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埃及藝術
古代埃及藝術反映了一種文化的宗教信仰,它是從這樣的信念發展起來的:與永恆的來生相比,現世的生命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插曲。在古埃及的藝術里,「裝飾」這個詞可能很難使用,因為除了死者的靈魂以外,這種藝術無意給別人觀看,事實上,那些作品也不想讓人欣賞,他們只意在「使人生存」。在殘忍的上古時期曾經有個慣例,有權勢的人物死後,任他們的僕役和奴隸陪葬。犧牲他們為的是讓死者帶著一批合適的隨從進入冥界。後來,這些恐怖行徑不是被認為太殘忍,就是被認為太奢侈,於是藝術就來幫忙,把圖像獻給人間的偉大人物,以此代替活生生的僕役。在古埃及的墳墓中發現的圖畫和模型就跟著種想法有關,為的是讓靈魂在另一個世界有得力的夥伴。
英國藝術理論家赫伯特.理德說,「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於視覺方式的歷史,關於人類觀看世界所採用的各種不同方法的歷史。」從埃及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埃及人同我們的今天的藝術家在觀看世界的方式上確實有許多差異。埃及人遵循嚴格的法則,採用幾乎千年固定不變的手法進行創作,他們不太講究畫面的美觀,更看重的是畫面的包羅無遺,把美術作為盡可能清晰地記錄事件的手段。埃及藝術不以藝術家在一個特定的時刻所看到的對象為基礎進行創作,而以藝術家所知道和固有的東西為基礎.即是說不以觀察為基礎,而以頭腦中的概念為基礎進行創作,我們稱之為概念寫實性,這就是埃及藝術的第一個重要特點。
埃及藝術第二個特點是穩定性相紀念性。
古埃及的建築藝術,堪稱一絕!
在埃及社會中最令人驚異的是一切都近於一成不變,藝術風格也相當穩定。因為埃及法老擁有無上的權威,使古代埃及形成一個封閉的具有超穩定結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藝術主要服務於統治者,藝術個性和創造精神被窒息了.另一方面,為顯示法老的權威,同時讓法老有永遠享樂之地,埃及人修建了大量的金字塔、陵廟和神殿,雕刻了無數巨像。它們都顯示出永恆紀念性,使我們今天一看到這些金字塔和石雕就聯想到了埃及的古老歷史。
浮雕和壁畫共同的程式
正面律:表現人物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
橫帶狀排列結構,用水平線劃分
根據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
填塞法,畫面充實,不留空白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膚為褐色,女子為淺褐或淡黃,頭發為藍黑,眼圈為黑色。
雕塑的程式
姿勢必須保持直立,雙臂緊靠軀干,正面直對觀眾
根據人物尊卑決定比例大小
人物著重刻劃頭部,其他部位非常簡略
面部輪廓寫實,有理想化修飾,表情庄嚴,幾乎沒有表情
雕塑著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材料鑲嵌,以達到逼真的效果。
特徵
古埃及藝術的主要特徵我以為就是「恆定」感,希望通過「恆定」的牽引,使藝術在人與神秘力量間形成媒介。它們是人創造的,但並不完全為現實的人的藝術。這樣的藝術無疑有著造型的紀念碑性和別樣的內在力量。
1. 埃及藝術產生於漫長而穩定繁榮的河谷農業的基礎上。
2. 表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對大眾生活的信心和對文明成果的驕傲。
3. 它具備普遍的社會功能,表現了人類總體的生存狀態,用以維系社會精神。
4. 其永恆不變的藝術形式源於長期穩定的社會形式。
5. 庄嚴肅穆的氣氛產生於穩定的社會精神體系和穩定的社會等級結構。
埃及藝術宏大而細致、庄嚴而溫和、肅穆而明朗、驕傲而謙卑。
阿蒙神的箴言雲:「大水灌溉之處即為埃及,埃芳提尼之居於此而飲其水,此乃埃及人是也。」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它東接阿拉伯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臨地中海,是塊 完整而封閉的綠洲。每年6月當紅鶴飛臨這塊狹長的河谷時,尼羅河開始泛濫,到11月大水才 消逝,留下一層沃土。七千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上耕作。 埃及由尼羅河造成兩塊地形,即以開羅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南部稱上埃及,北部稱下埃及。公 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的統治權分屬於兩位君王。他們曾進行一次次權力競爭,結果是下埃及屈尊為臣,埃及統一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形成。從第三王朝開始進入古王國,爾後是中王國,接著外族篡政,18王朝力逐群虜而建新王國,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終於征服埃及。埃及進入奴隸制社會後,國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隸主階級至高無上的首領,同時也是太陽神和尼羅河神的化身。他們活著的時候是人間的王,死了以後仍是陰間的統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觀念是相信人死後靈魂只是離開軀體飄泊於宇宙間,如果回歸肉體人可以復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屍體做成「木乃伊」妥為保存,並十分重視棺材製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復活。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視保護法老王和大奴隸主的屍體,不惜代價地建造陵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來。由於擔心屍體腐爛就不能復活,他們就想到用石頭雕刻國王、王妃的像保存下來。國王在陰間稱王稱霸,也要享受在人間時的一切歡樂,於是又想到把人間的事都畫在墓壁上以供享受。這樣就發生、發展了埃及的雕刻、繪畫藝術。
古埃及繪畫
埃及的繪畫有三種樣式。有一種稱為「線刻」,就是在石頭上刻畫人物或動物的形象,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類似
《死亡之書》(約公元前1100年)
繪畫造型,實際上是界於雕刻和繪畫之間的一種美術樣式。另一種樣式是象形文字,這種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個符號代表一件實物,每一個符號就是一幅獨立的繪畫。後來,象形文字雖然逐漸發展為會意,但始終保持著象形的符號,我們現在看到他們把人和鳥、獅子等動物與各種植物的形象一個個真實而生動地畫出來,配在畫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著類似中國畫中的「題跋」作用,同時對畫面也起著裝飾作用。可見古埃及人也是把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來看待的。古埃及的第三種繪畫樣式是墓壁畫,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繪畫形式。
當我們觀賞和研究古埃及的壁畫時,似乎可以看到幾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滿生氣的生活情景。在我們初次見到這些壁畫時,常常會深感迷惑:他們既不像歐洲人那樣根據物象去畫,也不像我們中國畫家依照想像去畫。原來他們是根據實際的目的和用途去創作,因此他們的畫不是精緻、漂亮,而是完整、圓滿。畫家盡可能地把一切東西都製作得明確而又耐久。因此,他們不是按照任何偶然表現出來的樣子去描繪自然,而是根據自己的記憶去描畫,並且遵循著嚴密的法則,因為這種法則可以保證所有必須入畫的東西都被完全明、突出地顯示出來。他們的這種作畫方法,類似於畫地圖標記。
如果我們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埃及畫家畫人物的方法很像我們的兒童畫法,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從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現出來。比如畫人的頭部,面孔畫成側面像,眼睛卻畫成完全正面形,人體的上半身畫成正面的,而從腹部向下的兩腿卻畫成側面,直到雙腳都是側面形。
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這個樣子,那為什麼要畫成這種樣子呢?這可能是處於人類幼年時代的古埃及人還無法正確地理解和表現復雜的人體吧。比如側面的面孔,鼻子突出易畫得像,正面的眼睛要比側面的眼睛好畫得多,雙肩正面既完整又容易畫,而側面就有透視變化且不完整,不完整就不符合他們所知道的人體知識。
由此可見,古埃及繪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們是用線條造型,填色,在這方面有點像中國畫;構圖有的是平面展開,有的是在一條橫線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視局限,可能這樣處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繪各種對象。在一條橫線上構圖,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畫得大,遠者、沒有地位的人畫得小;畫面飽滿,疏密均勻,空白處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強烈的裝飾藝術效果。所以說,古埃及的繪畫是遠古文明的一顆明珠。
埃及浮雕、壁畫
浮雕和壁畫是埃及陵墓裝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古王國時期已經奠定了基礎。它們在表現形式上有著程式化的
古埃及壁畫
共性。在許多情況下它們之間是沒有嚴格區別的,不妨稱浮雕壁畫。有些藝術手法一直被延續下來,形成了埃及藝術獨特奇異的風格,這種風格特徵是:橫帶狀的排列結構,用水平線來劃分畫面;畫面構圖在一條直線上安排人與物,人物依尊卑和遠近不同來規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畫面的敘述性,內容詳盡,描繪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寫實和變形裝飾相結合;象形文字和圖象並用。始終保持繪畫的可讀性和文字的繪畫性這兩大特點。
② 古埃及的藝術成就有哪些
作為一個手工業相當發達的奴隸制強國,古埃及的藝術設計無論在工藝門類、製作技術、設計觀念還是裝飾風格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人類早期的手工藝設計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出於對死後復活的信念,古埃及人熱衷於保存屍體、修建陵寢,他們對陵墓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現實中的住宅。由於陵墓是為死者能夠如同在塵世一般盡情享受而准備的,因而現實生活中各種日常用具必須畢備無遺,由此導致厚葬之風在埃及的廣泛流行。同時,由於埃及較為封閉的自然環境以及極為乾燥的氣候條件,許多手工藝傑作因此得以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天。這為我們了解、研究古埃及的手工藝設計提供了相當豐富而珍貴的資料。
③ 埃及藝術的藝術特色
古代埃及藝術反映了一種文化的宗教信仰,它是從這樣的信念發展起 來的:與永恆的來生相比,現世的生命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插曲。在古埃及的藝術里,「裝飾」這個詞可能很難使用,因為除了死者的靈魂以外,這種藝術無意給別人觀看,事實上,那些作品也不想讓人欣賞,他們只意在「使人生存」。在殘忍的上古時期曾經有個慣例,有權勢的人物死後,任他們的和陪葬。犧牲他們為的是讓死者帶著一批合適的隨從進入冥界。後來,這些恐怖行徑不是被認為太殘忍,就是被認為太奢侈,於是藝術就來幫忙,把圖像獻給人間的偉大人物,以此代替活生生的僕役。在古埃及的墳墓中發現的圖畫和模型就跟著種想法有關,為的是讓靈魂在另一個世界有得力的夥伴。
概念性寫實:埃及人遵循嚴格的准則,採用幾乎千年不變的手法進行創作,不以眼前觀察所見為基準,而是以藝術家所知之固有物為創作基礎。
穩定性與紀念性:因為埃及法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形成一封閉的極穩定社會,藝術風格也因此很穩定。法老為了企求永遠享樂之地,而建金字塔、陵廟宇神殿、巨大雕像,這些都顯示出永恆的紀念性。
④ 埃及藝術的介紹
埃及藝術,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術。其特點是: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色彩豐富。現遺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畫。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⑤ 古埃及藝術有哪些特點
為了維持嚴格的社會秩序,埃及的奴隸制國家機器和宗教制度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瑪特」(Maat),統治著生活的一切方面,所謂「瑪特」,意為真理、真諦,即認為現實的社會秩序是永恆的、亘古不變的,實質上它是帝王意志和宗教觀念的結合體。這些影響,必然決定了古代埃及美術的第一個特點:明確的秩序。嚴明的等級制度、圖案式的象形文字、規整的建築等等,都反映了這種秩序觀念,它也是埃及文明協調一致的表現。
古代埃及的地理環境是相當封閉的,它北臨地中海,東側的大部分為紅海所切斷,只留下狹窄的蘇伊士地峽與亞洲相通,利比亞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鎖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羅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熱帶雨林。在這片國土以外,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幾乎不存在可以與之抗衡的力量和國家。因而這也造成埃及美術的第二個特點:穩定的形式。除了公元前15世紀阿赫納頓的宗教改革期間,曾出現短暫的自由樣式以外,整個說來,埃及藝術在形式上是由一種嚴格的理想化的裝飾風格所左右的。埃及藝術家並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致力於追求視感的真實性,而更重視形式的精神力量,並歸結為嚴格的形式規范。
社會對於藝術的看法,基本上認為是屬於神和奴隸主所專有的一種手藝(handicraft),它的任務,一方面是宣揚永恆不變的「瑪特」,另一方面在於為一定的實際用途服務。因此,在藝術中出現的形象,也要求按照「瑪特」觀念,描繪事物固定不變的常態形象,而不注重特定環境下的瞬間形象,即只畫他們認為「理應如此」的形象,而不論它們「實際如何」的樣子。他們所描繪的事件,沒有特定的真實環境,以埃及人所達到的數學和幾何知識,埃及藝術家不可能不懂得透視的道理,但是他們絕不將透視的規則應用於繪畫,因為他們認為繪畫的任務不在於再現一種真實的環境,而是表現一種永恆的理想和秩序,或者使墳墓、宮殿符合這種理想秩序的要求。他們用上下分行的辦法表示空間的遠近,用連續排列的辦法表示時間的延續,藝術家或工匠,只能按照這些固定的格式和規范去做,不能夠把個人的感情注入自己的創作過程,因此,除了阿赫納頓的自由化時期外,埃及藝術的獨特風格在數十世紀中保持相當的穩定,任何古老的埃及藝術品,在許多不同類型的作品中令人一望而知,這也是埃及藝術的第三個特點:理想化的手法。
⑥ 古埃及藝術的特點有哪些
藝術是為法老和少數奴隸主服務,並受到宗教的重要影響。其藝術形式和表現程式處於穩定少變的狀態。埃及藝術門類之間相互關聯,作品具有紀念性的外觀。從藝術題材上看,埃及藝術有多樣化的特點。在表現程式上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其藝術作品謹守正面律。
⑦ 埃及藝術
古埃及藝術
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統一專制的王朝。國王被尊為法老,既是人間的君主,又是太陽神的兒子,統治者們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來統治國家。此後,埃及經歷了古王國(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國(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國(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個統治時期。
前王朝時期埃及猶處於銅石並用時代,已有城市和最早文字,各小國兼並走向統一大國。早期王朝的第1王朝首次完成全國統一,宣告了古埃及文明的成熟。古王國時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個發展高峰,銅石並用文化達於繁盛,金字塔的建造、文字的完善、生產技術的提高與藝術的精美,使埃及文明進入世界古代文明的前列。經第一中間期而到中王國時期,埃及進入青銅時代,這時不再建造金字塔,神廟建築和岩窟墓流行,文字也由聖書體向僧侶體演變。到新王國時期,埃及成為東方帝國,青銅文明達於全盛,首都底比斯的阿蒙神廟、王陵之谷及尼羅河西岸墓地的數以千計的墓葬,構成古埃及文物的大宗。這時雕像、壁畫遺存豐富,技藝完美,建築工程和各類工藝品反映了古埃及生產技術的最高水平。新王國時期留下的眾多銘文、紙草文獻和豐富文物構成埃及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後王朝階段埃及與歐洲接觸漸多,古希臘文獻反映的材料豐富了埃及學的內容。希臘人統治埃及時期,埃及文化和希臘文化進一步融合,此時留下的羅塞塔石碑因有古埃及文與希臘文對照,成為法國學者商博良釋讀埃及古文字的鑰匙。
由於國家的出現,國家權力決定藝術的發展,藝術為國家政權服務,另外,就是為滿足統治階級的精神需求。這是藝術在當時的兩個作用,為了神化法老和貴族,在題材和表現方法上必須嚴格服從統治者的要求,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藝術的基本法則和程式,並且迫使藝術家用梅花的方法來表現對象。
因為宗教對埃及的影響很大,埃及人是虔誠的宗教信徒,甚至法老也必須藉助宗教的力量來統治國家。埃及人相信「靈魂永生」,認為人在肉體死後,靈魂不滅,只要屍體保存完好,靈魂可以得到永生。因此,當時的雕塑家被認為是能讓人永生的人,藝術受宗教的影響很大。
埃及著名的建築金字塔,就是專門為保護法老的遺體而修建的,金字塔在當時那些國王及其臣民眼裡只有其實際的意義。國王被認為是掌握權力統治臣民的神人,在他們離開人世以後,就有升天歸位,金字塔高聳入雲大概會幫助他們飛升,他們還在墓室里寫滿符咒,幫助他們到另外一個世界裡去。
封閉的地域,封閉的民族,其藝術形式單一,在三千多年的歷史里,埃及藝術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無論是繪畫還是浮雕,也無論哪一種事物,他們都從它最具有特的角度去表現。只有一個人曾經動搖過古埃及風格的鐵門檻,他是第十八王朝的一個國王,第十八王朝在所謂的「新王國」時期,那是古埃及遭到嚴重入侵之後建立的,這個國王叫埃赫拉頓,是個異端派,他的藝術打破以往的庄嚴、肅穆,更多生活氣息性,但這一行趨向沒有持續多久,其代表作品有《涅菲爾蒂》。
幾何形式的規整和對自然的犀利觀察二者相結合,這是古埃及藝術的特點。
在古埃及的藝術里,「裝飾」這個詞可能很難使用,因為除了死者的靈魂以外,這種藝術無意給別人觀看,事實上,那些作品也不想讓人欣賞,他們只意在「使人生存」。在殘忍的上古時期曾經有個慣例,有權勢的人物死後,任他們的僕役和奴隸陪葬。犧牲他們為的是讓死者帶著一批合適的隨從進入冥界。後來,這些恐怖行徑不是被認為太殘忍,就是被認為太奢侈,於是藝術就來幫忙,把圖像獻給人間的偉大人物,以此代替活生生的僕役。在古埃及的墳墓中發現的圖畫和模型就跟著種想法有關,為的是讓靈魂在另一個世界有得力的夥伴。
英國藝術理論家赫伯特?理德說,「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於視覺方式的歷史,關於人類觀看世界所採用的各種不同方法的歷史。」從埃及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埃及人同我們的今天的藝術家在觀看世界的方式上確實有許多差異。埃及人遵循嚴格的法則,採用幾乎千年固定不變的手法進行創作,他們不太講究畫面的美觀,更看重的是畫面的包羅無遺,把美術作為盡可能清晰地記錄事件的手段。埃及藝術不以藝術家在一個特定的時刻所看到的對象為基礎進行創作,而以藝術家所知道和固有的東西為基礎.即是說不以觀察為基礎,而以頭腦中的概念為基礎進行創作,我們稱之為概念寫實性,這就是埃及藝術的第一個重要特點。
埃及藝術第二個特點是穩定性相紀念性。
在埃及社會中最令人驚異的是一切都近於一成不變,藝術風格也相當穩定。因為埃及法老擁有無上的權威,使古代埃及形成一個封閉的具有超穩定結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藝術主要服務於統治者,藝術個性和創造精神被窒息了.另一方面,為顯示法老的權威,同時讓法老有永遠享樂之地,埃及人修建了大量的金字塔、陵廟和神殿,雕刻了無數巨像。它們都顯示出永恆紀念性,使我們今天一看到這些金字塔和石雕就聯想到了埃及的古老歷史。
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畫有著共同的程式:
正面律:表現人物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
橫帶狀排列結構,用水平線劃分;
根據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
填塞法,畫面充實,不留空白;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膚為褐色,女子為淺褐或淡黃,頭發為藍黑,眼圈為黑色。
雕塑的程式在古王國就已形成,以後被當作典範沿襲下來:
姿勢必須保持直立,雙臂緊靠軀干,正面直對觀眾;
根據人物尊卑決定比例大小;
人物著重刻劃頭部,其他部位非常簡略;
面部輪廓寫實,有理想化修飾,表情庄嚴,幾乎沒有表情;
雕塑著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材料鑲嵌,以達到逼真的效果。
⑧ 埃及的古老藝術有哪些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吉薩南郊8公里處利比亞沙漠中的3座尤為著名,稱吉薩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塊疊成,佔地53,900平方米。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全部工程歷時30餘年。塔東南有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國王)的陵墓。不過實際上是建立以後才被人們當作陵墓,事實上,之前,最早建立的50座金字塔的時間段里,只死了7個法老,即使他們每個都娶4個妹妹做老婆,每個老婆住一座金字塔,那也住不完啊。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文字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有人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說金字塔也許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也許是更遠古的人類留下的,因為,金字塔的謎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法老們不僅活著時統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後成神,主宰陰界,因此,「法老」死後,便取出內臟,浸以防腐劑,填入香料,將屍體長久保存,稱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寢。現在,埃及境內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於尼羅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邊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於古王國時期的三至六王朝(約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遠的吉薩、塞加拉、拉蘇爾,梅杜姆以及阿布西爾等地都有大量的遺址。
由於金字塔是一種方錐形的建築物,古埃及文稱它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頂,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歷來譯稱「金字塔」。
在眾多金字塔中,最為著名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它位於開羅西南約 13公里的吉薩地區。這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 2760 年,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 7 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 146.5 米,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 138 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 米,現長 220 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是由約 230 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 11.5 萬塊,平均每塊重 2.5 噸,最大的一塊重約 16 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 684.8 萬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31°07′北緯 29°58′。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直接疊在另一塊石頭上,完全靠石頭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也僅 1.27 厘米。這是當時徵召了 10 萬勞力、前後歷時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級,距地面約 20 米高。入口處四塊巨大的石板構成「人」字形拱門,往裡是 100 余米長的坡狀隧道直達墓室。墓室長 10.43 米,寬 5.21 米,高 5.82 米,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42.28米。室內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內空空,棺蓋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層房間,最高的一層頂蓋是三角形的,為的是把上面壓下的重量均勻地分布在兩邊。同時,墓室還有砌築在石塊中的通風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嚴、雄偉、樸素、穩重,與周圍無垠的高地、沙漠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它的內部構造復雜多變,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凝聚著非凡的智慧。該金字塔歷經數千年滄桑,地震搖撼,不倒塌,不變形,顯示了古代不可思議的高度科技水平與精湛的建築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把它列為全世界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歷史可悠久啦,還有法老們許多故事呢
⑨ 古埃及藝術的特點以及風格是什麼
古埃及藝術的特點:
風格非常穩定而且有明顯的等級區分,以實風格為主理想化風格為輔,風格壯麗、宏偉、明
確。而且有十分嚴格的規范。
就建築方面而言,古埃及的藝術特點是:有驚人的體量感和對稱、穩定的外形,建築看起來宏偉壯觀,具有非常深的崇高感。
就會繪畫方面而言,古埃及的藝術特點是: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而且色彩豐富,人物畫像為正面和側面混合的畫法,有非常濃郁的名著氣息和神秘色彩。
就雕塑方面而言,古埃及的藝術特點是:姿勢必須是直立的,雙臂緊靠軀干,正面直對著所有人,根據人物尊卑決定比例大小;同時非常注意頭部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