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欣賞建築藝術教案

如何欣賞建築藝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2-05-21 03:42:47

① 怎樣欣賞建築藝術

可以從多個維度欣賞,最重要的是生活方面。藝術(Art)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好的藝術往往具有美學價值或者哲學價值,但不一定具有大眾層面的娛樂性。與科學相比,藝術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在中國古代主要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能或特指經術。

藝術介紹:

藝術通常會藉助語言、文字、繪畫、音樂、形體等表達。現代藝術包括語言(含文學)、美術(繪畫、雕塑等)、表演(音樂、舞蹈)、綜合藝術(戲劇、電影)等等。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

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它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同時,藝術也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藝術內容參考網路-藝術

② 如何欣賞古代建築

中國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築便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涌現出許多建築大師和建築傑作,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年、民宅……。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那洪荒遠古的傳說,秦皇漢武的豐功,大唐帝國的氣概,明清宮禁的煙雲,還有史書上找不到記載的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聰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記錄了下來。
中國古建築從總體上說是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發展起來的。從建築外觀上看,每個建築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為屋頂,下為基座,中間為柱子,門窗和牆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還有一種由木快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合成的構件叫做斗拱。這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建築所特有的構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內的梁與天花板,有儼然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斗拱這個詞在談論中國古建築中不可不提,由於它在歷代建築中的做法極富變化,因而成為古建築鑒定的最主要依據。
中國古建築的屋頂樣式可有多種。分別代表著一定的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廡殿頂,特點是前後左右共四個坡面,交出五個脊,又稱五脊殿或吳殿。這種屋頂只有帝王宮殿或剌建寺廟等方能使用;等級次於廡殿頂的是歇山頂,系前後左右四個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個垂直面,故而交出九個脊,又稱九脊殿或漢殿,曹殿,這種屋頂多用在建築性質較為重要,體量較大的建築上;等級再次的屋頂主要有懸山頂(只有前後兩個坡面且左右兩端挑出山牆之外)。硬山頂(亦是前後兩個坡面但左右兩端並不挑出山牆之外)。還有攢尖頂(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攢於一點)等等。所有屋頂皆具有優美舒緩的屋面曲線。無論它是源於古人對杉樹枝形還是對其他自然界物質的模仿。這種藝術性的曲線先陡急後緩曲,形成弧面。不僅受力比直坡面均勻,而且易於屋頂合理的排送雨雪。
從建築類別上說,中國古建築包括皇家宮殿,寺廟殿堂,宅居廳室,陵寢墓葬及園林建築等。其中宮殿,寺廟,陵墓等都採用相近的建築形式與總體布局方式即對稱齊整,主次分明。以一條中軸線將個個封閉四合院落貫束起來,表現出封閉嚴謹含蓄的民族氣質或可以說是地道的儒家風范。唯園林建築與此迥異,布局自由靈活,變幻無窮,極力追求自然情調。當是更多地帶有道家思想的痕跡。
與西方古建築相比,中國古建築在材料的選擇上偏愛木材,幾前年來一直如此,並以木構架結構為主。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及順檁等主要構件組成。各構件之間的結點用榫卯相結合,構成了富有彈性的框架。這種榫卯結合的形式,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社會建築遺址中已有發現,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中國古代木結構,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井乾式,即是以圓木或方木四邊重疊結構如井字形,這是一種最原始而簡單的結構,現在除山區林地之外,已很少見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於施工,最能抗震,但較難建成大形殿閣樓台,所以我國南方民居和較小的殿堂樓閣多採用這種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稱為疊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樑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方式的特點是可以使建築物的面闊和進深加大,以滿足擴大室內空間的要求,成了大型宮殿、壇廟、寺觀、王府、宅第等豪華壯麗建築物所採取的主要結構形式。有些建築物還採用了抬梁與穿斗相結合的形式,更為靈活多樣。
「牆倒屋不塌」這一句中國民間的俗語,充分表達了上述樑柱式結構體系的特點。由於這種結構主要以柱樑承重,牆壁只作間隔之用,並不承受上部屋頂的重量,因此牆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內空間的大小而安設,並可以隨時按需要而改動。正因為牆壁不承重,牆壁上的門窗也可以按需要而開設,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開成空窗、敞廳或涼亭。
由於木材建造的樑柱式結構,是一個富有彈性的框架,這就使它還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即抗震性能強。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動能量消失在彈性很強的結點上。這對於多地震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因此,有許多建於重災地震區的木構建築,上千年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達67米多的山西應縣遼代木塔,為現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薊縣遼代獨樂寺觀音閣高達23米,這兩處木構已經近千年或超過了1000年。後者曾經經歷了在附近發生的八級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沖擊,還安然無恙,充分顯示了這一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的優越性。這是中國古建築的特點之一。
中國古代建築以它優美柔和的輪廓和變化多樣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贊賞。但是這樣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適應內部結構的性能和實際用途的需要而產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蓋,飛檐翹角的大屋頂,即是為了排除雨水、遮陰納陽的需要,適應內部結構的條件而形成的。兩千多年前的詩人們就曾經以「如翚斯飛」這樣的詩句來描寫大屋頂的形式。在建築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處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頭內傾,讓柱腳外側的「側腳」呈現上小下大的形式,還把柱子的高度從中間向外逐漸加高,使之呈現出柱頭外高內低的曲線形式。這些做法既解決了建築物的穩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築物外形的優美曲線,把實用與美觀恰當地結合起來,可以說是適用與美觀的統一佳例。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立面和屋頂的形式豐富多彩,有方形的、長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圓形的、半圓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圓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頂的形式有平頂、坡頂、圓拱頂、尖頂等等。坡頂中又分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十字交*等種類。還有的把幾種不同的屋頂形式組合成復雜曲折、變化多端的新樣式。
建築的平面布局是決定一座建築、一組建築、一群建築,甚至一個村鎮、一個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基本上有兩種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種是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一種是曲折變化,靈活多樣。舉凡帝王的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等,大都是採取前一種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點是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的建築物,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物。這種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對稱。以北京的寺廟為例,在它的中軸線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樓,然後是山門,山門以內有前殿、其後為大殿(或稱大雄寶殿),再後為後殿及藏經樓等。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整齊劃一,兩相對稱,如山門的兩邊有旁門,大殿的兩旁有配殿,其餘殿樓的兩旁有廊廡、配殿等等。工匠們運用了烘雲托月,綠葉托紅花等手法,襯托出主要建築的庄嚴雄偉。這類建築,不論建築物的多少、建築群的大小,一般都採用此種布局手法。從一門一殿到兩進、三進以至九重宮闕,龐大帝京都是這樣的規律。這種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以陪襯為主的方式完全滿足了統治者和神佛教義對於禮敬崇高、庄嚴肅穆的需要,所以幾千年來一直相傳沿襲,並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種布局方式則與之相反,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舉凡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等,大都採用這種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勢、地理環境和自然的條件等靈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廟、官衙,凡位於山腳河邊者,總是迎江背山而建,並根據山勢地形,層層上築。這種情況最適宜於西南山區和江南水網地區以及地形變化較多的地點。這種布局原則,由於適應了我國廣大的不同自然條件的地區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的需要,幾千年來一直採用著,並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中國式的園林更是靈活布局,曲折變化的實例。山城、水鄉的城市、村鎮布局也根據自然形勢、河流水網的情況,因地制宣布局,出現了許多既實用又美觀的古城鎮規劃和建築風貌。
中國古代建築的色彩非常豐富。有的色調鮮明,對比強烈,有的色調和諧,純朴淡雅。建築師根據不同需要和風俗習尚而選擇施用。大凡宮殿、壇廟、寺觀等建築物多使用對比強烈,色調鮮明的色彩:紅牆黃瓦(或其他顏色的瓦)襯托著綠樹藍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畫,使整個古建築顯得分外絢麗。在表現中國古建築藝術的特徵中,琉璃瓦和彩畫是很重要的兩個方面。
琉璃瓦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建築材料,防水性能強,,皇家建築和一些重要建築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磚瓦。琉璃瓦的色澤明快,顏色豐富,有黃、綠、藍、紫、黑、白、紅等等。一般以黃綠藍三色使用較多,並以黃色為最高貴,只用在皇宮、社稷、壇廟等主要建築上。就是在皇宮中,也不是全部建築都用黃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築用綠色和綠色「剪邊」(鑲邊)。在王府和寺觀,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黃琉璃瓦頂的。清朝雍正時,皇帝特准孔廟可以使用全部黃琉璃瓦,以表示對儒學的獨尊。琉璃瓦件大約可分作四類:一類是筒瓦、板瓦,是用來鋪蓋屋頂的。第二類是脊飾,即屋脊上的裝飾,有大脊上的鴟尾(正吻),垂脊上的垂獸,戧脊上的走獸等,走獸的數目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和等級而決定。明清時期規定,最多的是十一個,最少的是三個,它們的排列是,最前面為騎鶴仙人,然後為龍、鳳、獅子、麒麟、獬豸、天馬……等等。第三類是琉璃磚,用來砌築牆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類是琉璃貼面花飾,有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種幾何紋樣的圖案,裝飾性很強。
彩畫是中國古建築中重要的藝術部分。我們今天看見天安門城樓、故宮三大殿以及天壇、頤和園、雍和宮等等重要建築的室內外,特別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紅綠彩畫,使這些陰影部分的構件增強了色彩對比,同時使黃綠各色屋頂與下部朱紅柱子門窗之間有一個轉換與過渡,使建築更覺輝煌絢麗,這實在是一種很成功的手法。建築彩畫也有實用和美化兩方面的作用。實用方面是保護木材和牆壁表面。古時候有一種椒房,即是在顏色塗料中加上椒粉,不僅可以保護壁面和樑柱而且還可散發香氣驅蟲。裝飾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內外明快而美觀。彩畫的圖案早期是在建築物上塗以顏色,並逐漸繪畫各種動植物和圖案花紋,後來逐步走向規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時期完成了定製。明清時期的彩畫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完全成為圖案化的彩畫,分為和璽(以金色龍鳳為主要題材)、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琢墨、煙琢墨、雄黃玉、雅五墨等,它們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題材來定其等次貴*.另一類是後來才興起的「蘇式彩畫」(蘇指蘇州),它的特點是在梁枋上以大塊面積畫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內繪各種山水、人物、花鳥魚蟲以及各種故事、戲劇題材。還有一些別出心裁的彩畫,如故宮太和殿的柱子以貼金瀝粉纏龍為飾,遵化清東陵慈禧陵在楠木樑枋上素底描金彩畫,達到了金碧輝煌登峰造極的地步。
樸素淡雅的色調在中國古建築中也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園林、寺觀,以潔白的粉牆、青灰瓦頂掩映在叢林翠竹、青山綠水之間,顯得清新秀麗。北方山區民居的土牆、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靜安適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築也在著意追求這種樸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時期經營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中國古建築在建築與環境的配合和協調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有許多精闢的理論與成功的經驗。古人不僅考慮建築物內部環境主次之間、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調,而且也注意到它們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古代建築中有一種講究陰陽五行的「堪輿」之學,也就是看風水之學,其中雖然夾雜了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鑒之處。特別是其中講地形、風向、水文、地質等部分,還是有參考價值的。中國古代建築設計師和工匠們,在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時候,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務使建築的布局、形式、色調、體量等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例如《管子》論述選擇都城條件時就強調,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澇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於山區城鎮、城堡、村莊、寺觀、園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隨著山形地勢起伏轉折,高低錯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邊的建築物必然隨著港灣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歷代陵墓尤其重視地形環境。所謂的「龍脈」即考慮到周圍數里、數十里,甚至數百里范圍的地形、風水。園林更是綜合了空間與時間的藝術,景隨時換,步移景轉。對園內外環境的關系,相互配合最為講求。「借景」就是造園技法中巧妙地運用環境的一種表現手法。明計成《園冶》一書中專門有「借景」一章。他說:「園林巧於因借……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把園外遠處的山峰岡巒、樓閣塔影以至山林樹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園內成景。景與景之間,也相互為借,隔院樓台,出牆紅杏都可相互借用,構成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綜合上述,中國古建築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給我們以審美享受,為研究歷史和科學提供實證,為新建築設計和新藝術創作提供借鑒。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而且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愛國主義教科書。

③ 如何欣賞古建築

如何欣賞古建築,對於提高你的文化品味和旅遊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欣賞古代建築,必須把握三個價值四個作用。

古建築同其他文物一樣一般也具有三個價值,即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一個古建築本身所具備的價值或兼而有之,或具某一方面價值。古建築作為歷史文化遺產,一定是歷史上所形成的。這就是說,古建築首先具備的是歷史價值。歷史價值在於古建築本身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如周口市關帝廟是明清時期山陝商人建造的用於經商休憩聯誼的會館,反映了周口市明清時期商業經濟的發展繁榮景象。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一是反映該建築產生時代的藝術風格工藝技術水平審美的觀點等,同時還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等的情況;是這些文物都是歷史上藝術大師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其中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三是許多的古建築,有其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永遠為人們所欣賞。周口市關帝廟的雕刻藝術,製作精細,或花或草或人物故事,蘊藏著精湛的雕刻技藝和文化內涵,觀後令人賞心悅目,津津樂道,無不嘆服古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水平。文物的科學價值有兩個方面,其一它所反映的自身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其除了作為科學史的例證之外,許多前人辛勤勞動創造發明的成果還可

以為今天的科學技術研究提供借鑒,有些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今天還可以利用。有許多前人的科技成果尚待我們從文物身上去闡發去探尋。一般的民居及有些不重要的古建築等,可以作為房屋居住等使用,它本身不具有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三個價值,超出了文物的范疇。

古建築的四個作用是:一古建築是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實物。文物建築是過去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們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才能的高度成就,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二古建築是研究歷史科學的實物例證。古建築和其他物質文明遺存一樣,它本身的發展常常反映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也往往打上階級的烙印。因此,它對研究社會發展史是很好的實物憑證。三古建築是新建築設計和新藝術創作的重要借鑒。幾千年來,無數建築工匠在建築布局建築材料建築施工建築藝術裝飾建築傳統風格等多方面進行大量發明創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今天自然是我們應當繼承的一份寶貴財富。古建築在裝飾藝術木雕鑲嵌堆疊等方面,往往獨具一格,成就很高,是古代藝術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有著重要的價值,其中許多技藝技巧和經驗,為今人繼承和借鑒。四古建築是人民文化休閑的場所,是發展旅遊的重要物質基礎。周口境內可供觀賞的人文景觀較少,旅遊業的發展主要依賴於人文景觀,而人文景觀最主要的依賴資源也就是古建築,所以古建築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把握了古建築的三個價值四個作用,欣賞古建築也就算是入門了。由於各個古建築諸方面的文化內涵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走進古建築,走進古建築的文化氛圍,了解其各自的歷史科學藝術的價值,作具體的游覽觀賞了。

④ 如何欣賞建築藝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需結合學生從各門學科中學到的知識、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建築藝術的各種資料及教師准備的建築的圖片、幻燈片及音像資料等來進行學習,使學生通過欣賞中國古代建築初步了解建築藝術、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建築的結構特點。
2、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對建築藝術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學難點:
1、使學生了解各類建築的構造特點。
2、通過欣賞中國古代建築,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審美能力,增強熱愛祖國的建築藝術,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情感!
三、教法與學法
(一)1.情境教學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2.引導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學生欣賞建築藝術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感受藝術的形式美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關系。
3.賞析教學法:賞析、品味祖國優秀的建築藝術,從而加深對建築藝術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建築藝術的鑒賞能力。
(二)、學法: 1.探究法2.自學嘗試3.合作學習
四、教學准備: 建築藝術欣賞,收集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各類建築的圖片、幻燈片或音像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新授?
1、 什麼是建築藝術?
建築藝術欣賞是占據龐大空間的立體造型藝術,是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產物,是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
2、建築藝術賞析:
(1)北京故宮建築群(明、清)
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舊城的中心。始建於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設計者蒯樣,人稱蒯魯班。明清兩代曾對故宮不斷修建和擴建。現存大部分建築為清代所建,但總體布局仍保持著原來的面貌:故宮佔地72萬余平方米,縱深961米,橫寬753米。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屋宇有9000餘間.
故宮四周有高達10餘米的宮牆,宮牆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組成一座森嚴的城堡。 宮殿建築是皇權的象徵。明清故宮的設計思想也是如此.它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均體現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徵帝王的權威。這一點要比實際使用功能更為重要;為了顯示嚴肅齊整的氣氛,主要建築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次要建築則分布在中轄線的兩側。整個宮城共分外朝、內廷兩個部分,即前朝後寢: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是宮城的重心。皇帝在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舉行朝會、大典(如皇帝登基、壽慶、春節、出兵征討等活動)的大和殿(又稱金鑾殿)為主要建築。太和殿前面有
太和門,兩側又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內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在明代是帝後居住的地方)。這組宮殿的兩側有東六宮、西六宮、寧壽宮、慈寧宮等,最後是一座御花園。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和奉神的地方。其中寧壽宮建築群是供清高宗乾隆皇帝年老退位當大上皇專用的宮殿:紫禁城的正門是南端的午門。午門至天安門之間的御路兩側有朝房:朝房之蚌.東為大廟.西為社稷壇。宮城j北門為神武門,門北景山則為附屬於宮殿的另一組建築群:宮城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群的中樞:在它的前面有寬闊的廣場,它是聳立在8.13米高分3層的漢白玉台基上高35.05米的故宮建築群中的最高建築,重檐廡殿的屋頂以黃色琉璃瓦鋪蓋,屋頂的庭獸和斗拱出挑數目最多,御路和欄桿上的雕刻與彩畫、藻井圖案使用龍、風等題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月台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也只有這里才可陳設。太和殿前面要經過重重的門樓和形狀不一的庭院,由大清門(即前門)經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才能到達宮城中台基最高大、建築最宏偉壯觀的太和殿。一切有節奏的空間組合和體量的差異.以及局部的藝術渲染都烘托出這座主殿至高無上的權威感。在重重的門樓中,天安門最為莊重華麗,門前的御街橫向展開,構成寬闊的廣場,五座石橋橫跨全水河上.通過空間的變化和陳列在門前的華表、石獅、石橋,有力地襯托出這座皇城門樓的雄偉莊重:故宮外朝與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雄偉庄嚴,豪華壯麗;內廷則庭院錯雜,自成體系,富於情趣:總之,故宮建築群體理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殊風格和傑出成就。它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量優秀的建築群之一。教材圖片所示是位於故宮中軸線上,從前往後看,依次是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
(2)蘇州拙政園
它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的蘇州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園址原為大宏寺.明代御史王獻臣在正德年間(1506--1521年)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私人園林,取名拙政園。現存抽政園已經過各代的修整和擴建,分為東、西、中三個部分,總面積為62畝,其中水面佔3/5。中部佔地18.5畝,其中水面佔1/3,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中部正中為水池.山石、樹木,建築比較疏朗自然,其中遠香堂是一座四面廳,四周景色呈現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臨水築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兩座小島,山上樹木蔥翠,有雪香雲蔚亭和待霜亭。沿池植垂柳,長廊北面有見山樓,樓兩層,三面環水,西側假山一迭,登樓可至道盤山架閣,南軒與香洲隔水相望。此外還有小飛虹、小滄浪、聽松風處、得真亭等,重廊復廓,小巧精緻。遠香堂東枇杷園,人洞門為一院落,內為玲瓏館。從洞門南望嘉實亭.北望雪香雲蔚亭,都有獨到之處。拙政團水池面積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 園內布局利用自然,採用分割空間、對比借景的手法,借鑒傳統的繪畫藝術,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代表作。
(3) 雲南大勐龍曼飛龍塔
雲南大勐龍曼飛龍塔位於雲南省景洪縣大勐龍的曼飛龍村後山上。塔群由大小九塔組成。潔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筍破土而出,因有筍塔之稱。塔為磚石結構,建於傣歷五六五年(公元1'203年),系小乘佛教建築。塔群建築在圓形基座上,基座高3.9米 市 局呈花瓣狀。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2.29米;八個小塔分列八角,通高8.3米.座下設佛龕,龕內供佛像。每座塔的塔身均作覆缽式半圓體,建在三層蓮花須彌上,塔剎由蓮花座托上的相輪、寶瓶組成,金光閃閃。塔尖上有叮當作響的小銅鈐。在正南向龕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躁印跡,傳為釋迦牟尼的足跡,因而興建此塔。塔上的各種雕塑、浮肪,彩繪, 造型優美,秀麗和諧。
(4)侗鄉風雨橋
侗鄉風雨橋是建在侗鄉村前寨後的公用橋,又叫花橋。橋長一般50—100米.大青石砌成的橋墩上,鋪雙層杉木為梁,橋上建不同屋頂的樓閣數座,連接成一座長廊式走道橋身。
整個橋身的檐、柱都有雕飾。有的風雨橋內部還彩繪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壁畫.美如畫廊。一般風雨橋在長廊兩旁設有長凳,供行人避雨或休息。風雨橋是侗族人民獨具民族岡採的建築藝術。
(5)深圳發展中心大廈
深圳發展中心大廈建成於1990年。由施雅錫、錫森集團,香港迪奧設計頤網公司、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公司設計。大廈位於深圳友誼路、人民南路口,總高185米.總建築面積為751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已建成的高層建築之一。大廈是中國和世界各國進行技術交流的場所,又是一個完整的商業中心,包括豪華酒店、辦公樓、展覽廳和會議中心、商場、餐廳、娛樂場等。在大廈的天台設有直升飛機停機坪;地面有6層停車場,室內中庭設有4部觀景電梯。大廈主樓外形曲面採用一面整體、四邊結構磚玻璃新技術,其獨特的外形和銀白色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耀下產生出一種明快的感染力。
(6)福建長樂縣海螺塔
海螺塔位於福建省長樂縣下沙海濱渡假村,建築面積150平方米,高四米,由觀景塔、觀景廳及眺望平台組成。海螺塔通過象徵性聯想的方式,與周圍大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取海螺、海蚌的自然形態加工變形組合,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建築形象.又與大海產生了密切的聯系,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建築結構利用了鋼筋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建築充分表現了自然的主題,又有與大海相配的力度。海螺塔是由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南京巾建築設汁院齊康、張宏設計的,
建成於1989年:
(7)巴黎歌劇院 加涅
由建築師加涅(1825—1898)設計,於1861~1874年所建的巴黎歌劇院屬折衷主義的建築。其建築的語言混雜,古典主義的、哥特式的、巴洛克的等等手法糅雜一建築物上。但巴黎歌劇院又是富麗堂皇的。它的正立面為長方形,三段式構圖,第一層開7個拱門,中層以並列雙柱組成高窗.也為7組,並有突出的檐與第三層明顯劃分。第三層略退後,它的左右兩端樹立兩組雕塑.形體突出。一、二層兩側各以一門的單位向前凸出,第二層兩側檐上.花改成弧形緩拱,整個立面浮雕裝飾繁多,但仍秩序井然。歌劇院內廳觀眾席布列呈馬蹄形,座席寬適,周邊有4層的包廂,進深大,觀眾廳外有休息廳廊,舞台設備完善,舞台寬32米,深28.5米,上空高33米。出人口除正門外,左右門設車道,而且還特意為當年拿破崙三世辟專用通道(此處現改為歌劇院圖書檔案館)。劇院外,門廊等位置安放著許多以
音樂、舞蹈、戲劇等為題材創作的精美雕塑,其中有浪漫主義雕塑家卡波爾的著名雕塑作品 《舞蹈》。它立於歌劇院前.以輕歌狂舞的青春裸女展示出勃勃生機,為歌劇院增加了歡快的韻律。巴黎歌劇院到處洋溢著富麗、高雅的氣氛。其建築形制及表現手法對歐洲各國折衷主義建築有很大影 響
(三)、回顧總結:
今天我們的旅行即將結束,那麼同學們在欣賞了這些建築以後有什麼收獲呢?
(四)、我的作業:
選擇你喜歡的建築,用今天你學到的知識探討一下它的建築特點,並介紹給身邊的親朋 教學反思:

⑤ 建築藝術的欣賞方法有哪些

1.建築藝術的審美特徵
(1)建築藝術是物質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是指建築的實用性、群眾性、耐久性。所謂實用性,即是說,建築的目
的首先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看」。即使是紀念碑、陵墓也要考慮舉行紀念儀式時人流活
動的具體要求。其它各類藝術,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築卻必須和實用聯系在
一起。建築的實用性特點,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即是說,建築物對人類生活的功能好壞,
往往決定著人們觀感的美與丑,因而建築的審美意義,有賴於實用意義。試想,一座通風不
良、雜訊震耳、光線幽暗的車間,打扮得再花哨,也不會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華貴高大的樓
房,如果風一吹就要傾倒,那麼色彩無論怎麼鮮艷,多姿多彩,住在這座樓房裡的人也不會覺
得它美。相反,如果實用功能處理得好,往起來很舒適,即使外形簡單一般,也會給人以美的
感受。即使是藝術比重大的建築,比如展覽館、歌劇院、大會堂、高級酒店、園林,如果用起來
讓人別扭,也會被認為「華而不實」。建築的實用性是藝術性的基礎,而藝術性中也常常包含
著實用性。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還表現在它的群眾性上。沒有一個人能離開建築,建築的審美是帶
「強制性」的。人們可以不聽音樂,不看戲劇,不欣賞畫展,不讀小說,但卻不可能不住住宅,
不可能對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築機而不見。因為它是物質存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管
你自覺還是不自覺,有興趣還是無興趣,都會經常面臨著各種類型、不同形式的建築物,這些
建築都會「逼迫」人們提出自己的審美評價。
建築的物質功能性另一表現是在於它的耐久性。建築是巨大的、造價可觀的物質實體,
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災和戰爭破壞,它都會長期保留下去,很難被人遺志或丟失,事實上成
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紀念碑。建築的物質功能性決定了建築物具有紀念性。比如希臘
的神廟、羅馬的廣場、巴黎的鐵塔、中國的萬里長城、非洲的原始村落,還有數不清的古城市。
古村鎮,當初並不是為了紀念而專門建築的,但是到了後來,卻成了紀念性很強的古跡,成為
人們欣賞的歷史文化了。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建築與工藝沒有質的區別,只有量的區別。」英文「建築」一向本意
為「巨大的工藝」。前面已經說過,建築同工藝一樣是從實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僅有實
用又是不夠的,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還要講究藝術件。比如,住宅建築最基本的要求
是舒適、親切、順眼;園林建築講究清新、自然、雅緻;游樂場所的建築則應輕快、活潑;而紀念
性的建築則應崇高、庄嚴。實用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和諧的統
一。同時,建築的審美功能,往往藉助於其它藝術門類給予加強,有的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
作用。雕塑、繪畫(主要是壁畫)、園藝、工藝美術以至音樂都能融合到建築藝術中去。比如
歐洲古典建築中的雕刻、壁畫就是當時建築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這些東西,那
么這些建築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國的古代建築是群體取勝,造成群體序列的性格和
序列展開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這些附屬的藝術,如華表、石獅、燈爐、屏障、碑喝等,單獨的
古建築也常用壁畫、匾聯、碑刻、雕塑來加以說明。從這個意義上,也說明了建築具有一定的
藝術綜合性,具有鮮明的審美功能性。自古以來,人類花費在非實用方面的財富和這方面的
創造是相當驚人的。尤其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把建築的美餚重,有時甚至超過實用價值。
日本在愛知縣甚至建造了一座別致的音樂橋。這是一條人行便橋,全長僅31米,寬兩米,橋
兩側欄桿裝有109塊不同規格的音響欄板。過橋的人,只要拿起水槌,輕擊欄板,不管你
懂不懂音樂,會不會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國民謠《在橋上》。回來時,敲擊橋的另一側,就會
響起日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民歌《故鄉》。人們稱譽它是「石琴橋」、「聲情並茂的建築物」
……你大概想不到,這座小橋最初的設計提出者,竟是一個愛哼小曲的中學生呢!
當然,建築的實用功能性和審美功能性,在木同的建築對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審美
功能比重大收,甚至佔主要的地位,比如紀念碑、游樂園、陵墓等;有的比重大體相等,如商
店、學校、醫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倉庫、廠房、橋梁等。但即使審美比重小的建築在建設時
也離不開一定審美觀念的支配,建築本身也要具有和諧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韻律,也要
考慮周圍的環境,比如前面所說的倉庫、廠房、橋梁等,就要考慮合適的位置,適當的高度等,
也是直線和曲線的組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具有了審美功能性。
(2)建築是空間延續性和環境特定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是個空間環境,它要佔據一定長、寬、高的位置。那麼,我們在一定的視點上,本可
能一下子看到全體,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比如,看一座坡屋頂的房子,在室外我們只看到
三個面。如在室內,我們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個面。我們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動自
己,才能陸續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說,人們在任何一點上欣賞建築,感覺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在各個位置,從遠而近,從外而內,從上到下,從前而後,圍繞建築走遍,才能獲得完整的
感覺。如果是一個建築群體,那就更復雜,更需我們未斷地變換觀賞位置。人們就是在這種
位置的不斷變換中,也就是空間的不斷延續中獲得了審美感受。
正因為建築具有空間延續性,因此,它的藝術形象永遠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有的甚
至還主要靠環境才能構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簡單,建築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動,除非特
殊情況,不會出現房子搬家、橋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審美效果也隨之改變,原來的
效果不復存在,後來的又出現新的審美效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須是置於埃及這廣闊無
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恆的性格,如果搬到了東北大森林,很難設想,那是一種什麼效果。又
如,歐洲的哥特式教堂,必須是在中世紀狹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顯示飛騰向上的氣
勢,如果放到寬闊的大街上或者林立的摩天大樓中間,就很難設想是什麼景象了。再如,濟
南火車站的尖頂鍾樓和穹形的建築物,當年也許是十分氣派和別具特色的,而今天,在旁邊
那些大樓和煙向的對比下,就很難行出當年的氣派和特色,由此可見,正是這種空間的延續
性和環境的特定性構成了建築藝術的又一個審美特徵。
(3)建築藝術是正面抽象性與象徵表現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藝術在空間里塑造的永遠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說它是正面的,是因為建築所反
映的社會生活只能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現什麼悲劇式的、頹廢式的、諷刺式的、傷感式的、
漫畫式的形象。就建築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麼進步的或落後的,革命的或反動的。天
安門過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門,今天卻是國徽上的圖案,是偉大祖國的象徵。萬里長城本來是
民族交往的障礙,是刀光劍影的戰爭產物,現在卻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驕傲,是聞名世界的
游覽聖地。
同時,它塑造的這個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幾何形的線、面、體組成的一種物質實
體,是通過空間組合、色彩、質感、體形、尺度、比例等建築藝術語言造成的一種意境。氣氛,
或庄嚴,或活潑,或華美,或朴實,或凝重,或輕快,引起人們的共鳴與聯想。人們很難具體描
述一個建築形象的具體情節內容。所表現的時代的、民族的精神也是不明確、不具體的,是
空泛的、朦朧的。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繪畫、雕塑那樣細膩地描摹,再現現實;更不能像小
說、戲劇、電影那樣表達復雜的思想內容,反映廣闊的生活圖景。正因如此,建築藝術常用象
征、隱喻、模擬等藝術手法塑造形象。比如,古希臘曾有人認為人體各部分都體現著理想的
美,故而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精華——多立安柱式建築就以粗壯狂放的
線條,形象地模擬了男子挺拔雄健的體形特徵;而安奧尼柱式建築則以柔和精細的線條,形
象地模擬了女子擁雅柔美的體形特徵。近代紐約航空港的TWA公司,則用典型的象徵主義
手法,建成了一座外形像展翅欲飛的大鳥的候機大樓。巴黎明星廣場上的凱旋門,建造的初
衷,則是象徵了拿破崙一世軍威、強權、做世的特點。北京的天壇公園的雙環亭、南京天王府
的雙亭,則象徵了親密無間的摯友關系。由此可見,建築藝術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徵表現性構
成了它的又一審美特徵。
在建築藝術中,象徵的意義也是很廣泛的,可以容納很多內容,昨天可能是象徵著是權
神威,今日可以是象徵著統一團結,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門就是明顯的例子。
2.建築藝術欣賞
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築藝術自身的特點,通過感受建築藝術的形式
美,既把握建築藝術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內在意蘊,從中獲得審美愉悅。
(l)欣賞建築藝術要把局部的審美觀照與整體的審美知覺結合起來。建築藝術的形象
一般是由建築物的體積布局,比例關系,結構形式,空間安排等構成。建築的外在裝飾常有
圓柱,柱頭、飛檐、貼臉,雕塑,圖案和壁畫等,這些裝飾因素是建築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
們應該與建築形象保持內在一致,從造型和色彩上豐富和發展建築的藝術構思,使建築形象
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感染力。因此,欣賞建築藝術不僅可以對建築藝術的局部構成進行審美
觀照,而且還應該把局部的藝術構成納入整個建築藝術及從環境中加以觀照。使欣賞者從
整體的審美知覺中感悟建築藝術的美。美國在三十年代建立的「瀑布別墅」就非常注重局部
與整體的和諧美,萊特的設計新穎奇特,將別墅直接建造於瀑布之上。凌空而出、巨大陽台
與瀑布兩側的巨石相映生輝,而瀑布則在陽台底下自由灑脫地傾瀉,使建築與山石。樹木、瀑
布有機融合,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和諧美,使建築的人工美與自然美渾然一體。
在欣賞建築藝術時,既要欣賞建築色調、尺度、比例、景觀及空間變化,看其是否符合美
的規律,又要注意具體的建築構成要素是否實現優化組合、建築的整體是否和諧統,進而
可以把該建築納入建築群的總體風貌中加以欣賞。
(2)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意義。建築藝術通常藉助象徵意義來蘊含其審美意蘊,這也
是建築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象徵意義首先是最初的象徵性,即建築藝術在物化成特定的
建築物時就已經具有的象徵意義。如北京故宮的對稱和諧、層次分明、主要建築位居中央,
顯現出封建時代帝王對國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寶塔」結構。我國秦朝建立的萬里長
城,當時象徵著秦帝國的「大~統」。但是,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建築藝術又會產
生出一些新的象徵意義。現在,北京故宮已成為中外遊客所欣賞的審美對象,它既顯現了我
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當我們現在登上萬里長城,極目遠
眺,萬里長城象一條巨龍在群山環抱中婉蜒游動,顯得氣勢非常恢宏遼闊。在我們的審美視
野中,長城已不再是秦帝國「大一統」的象徵,而是中華民族創造力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
凝聚力的象徵。
要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性,還必須了解建築藝術創造的時代背景及其民族特點。北京
故宮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其結構上,從正陽門到景山,通過一系列錯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
間處理,象徵著皇權形象。北京天壇的設計具有明顯的漢民族特點,象徵著天帝的崇高神
聖,表達出漢民族「天人感應」的思想意識。
在欣賞建築藝術的象徵性時,還可以結合心理美學的「移情說」,充分展開自己的審美想
象,在感知建築形象的同時,把建築形象擬人化,賦予建築藝術以新的生命,使本無生命的建
築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氣。比如找們欣賞一座幽靜別致的別墅,就會感受到它
非常幽雅婉靜;欣賞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會使我們產生向上飛騰的感覺;欣賞那些新穎奇
特,色彩疏淡而簡潔的建築,則會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機勃勃,游灑飄逸;看到那些富有穩定感
的建築,就會使人產生端莊穩重的感覺。當然,欣賞建築藝術時的移情,只能根據建築藝術
質的規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而不能胡思亂想,違背藝術欣賞規律。
(3)要善於欣賞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通常以錯落有致的空間造型顯現出類似
音樂的節奏感。歌德和謝林都把建築看成是「凝固的音樂,」正是在於他們感受到建築藝術
的音樂美。建築藝術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規律創造的,它無論向空間什麼方向延
伸,都是有比例、有規劃、有變化地排列的,從而形成一定的節奏。而「優秀的建築物,它各方
面的節奏,總能歸於統一。這便形成一種統一的調子,統一的旋律。當你在觀賞這座建築
時,你便能在一定時間過程中感受到節奏上反復多樣的流動,產生音樂般的旋律感,正是這
種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緒氛圍」,從而獲得類似感受音樂美的情感愉悅。
感受建築藝術的音樂美,要善於調動自己的通感,以動態的視覺對建築造型顯現的空間
序列進行審美觀照。欣賞建築藝術同欣賞繪畫不同,欣賞繪畫主要靠靜態的直觀把握,而欣
賞建築卻不能只靠靜態觀照,還應運用動態觀照,從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俯仰、視野的遠近大
小、空間的開合、視覺的分隔聯系中去觀照建築的空間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間序列的節奏感
和音樂感。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可以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4)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通常包括欣賞角度、欣賞距離和欣賞
方法這三個組成部分。
欣賞角度可以分為水平方向上的正視與側視,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視、仰視與俯視。欣賞
角度也就是審美角度或審美視角。在審美活動中,審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體審美價值的
實現,不僅需要客體自身的審美同伴,而且還需要審美主體的密切配合,需要審美主體選擇
合適的審美角度,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審美客體。建築藝術是立體的空間藝術,欣
賞者更應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賞建築藝術的整體美。
建築藝術又是視覺藝術,欣賞者與建築物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制約著審美效果。一般
來講,近距離可欣賞建築的細節或局部;中距離可直觀全貌;遠距離能概觀大致輪廓。欣賞
者時間充足,可近、中、遠三者兼而有之;時間倉促,則只能或中或遠的覽其概貌。一般來講,
欣賞古典建築可多作近、中距離的觀照;欣賞現代的宏偉建築可多作中、遠距離的概覽。當
然,欣賞距離的遠近不是絕對的,應該因人而異,因建築藝術不同而不同。
欣賞方法對於欣賞建築藝術有著重要意義,它一般分為靜態欣賞和動態欣賞。靜態欣
賞是指欣賞者在特定的欣賞點上對建築物的靜態觀賞,動態欣賞是指欣賞者按照欣賞需要,
在一定的觀賞路線上對建築物的觀賞。在欣賞中,應該把靜態欣賞與動態欣賞有機結合起
來,作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隨著欣賞路線的流動,欣賞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具體可
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築形象畫面,即不同的建築形象,從而感受到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同
時,由於欣賞者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仰俯。視野的大小、視覺的轉換等是不斷流動變化的,這
樣當欣賞者去感受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時,就會產生一種節奏感,這也正是人們把建築比喻
成是凝固的音樂的內在依據。
總之,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欣賞者應了解建築藝術的一般特點和具有較高的審美
修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情感等因素,積極能動地進行審美觀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
欣賞建築藝術的美。

⑥ 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如何欣賞建築藝術

想要更好的欣賞建築的藝術,必須要抓住建築藝術設計的一個合理性,規范性以及實用性,還有它所要表達的內涵,進行有效的欣賞。

⑦ 八年級美術下冊教案及教學反思《如何欣賞建築藝術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⑧ 怎樣欣賞城市建築藝術

城市建築藝術是人們對城市的空間布局、建築群體以及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所作的藝術處理,是城市美在藝術形象上的反映。城市建築藝術自古以來都是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來反映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城市建築藝術又是建築、雕塑、園林等各類造型藝術的綜合,除了反映它們各自的成就以外,又有自己的內容和發展規律。

城市總體布局藝術,又稱城市藝術構圖,是指城市在總體布局上的藝術構思及其在城市總圖骨架和空間布局上的體現。城市總體布局藝術是在滿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自然條件基礎上,根據城市政治社會需要對城市所進行的藝術加工。例如北京城的中軸對稱、規整嚴格的城市藝術布局,是按照中國古代封建都城模式,繼承歷代都城布局傳統並結合具體自然條件而規劃建設的。它反映了中國封建帝王的政治需要,又體現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偉大氣魄。世界各國也建成了不少利用各自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特點的富有特色的名城。
城市全景上的藝術 城市總體藝術的一個側面。根據不同的視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城市的外緣景觀,是通過河流、鐵路、公路或大橋時所見到的城市外貌,表現為城市輪廓線和城市概貌。前者是城市地形與建築群、綠化相結合而形成的城市輪廓及其高低起伏的韻律;後者是城市容貌展開的畫卷。另一種是城市鳥瞰,是從城市制高點上所見到的城市全貌,常能體現出城市布局藝術構圖的特點,城市全景藝術反映了城市整體美及其特色。
城市軸線藝術 城市軸線是組織城市空間的重要手段。通過軸線,可以把城市空間布局組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而城市軸線本身又是城市建築藝術的集中體現,因為城市軸線上往往集中了城市主要建築群和園林綠地。城市軸線的藝術處理也是城市建築藝術上著力描繪的精華所在,因而也最能反映出城市的性質和特色。世界上一些著名首都都有各自特有的城市軸線藝術,如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華盛頓的中央綠化軸線,巴黎的東西軸線和巴西利亞的城市軸線等。
城市中心和幹道藝術 城市中心藝術布局和幹道藝術布局都是城市建築藝術的重點。前者反映了城市意象中的節點藝術;後者是一種通道藝術。兩者都是反映城市面貌和個性的重要因素,要結合城市自然條件和歷史特點並運用各種建築藝術手段,創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幹道藝術面貌。
城市不同地區的建築藝術 城市中不同地區的建築藝術是城市建築藝術中屬於「面」的部分,在城市景觀中占著重要地位。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城內外大片綠地、河湖水面或丘陵所形成的自然景色;一類是城市景觀,是通過城市中成片街區和小街小巷體現出來的最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藝術面貌。城市景觀反映一座城市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處理好這一新與舊、傳統與創新的相互關系是城市建築藝術和古城保護中一個重要課題。
城市建築藝術的特點和規律 城市建築藝術是一種三度空間的綜合性造型藝術,是由城市地形地貌、園林綠化和建築群體共同組成的城市空間。因此城市設計也和建築設計一樣,要仔細推敲城市空間的比例、尺度、序列和建築群的色彩、高低、質地和韻律節奏等,以創造和諧優美的城市空間環境。
城市是一個動態體系,在空間和時間上都處於不停的發展之中。因此城市建築藝術又是一個四維空間藝術體系(空間加時間)。城市設計必須考慮城市空間與體型、空間與運動、空間與時間的關系。要使城市的功能結構與空間形態之間取得有機的結合和相互協調的發展。在現代城市中,城市功能日趨復雜,城市的內外交往日趨密切,城市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對城市建築藝術的要求也愈益提高。
城市建築藝術是一門有很強綜合性的造型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也有共同的美學規律。主要是統一、變化和協調。統一,體現在城市建築藝術上是整體美,它要求一座城市的空間是有秩序的,城市面貌是完整的。變化,體現在城市建築藝術上是特色美,每座城市都應有它自己的特色,而同一座城市內不同地區又應有不同的特色。協調,各個時代都會在城市面貌上留下痕跡,如新與舊、繼承與發展、傳統與創新,相互之間要協調,體現出和諧美。城市功能的變化,技術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節奏的加快,都會引起人們觀念的改變。這也會在城市建築藝術面貌上反映出來。
建築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從單體建築到建築群,以及建築群組成的區域,無論是研究其整體,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斷,都能讀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築來表達的。從明清遺留的建築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風韻。紫禁城氣勢非凡,建築群中軸線與城市中軸線重合,蔚為壯觀,這里演出了多少悲壯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參差,古樸莊重,同樣構成城市的人文風貌,滲透著歷史感。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高潮,外灘建築群和繁華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現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國際飯店,高達24層,是當時遠東最高的建築,成為上海城市的標志。經過數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築又為城市發展寫下光輝的一頁。上海今天的新建築與近代建築有一種內在的精神聯系,它們以一種國際語言講述關於現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築文化在旅行中不斷變異、發展。廣州新建築構成了嶄新的、充滿生機的空間形態,突出了城市的開放特色,預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來。 藝術再也不高高在上、遠離人群,而與社會互動--源於社會,將美與真普及社會;建築藝術家更積極地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參與到創造人類大環境的偉大事業中來。一個城市猶如一個人,如何能讓初來乍到的客人們對這座城市著迷,讓他們一見難忘、再來再留,城市文化環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觀的風景線。讓我們共同關注公共藝術這古老而新興的學科,讓我們共同來關注城市文化環境建設,做好這張城市藝術文化名片,營造既飽含中國傳統意蘊、富於城市地域個性,同時又符合現代實用功能的詩意的城市公共藝術新空間,讓我們象我們輝煌的祖先一樣藝術地生活!

⑨ 中外建築藝術欣賞小學教案怎麼寫

教材分析;體裁題材、內容形式|、結構背景。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教學方法:引導法等。

教學准備:cAI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a.課前准備。B.師生問好

二、導課、情景展示圖片、學生觀看思考回答想像。

三、進行新課、a.出示課題
b.教師採用圖片法、啟發式、引導法、討論法、談話法、示範法、敘述法、講解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c.學生個別先掌握內容、分組掌握內容、全班掌握內容、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進一步掌握全部知識內容
d.本節課內容豐富難易安排合理、形式新穎不拘一格、結構緊湊不拖沓分層分部分板塊
e.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掌握本節課全部知識內容、實現本節課教學目標達到本節課教學目的
f.拓展延伸

四、二度創作
五、小結反思

⑩ 如何對建築進行欣賞

坦白地說, 題目太大了,只能給你復制篇文章作為參考了(不是原創啊),希望對你有幫助。

建築是指建築物和構築物的通稱,是人類用物質材料修建或構築的居住和活動的場所。建築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通過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多種因素的協調統—,通過充分調動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環境雕塑、環境繪畫、建築小品、工藝美術、書法以至文學的作用,形成建築藝術特有的空間造型美。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與人類物質生產水平和精神發展狀況相關;其表現性與抽象性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築藝術自身的特點,通過感受建築藝術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築藝術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內在意蘊,從中獲得審美愉悅。欣賞建築藝術要把局部的審美觀照與整體的審美知覺結合起來。建築藝術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築物的體積布局,比例關系,結構形式,空間安排等構成。建築的外在裝飾常有圓柱,柱頭、飛檐、貼臉,雕塑,圖案和壁畫等,這些裝飾因素是建築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應該與建築形象保持內在一致,從造型和色彩上豐富和發展建築的藝術構思,使建築形象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感染力。因此,欣賞建築藝術不僅可以對建築藝術的局部構成進行審美觀照,而且還應該把局部的藝術構成納入整個建築藝術及從環境中加以觀照。使欣賞者從整體的審美知覺中感悟建築藝術的美。在欣賞建築藝術時,既要欣賞建築色調、尺度、比例、景觀及空間變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規律,又要注意具體的建築構成要素是否實現優化組合、建築的整體是否和諧統,進而可以把該建築納入建築群的總體風貌中加以欣賞。

1 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意義

建築藝術通常藉助象徵意義來蘊含其審美意蘊,這也是建築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象徵意義首先是最初的象徵性,即建築藝術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築物時就已經具有的象徵意義。如北京故宮的對稱和諧、層次分明、主要建築位居中央,顯現出封建時代帝王對國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寶塔」結構。我國秦朝建立的萬里長城,當時象徵著秦帝國的「大一統」。但是,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建築藝術又會產生出一些新的象徵意義。現在,北京故宮已成為中外遊客所欣賞的審美對象,它既顯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當我們現在登上萬里長城,極目遠眺,萬里長城象一條巨龍在群山環抱中婉蜒游動,顯得氣勢非常恢宏遼闊。在我們的審美視野中,長城已不再是秦帝國「大一統」的象徵,而是中華民族創造力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要感悟建築形象的象徵性,還必須了解建築藝術創造的時代背景及其民族特點。北京故宮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其結構上,從正陽門到景山,通過一系列錯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間處理,象徵著皇權形象。北京天壇的設計具有明顯的漢民族特點,象徵著天帝的崇高神聖,表達出漢民族「天人感應」的思想意識。在欣賞建築藝術的象徵性時,還可以結合心理美學的「移情說」,充分展開自己的審美想像,在感知建築形象的同時,把建築形象擬人化,賦予建築藝術以新的生命,使本無生命的建築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氣。比如找們欣賞一座幽靜別致的別墅,就會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靜;欣賞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會使我們產生向上飛騰的感覺;欣賞那些新穎奇特,色彩疏淡而簡潔的建築,則會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機勃勃,游灑飄逸;看到那些富有穩定感的建築,就會使人產生端莊穩重的感覺。當然,欣賞建築藝術時的移情,只能根據建築藝術質的規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而不能胡思亂想,違背藝術欣賞規律。

2 要善於欣賞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通常以錯落有致的空間造型顯現出類似音樂的節奏感

歌德和謝林都把建築看成是「凝固的音樂,」正是在於他們感受到建築藝術的音樂美。建築藝術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規律創造的,它無論向空間什麼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規劃、有變化地排列的,從而形成一定的節奏。而「優秀的建築物,它各方面的節奏,總能歸於統一。這便形成一種統一的調子,統一的旋律。當你在觀賞這座建築時,你便能在一定時間過程中感受到節奏上反復多樣的流動,產生音樂般的旋律感,正是這種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緒氛圍」,從而獲得類似感受音樂美的情感愉悅。感受建築藝術的音樂美,要善於調動自己的通感,以動態的視覺對建築造型顯現的空間序列進行審美觀照。欣賞建築藝術同欣賞繪畫不同,欣賞繪畫主要靠靜態的直觀把握,而欣賞建築卻不能只靠靜態觀照,還應運用動態觀照,從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俯仰、視野的遠近大小、空間的開合、視覺的分隔聯系中去觀照建築的空間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間序列的節奏感和音樂感。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可以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3 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

建築藝術的欣賞過程通常包括欣賞角度、欣賞距離和欣賞方法這三個組成部分。欣賞角度可以分為水平方向上的正視與側視,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視、仰視與俯視。欣賞角度也就是審美角度或審美視角。在審美活動中,審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體審美價值的實現,不僅需要客體自身的審美同伴,而且還需要審美主體的密切配合,需要審美主體選擇合適的審美角度,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審美客體。建築藝術是立體的空間藝術,欣賞者更應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賞建築藝術的整體美。建築藝術又是視覺藝術,欣賞者與建築物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制約著審美效果。一般來講,近距離可欣賞建築的細節或局部;中距離可直觀全貌;遠距離能概觀大致輪廓。欣賞者時間充足,可近、中、遠三者兼而有之;時間倉促,則只能或中或遠的覽其概貌。一般來講,欣賞古典建築可多作近、中距離的觀照;欣賞現代的宏偉建築可多作中、遠距離的概覽。當然,欣賞距離的遠近不是絕對的,應該因人而異,因建築藝術不同而不同。欣賞方法對於欣賞建築藝術有著重要意義,它一般分為靜態欣賞和動態欣賞。靜態欣賞是指欣賞者在特定的欣賞點上對建築物的靜態觀賞,動態欣賞是指欣賞者按照欣賞需要,在一定的觀賞路線上對建築物的觀賞。在欣賞中,應該把靜態欣賞與動態欣賞有機結合起來,作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隨著欣賞路線的流動,欣賞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具體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築形象畫面,即不同的建築形象,從而感受到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同時,由於欣賞者視點的高低、視角的仰俯。視野的大小、視覺的轉換等是不斷流動變化的,這樣當欣賞者去感受建築形象的空間序列時,就會產生一種節奏感,這也正是人們把建築比喻成是凝固的音樂的內在依據。

總之,建築藝術是物質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相結合的藝術,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跡和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在欣賞建築藝術的過程中,欣賞者應了解建築藝術的一般特點和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情感等因素,積極能動地進行審美觀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建築藝術的美。

閱讀全文

與如何欣賞建築藝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