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金鎖記有哪些藝術特色

金鎖記有哪些藝術特色

發布時間:2022-03-08 22:25:20

❶ 結合《金鎖記》,試分析張愛玲小說的藝術風格

翻譯家傅雷先生認為《金鎖記》是張愛玲最好的小說作品,充滿了濃郁的張氏色彩。《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在主題思想上,她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一個個悲涼的傳奇,內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優越感與孤獨感交織起來形成她對時代「荒涼」特色的心理感受。張愛玲在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時無意識地迎合了亞里士多德關於悲劇主人公的美學理論。這與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張愛玲出生於上海一個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織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張愛玲過早的成熟,並形成了她怪異頑強的性格和自立於世的人生態度。這對其創作心態的形成產生了直接影響。由於她悲涼的家庭經歷和特定的生活環境,她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著一個個悲涼的傳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奇異的風景線。

❷ 結合《金鎖記》,分析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徵。

張愛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尤其是對紅樓夢的喜愛不同尋常。她八歲即看紅樓夢,以此為開端,在以後的人生歲月中,她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研讀,對紅樓夢非常地熟悉。她曾說:「像《紅樓夢》大多數人於一生之中總看過幾遍。就我自己說,八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只看見一點熱鬧,以後每隔三四年讀一次,逐漸得到人物故事的輪廓,風格,筆觸,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
論寫作》)她熟讀《紅樓夢》到何種程度,看一看這句便知:「我
唯一的資格是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
點的字自會蹦出來。」(《紅樓夢魘自序》)她對傳統小說的熟悉,
使她的創作不自學地打上了中國傳統小說的烙印。
第一、 說書似的語言
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有些像說評書,喜歡小說開頭加一段引子。而傳統小說每段書開頭說書人總是這么一句:「上回書說到……」,而每一個新故事的起始更是要說上一段開場白。張也喜歡在小說開頭加一段引子。例如《沉香屑*第一爐香》的開頭:「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又如《茉莉香片》的開頭:「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第二、《紅樓夢》和《金鎖記》]
張的小說中有明顯受到紅樓夢影響的痕跡,尤以《金鎖記》為甚。二者不光都是描寫閨閣瑣事,連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說話辦事都與《紅樓夢》如出一轍:「小雙說道:『告訴你,你可別告訴你們小姐去!咱們二奶奶家裡是開麻油店的。』鳳簫喲了一聲道:『開麻油店!打哪想起的?像你們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們那一位雖比不上大奶奶,也還不是低三下四的人……』」(《金鎖記》)一段段的對白彷彿就是紅樓夢的翻版。一樣的家長里短,一樣的活生生的語言,聽到那人物的語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態,你能不想起《紅樓夢》里的平兒或者晴雯嗎?又如描寫曹七巧出場的那一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遲到……誰教我的窗戶沖著後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麼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活脫脫一個鳳丫頭!那濃墨重彩的出場,細致入微不厭其煩的服飾描寫,潑辣刁鑽的舉止話語,無不像從鳳姐那裡脫胎出來的。
第三、悲劇意識地繼承形成語言的悲涼氛圍。
《紅樓夢》是一出悲劇,張愛玲的作品也是一出出的悲劇。讀張的作品,會使人沉浸在一種「深長的蒼涼」中。她的語言是晦暗的,使她的作品全篇籠罩著悲涼之風。有人說:「張愛玲無疑是近於紅樓夢的,她作品中荒涼的基調是建立在對於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對日常細節的不厭其煩的描述上的。『細節往往中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於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她的文字常常流溢著水也洗滌不去的濃重悲愁與苦澀,它們往往像霧氣一樣既清晰又飄忽不定,令人難解其原因。」 《沉香屑》的兩爐香是悲劇;最著名的《金鎖記》是悲劇;《半生緣》是悲劇……只有《傾城之戀》有個完滿的結局,但那卻是建立在世界被毀滅,文明被毀滅的前提下,而在這種情況下,范柳原的神經也只不過是在麻痹之上多加了一些疲倦。「他不過是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子。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是戰爭使范柳原恢復了一些人性,使把婚姻當職業看的流蘇有一些轉變。這是不是也是一出
三、 對象徵、意象詩美的執意追求
「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克林,克賴,克林,克賴!」—— 「電車」,這個名詞曾經反復出現在張愛鈴的文字里:
「有時候,電車全進了廠了,單剩下一輛,神秘地,像被遺棄似的,停在街心。」(《公寓生活記趣》)
電車最初的意義只是一種穿行於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種載體。但在張愛玲的視野里,它逐漸升華為承載生命的容器。正是通過《封鎖》的創作,張愛玲開始了對「電車」象徵意義的發掘。
「如果不碰到封鎖,電車的進行是永遠不會斷的。封鎖了。」(《封鎖》)電車突然不再在正常的軌道上像往常一樣往前走了,那麼溢出正常生活軌道之後,人會出現一些怎樣的問題呢?
華茂銀行的會計師呂宗楨開始鼓起勇氣向身邊的吳翠遠說話了,只是聊聊,就開始了訴說,慢慢的,在電車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容器里,他開始掉進了自己織的網中,說著說著,忽然就覺得戀愛了,斷定了翠遠「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白,稀薄,溫熱,像冬天裡你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封鎖》),想到了她們的結合會犧牲了她的前程。可是終究,「封鎖開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搖著鈴,」(《封鎖》),呂宗楨回到了家裡,而電車上那個女人的臉已經開始模糊,殘存的印象只有自己說過的一些話。
《封鎖》中討論的是一個常態的空間中人的非常態慾望——張愛玲覺得人的慾望能在這樣一個特定環境得到生長。在被封鎖的有軌電車上,時間和空間都被切斷,封鎖就成了人心裡隱秘慾望的生長,以現實中的一次封鎖給予人性真正自由的一個機會,電車象徵了真正的人性世界。
象徵是張愛玲慣用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寫小說不可太過直白,否則就如涼白開一樣索然無味。在她的小說里,象徵之物隨處可見,象徵在作品裡代替她又成了她與讀者交流的工具。
如在《沉香屑 第二爐香》里「羅傑把那飯巾狠狠地團成一圈,放在食盤里,看它漸漸地松開了,又伸手去把它團皺了,捏得緊緊地不放。」這是婚前的餐桌上,羅傑對女角愫細的寡姐靡麗笙極端厭惡,這個神經兮兮的女人一直在潑冷水,擔心妹妹會蹈她的覆轍。羅傑對她的怒氣象徵在此:那飯巾就是靡麗笙的細脖子,緊捏是叫她說不出那些喪氣的話來。
「雙手捧著照相框子,吻著愫細的面,隔在他們中間的只有冰涼的玻璃。不!不是玻璃,是他的火燙的嘴唇隔開了他們……」究竟是什麼造成悲劇?「冰涼的玻璃」象徵愫細貞女式的自封。羅傑火燙嘴唇的熱情不能消溶貞女冰封,反倒被誤會是禽獸施暴……直到「像轟雷掣電一般,他悟到了這一點,原來靡麗笙的丈夫是一個頂普通的人,和他一模一樣的一個普通的人。」盡管錯在不通人事的兩個女子,但在人們的眼中口中,她們卻成了受害者,被判有罪的竟是實在無辜的兩個「普通的人」男子。
在小說中,張愛玲還頻繁靈活運用各種意象,讓人物和物象在特定的條件下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出新的本質已發生了改變的新形象,完成了她故事敘述過程中作者的生命感悟的詩意表述。
成功地使用意象的例子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俯拾皆是,可以說,現代文學史上很難找出其他任何作家像她這樣在小說中運用如此繁多的意象,意象在她的小說中功用很多:增強故事的生動性與畫面感、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傳達人物特定的心理狀態等等。
這些意象都是人所習見的物象,符合日常的經驗,符合規定情景,並沒有奇情異趣和誇張變形,每一筆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寫實,然而由於她能夠在意象營造上別出心裁,融入人物的主觀感受及她對生命的感悟,使原本無生命的景、物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獲得了超越本體的象徵意義,令讀者能在這些習見事物構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
這些大量散布在故事進程中富有象徵意味的意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豐富了小說的意蘊,同時又將小說的題旨傳達得更為含蓄、雋永,從而也使小說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薇龍在真正進入梁宅的生活之前,作者用意象表面了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對這個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第一次是在白天,太陽下的景物顯得清晰悅目,「姑母家裡的花園不過是一個長方形的草坪,四周繞著矮矮的白石福字欄桿,欄桿外就是一片荒山,這園子彷彿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沉香屑第一爐香》)薇龍心中懷有的一點希望是她人生中的一個亮點;
第二次是黃昏後薇龍下山十回望梁宅,「薇龍站住了歇了一會兒腳,倒有點惘然。再回頭看姑媽的家,依稀還見那黃地紅邊的窗欞,綠玻璃窗映著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蓋著綠色的玻璃瓦,很有點像古代的皇陵。」(《沉香屑第一爐香》)感到一切像夢幻般不夠真實,皇陵一詞也暗示了梁宅是以年輕女孩子的青春為殉葬品的富貴繁華地;
她再次看到梁宅是在有霧的晚上,「那是個潮濕的春天的晚上,香港山上的霧是最有名的。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霧里,只看見綠玻璃窗里晃動著燈光,綠幽幽的,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塊,漸漸的冰塊也化了水--霧濃了,窗格子里的燈光也消失了。」(《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棟隱在濃濃的霧氣後面的宅第象徵了薇龍飄渺不定的未來。
在這幾個極富畫面感的意象中,不僅投射了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狀態和主觀感受,而且隱含著對人物不幸命運的預示,同時,作者的人生感悟也不失時機地在此曲曲逸出:一切繁華熱鬧都是過眼煙雲,就像那隻「亂山中憑空擎出的金漆托盤」,有著荒涼的背景。時代的毀滅感,生命的無常感,文明的脆弱性……這一切都使人生中可感的事物會像雲霧一般消散,再美好的生命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邁進歷史的墳墓。
類似這樣的意象在張愛玲的小說中真是多如繁星,不勝枚舉。雖然張愛玲小說意象紛呈,但以「月亮」出現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月亮」不僅出現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心理之間的關系有鮮明的對應,而且「月亮」在張愛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帶著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徵意蘊。可以說,破解張愛玲小說中「月亮」的不斷出現,對於了解張愛玲的創作心理,把握她小說的藝術特徵都是有幫助的。
《金鎖記》有多處寫到「月亮」。
小說一開場就有一輪三十年前的月亮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傷感、凄清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金鎖記》)
小說的結尾處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金鎖記》)結束了故事,也結束了七巧的命運。
在這篇小說中,「月亮」的幾次出現或者是模糊的、殘缺的,或者是癲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義上的浪漫的情調,這一方面是由於張愛玲用月亮來象徵人物的不幸命運和變態情慾的可怖,另一方面也含有張愛玲對人生難得圓滿的嘆惜之情。
在張愛玲的其他小說中,如《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爐香》等都有生動的關於月亮的比喻和描寫。這個不斷浮現在張愛玲世界中的「月亮」意象是各色各樣的,有寒冷的、光明的、朦朧的、同情的、傷感的、殘缺的等等。亘古長存的月亮從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映照著張愛玲世界中的人物,照出他們的隱秘和殘酷,也照出他們的軟弱和惶恐,也照徹著文明發展過程中艱難行進的人類本相。
應該說,正是這樣的象徵和意象構築了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小說里文本背後的象徵內涵超越了它的表層意義,才能使張愛玲的小說魅力永存,歷久長新。

「寶石鑲嵌的圖畫被人欣賞,並非為了寶石的彩色。」(《論張愛玲的小說》)但是付雷先生的這句話也確實說出了張愛玲在其小說創作中,她的語言藝術所起到的作用。
無庸質疑,張愛玲精湛的語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說永遠吸引著讀者的原因。她的奇巧的比喻,她的詭異的色彩運用,和她的文章里反復出現的各種象徵和意象,給她的小說印上了「張愛玲」的防偽標記。只有張愛玲才有如此的絕妙語言,也只有如此的絕妙語言才能陪得上這位有才情的女作家。
台灣作家張大春曾在讀完《妻妾成群》、《罌粟之家》以後,盛贊蘇童是「張愛玲以後最具有敘述魅力的一支筆」(大意),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對於蘇童近乎「溢美」的至高評價。可見,張愛玲的「敘述魅力」。「五四」以來,運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而語言技巧上乘的作家其實是不多的。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舉出魯迅、沈從文、朱自清、白先勇或者汪曾祺等等,但是中國文學史就卻很忽略她——張愛玲。
張愛玲在中國文壇劃破長空的出現,不但豐富了文學藝術語言的寶庫,為民族語言的創造性運用提供了一個範本,給她以後的文人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❸ <<金鎖記>>談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點

1、《金鎖記》的故事緊扣人物命運而展開,情節富於傳奇性,同時又交織入人物心理變態發展這條線,不只是增強了閱讀的吸引力,也神話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小說的心理描寫非常到位,對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潛意識層面。
2、小說中給人的印象特別深的還有意象的描寫。有時用來點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澤來算計七巧的錢的時候,七巧雖然對昔日的歡愛還有些留戀,但又看破季澤在欺騙她,她恨季澤,狠心把他罵跑了,這時候,被打翻的「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這「酸梅湯」就是七巧當時復雜心情的描寫,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長的一生融合在一塊兒。有時意象描寫又用於定格、點題,突出印象,增強聯想。如文中,共六次寫到月亮,每次的含義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寫,如何象徵地烘託人物的情緒,營造作品的氛圍。
3、小說的語言特有韻味。張愛玲的語言文白相濟,雅俗結合,有些像《紅樓夢》的筆致。特別是工筆描繪的寫實,帶有濃艷、繁復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蒼涼的意味。

❹ 《金鎖記》的藝術特色是

其實真不喜歡裡面的曹七巧,她的經歷固然可憐,但是她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悲哀延續到下一代身上,這感覺就是自己身上臟了,還在人家身上潑污水。

❺ 比較圍城和金鎖記的藝術特點

《圍城》是錢鍾書的作品,《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作品,兩者的風格完全不同,《圍城》是講述了一個所謂的海歸博士的故事,《金鎖記》講的是人性的荒謬

❻ 金鎖記 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❼ 結合《金鎖記》具體描寫,分析張愛玲小說的意象藝術

1、《金鎖記》的故事緊扣人物命運而展開,情節富於傳奇性,同時又交織入人物心理變態發展這條線,不只是增強了閱讀的吸引力,也神話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小說的心理描寫非常到位,對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潛意識層面。 2、小說中給人的印象特別深的還有意象的描寫。有時用來點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澤來算計七巧的錢的時候,七巧雖然對昔日的歡愛還有些留戀,但又看破季澤在欺騙她,她恨季澤,狠心把他罵跑了,這時候,被打翻的「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這「酸梅湯」就是七巧當時復雜心情的描寫,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長的一生融合在一塊兒。有時意象描寫又用於定格、點題,突出印象,增強聯想。如文中,共六次寫到月亮,每次的含義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寫,如何象徵地烘託人物的情緒,營造作品的氛圍。 3、小說的語言特有韻味。張愛玲的語言文白相濟,雅俗結合,有些像《紅樓夢》的筆致。特別是工筆描繪的寫實,帶有濃艷、繁復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蒼涼的意味。

閱讀全文

與金鎖記有哪些藝術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