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藝術家的生存情感是如何產生的
藝術家的生存情感是對超越性存在的領會,故而其思有神。我們平時或許也多愁善感,若這多愁善感只是拘泥於情感本身的對象性內容的話,那麼,愁也罷,感也罷,是不能成為藝術的養料、神思的基礎的。
Ⅱ 藝術家要如何生存
達西先生經常收到那些藝術院校學生的私信,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畢業以後做什麼?」對於很多書法、繪畫等專業的藝術生來說,「畢業即失業」是很多人不得不面臨的困境。
其實,從古至今,「生存問題」一直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問題,今天達西先生來和大家聊聊之前的藝術家們都是如何生存的?(我這里說的藝術家僅指書畫類藝術家,也可以帶上比如裝置,手工等藝術家。)
咱們先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聊。
在聊之前,先給大家說一個詞:藝術贊助人。就是藝術圈裡通常會說的保護人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出錢讓你來玩藝術。現在據說還有,但是具體能做成啥樣就不清楚了。現在基本上就是畫廊、展會和拍賣模式。
在西方,藝術贊助人可以追溯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等一大批藝術巨匠,為什麼他們會作為一個偉大的群體出現在畫壇上?他們在藝術創作時靠什麼為生?當你翻開美術史就知道了,它們背後總會有一個名字,這個人就是當時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沒有贊助人,有再高的天賦,再精湛的技藝,只怕也是見不了光的。
美第奇家族
「保護人」贊助的當然不僅僅是物質上保證創作的條件,成功的贊助人,其實是在盡可能的挖掘藝術家本身的財富,甚至是通過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和期望,引導藝術家的創作,作為保護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金錢的供給,更多的需要他們對藝術思考的成熟度,這一點來說,並不是所有能出得起錢的人就能當好保護人。
而現在呢?
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專門搞書畫創作的藝術家有80%左右的人被經濟問題左右,無法完全靜下心來搞藝術創作,有80%-90%的書畫家沒有經濟實力出版自己的畫冊,進行宣傳和包裝。很多掙扎在二三線的畫家為了提升知名度,不停地參加各種書畫大賽和展覽,但是他們獲得的獎牌、證書,並不會給生活帶來大的改善,反而平添了一份買書、參賽的費用。而且,大多數靠賣字畫為生的書畫人都面臨現實問題:精品的創作費時費力,書畫家沒有出名的情況下,精品反而難以出售,書畫商也不會出大價錢收購,為了生存不得不「量產」作品。
錢鍾書說過:「年輕的時候,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創作沖動當做創作才華。」無數年輕人認為自己有才華,於是一腦門子要搞藝術,至今也沒玩出什麼名堂。記得之前采訪常年居住在藝術區的一位畫家。他見證了太多由於經營不了工作室和作品而倒閉轉行的藝術家。其中一位青年藝術家滿懷信心來此開辦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成群的朋友來道賀,並表示羨慕。但是,隨後他發現按自己理想的風格所創作的畫作並無人問津,即使勉強賣出也抵消不了創作成本。此後,他開始隨波逐流,大量模仿,創作一些市場上較火熱的作品類型,甚至是「行畫」。可以說,市場在變化,他的作品也在變化,但是盡管如此,這位藝術家仍沒有改善經濟狀況,沒過幾年,他的工作室越來越小,吃住行越來越差,人也憔悴,最終,工作室無奈關閉。
然後我們再反問一下,藝術家們憑什麼來引起資助人的興趣?
藝術家首先要有能證明自己創造力的作品,其次要已經形成個人風格,並必然會成其為宗師流派,否則,其藝術生涯必定是短暫的。現在想一夜暴富的藝術流民特別多,他們充其量算一個匠人,根本又不具備匠人的敬業精神。能被投機家看上的藝人實在寥若晨星,他們不一定是大師,屬於技法高明,懂得在激烈的藝術品投機市場上豎立起自己鮮明的特點。
這類人,堅持了很多年,大概就是現在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比較受追捧的那批。中國的當代藝術還完全是一個只存在投機的市場,並不具有成熟的以長期穩健的機制來為大師級的藝術家的出現提供機會。因此藏家們的眼光會追隨市場的炒作行為,而不會花費大量的心思去發掘有才氣的年輕藝術家,為其提供長期的資助,並利用自有的資源逐步地推介到市場。
所以,在我國,真正具有天分的藝術家,如果窮不死,最好能夠耐得住,至少也得用十年的時間來磨礪,積累一定量級的作品,間接地利用一下網路,懂得分寸地推銷一點作品,等待那位相士的出現。
有的人可能會說,現在網路這么發達,這么多網站APP總是可以賣我的作品的吧,如果你真的了解互聯網,你就可以看到,現在很多藝術類的app自己生存都很是問題。甚至說APP的平均壽命可能也就2,3年。細心地朋友仔細想想,這幾年不說網站,APP都換了3茬兒了吧!第一波死在沙灘上,第二波來了,第二波死在淺灘上,現在是第三波!
絕望嗎?不用絕望
我們這個電子文明的世紀,如果你想要搞藝術,我想無非就是這幾條路(自古以來也無非是這幾條路):
第一條路是成為職業藝術家,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創作為生。一般性的作品並不難獲得市場,比如通俗小說,流行歌曲,符合商業需要的建築、室內、服裝、產品設計、攝影作品等等。至於這些賴以謀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藝術史的價值——我覺得創作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享受創作的樂趣才是重要的。這條路充滿了不確定。有可能你一輩子都賣不出去一部小說,如果你依然堅持創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謂波西米亞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創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親戚朋友長期供養你,甚至一生,如果對方心甘情願,那很好。但我總覺得,如果養了很多年這人都還沒成功,多半這人就是不適合搞藝術的。
第二條路其實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於官方或學術機構,或者得到藝術基金的贊助,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好的藝術家同時都是學者和專業研究者。
第三條路是做業余藝術家。謀一份穩當的職業,海關公務員也好,居委會主任也好,法律顧問、會計什麼的都行,在業余時間創作藝術作品。大量例子證明,許多業余藝術家的作品甚至好於職業藝術家。概因心態不同,無需迎合市場,寬松自由,發自肺腑,也不拘泥於學院派的常規。尤其是寫作,不接觸社會絕不可能成為好作家的。曾經是娘子關電廠工程師的劉慈欣說,倒是在電廠工作的時候,創作效率更高。現在反而不如以前了。第四條路,放棄成為藝術創作者的打算(這未必是條黯淡無光的路)。謀一份穩當的職業,但做一個最好的藝術鑒賞者,甚至富裕起來以後贊助別的藝術家,成為藝術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者、評論家。一個時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創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賞者。
但是無論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著我很有才華的旗幟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這都是離藝術最遠的態度。也許大多數藝術青年僅僅是覺得「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憑借藝術而超脫凡俗,過著像小說里寫的那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藝術創作像任何其他領域的工作一樣,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訓練和失敗的嘗試,過程漫長,毫無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長期的腳踏實地而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靈感,所以註定只有少數人能堅持,所以真正的藝術大師實在是天作之和——每個時代都將以其獨特的氣韻癥候,迎接這樣的大師。
Ⅲ 青年藝術家怎麼生存
沒有穩定工作,也沒有穩定收入,在藝術生S的父母看來,「北漂」的狀態無異於身無分文和流落街頭,他們不能理解女兒為何要放棄南方小城的舒適生活,而選擇在北京當一個「無業遊民」。但S自己認為,雖然「漂」在京郊,但是離北京的藝術氛圍更近一點。在這里,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更多人能欣賞她的作品。
過去,窮困潦倒、死後成名是藝術史中最戲劇性的故事,這種不如意的人生狀態甚至成為了「大師人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似乎賺錢就有違藝術家的追求。相比起來,當下的青年藝術家想得更開,他們拎得清藝術與生活。
Ⅳ 藝術家過的生活是什麼樣
藝術家通常把家當做一件作品來打造,住所不只是冰冷石塊的堆砌,現在更是意境般的存在了。
Ⅳ 在現實面前,藝術家該如何生存
這個問題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大部分的朋友時不時也在糾結這個話題。在電話里有時也會抱怨,是隨大流畫一些世俗好賣的畫;還是畫自己的不管別人怎麼看你的作品走自己的路;不受金錢和物質的誘惑我行我素。還是面對殘酷的現實低下頭畫一下市場需要的題材畫,隨大流看風使舵什麼畫來錢就畫什麼。還是走「以畫養畫「的路線,我個人是建議走」以畫養畫「的路線,好畫自己留著不賣,一般的畫就拿出去賣錢,或賣一些自己的復製品維持生計,因為人還是無法脫俗要生存下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看你是要做個「畫家」還是「畫匠」。因為,目前僅能這樣!
中國很多畫家,都面臨著生存問題。十年二十年功底還賣不掉畫,美院畢業都找不到工作,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有人抱怨,中國有錢人沒素質,不買畫。也有人抱怨中國地位低,價錢低。甚至還有抱怨中國古董太多,活著的人畫不值錢。還有人抱怨現在美術高考人更多了,將來競爭更加激烈……
這都不是主要問題,不是社會,也不是技術,而是你自己的觀念問題。
80年代,很多國外美學著作進了中國,大家學習弗洛伊德,黑格爾,反思文革和共產主義,似乎這些就能給自己的畫帶來思想。
80年代,國外畫廠進入中國,大家去畫行畫,畫精品畫,為了掙更多的辛苦錢。商業化開始,桂林為國畫濫制始做俑者。
80年代,連環畫曾一度興起,還沒等到VCD泛濫,就已經消亡了。
90年代,深圳大芬地方開始大批做低價行畫,油畫價格一降再降
2000年代,數碼照相,印刷和網路交流把油畫更推入手工保護行業。
2000年代,卡通一代興起,但是國家措施,民間熱,但商業化還在禁制。
2018年,夢想和期許,到了這一年,你真的能混出來嗎?
現在的畫家到底該怎麼生存?
1。用別的職業養畫。
某兄弟幾個,做4年商業掙了100萬,然後堅持畫了更多年,在錢用完的時候,終於混出名氣,賣畫了。有的當老師,有的擺地攤,有的白領也堅持畫畫。
2。以畫養畫。
以畫養畫的人更多了,有畫行畫掙錢,然後有錢再畫原創。流行的方法是行畫毀眼毀手,不過也看風格了。
Ⅵ 藝術家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藝術家比你想像的有錢多的多!
我們總是會覺得那些藝術家們會很缺錢,總是認為追求夢想的人就一定養不活自己,因為像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向錢財折腰的人。因為我媽說唱歌以後只能喝西北風,所以讓我學經濟;因為我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所以讓我學經濟。當初有多少人因為家長的這么幾句話,所以都拋棄了自己當初的夢想轉而向現實妥協。等到當初和自己一起相約報歌唱輔導班的人都開始簽唱片公司的時候才開始追悔莫及。當初以為只能喝西北風,哪知道人家現在一場演唱會掙的比自己一輩子掙的都多。
再者,之前我遇到過一個全職在家做藝術的陶藝藝術家,人家說的很平常的一句話,如果把家裡的一些淘來的古董賣掉換一套房還有多。
所以,在這個知識能夠變現的年代,對於藝術家來說賺錢的方法不要太多。我覺得對於那些人來說才是人生贏家,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賺著小錢,何樂而不為呢!不像大部分人每天陪客戶陪到深更半夜、喝酒喝到吐,最後賺的也只是人家的一個零頭。
Ⅶ 藝術家應該怎樣經營自己
藝術市場已經步入專業分工的時代、雖然個人交易也是一種買賣藝術品的途徑、但是沒有透過正規市場的交易、未來可能不容易在正規的藝術市場中流通,因此在專業分工的時代里,藝術家的包裝.文宣.推廣.運輸.保險.估價.展覽.拍賣直到收藏,已經是無法由單獨一人所能完成。中國歷史以來就看不起經紀人、不少人把藝術經紀誤解「並縫」或是壓榨藝術家及藏家雙方以獲得更多利益個體奸商、同時也認為藝術品經紀不僅僅就像賣小商小販賣土豆一樣買進賣出如此而已、因而讓缺乏藝術市場運作經驗的親兄內弟,七大姑八大姨、胡亂參與市場運作。其實藝術品經紀人是非常專業的工作、藝術經紀人對於藝術家及藝術品藏家是日趨重要了、除了需要成功的培養收藏家以及決解藝術家穩定的收入來源、如何使使藝術家登上更高的台階和使藝術品更具有價值都是同樣的重要的。 1、畫畫原本是怡情養性的東西、清高本來就是一種修心修養後表現所以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就將名利視為阿堵物、後來生活的需要和名利等元素的加入使得原本很單純的東西變得很復雜了、一旦想進入市場此時藝術家就要深刻的明白你的作品有時也會被稱作「商品」。也不要覺得出賣自己的作品就像出賣靈魂一樣,怎麼賣和賣給誰才是重要的關鍵。 2、選擇經紀人或畫廊非常重要、藝術經紀人就應該像是可以託付終生的人一樣,不管是哪一級的畫廊或是藝術品經紀人絕對有義務好好的照顧好代理的藝術家、使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需要藝術家在畫畫之餘還需要替人刷大白才能度日的窘境。如果畫廊和經紀人表示僅僅只願代賣、這就不是「經紀代理」了就必需有一定的期限和較高的分成條件、如果對方堅持不負任何責任那就表示他真的不適合您。 3、如果您認為您的作品真的很棒時、當有畫廊找到您時、不要客氣應該提及自身的權益及您應該得到的東西問他應該如何幫您、包裝.文宣.推廣.展覽.拍賣以及曾經成功推廣過那些藝術家、策劃過那些展覽能聯系那些評論家,纂寫藝評,使更多人能了解您的創作理念、協助你做好宣傳工作,使你逐漸的走向更高的國際舞台、好的經紀人或畫廊能把你帶到另一個高度、反之、不成功的行銷包裝、行銷會毀了一個藝術家。 4、在彼此簽約之前就要好好的考慮、一旦和人家約定了之後能能否彼此履行責任和義務、一旦經紀人用心的再經營您、為您花了大價錢為您在體面的場合展示、為你邀請了藝評人為您撰寫文章、出圖冊、宣傳廣告、使更多人能了解你的創作理念、可是當您一旦小有了名氣之後、一些不願投資的小畫廊和和想要搶割成果經紀人就會一涌而上的托各種關系向你買畫、此時您是否能不貪圖小利在背後偷摸的賣自己作品,這樣也許就會陷入陳立人所說的其實這樣是在攪亂你自己的市場、如果堅守原則既能保障自己又能保障您的經紀人的利益使他能為您投入更多的心力。 5、藝術家也需要謹慎的選擇經紀的代理人、不要一聽到有人要同你簽約、就頭腦發昏、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位沒有一定實力的藝術經紀人、而他又簽了一大堆藝術家,就像根本沒有能力去照顧好一個人,卻又跟十多幾個人簽約合同,這樣根本就照顧不好一個藝術家的人、此時的合同就會變成藝術家的緊箍。 6、簽約前最好先了解經紀人或畫廊多作一些了解、他們曾策劃過那些重要的展覽嗎?經紀人或畫廊是不是真的有收藏家客戶?尤其是近年藝術市場突然火了許多人都一窩蜂的投入畫廊和藝術經紀的行列、就像大腿說的不少原先賣菜的也都加入藝術品經紀的行列中、所以有時他會隱瞞自己銷售能力的問題把責任和風險完全歸結在你的身上。 7、藝術家通常由於才華橫溢所以都比較自負、孤傲、自視甚高、一旦經紀人或畫廊拒絕你,立即擺出一副「你不過是個一身銅臭的買賣人而以「除了經紀人和藝術家有不同的考量之外、基於他的市場的生存規則或是理念及經費等原因、經紀人或畫廊不可能全面支持接觸過的藝術家、所以記得保持良好的風度、如果你確實覺得他很不錯、就嘗試一步一步說服經紀人會更有效些。 8、不要當濫好人、隨便參與人家的邀請展、有些針對業余藝術家的展覽或是太常與爛藝術家一起在展示,將很容易讓人家把你們歸納為同類。相對的,常在已經有市場成就的藝術家一起展覽或是身邊晃,有時也能獲得經紀人或畫廊的注意。 9、藝術市場和其它行業一樣,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不要老沉迷在一夜成名的童話故事之中、藝術家的實力、創造力和不斷地的實驗態度遠比巧合、突發奇想的靈感來的可靠。 10、不要把自己的作品集夾著挨家挨戶找經紀人或畫廊推銷自己,首先要對自己作品先有個市場定位、有了定位才能以此去找經紀人或畫廊、在找應該先研究他們的策展和代理史、再去接觸跟自己風格契合的經紀人或畫廊。 11、經紀人或畫廊不一定都會為你的展覽印畫冊,有些事必需事先談好條件。開幕酒會也不一定會有好酒及現場音樂伴奏,雖然你也可以做些建議、但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也要體諒經紀人或畫廊的處境。不要以為簽約後,所有事都是經紀人或畫廊負責。有時為了使展出效果更加的美好、也可以和經紀人或畫廊分攤運輸、裝框及展出效果等多餘的部分。
Ⅷ 藝術家在現在這個社會能存活嗎
存活當然能存活,揀破爛睡水泥管也是存活。但我想樓主所說的「存活」應該是具備一定的生活質量:衣食無憂、老婆孩子熱炕頭、父母生日拿得出錢辦壽宴、孩子要學音樂買的起琴交的起學費。
如果按樓主描述的:一個和虛名浮利無關的藝術家是不是活的很辛苦?我可以斬釘截鐵的回答你:他將很辛苦,他甚至可能連我上文描述的生活質量都不具備。因為藝術家沒有宣傳是不可能有知名度的,沒有知名度誰會買他的畫呢?陳逸飛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石油大王哈默訪華時高價買下《故鄉的回憶》改名為《雙橋》作為禮物贈送給鄧小平,他會有現在如此高的知名度嗎?。再說徐冰,中國和蔡國強齊名的頂尖藝術家,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的最高獎項「麥克.亞瑟天才獎」,他為中國藝術家知道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天書》和這個獎。這些是虛名嗎?是虛名。但是沒有這些虛名的話,蔡國強的《 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能賣出7424萬港幣嗎?
虛名可以換來金錢,金錢換來安逸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可以讓藝術家不費柴米油鹽之神,潛心投入創作,作品賣出高價得來金錢,金錢又營造安逸生活,如此循環往復,這是和虛名浮利有關的藝術家的做法。另一種是不沾虛名浮利,一心做藝術的藝術家:美院本科畢業,在家畫畫,因為沒有知名度,送到畫廊的畫一張也賣不出去,在家「啃老」,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到了結婚年齡,父母耗盡畢生繼續給付了買房首期款,結婚生子,每天畫畫,畫到一半,妻子過來說:咱這個月房貸怎麼還啊?孩子過來鬧:爸爸,我要吃麥當勞。這個時候,作為畫家能畫出好畫嗎?
結論:外面的世界很現實,你可以不現實的一心畫畫,但你買房、結婚要的是真金白銀。你可以說不結婚不買房,但你父母老了要你贍養,孝敬父母、給他們買好吃的、他們生病了帶他們看病,這些都要錢,這些東西也需要一定的財力,不求虛名浮利光畫畫是負擔不起的。所以,為畫不為生,先說生,有生才有畫!
Ⅸ 藝術家不賣畫或賣不出去畫的時候,靠什麼生存
你說的應該是畫家,藝術家的畫都是沉澱出來,都有一定的歲月積累,只要能稱為家的一般畫出來的畫都不愁賣,畫畫的人多得很有可能畫一輩子也賣不出去,所以很窮,大部分畫家都有主業副業,來維持生計,等待運氣、機遇、對藝術的造詣來完成漫長的藝術家之路。
Ⅹ 在中國,職業藝術家生存現狀是怎麼樣的
這是一個非常問題,中國藝術品市場現狀,導致了藝術家不能成為職業,需要一個偉大的人+偉大的創新來改變這一現狀,國際上藝術品的三包服務,在中國為什麼就不能實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