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西方傳統的藝術理論中,占支配地位的藝術觀念是什麼說
在西方傳統的藝術理論中,占支配地位的藝術觀念是「摹仿說」。這種摹仿說的理論在西方占統治地位長達兩千年以上,甚至到了19世紀下半葉,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仍然強調:「再現生活是藝術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而在東方的中國,自古代以來,占統治地位的藝術觀念是以「言志說」、「緣情說」等為代表的藝術表現論。
❷ 歷史上西方的四種藝術觀念
西方不存在所謂的4種藝術觀念,只有多元化觀念
❸ 西方藝術新論關於藝術有哪些新論
很多先前為人有意無意忽視的女性藝術家,進入了大師之林。但不可否認的是,描繪女性,似乎是藝術界的一個慣例:女性(普通女性或者女性藝術家)始終處於被觀看的客體一側,只要這個社會仍未改變其男權本質。
藝術是廣義的文化的一部分。東西方不同文化體系中,對於何謂藝術,往往有著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中的藝術觀念與東方文化中的藝術觀念,不盡相同。如何看待這些事實上的差異而非價值上的高下,是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重要課題。
另外,在藝術品市場堪稱極為發達的今天,以市場為導向的藝術品,究竟能否涌現出屬於時代的經典,是擺在藝術家面前的又一挑戰。藝術領域百家爭鳴,各式各樣的試驗作品層出不窮,毫無疑問,這是藝術繁榮的一個表現。
也是藝術愛好者之福;可也須知,藝術本身是一種對話,不是所有的藝術品都能抵達心扉,你總有你心儀和偏愛,它們不一定是有高下之分的品味,而只代表著一種獨特的人生旨趣。
❹ 西方藝術觀念的演變
在今天 ,藝術的多元化似乎已經不算是一個問題了 ,從某種角度看 ,當今的藝術不僅已經多元了
迪弗在《藝術之名》中認為:「在這個由藝術顯示並強化了的象徵功能之外,人類命名為藝術的東西失去了同一性分裂成為多種多樣的藝術以及數不勝數的風格和樣式」[1]。迪弗這里所說的藝術的多樣性主要是就現代社會這一共時態來說的,藝術在我們時代分化為無數的種類和樣式,藝術之名不再具有整合的能力,共名的藝術受到了普遍的懷疑。應對藝術之名失去同一性的問題,波普爾的歷史哲學提出了「情境邏輯」的概念,認為對這樣一些價值概念,努力窮究其本質不如探討其歷史發展脈絡。任何一個名詞概念都有歷史的所指,回到它的具體時代,在具體情境中探討,是我們可以做應該做也是更具意義的事。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就是按照波普爾的情境邏輯重構了藝術發展的特定情境,告訴我們不同時代的藝術面貌解釋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藝術意味著什麼,不同時代的藝術在社會中各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就歷時的角度來說,西方藝術在觀念上可區分為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形式藝術和觀念藝術,每一種藝術觀念針對不同的藝術,適合解釋特定種類的藝術。現代藝術從形式藝術發展到觀念藝術,拋棄了藝術品的概念,不再強調價值,本身即成了。
用語就像隱喻,我們必須時刻注意不要按字面意義去理解這種隱喻性表達。
—— H·G·布洛克
對「藝術是什麼」這樣一個涉及本質的觀念問題,在後現代的今天被認為是應該拋棄的偽問題,它普遍地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也是無解的。迪弗在《藝術之名》中認為:「在這個由藝術顯示並強化了的象徵功能之外,人類命名為藝術的東西失去了同一性,分裂成為多種多樣的藝術以及數不勝數的風格和樣式」川。迪弗這里所說的藝術的多樣性主要是就現代這一共時態來說的,藝術在我們時代分化為無數的種類和樣式,藝術之名不再具有整合的能力,共名的藝術受到了普遍的懷疑。應對藝術之名失去同一性的問題,波普爾的提出了「情境」的概念,認為對這樣一些價值概念,努力窮究其本質不如探討其歷史發展脈絡。任何一個名詞概念都有歷史的所指,回到它的具體時代,在具體情境中探討,是我們可以做應該做也是更具意義的事。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就是按照波普爾的情境邏輯重構了藝術發展的特定情境,告訴我們不同時代的藝術面貌,解釋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藝術意味著什麼,不同時代的藝術在社會中各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本文的也不期望能給出一個關於藝術的本質界定,只是希望通過對藝術觀念的歷史追溯,釐清藝術理論史上出現的主要藝術觀念,尤其將重點放在疑問多多的現代藝術上,對其觀念主張進行更深人的闡釋,以對藝術有更深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就歷時的角度來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藝術,不同時代出現了不同的藝術觀念,本文將歷史上古往今來的藝術分為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形式藝術和觀念藝術四種,每一種藝術觀念都試圖從不同角度對藝術進行本質的把握,每一種藝術觀念都適合解釋特定樣式的藝術,只有這樣歷時和整體的把握才能使我們對藝術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再現藝術
再現藝術觀主要從藝術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來論述藝術,認為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藝術是現實的一面鏡子,而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古典主義都可以看作是這種藝術觀念的遙遠的回聲。模仿說是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藝術理論,也是再現藝術觀的濫筋。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藝術模仿自然」,柏拉圖也將藝術看作是對物質世界的模仿,只不過它與理念隔了三重。將模仿論發揮到完善境地的是亞里斯多德,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巨大影響,模仿論影響了西方藝術理論將近兩千年的時間,直至i8世紀由於人的主體靈魂世界漸受重視才逐漸式微,被隨浪漫主義興起的表現藝術取代,表現藝術逐漸占據藝術理論的主流位置。因而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以獨立體系闡明美學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年。再現藝術觀將藝術看作是對外在客觀世界的摹仿或再現,是對世界的補充和完善,它從藝術與世界的關系人手,從藝術所模仿的客觀世界的角度解釋藝術,其著重點在客觀世界而非藝術。因而在再現藝術中,藝術是次生的附屬於客觀世界而存在的,它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模仿物和再現對象。既然藝術是對世界的模仿,而按柏拉圖的理解,藝術是永遠不可能與現實相象,更不用說與理念接近了。亞里斯多德看到了詩歌勝於歷史的一面,認為詩歌體現的是可然律和或然律,揭示的是普遍和一般的本質,因而超過了歷史對於個別事件的記載。千年以來,正是因為亞里斯多德,再現藝術成了比歷史更真實的本質存在。
但《現代藝術哲學》的作者布洛克將模仿與相似作了比較,揭示了模仿和再現藝術的「失真」的本質。布洛克認為「『相似』是雙向的或相互的,模仿卻是單向的或僅指一方對另一方而言。換句話說,『相似』是一種『對稱關系』,模仿則是一種非對稱關系」,模仿一詞即已宣告了藝術的不利位置。藝術既然是世界的模仿,它就有一個摹本,而藝術無論如何逼真、肖似,也僅僅只是逼真和肖似,它是永遠也無法達到摹本的狀態,更不用說超越摹本了。而再現一詞相對模仿來說,似乎更可以感覺到藝術自身的價值,模仿一詞似乎永遠無法擺脫摹本,永遠無法超越摹本,而再現似乎肯定了藝術世界存在的價值。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人們對於藝術的看法便主要強調其題材的價值。因為藝術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如客觀世界般的真實,因而藝術價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其所模仿的題材對象有很大的關系,題材重要,作品自然重要。西方古典觀念將悲劇看作是高貴體裁,喜劇被看作是卑俗體裁,其原因也正是由於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悲劇模仿的是比我們一般的人要好的人,而喜劇模仿的是比我們一般的人要壞的人,現實中好人比壞人重要,藝術中悲劇自然也比喜劇高貴。就再現藝術來說,藝術並沒有獲得自己獨立的地位,人們將藝術看作是工具、技巧,是為彌補和完善自然的手段和技藝,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主要依賴於外在世界。
二、表現藝術
1、從再現世界到表現情感
如果說再現論主要從藝術與世界的關系人手解釋藝術,表現論則從藝術品與創作者的角度人手來解釋藝術。再現藝術觀著眼於藝術的題材對象,著眼於藝術的再現能力、模仿能力,評價作品時稱其逼真肖似生活和客觀世界,便是對藝術的最高贊賞了。表現論則著眼於藝術品的獨特魅力,並從觀照藝術品人手過渡到對於創作者藝術家的濃厚興趣。再現論的一個理論共識也是一種假設,即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且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固定的、同一的、永恆的,客觀世界本身即可作為一個參照系來評價藝術是否真實,是否達到了最好的再現和模仿。表現論則逐漸發現世界的紛亂和差異,世界開始分化不再一統,且人與人間的差異日漸明顯,他們從各個不同的作品人手,發現了人的巨大差異,發現了藝術家的獨特品質和察賦。這種察賦在柏拉圖那裡被稱為「神靈附體」、一種「迷狂」,在表現論這里則是天才和神似的創造者概念的出現。藝術家開始與創造、天才、神這樣一些概念相聯系,米開朗基羅最早被人用「神」來喻指,他的偉大創造力在作品中得到了恢宏的呈現。天才和創造這樣的概念到18世紀浪漫主義時代才最終出現,標志著主體覺醒和個人化的時代的到來,與之相應的,則是浪漫主義所標舉的表現觀的出籠。
表現論認為藝術主要是表現藝術家的情感,表現世界在藝術家心中的投射,一種折光,杜博斯說藝術是「外界事物在我們心中所起的印象」,華茲華斯說,詩就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詩是人們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與再現論不同,表現主義更強調個人對世界的印象和情感,個人性在此得到了鮮明的呈現,也正在此意義上,里德認為「表現主義藝術是個人主義藝術」、4。表現藝術觀最早在18世紀浪漫主義時代嶄露頭角,之後基本占據藝術觀的主流,主要代表是托爾斯泰和科林任德。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將藝術看作是情感的傳達和交流,科林伍德也明確提出了藝術情感說,認為真正的藝術不是技藝、再現、巫術、娛樂,而是表現情感和想像性的活動。在《藝術原理》中科林伍德提到,「作為情感的表現,真正的藝術與上述一切毫不相干真正的藝術家盡力解決表現某一情感的問題」。現代藝術中的表現主義也可以看作是表現藝術觀的後來的子民。應該說現代藝術都是強調主體表現的藝術,都強調藝術家個體對世界的獨特領悟和表現,因而現代主義在早期被稱為「新浪漫主義」,茅盾介紹現代派藝術時也用此概念。基西卡也認為「浪漫主義的原創性、真實性和個人天賦對19世紀和20世紀的藝術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這一方面來說,浪漫主義具有典型的現代主義特徵」,我們輕易就可看出現代藝術與浪漫主義間精神上的聯系。
❺ 西方傳統藝術的概念
從哲學角度來看,東方人和西方人對美的概念的理解是有差異的。
西方人心目中的美和真是關系比較緊密的,西方人的理想主義往往和追求真理有關,真理的兩個要素一個是真,一個是理,所以慢慢演變成了西方的現代實證主義科學,實證主義的特點是對事物的因果有必然的推導論證,排斥偶然性,所以缺少神秘主義和朦朧,典型的例子就是西醫和西方經典物理學。他們更多地依賴眼睛看到的東西而不是腦子的想像(當然不是說西方藝術缺乏想像,是一個主次的問題)。
東方人心目中的美和善關系更緊密,儒家經典倡導的美就是善,而窮理的法家一直沒有成為中國哲學的主流。而且東方的科學體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實證主義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醫的經絡學說和易學,多為從偶然中總結經驗,跳過推導過程直接得出事物內在聯系(即所謂的「道」),這樣一來,在東方的學術體系中不可避免地摻雜有較多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朦朧之物。
可以說,東西方藝術的內在差異在科學領域和哲學領域都是相應存在的。
❻ 西方當代藝術有哪些藝術流派或藝術思潮
印象派 抽象派 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派 表現主義派 超寫實主義 野獸派 表現主義
根據查閱資料,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已經不止三個了,所以我為你列了幾條,供你參考。
1.超現實派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
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2.荷蘭風格派
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現主義畫派
漢斯霍夫曼
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
4.波普及其之後的畫派 20世紀產生於美國畫壇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5.至上派 走向純抽象——俄國前衛藝術
6.表現派
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Brucke)、「青騎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觀派」(DieNeueSachlichkeit)。
7.野獸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8.立體派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19.後印象派
❼ .西方美術到20世紀上半葉出現哪些流派,其藝術主張是什麼
1、1905年誕生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繪畫,強調形的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的裝飾性。
2、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繼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則,將自然物象分解成幾何塊面,從而從根本上掙脫傳統繪畫的視覺規律和空間概念。
3、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大約於1910年前後產生,其代表畫家有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和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而兩人又分別代表著抒情抽象和幾何抽象兩個方向。
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產生的以波洛克、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綜合了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特點,強調畫家行動的自由性和自動性。
富可敵國的西方收藏家族:影響西方藝術發展
當積累了大量財富之後,收藏藝術品、贊助藝術家成了西方歷史悠久的文化生態之一。在藝術史上,不斷有龐大的、富可敵國的收藏家族出現,他們不是藝術創作者,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藝術發展的進程。他們不僅僅是藝術家的提款機,他們更是藝術家的伯樂、知音,以及精神夥伴。
不管是歐洲王室貴族,還是今日曼哈頓的富豪,這些收藏家族的藝術贊助人多數是真誠的藝術愛好者,他們從藝術贊助中獲得了精神滿足。
藝術不是烏托邦,在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中,除了藝術家的天才外,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贊助人用自己無與倫比的眼光和財富支撐了藝術的前進。
❽ 19世紀的西方,文化藝術有什麼特色
19世紀的西方,文化藝術多種多樣,其中繪畫藝術的多樣性是一大特點。分別有:浪漫派、現實派、印象派等。
十九世紀的西方,比較流行新式的建築藝術和特有的西方繪畫藝術。其中建築藝術不再是之前單調的裝修風格,而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新型裝飾風格。西方的繪畫藝術不同於我國的水墨畫。我國的畫作主要是由水墨的調色製作完成,通過層次的不同用單一的色彩繪畫出不同的景物。而西方繪畫主要是以色彩明亮,色彩多元化為主,通過色彩的搭配,創作出不同的畫派風格。
四、後印象派是印象派的一種延伸,它通過作者本身的情感去在作品裡抒發,側重於表現物體的內在結構。後印象派對於西方繪畫技術產生了深厚的影響,並間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出現。
❾ 西方藝術史上有哪幾種關於藝術的本質論
美學史的藝術本質觀 1 模仿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
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和德饃克里特都對此進行了論述,但是進行系統闡述的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前者的理論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上,而後者則是唯物主義的。
2 游戲論:認為藝術是不帶功利的游戲
席勒把「自由」理解為人精神上的解放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審美教育是人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游戲是協調人的感性沖動和理性沖動的唯一途徑。斯賓塞認為藝術以以任何功利為目的,為人類的高級技能提供消遣,為他們的剩餘精力提供一條出路。
3 理念論:認為藝術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4 情感論:認為藝術是情感的表現
托爾斯泰《藝術論》給藝術下了一個定義: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感染了觀眾和聽眾。
5 直覺論:藝術是直覺的表現。
❿ 西方藝術觀念對我國美術教育的影響有哪些
關於西方後現代藝術觀念對我國美術教育的影響
一、西方後現代藝術觀念
後現代藝術思想的主要特徵是回歸性、折衷性、混沌性與多重性,相應地表現在不求純粹、善待傳統、非個人化、多種標准幾個方面,如對當代藝術不局限於視覺形式,繪畫超越平面限制,雕塑與風景、建築相結合,對於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要很好也地加以利用等。後現代藝術一改現代藝術的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理念,提倡藝術走向社會,貼近生活,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從而使世界藝術沒有明顯的界限,達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形成一定的全球語境。在全球化與多元化語境下。世界各國大力提倡藝術教育,並對藝術教育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後現代藝術觀念成為影響現代世界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後現代主義雖然思想龐雜。「但其實質還是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因此,表現在現代美術教育改革中,則強調美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美術能力,強調美術教育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材料包括聲、光、電,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這些都與後現代主義所呈現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構化等特徵是分不開的。
二、西方後現代藝術觀念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影響
在現代全球化與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環境下,我國的美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後現代藝術觀念也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在中國,由於近十多年來改革開放,大量引進西方美術作品和理論,更加深了我國美術界尤其是青年美術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西方後現代藝術觀念對我國美術教育的影響,一個國傢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要得到發揚光大,必須遵循兩個首要的原則,一方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固有的優秀藝術傳統,另一方面又要廣泛吸取其它國家藝術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廢。
我們對於接受外來文化藝術影響的認識,並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經過近百年來的實踐,得出了正反兩方而的經驗,才逐步明白了一些這方面的道理。
三、對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理念的影響
二十一世紀,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的到來。理性和感性的發展處於一種不平衡狀態,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類偏離了自然,人們認識到藝術是理性和感性趨於平衡的途徑,在課改中,不以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為目的。試圖改變藝術教育中學生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技能的方式。把藝術知識、技能的學習還原到一種完整的藝術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識技能滲透到某個人文主題中。後現代藝術觀念的「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的觀念影響著美術教育觀念,「以人為本」成為現代美術教育思想的主導思想,美術教育改變了過去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養人的個性,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
四、對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
進入2l世紀,美術課程資源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把美術課程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技能」看作是同等重要的,美術課程資源也並不局限於美術學科本身,並拓展至自然、文化、社會等范疇。在課程設置上,則強調消除對於實用美術的輕視。將「工藝美術、現代設計」與強調審美的精神功用的「純藝術」結合起來。在課程設置上,則主要體現以素質教育為依據,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美術的能力,改變過去以美術知識、技能為內容標准,而充分體現美術的情感性,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讓美術課程和生活、自然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西後現代藝術觀念對世界的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的美術教育改革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它的影響下。「學校美術教育更注重美術與文化及社會的聯系,設計一種更開放的、既能容納又能擴展的美術課程成為世界各國美術教育改革的焦點」。它同樣也推動著我國21世紀美術基礎教育改革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