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
京劇是國粹,其精華之處是那些所謂的流行的東西不可比擬的。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
2. 京劇的魅力在哪裡
京劇的魅力:
1.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
的程式。
2.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
3.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4.同時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朴、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
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
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5.京劇曲牌名目繁多,分類很細。其中有喜樂,曲調歡快明朗,著重於表現喜慶場景;宴樂、旋律莊重典雅,
用於渲染宴慶氣氛;神樂,這一隆重而肅然的音樂,有一種特別奇幻的意味;舞樂,以其舒展幽雅的音調,給人以翩然起舞的快感;軍樂,號角齊鳴,氣勢磅礴,威
武雄壯,有力地表現了軍帥點兵遣將的恢弘場面;哀樂,哀婉凄切,如泣如訴,烘託了人物的悲哀身境,至於一些特殊的場合,所用的曲牌也是相當豐富的。
6.京劇凝聚了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豐富的內涵,不僅充分表現出以華夏文化為中心的統一性,而且有著非常明顯的多民族特點。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紛亂、社會動盪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過;它的民族性則表現在中國廣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中華文化又吸收了許多外來的優秀文化。它的輝煌體現在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里,它的魅力體現在中醫、飲食、民俗、建築中。數千年來,它不僅滋養著炎黃子孫,而且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與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
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
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
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
3. 北京的《轉媒體藝術展——中國京劇服飾藝術當代創意》展示內容有哪些
上海戲劇學院楊青青教授策劃設計的展覽,展覽的內容有:
1)以京劇服飾急紋樣圖案為靈感設計的當代裝置藝術
2)傳統的刺綉京劇服飾樣陳列及京劇刺綉解構展
3)大量由京劇服飾紋樣轉換的圖案設計系列
4)掃二維碼看京劇表演——京劇裝飾紋樣的藍色青花瓷互動地磚
5)京劇紋樣題材的當代綜合材料作品
6)京劇圖案紋樣展示的影像投影裝置系列
7)京劇靈感的創意家居和文創設計系列展
8)京劇靈感的創意服裝系列
9)京劇紋樣靈感的多種跨界材質創意首飾系列展
10)京劇服飾藝術時尚設計展
11)梅蘭芳先生京劇服飾的現場展示,整體與細節展, 梅蘭芳京劇展演
12)轉換視頻與圖像作品系列。
4.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展覽
在國家大劇院北水下長廊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展廳。
在這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國京劇藝術大展、歌劇藝術主題展、古希臘戲劇展悉數登場,解密中外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
在這里,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國粹油畫藝術精品展、開國領袖表演藝術題材外交禮品特展、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藝術陶瓷名品展輪番上演,讓藝術向更廣的維度延伸;
在這里,歌劇詠嘆調與羌笛古樂在同一時間回響,普契尼樂譜手稿與現代京劇動畫在同一空間相交。 現代藝術館是國家大劇院內面積最大的展館,位於歌劇院屋頂平台南側。
自2008年8月,這里先後展出「中國壽山石篆刻藝術展」、「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藝術成就展」、「國家大劇院開幕周年展」、「精彩在這里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等。
如今,介紹和回顧國家大劇院經營歷程的常設展覽,通過詳實的數據、圖片和實物向您展現國家大劇院的成長印跡。 歌劇院環廊展歌劇院主體建築北側的環廊空間,圍其而建的金屬網似天然的屏障,阻斷了公共大廳的喧囂,形成了大劇院一個天然的展覽平台。
一層環廊曲徑通幽,環廊東西兩頭的大銅門連通公共大廳,這里,各類演出劇目的文字圖片展讓人應接不暇,將觀者帶入一個又一個舞台夢境。
二層歌劇院環廊常年帶來「歌劇盛宴——世界著名歌劇節巡禮」,介紹世界各國的歌劇藝術節。 位於音樂廳四層的藝術資料中心外環廊以「走進唱片里的世界」為主題,常年為觀眾呈現精彩紛呈的文字圖片展,講述唱片背後的音樂故事。
已成功舉辦了卡拉揚誕辰100周年圖片展、世界著名芭蕾舞團展、帕瓦羅蒂逝世一周年展、皇家小提琴名琴展、國際知名唱片公司品牌展、世界歌劇精選、門德爾松生平展、「郎朗十年」回顧展等展覽。
5. 人們將京劇視為綜合藝術.那麼,京劇藝術的綜合性表現在哪裡呢請具體說明.
京劇的綜合性
我想大家從京劇的演出中一定看到,我們的京劇不像芭蕾舞只跳不說;也不像話劇只說不唱;更不像西洋歌劇只歌不舞(有些歌劇如《茶花女》雖然也有舞蹈,但是並不像京劇那樣載歌載舞,把歌唱與舞蹈有機地熔為一體)。我們的京劇不僅具有詩一般的語言藝術,幾乎每一句念白都講究抑揚頓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每一句唱詞都注重詩詞格律,或七言,或十言,而且講合轍押韻,講文理對仗,更要講中州韻的規范與湖廣音的四聲。同時,京劇又把歌唱、音樂、舞蹈、美術、文學、雕塑和武打技藝融匯在一起,是"逢動必舞,有聲必歌"的綜合藝術。它不像歌劇、舞劇、話劇,用歌、舞、話一個字就可以囊括了。它是在數百年的形成過程中吸取了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和滑稽戲等各種形式經過長期組合,把歌、舞、詩、畫熔為一爐並逐漸達到和諧統一的結果。這也就使我國戲曲在數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我認為這比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以歌舞演故事"更為准確,更符合實際)的表演特徵。
所謂"言必歌,動必舞",比如我們的演員在舞台上的最為簡單的台步,也就是走路,都要具備嚴格的舞蹈規范並配合著音樂和鑼鼓的伴奏,使其具備鮮明的節奏感。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鑼經,配合什麼樣的腳步,都是統一安排的。例如《戰太平》華雲在"水底魚"鑼經中的"七步半"上場,不但配合嚴謹,還要情緒對頭,節奏鮮明,舞姿優美。沒有扎實的功夫和長期積累的舞台經驗,是無法"上場"的。再比如,老生要走四方步,也稱八字步,要求抬腿亮靴底,腰為中樞,四肢配合。中年要快抬慢落,老年要慢抬快落,既有生活依據,又有節奏感。旦角有碎步,"花梆子步";花臉有大八字步和醉步;丑角有小四方步和矮子步以及跑圓場的壓步等等,沒有幾年的功夫都是走不好的。至於《打漁殺家》和《秋江》中表現行船時的磋步、捻步、單腿捻步等就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演唱時,演員也不能像歌唱家一樣動口不動手,歌唱時不僅要配合著優美的舞蹈動作,載歌載舞。而且要表現出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京劇《挑滑車》中劇中人高寵的"起霸"和"走邊",前者是通過鑼經伴奏下的舞蹈來表現宋代武將高寵的英雄氣概,因此起霸的動作要求敏捷、迅猛、粗獷和斬釘截鐵,加上鏗鏘鑼經的襯托,給觀眾一個初步的英雄形象;後者則是表現高寵在壯志難酬時的忿怒和不滿。因此有鑼經,有舞蹈還不能充分表現此時此刻高寵的內心獨白。所以在鑼經伴奏的舞蹈同時,又要求演員歌唱曲牌《石榴花》,在矯健豪邁的舞蹈中唱出"耳聽得戰鼓咚咚","見一派旌旗翻招",以表現人物焦躁和壓抑的心情,並在最後唱出"俺只待威風抖擻滅爾曹"的強烈願望。這一段表演,就是通過舞蹈語匯,鑼經的烘托,唱腔的意境和語言的表白來刻畫高寵的心理活動。因此,觀眾就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唱腔和音樂,鑼經和表演神氣來理解高寵的性格和思想活動。
同時在化裝,服裝等舞台美術方面還要表現出人物的鮮明個性和身份;在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方面也要做到"眉目傳情",在音樂方面,不但打擊樂有表現各種意境和情感的鑼經,在管弦樂中也有渲染各種氣氛和各種心情的曲牌和豐富的表現手法;舞蹈以及造型(亮相)、武術和各種翻跌動作也都要結合人物和劇情,表現出色彩鮮明的,不受各種語言障礙的藝術語匯。這樣就使我們的觀眾在語言之外,從音樂、形體和美術方面受到啟發和感染,同時也使我們從一個動作中感受到舞蹈和音樂的優美,感受到節奏和造型的力量,當然更重要的是藝術語言的感染。應該說,這也是我們的京劇與西方的歌劇、舞劇、話劇、啞劇、音樂劇的不同之處。
為說明京劇藝術的語匯是多樣而豐富的,我還是以《三打陶三春》為例。在眾多的京劇劇目中,有的偏重於唱;有的偏重於念;有的偏重於武打;有的偏重於舞蹈,這出戲卻是唱念做打舞並重,也是綜合性最為典型的劇目。例如陶三春騎著毛驢進京的一場戲,不但有一段輕快俏皮的西皮唱腔,使觀眾可以通過那唱腔旋律窺見人物喜氣洋洋的心裡;那騎驢的輕盈舞步和歡快的音樂也能使觀眾感受到主人公就要與意中人完成花燭之夜的喜慶心情;尤其是唱腔在結束前有一個最能表現歡快心情的"十三咳"將給觀眾以更深刻的歡快印象。這樣觀眾就可以從陶三春的唱詞、唱腔、舞蹈、伴奏、面部表情等諸多方面了解和體會陶三春。所以有人說,看京劇,演員渾身都是戲,滿台都是戲。
在開打中,陶三春姐弟二人以少勝多,以明對暗,因為假扮強盜的一方又化妝蒙面,觀眾自然給陶三春更多的同情。在武打的關鍵時刻,劇本又給陶三春安排了一段"耍錘"的特技表演,一系列的驚險動作和英姿颯爽的亮相非常形象地表露出陶三春的武藝高強和從容不迫的心裡。當觀眾為陶三春那高超的耍錘絕技喝彩時,陶三春那藝高人膽大的鮮明形象也就已經深入人心了。應該說,這時的語言已經是多餘的了。
在"金殿"一場,陶三春一怒之下撞鍾擊鼓,迫使皇帝在"急急風"的鑼經中匆忙臨朝理事,已經十分狼狽,當陶三春怒不可竭的時候,一舉雙錘,皇帝和侍衛都慌忙後退。眼看陶三春逼迫皇帝"推磨",也就是繞場一周,陶三春又坐到皇帝的龍書案上,皇帝一方都是身經百戰的男子漢,人多勢眾卻唯唯諾諾,作揖求饒;陶三春一方,孤身一個女人,卻理直氣壯,大義凜然。這種誇張而又簡明的反差處理,觀眾從視覺中看到的極其自由的舞台調度和音樂,鑼經的烘托,尤其是演員那手眼身步法的表演就把劇情交代得一清二楚。在洞房一場,男方是粗獷豪放的大花臉,動作大,嗓門大,身材大,再加上氣勢洶洶的花臉臉譜,可謂強大無比者;女方是嬌小玲瓏的小花旦,動作婀娜多嬌,聲音輕柔圓潤,再加上那清秀華麗的外表,可謂瘦弱可欺者。然而,恰恰相反,強者被弱者制服,氣勢洶洶的男子漢被嬌小玲瓏的小花旦打得心服口服。這段劇情就是通過我們的武打語匯、舞蹈語匯、音樂語匯以及外型刻畫,眉目傳情的表演,達到淋漓盡致的程度,我想,這就是京劇藝術的綜合性的魅力。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看看京劇的《雁盪山》,沒有一句台詞,卻演出了一台威武雄壯的水中與山嶺中的戰斗;再如幾乎只有很少語言的《武松打店》、《武松打虎》和《擋馬過關》等戲,都是通過語言以外的藝術語匯說明了劇情,揭示出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潛台詞。因此京劇藝術以其豐富的表演手段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知音;一個京劇演員以他的四功五法,做到能說會唱,能歌善舞,能打會翻,能哭會笑,既是歌劇演員,又是話劇演員,既是舞蹈演員,又是翻跌武術能手,從而使五大洲的朋友為之震驚,傾倒。
所以,正是京劇的綜合性,使我們在莎士比亞的故鄉,在英國倫敦皇家劇院,沒有任何語言翻譯字幕說明的情況下演出的《三打陶三春》,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獲得了強烈的演出效果。創造這一奇跡的是京劇藝術,也不能忘記此劇的作者:偉大的劇作家吳祖光先生。正是他在劇本的構思中就巧妙地運用了京劇的獨特語言,也就是在語言以外的各種藝術語匯。從而使此劇能夠輕而易舉地打破國界,消除各種語言障礙,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盡展豐采。
6. 京劇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京劇藝術被稱為「國粹」,是積淀了民族審美習慣和文化傳統的藝術瑰寶,這種習慣和傳統是炎黃子孫的血脈,根本換不掉的。中國人含蓄、穩健、精緻、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劇藝術里有著最豐富、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
京劇藝術不僅深受炎黃子孫的喜愛,同時,她那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國酷愛藝術的人們。京劇在海內外擁有億萬觀眾、戲迷和票友,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京劇藝術被譽為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之一,這足以證明了她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所擁有的重要地位!
京劇是一門高雅藝術,但她又具有通俗性。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京劇擁有社會各階層的大批觀眾和愛好者。
(6)京劇藝術展在哪裡擴展閱讀
京劇的起源期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
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
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
7. 京劇藝術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京劇在形成之初
8. 京劇藝術博物館怎麼樣
聽媽媽說爺爺年輕的時候是唱京劇的,不過現在年紀大了,只是偶爾興趣來的時候會去湖邊吼幾聲,想想小時候不高興的時候,爺爺會唱那些很好玩的調調給我聽,當時不懂,現在也了解不多,不過有時候會陪爺爺去京劇藝術博物館裡面看一下,他說京劇是中國的文化,也是喜劇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不過被很多的年輕人所遺忘,這家京劇藝術博物館雖然有很多關於京劇發展的展品,但是在京劇藝術博物館裡面參觀的年輕人還是比較的少。