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介紹一種民間藝術活動。50字左右。
中國剪紙
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歷史沿革
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B. 你所了解的民間手工藝有哪些請你依照示例,向大家介紹一種你最熟悉的民間技藝。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紀。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舞獅歷史久遠, 《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文中多有對舞獅的生動描寫。現存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
刺綉,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綉花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綉花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綉花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此外尚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
C. 民間藝術介紹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
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繪畫類、塑作類、編織類、剪刻類、印染類等等。
從創作者的角度看,民間藝術是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以滿足創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補充家庭收入為目的、甚至以之為生計來源的手工藝術產品。
從生產方式看,民間藝術是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以父傳子、師帶徒的方式世代傳承的。
從功能上看,它包括了側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包括了側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驅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民間藝術一直以來都是民眾創作、使用和欣賞的藝術形式,其主題不外乎滿足兩個需求:一個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個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審美需求。在民間藝術形成和發展的幾千年時間里,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農業生產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力資源,即人口的生產,這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內容、子孫繁衍成為民間藝術中最常見的畫面和主題。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是源於生產力低下時代對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間藝術的主題和內涵都是圍繞趨利避害、求吉納祥的心理需求來展開的,這也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
藝術最主要的功能是滿足精神需求,既有表達對未來的希望,也有愉悅精神的審美活動,所以人的一生中各個人生禮儀都少不了民間藝術的陪伴,與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關的一切活動和場所也離不開民間藝術的參與。民間藝術就是希望的藝術,是吉祥的藝術,是充滿生命力的藝術。
民間藝術一直以來都是民眾創作、使用和欣賞的藝術形式,其主題不外乎滿足兩個需求:一個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個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審美需求。在民間藝術形成和發展的幾千年時間里,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農業生產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力資源,即人口的生產,這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內容、子孫繁衍成為民間藝術中最常見的畫面和主題。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是源於生產力低下時代對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間藝術的主題和內涵都是圍繞趨利避害、求吉納祥的心理需求來展開的,這也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
藝術最主要的功能是滿足精神需求,既有表達對未來的希望,也有愉悅精神的審美活動,所以人的一生中各個人生禮儀都少不了民間藝術的陪伴,與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關的一切活動和場所也離不開民間藝術的參與。民間藝術就是希望的藝術,是吉祥的藝術,是充滿生命力的藝術。
民間藝術一直以來都是民眾創作、使用和欣賞的藝術形式,其主題不外乎滿足兩個需求:一個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個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審美需求。在民間藝術形成和發展的幾千年時間里,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農業生產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力資源,即人口的生產,這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內容、子孫繁衍成為民間藝術中最常見的畫面和主題。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是源於生產力低下時代對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間藝術的主題和內涵都是圍繞趨利避害、求吉納祥的心理需求來展開的,這也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
藝術最主要的功能是滿足精神需求,既有表達對未來的希望,也有愉悅精神的審美活動,所以人的一生中各個人生禮儀都少不了民間藝術的陪伴,與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關的一切活動和場所也離不開民間藝術的參與。民間藝術就是希望的藝術,是吉祥的藝術,是充滿生命力的藝術。
D. 民間藝術的介紹
「民間藝術」,是藝術領域中的一項分類,冠以「民間」字樣,顯然是要與所謂的「宮廷藝術」與「貴族藝術」等有所區隔。不過「民間藝術」的領域很寬廣,而且也不乏很多「絕活」,象皮影、剪紙、編織、綉花、獅子舞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E. 中國的民間藝術(具體的介紹)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
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繪畫類、塑作類、編織類、剪刻類、印染類等等。
從創作者的角度看,民間藝術是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以滿足創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補充家庭收入為目的、甚至以之為生計來源的手工藝術產品。
從生產方式看,民間藝術是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以父傳子、師帶徒的方式世代傳承的。
從功能上看,它包括了側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包括了側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趨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民間藝術分類
(1)建築陳設和裝飾類
建築民居及其裝飾藝術包括的主要品類有戲台、宗祠、祖廟、神廟、民居、各種樓台亭閣、牌樓、墓碑、拴馬樁、城門、村口建築裝飾、各類鎮物、河邊橋頭的橋梁、染坊、井台、石雕等。城市城池建築、店鋪的裝飾、招幌、牌匾等都可以納入其中。飛檐斗拱、瓦當、門樓、牌匾、磚雕、門鼓、門飾、影壁、照壁、風水樓、神龕、花牆、花窗、門楣等、上馬石、拴馬樁、門蹲獅、院中其他雕刻裝飾等多種建築構件,通過排列、組合、裝飾與美化,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
(2)日常器物類
生產生活用品和器物包括了如農具、出行車馬、紡車、工匠用具、服飾、日用擺設和使用品,如編織品、紡織類(蘭印花布、扎染、蠟染、土布、織錦等)、服裝服飾、首飾佩飾;日常生活器皿如傢具、燈具、刺綉裝飾品、妝盒、陶瓷盛具、飲具、食具、煙具等。它們是美用合一的產物,即是藝術品,又是實用器物。
(3)節俗禮儀類
這類民間藝術品包含了各種節日慶典和人生禮儀、社會禮儀所需的造型藝術。它們不是平日使用的民間藝術品,而是適時而用,按需擇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和禮儀的裝飾性物品。如人生禮儀中的誕生禮、成人禮和壽禮、葬禮等使用的輔助性的民間工藝美術品,都是表達情感和情緒的載體,是各類節俗禮儀中的必需品。如各種表演用的兵器、節日和儀式中使用的道具、服飾、佩飾、麵塑禮模、用於婚慶儀式的提盒、食具、禮盒等也屬於此類。
(4)祭祀供奉類
這類民間藝術主要是指與民間信仰、民間宗教有關的裝飾藝術品,有的直接就是由巫術的道具和祭祀的神像演變而來的,如各類神像、祖先像、祭拜的各類偶像、陪葬品和祭祀類物品。我們熟悉的「娃娃大哥」乞子道具、天師像、鍾馗像、灶王像、水陸畫等都屬於這一類。
(5)觀賞把玩類
觀賞類的民間藝術品往往是那些以審美和裝飾為目的,滿足精神需求的比較純粹的美術類藝術品,如年畫、剪紙、刻紙、花燈(燈方畫)、扇面畫、炕圍畫、屏風、鐵畫、烙畫、彩繪泥塑、麵塑、裝飾性擺件、各種裝飾畫、裝飾掛件等。玩賞類的藝術如各類民間傳統玩具,以愉悅人們性情為宗旨的小巧的可玩於股掌之間的「玩意兒」也可歸入此類。這類民間工藝美術品具有超越物用的功利性特點,主要用於「精神的實用」,滿足精神和心理訴求。
(6)游藝表演類
這類藝術品包括了用於武術和競技、廟會和花會表演、遊街彩車使用的道具、器械、樂器、裝飾品等。這類藝術的特點是要藉助人的參與如張貼、舞動、懸掛、穿戴等才能體現其功能。如皮影戲、木偶戲、風箏放飛、民間玩具如九連環、空竹、風車的耍弄等都屬於這類表演。
這六類民間藝術的功能可以互相轉換的,當皮影完成了表演,掛在室內欣賞時,它又變成了觀賞性的藝術。花燈、木偶和一些道具也是如此。另外,原本是祭祀供奉的作品,在民間也常被用來觀賞和裝飾。民間藝術的功能主要看它在民俗活動中的何種場所使用、如何使用。每一種功能的發揮都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從而規定了民間藝術的功能歸屬。
折疊編輯本段藝術表現手法
1.語言上充滿象徵和寓意:用諧音和寓意、象徵的方法表達吉祥含義,是民間藝術常見的手法,如金玉滿堂,就繪金魚滿缸,以金魚諧音金玉。形容長壽富貴則用貓、蝶和牡丹,貓和蝶諧音耄耋,即八九十歲的老者,象徵長壽;牡丹象徵富貴。三羊開泰,畫面是三隻羊,以羊象徵吉祥。諸如此類的做法十分常見。
2.造型上簡單淳樸、誇張變形:民間藝術的造型是不求精細,不求復雜而是強調單純和質朴,不按客觀現實來表現事物,而以主觀、情感和心理感受的表現為主,突出人物、動物的形態和體貌特徵,常以誇張、變形來處理所表現的對象,如武將門神的形體,常作橫向誇張;民間的獅子的造型就有「十斤獅子九斤頭,還有一斤在後頭(尾巴)」的說法,這里注意的是頭、尾的表現,為突出氣勢省略了身段部分。
3.色彩上以主觀和象徵性表現為主: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吉祥和避害的功能。民間藝術多用火紅熱烈的暖色調,具有很強的象徵性,如臉譜中固定的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包公和硃砂色的打鬼鍾馗形象,都是主觀化的色彩表現手段。
F. 選擇一項你知道的民間藝術,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吧。又快又準的採納哦。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紀。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5552.htm#sub7526411 http://ke..com/view/34658.htm#sub6871125
G. 中國民間藝術的介紹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H. 什麼是民間藝術,請舉例說明當地的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指由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的普通老百姓所製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一個國家或地區均可能產生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
染織綉類的民間藝術實際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紡織、刺綉、織錦、緙絲等幾大類別。
印染是民間服飾和日常居室裝飾密切相關的工藝品,主要有蠟染、扎染、藍印花布、彩印畫布等,主要用在服裝、帽子、被褥、床飾、門簾、包袱布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廣泛的布藝。
刺綉則包括了四大名綉、各地民間刺綉、少數民族刺綉等。四大名綉有湘綉、蘇綉、蜀綉、粵綉。
中國織錦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生產出「何菱形紋錦」、「填花燕紋錦」、「對龍對鳳紋錦」等多色提花錦。到漢代,已能用復雜精密的提花機織出圖案優美的錦。唐宋以後,以各色絲線和金銀線製作的織錦緞及妝花緞,色彩鮮艷瑰麗,人們喻為錦上添花。
蜀錦產於四川,以成都為主,故成都又有錦城和錦官城之稱。此外,南充、閬中、樂山、綿陽、新都等地也生產蜀錦。蜀錦仍然沿襲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五彩繽紛,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宋錦因今之產地在蘇州,故又名「蘇州宋錦」,以古樸雅潔而著稱於世,現已面臨技藝中斷的瀕危局面。雲錦的產地在南京,因其錦紋瑰麗有如雲彩,故而得名。其圖案布局嚴謹,富有裝飾性,並多以金線顯花或絞邊,華彩四溢,臻麗至極,是中國皇家的御用織錦,代表了織錦工藝的最高技術水平。
塑作類是指以捏、塑、堆、納等方法為主製作的民間藝術品,其內容包括了泥塑、麵塑、陶塑、糖塑、米粉捏製品、紙漿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藝術。塑作類藝術往往靠藝人以手施藝,靠手工方法造型,由於採用了與雕刻不同的創作手法,它們的藝術效果也不同。塑作類藝術還常結合彩繪裝飾方法,在塑形後再施以彩繪,以增加藝術品的欣賞性、象徵性和吉慶祥和的氣氛。如泥塑中的典型作品有江蘇惠山的「手捏戲文」、河南淮陽的「泥泥狗」、北京的面人湯、面人郎的作品等;納模玩具如泥餑餑、泥玩具中的耍貨「阿福」、鳳翔泥塑、北京兔兒爺、中秋月餅、巧果、糖人等都是典型的塑作類民間藝術。一些民間臉譜和器物採用紙漿拍塑而成,而玻璃類、糖人等則採用吹塑方法,趁熱邊吹邊塑形,也屬於塑作類藝術。
I. 中國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1、東陽竹編
產自浙江東陽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它與東陽木雕並稱為浙江東陽地方傳統工藝美術的兩朵奇葩。它在殷商時代開始問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在宋代以編織聲元宵節的龍燈、花燈、走馬燈而著名,到了明清時期,東陽竹編已有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
J. 中國民間藝術有什麼特點
中國民間藝術特點有形式通俗、群眾的廣泛參與性、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儀式性。
具體如下:
一、形式通俗,易於接受。民間藝術普遍存在於人民群眾的勞動和生活之中,人們對它不但熟悉而且天然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
二、群眾的廣泛參與性。民間藝術從形式到內容,其創造主體多為廣大人民群眾。
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民間藝術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基於對生活的感悟而開展的具有群體性特徵的藝術創造活動,是一種基於日常生活的美的創造活動。它天然具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融的特點。
(10)民間藝術如何介紹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
一、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的藝術瑰寶,至今任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二、刺綉
刺綉是在織物上刺制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的主要織物是絲綢和絲線。刺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手工藝術,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三、戲曲
戲曲 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中華戲曲的種類繁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其中大家最為孰知應該是為中國五大戲曲之首的京劇,其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 被視為中國的國粹之一。
四、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即中國功夫,英文名:Kungfu。中國的傳統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功夫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五、塑作藝術
塑作藝術是指以捏、塑、堆、納等方法為主製作的民間藝術品,其內容包括了泥塑、麵塑、陶塑、糖塑、米粉捏製品、紙漿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藝術。其中的泥塑藝術,麵塑藝術,木偶藝術等都有很大的造詣,在塑作藝術發展道路上熠熠生輝。
六、圍棋
圍棋棋類游藝的一種,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被稱為「弈」或「棋」,相傳為堯帝所創作。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後流傳到歐美各國。後來,有人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因此「圍棋」這一叫法得以延續至今。
七、茶藝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是世界公認茶葉的祖國。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飲茶、種茶、制茶都起源於中國。我國第一部葯學專著《神農農本草經》曾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八、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價出的偉大貢獻。
中國號稱」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傳到世界各國,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同時瓷器製造的技術也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世界瓷國」的美稱。
九、編織藝術
編織藝術在我國也有著悠久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用藤條,草來編織繩子。這種技術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得到了不斷的傳承和豐富,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我們也學會了利用草、葦、麻、竹等各類材料來編織成我們生活所需的器物以及各種裝飾品。
十、皮影藝術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製品的通用稱謂。拒史料分析,皮影藝術起源於兩千年前我國的西漢時期,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在清代達到空前繁榮的盛況 。皮影戲中「影人」是用驢皮或牛皮、羊皮經刮制、描樣、雕鏤、著色、燙平、上油、訂綴而成。
「影人」 在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伴隨樂器伴奏,並和唱腔配合,形成一種集視覺和聽覺於一體的獨特藝術。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