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培養藝術感受力

如何培養藝術感受力

發布時間:2022-05-23 13:44:35

1.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受力

除了對孩子進行感性認識教育外,家長在家中還可開展一些符合孩子興趣的知識藝術訓練。只要選擇內容適當,孩子是願意接受的。

識字

日常生活中,孩子隨時能接觸到文字,並且會好奇地問:「這個字念什麼?」他看著大人的口形會跟著念。報紙來了,讀一下報名,過不了多久,鄰居的幾份報紙,差不多都能認出來。走在街上,認認店面招牌,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一些字。繼而認孩子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還可利用識字卡,一面看圖,一面認字,這樣效果更好。但文字比較抽象,孩子不宜大量認字,死記硬背,否則孩子會感到單調,產生反感情緒。要讓孩子多接觸實際,學會觀察,為系統識字打下基礎。

寫字

孩子能繪畫,也能練習寫字。孩子動筆總是先畫畫,對畫圈圈、塗黑點、畫線條很感興趣,因此,孩子把寫字叫畫字。

4~5歲的孩子可開始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和幾歲了。開始時確像畫字,如把「口」畫成「○」。父母應教孩子握筆的方法,引導他按筆順寫字,注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字要與認字相結合,在認字過程中,孩子記住了字的形狀,臨摹起來就方便了。孩子寫字用的鉛筆,色要濃,鉛芯要軟,使字跡寫得清楚,不易戳破紙。5~6歲孩子見大人用毛筆寫字,他也試試,父母應予以鼓勵。寫字時需注意正確姿勢,用眼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引起視力疲勞。

繪畫

孩子喜歡看圖畫,更喜歡拿筆在紙上學畫。繪畫不僅能學到繪畫技能,對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記憶力、特別是觀察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觀察是繪畫的前提。孩子畫什麼要給他觀察什麼。3~4歲孩子進行觀察時,往往只注意物體明顯部位,而且不能持久。所以,只能要求他們觀察物體的主要特徵,少許時間後轉移搞另外活動。以游戲口吻啟發孩子練習,繪畫技能便會收到好的效果。例如,畫直線用「天上下雨地上長草」作比喻;學畫橫線時,畫一條線作地,畫兩條線作馬路。5~6歲的孩子,不但能觀察所畫物件的整體,還能注意局部。他們中大多數已掌握橫線、直線、圓圈、三角形和方形。家長還可以進一步啟發孩子用這些圖形構成簡單的畫面,如電視機、傘、自行車、房子等,把孩子的眼光引向多姿多彩的實際生活中。

孩子畫完一張畫,常會給父母看,父母要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培養孩子繪畫的興趣和信心。引導孩子把畫貼在本子里或牆上,供家人欣賞,把繪畫當做一件美好的事情來做。

家庭藝術熏陶——音樂

孩子非常喜歡音樂,因此音樂比別的更能吸引孩子,因為孩子的聽覺靈敏,在別人唱歌、在優美的旋律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歡樂和溫暖。從小注意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能,而且能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和性格。

在家庭中,如何早期注意音樂教育呢?

讓孩子多欣賞現在,錄音機電視機已普遍進入家庭,孩子在家聽音樂的機會多了。電台有專為孩子放錄的音樂節目。雄壯的歌聲,優美的樂曲,充實了孩子的聽覺。培養孩子欣賞音樂,要注意音響不刺耳,環境不嘈雜,作品短小,節奏鮮明,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並培養堅持聽完一曲的習慣。

用自然聲唱唱歌是音樂表現中最易理解、最易接受和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種形式。孩子最喜歡唱歌了,順口的曲調聽幾遍就能唱上口了。每當他們在幼兒園學會一首新歌時,總要一次又一次地唱給爸爸媽媽聽,或在游戲中哼哼。孩子開始學唱歌時,父母要注意培養他們用自然聲唱歌。

首先要有正確的唱歌姿勢,即自然地站著或坐著唱。唱歌姿勢不正確,往往會直起嗓子喊叫,聲音非常難聽。有時孩子高興了,喜歡唱得很響,父母要及時提醒,並使他懂得在集體中唱歌時,自己的聲音不可突出,歌聲要整齊才好聽。

在日常游戲活動中,也要提醒孩子說話要養成不叫喊的習慣,保護嗓子。有的孩子對唱歌不感興趣,節奏感不強,可讓他多聽琴聲,多聽發音準的同伴唱,父母若不喜歡唱歌,也要創造讓孩子接受音樂熏陶的機會,讓音樂納入日常生活之中。

創造音樂環境3~4歲孩子可以學彈鋼琴、拉小提琴、拉手風琴等樂器了。從小能學會一種樂器,不僅為長大成才打下基礎,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毅力。

無論學什麼樂器,都需從培養孩子興趣著手,根據孩子特點認真下功夫。孩子覺得很有趣,就會一遍遍地練。一曲彈完,應予拍手誇獎。學習任何一種樂器,必須有老師手把手地教,嚴格地按教程由淺入深進行學習。老師的講解、示範很重要,不能心急貪快。有一定基礎後,最好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演奏,或聽適合程度的音樂會,以增長見識,進一步提高興趣。

孩子特點之一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即使是對他有明顯刺激的歡快旋律,能夠集中的時間也甚短。因此,孩子練習樂器時間不宜過長,3~4歲孩子應從幾分鍾開始,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樂器,可延長到15~20分鍾,不宜超過20分鍾,一天分幾次練習。

培養孩子的文學水平

孩子文學內容包括很多方面,有故事、兒歌、繞口令、謎語等。它運用形象的、生動有韻的語言,創造有趣的情節,告訴孩子,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人類的聰明、生活的歡樂,把孩子帶進廣闊的天地,陪伴著度過歡樂的童年。

聽故事

童話、神話、寓言是孩子最愛聽的故事,還包括介紹有科學知識和描述大自然的故事。孩子喜歡故事,百聽不厭,有的成了上床入睡的催眠曲。故事能給孩子以智慧、勇敢和理想,多聽故事,不僅能開闊眼界,發展想像力,而且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但給孩子講故事,不可用教訓口吻,寓教育於故事情節之中,多讓孩子自己去品嘗感受。

背兒歌

兒歌的內容廣,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形象,歌頌祖國,歌頌大自然。孩子將從兒歌中接受熏陶,培養美好的情感,高尚的品德,純朴的願望。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背誦兒歌。

猜謎語

猜謎語是孩子動腦筋思考的一種游戲活動。謎語既有韻又有歌,一般是用兒歌、順口溜的形式,以恰當的比喻表達事物的特徵。因此猜謎語過程,能夠活躍孩子思維,提高分析判斷能力,產生聯想,對發展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好處。

每個孩子都具有好勝心,在猜謎語時孩子願意自己動腦筋猜出來,不希望大人透露謎底。如孩子幾次猜不著,家長可用啟發方式,如揭示「這是吃的」,「跟……有關」孩子將越猜越有興趣。謎語內容,應該是孩子接觸過的、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從吃的、用的、自然現象、動物中取材,當然要適合孩子的年齡不可太深奧。

說繞口令

教孩子繞口令,有助於發展語言。教的方法主要一條是。開始教時正確示範,一句句慢慢學,不可操之過急,待完全學會並習慣後,要求說快就不會錯了。繞口令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說得慢就不稀奇不好笑了。相聲中常有繞口令內容,孩子特別感到新奇、有趣,越是說不好越是要學著說。

2. 如何提高學生感受藝術的能力

中國的兒童美術教育在現代化帶來的經濟繁榮和舉國上下重視教育的風氣帶動下,得到蓬勃迅猛的發展。如今,全國接受業余、專業等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的少年兒童數以千萬計,各種美術培訓班、學校橫空出世。然而,由於兒童美術教育理論研究相對落後以及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教師的素質良莠不齊的現狀,使得兒童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著諸多偏差和誤導,兒童美術模式化、成人化、趨同化以及功利性的傾向相當嚴重。
目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有三種教學模式比較流行。第一種是「簡筆畫」教學法。一些教師以簡筆畫教材為範本,將造型、構圖、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兒童作畫成了被動的臨摹和定型的公式組合。兒童的作品猶如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固定的造型,規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無生氣和創造性。
第二種是「反復訓練式」教學法。教師擅長於某一畫種,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鳥畫。所教的學生則反復訓練這一技法,以至於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生產了一批和這位教師一樣風格的「復印機」,或是能描摹出「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的 「神童」。
第三種是「專業技能訓練式」教學法。這些教師將專業繪畫知識和技能訓練作為兒童學習繪畫的目的,就是為了有利於將來孩子考專業院校而最終得到一個文憑。於是過早地將專業院校的課程硬搬過來對付天真活潑的孩子,機械地讓他們畫靜物、畫石膏、畫素描,去臨摹成人的作品,講一些學生不明白的繪畫規律和高深理論,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畫出的物件,只是功夫扎實的課堂練習,缺少「靈氣」。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兒童在學繪畫時,必須掌握一定的繪畫知識和技巧,知識技法是美術課的主要內容。但是,學習筆墨技巧並不是學習繪畫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內容。教師如果只教授知識,技法,教得再好,充其量只能算一個留聲機,所辦之培訓班只能叫做「技法培訓班」,還算不上兒童美術教育。既然叫兒童美術教育。「教育」兩個字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兩個字所包含的內容就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首先,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通過教育,使兒童得以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宗旨。美國的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思菲德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把兒童的個人成長特徵,分為7個觀察點:智慧成長、感情成長、社會成長、知覺成長、生理成長、美感成長、創造性成長。」這對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人是很有啟發的。具體來講,我認為,兒童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感覺和自我感覺,這是基於兒童美術教育是美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幾個專業技術人員、畫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質的時代需要的人才。讓他們從小學會能從最平凡的事物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事物,創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的態度,而不只是現實的價值,更使他們能以美的感受,面對人生,使他們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發展。
那麼,什麼是藝術感覺呢?藝術感覺又叫藝術氣質,人有沒有藝術感覺,其差別是很大的。有人認為藝術感覺主要是天生的,我認為藝術感覺更重要在於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藝術感覺包括「多情善感」「浪漫超脫」等等。
具有藝術氣質的人是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多情」就是感情豐富。感情是藝術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情就沒有藝術,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人有七情,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後天培養的,特別是一些崇高、美好的感情,一些社會性質的感情,是要靠情感教育來培養的。比如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通過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較平淡到濃烈,更純正,就如釀酒一般,所以在美育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情感教育,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孩子美好、健康、豐富的感情上,讓他們懂得愛懂得恨,富有同情心,用人類各種各樣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比如教師教孩子畫花,有一小朋友就馬上去摘了一朵花給老師,這時這位老師不僅僅是拿這朵花作示範,教學生怎樣畫花,而且還告訴小朋友,花媽媽看見自己的孩子被折斷了腿,非常傷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將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還畫了一幅花媽媽擁抱花孩子的畫。
平時人們的感情都是處於相對平靜、抑制狀態,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有意識營造一種氣氛,努力將孩子的感情激發出來,使之動情,沖動,激情澎湃,有時甚至處於癲狂狀態。好的教師這時如同催化劑,使學生們興奮激動起來,千萬不要限制和壓抑孩子的感情,而應該引導他們去盡情表現、抒發、渲泄。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用繪畫的形式,來抒發,表現自己的感情。
「善感」就是容易動情,容易被感動。有藝術氣質的人往往都感情豐富,所以見到什麼都能掀起他心中情感的波瀾,或是將感情移到別的事物上,這在美學上叫移情作用。小朋友的感情也較純真豐富,在他們的眼裡,很多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太冷靜,也應該充滿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動他們。「善感」還有比較敏感的意思。有藝術感覺的人,對美的感受力特別強,能從平凡的、很多人視而不見的事物中發現美,學生的感受力可以進行培養訓練。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感官訓練。美術最重要的感官是視覺,要教學生學會觀察,對色彩、造型、結構等較敏感。除此之外,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膚覺、還有通感等等的訓練也很重要。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聽、去摸、去聞、去踩……然後把自己感覺到的說出來,最好能畫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感受力一定會比別人更細膩、更敏銳。
對美的東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這是美育應該達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賞美,所以藝術欣賞課是必不可少的。欣賞的內容應該廣泛,自然風景美,動物美,人體美,建築美,服飾美,生活美等等,以及各類藝術的美。至於美術這門藝術,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美術的形式感。美術方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間感、均衡感、節奏感、色彩感、韻律感、透視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變形和比例 的把握等等。教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這些感覺,然後讓學生學會用這些美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於是新的美,新的藝術就被創造出來。「美是將情感變為有形」(桑塔耶納語)。「藝術是人類情感的表現性形式」 (蘇珊朗格語)。
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各種各樣事物的興趣。尤其是對兒童來說,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好。只有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地看、聽、摸、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興趣越廣泛的人感情也就越豐富。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亦無所謂愛好的人,是談不上藝術感覺的。這樣的人生活也就沒有什麼意思,麻木不仁,人們也不願與他交往。我常聽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對繪畫不感興趣,對音樂也不感興趣,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就隨他吧。有的老師也錯誤地認為,沒有興趣就不要學。其實消極放任是很危險的,將會害了孩子。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沒有興趣就更應該培養,沒有藝術感覺就更要培養訓練,否則將會成為一個沒有意思的人,感情淡漠的人,麻木不仁的人。
「浪漫超脫」主要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審美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態度大多是功利實用的,比如市場上有一頭牛、一個牛販子,商人來了,他眼裡看到的是經濟價值,是否能為他賺錢;農民來了,他注意的是牛的筋骨是否強壯,能不能為他耕地拉車;食客來了,他看到的是美味的牛排,新鮮的牛肉,這些都是實用功利的態度。而藝術家,具有藝術感覺藝術氣質的人,卻可超脫那些現實功利的目的,完全用一種審美的眼光來看待它。牛的毛皮是多麼光滑油亮,色澤是那麼美,牛的肌肉是多麼的發達,整個造型是多麼偉岸,那是力量的象徵。牛雖默默無言,卻有一種忍辱負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都引起了審美者內心的愉悅和情感的顛動,這就是審美態度。如果一個人只有現實態度而沒有審美態度,就不免庸俗,單調而且痛苦。美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超脫現實的審美態度。其實,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的。所謂「純潔」就是很少功利的目的,現實的態度,天然就是一種超脫審美的態度。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兒童的這種心態,千萬不要用功利的色彩來污染了那純凈的心靈世界。
培養藝術感覺,應該有意識地與現實拉開距離,美學上稱為審美距離,只有拉開距離,才能以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從而發現美,挖掘美,欣賞美。比如現實生活中的豬又臟又臭,又懶又笨,看見它只會聯想到吃豬肉,而教師教學生畫豬,卻是以審美的態度,給豬塗上美麗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紋裝飾,豬的神態也畫得乖巧可愛,變成了學生的好朋友。這時的小朋友,對他們所畫的豬完全是一種審美態度,加進了感情因素,再不會有誰想到要吃豬肉。

3. 〓藝術感受力,怎樣提高對藝術的感受力8

從我接觸到的老師們的談話中,有這樣一個感覺——他們既是美術方面非常有才華的人,也熱衷於文學或者音樂,對事物上有自己獨特的見地。而且心胸更寬廣、對生活中的美更有發現的機會。

所以建議你去找一找有沒有能激發自己熱情的活動。任何形式的都可以。然後去這些活動中體會它們帶給你心靈中的感受,通感這些感受,再回到繪畫中來。把帶給你這些情緒的感受,一一用畫筆展現出來。

然後是你提到的關於書里說的怎樣怎樣好、美、而大部分你卻沒有感受到。
首先美是非常主觀的看法。所以不管書中怎樣評價,你又是如何感受,都是正確的。
其次你才大一,就跟著概念走的話,實在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那麼你需要誠懇的面對自己的感受——覺得它美就是美,不美就是不美,無需說不由衷的話。接著去打開自己對美的一種系統感受,去訓練自己。然後才能慢慢真正的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學概念。
接下來的路還有很長,大學的時光很短暫,希望你能把握住這珍貴的時間,多和老師交流,多去圖書館坐坐。祝你一切順利。

4. 如何提高舞者的藝術感悟力

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這是聞一多先生對於舞蹈的理解。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

5. 幼兒園如何讓幼兒感受藝術的美

美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的欣賞能力比美的創造能力更為重要,一個不會感受美、不會欣賞美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創造出美的事物來。
在培養孩子美感的活動中,首先考慮到小兒的情緒,因為小兒的美感與情緒有緊密的聯系,他們在積極的情緒下就對美的事物產生快感。另外還要考慮到小兒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安排的活動總要和他們的動作相伴隨,具有表面性和行動性特點。
在小兒的生活和各種活動中處處都有美的內容,成人可以引導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欣賞環境美兒 讓孩子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家庭室內要清潔,室內布置要注意做到色彩協調,整潔大方,牆壁裝飾要富有藝術性,傢具、用品、玩具的選擇與放置也要有藝術性,使小兒的生活環境整齊、舒適、美觀,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2)欣賞自然美兒童 大自然的美,是對小兒進行美育的極好的現成教材。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鳥蟲魚獸,變幻多端的自然景色,對小兒都有無比的吸引力。成人要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啟發和引導小兒欣賞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從他們的色彩、形態、聲響的變化中領略大自然的美。成人可以用小兒能理解的藝術語言充分表達其中的美,並教給孩子用藝術語言描寫自然景色。
(3)欣賞藝術美 在孩子游戲時以不刺耳的音量播放精湛的名曲,使孩子從極其自然的氣氛中接受。音樂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陰郁低沉的。嬰幼兒時期以明快的充滿希望的音樂為好。另外還要拿出小兒感興趣的樂曲,由他們自發地欣賞,成人給以指導。在愉快欣賞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體會出音樂要表達的感情。這時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想。一般來說,供小兒欣賞的音樂最好是節奏性強,能跟成人一起哼唱的名曲段落,以此培養孩子主動欣賞音樂的慾望。對於音樂不光是聽一聽,還要促使孩子用心靈的耳朵去領會。
美術作品形象生動優美,色彩鮮明,造型具體,因此小兒有強烈的感染力。給孩子看美麗的畫冊,欣賞名畫,也會提高孩子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斷力。
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他們對所描繪的對象的感覺、情感和反應,它是在幼兒從事繪畫、剪紙、塑造等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這種能力的形成不能強迫,只能在沒有競爭和成人干擾的、無憂無慮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成人應該按照幼兒不同年齡的表現,提供各種機會,多和孩子討論對大自然、對周圍生活、對藝術品的美的體驗。成人在作出自己的判斷時,就在影響著孩子,因而也應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用簡單化的方式去否定孩子的看法。幼兒只有獨立進行評價時,才能形成他們的審美能力。
孩子小時候喜歡看色彩對比強烈的東西,但不能一直給他們看同一類型的藝術品,應該選擇高質量的、各種創作方法、各種類型的藝術品給幼兒欣賞,有抽象的,有寫實的,有鮮艷的,有暗淡的,逐步發展他們的藝術趣味;但要注意內容健康和幼兒所能夠理解接受的。
要注意各種藝術形式的互相感染。一段好聽的音樂會引出一幅好畫,一個好的泥塑會引出一美麗的童話;不要孤立地從事某一種美術活動。

6. 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感受能力

寫作貴在感受能力,五個方面提升感受能力

文字坊
2019年05月18日

第一,五官開放,身心兼用。感受能力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感情色彩的對於客觀事物的綜合反映能力。這種能力的作用有賴於五官開放,身心兼用。也就是說,作者對外界事物的感受不僅要開放各種感覺器官,充分發揮人的外感受器、內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的功能,而且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去分析各種感覺、知覺,並由大腦指揮自己的行為。

感受既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主觀能動的反映,也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主觀能動的反映。而且如恩格斯所說:「當我們按照我們所感知的事物特性來利用這些事物的時候,我們就讓我們的感性知覺的正確性受到確實可靠的檢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作者要培養自己的感受能力,首先就要努力去感受自然環境的各種事物,感受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和事物,並在感受的同時進行思考,也就是進行「確實可靠的檢驗」。

第二,五官開放,整體感受。人的感受具有整體性,我們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時候,要從多方面感受該事物的各種屬性。人類生活的世界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這是一個有形有體、有聲有色、有香有臭、有動有靜、有生有死、有分有合、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陰有陽的客觀的實體。這種立體的客觀實體的屬性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具有整體性的。而且,我們寫作主體對這個客觀實體的感受也是具有整體性的。這種感受的整體性表現在我們感受某一事物的屬性時,各種感覺、知覺往往作為一個整體發揮感受的作用。例如,從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中,人們就可以看到這種感受的整體性。

第三,五官開放,具體感受。能否積極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感受,具體感受人類的復雜的、豐富的感情,這是一個作者是否能夠在文章中生動、具體而又准確、充分地表達情感活動的關鍵。不論是生而即有的基本情緒,還是社會需要的高級情感,我們都要以積極的態度,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各種場合,採用各種方式、方法,具體地去感受,去體驗。例如,憤怒這種情緒的產生在人的機體上有什麼變化,作者只有自己對某人某事發生憤怒之後才能具體地感受和體驗到:呼吸是怎樣加快,又是如何短促,心跳怎樣加速,毛發如何豎起,胸部怎樣劇烈起伏,以及怎樣橫眉張目,緊握拳頭。

第四,五官開放,獨特感受。培養感受能力,要注意從生活中發現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往往會因其獨特性而使作者有所創新。這種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感受,是一種寶貴的發現,只屬於作者個人所有。一旦把這種獨特的感受形諸文字,就會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因此,作者特別要注意培養自己對於生活的獨特的感受能力,並且努力表現這種感受的獨特性。

第五,五官開放,通覺感受。通感是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等各種不同的感受器官的「暫時聯系」或「接通」。這時,在作者的感覺中,顏色似乎有溫度,聲音彷彿有形象,冷暖宛若有色彩和重量。例如《荷塘月色》中有:「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用優美的文句寫出了他的感受:由嗅覺感受到的荷花清香,幽遠飄渺好像是由聽覺感受到的遠處歌聲。這種通覺感受是作者的一種重要的心理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心理能力,而僅模仿他人的語句,則只能學到皮毛,不可能從根本上獲得通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通感。

7. 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少不了家長的哪幾種行為

每個寶寶都是上帝精雕細琢材送給我們的禮物。做父母的關心寶寶的潛能發展是一件令人高興但又必須謹慎細心的事情。如果父母強制或者不適當地看待寶寶的藝術潛能,就有可能把它扼殺在搖籃中。

3.發掘藝術潛力重在寶寶藝術的審美體驗。許多父母往往追求寶寶會彈幾首曲子、會畫幾幅畫,有的甚至過早追求過級考證。這些不僅不利於寶寶藝術潛能的發展,而且使寶寶失去了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藝術潛能,要培養寶寶對審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帶寶寶到大自然中感受現實生活中的色彩、線條、平衡、對稱、節奏、韻律等美的要素。生動的、活的審美源泉,可以激發寶寶內在的藝術潛能。

寶寶在不同的年齡段會很自然地掌握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敏感期,家長只要敏銳的抓住孩子的敏感區,給予適時的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藝術潛力就會被及時地挖掘出來,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家長不必刻意的去灌輸。

8. 舞蹈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藝術感悟力

,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的情感世界,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音樂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領略了音樂的感染力,有意識的注意音樂節奏,使節奏、想像和舞蹈聯系起來,讓舞蹈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講究「神韻」,加強藝術表現力
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所謂「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的焦點,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動作要領,注意把握舞蹈的整體風格,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我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鑒賞音樂,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樣。「神」是舞蹈的內在韻味,我們批評舞蹈動作呆板僵硬,沒有生氣,說的是在做動作的「形」時,缺少了內在的「神韻」,沒有很好領會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細心揣磨每一動作的內在「神韻」,不可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而忽視對「神韻」的培養。把握了「神」,「形」才會有生命力。「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與「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現力。
四、觸類旁通,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藝術修養
舞蹈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身體律動、舞台上光鮮的娛樂,更是一個反映社會文化風俗的途徑。縱觀中外舞蹈歷史發展,不難看出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是文化歷史的一個入口和載體,通過它可以了解不同時空下人們的風俗、觀念、生活內容和歷史風雲。正是因為舞蹈的這一屬性,我們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創作動機、風格特徵,表現手法等,根據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動作的起勢落點,總結出作品的情緒表達。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積累,除了對舞蹈、音樂、美術、影視等藝術科目的學習,更要涉獵人文、社科、歷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通過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領悟,用情表現;多接觸社會,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參與各類演出活動;也可以通過自己擬定題材、了解背景、尋找音樂、設計創作,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作能力,有助於抒發感情,提升表現力。
古人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養舞蹈感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日積月累完成的。產生舞蹈感覺需要身心機能,構成舞蹈感覺需要綜合文化素質,我們要重視舞感、重視對舞感的開拓,在豐富自身肢體語言的同時,使舞蹈表演風格多樣化,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以滿足文化市場對舞蹈藝術不斷增長的審美要求,讓自己,讓更多的舞者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舞蹈人才。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藝術感受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