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惡,權臣的書體為轉移的情勢,影響和限制了宋代書法的發展。宋代為後世所推崇者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趙佶獨樹一幟,亦堪稱道。

(九)宗唐宗晉的元代書法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文宗天歷初建奎章閣,專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閣欣賞法書名畫,書法一度出現興盛局面。趙孟頫,鮮於樞等名家,是這一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但元代書壇純是繼承晉唐,沒有自己的時代風格。

(十)由宋元上追晉唐的明代書法

明代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神宗也極愛書法,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明代像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其代表書法家有文徵明、唐伯虎等。

以上是我國古代書法發展的簡史,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應對我國這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有所了解。
希望被您採納!

『捌』 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始於什麼時候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中國的文字始於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書法藝術也從甲骨文開始。歷經2000多年的沿襲和發展,不同時期的書法藝術都表現著不同特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價值取向。

(8)書法是哪個時代的藝術擴展閱讀:

書法歷史:

1、史前時期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正的漢字,但卻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

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2、唐代

唐代的書法理論在三國、兩晉、南北朝基礎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的《書斷》、《書儀》及張彥遠的《法書要錄》都被後人奉為准則,對後世書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代、宋、遼、金、元的書法是對晉、唐時期書法的追述與繼承,這一時期由於戰亂和政局不穩,呈現出復雜局面。書法家轉向以書法抒發個人的情感意趣的軌道。出現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趙孟頫等名家。

書法理論也獲得了發展,出現了如:《墨池篇》、《書史》、《宣和書譜》、《翰墨志》、《廣川書跋》、《法書考》、《翰林要決》等理論著作。給當時及後世書法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參考的文樣和理論的指導。

『玖』 中國書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創始人是誰

雖然文字是從甲骨文首開開始的但是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書法並沒有具體的創始人,應該說是先人們一代代積累下來。
其中李斯是其代表人物,毛筆發明後,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以篆隸為書寫字體的時代可以追溯到戰國,三國時代,有歷史記載最早的書法名家是鍾繇(151-230),並敬祈藝祺,用毛筆書寫漢字。但是真正自發的將寫字當作可審美的藝術
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們還不是文字,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

『拾』 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可簡單歸納為: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中國書法發展史詳細介紹如下:

1、先秦書法

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書法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3、漢代書法

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中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咸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5、南北朝書法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

6、唐代書法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6、五代書法

分裂混亂的局面持續五十四年,其間兵戈迭起。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

7、宋代書法

從公元960年至 1279年,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

8、元代書法

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

9、明代書法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10、清代書法

是書法發展史上的又一個中興期,上與大唐時代遙相呼應。清代的書法發展,按時間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約順治、康熙、雍正時)是明季書風的延續,屬帖學期;中期(約乾隆、嘉慶、道光時),帖學由盛轉衰,碑學逐漸興起;晚期(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時),是碑學的中興期。

11、近代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10)書法是哪個時代的藝術擴展閱讀: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

《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

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書法史

閱讀全文

與書法是哪個時代的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