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皋哪些民間藝術

如皋哪些民間藝術

發布時間:2022-05-26 02:58:46

❶ 我國民間藝術風箏介紹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

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

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1)如皋哪些民間藝術擴展閱讀:

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

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風、線、放、調、收。而這「四藝」的綜合活用就要達到風箏的設計與創新的水平。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風箏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❷ 如皋盆景的介紹

如皋盆景,江蘇如皋漢族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中國盆景向有蘇(州)、揚(州)、川(成都)、海(上海)、嶺南(廣州)五大流派,揚派中,又有東、西兩個支派。「西派」包括揚州、泰州;東派則包括如皋、南通。「東派」的如皋盆景是中國盆景的一支奇葩,於1983年被全國盆景協會考訂為全國盆景藝術七大流派之一。

❸ 如皋特產介紹

如皋特產
董糖
董糖始於如皋。據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聞錄》載「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歸巢民時,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號秦郵董糖。」明亡,冒辟疆〔巢民〕偕董小宛歸隱如皋水繪園。海內名流,常集是園,詩酒唱和。小宛制酥糖饗客,其味佳美、為客稱道、遂以流傳、世稱董糖。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成為本市的優質名牌產品。如皋食品廠生產的水明樓牌董糖,繼承了傳統工藝,以上等白糖、純凈飴糖、褪殼芝麻等精工製作而成。酥鬆香甜、口味純正、食之齒頰留香。1985年獲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現年銷售量達數十萬盒。
白蒲黃酒
採用傳統工藝釀制而成。色澤橙黃、清晰透明、醇香濃郁,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低度營養型飲料酒。該酒營養豐富,適量常飲,有舒筋活血、健身強心、延年益壽的功效;亦是理想的調料,有去雜增香調味的作用;還可用作中葯輔料,以增強療效。
林梓潮糕
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和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口。
白蘿卜
如皋人種植白蘿卜至少已有千年歷史。相傳在唐太和年間(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侶早有種植,將蘿卜作為供品,並饋贈施主,時稱萊菔,其種子叫萊菔子,供葯用。後逐漸流傳民間,廣為種植。
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縣志》載「蘿卜、一名萊菔、有紅白二種、四時皆可栽、唯末伏初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堅而辣。」如今紅蘿卜種植已很少,只在端陽節前後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蘿卜為主。如皋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水肥條件較好,且多為沙性土壤,很適宜白蘿卜的生長。經過數百年精心栽培和選育,所產蘿卜品位明顯優於外地所產「如皋蘿卜」名揚天下。而如皋又以如城周圍新民及東陳、大明各鄉所產的「賽雪梨」牌蘿卜為最佳。現已培育出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白蘿卜良種。如形似鴨蛋的「鴨蛋頭」莖盤細長似頸的「捏頸兒」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木質素少、嚼而無渣,以嫩、脆、甜享譽四方。2002年,在首屆如皋,中國長壽文化節期間,國內保健專家們認為如皋的蘿卜等食品有助消化等健身功效。有『蘿卜響,咯嘣脆,吃了能活百來歲』、『煙台的蘋果來樣的梨,不如如皋的蘿卜皮』等諺語相傳。用「如皋蘿卜」腌制的「如皋蘿卜條」相傳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如皋醬酷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生產的「東皋牌」蘿卜條。選料認真、工藝考究。形似桔片、色澤黃橙、芳香獨特、咸中帶甜。具有香、甜、嫩、脆的特色。
1983年獲外經部「榮譽證書」暨江蘇省優質食品獎。
?1985年獲全國出口產品優良榮譽獎。
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自己特有的風味。
1982年起「金梅牌」肉鬆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枚肉食品金牌。
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
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
如皋香腸
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為「如式」香腸。如皋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製新配方。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產「如皋牌」香腸。
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1985年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花木盆景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淵源久遠,始於宋代。現人民公園內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遺存珍品古檜柏盆景「蛟龍穿雲」,其「鹿角」畢露,蒼老挺拔。水繪園內存有落地盆景「古檜」相傳為南宋曾文昭公曾肇手植,爆齡突紋已愈八道,依然樹勢矯健。

如派盆景(10張)
1991年6月中央電視台《神洲風采》專欄播放了介紹如皋花木盆景的專題片《盆景之鄉》。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花木盆景銷往全國和世界各地,僅如皋綠園每年就約有10萬盆盆景銷往義大利、荷蘭、法國、日本、德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皋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
1986年懸崖式大葉羅漢松在義大利第十八屆國際花展奪得金牌之後,虎刺盆景「綠蔭深處」在香港國際花卉博覽會獲冠軍獎,雀梅盆景「飽覽人間春色」獲1990年在日本舉辦的國際花卉博覽會優秀金獎,這是亞洲迄今為止在盆景創作上獲得的最高榮譽獲。1993年5月,如皋綠園製作的「春曉」和「榆樹」盆景,又以其獨具一格的藝術造型,雙雙獲得第三屆全國花卉盆景博覽會金獎。[3]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公元1851年),清末先後獲檀香山博覽會獎和「南洋勸業會」優異榮譽獎狀,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因如皋位置在北,故被稱為「北腿」。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琵琶、色紅似火、風味獨味,生產中選用如皋、海安一帶飼養的尖頭細腳、薄皮嫩肉的優種生豬為原料。對豬腿也按一定規格精選,擇其重量長度恰當、腿心肌肉豐滿者?再經多道工序精細加工製成。自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
東串豬
為如皋養豬業的當家品種。據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農民就很重視豬種的選育。「東串豬」就是在長期培育中形成的地方良種。該種豬原產於如皋西部及泰興東部的高沙土地區,現已成為全國各種豬之一。
工藝絲毯
以生產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白蒲茶干
白蒲「三香齋」的茶干,簡稱白蒲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如皋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干」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B1和B2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弛名四方,極受群眾歡迎。
「三香齋」的來歷。 據《如皋縣志》記載∶公元三九七年即隆安元年,晉安帝司馬德宗家已將白蒲置為「蒲濤縣地」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白蒲茶干」始制於清朝康熙年間,一們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開的一豆腐乾店?店號「三香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業較盛、油餅糧行、京貨店、水煙棧、各式菜館、點心店、魚行、茶館等店鋪林立。來往商人和小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鄉老、小販等都喜歡坐茶館里閑談生意經、山海經,一邊談心一邊買來屠氏的豆腐乾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
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一六九六年「屠三香」生產的茶干由於加工工藝精細,用料考究進嘴細軟勁韌、?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茶幹上模壓店號,很有特色,被譽為白蒲一絕。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地方官特別選擇了「三香齋」茶干作為貢品,請皇上品嘗,乾隆嘗後甚悅,又聽該店獨家經營的介紹 ,便御筆寫下「只此一家」的題字,賜予褒揚。屠氏得此御筆歡喜欲狂,並將「只此一家」製成金字匾額,懸於店堂。自得御筆「只此一家」。「三香齋」茶干馳名大江南北。嗣後「三香齋」茶干店,生意更加興隆。
如皋黃雞
是經過長期選育而成的地方良種。因其「黃嘴、黃腳、黃羽毛」,群眾習稱為「三黃雞」。早在清嘉慶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編的《如皋縣志》中就有記載:「雞,家之常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等。「獐雞」即指雞羽如獐毛顏色的黃雞。
黃芽菜
如皋種植黃芽菜至少已有240年以上的歷史,其主要產地在白蒲鎮周圍,白蒲黃芽菜著名品種有「六十日」、「菊花心」、「瓦蓋頭」、「大包頭」、「小包頭」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白皮包心,頂葉對抱,包心堅實,黃化程度高。
丁堰脆餅
根據《丁堰鎮志》記載,清道光年間,丁堰鎮徐九如的祖父在中街開設徐恆昌茶食店,極一時之盛。店中庫存食油五六大缸,紅白糖一次進貨數十包。製作脆餅,工藝精湛,從不偷工減料。因此,所做脆餅香甜酥脆,一直馳名通、如、海、泰、揚及運鹽河沿線。後起之管氏兄弟和劉大昌茶食店也一本薄利多銷原則,競相創優,丁堰脆餅從此聞名。
其他
名菜名點,明清即已流傳的「水晶餚蹄」董小宛所創的「董肉」又稱「虎跑肉」形若鴿卵、皮白如玉、餡黃似金的「蟹灌魚丸」以河蟹、江鱘、海蛤為原料的「如皋三醉」以松仁、瓜子仁、核桃仁、甜杏仁、榛仁為餡的「五仁饅首」以蟹、肉、筍為餡須藉助調羹食之的「如皋湯包」等。
酒「水明樓牌」黃酒、陳元酒,分別獲得1993年日本東京第五屆國際博覽會金獎和1998年首屆中國儀器博覽會銀獎、銅獎。其它食品有如皋食品罐頭廠生產的火腿罐頭、蘑茹罐頭、速凍蘑菇。如皋醬醋廠生產的芝麻豆瓣辣醬、五味花生醬等都獲得部優質產品稱號。[

❹ 如皋的土特產有哪些

1、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是江蘇地區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味道咸甜。如皋肉鬆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鬆自己特有的風味。

2、工藝絲毯

以生產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3、白蒲茶干

是江蘇南通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白蒲茶干」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

4、皋丁堰脆餅

它以酥香抓住食客的味蕾。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酥鬆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之佳品。

5、林梓潮糕

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口。

❺ 如皋春節民俗有哪些

春節民俗:
1.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
2.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3.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4.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5.壓歲錢——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於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於何時眾說紛紜。

春節食俗:
1.臘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中國年節食食俗》載: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尋找人生的真諦。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國時,由於又累又餓、昏倒在地,這時有一位牧女見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帶的午餐拿出來,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種食品混合組成的,裡面有采來的各種野果。釋迦牟尼吃了這頓香美的午餐,元氣頓復。後來他在尼連河裡洗了個澡,到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年到「臘七」這天,寺院的僧侶們都要取清新乾果,放入洗凈的器皿中終夜熬至天明。將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屆時,寺院僧侶誦經演法,爾後喝粥以示紀念。這就是臘八粥的來源。佛教在我國流傳很深遠而沿襲了這一習俗。至於臘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黃豆、豆子等;南宋時以胡桃、松子、柿栗之類;元代粥色則是殷紅的,亦稱紅糟粥、硃砂粥,可能用赤豆、蓮子、花生、紅棗之類致紅的原料。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十二月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另據安徽人傳說,朱元璋小時給地主放牛,常因斷炊而飢餓。有一天,他在一間小屋內發現一個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卻是個老鼠的「糧倉」!掏出來的有大米、黃豆、紅棗、栗子等物,於是他把這些五穀雜糧一齊下鍋,煮了一鍋熱粥,喝起來香極了,後朱元璋當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膩了,想換口味。臘八這天,他忽然想起兒時從老鼠洞掏糧煮粥的事,當下傳令御廚以各色谷果煮粥進食。吃後大悅,並將此粥賜名為「臘八粥」。
此後,元、明、清沿襲這一食俗,清代最為盛行。有詩雲:「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嬌兒逢覽揆,長叨佛佑蔭無窮。」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臘八粥現又稱八寶粥,用料以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選自己喜愛的如芡實、栗子等)。

2.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3.餃子——遠在公元五世紀,餃子已是北方漢族的普通食品。當時的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當時餃子是連湯吃的,故當時稱之為「餛飩」。至唐朝時,吃法已與今天一致。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唐墓中發現有餃子,形制與現代七異。宋代稱餃子為「角子」,此詞也外見於時清小說中。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中又有「扁食」一詞。明、清時又有了「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新稱謂。 明中期以後,餃子逐漸成為北方春節傳統食品。因餃子形如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
春節餃子講究在除夕夜十二點鍾包完,此刻正屆子時,以取「更歲交子」之意。

❻ 如皋的特色藝術有哪些

如皋的藝術在全國的相當有名,有如派盆景: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如皋風箏:中國風箏四大產地之一,東皋印派:中國篆刻三大流派之一,如皋絲毯:如皋絲毯藝術博物館是世界兩所絲毯館之一,如皋木偶:戲曲木偶是如皋木偶的一大特色,東皋詞派:<<全清詞>>錄有21位如皋詞人之作品,另外還有如皋畫派,如皋燈彩,如皋刻紙,如皋貼絨畫,如皋民歌,如皋蓮葙舞等也頗具特色。

❼ 如皋春節民風民俗

除夕守歲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全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起於南北朝,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坐看電視,笑語連連。

吃餃子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二是取其「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號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

爆竹為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人們為了對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結罷紋 浦沽艘卟×饜小U獗閌親跋醣 竦淖鈐緋 巍R院蠡鷚┏魷鄭 嗣牆 跏 ⒘蚧坪湍咎康忍畛湓謚褳材諶忌眨 恕氨 獺薄5攪慫未 竇淇 計氈橛彌酵埠吐榫ス 鷚┍喑紗 齔傘氨嗯凇保 幢夼冢 K孀攀奔淶耐埔疲 竦撓τ迷嚼叢焦惴海 分只ㄉ 踩占 倍唷H嗣淺 舜薔捎 略詿航諶擠瘧 褳猓 糠曛卮蠼諶占跋彩慮斕洌 釗繚 凇⒍宋緗凇⒅星鍀詡盎榧蕖⒔ǚ俊⒖ 檔齲 嘁 擠瘧 褚允廄旌亍?

拜年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初一早晨,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以後,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了「團拜」的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和手機簡訊拜年、網路QQ拜年等。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

吃年糕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年糕的種類很多,南北風味之別,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生活報)

❽ 江蘇如皋古老風俗

禮節

清晨相見,互相問候,帶「早」字;飯時相問:「果曾吃嘎?」;平時相遇,問好,握手或點頭、招手致意。有客來訪,主人起立相迎,舉坐,敬煙、茶、果品,或留飯;客人告辭,主人送行並叮囑:慢點走、來耍子等話。

婚俗

舊時重封建禮教,求首飾財禮嫁妝,講排場。婚事程序大體有提親、訪親、發口諭、算命合婚、議聘、下定、送節禮、通信、搬奩、迎娶、合巹、開臉、拜堂、三朝、回門、會親、彌月、交生等。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男女平等自主的新婚姻制度,提倡勤儉節約辦婚事,諸如集體婚禮,施行結婚等。

生育

舊時重男輕女,生男報喜,向族親饋送紅蛋,數量為3、9\19、29不等,取奇數為陽婁。隨送毛米粥(新粳或糯米紅糖粥),並謝媒。第3日嬰兒洗澡、穿衣、開奶、命名,稱「洗三」。親友送「月子禮」。彌月請客吃「滿月飯」,產婦可出家門,回娘家。第100天稱「過百路兒」,由長者抱嬰兒穿行市井,在如城鎮多經百歲巷、狀元坊等處,以示祝願。1周歲稱「抓期」,(期音雞),設諸物讓嬰兒抓取,觀察意趣。外婆祝賀,須送雞。宴客稱「吃抓期面」,並有寄名、拜乾娘等俗。新中國成立後,男女平等,生男生女同樣慶賀。

壽辰

古以廈歷定生辰,依虛歲確定整、閑生日。過生日吃面條兒,「面」、「命」諧音,寓「長命百歲」之義。自50歲始「賀九不賀十」(即虛齡49歲時加50歲,而虎齡50歲時反而不賀)。敬壽星佬兒,設中面晚酒,吃面先敬長春花(又名長生花),後簡化為席間一盤炒麵,上插長春花。賀百歲極為隆重,縣、鄉官員到堂祝壽,主家贈「百歲碗」。

喪葬

舊時沿用木殮土葬,最高等級在墓地建饗堂,設翁仲,其餘依次為龍壙、祖塋、散墓、荒場「義冢」等。葬器最高等級用槨,一般用棺,棺分大小數等,軍隊及貧者用,未成年夭亡用框(音檻,陽平),無力收屍者裹以蘆菲、草席,破土拾骨有專用壇子。僧尼用木製靈龕或壽缸火化。墳頭有磚砌、土堆兩種,磚砌亦稱槨。墓前立石碑,設食桌(土石台),墓旁植松柏。僧尼火化處建有磚塔放置骨灰。民間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冗,多封建迷信之舉,耗費彌多,並有紙人陪葬遺俗。現時大力提倡火葬,設有殯儀館,建有公墓以存骨灰、遺像。

❾ 如皋的民間傳說有哪些,過去旅遊想看看那些地方

如皋民間傳說很多呢,龍遊河(如皋)、飛來磨(磨頭)、鳳鳴橋(石庄)、一錢寺(丁堰)、花魚墳(鐵籬笆)、倒花籃(柴灣)、蟹黃包(如皋)、南石橋下巴掌印(白蒲)。

❿ 南通鄉土藝術有什麼

南通有很多民間藝術。比如說風箏南通有風箏博物館有很多民間的藝人,他們喜歡做各種很搭的那種,要板的風箏。那種風疹巨大,飛上天的時候,而且會發出很響的聲音。還比如如皋的園林項目,那邊的花卉大世界。他們那邊種植花木非常的有一套技術。如果從藝術上來說還有很多比如說在通州這一帶流行的童子系當地的老人也非常的喜歡聽。

閱讀全文

與如皋哪些民間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