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藝術素養
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 了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因... 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 了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布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心理,正確地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二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像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系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 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
1.改革教學方法
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如在「貼鼻子」游戲教學,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了解人物的「三庭五眼」的比例關系。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課程不能開展,不能局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里,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是簡單地講解,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而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盡量開展好課堂教學,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上,應該是以興趣為引導,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直觀教學
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游戲」,時間長了也乏味,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設備,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因此教師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3.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例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後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徵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
只有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Ⅱ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藝術素養
若要培養高中生的藝術素養,要在平常多加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比如說多接觸欣賞音樂、舞蹈、歌劇等等,不只是光接觸些美術和設計有關的知識就足夠了,還要通過去參觀博物館,參觀畫展,戶外寫生,書法,繪畫塗鴉等,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藝術趣味。只有積累更多更廣泛的藝術知識才能逐步積累高中生的審美經驗,才能提高高中生的藝術素養.同時,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周圍的世界,在觀察中要善於用眼用心用腦去觀察,使審美能力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步提高起來。
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以藝術教育為主要途徑及主要內容,將其落實到審美教育的每個環節中去,從而提高學生審美的范圍和質量。
Ⅲ 如何提高自己的美術專業素質
個人見解。
想要提高美術專業素質,那就要有對它最基本的了解。對它有了了解,你才有能力對這個領域上的事物進行判斷、剖析、解釋。長久以後,才能漸漸培養所謂的「素質」。
從名家的畫作之中能看出多少內容,自己想表達的是否能在畫作中完美地表達出來,即是美術素質的一種體現。然而最基本的,就是在美術上的「知識」,以及長久鍛煉的「技藝」。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親身體驗的基礎,就能提高自己在那一方面的素質。
扯了這么多=
=其實我想說的無非就是鍛煉自己的畫技,攝取美術相關的專業知識,多看多畫,像樓上說的多進行實踐,持之以恆。
Ⅳ 如何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打造高效課堂
任何人的藝術修養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藝術創作或藝術欣賞的實踐中,逐步鍛煉和培養的。首先要多讀、多聽、多看,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只有在博覽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辨別真偽優劣,培養出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各種藝術形式之間都存在有機的聯系,對各種藝術形式培養起一定的興趣,會有助於藝術修養的提高。各種藝術流派之間也是有內在聯系的,只有廣泛通曉各種藝術流派,才可能有比較有鑒別,才可能采各家之精華,培養起高尚的藝術情趣。
1、提高藝術修養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世界觀同人們的整個精神世界——心理狀態、道德觀、藝術趣味、審美能力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作指導,欣賞者就不可能領會藝術作品的藝術美,也不可能接受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要培養自己的審美趣味,擴大自己的欣賞視野,從而提高藝術修養水平。要想欣賞音樂,需要有會聽音樂的耳朵;要想判別形態的美,就需要有銳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觸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就需要閱讀他們、欣賞他們,藉以鍛煉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審美趣味,加強審美感受,從而有益於身心健康。
3、要提高鑒賞能力,正確引導自身的審美趣味,還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種專長的人在欣賞方面以指導、幫助。往往專家的意見可以影響、甚至改變自身的興趣和觀點。對藝術作品進行具體的分析、講解,有助於人們加深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和感受。
4、深刻認識現實社會生活。藝術具有認識價值。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會歷史,能成功地再現生活。提高藝術修養,有助於全面的欣賞藝術作品,深刻地認識作品的社會意義,更全面地理解社會、人生和現實生活,從而增強歷史責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藝術享受。藝術具有享受和娛樂的價值。注意藝術修養,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藝術享受,從而增強對生活的感情。這樣,在群體中的形象也將更加豐滿、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夠和群體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類文化的一切精華,吸取一切進步的思想營養。任何一部藝術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藝術修養,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一部優秀藝術作品進步的思想傾向,從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藝術作品是通過人物形象來感染讀者和觀眾的,因而對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養道德情操。藝術具有道德的價值。一部優秀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對自己道德觀念和人生選擇方面的重大影響。注重藝術修養,可以通過進步的藝術形象,吸收進步的道德觀念,逐步培養道德情操。
在做為學生的時候,還談不上什麼藝術修養,因為這個階段還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所謂的藝術修養,是在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藝術實踐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要提高藝術修養,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盡可能多的了解世界藝術。
其次要有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觀,先進的世界觀,決定著正確的創作目的和創作動機,影響著創作的品位。而審美關是你正確把握藝術審美的標准。還有有豐富的生活積累,這樣才能讓你從最普通的事物中提取出最精華的東西。要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去創作出各種可能的意境。
Ⅳ 如何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素質
創新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要推動社會發展,就要努力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素質。藝術設計類的學生,要實現發展與進步,創新素質是他們必須具備的。當今社會中設計,抄襲的現象很嚴重,而且在藝術作品中,創新的東西很少,優秀的設計作品,是以創新為基礎的,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素質對於促進藝術設計健康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一、藝術設計類學生培養創新素質的必要性
在藝術設計中,創新才是設計的靈魂所在,一幅設計作品,只有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真正被人們所喜愛。然而當今社會中,抄襲、模仿的現象十分嚴重,人們為了節約時間,大部分都是按照已經設計好的作品進行修改,每一種主題的設計都有了固定的修改模式,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處。對於這種情況,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師就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素質,從而推動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藝術設計類學生在進行創作時是離不開靈感的,但不是所有的靈感都可以應用到實際的創作中,我們需要把靈感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形成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成果,並賦予其現實的意義。藝術設計類的學生就要具備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以便更好的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為自己今後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素質對於設計的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具備了這種素質,可以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對藝術創作更加認真,更具有責任感,減少模仿、抄襲的情況,使藝術設計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二、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創新素質的對策
1、針對學校特色,創新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觀念
要想使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素質得以培養,學校就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樹立具有特色的創新理念和學生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切實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素質。為以後的工作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容易受到學校大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創新意識會更強,對於創新素質的培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2、課程設置上,更加註重實踐教學
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主要是為了他們以後的工作和發展,學生在學校都會學習很多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每個人的掌握程度相差無幾,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就會逐漸凸顯問題,這就要求學校加強對實踐環節的重視,在教學中,盡量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間,增加他們的課外實踐活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西方國家的藝術院校中,會成立各個學科的工作室,配有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更多的了解課堂外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意識。
3、以市場為依託,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教學時,教師要對藝術設計類的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豐富知識儲備。設計師不是局限在一個空間里進行創作的,接觸不同的領域,吸取不同的知識,可以使他們保持開闊的視野,能夠為自己的設計找到更多的素材。
藝術設計的作品最終都是要進入到市場中,並且要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所以在教會學生專業的設計知識好技能外,還要讓學生盡早的接觸市場,了解市場的經營方式和理念,與設計的需求者進行聯系和接觸,並參與設計,縮短學生適應社會的時間,能夠盡快的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幫助學生更多的理解市場的需求與喜好,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設計思路,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並起著積極的作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人們的實際活動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藝術設計者在先進科技的幫助下,不斷的強化自己的思維意識,進行更好的藝術創作。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也逐漸多樣化,所以作為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開展設計工作,使我們的設計不斷的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受到更多人的喜愛與認可,也為今後的發展和創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結束語:
創新素質是藝術設計類學生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使藝術設計更具影響力,受到更多人們的歡迎,就需要不斷的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Ⅵ 什麼是藝術素養,怎樣提升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指人對藝術的感受、體驗、評價和能動創造的能力。是「審美修養」或「美學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藝術理論、藝術史知識的掌握,對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想像力、判斷力、理解力、創造力等。
藝術家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積淀培養豐厚文化素養。解決該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博覽群書多讀書才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藝術創作時才能夠站在較高視點,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創作出品高意深的優秀作品。故多讀書是藝術家加強理論修養的主要途徑。
提高藝術素養的具體途徑:
注重社會實踐,社會實踐還包括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疾苦體察群眾的現狀這是藝術家修養的必由之路,這是藝術家的創作源泉之一。聯系群眾才能體驗人民的思想感情,保持藝術生命的永不枯竭。
藝術工作是項技藝性強的工作需扎實的藝術基本功這要求藝術創作者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學苦練。戲曲演員要堅持練聲文學工作者要堅持練筆,繪畫工作者要堅持寫生。無論任何藝術門類,其藝術修養都須建立在大量練習基礎上。無大量練習不會有堅實藝術功底,創作就不可能達到較高藝術成就。
Ⅶ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的途徑
(一) 改變教學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各高校可以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課程設置,多開設一些與藝術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程,讓大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自主選擇一些感興趣的課程。具體而言,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課程:第一,音樂藝術課程。眾所周知,音樂具備一定的社會性以及哲理性,它不僅可以讓人感受到藝術的美感,還可以從中感悟到人生的價值以及存在的意義。因此,多開設一些音樂類的相關課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第二,舞蹈藝術課程。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藝術,它總是以人體動作、舞姿、手臂、表情、造型等來傳達一定的情感。如果適當地增加一些相關課程,可以更多地觸動大學生內心的情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第三,書法藝術課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它的形式之美可以幫助大學生打開心懷,提升氣質。因此,要想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一定的書法課程必不可少。第四,繪畫藝術課程。繪畫藝術以其獨特的構圖、色彩、線條等手段,完美地表達著生活中瞬間的美。開設繪畫藝術課程,可以使大學生通過光影、透視、比例、色彩等方法體會到事物的多側面以及縱向、橫向內容,有利於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藝術氣質。 第五,攝影藝術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常常會以攝影體現自然現象與社會生活。對於大學生而言,適當地學習攝影,可以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之美,從而有效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質。
此外,各高校同樣可以在其他一些非藝術類的學科中逐步滲透一些藝術教育,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非藝術類的課程往往與藝術的聯系不大,這就為教師的教學提高了難度。為了恰當地將藝術教育滲透到自己的課程中來,廣大教師必須以形象、簡潔、生動又富有情感的語言將知識娓娓道來,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氣息,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
Ⅷ 舞蹈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藝術感悟力
,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的情感世界,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中最直接、最寶貴、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由此可見,舞蹈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是人們內心情感世界最動盪不安的時刻出現的一種形體活動,是表達人的內在心態,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
近年來,在許多舞蹈比賽中,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標准。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術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為一名舞蹈學專業的大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必要從理論上掌握培養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進行、如何深刻、如何細致的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夯實基礎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是建立在規范准確的舞蹈動作之上的,因此舞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養舞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通過規范專業的訓練可以逐步增強舞蹈技術技巧能力,不斷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
提高身體素質,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准確性的培養,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來體現的。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舞蹈表現力的優劣往往就是透過手指、腳趾尖的延伸,肢體轉動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對動作點、線、面的把握這些看似細小卻最不能忽視的地方顯露出來,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便賦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了。
二、對模仿的淡化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提高藝術想像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體的運動規律後,需要對模仿的對象開始淡化,進一步發揮想像力,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可見注重培養自身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實際上,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娛樂身心的作用,無論觀者或舞者,均能自娛其中。每個人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動作之前,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在欣賞中把握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音樂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領略了音樂的感染力,有意識的注意音樂節奏,使節奏、想像和舞蹈聯系起來,讓舞蹈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體語言,講究「神韻」,加強藝術表現力
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所以要學會「眉目傳情」。所謂「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的焦點,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動作要領,注意把握舞蹈的整體風格,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服務的。
我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鑒賞音樂,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樣。「神」是舞蹈的內在韻味,我們批評舞蹈動作呆板僵硬,沒有生氣,說的是在做動作的「形」時,缺少了內在的「神韻」,沒有很好領會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細心揣磨每一動作的內在「神韻」,不可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而忽視對「神韻」的培養。把握了「神」,「形」才會有生命力。「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的、准確的解釋了「形」與「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現力。
四、觸類旁通,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藝術修養
舞蹈不僅僅是狹隘意義上的身體律動、舞台上光鮮的娛樂,更是一個反映社會文化風俗的途徑。縱觀中外舞蹈歷史發展,不難看出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是文化歷史的一個入口和載體,通過它可以了解不同時空下人們的風俗、觀念、生活內容和歷史風雲。正是因為舞蹈的這一屬性,我們必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創作動機、風格特徵,表現手法等,根據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動作的起勢落點,總結出作品的情緒表達。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積累,除了對舞蹈、音樂、美術、影視等藝術科目的學習,更要涉獵人文、社科、歷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通過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領悟,用情表現;多接觸社會,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參與各類演出活動;也可以通過自己擬定題材、了解背景、尋找音樂、設計創作,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作能力,有助於抒發感情,提升表現力。
古人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養舞蹈感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日積月累完成的。產生舞蹈感覺需要身心機能,構成舞蹈感覺需要綜合文化素質,我們要重視舞感、重視對舞感的開拓,在豐富自身肢體語言的同時,使舞蹈表演風格多樣化,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以滿足文化市場對舞蹈藝術不斷增長的審美要求,讓自己,讓更多的舞者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舞蹈人才。
Ⅸ 如何加強藝術生特長生的素質教育
1,藝術特長生與藝術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藝術特長生和藝術類考生的概念不同,報考的類別、報考條件、專業考試內容、測試形式、錄取政策均是不同的。
所謂藝術特長生是指我國部分普通高校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推進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每年高考錄取的一些成績達到一定要求、又有藝術專長的考生;
2,藝術特長生的報考科類為文科類或理科類,被有關高校錄取後就讀於普通文科類或理科類專業,在學習專業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高校的文藝排練和演出;
3,藝術特長生的報考條件是具有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書法、繪畫等特長符合高校藝術特長生招生要求的考生。
4,藝術特長生著重考查藝術綜合運用能力,由相關院校組織進行測試。藝術類專業考試則兼顧考生在藝術學習方面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 1,藝術特長生與藝術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藝術特長生和藝術類考生的概念不同,報考的類別、報考條件、專業考試內容、測試形式、錄取政策均是不同的。所謂藝術特長生是指我國部分普通高校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推進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每年高考錄取的一些成績達到一定要求、又有藝術專長的考生;
2,藝術特長生的報考科類為文科類或理科類,被有關高校錄取後就讀於普通文科類或理科類專業,在學習專業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高校的文藝排練和演出;
3,藝術特長生的報考條件是具有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書法、繪畫等特長符合高校藝術特長生招生要求的考生。
4,藝術特長生著重考查藝術綜合運用能力,由相關院校組織進行測試。藝術類專業考試則兼顧考生在藝術學習方面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
Ⅹ 如何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一、前言
隨著社會競爭的越來越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其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而且要求其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各高校僅專注對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缺失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培養嚴重不足,影響著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對此,我國各高校應亟待解決對當代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教育的培養。
二、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教育意義
1、文學藝術修養可能提高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人們通過語言來實現情感交流與傳遞思想見解,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通過文學藝術修養來實現,教授學生從文藝作品中獲得啟發。如文學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作品中具有豐富的詞彙、句式及表現方法,學習和欣賞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使用語言文字的技巧,語感得到提高,從而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與情感。此外,通過分析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掌握立意論證、文章布局等技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學與藝術修養,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利用文學與藝術傳情達意,從而實現更好、更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2、文學藝術修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哲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文學藝術的熏陶,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愛因斯坦曾表示,藝術比知識更有想像空間,利於拓寬人的思維,無限的想像力推動著知識的進化。在實際教學中,將文學藝術的形象思維與科學的邏輯思維相結合,進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文學藝術修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伴隨他們文學藝術修養的提高而提高,文學藝術使大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范圍逐漸擴大,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居里夫人曾認為對科學研究與探討的過程是對美的探尋,而實際上的確如此,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創造本身就極具審美情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美的奇跡。而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實際是指對他們進行職業崗位的審美培養,使大學生熱愛自己今後從事的崗位,通過文學藝術修養在崗位中發現美、創造美。
三、當代大學生加強文學藝術修養的策略
1、開設文學藝術課程
文學藝術課程,實質是指鑒賞文學經典作品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挑選優秀、經典的中外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與鑒賞,尤其是要將作品中的精神、思想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同時,在課堂上應讓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文字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對於文學藝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依據學生與學校的具體情況來設置,以自由形式為主,最終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
2、編寫科學適用的教材
提高大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主要是指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鑒賞能力得到提高。在編寫教材時應注重文理學科的滲透,根據當代大學生現有實際水平編寫科學適用的教材,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注重對人文素質類教材的編寫,進而提高大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興趣,加強對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培養。
3、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作用
各高校應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營造積極有趣的文學氛圍,開展人文藝術節、沙龍活動(如書法、繪畫、舞蹈、歌唱等),社團文化藝術節,舉辦各種人文、藝術講座(文學、音樂、美術、電影等)等,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中,從中收獲快樂與知識。同時,在校園環境中也可以營造一種文學氣息,如在校刊、黑板報上可以開設文藝專欄,讓有才能的學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華;在校園建築中可以增添文學藝術形式,小橋、亭子等都能營造出文學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文學藝術的陶冶。
4、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文學藝術修養
在教學中提倡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對學生進行了文學藝術的理論知識的熏陶,所以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文學藝術等人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實際應用能力,從實踐中使自身的文學藝術修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文學藝術修養通過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以展現大學生的整體人文素質與人文魅力。
四、結語
據調查,世界百強企業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大學生在掌握過硬的專業素質之外,同時還應掌握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因此,我國各高校在人才培養策略上應與時俱進,加強對大學生文學藝術的培養,開設文學藝術課程,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讓學生得到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培養,提高大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使大學生成為技能與素質型的通識人才,進而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