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浪漫藝術在哪個時期發生

浪漫藝術在哪個時期發生

發布時間:2022-06-03 13:37:09

⑴ 新古典主義美術和浪漫主義美術產生的時代背景有什麼不同其表現方式有什麼重要差異。

新古典主義力求恢復古希臘、古羅馬古典美術的傳統,多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和古羅馬的歷史故事, 在藝術形式上, 注重造型的對稱、 和諧的構圖, 強調理性秩序, 忽視感情、 個性的表達, 追求單純、 莊重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 在技巧上,新古典主義繪畫強調精確的素描技術和微妙的明暗色調, 而忽視色彩的表現。浪漫主義注重以現實事件為題材,強調人的激情與理想追求,張揚 個性精神和思想解放,強調感情與幻想。強調大膽強烈的運動與構圖,飽滿充 實的色調和流暢激動的筆觸。

⑵ 浪漫主義時期劃分是

說浪漫主義,必須提及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最早見於十八世紀的文學作品中,這些作品將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音樂方面,浪漫主義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格格不入。古典主義音樂象線條一樣鮮明;而浪漫主義音樂則偏重於色彩和感情,並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
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區別,要想在不同的創作風格之間,譬如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按照那些講究條理的音樂史家的願望劃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的。簡單地下定義行不通,這些定義總是因為忽視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過於簡單化。
例如,假使斷言古典主義音樂是客觀的,浪漫主義音樂是主觀的,那麼豈不是說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在某種程度上像電腦一樣,從不創作反映自己個人感情的作品了?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同樣地,如果說浪漫主義作曲家「擺脫」了傳統形式的原則,那麼這實際上就是否定了他們在繼續使用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場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爾第就用賦格曲式結束他的喜歌劇《法爾斯塔夫》。另外還需明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風格曾經共存了一段時期,重要的浪漫主義歌劇作曲家、德國理想主義者韋伯就先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僅比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這兩種樂派之間實際上又存在著我們很容易把握的區別,這些區別大多是源於非音樂的原因。到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在社會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變,他們已不再是一個城市、宮廷或教堂的雇員。
貝多芬也只是贏得了某種程度上的真正獨立,因為不管那些貴人們多麼慷慨地讓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計仍維系於貴族的庇護。而現在,理論上說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實際上也就是大眾的僕人。
為了滿足大眾的需要,各種各樣的音樂會社團和音樂節網路迅速地發展起來。如果一個作曲家,比如門德爾松,能為這個眾多的占統治地位的中等階層提供他們所喜聞樂聽的音樂,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視時代的審美觀,只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後代創作,那麼他在公眾的心目中就必然是個「怪里怪氣」的孤僻藝術家。這一類作曲家常以為他們是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是未來藝術的預言者。
「藝術家」一詞的使用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整個十九世紀的作曲家都這樣看待自己。他們這樣稱謂自己很有理由,因為一旦擺脫了私人的庇護,投身到社會中去,他們便開始和文學作家等富於創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觸。
事實上,韋伯、舒曼、柏遼茲除了作曲還寫過一些有關音樂的書,而瓦格納不僅自己寫劇本,還寫出了許多關於音樂、戲劇和哲學的著作和論文,真難以想像他何以還有時間創作出那麼多的樂曲來。這新的一代作曲家對彌漫在社會上的各種新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不管是科學的、民族的、還是藝術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文學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們的前輩僅滿足於用器樂表達純粹的音樂思想,浪漫主義音樂家則致力於讓音樂在表達的廣度上與語言並駕齊驅。
當然,給歌詞譜曲一直是作曲家們的實踐之一,可是當時流行的是用器樂表達或描繪一種特定的場面,甚至講述一個故事。這起始於貝多芬的同代人韋伯,後來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勞斯發展為描述性的交響詩。
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的、鄉村的浪漫主義文學轉變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廣闊的浪漫主義文學,分別以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1847年)為代表。這兩部英國小說有天壤之別,這種區別在沃爾特·佩特(W·Pater)給浪漫主義下的定義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認為浪漫主義是「給美添上了怪誕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義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同樣表現了一種奇異的超自然的東西,如柏遼茲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響曲》中所表現的那樣。作曲家們很快就對周圍的大自然發生了新的興趣,這種自然已經不是貝多芬《田園》中的那種簡單的自然,而是大寫的「自然」,一種因為他們超脫於芸芸眾生才與他們有著特殊聯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學還是音樂,浪漫主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十分強調單個的人,而不是那種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被仔細地劃入某個階層而根本無法擺脫其束縛的人。
因此,對獨立個性的重視使作曲家們有意識地追求個人的特點,有時成了自我主義。這樣,他們離那些因為循規蹈矩而壓抑了自己部分創造才能的古典主義作曲家就越來越遠了。
想用寥寥數語概括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其結果非常容易使讀者誤以為浪漫主義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雖然他們中間有人確有行為出軌的時候,但是總地來說,他們有足夠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們當中大多數人仍繼續運用傳統的交響曲、奏鳴曲、四重奏等形式,雖然在這些形式里出現了與莫扎特不同、會使他的審美觀受到侵害的新東西需要記住的是,審美的好惡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這一代認為「過分」的行為在下一代眼裡卻是規范,昨天的「頑皮的孩子」,逐漸長成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註:法國詩人戈蒂耶早年參加浪漫主義運動時被稱為「頑皮的孩子」、「老伯伯」則是英國人對曾經擔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萊斯的尊稱]。浪漫主義運動內部也一直存在兩個不同的流派,一個是以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為代表的激進派,另一個是以門德爾松、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義可以說明分裂是怎樣產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樂曲的作曲家(門德爾松、柏遼茲)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與鋼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劇方面的韋伯)區別開來。

⑶ 浪漫主義最先興起在那個時期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⑷ 浪漫主義產生背景

1、社會背景
它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
2、思想基礎
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康德、費希特等古典主義哲學家強調天才、靈感和主觀能動性,把自我提到高於一切的地位,因而對浪漫主義文學強調主觀精神和個人主義傾向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尖銳批判、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展望預測,也對浪漫主義文學有不小的影響。
3、文學傳統
在文學傳統上,中世紀的騎士傳奇與浪漫主義有直接的淵源關系,浪漫主義一詞即來源於傳奇一詞。而18世紀英國的感傷主義文學和盧梭對感情抒發的崇尚,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和繁榮鋪平了道路。

閱讀全文

與浪漫藝術在哪個時期發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